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推诚保德功臣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公行1044年11月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九、《苏学士文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惟忠,累赠太保
曾祖母张氏,江国夫人
处均,累赠太傅
祖母李氏舒国夫人
父保枢,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信国公
母郭氏,越国夫人
继母周氏吴国夫人
公讳某,字宗魏其先世占真定府灵寿县之籍,皇考明经京师,遂家焉。
公以咸平五年进士第,除大理评事,知亳州永城县
其地舟车错出号剧县本县吏部铨补令久不治,始廷择京师官宰之。
既至刮刬宿滞,去人所不便安者,又为兴起其利,未数月,一邑驩然从之。
郡将皇甫选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又贻之书而称美之
自是,他邑䜣讼之不决者,必属公平处。
匈奴南牧章圣皇帝狩于澶渊太尉文正王公奏筦机事,牍章繁委,一出公手。
景德二年外台表公永城之劳,改大理寺丞通判陈州,寻移通判郓州
未几信国弃养护丧上都
服除通判许州,再移于陈。
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钜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稿,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
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公廉知之,自部十馀卒,夜掩至,命匽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谭者伏其谋勇
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会公于许,既至,叹曰:「急欲识公之面颜耳」。
秩满,上祀汾阴,恩迁殿中丞
因进文十卷上览之加赏。
召试文正公避嫌,例除远郡守,特召见,改太常博士,知洋州
郡有公校李甲者,豪于里中,诬其兄之子他姓,赂里妪之貌类者,使夺以为己子,又醉其嫂以嫁之,尽取其赀。
流离历诉于州提刑转运使,每置对辄赂吏,常掠使自诬服,杖而去者前后十馀年。
公至,复出诉,察妪色冤甚,遂索旧牍视之,皆未尝乳医为證。
一日,尽召其党,出乳医示之,伏辜母子复故
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
河北蝗旱转运使岁计不以实闻,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诏嘉奖焉。
伍伯诱民诈讦以事祷巫于舍者而阴受其赇,公察知之,尽捕系狱,表请御史推鞫
狱成,杖伍伯及同奸,窜海岛
事虽验白宰相文正公有隙者言于上,犹下迁通判大名府
文节张公镇魏,荐公才中御史,遂召为殿中侍御史,寻擢侍御史
淮浙蝗旱民饥流散,命公为安抚
所至赈廪困菑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养之
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右姓专其利公决导以济下户得以衣食不可胜数
未还,上嘉称职,除开封府判官
一日奏事毕,趋出,至屏外,复召赐绯银鱼
岁馀,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丞相公诸分财
崖州当国,势慑天下,私所亲谕公,欲市向公长安华严别墅,又讽其子从之。
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弃」。
故馀财尽均,而华严独存,不以分,由是崖州意。
及赴河朔,旧二使并移他道,公先独领其任。
章圣御楼宴驾今上践祚赏赉重沓常计不能支,朝廷以为虑,督责甚急
定州曹玮威名素著得士卒心,为崖州所恶,以大将军莱州
朝议忧其拒命逗挠为变,诏公驰驿,收其兵柄
崖州又欲缘此伺公隙,以危法中之。
从容优裕,处之甚閒,无不得其宜者。
覃恩司封员外郎,又加直史馆
天圣二年移知青州
才数月,召为侍御史知杂事,赐金紫
三年判大理寺,迁工部郎中
台杂二年
中丞阙,久不补,连鞫诏狱
郡将有托所亲纳金宰相文穆公,又因牙吏
审之,文穆执吏以闻,诏付台鞫焉。
郡将遂诬吏误以闻所亲之语达文穆,欲灭其迹。
公平穷治,果郡将以疾,惧废,求外徙,金未达而言漏。
文穆大怨之。
都下告急变者,中贵人夜开禁门,捕卒百馀人付台。
公一讯情得,悉释其缚,中贵人即付诏督促,自以捕反者有功
狱具独坐告者诬罪,诛之。
三司茶法岁课不登,公承诏劾前与议者,由丞相而下轻重有罚。
用法持平不为权贵倾挠二宫称叹时议难之。
俄兼知审官院。
四年,授龙图阁待制,充北朝国信使
副介匪人,妄传明皇太后旨于虏中寺人,虏主问曰:「太后即有旨,大使宜知」。
公应曰:「本朝遣使,必谓之曰:『继好之事,传示后世两朝之臣,毋相阻猜』。
此乃平时使者语,非欲达于北朝也」。
虏主大喜,即以语附公谢上。
时皆美公能副介失辞更为恩好之意。
掌贡举,又编近制敕。
晓析条义,众皆咨而后定,仍乞以新书天下,许所在条陈不安者更之。
既而出知亳州未几,上以审刑案牍之繁,召公领之。
建言乞促日限以降断敕;
刑名奏禀者,亦乞裁定中典颁下,自是无滞狱。
七年,改兵部郎中同判吏部流内铨
八年,授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留侍郊祀乃行。
明道改元,拜谏议大夫
居益部二年,值大旱荐饥,力为拯济,他郡流冗者归焉。
故事:每岁官粜六万石与贫民,公为先常期增数以出之,以故民不太乏。
久旱水涸,苗枯且死,公询旧老,得九升江口,决以溉田讫今利之。
又移上供物于他州不饥处。
将代,郡人遮转运使言愿上白留公。
三年手诏敦奖
既而有旨召公参知政事宰相以益部远方不可亟还,须代归以拜。
事缓,遂力援他人补之故公命中格。
及召还,止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入对建言维、茂二州地接羌夷,秦陇商贾交易,蕃部驱马永康军场以卖,尽熟山川夷险道路所出,宜徙场境上,以绝其觇觎两川之意。
又奏疏言时务五事,上深嘉纳之。
景祐中,杨、尚二美人以罪斥出掖庭公上引古事为戒,杜其复入
及依唐故事,奏置御史里行四员,以广言职
马季良在贬,赂执政者求致仕,遂遣家人登闻鼓
命始下,言事以谓致政所以优贤季良既以罪废,安可得诏,共劾登闻吏不当通其奏。
以谓事行不行丞相府登闻吏无罪何所劾?
纳敕不奉行
上韪之,议者以为有体
不踰年,授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公以天下承平武备不戒,愿与二府各列武臣才任将率试用之。
又乞纂兵法,以授边将上遂自集《神武秘略》颁焉。
岭南蛮寇边,先时必自中发兵,多不及事,至是,公奏置广南东西路钤辖司,委以便宜专用土兵镇守北兵不徙瘴疠之地,而有以应猝
夏贼称藩日久,岁遣人京师货易出入民间如家。
公深以为不便,请下诏推恩馆舍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优待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事既下,会公参知政事不久且出,不果行
唂󸲐啰与元昊交兵,󸲐啰来献捷,朝廷议加节制
公独以谓󸲐啰之族俱藩臣,纵不能谕令解仇,又以献捷加赏,是激元昊之怒,而为中国生患固执不可,遂寝。
陕西转运使奏乞迁土内郡,以省转饷,公不可,曰:「此兵世为边人,乐自为战,一旦徙去乡里,必怨不可用」。
亦罢其议。
景祐四年,授参知政事
占谢之日,召坐,嘉叹西府之效。
寻迁户部侍郎
是岁,定襄地大震星文见变,公方在告力疾入对,为上陈灾异之端,且虞夷狄内侮宜下诏求直言消复之术,上欣然从之。
有顷,罢知政事,改吏部侍郎、知应天府
三年,以西羌扰边,复严北备,授公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
入境在道中,使赍手诏攻守方略,公画备禦之策甚详。
延州陷没边城中人,诬以降敌,朝廷发兵监其家。
公求对,力辨战格甚苦,无降屈之状,上意释然,去守兵
或谓真定不当北冲,改知澶州,属以控扼之计。
数以疾请便郡,移亳州
郡本多盗,公始至,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
公为设策刺取,乃府大吏为之囊橐以故益滋不败。
密发卒尽捕得百馀人,尸于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复有盗。
转运使岁敛,民力不堪
牙校轻货即地所有市之,民不知有赋,而军须以给。
庆历元年,迁尚书左丞拜章固让,有诏褒答
明年请老,授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十五日,薨于京师之里第,享年七十三,以某年某月葬于许州长社县嘉禾乡先茔
公累阶自将仕郎正奉大夫,勋自骑都尉上柱国,爵自伯至公疏封之宠三加焉。
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
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在不恤权忌,一发于言,众莫敢夺。
燕居未尝见其惰容
治家处身,一以素约起微中至贵,始终无少异者。
训厉诸子,蓁然皆成立。
遇物以诚,不为外饰
视人困厄,必欲力之,葬外亲贫无竁者二家,荫孤藐自振四人,使以禄奉其先祀。
前夫蒲氏追封安定郡太君也
再娶王氏,进封太原郡太君相国文正公之女。
八人:长曰纲,前水部员外郎
次综,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次绛,太子中允
次绎、次维、次缜,太常寺太祝
次纬,大理评事
次󲦶,太常寺太祝
六人:长适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淑次早卒,次适大理评事舜宾,次适太常寺太祝王整二人幼未嫁。
孙男十三人长宗彦,大理寺丞
宗道太常寺奉礼郎
次宗古、次宗哲宗师、宗弼,将作监主簿
馀幼未名
孙女十二人:长适光禄寺丞李寿朋,馀未嫁。
孙女一人
舜钦于公族仍亲,故稔公风烈,敢录其实迹,纳于太常
谨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