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十一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7147
人物库2010
古籍库63414
活动2533
诗文库
题象台首末景定三年十一月 宋 · 史绳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九、《象台首末》卷四
岁在辛酉绳祖仕于李湛溪先生幕中
阅邸报,见廷评胡公封事,明辩济狱之冤。
既而获谴为象之行,矫首南望,哀不自胜,涕泗滂如。
斯涕也,不为无从而出也,今三十七年矣。
自郎畀节于江右,公之子金溪令君,始以公之《象台首末》见示,获尽观公之前后谏疏及名世群英题跋,不胜起敬起叹。
九京不可作,孰能起公之死而从之游乎?
虽然,盛德之后必大,公有子今通闺籍,试壮邑,三异腾播,行有凫蜚丹极之招矣。
绳祖不揆,缀两诗附于末椟,且备员举陟明之牍,以少见其思贤之心。
景定三年十一月日,眉山学斋史绳祖谨题。
刘良补官事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
蕃官借职刘良保麻七、讹赏二人为军向导,自绥德城横山夏州,水草丰足,及差使高福进指发官私窖谷,军粮充备。
已补右班殿直
杨进等战功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兵一四之一九(第八册第七○○二页)
第三将杨进等降横河平人户,及破石堡城,斩首自首领以下百六十八级,降生口大首领叶示归埋以下千六百七十六,马六十六,牛羊四千馀。
获敌粮窖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
有投降蕃部牛儿指引堆平窖,称是国官窖,密密相排,远近约可走马一直。
已遣兵夫般运,变舂粮食。
曲珍等战功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兵一四之一九(第八册第七○○二页)
十月庚午夏州,遣曲珍等领兵通黑水安定堡路摺运粮。
遇贼,与之战,斩获贼钤辖首领以下七十八级,降六百五十人。
馀如李稷奏。
为林镜帆题许瓯香先生画册丁未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二
册为健翁大宗师作,其子月溪购于浙中孙雪村,乞国初诸老题咏。王渔洋诗云:「瓯香真擅八闽风,蒙叟题诗论最公。今日涛园图画里,重教流恨满江东。」注云:「牧翁撰《吾炙集》,寄余诗云此集因许有介而作。『八闽风』,先生句也。此事四十年往矣。」「石林卜筑此幽栖,浩劫重新路未迷。仿佛风流吟七字,野航人远雁声低。」注云:「栎园侍郎示余名人画册,有有介先生题句云云,余深爱之,今亦四十年矣。」后题「康熙己卯花朝前四日」。玩渔洋诗意,盖因先生高行,不能无慨于钱、周也。雪村而后,不知何时复失此册,至先生六世孙香舍人复收得之。其七世孙熙亭孝廉转丐林镜帆编修持示索诗。余自见栎翁《读画录》,即急欲见先生画,幸获披对,又感渔洋诗意,辄成一篇。
昔读减斋读画录,友眉爱写娟娟
渡黄河北心捥纵,变作苍寒万枯木。
今观此画殊不尔,笔势敷腴秀堪掬。
山云忽作破蓑破,江石复肖秃翁秃(「镫下山妻补破蓑」「村南老秃翁」,皆册中题画句也。)
浓岚厚嶂酣有馀,窠石疏兰清亦足。
野航疑载雁声来(用渔洋题句意。),荒树全迷鸦阵肃。
始知真放本精微,想见高怀媚幽独。
早师鸿宝学用世,晚写渊明诗满屋。
三山风雨助吟啸,万态烟云随起伏。
蚕尾诗题浩劫馀,四十年前情往复。
蒙叟栎园应愧死,画里沧桑那堪读。
当时缣楮付零坠,赖有佳儿重购蓄。
谁期画妙更通灵,剑去珠还传世六。
承家守器不厌愚,传笏传砚诚区区。
何如烟墨手自写,更有妙翰新诗俱。
恨我昔持闽海节,未访夕佳楼在无。
今晨展画发遥嘅,宛见掀髯孤鹤孤。
自联海岳千年契,不入梅村九友图。
乞约束渡河军兵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七之一八(第七册第六七四二页)
将来诸路兵乘冰渡河,窃虑推突相先,争夺财货,将佐不易禁止,乞早降约束。
乞推赏米脂有功人等奏元丰四年十一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米脂川败西贼有功人总兵官走马承受各一员,机宜官七员,军主簿等十人,获级诸军汉蕃弓箭手等四千馀人,乞推赏。
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 宋 · 吕乔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皇朝文鉴》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三
淳熙丁酉孝宗因观《文海》,下临安府,今委教官校正毕刊行。
其年冬十一月翰林学士周公必大夜直奏事,语次及之。
因奏曰:「此书乃近时江佃类编,殊无伦理。
书坊刊行可耳,今降旨校正刻板,事体则重,恐难传后。
莫若委馆阁别加诠次,以成一代之书」。
上大以为然。
一日,参知政事王公淮、李公彦颖奏事,上顾两参,道周公前语,俾举其人。
李公首以著作佐郎郑鉴为对,上默然,顾王公曰:「如何」?
对:「以臣愚见,非秘书郎吕祖谦不可」。
上以首肯之,曰:「卿可即宣谕朕意,且令专取有益治道者」。
王公退如上旨,召太史宣谕。
太史承命不辞,即关秘书集库所藏,及因昔所记忆,访求于外。
所得文集凡八百家,搜检编集,手不停披,至次年十月书乃克成。
未及上而属疾。
上闻之,一日因王公奏事,问曰:「闻吕某得末疾,朕固忧其太肥。
向令其编《文海》,今已成否」?
王公对曰:「吕某虽病,此书编类极精,缮写将毕,方欲缴进,适值有疾,故未果」。
上甚喜,曰:「朕欲见诸臣奏议,庶有益于治道。
卿可谕令进来」。
王公即使其从具宣圣谕,久之乃以其书缴申三省投进。
书既奏御,上复谕辅臣曰:「朕尝观其奏议,甚有益治道,当与恩数。
又闻其因此成病,朕当从内府厚锡之」。
已而降旨:「吕某编类《文海》,采摭精详,与除直秘阁」。
又宣赐银绢三百疋两。
中书舍人陈骙再上缴章,上皆留中不行,寻罢去。
既而赐名《皇朝文》,且令周公必大为之序,下国子监板行。
有媢者密奏云:「《文》所取之诗,多言田里疾苦之事,是乃借旧作以刺今。
又所载章疏,皆指祖宗过举,尤非所宜」。
于是上亦以为邹浩《谏立刘后疏》语讦,别命他官有所修定,而锓板之议遂寝太史之取邹公谏疏非他,昔邹公抗疏之后即遭远贬,其后还朝,徽宗劳苦之,且问谏草何在,邹公失于缴奏,同辈曰:「祸在此矣。」既而国论复变,蔡京令人伪撰邹公谏草,言既鄙俚,加以狂讦,腾播中外,流闻禁中,徽宗果怒,降诏有「奸人造言」之语。邹公遂再贬,太史得其初疏,故特载之。)
太史以病归里,深知前日纷纷之由,遂绝口不道《文鉴》事,门人亦不敢请。
故其去取之意,世罕知者。
周益公既被旨作序,序成书来以封示太史太史一读,命子弟藏之。
盖其编次之曲折,益公亦未必知也。
今间得于传闻,以为太史尝云:「国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宽。
仁庙以后,文士辈出,故所取稍严。
如欧阳公、司马公、苏内翰黄门诸公之文,俱自成一家,以文传世,今姑择其尤者,以备篇帙。
或其人有闻于时,而其文不为后进所诵习,如李公择、孙莘老、李泰伯之类,亦搜求其文,以存其姓氏,使不湮没。
或其尝仕于朝,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观,如吕惠卿之类,亦取其不悖于理者,而不以人废言。
又尝谓本朝文士,比之唐人,正少韩退之、杜子美。
柳子厚、李太白则可与追逐者,如周美成汴都赋》亦未能侈国家之盛,止是别无作者,不得已而取之。
若断自渡江以前,盖以其年之已远,议论之已定,而无去取之嫌也」。
其大略若此。
太史既病,南轩以书与晦翁,以为编次《文》无补治道,何益后学?
晦翁晚岁尝语学者,以为「此书编次篇篇有意。
每卷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压卷,如赋则取《五凤楼赋》之类。
其所载奏议,皆系一代政治之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思,尽在其间。
读者着眼便见,盖非《经济录》之比也(《经济录》,赵公丞相编次。赵丞相谓《文》所取之略,故复编次此书。)」。
南轩未见其成书,而朱公则尝深观之耶?
临江刘公清之又以为此即删《诗》定《书》,官使众材之意,盖亦善观此书者。
故备列之,以俟知者相与审订焉。
从子乔年谨书。
泮池 南宋 · 常挺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六、民国《连江县志》卷二一
邑学旧有泮池于学之外,非古制也。
陈侯沆莅兹邑,学政具举,乃迁池于学门之内,增而大之,比旧三倍,中造桥以行。
池长五丈,广十馀尺,深六尺,縻钱四十万。
时公帑赤立,侯勇为之,悉出己俸。
经始于宝祐三年仲冬次年仲春甲戌讫工。
清漳人也,北溪先生侄孙,自号石溪云
遗表嘉熙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三、《广东文献》初集卷二、《广州人物传》卷八、民国《增城县志》卷二七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事有万变,而隐乎微;
人惟一心,而攻者众。
出而大小忠良之臣箴规之日少,入而左右佞倖之徒承顺之时多。
倘戒谨之志稍衰,则清明之躬易怠。
盖天下以身而为本,惟圣人以礼而自防。
毋不敬则内敬常存,思无邪则外邪难入。
大书特书,用以自警;
安行勉行,久而有功。
事天则求其对越无愧之心,报亲则思其付托不轻之意。
登延硕彦以辅成王德,惠养黎元以培固邦基。
经筵不徒亲考历代兴衰之故,而为之鉴戒;
言路不徒广求庶政缺失之因,而急于变更。
责己可以弭天灾,正家可以厚风俗。
握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而辨之在早;
审中国外夷盛衰之势,而防于未然。
宗庙斋庄之时,洋乎如鬼神之在其上;
宫庭燕款之际,肃然如师傅之在其傍。
故凡兴居食息之间,无非恐惧修省之地。
此则检身之要者,在乎恪意以行之。
上以绵万年基业之传,下以均四海生灵之福。
明经桥记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五、《梅岩文集》卷四
《孔丛子》曰:「吾于《考槃》,见贤者遁世而无闷」。
明经先生大唐世系,韬隐荒郊,取「考槃在涧」之义,字故里曰「考水」,殆五百年椒聊蕃衍,方兴而未艾也。
安国得绎思斋故基,栽花莳鱼,扁曰「芳坞」;
既遵过庭之训,易为「明经书堂」。
卜占上流,人或病涉。
安国既立书堂,使明经云仍有考德问业之乐,复建舆梁,使明经里闬无深厉浅揭之忧,意甚勤也。
桥成,谂于众而问名,欢以明经桥为请。
予闻而韪之曰:吾郡有紫阳书院,旁有紫阳门;
今吾里有明经书堂,旁有明经桥,此近例也。
行者凭栏纵目,负者倚柱息肩,下免波涛汹涌,上免风雨震凌。
商贾讴吟,樵苏谣咏,日夕与书堂吾伊相为唱应。
入而藏修堂中,订正豕鱼,此明经也;
出而游息桥上,俯仰鸢鱼,亦此明经也。
孔门浴沂,孟门观澜,无适非学,岂徒呻呫而已。
游吾里者不知有溱洧之乘舆,唯知有洙泗之弦诵,殆六乡中小邹鲁也。
有童子问曰:堂明经,宜也,桥明经,何也?
曰:山夹水为涧,木架水为桥。
地必有水,犹经必有义也。
水之渊深未易测,犹义之渊深亦未易测也。
水必有所资,以通不通之阻;
义必有所资,以通不通之疑。
居,吾语汝
洁净精微,《易》教也,不节则易失于贼;
疏通知远,《书》教也,不节则易失于诬;
温柔敦厚,《诗》教也,不节则易失于愚;
恭俭庄敬,《礼》教也,不节则易失于烦;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不节则易失于乱。
教者不节,其失乃尔,岂不沦胥于陷溺乎?
济《易》教之溺,当以「不远复」为桥,然后骎骎造乾坤之奥境,溺于贼者善达矣。
济《书》教之溺者,当以《秦誓》「悔过」为桥,然后徐徐造尧舜之域,溺于诬者利涉矣。
济《诗》教之溺者,当以「思无邪」为桥,然后洋洋乎动天地、感鬼神,溺于愚者诞登矣。
济《礼》教之溺者,当以「毋不敬」为桥,然后骎骎乎三千三百之盛,溺于烦者坦途矣。
济《春秋》之溺者当以正名辨分为桥,然后熙熙乎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坠,溺于乱者康庄矣。
地理资桥以险阻,即经义资桥以拯垫溺,无二理也。
不特此也,扬子谓天下有三门:由情欲为禽门,由义礼为人门,由独智为圣门。
必由道明经之桥,方可诣人门、登圣门,而超乎禽门。
先儒谓吾道有两关,以知之致为梦觉关,以意之诚为人鬼关。
必问津乎明经之桥,方可唤醒梦关为觉关,摆脱鬼关为人关。
人门、圣门,人关、觉关,皆当秣马脂车于明经桥上。
将见平平义路,巍巍仁宅,终吾生徜徉外,又可遗子孙以安,驷马高车抑其细者乎。
然则行者非桥无以造九通八达之衢,学者非桥无以造六经诸子之阃。
里有桥,东西南北殊途而同归;
经有桥,删定系作殊体而同归。
山梁雌雉,三嗅而作;
华表化鹤,千载来归。
吾夫子会明经先生,必贺曰:公之后题柱有人矣,积善馀庆,系《易》岂诬公哉!
是桥也,经始于辛丑冬十一月,竣事于壬寅正月
深一丈,广五尺,复屋三间
创之者十四世孙安国,记之者十三世孙次焱
上巳日书。
第五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二年十一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伏准省劄,以臣第四次辞免参知政事恩命,奉圣旨,依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闻命自天,周章失措。
臣窃为君命至重,出则惟行,臣之事君,死生惟命,此古今不易之大义也。
避事者或偷惰以自便,沽名者或矫激以为高,方命之诛,皆所不贷。
至此年龄已迈,疢疾已深,任重力绵,不容勉强,则情可悯,罪可宽也。
伏念臣偏方寒士,百不如人,徒有忠恪一心,拳拳体国。
顷年筋力未衰之时,东淮西蜀,万里奔驰,才虽不逮,而力可往,未始辞难,盖君命不敢违,而王事所当尽瘁也。
至于驽力既穷,不堪鞭策,虽长沙南昌分阃之寄,相去非遥,亦不能往,跧伏里居,十有二年矣。
陛下垂怜旧物,未忍弃捐,擢之政途,急于图任,属时多事,虚宁尤勤。
何物衰迟,误蒙简拔如此!
趣行有命,但切震惊。
最是气体支离,不能拜起,何以趋进班行?
久病丧心,施为颠倒,何以应酬事机?
况骎骎八十岁之陈人,为迢迢数千里之远役,能免颠仆于道路乎?
朝夕以思,莫知死所。
兹累疏连章之有请,而真情实意之未孚,目断天高,词莫能措,惟有俛首穷阎,凛凛俟谴而已。
夫以一介蝼蚁之贱,敢于屡犯雷霆之威,岂得已哉!
伏望圣慈洞鉴由衷之恳,特施从欲之仁,念臣衰残,俾遂乞骸之愿,以保全其末路,则鸿造曲成之恩大矣。
按:奉御笔,依屡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梁制观世音像歌戊午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
王仲瞿孝廉得古铜佛像一躯,长身玉立,首有金冠如翠翘,衣裓多绣纹,极精致,与世所塑释迦像螺髻袒胸跏趺坐者不同。其底有篆书「天监二祀十有一月,中天竺王屈多使竺卢达多献西域土物:优阗贤王造释迦真像一,摩诃观世音像一,摩诃至像一。三夫人丁氏进位贵嫔皇子六通诞弥月,皇太子统三周。皇帝命显阳宫监臣陈舍利、臣王宝、臣东方迦叶奉一佛二菩萨像。臣舍利奉皇大统于永福省,授太子统《孝经》一卷,观世音像一躯。臣太子统、臣舍利稽首顿首」云云。据此则梁武就天竺贡三像别敕仿造,而所授昭明太子一像则观世音也。按《梁书》,昭明生于齐中兴元年梁武天监元年立为太子二年昭明恰三岁。母弟简文帝生,小字六通时昭明年幼,仍居于内,东宫官属皆入直永福省。以款文证之,一一相合,其为萧梁旧物无疑也。爰为作歌。
昔得乌斯藏中佛,佛土中来敬斋祓。
所嫌垆鞲新铸成,尚非象教初来物。
王君仲瞿其名昙,前身当自弥勒龛。
购得古观世音像,身被绣裓头翘篸。
款镌天监二年造,昭明太子正三
年深色黯质未改,但是斑驳非缕褴。
惜哉王君爱涂饰,重与庄严失古色。
添得黄金一百铢,论价翻输旧时直。
幸渠色新制自古,犹是六朝人手迹。
我思是时释教兴,鸠摩罗什佛图澄
译经演法阐大藏,举世皈向如云蒸。
佛前大士尤显应,不比罗汉诸小乘。
罪人持咒枷锁落(《北齐书·卢景裕传》),败将讽呗刀斧停(《宋书·王玄谟传》)
两足埋土忽兔脱,一隙透穴俄猿腾(《晋书·载记》。皆《观世音经》事)
是皆耳目所震耀,至今尚诵高王经。
何况梁皇信佛笃,亲讲华严高座独。
持斋戒杀面为牲,祖宗亦不许食肉。
同泰寺中频舍身,帝王有价可钱赎。
奉佛必兼奉菩萨,固宜肖此慈容穆。
真形图既出优阗,方物贡恰来天竺
想当宫监仿造时,比对西来元面目。
敢同延寿写照差,并非贯休梦见熟。
煎金火用欧冶炉,刻像刀切昆吾玉。
炼出金刚不坏身,不矜一写而成速。
敕赐青宫虔供养,永为储君介景福。
岂知净业空精专,避灾终未入四禅。
文选楼高但主器,蜡鹅厌胜遽夭年。
后来青丝白马逼,荷荷索蜜更可怜。
斯时大士竟安在,不来一救祸乱延。
乃知像设亦徒尔,弗及一纸台城鸢。
我独摩挲为太息,重是千年尚完璧。
虽非啮纽追蠡钟,也比出泥蕤宾铁。
岂必有神为呵护,世久自觉堪爱惜。
来是长安本色旌,摹犹定武初刻石。
纪石花林之被焚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石花林,余虞山园宅也,新筑于民九己未之岁。背山临水,广庭高厦,花木甚盛,四时不绝,手植红梅十六株,皆高出楼槛矣。书籍万数千卷,多明板、殿板,经、史、子略备,集部诗词曲丛书尤多精本,贮于西楼。余父子五人皆久客,惟老仆留守之。丁丑十一月,倭寇陷江南,大掠而东,至常熟,其军官某喜宅幽雅,入据之。初颇相安,居十馀日,于书室见余撰印之《打开说亮话》文二百册,盖沈阳之变,余撰此文,劝各党各军合力抗日者也。某乃大震怒,谓杨某抗日分子,当膺惩。余固世家也,多藏书籍字画玩好,而傢具帏帐衣服亦颇精,于是命其军士扫数洗劫两日夜,运沪东行,既睪,以硫磺弹纵火焚烧,顷刻都尽,鼓掌欢笑而去,实则利余物之夥颐,以火掩劫掠之迹耳。于是石花林及余身而片楮无存,此后无屋可仰矣。此丁丑十一月十八日,旧历十月十六日事也。今夏四月,余乃间关南归祭扫,至沪而诸儿坚止,弗令行。怪问之,以实告,谓归无食宿地,恐伤余怀,故半年弗敢告。余则笑谕之曰:「此有何哉,胡不早言?今四海焦土,万民浴血,牺牲生命而无一怨言,我家区区财产何足道?且得先移木主,骨肉完聚,在今世为福人,我德薄不足致此,毋忘天地先人恩,但此后当别谋先人计耳。」所可异者,余时居旧京,因不耐敌之干涉文字,遂将所有文稿焚之,是为旧历十月十六日,而江南园宅亦于是日同时灰烬焉,奇矣,爰书二律纪其事。
人民城郭已全非,漫道文章是祸机。
杜老诗书伤白首,子猷门巷失乌衣。
面城莫赋花围住(昔年与怀夫人有人被花围住图照。)绕树难容鸟倦飞。
天下苍生在沟壑,老夫何忍独歔欷。
使执讯与赵盾 春秋郑国 · 公子归生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
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
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事于执事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
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
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
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
又曰:「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
德,则其人也;
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修,彡改鱼】,唯执事命之。
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齐。
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地楚。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
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左传》文十七年)
夜郎溪题名嘉定四年十一月 南宋 · 何德固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广汉何德固叔坚怀安蹇似之季有与客游夜郎溪,观二刘题字,顾谓客曰:「夷叔乐而疑之,子辉乐而忘之,其致不足于此溪者一也。
我则异于是」。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君其问诸水滨」。
客为谁?
怀安蹇庆馀久善,邦人刘釴子用,赵仲午羲叔,姚之邵德远涪陵邓有裕好问汉嘉焦仲勉父,湔江景垕伯有
期而不至,有眉山孙戒周翰怀安蔺德孙恭叔。
嘉定辛未冬二十有四日
按:道光《遵义府志》卷一一,道光刻本。
蜀三大神庙记 南宋 · 姚希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三、《景定建康志》卷四四、《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三
蜀三大神庙食东南,无虑数十州,陪京槃槃一都会,宁神之宇,孤寄委陋,非所以妥灵斿、严祀事也。
景定二年冬,予被命留钥,始至,简节疏目,治以不扰。
相古成民治力,厥有先后。
明年,雨旸来叙,农事告登,乃度地于青溪之阳。
厥既得卜,则以季秋经始,匠石材苇,一取诸互送之礼,撙节之馀。
中冬落成。
榱橑翼如,泉流环绕,契阴阳之回复,合人物之指归。
吉日良辰,乃安斯寝,像设鼎列,位序以伦。
爰率衣冠人士,进礼庙下。
牺币有仪,兴俯中度,命宾为歌《楚歌》之九以乐之,呜呜然新庙之感,旧都之怀也。
或曰楚祠睢漳,广祭南海,古者各以其地祭。
三神显灵于蜀固也,其歆祀于邺乎?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
谓其变动难测,无方可泥尔。
名山大泽之祇,常周流乎冥漠。
譬之水,天地间容有闭塞不通之脉,心诚求之,盖有不疾而速者。
先王祭法凡五,禹之功,契之教,非此族也,不在焉。
清源君之凿离避沫,驱除罔象,西人永赖,功不细矣;
梓潼君之雪母雠耻,职是人文;
白崖君之谏君泽民,之死靡贰。
质诸祭法,俱在勤事定国,禦灾捍患之科,而禹、契之事同一道也。
然则惟忠惟孝,道理最大,贯三精,关百圣,由先秦六朝,迨今千六百年,益见人伦天理,神人实共主张。
是顷狺鞑吠蜀,为梁于涪,中外束手。
惟神之归,皇武惟扬,酋殪而遁。
非神之声赫灵濯,蜀其不震乎!
师相载嘉神功,以其事闻,煌煌显封,奕奖寝庙,孔盖翠旌,遹观上国。
忠孝之报,其食未艾也。
金陵行阙,王气所聚钟阜、石城,无以异于岷山剑阁之胜也,三神之来燕来享,于彼乎,于此乎?
然则人不神不祗,神不人不依,登斯庙者,盍知予所以建祠之意云。
通议大夫、试刑部尚书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军府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江南东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主管行宫留守司公事、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兼权淮西总领郪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姚希得记。
中奉大夫权兵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兼侍读洪勋书。
朝请大夫、试尚书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牟子才篆盖。
庙额,参知政事杨□□书。
乞将襄阳见括出田收租奏淳熙十三年十一月 宋 · 赵彦逾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五、《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之二八(第五册第四八九三页)
近委襄阳通判朱佾躬亲诣木渠下审实,取见民户共实管田九百一十四顷二十三亩有奇,契据分书税苗户帖,内田共一百八十一顷三十九亩有奇,包占共田七百三十二顷八十三亩有奇。
奉旨,令将包占田亩同共相度,合作如何措置闻奏。
契勘前项包占田缘人户开耕年深,久施工力,若一槩起纳二税,窃虑因此增添差役、诸色科敷,吏缘为奸,民受其弊。
况本路极边土旷,民力未裕,开耕卤莽,计一岁一亩所收,以高下相乘除,不过六七斗。
今乞将见括出田每一亩夏收麦租三升,秋收粳三升,每亩岁收六升,一岁共收租子四千三百九十七石有奇。
夏秋两料,拨隶屯田,拘收桩管。
所收租视古什一之法,取民有制,亦为优裕。
异时民力富足,耕垦如法,增收租子,可以此类施行。
周必大郊恩加食邑实封制庆元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
门下:清庙茅屋,王入祼以展容;
甘泉竹宫,臣临坛而拜贶。
维皇家之懿矩,侈旧弼之陪班。
骏奔而执豆笾,唯饬司存之典;
鸿飞而归衮绣,庶咨尊老之询。
虽隔仪刑,特优庆泽。
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食邑一万二千六百户、食实封四千六百户周必大,中和而简亮,精密而闳深。
究百氏之异同,亦归于道;
漱六艺之芳润,以昌其文。
积粹望于四朝,纪茂庸于两枋。
既明且哲,早遂洁身;
寿而臧,久安介福。
属蒇初郊之毖,聿严并侑之恭。
授策于泰元,迄展奉瑄之礼;
夜受釐于宣室,迥凝前席之思。
饬增衍于丰腴,亶褒荣于冲逸。
不遐有佐,遹观厥成。
呜呼!
熙汉畤,雍神休,曾阻侍祠之列;
保鲁邦,锡公嘏,尚怀夹辅之规。
祗绎隆恩,永绥祉。
可依前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主者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