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二卷目录

 医部汇考三百八十二
  妇人经脉门二
  王肯堂證治准绳〈月水愆期辨污血有无法 论东垣洁古治血枯法 经行紫黑 经行身痛 过期不止〉
  万全妇人秘科〈总赋 总论 经候不调有三 先期经行治法 后期经行治法 数月而经一行治法 或前或后治法 过多过小治法 经闭不行有三 脾胃伤损治法 气郁治法 痰滞治法 失夫治法 脉虚治法 脉实治法〉
  吴昆医方考〈调经用四物汤论〉
  张介宾景岳全书〈经脉为妇人之本 经脉属诸脏之因 经不调 辨血色 血枯经闭 室女经久不行 血热经早 血热经迟 血寒经迟 血虚经乱 肾虚经乱 经行腹痛 热入血室〉
  方一〈抵当汤 矾石丸 小柴胡汤 杏仁汤 大黄𥐚硝汤 茱萸虻虫汤 抵当汤 七熬圆 桃仁散 小牛角䚡散 龙骨散 桃仁汤 乾漆汤 芒硝汤 阳起石汤 黄芩牡丹汤 牡丹圆 乾漆圆 浸酒方 牡蛎圆 当归圆 促经汤 白垩圆 加味逍遥散 归脾汤 四物汤 加味四物汤 二陈汤 越鞠丸 八珍汤 加味小柴胡汤 补肝散 十全大补汤 神芎丸 二气汤 当归龙骨丸 黄药子散 通经散 桃仁承气汤 黄连解毒汤 通经方 琥珀散 十味香附丸 固经丸 柴胡抑肝汤 滋阴百补丸 苍莎丸 清海苍莎丸 葶归丸 失笑散 柴胡调经汤 加味养荣丸 女金丹 大乌鸡丸 小乌鸡丸 抱胆丸 大胡连丸 万应丸 雄砂丸 五积散 紫葳散〉

艺术典第四百二卷

医部汇考三百八十二

妇人经脉门二

《明王肯堂·證治准绳》月水愆期辨污血有无法
仲景治带下月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用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散,乃破坚下血之剂,观此则经不及期,有因污血者矣前论所未及也。然欲知污血,须以小腹满痛与不满痛别之。

论东垣洁古治血枯法

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皆主于补血泻火。补血者四物之类,泻火者,东垣分上中下,火在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便秘涩,治以玉烛之类。玉烛者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三和者,四物凉膈当归等分也。洁古谓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经行紫黑

外邪初感,入经必痛,或不痛者,久则郁而变热矣。且寒则凝,既行而紫黑,非寒也。

经行身痛

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

过期不止

产宝云:男子生于寅,寅属木,阳中有阴,故男子得八数。女子生于申,申属金,阴中有阳,女子得七数。男以气为主,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阳精痿。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任冲脉虚衰,天癸绝,地道不通而无子矣。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际又为邪气攻冲,所以当止不止而崩下也。

《万全妇人秘科》总赋

阴阳异质,男女殊科特立专门之證治,以救在室之沉疴。月事时下兮,如潮汐之应期,血海常满兮,似江汉之流波。谓之无病,可以勿药。或不及期而先来兮,气有馀而血易亏。或过期而后来兮,气不足而血本弱。花气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虚,桃浪紫色兮,被胞户之火灼。经未行而腹痛兮,气滞血涩而可调。经已行而腹痛兮,和气养血而勿错。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气血不藏。或数月而一行兮,元气亏而生化不多。是皆损真之證,贵在调和治之。满而不泄兮为经闭,为血枯,为症瘕,泄而不满兮,为崩中,为带下,为漏浊。常满者恶其中满常泄者虑其气脱。脉惟喜于芤涩,诊切忌乎洪数。或隐忍而病盛兮,愚妇目速其亡。妄攻补而病增兮,庸医反助其虐。

总论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冲任脉盛,月事以时下,乃有子。故得其常候者为无病,不可妄投调经之剂,苟或不及期而经先行者,或过期而经后行者,或一月而经再行者,或数月而经一行者,或经闭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调也。大抵调治之法,热则清之,冷则温之,虚则补之,滞则行之,滑则固之,下陷则举之。对證施治,以平为期。如芩连枝柏,清经之药也,姜桂丁附,温经之药也,参朮归茯,补虚之药也,川芎香附青皮延胡,行滞之药也,牡蛎赤石脂棕榈灰侧柏叶固精之药也,升麻柴胡荆芥白芷升举之药也,随其證而用之,鲜有不效者矣。

经候不调有三

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审,脾胃虚弱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夫二阳者,阳明胃也,胃主受纳五谷,长养血气,灌溉脏腑,流行经隧,乃水谷之海,血气之母也。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受伤,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胃虽能受,而所谓长养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故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气日渐耗,血日渐少,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始行,数月一行之病。冲任损伤者,《经》曰:气以嘘之,血以濡之。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也。女子之性,执拗偏急,忿怒妒忌,以伤肝气,肝为血海,冲任之系,冲任失守,血气妄行也。又褚氏曰:女子血未行而强合,以动其血,则他日有难名之疾,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强与之合,或于月事适来未断之时,而男子纵欲不已,冲任内伤,血海不固,由斯二者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脂痰凝塞者,盖妇女之身,内而肠胃开通,无所阻塞,外而经隧流利,无所凝滞,则血气和畅,经水应期,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

先期经行治法

如德性温和,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盛且有热也,用归身川芎赤芍生地知母麦冬地骨皮甘草之属。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用归身川芎白芍生地炒条芩炒黄连童便浸香附生甘草之属。
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热也,用四物加炒芩连赤芍药生甘草之属,兼服三补丸和之。
如形瘦素多疾且热者,责其冲任内伤也,用归身白芍熟地人参知母麦冬川芎炙甘草姜枣之属,更宜常服地黄丸。
如曾误服辛热煖宫之药,责其冲任伏火也,用归身川芎赤芍生地黄檗知母木通生甘草之属。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责其血虚气热也,用归身川芎姜汁浸生地,滚水泡半夏白茯苓生甘草炒条芩,童便浸香附炒黄连生姜之属。

后期经行治法

如德性温和,素无疾者,责其气虚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姜枣之属。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逆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加青皮童便浸香附之类,兼常服苍莎丸以调之。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气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补姜枣之属。
如形瘦食少者,责其脾胃虚弱,气血衰少也,用异攻散加当归川芎汤主之,兼服地黄丸。
如肥人及饮食过多之人,责其湿痰壅滞躯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归芎汤主之,兼服苍莎丸。
如素多痰者,责其脾胃虚损,气血失养也用参朮大补丸地黄丸之类。
如性急多怒气者,责其伤肝以动冲任之脉也,用四物加柴胡汤主之,更宜兼服补阴丸,以泻冲任之火。如曾服辛热之药者,用四物加黄檗知母汤及三补丸主之。
如曾伤冲任之脉者,用四物人参知母麦冬汤及地黄丸主之。
数月经一行治法
瘦人责其脾胃弱气血虚,用十全大补汤及地黄丸主之。
肥人责其多痰兼气血虚用六君子加苍莎导痰丸主之。

或前或后治法

月水或前或后,悉从虚治,加减八物汤主之,更宜常服。乌鸡丸。
过多过少治法
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且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
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壅凝经隧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
经水来太多者,不问肥瘦皆属热也四物加芩连汤主之,兼服三补丸。
经水色紫者,热也,四物加香附黄连汤主之。
经水色淡者,虚也,八物汤主之更常服地黄丸。
已上各调经之法,并宜于经候行时,连进十馀服,则下次经候自不愆矣。若丸药则宜长久服之乃效。

经闭不行有三

妇人女子经闭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者,法当补其脾胃,养其血气,以待气充血生,经自行矣,不可妄用通经之剂则中气益损,阴血益乾致成痨瘵之疾而不可救。一则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者,法当开郁气行滞血而经自行,苟用补剂,则气得补而益结,血益凝聚,致成症瘕胀满之疾。一则躯脂痞塞,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法当行气导痰,使经得行,斯谓之良工矣。

脾胃伤损治法

脾胃损伤血枯不行者,用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更宜服参朮大补丸乌鸡丸,以经行为度。

气郁治法

气郁血闭不行者,用开郁二陈汤主之,更宜服四制香附丸,以经行为度。

痰滞治法

因痰者,用苍莎导痰丸治之,更宜服开郁二陈汤,去莪朮,加枳壳服之。

失夫治法

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妾,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而不能遂,感愤而不得言,多有经闭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之病,终不可救者,宜用四制香附丸,参朮大补丸,攻补兼行,庶几可瘳,此七情之变,难以法治者也。

脉虚治法

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脉虚者,用增损八物柴胡汤主之。如热太甚,服此不平者,加黑乾姜灰,神效。

脉实治法

经闭发热,咽燥唇乾脉实者,用四物凉膈散主之。

《吴昆医方考》调经用四物汤论

妇人月事不调,以四物汤为主而变通之。盖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女以坤道用事,故治妇人者,以阴为主,方其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者,女子得坤之阴,阴中必有阳,故以七为纪,一七而齿更,二七而天癸至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能克肖天地。月,天之阴也,以月而盈,以月而亏,故女子之血,亦以三十日而一下也。血之下也,同于月,故名之曰月事。《经》曰: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是以月事不调者,宜以此方为主,随其寒热虚实而斟酌加减之,使月事调匀,则阴阳和而万物生,有子之道也。是方也,川芎当归芍药地黄,皆味厚之品也。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益血。析而论之,当归辛温能活血,芍药酸寒能敛血,熟地甘濡能补血。又曰:当归入心脾,芍药入肝,熟地入肾。若川芎者,彻上彻下而行血中之气者也。此四物汤,所以为妇人之要药,而调月者,必以之为主也。脉数血色紫黑为内热,本方加黄芩黄连。脉迟血凝结者为寒,本方加官桂附子。人肥有痰,加半夏陈皮南星。人瘦有火,加山栀黄檗知母。有抑郁者,加香附苍朮砂仁神曲。有留滞者,加桃仁红花延胡索肉桂。先期者为热,后期者为寒,为郁,为气,为痰。气虚者加参芪,气实者加枳朴。或问四物亦有不宜者乎?余曰:有之。气息几微者,不宜川芎,恐其辛香,益散真气也。大便溏泄,不宜当归,恐其濡滑,益增下注也。脉迟腹痛,不宜芍药恐其酸寒,益增中冷也胸膈痞塞,不宜地黄,恐其粘腻,益增泥滞也。明者解之,昧者误矣。
《景岳全书》〈臣张介宾著〉经脉为妇人之本
《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通,是即所为月经也。正以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夫经者,常也,一有不调,则失其常度,而诸病见矣。然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然血气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而水谷之海,又在阳明,考之《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是以男精女血,皆由前阴而降,此可见冲脉之血,又总由阳明水谷之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其化如七情六淫饮食起居之失宜者,无非皆心脾胃气之贼,何者当顾,何者当去,学者于此,当知所从矣。
经脉诸脏病因
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书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凡伤心伤脾伤肝者,均能为经脉之病。又曰:肾为阴中之阴,肾主闭藏,肝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二脏俱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故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多致血不静而妄行,此固一说。然相火动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肾之虚,不得尽言为火也。再如气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滞也。若精血败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阴之枯竭,其證极多,不得误以为滞也。是固心脾肝肾四脏之病,而独于肺脏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与不行,无不由气,如《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行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此言由胃达脾,由脾达肺,而后传布诸经。故血脱者当益气,血滞者当调气,气主于肺,其义可知,是皆诸经之当辨者如此。然其微甚本末,则犹有当辨者。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盖阳分日亏则饮食日减,而脾气胃气竭矣。阴分日亏,则精血日涸,而冲任肾气竭矣。故予曰: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疗之要著。故凡治经脉之病,或其未甚则宜解。初病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剧,则必计所归而专固其本,甚至脾肾大伤,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断绝,此其枯竭已甚也。昧者犹云积血,而通之破之,祸不旋踵矣。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之药,饮食亦然。

经不调

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则化而为精,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但使精血无损,情志调和,饮食得宜,则阳生阴长,而百脉充实又何不调之有?苟不知慎,则七情之伤为甚,而劳倦次之,又或为欲不谨强弱相陵,以致冲任不守者,亦复不少。此外则外感内伤,或医药误谬,但伤营气,无不有以致之。凡人有衰弱多病,不耐寒暑不胜劳役,虽先天禀弱者常有之,然有以气血方长,而纵情亏损,或精血未满而早为斲丧,致伤生化之源,则终身受害,此未病之先,所当深察而调之者也。若欲调其既病,则惟虚实阴阳四者为要。《丹溪》曰:先期而至者,血热也后期而至者,血虚也。王子亨曰: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是固不调之大略也。然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矧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宜过用寒凉也。后期而至者,本属血虚,然亦有血热而燥瘀者,不得不为清补,有血逆而留滞者,不得不为疏利,总之调经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详察其脉證,耳若形气脉气俱有馀。方可用清用利。然虚者极多,实者极少,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若营气本虚而不知培养,则未有不日枯而竭者,不可不察也。

辨血色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虚实,亦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辨,其證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败者,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由此而甚,则或如屋漏水。或如腐败之宿血,是皆紫黑之变象也。此肝脾大损,阳气大陷之證,当速用甘温,如理阴煎理中汤归脾汤四味回阳饮补中益气汤之类。单救脾土,则陷者举,脱者固,元气渐复,病无不愈。若尽以紫色作热證,则无不随药而毙矣。凡肠澼便血之属,无不皆然,学者于此,最有不可忽者。

血枯经闭

血枯之与血隔,本自不同,盖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气之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欬嗽,或以血热,或以饮食减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即无非血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奈何今之为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事,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既枯矣,而复通之,则枯者愈枯,其与榨乾汁者何异?为不知枯字之义耳,为害不小,切毋蹈此弊也。此之治法,当与前血虚肾虚二条,参而用之。

室女经久不行

张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凉药,医家多以为室女血热,故以凉药解之,殊不知血得热则行,冷则凝,养生必用方,言之甚详,此说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弱,阳往乘之,少水不能减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当养血益阴,慎毋以毒药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

血热经早

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阴气之虚实,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浓,或去多,其脉洪滑,其脏气饮食喜冷畏热,皆火之类也。
治血热有火者,宜清化饮主之。若火之甚者,如抽薪饮之类,亦可暂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虚火作实火也。
大都热则善流,而愆期不止者,如续断地榆丹参茜根栀子之属,皆可用。若微火阴虚,而经多早者,治宜滋阴清火,用保阴煎之类主之。
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所谓血热者,当以通身脏象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先期者为早,勿以脉證无火,而单以经早者为热。
若脉證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宜大营煎大补元煎,或五福饮加杜仲五味子之类主之。此辈极多,若作火治,必误之矣。若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而至者,此血气败乱之證,当因其寒热而调治之,不得以经早者并论。

血热经迟

血热者,经期常早,此营血流利,及未甚亏者,多有之。其有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治宜清火滋阴,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

血寒经迟

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至于阴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内而伤,或至血逆,或为疼痛,是又寒滞之證,非血寒经迟之谓也,当详辨之!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多不鲜,或色见沉黑,或涩滞而少,其脉或微或细,或沉迟弦涩,其脏气形气必恶寒喜煖,凡此者皆无火之證,治宜温养血气,以大营煎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
大约寒则多滞,宜加姜桂吴茱萸荜茇之类,甚者须加附子。

血虚经乱

凡女人血虚者,或迟或早,经多不调,此当察脏气,审阴阳,参详形證脉色,辨而治之,庶无误也。盖血虚之候,或色淡,或涩少,或过期不至,或行后反痛,痛则喜煖喜按,或经后则困惫难支,腰膝如折,或脉息则微弱弦涩,或饮食素少,或形色薄弱,凡经有不调,而值此不足之證,皆不可妄行尅削及寒凉等剂,再伤脾肾以伐生气,则惟有日甚矣。
凡肝脾血虚,微滞微痛者,宜四物汤主之。或加肉桂,或加黄芩,随寒热而用之,自无不可。
三阴亏弱,无热无寒,平脏者宜小营煎五福饮六物煎之类主之。此常人最宜之剂,或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皆宜择用。
三阴亏弱兼阳虚者,宜大营煎理营煎之类主之。忧思过度,心脾受伤者,七福饮归脾汤之类主之。脾土不健饮食减少,宜燥宜温者,温胃饮理中汤之类主之。
脾土虚陷,不能统摄营气,而为漏为频者,宜五福饮归脾汤寿脾煎秘元煎,或四君子加芎归主之。肝虚不能藏血,或多惊惕,或多小腹急痛,宜三阴煎补肝散之类主之。
若阴血虚,水不制火而邪火盛者,或为夜热盗汗,或为烦渴生痰,是即痨损之渐,速宜调治,用一二三四五阴等煎,择宜治之,否则恐成血枯也。

肾虚经乱

妇人因情欲房室,以致经脉不调者,其病皆在肾经,此證最多,所当辨而治之。
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此宜兼治心脾肾,以逍遥饮秘元煎之类主之。
若或欲火炽盛,以致真阴日溃者,宜保阴煎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
若房室纵肆不慎者,必伤冲任之流,而肾气不守,治须固命门,宜固阴煎秘元煎之类主之。若左肾真阴不足,而经脉不调者,宜左归饮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若右肾真阴不足,而经有不调者,宜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房室不慎致病者,使非勇于节欲,亦难全恃药饵也。

经行腹痛

经行腹痛,證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过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意察言,不能悉也。
凡妇人经期,有气逆作痛,全滞而不虚者,须顺其气,宜调经饮主之。甚者如排气饮之类亦可用。
若气血俱滞者,宜失笑散主之。
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而无虚者,须去其寒,宜调经饮加姜桂吴茱萸之类主之。或和胃饮亦可酌用。若血热血燥,以致滞涩不行而作痛者,宜加味四物汤,或用保阴煎,去续断加减主之。
此上五證,但察其有滞无虚,方是真实,若或兼虚弗得任行尅伐。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證,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但察其形證脉息,凡涉虚弱不足而经滞作痛者,惟用决津煎五物煎加减主之,其效如神。或用四神散之类亦可。
若痛在经后者,多由血虚,当用大小营煎,随宜加减治之,或四物八珍俱可用,然必察其寒热虚实,以为佐使,自无不效。其有馀滞未行者,惟决津煎为妙。凡妇人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者,是必素禀气血不足,止宜八珍汤大营煎之类其虚而寒甚者,宜理阴煎,渐加培补,久必自愈。有因带浊多而虚痛者,亦宜大小营煎,随其寒热加佐使主之。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以致热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昼则明了安静,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是也。
若热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饮,或三柴胡饮,或四柴胡饮,或良方黄龙汤,加生地酌而用之。若或怒或劳,火由内生,其人多汗而无表證者,宜保阴煎清化饮当归六黄汤之类,加减主之。
若病虽渐愈但元气素弱而热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补阴益气煎,或补中益气汤。
若脾气素弱,宜归脾汤,血气俱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庶无误矣。
若血热多滞者,宜小柴胡汤,加丹皮红花当归。论曰: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是兼男女而言也。曰妇人中气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曰妇人中风脉迟身凉,而證如结胸者,当刺期门。曰妇人伤寒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讝语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按血室者,即冲任血海也,亦血分也。凡血分之病,有畜血者以血因热结而留畜不行也。有热入血室者,以邪入血分而血乱不调也。故血畜者去之则愈,血乱者调之则安。调之之法,热者宜凉,陷者宜举,虚者宜滋,瘀者宜行,邪未散者宜解,然此皆病在下焦,故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又不可不察。
方一抵当汤《金匮》下同〉
治妇人经水不利。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枚,熬去趐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矾石丸

治经水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剧者再内之。

小柴胡汤

治妇人经病,间用此加减。

柴胡半斤, 人参去芦, 甘草, 生姜,各三两。半夏半升, 黄芩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查,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杏仁汤《千金方》下同〉


治月经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一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

杏仁二两, 桃仁一两, 大黄三两, 水蛭,
虻虫,各三十个。
右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服当有物随大小便有所下,下多者止之,少者尽三服方止。

大黄𥐚硝汤

治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宜下之。

大黄, 牛膝,各五两。 代赭一两, 𥐚硝, 牡丹皮,甘草 紫菀,各三两。 桃仁, 虻虫, 水蛭,乾姜, 细莘, 芒硝,各二两。 麻仁五合。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内硝令烊,分五服,五更为首,相去一炊顷自下后将息,忌见风。

茱萸虻虫汤

治久寒月经不利,或多或少。

吴萸三升, 虻虫, 水蛭, 䗪虫, 牡丹皮,各一两。生姜一片, 小麦, 半夏,各一升。 桃仁五十枚,人参, 牛膝,各三两。 桂心六两, 甘草一两半,芍药二两, 大枣二十枚。
右㕮咀,以酒一斗,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不能饮酒人,以水代之。汤欲成,乃内诸虫。不耐药者,饮七合。

抵当汤

治月经不利,腹中满时自减。

虎掌, 大黄,各二两。 桃仁三十枚, 水蛭二十枚。
右四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当下恶血为度。

七熬圆

治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默默不欲寤,心烦。

前胡, 芒硝,各五两。 葶苈蜀椒并熬,各六铢。生姜, 芎藭, 茯苓,十五铢。 杏仁九铢熬,
桃仁二十枚熬, 水蛭半合熬, 大黄一两半。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不知加一倍。一方无芎藭前胡,有柴胡。一方有䗪虫丹皮各二两。

桃仁散

治月经来,绕脐痛,上冲心胸,往来寒热,如疟疰状。

桃仁五十枚, 䗪虫二十枚, 桂心五寸, 苡仁,牛膝, 代赭,各二两。 大黄八两, 茯苓一两。
右治下筛,勿食温酒服一钱匕,日三。

小牛角䚡散

治经来举重,伤任脉下血,或经脉未断,为房事成血漏,及产后脏开经利五贲之病。

牛角䚡一枚烧令赤, 鹿茸, 禹馀粮, 当归,乾姜, 续断各二两。 阿胶三两, 鰞鲗鱼骨,龙骨,各一两。 赤小豆二升。
右十味,治下筛,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一方无鹿茸鰞鲗骨。

龙骨散

治妇人经水不利,绝产。

龙骨三两, 黄檗, 半夏, 灶中黄土, 桂心,乾姜,各二两。 石苇, 滑石,各一两。 鰞鲗骨,代赭石,各四两 白僵蚕五枚。
右十一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服药三月,有子即住药,药太过多生两子,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桃仁汤

治妇人月水不通。

桂心, 牛膝,各二两。 桃仁, 𥐚硝, 牡丹皮,射干, 土瓜根, 黄芩,各三两。 芍药, 大黄,柴胡,各四两。 水蛭, 虻虫,各七十枚。
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乾漆汤

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

大黄三两 吴茱萸随宜, 乾漆, 萎蕤, 芍药,细莘, 甘草, 附子各一两。 当归, 桂心,
芒硝, 黄芩,各二两。
右㕮咀,以清酒一斗,浸一宿,煮取三升,去滓,内硝烊尽分为三服,相去如一炊顷。

芒硝汤

治月经不通。

大黄三两, 芒硝, 丹砂末, 当归, 芍药,
土瓜根, 水蛭,各二两。 桃仁一升。
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丹砂芒硝,分为三服。

阳起石汤

治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赤石脂三两, 阳起石 甘草, 续断, 乾姜,人参, 桂心,各二两。 附子一两, 伏龙肝五两,生地一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黄芩牡丹汤

治女人从小至大,月经未尝来颜色痿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

黄芩, 丹皮, 桃仁, 瞿麦, 芎藭,各二两。
芍药, 枳实, 射干, 海藻, 大黄,各一两。
虻虫七十枚, 水蛭五十枚, 蛴螬十枚。
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两剂后,灸乳下一寸黑员际各五十壮。

牡丹圆

治妇人女子,病后月经闭绝不通,及从来不通。

瞿麦, 芎藭, 海藻,各一两。 丹皮三两, 芍药,元参, 桃仁, 当归, 桂心,各二两。 虻虫,水蛭,各三十枚。 蛴螬二十枚。
右为末,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如血盛者,作散服方寸匕腹中当转如沸血自化成水去。
如小便赤少,除桂心用地肤子一两。

乾漆圆

治月经不通百疗不瘥。

乾漆, 土瓜根, 射干, 芍药,各一两半。 䗪虫,蛴螬,各四十枚。 水蛭, 虻虫,各七十枚。 桃仁,𪔀甲,各二两。 丹皮, 牛膝, 黄芩, 吴茱萸,大黄, 桂心, 柴胡,各一两六铢。 火麻仁四合,乱发鸡子大二枚 庵䕡子二合。
右为末,以蜜和丸,每日酒下十五丸梧子大,渐加至三十丸,日三仍用后浸酒,服前丸药

浸酒方

以此酒服前药甚良。

火麻子三升, 庵䕡子二升, 桃仁一升, 桂心,灶屋炱煤,各四两。 土瓜根, 射干,各六两。牛膝八两。
右㕮咀,以清酒三斗,绢袋盛药,浸五,或单服之,不下前药亦好。

牡蛎圆

治经闭不通,不欲饮食。

牡蛎四两, 大黄一斤, 柴胡五斤, 乾姜三两,芎藭, 茯苓,各二两半。 蜀椒十两, 葶苈子,芒硝, 杏仁,各五合。 水蛭, 虻虫,各半两。桃仁七十枚。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饮服七丸日三。

当归圆

治腰腹痛,月水不通利。

当归, 川芎,各四两。 桃仁五十枚。 虻虫,乌头, 丹参, 乾漆,各一两。 人参, 牡蛎,
土瓜根, 水蛭,各二两。
右为末,以白蜜丸如梧子,酒下三丸,日三服。

促经汤《医统》下同〉

治月经过期不行,腰腹作痛。

香附子, 熟地黄 白芍药, 莪朮, 木通,
苏木,各八分。 当归一钱, 川芎, 红花, 肉桂,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甘草五分。
右水钟半,煎八分,空心温服。

白垩圆《千金方》

治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痛,嘘吸不能食,心腹痛,或青黄黑色,或如水,举体沉重。

白垩, 白石脂, 牡蛎, 禹馀粮, 龙骨, 细莘,鰞鲗骨,各一两半。 当归, 芍药, 黄连, 黄芩,乾姜, 桂心, 人参, 瞿麦, 石苇, 白芷,
白蔹, 附子, 甘草,各一两。 蜀椒半两。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三,至月候来时,日四五服为佳。

加味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有热。

柴胡, 丹皮, 山栀炒,五分。 甘草炙, 当归炒,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朮炒,各一钱。
右水煎服。

归脾汤

治经候不准,晡热内热。

人参, 白朮炒, 黄芪炒, 白茯苓, 龙眼肉,当归, 远志,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 甘草。
右姜枣水煎服。

四物汤

血家要药。亦治月水不调,脐腹㽱痛。

熟地黄酒蒸三钱, 当归酒拌, 白芍药炒,
川芎,各一钱。
右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治血分有热。
四物汤, 柴胡, 牡丹皮, 山栀右煎服。

二陈汤

治中脘停痰,饮食少思,呕逆等證,女人经病。

陈皮去白, 茯苓, 半夏,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右水煎服。

越鞠丸

治郁伤气滞,胸膈痞闷,肚腹膨胀,饮食少思,吞酸嗳腐,女人经病。

香附, 苍朮炒, 川芎, 栀子炒, 神曲炒,
山楂,各等分。
右为末,用神曲糊丸菉豆大,每服六十丸或七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八珍汤

治脾胃伤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女人经病。

当归酒拌, 芍药, 炙甘草, 川芎,各一钱。
人参, 白朮, 茯苓各二钱。 熟地三钱。
右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

治肝胆经风热。

柴胡二钱, 黄芩炒一钱, 人参, 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山栀, 牡丹皮随宜。
右姜枣水煎服。

补肝散

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经候不调。

山萸肉, 当归, 五味子炒杵, 山药, 黄芪炙,川芎, 木瓜,各半两。 熟地黄, 白朮炒,各一两。独活, 酸枣仁炒,各四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姜枣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俱虚,经候不调,及培补一切虚證必用之药。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川芎,各一钱。 人参,白朮, 茯苓各二钱。 熟地黄三钱, 黄芪蜜炙,肉桂随宜。
右水煎服。

神芎丸《河间》下同〉

治妇人经病。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四两。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炼蜜丸愈佳,以利为度。
如孕妇及妇人经病,产后血下不止者,则不宜服。

二气汤

治月水不调,断绝不产,面黄肌瘦,饮食不甘,内有燥热,以柴胡饮子相参服之。

大黄四两,别为末,酢一升,慢火熬成膏子。 当归,白芍药,各二两。
右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酢汤下,食前,日进三服。如月水不通,加乾漆三钱炒,出火毒,没药半两,碙砂三钱研官桂二钱,螌蝥三钱,去足炒熟,用生则令人吐泻。

当归龙骨丸

治月事失常,经水过多。

当归, 白芍药, 黄连, 染槐子, 艾叶炒,
茯苓各半两。 龙骨, 黄檗,各一两。 木香一分。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米饮下三四十丸,食前,日三四服。

黄药子散

治月事不止,烦渴闷乱,心腹急痛,肢体困倦,不美饮食。

黄药子, 当归, 芍药, 生地, 黄芩, 人参,白朮, 甘草, 知母, 石膏,各一两。 川芎,
桔梗, 紫菀, 槐花子, 柴胡各一分。
右为粗末,抄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滤汁温服,食前,但一服。

通经散

治月经不通。

甘遂以面包煮百馀沸,取出,冷水浸过,去面焙乾。陈皮去白 当归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临卧服。

桃仁承气汤

治月事沉滞。

桃仁十二个去皮尖。 官桂, 甘草, 芒硝,各半两。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黄连解毒汤

治经血暴下。

黄连, 黄檗, 黄芩, 大栀子,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之。

通经方《丹溪》

治积痰伤经不行,夜则妄语。

䒷蒌子一两, 吴茱萸十粒, 桃仁五十个红曲二钱, 砂仁三两, 黄连半两。
右为末,生姜汁化炊饼,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

琥珀散《入门》下同〉

治妇人月经壅滞,每发心腹脐㽱痛不可忍,及寻常气血痛,并产后血上抢心。

京三棱, 蓬莪朮, 赤芍药, 刘寄奴, 牡丹皮,熟地, 官桂, 菊花, 真蒲黄, 当归,各一两。
右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米酢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乾入后五味同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济生有延胡乌药各一两,无蒲黄菊花。

十味香附丸

治经候不调。

四物汤

四两, 白朮, 陈皮, 泽兰叶,各二两。黄檗, 甘草,各一两。 香附一斤,分四分,用酒酢童便青盐水各浸七日,焙乾。
右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固经丸

治经水过多。

黄芩, 白芍, 龟板,各一两。 椿根白皮七钱,黄檗炒三钱, 香附子童便浸焙二钱半。
右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白汤下五七十丸。一方是白朮一两,无白芍。一方是樗根皮,无椿根白皮。

柴胡抑肝汤

治寡居独阴寒热类疟等證,女人经病。

柴胡二钱半, 赤芍药, 牡丹皮,各一钱半。
青皮二钱, 连𧄍, 生地,各五分。 地骨皮,香附, 苍朮, 山栀仁,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三分, 神曲八分。
右水煎,空心或临卧时服。

滋阴百补丸

治劳伤气血不足,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尪羸乏力,女人经病

益母草半斤, 当归六两, 川芎, 熟地黄,
白朮,各四两。 芍药三两, 人参, 白茯苓,
延胡索各二两。 甘草一两, 四制香附一斤。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砂仁煎汤下。

苍莎丸

调中散郁。

苍朮, 香附,各四两。 黄芩二两。
右为末,蒸饼丸梧子大,姜汤下。

清海苍莎丸

治肥人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

南星, 苍朮, 川芎, 香附,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

葶归丸

治经断而后肿用此调经则水自消。

当归, 人参, 大黄, 桂心, 瞿麦, 赤芍,
白茯苓,各三两。 葶苈一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十五丸,空心米饮下。

失笑散

治妇人经水,时行时止,心痛。

蒲黄, 五灵脂,各等分。
右为末,每二钱先以酢调成膏,入水一盏煎,空心热服。

柴胡调经汤

治经水色鲜不止,头项脊骨强痛,不思饮食。

柴胡七分, 羌活, 苍朮,各一钱。 独活, 藁本,升麻,各五分。 乾葛, 当归, 甘草,各三分。
红花少许。
右水煎热服,取微汗。

加味养荣丸

治经脉参前,外潮内烦,欬嗽,饮食减少,头昏目眩,滞下血风血气,久无嗣息一切痰火不受峻补等證,服之有孕。又治胎前胎动胎漏,常服可无小产之患。

当归, 熟地, 白朮,各二两。 芍药, 川芎,
黄芩, 香附,各一两半。 陈皮, 贝母, 茯苓,麦门冬,各一两。 黑豆炒去皮净四十九粒,
阿胶七钱, 甘草五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盐汤温酒任下,忌食诸血。

女金丹

治妇人经事参后,赤白带下,崩中淋沥,及积年血风等證。

白芍, 当归, 川芎, 人参, 白朮, 茯苓,藁本, 白芷, 白薇, 桂心, 延胡索, 牡丹皮,赤石脂,各一两,俱酒浸三日,晒乾。 没药另研,甘草,各五钱。 香附一斤酢浸。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大乌鸡丸

治妇人羸瘦,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不能成胎,骨蒸等證。

四制香附一斤, 熟地黄四两, 生地黄, 当归,白芍, 黄芪, 牛膝, 柴胡, 牡丹皮, 知母,川贝母去心,各二两。 黄连, 地骨皮, 乾姜,延胡索,各一两。 茯苓二两半, 秦艽一两半,白毛乌骨鸡一只,闭死去毛肠净, 蕲艾叶,
青蒿,各四两,一半入鸡腹内,将鸡并馀艾蒿同入坛内,以童便和水浸过二寸许,煮烂取出,去骨焙乾。
右为末,用鸡汁打糊丸梧子大,服五六十丸至七八十丸,温酒或米饮下,忌煎炒苋菜。其鸡如得白丝毛乌骨崇冠者尤妙。须另于一处,以黄芪炒末为丸喂之,不可近雌鸡。
如月水先期,加黄芩黄连地骨皮。
如月水后期,加参朮黄芪。如白带加二朮香附升麻白芷柴胡。
如筋骨疼痛,去肉用骨。

小乌鸡丸

治妇人经病及一切诸證。

吴茱萸, 良姜, 白姜, 当归, 芍药, 延胡索,破故纸, 川椒, 陈皮, 青皮, 刘寄奴, 川芎,生地黄, 莪朮各一两。 荷叶灰四两, 北艾二两。
右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取肉煮烂,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如月水不通,苏木红花酒下。
如腹痛血色黑者,加炒黄连。
如有痰湿者,加南星苍朮香附。
如未会生育过者,门户油膜包裹子宫,因此不孕,宜加凤凰衣七个,烧存性,朱砂为衣。
如胎不安,蜜酒下。
如血崩,豆淋酒调棉灰下。
如肠风,陈米饮调百草霜下。
如心疼,菖蒲酒下。
如漏胎下血,乌梅酒下。
如死胎不下,螌蝥三个煎酒下。如腰脚痛,当归酒下。
如头风,薄荷煎汤下。
如血气眼黑,甘草煎汤下。
如生疮,地黄煎汤下。
如身体疼痛,黄芪末调酒下。如胎前产后,白痢乾姜煎汤下。赤痢,甘草煎汤下。如气块血块作痛,与葱白汤间服。
如子宫久冷,茯苓煎汤下。
如赤带,茶清下。
如耳聋,腊茶清下。
其馀百病酢汤下。

抱胆丸《入门》下同〉

治室女经脉将行,惊邪蕴结,并治男妇一切惊恐风狂,神效。

黑铅一两半, 水银二两, 朱砂, 乳香,各一两。
右先将黑铅入铫镕化,次下水银,候结成砂子,再下朱砂乳香末,乘热用柳枝槌研匀,丸如芡实大,每一丸空心井水吞下,病者得睡,切莫惊觉,觉来即安,再一丸可除根。

大胡连丸

治经闭骨蒸。

胡黄连, 银柴胡, 黄芩, 当归, 白芍, 茯苓,陈皮, 熟地, 知母,各一两。 犀角二钱, 人参,白朮, 川芎,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半夏制,秦艽,各八钱。 黄檗制, 五味子,各一两半。
黄芪炙一两二钱。 牛黄三钱。
右蜜丸梧子大,每六七十丸,茶清下。

万应丸

治虫證经闭腹痛。

槟榔五钱, 大黄八两, 黑丑四两, 皂角十锭,苦楝根皮一斤。
右将槟榔大黄黑丑为末,将皂角苦楝根皮煎汁熬膏,为丸梧子大,先用沉香为衣,后用雷丸木香为衣,每三丸,四更时沙糖水送下,善下诸虫。

雄砂丸

治同上。

鹤虱, 芜荑, 乾漆, 僵蚕,各三钱。 贯众,
酸石榴皮,各五钱。 朱砂研, 雄黄研, 雷丸,甘遂,各一钱半。
右为末,米粉煮糊为丸,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时粥饮下,善杀诸虫。一方加麝香少许,尤妙。

五积散

治妇人经行,过食生冷,或外被冷湿,瘀血凝结。

半夏二分, 白芷, 川芎, 芍药, 甘草, 茯苓,当归, 肉桂,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枳壳五分,陈皮, 麻黄,各六分。 厚朴, 乾姜,各四分。
苍朮七分半。
右姜葱水煎服。

紫葳散

治妇人月水不行,发热腹胀。

紫葳, 肉桂, 赤芍药, 延胡索, 白芷, 当归,牡丹皮, 刘寄奴,各等分。 红花少许。
右酒一钟,水二钟,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