活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724年11月, 为中书舍人。扈驾幸东都,沿途有奉和圣制过王濬墓应制 作品:《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 唐 · 张九龄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引用典故:归皓 思巨鹿 与浑不协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724年11月, 为中书舍人。扈驾幸东都,沿途有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作品:《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唐 · 张九龄
五言排律 押先韵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
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
迹为坐忘晦,言犹强著诠。
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
道在纡宸眷,风行动睿篇。
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1029年十一月十六日, 勘会边上州军,上奏 作品:《言边上州军粮草奏》
言边上州军粮草奏(天圣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北宋 · 胡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一七(第六册第五四九七页)
勘会边上州军,内有粮草,只得一半或半年支遣,及保州广信军马料全少。自初秋降数入便,至此并无客旅中纳。乞依今年闰二月定则例,招客入便,候有备,即依旧法施行。
1033年11月, 十一月,牒江淮灾伤州军,因灾伤逃移弃税产者、因无钱纳税而逃移者许归业,减放税科 作品:《牒江淮灾伤州军》
牒江淮灾伤州军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范文正公年谱补遗
应实因灾伤逃移,抛下税产,已曾申报州县,后来虽是未差官检覆,今却归业者,并放免税赋。及有已曾归业,为官中令纳税,存济不得,又逃移者,亦许归业,依此减放税科。
1048年11月, 有文多篇。 作品:《建昌军仪门记》
建昌军仪门记(庆历八年十一月)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四、《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九、《永乐大典》卷三五二五、正德《建昌志》卷六
观古君臣之间,近则礼为之厌,远则尊得以伸。故畿外诸侯,门阿之制,与天子准,宫隅城隅,各下一等。天子五门,诸侯有三门。台而道屏,于中为宗庙朝廷,大抵不甚异。盖南面之君,分土而治,不若是,无以贵于一国。民知其君之贵,然后知王室之尊。堂陛之言,亦此类也。自罢侯置守,于今几世,弱权削威,居无常人。有地数百千里,而宫室舆服靡所张显。唯中门立戟,非出入不开;东西两夹门,趋走之士,绅笏磬折于其外,非召呼不敢前。以此异于他官舍。谓之仪者,有意也哉!太常博士吴公使建昌,既视事,曰:「神人在上,万事有经,万民有业。吾守臣布行诏书,奉顺德意而吏职脩矣。披牒治讼,若人四支,虽终日运动,不为劳心。乃行府署,唯厅事葺,其馀屋古老卑小,或如翼覆地,其中无光;或如衣之敝,随补随破。郡治所在,而陋于一邑,不务改作,俾民何观」?谋于僚属,其心同;听于舆人,其言乐。自仪门始,以及内寝,不日而备。君子谓吴公以文学进,宜其知治道;父兄皆大臣,其耳目固不隘;官为博士,宜用心于礼;位当刺史,在可行之地。此一役也,以仪门为始,夫岂徒哉,盍书之以示后?觏应曰:「唯」。庆历八年冬十一月甲子记。
1048年11月, 有文多篇。 作品:《太平寺浴室记》
太平院浴室记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五、《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四、正德《建昌志》卷一八
释氏东行,乘风御霆,山闻海惊。言善言恶,知死知生。天人之好,地狱之暴,有作斯报。刑淫癸、辛,力过羿、奡。维彼慈悲,如童蒙师,如膏肓医。还愚以智,解囚于缧。伊贵伊富,或士或女,承流蹈舞。涵淹肌髓,系络心膂。何土敢皮?何木敢枝?以辇以归。绳者目乱,斧者手胝。弥国亘野,川邪谷哆,笔不可画。云霓出中,日月走下。冬温夏凉,为阴为光,食甘寝香。百事有备,一物必良。惟天之启,惟神之契,人不得议。孰为礼经?肯顾文吏?江之南城,风和气灵,钟鸣梵声。爰有禅居,号称太平。太平之聚,俨师是主,以训以抚。疑者得明,饥者得哺。堂房以新,器备以陈,霞朝卉春。唯是温室,缺然将榛。大冶陈宰,儒兼佛解,法与心会。斥其馀财,成此胜概。材美石坚,重雕复镌,圭方璧圆。下不居湿,旁无见天。吾愿释子,毋意于水,将意于理。尔身以澡,尔心以洗。洗心谓何?匪尘匪沙,匪刮匪摩。去尔羡欲,任尔平和。无可不可,所遇皆我,万物一焉。何者为因?孰谓之果?道不离人,吾身佛身,吾伪亦真。门前舟梁,自失要津。庆历之岁,是维戊子,月云穷纪。野夫言焉,以振厥始。
1048年11月, 有文多篇。 作品:《寄祖秘丞》
寄祖秘丞 北宋 · 李觏
我本山田人,好尚与众异。
平生重交游,所得固无几。
昨者应茂才,西行觑朝美。
时当庆历初,选举实多士。
茫茫帝王州,栖栖远行子。
携钱赁破屋,乞火蒸陈米。
鞍马到即卖,僮仆痴难使。
有时造公卿,努力向廛市。
数步则一歇,长吁乃能起。
衣冠信质野,言语欠婉媚。
阍人顾之笑,将命见而避。
往往得所请,跄跄向前跪。
何能剖怀抱,浪自慕尊贵。
贵人如天神,喘息生云气。
野夫等麋鹿,刍豢非所冀。
归来坐空窗,惆怅夕不睡。
尘埃满须鬓,臭恶入口鼻。
业已辞吾亲,中道岂可废。
僶俛待报闻,愁忧遂经岁。
二年正月晦,閒房适假寐。
有奴来啄门,手披(上声)择之刺。
承命惊下床,赤脚误穿履。
从来未识面,只是闻高第。
名显宦且达,见我当何为。
再拜请就席,熟视知可畏。
昂昂貌甚古,崖石掀氛翳。
浑浑气甚和,璞玉无芒锐。
高谈贯先哲,雅意在兹世。
昔人相遇间,一言犹合契。
今吾于择之,宁假再三计。
自此习往还,中心蔑疑贰。
如热息广厦,如饥享盛馈。
君授南康守,舟维蔡河涘。
我馆汴之阴,前去路则迩。
时时结帽带,踽踽寻英轨。
众人娇绮罗,相对纫兰芷。
朱弦自三叹,笑杀彼郑卫。
王命有期日,都门一反袂。
君行剧鸿轩,我处近匏系。
旷日及孟秋,皇慈始收试。
崇崇九门开,窈窈三馆袐。
主司隔帘帷,欲望不可跂。
中贵当枨闑,蒐索遍靴底。
呼名授之坐,败席铺冷地。
健儿直我前,武怒足防备。
少小学贤能,谓可当宾礼。
一朝在槛阱,两目但谔眙。
捉笔析所问,移时数千字。
读书取大者,纤悉或靡记。
炙背虽自奇,宁当至尊意。
龙马腾天衢,驽骀合羞死。
量才与揣命,坦荡更何事。
振衣托归舟,河流迅弧矢。
淮清江且平,踰月在枕几。
及过庐山南,闻君初布治。
船樯既入岸,马首已来暨。
迎我到府署,相见共欣喜。
嫩橘摘千苞,肥鱼斫干尾。
萧晨彻骨清,佳境邀人醉。
高会虽暂欢,故园当速至。
草草成别愁,悠悠渡湖水。
是时东方曙,俄然北风厉。
阳乌畏威逃,江神以儒戏。
气象斗不同,波涛大可悸。
长帆张(去声)欲裂,孤舟荡无倚。
或从玉井出,或自银山坠。
篙工敛手立,脉脉无穷泪。
从者闭目坐,嗟嗟不敢视。
我时抚床歌,分(去声)作长江鬼。
所恨生劬劳,不孝而已矣。
祸福果无妄,险难行可弭。
脱身得平康,引领望乡里。
厥后过浃日,幸得见维梓。
入门何怡怡,馔具有甘旨。
稚女能纫针,骄儿遍生齿。
芟除閒草莱,疏通旧沼沚。
吾庐可终焉,生计由此始。
郡守方仁贤,学宫盛脩理。
踵门致勤恪,命我论经艺。
麻衣何纷纷,乡人子若弟。
不唯务章句,所欲兴礼义。
施为有本末,动静有纲纪。
蚤与鸡同觉,夜与月相值。
孳孳忘饮食,斫斫在文史。
时附南康书,或逢北来使。
尺素虽满前,话言难到耳。
殆及三年冬,闻君受朝寄。
名称按刑狱,势可平冤滞。
故人渐大任,贱子差自慰。
轩车日已远,翰墨益难致。
薄命良可伤,降灾浑未已。
是年之季冬,举家缠疫疠。
老母尚委顿,微躯盖蝼蚁。
形骸非我有,魂魄与心离。
权柄在鬼物,功力非服饵。
晓突谁能炊,午关犹未启。
荏苒再周月,幸会天不弃。
春风动枯槁,甘雨浇根柢。
行行夏交秋,吉微凶不替。
高堂何戚戚,疾病日攒萃。
一夕脾脏间,发泄不复止。
诘朝问无言,目瞑口齿闭。
号呶诸儿孙,杂沓大鼎沸。
嗟哉当彼时,诚恐弗可讳。
医师相急热,巫觋两经纬。
药草极酸辛,法术殚怪诡。
薄暮乃复苏,踰旬仅知味。
方兹恋庭闱,旋已对狱吏。
试言其所由,内省亦无愧。
有人同州闾,发迹自徒隶。
窃被儒衣裳,曾亡小材技。
突如游京邑,欲以干明睿。
朝家焉可欺,羁旅谋自济。
乃造黄纸书,便取青袍衣。
乘船归南方,敛板谒当位。
自言章奏奇,因藉宦官势。
诏文降自中,宰府不预议。
既云能占天,且曰善兴利。
江淮一经过,郡府十不啻。
到处争逢迎,莫能思处置。
转运苦爱奇,得之如国器。
故使按坑冶,庶可展才智。
小人靡忖度,假宠愈放肆。
行符索吏卒,圈印发传递。
阎闾望尘拜,州县从风靡。
遮道结缯䌽,铺筵塞珠翠。
车骑前后呵,给使数百指。
何者为典刑,独自誇爪觜。
在昔秦无人,绕朝赠之箠。
繄我非聋瞽,碌碌宁不耻。
作书贻谏官,奸诈患不细。
有诏令逮捕,按验取真伪。
是夫知计穷,诬我以罪戾。
上官犹眩惑,准例皆拘系。
幽幽圄犴中,愤愤争竞里。
周旋二十日,乃克见巧敝。
画地尚不入,丛棘曷可寘。
惟兹谢吾母,几不全发体。
教道亦难行,凡庸岂同志。
吁哉养英才,徒以钓积毁。
箧书归敝庐,庠门任芜秽。
去年仲夏后,盛暑若火炽。
郊园有馀爽,蔬果聊可嗜。
时复观田畴,毕力奉耘耔。
人生但饱暖,此外皆淫侈。
思君非一日,欲去无双翅。
俄闻迁黄州,又说丁丧制。
古来圣与贤,谁不遭丑诋。
蜀日骇狗犬,夏鼎愁魑魅。
人寿有短长,孝子谩忧思。
灭性经所贬,节哀礼为是。
矧夫王佐才,简在唐虞际。
扬名以显亲,报德岂不韪。
加饭苟如愿,苍生犹有恃。
适时匪我长,不朽乃所拟。
道义果弗充,富贵反为累。
回宪本无官,桀纣焉得此。
俗子但相非,吾心已居易。
近者游葛陂,念君在衰枲。
作诗布幽怀,读之勿嗤鄙。
1043年11月, 十一月,为堂弟刘和在萧山所建岁寒堂作记,是为《岁寒堂记》 作品:《岁寒堂记》
岁寒堂记(庆历三年十一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四、《公是集》卷三六
天圣中,伯父为萧山,去十二岁,而吾弟和亦为萧山,萧山之人固望而喜矣。和至官,尽复修伯父之政,而不敢有加焉。居数月,作岁寒堂者,故便厅之废为庖者也。因其墙壁而垩墁之,因其栋宇而端治之,因其松竹而封植之,为之令名以宠嘉之。而吏民乃皆喜曰:「果也,吾侯善起废者」。县故无射堂,和乃益其东偏,作求己亭,以求宾客,接贤者,修弓矢射侯之礼。而从之游者,皆驩然忘归。或游扬侯声,浸寻达于淮泗之间,长老闻者咸悦。和于是欲记其指于石,以示越人。吾曰:凡有百里之地者,皆曰国君。国君之所为,百姓之所视也。将由乎爱民勤政之为乎,则百姓喜;将由乎广己造大之为乎,则百姓怨。是故不可不慎也。今作岁寒堂,能使吏民信之,作求己亭,能使宾客乐之,是亦足称矣。始,伯父为萧山,凿郑渠以便国漕,岁省度支钱累百万,而不名其功,君子以为难,百姓歌美之。今和益树政,又能使百姓不忘者,吾见岁寒,求己与郑渠偕矣。呜呼,吾因此又有感者。凡天下之事,先王之政,其已废可起,如岁寒堂者众甚。凡当世之俗,圣人之礼,其已忘可举,如求己亭者亦众甚,谁为君子果而行之乎?此非今所得及也。姑以书于石,达吾心焉尔。庆历三年十一月,刘某记。
1050年11月, 十一月,闻范仲淹徙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作启致意。 作品:《上杭州范资政启》
上杭州范资政启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五、《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一
某近游浙壤,久揖孤风,当资斧之无容,幸曳裾之有地。粹玉之彩,开眉宇以照人;缛星之文,借谈端而饰物。羁琐方嗟于中路,逢迎下问于翘材。仍以安石之甥,复见牢之之舅。兹惟雅故,少稔燕閒,言旋桑梓之邦,骤感神庥之咏。写吴绫之危思,未尽攀瞻;凭楚乙之孤风,但伤间阔。恢台贯序,虚白调神,祷颂之私,不任下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