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三百四十八卷目录

 医部汇考三百二十八
  中恶门
  孙思邈千金方〈飞尸鬼疰 鬼击 卒忤〉
  楼英医学纲目〈中恶 五尸〉
  徐春甫古今医统〈邪祟叙论 病自心生 禁咒服药兼治 脉候〉
  王肯堂證治准绳〈中恶〉
  陈士铎石室秘箓〈中邪〉
  方〈还魂汤 又方 五疰汤 蜈蚣汤 又方 又方 桃皮汤 桃奴汤 小附著汤 大附著汤 大金牙散 金牙散 白朮散 太乙备急散 龙牙散 又方 黑奴散 鹳骨圆 蜥蜴圆 桔梗圆 十疰圆 太乙神明陷冰圆 江南度世圆 大度世圆 又方 雷氏千金圆 又方 八毒赤散 雄朱散 五邪汤 太乙神精丹 辟邪丹 苏合香丸〉
  单方
  针灸
  医案
  卒中暴死门
  黄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五常政大论 大奇论 脉要精微论 玉机真脏论 岁露论 五色篇〉
  张机金匮要略〈尸蹶〉
  楼英医学纲目〈卒中暴厥〉
  徐春甫古今医统〈卒死〉
  王肯堂證治准绳〈卒中暴厥〉
  陈士铎石室秘箓〈暴死〉
  方〈黄龙丸 还魂汤 破棺散 朱砂丸 朱犀散 韭根茱萸汤 苏合香丸 三物备 急丸 又方 附子理中汤〉
  单方
  针灸
  医案

艺术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医部汇考三百二十八

中恶门

《唐·孙思邈·千金方》飞尸鬼疰
尸疰鬼疰者,即五尸之中,尸疰又挟诸鬼邪为害者也,其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疰易旁人,乃至灭门。觉知此候者,宜急疗之。
凡诸心腹痛,服众方热药入腹,寂然不动,但益气息急者,此尸疰病也,宜先服甘草汁一升,消息,少时服瞿麦汤尽一剂,得下便觉稍宽,井暴症坚结宿食,及女人血坚痛发作无定者,神良。

鬼击

鬼击之病,得之无渐,卒著人如刀刺状,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口血出,或下血,一名鬼俳。

卒忤

卒忤即中恶也,与卒死鬼击相类,治皆参取而用之。
《明·楼英·医学纲目》中恶
病者卒心腹胀满,利吐不行,如乾霍乱状,世所谓中恶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为邪鬼所击,或附著,沉沉默默,妄言谵语,诽谤骂詈,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未失,人有起心,已知其故,登高陟险,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见人,如醉如狂,其状万端,但随方俗考验治之。

五尸

飞尸者,发无由渐,昏然而至,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遁尸者,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触即发动,亦令人心腹胀满,刺痛喘急,攻胁冲心,瘥后复发。沉尸者,发时亦心腹绞痛,胀满喘急,虽歇之后犹沉痼在人腑脏,令人无处不恶。风尸者,在人四肢,循环经络,其状冷跃去来,沉沉默默,不知痛处,冲风则发。伏尸者,其病隐伏五脏积年不除,未发身体都如无患,发则心腹刺痛,胀满喘急。又有诸尸疰候者,则是五尸内之尸疰,而挟外鬼邪之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漓,或腹痛胀满喘急,或累块踊起,或挛引腰背,或举身沉重,精神错杂,恒觉昏谬,每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年累月,渐至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易旁人,乃至灭门,故为尸疰。皆用忍冬藤叶剉数斛,煮令浓,取汁煎服,日三,瘥。

《徐春甫·古今医统》《邪祟叙论》

《内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夫经之所谓邪者,
风寒暑湿燥火,有馀之淫邪耳,非若世俗所谓鬼神之妖怪也。病有心虚惊惕,如醉如痴,如有邪鬼所附,或阳明内实,以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皆痰火之所为,实非鬼妖邪祟之所迷也。古虽有禁咒一科,及龙树咒法之治,皆移精变气之术,但可解疑释惑,以使心神之归正耳,何邪祟之可祛哉!
丹溪曰:俗云冲恶者,谓冲斥邪恶鬼祟而病也,如病此者,未有不因气血先亏而致者。气血者,心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血气两虚,痰塞心胸,妨碍升降,不得运行,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为虚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

病自心生

凡山谷幽隐处所,或有魍魉魑魅,狐精狸怪,及人间多年鸡犬,亦间有成妖,纵使迷人,则不过近于气血虚而正气弱者。正气弱即心邪,心邪则妄见妄闻,妄言妄走,无非邪也。惟邪见邪故有之矣,正人无病者,皆不得见,从可审矣。惟此心一正,则百邪俱避,何邪祟之疑哉!

禁咒服药兼治

治邪祟病,虽禁咒以释其疑,服药必详虚实,痰火轻重,调治则内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务巫而不用药,其病不能去,必无可愈之理,若只服药而不用巫以释疑,虽愈效迟。是故内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设也。

《脉候》

乍疏乍数,乍大乍小,或促或结,皆邪脉也。脉紧而急为遁尸,脉滑者为鬼疰。

《王肯堂·證治准绳》中恶

中恶之證,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头旋运倒,昏不知人,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苏合香丸灌之,候稍苏以调气散,和平胃散服,名调气平胃散。
《石室秘箓》〈臣陈士铎著〉中邪
急治者,不可须臾缓也,如人中邪,实由于痰,方用人参,白朮,半夏,各三钱,皂角末,陈皮各一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在皂角能开人之孔窍,引群药直入心经,而痰之迷滞无不尽开,痰去,邪将何留?
方还魂汤〈仲景下同〉
治卒死客忤死。

麻黄去节二两〈一本四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七十个,甘草炙一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

又方

韭根一把, 乌梅二七枚, 吴茱萸半升炒。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栉内中煮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饮之。

五疰汤《千金方》下同〉

治卒中贼风,遁尸,鬼邪,心腹刺痛,胀急。

大黄, 甘草各三两, 当归, 芍药各二两,
乌头十枚, 生姜, 蜜各一斤, 桂心四两。
右八味㕮咀,别渍大黄,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乌头别内蜜中煎,令得一升,拌汤中,去滓分服三合,如人行三十里久,更进一服日三,不止加至四合。

蜈蚣汤

治恶疰,邪气往来,心痛彻背,或走入皮肤,移动不定,苦热,四支烦痛,羸乏短气。

蜈蚣一枚, 牛黄一分, 大黄二两, 丹砂,
人参各三分, 细莘, 鬼臼, 当归, 桂心,
乾姜各一两, 黄芩, 麝香各半两, 附子四枚。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黄麝香末,分三服。

又方

治卒中恶,贼风,寒冷入腹,便绞痛,或飞尸,遁尸,发作无时,抢心胸满,胁痛如刀刺口噤者。

甘草, 乾姜, 茯苓, 乾地黄, 羊脂, 当归,细莘各一两, 芍药, 吴茱萸, 桂心各二两,栀子仁十五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脂烊尽,分三服。欲利者加大黄三两。

又方

治卒中恶风角弓反张,或飞尸遁尸,心腹绞痛。
乾地黄, 茯苓, 芎藭, 当归, 甘草各一两,
吴萸, 桂心, 乾姜, 芍药各二两, 栀子十四枚。
右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痛甚者,加羊脂二两,当归,人参,芍药各一两。心腹坚急加大黄三两。

桃皮汤

治中恶气,心腹痛,胸胁胀满短气。

东引桃白皮一握, 真珠, 附子各一两 吴萸,豉各五合, 栀子十四枚, 当归三两, 桂心二两。
右八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真珠末,分作二服。一方无当归,吴萸,豉桂心。

桃奴汤

治中恶,诸尸蛊疰,心腹卒绞痛。

桃奴, 当归, 人参, 乾姜,各二两, 芎藭,
甘草各三两, 丹砂, 麝香, 茯苓, 犀角,
鬼箭羽, 桂心各一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二服,未食服。大便不通腹满者,加大黄三两,芒硝二两,胡洽有雄黄一两,无砂,芎藭。

小附著汤

治飞尸贼风,发时急痛不在一处,针则移发,一日半日乃瘥,须臾复发者。

细莘, 甘草〈一作莽草。〉 天雄各一分, 桂心三分,附子, 乌头 乾姜各一两, 雄黄, 真珠各半两。
右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以知为度。胡洽有蜀椒四分,不用桂心附子。

大附著汤

治五尸疰忤,与前状同者。

黄芩, 由跋, 椒目, 细莘, 雄黄, 乾姜,
黄连各一两, 真珠三分, 金牙, 犀角, 麝香,牛黄各一分, 天雄, 桂心各半两, 蜈蚣一枚。
右十五味,治下筛酒服一钱匕,日三,以知为度。

大金牙散

治一切疰病。

金牙, 鹳骨, 石膏各八分, 螌蝥七分, 白朮,活草子, 胡燕屎, 雷丸, 龙牙各六分, 乾漆,铜镜鼻, 栀子, 龟甲, 𪔀甲, 鬼督邮, 大黄,桃白皮各四分, 徐长卿, 桂, 羚羊角, 芍药,射干, 升麻, 鸢尾, 马目毒公, 蜂房, 细莘,乾姜, 芒硝, 由跋, 犀角屑, 生甘草, 狼毒,蜣螂, 狼牙, 雄黄, 草龙胆, 真珠各三分。芫花, 莽草, 射罔, 乌梅各二分, 铁精一分,赤小豆一合, 蛇蜕皮一尺, 樗鸡, 地胆,
芫青各七枚, 桃奴, 巴豆各二七枚。
右五十味,治下筛服一刀圭,稍加至二刀圭,带之避百邪,治九十九种疰。一本有麝香,无白朮。

金牙散

治鬼疰,风邪,鬼语,尸疰,或在腰脊胸胁,流无常处,不喜见人,志意不定,面脱色,目赤鼻张唇乾甲黄。

金牙, 雄黄, 铁精, 野葛, 露蜂房, 芎藭,大黄, 甘草, 曾青, 蛇蜕皮, 真珠, 丹砂,䕡茹, 乾漆各一分, 石长生, 狸骨〈一本作鹳骨。〉桔梗, 鬼臼, 鬼箭羽, 鬼督邮, 椒目, 乌头,狼毒, 芜荑, 藜芦, 雷丸, 滑石〈一本作消石。〉𪔀甲各二分, 毒公, 胡燕屎, 牛黄各三分,人参, 狼牙, 寒水石, 桂心各四分, 蜈蚣,蜥蜴, 附子各一枚, 蜣螂, 亭长各七枚,
石膏五分, 芫青, 徐长卿, 螌蝥各十四枚,贝母二枚。
右四十五味,治下筛,先食以酒服一刀圭,日再,不知渐加之,虫随大小便出。

白朮散

治风入脏腑,闷绝,常自躁痛,或风疰入身冷,疰,鬼疰,飞尸,恶气肿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内或外,针灸流移,无有常处,惊悸腹胀,气满,心头痛,或恍惚悲惧,不能饮食,或进或退,阴下湿痒,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黄,房中劳极。

白朮十四枚, 附子, 秦艽, 人参, 牡蛎,
蜀椒, 细莘, 黄芩, 芎藭, 牛膝各三分,
乾姜, 桂心, 防风各五分, 茯苓, 桔梗,
当归, 独活, 柴胡各四分, 乌头, 甘草,
麻黄, 石南, 莽草 花粉, 天雄, 杜仲各二分。
右二十六味。治下筛,平旦酒服五分匕讫,如人行七里久。势欲解,更饮酒五合为佳。

太乙备急散

治卒中恶,客忤,五尸入腹,鬼刺鬼痱,及中蛊疰,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满,伤寒热毒,病六七日。

雄黄, 桂心, 芫花各二两, 野葛三分, 丹砂,蜀椒各一两, 藜芦, 巴豆各一分, 附子五分。
右九味,巴豆别治如脂,馀各治下筛,以巴豆合和,更捣合和,调置铜器中密贮之,勿泄,有急疾,水服
钱五匕,可加至半钱匕,老小半之。病在头,当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利,在四支当汗出,此之所谓如汤沃雪,下手皆愈宜秘之,非贤不传。

龙牙散

治百疰,邪鬼飞尸,万病。

龙牙, 茯苓各二两半, 乾地黄, 胡燕屎,
石觓各三分, 雄黄, 枣膏, 芍药各五分,
鬼箭羽, 乌头, 羌活, 露蜂房, 曾青, 真珠,桂, 杏仁, 防风, 桃奴, 鬼臼, 鹳骨各一两,人参, 大黄各一两半, 白朮二两, 苏子四合,铜镜鼻, 甘草, 橘皮, 芎藭, 鬼督邮, 远志𪔀甲各半两, 狸阴二具, 蜈蚣一枚。
右三十三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以知为度,当有虫从大便出。

又方

治鬼疰,蛊疰,毒气变化无常者。

贝子十枚, 犀角, 麝香, 丹砂, 雄黄, 蜈蚣,鲛鱼皮, 丁香, 鹿角, 龙骨, 蘘荷根, 蜀椒,乾姜各一分。
右十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

黑奴散

治卒得恶疰,腹胀。

釜下墨一合, 盐二合,
右二味合治,以水一升半煮取八合,一服令尽。须臾吐下,即瘥。

鹳骨圆

治遁尸,飞尸,积聚,胸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脏或在腹,或奄奄然而痛。

鹳骨三寸, 丹砂〈一作丹参。〉 牡蛎〈一作牡丹。〉 雄黄,莽草各四分, 藜芦, 桂心, 野葛各二分,
螌蝥, 芫青各十四枚, 巴豆四十枚, 蜈蚣一枚。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每服二丸,日三,以知为度。

蜥蜴圆

治症坚水肿,飞尸,遁尸,寒尸,丧尸,尸疰,骨血相注,恶气,鬼忤,蛊毒邪气往来,梦寤存亡,留饮结积,虎狼所齧,痸犬所咋,鸩毒入人五脏。服药以杀其毒毒即消,妇人邪气鬼忤,亦能遣之。

蜥蜴, 蜈蚣各二枚, 虻虫, 杏仁各三十枚,地胆五十枚, 虫四十枚, 乾姜四分, 𥐚硝,巴豆各七分, 泽漆, 鬼督邮, 桑赤鸡, 桃奴,犀角各二分, 虎骨六分, 甘草一两, 芍药,甘遂各五分, 䕀冬花三分, 蜣螂十四枚。
右二十味,别治巴豆杏仁如膏,内诸药末研调,下蜜捣二万杵,丸如麻子大,食前服三丸,日一,不下加之。不取吐下者一丸,旦服。有人风冷疰癖坚二十年,得愈。

桔梗圆

治毒疰,鬼疰,食疰,冷疰,痰饮,宿食不消,酒癖诸病。

桔梗, 藜芦, 皂荚, 巴豆, 附子各二两。
右五味为末蜜和捣万杵,丸如梧子,宿不食,平旦饮服二丸,仰卧,服勿眠,至食时膈上吐,膈下下去恶物,如科斗虾蟆子,或长一二尺,下后当大虚,口乾,可作鸡羹饮五合,太极饮食粥一升,三四日病未尽,更服。忌如药法。

十疰圆

治气劳,鬼冷,人死,尸食,水土十种疰,并宜此方。

雄黄, 巴豆各二两, 人参, 甘草, 麦门冬,细莘〈一作藁本〉 桔梗, 附子, 皂荚, 蜀椒各一两。
右十味末蜜丸如梧子,空腹服五丸,日再,稍加,以知为度。

太乙神明陷冰圆

治诸病,破积聚,心下支满,寒热鬼疰,长病欬逆,唾噫,辟除众恶鬼,逐邪气,鬼击,客忤,中恶,胸中结气,咽中闭塞有进有退,绕脐绞痛,恻恻随上下按之跳,手心中愠愠如有虫状,毒疰相染,甚至灭门。

芫青五枚, 雄黄 桂心, 丹砂, 矾石,〈一作礜石。〉藜芦, 大黄各二两。 真珠, 附子各一两半,当归三两, 麝香, 人参, 犀角, 鬼臼, 射罔,牛黄各一两, 蜈蚣, 蜥蜴各一枚, 乌头八枚,杏仁三十枚, 螌蝥, 樗鸡, 地胆各七枚,巴豆一分,
右二十四味为末,蜜和捣三万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不止稍增,以药二丸著门上,令众邪不近,伤寒服之无不愈。若至病家,及视病人,夜行独宿,服二丸,众邪不能近也。

江南度世圆

治万病症结积聚,伏尸,长病寒热疰气流行皮中,久病著床,肌肉消尽,四支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汗出,口噤不开心痛。

蜀椒三两, 人参, 细莘, 甘草各二两, 茯苓,真珠, 大黄, 乾姜, 丹砂, 野葛, 桂心,
雄黄, 麝香 鬼臼各一两, 巴豆六十枚,
乌头, 牛黄各二分, 附子, 紫菀各六分,
蜈蚣二枚。
右二十味为末,蜜丸,如小豆,饮服二丸,加至四丸,日二,加獭肝一具尤良。

大度世圆

治万病与前状同者。

野葛一尺, 牛黄, 大黄 雄黄, 细莘, 附子,真珠, 甘草, 人参, 射罔, 丹砂, 鬼臼,
莽草各一两, 蜀椒, 麝香, 鬼箭羽, 茯苓,桂心, 紫菀各二两, 乾姜三两, 地胆五十枚。芫青二十枚, 樗鸡三十枚, 巴豆仁八十枚,蜥蜴, 蜈蚣各一枚。
右二十六味为末,蜜丸,如小豆,饮服二丸,日二,先食服之。

又方

治疰病相染,易及霍乱中恶,小儿客忤等病。

獭肝一具, 蜈蚣一枚, 麝香二分, 雄黄,
莽草, 丹砂, 鬼臼, 犀角, 巴豆, 大黄,
牛黄各一两。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麻子,空腹服二丸,至三丸,以止为度。

雷氏千金圆

治行诸气,宿食不消,饮食中恶,心腹痛如刺及疟。

硝石三分, 大黄五分, 桂心, 乾姜各二两,巴豆仁六十枚,
右五味为末,捣三千杵,蜜丸,如大豆,服二丸,神验无比。已死者,折齿灌之。

又方

治遁尸,尸疰,心腹刺痛不可忍。

桂心, 乾姜各一两, 巴豆仁二两。
右三味,治下筛,以上酢和如泥,傅病上,乾即易之。

八毒赤散〈李豫〉

治一切邪祟,鬼疰,服之即愈。

雄黄, 朱砂, 礜石, 附子炮, 藜芦, 牡丹皮,巴豆霜各一两, 蜈蚣炙一枚。
右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无时,凉水送下。

雄朱散《纲目》

治因丧惊忧悲哀烦恼,感尸气成诸證,变动不已,似冷似热,风气触则发。

雄黄, 朱砂, 桔梗, 羌活, 芍药, 当归炒,升麻, 川乌, 龙脑, 川芎, 南星炮, 山栀,陈皮, 木香, 莽草, 白朮, 枳壳, 槟榔,
黄芩,各等分, 麻黄五分, 白僵蚕炒, 紫苏子,虎颈骨酢炙, 鬼箭羽炒等分, 蜈蚣二条酒炙。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日三服。

五邪汤《千金方》下同〉

治邪气啼哭,或歌或笑。

禹馀粮, 防风, 桂心, 芍药, 独活, 甘草,白朮, 人参, 石膏, 牡蛎, 秦艽各二两,
防己, 菖蒲, 茯神, 雄黄, 蛇蜕皮各一两。
右㕮咀,每服五钱,水三盏,煎七分服之。

太乙神精丹

治客忤,霍乱,尸疰,恶气颠狂,鬼语,蛊毒,妖魅,温疟一切恶毒,无所不治。

曾青, 雄黄, 雌黄, 磁石, 丹砂各四两,
金牙二两半。
右丹砂,雄黄,雌黄,以酽酢浸曾青以好酒浸,以纸密封,日中暴百日,然后各研如细粉,以酽酢拌,使乾湿得所,纳土釜中六一泥固济,安铁脚环子高一尺五寸,以渐放火,其火勿令近釜底,至一伏时止,候冷出之。其药精飞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俱光明皎洁如雪最佳,若飞不尽更著火如前,以鸡羽扫取,枣膏和丸,如黍粒,平旦空腹服一丸,渐加一丸,以知为度。旧不用磁石金牙,今加之,服此者五服内必吐利,过则自定。初服如黍粒,渐加一丸,至如小豆大而止,不得更大。若服药闷乱,煮木防己汤饮之,即定,若欲解杀药吃烂煮肥猪肉,久疟变肿垂死者,服一丸,即吐差,疟母亦差,症瘕积聚服一丸,以浆饮送下。诸卒死心下微暖者,斡开口以浆饮调一刀圭服之,以绛囊盛丸刀圭散,系男左女右臂上,避瘴疫时气最妙。
避邪丹治冲恶邪祟怪疫,及山谷间九尾狐精为患。

人参, 赤茯神, 远志, 鬼箭羽, 石菖蒲,
白朮, 苍朮, 当归各一两, 桃奴五钱, 雄黄,朱砂各三钱, 牛黄, 麝香各一钱。
右为末,酒糊和丸,龙眼大,金箔为衣,每一丸,临卧
以木香汤化下。诸邪不敢近体,更以绛囊盛五七丸悬床帐中尤妙。

苏合香丸

疗传尸骨蒸,殗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痃癖丁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白朮, 青木香, 乌犀角屑, 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飞, 诃黎勒煨取皮, 白檀香, 沉香,安息香另末无灰酒一升熬膏。 麝香研, 丁香,荜茇各二两, 龙脑研, 苏合香油入安息膏内,薰陆香别研,各一两。
右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化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单方

中恶,冷水和伏龙肝,如鸡子大,服之必吐。《千金》下同。〉又方,温猪肪二升顿服之。
又方,车缸脂如鸡子大,酒服。
卒忤,以盐八合水三升,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吐即愈。卒忤,小便不通,笔头七枚,烧灰水和服之,即通。又方,犊子屎半盏,酒三升,煮服之,亦治霍乱。
又方,黑墨为末,水服一钱匕。
又方,腊月野狐肠烧末,以水服方寸匕,死鼠灰亦佳。卒中鬼击,及刀兵所伤,血漏腹中不出,烦满欲绝,雄黄粉酒服一刀圭,日三,血化为水。
鬼击病,用鸡屎白如枣大,青花麻一把,以酒七升,煮取三升,热服,须臾发汗,若不汗,熨斗盛火炙两胁下,使热汗出,愈。
又方,艾如鸡子大三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又方,吹酢少许入鼻中。
中恶,用葱心黄刺鼻孔中,血出,愈。
又方,大豆二七粒为末,鸡子黄并酒相和,顿服。又方,使人尿其面上可愈。
治诸杂疰相连续死亦治,三十年众疰,桃根白皮一斤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分八九服,须令二日服尽。
又方,捣桃仁三七枚,研酒服。
又方,小芥子为末,鸡子白和傅。
尸疰鬼疰,獭肝一具阴乾,治下筛,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
鬼疰暴心痛,面无颜色欲死,以布裹盐如弹丸大,烧令赤,置酒中,消服之利即愈。
蛊疰,雄猫儿屎烧灰,水服之。
哭疰,梳齿间刮取垢,水服之。
又方,乱发一两,腊月猪脂二合,以猪脂煎发令消烊,服之蛊死矣。
又方,熬大豆,帛裹熨之。
食疰,取釜下土鸡子大为末,酢泔清一升和服之,行五十步,吐即瘥。〈凡食上得病名食疰。〉
又方,还取本食种数多少相似各少许,和合布裹烧灰,如杏仁大水服之。
治遁尸,尸疰,心腹及身有痛处,不得近,取艾小挼令碎著痛上,厚一寸馀,热汤和灰令强热置艾上,冷即易,不过二三度瘥。
治遁尸,飞尸,又治暴风毒肿,流入四肢头面,用白芥子一升蒸热捣,以黄丹二两搅和,分作两分,用疏布袋盛,更蒸使热,以薄痛上,当更迭蒸袋,常使热薄之,如此三五度即定。
皮肤中痛名曰症疰酢和燕窠土傅之。
走疰,烧车釭令热,暂入水,以湿布裹熨病上。
三十年气疰,豉心半升,生椒一合,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适寒温,用竹筒缩取汁,令病者侧卧,手擘大孔射灌之,少时当出恶物。此法垂死,悉治得瘥。

针灸

《素问》曰:人忧愁思虑则伤心,又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神明失守。盖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治法刺手少阳之所,过阳池穴也,复刺心俞则生。
凡饮食劳倦则伤脾,又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入房,汗出于脾,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脾神不守。盖脾为谏议之官志意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土不及岁,有青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冲阳穴也,复刺脾俞即生。
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又遇远行,汗出于肾,或遇太阳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盖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岁,有黄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京骨穴也,复刺肾俞即生。
人恚怒气逆则伤肝,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或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肝神失守。盖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木不及岁,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少阳之所,过丘墟穴也,复刺肝俞即生。
人形寒饮冷,则伤肺,复登高疾走,喘出于肺,或遇阳明司天,天数不及,因而三虚,肺神不守。盖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金不及岁,有赤尸鬼见之,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合谷穴也,复刺肺俞即生。
肝虚,见白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名曰尸卒,目中神采不变,四肢虽冷,心腹尚温,口中无涎,舌卷囊不缩者,可刺之复苏。
心虚,见黑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四肢虽冷,目中精采不变,气虽闭,舌不缩,未出一时,可治,刺之复苏。脾虚,见青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四肢冷而身温唇温,一时可治。
肺虚,见赤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虽无气,手足冷,心腹温,鼻微温。目中神采不变,口中无涎,舌不卷,囊不缩者,未出一时可治。
肾虚,见黄尸鬼而后暴厥不知人,气绝四肢厥冷,心腹微温,目中精采不变,唇口焦黑,口中无涎,可救。《千金方》曰:天府主卒中恶,风邪气,飞尸,恶疰,鬼语,遁尸。
丰隆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状,大便难,烦心,狂见鬼好笑,面四肢卒痛。
旁廷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疰,胸胁满。
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二寸,刺入五分,灸三十壮,主恶风,邪气遁尸,内有瘀血。
百会,玉枕,主中恶,卒起僵仆,恶见风寒。
通天络郤,主暂起僵仆。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身不安席。
中恶灸胃,脘五十壮愈。
卒忤,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壮,又灸人中三壮,又灸肩井百壮,又灸间使七壮,又灸巨阙百壮。
鬼击,灸人中一壮立愈,不瘥更灸。
又法,灸脐上一寸七壮,及两踵白肉际,取瘥。又灸脐下一寸三壮。
《医学纲目》曰:凡五尸者,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状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累块踊起,或挛引腰背。治之之法,灸乳后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壮,不止者多其壮数取愈止。
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
又灸心下三寸十壮。
又灸乳下一寸,随病左右,多其壮数。
又以细绳量患人两乳头内,即截断中屈之,又从乳头向外量使当肋罅,于绳头灸三壮或十壮,男左女右,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随年壮。
又灸心下一寸三壮。
又灸手肘文随年壮。
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头随年壮,男左女右。
五毒疰,不能饮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壮。水疰〈口中涵水〉《经》云:肺来乘肾,食后吐水,灸肺腧。又灸三阴交。
又灸期门穴,在乳下二肋间,泻肺补肾也,各随年壮。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疰市。《古今医统》曰:秦承祖灸鬼法,治一切惊狂谵妄,踰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等證。以病人两手大拇指,用细麻绳缚定,以大艾炷置于其中,两介甲及两指角肉四处著火,一处不著,则无效,灸七壮神验。

医案

《丹溪心法》曰:虚病痰病,有似邪祟,盖血气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气两亏,痰客中焦,妨碍升降,不得运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成虚妄,以邪治之必死。一少年暑月因大劳而渴,恣饮梅浆,又连得大惊三四次,妄言妄见,病似鬼邪,脉两手皆虚弦而沉数。余曰:数为虚热,弦为惊,又梅酸之浆郁于中脘,补虚清热,导去痰滞,病乃可安。遂与参朮,陈皮,茯苓芩连等药,浓煎汤,入竹沥姜汁。旬日未效,众皆尤药之不对。余脉之,知其虚未复,痰未降也,仍令前方入荆沥,服旬日而安。一人醉饱后妄见如祟,询之,系亡兄附体,言出生前事甚的。乃叔在旁叱之曰:非邪,乃食鱼腥与酒太过痰所为耳。灌盐汤一二碗,吐痰一二升,汗大作,睡一夕而安。
《卫生宝鉴》曰: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请余看脉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血气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官宿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著青衣,不见面目,以手于胁下打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余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子,遂与药三粒。卧时服,明旦下清水二斗效。
《医学纲目》曰:顷在徽城日,尝修和神精丹一料,庚申,余家一妇人,梦中见二苍头,一前一后,手中持一物,前者云到也未?后应云:到也。击下,爆然有声,遂魇。觉后,心一点痛不可忍,昏闷一时许。余忽忆神精丹有此一證,取三粒令服之,少顷已无病矣。云:服药觉痛止神醒,今如常矣。日后相识,稍有邪气,与一二服,无不应验。方在千金中,治中风之要药,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为难合尔。
《医宗必读》曰:章仲舆女在阁时,昏运不知人,苏合香丸灌醒后,狂言妄语,喃喃不休。余诊其左脉七至,大而无伦,右脉三至,微而难见,正所谓两手如出两人,此祟凭之脉也。线带系定二大拇指,以艾炷灸两介甲至七壮,鬼即哀词求去。服调气平胃散,加桃奴,不日而祟绝。

卒中暴死门《黄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阳明司天之政,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
〈注〉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如厉大至,故善暴死。

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民善暴死。
〈注〉司天主时之气,皆属少阳,二火相交,风热并至,故善暴死。

火郁之发,民病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
〈注〉瞀闷肺之病,火甚精伤,故善暴死。

少阳所至,为暴注,瞤瘛,暴死。
〈注〉此冬病之常也。

《五常政大论》

少阳司天,风行于地,其主暴速。
〈注〉风气迅速也。

厥阴司天,火纵其暴,其发机速。
〈注〉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纵其暴,少阳主枢,故发机速。

大奇论

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注〉如喘脉滑急,此痰水上壅也。

《脉要精微论》

脉浮而散者为眩仆。
〈注〉阴上逆于阳也。

《玉机真脏论》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
〈注〉风寒之邪,卒中于身,精气一时虚夺,故急虚而五脏之气一时绝闭,脉道一时不通,气不往来,譬若堕溺之仓卒,时日难期也。

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注〉仓卒之病,脉绝不来,生气绝于内也。一息五六至,邪气盛于外也,不必真脏见而犹死也。

《岁露论》

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逄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
〈注〉乘年之衰者,六气司天,在泉之不及也。逢月之空者,月郭空之时也。失时之和者,四时不正之气也。夫卫气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是年之虚,月之空,时之违和,皆主卫气失常。卫气虚,则腠理疏而邪气直入于内,故为暴病卒死。

《五色篇》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
〈注〉大气入脏者,外淫之邪入于脏腑,故不病而卒死矣。不病者,无在外之形證也。病小愈而卒死者,内因之病,脏腑相乘也。五色之见于面者,五脏之气见于色也,聚色外见者,脏真之外泄也。
《汉·张机·金匮要略》尸蹶
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
《明·楼英·医学纲目》卒中暴厥
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尸,但气不绝,脉动如故,或脉无伦序,或乍大乍小,或微细不绝,而心胸暖者是也。
中暑闷倒,急扶在阴凉处,切不可与冰水,当以布巾衣物等蘸热汤,熨脐中及气海,续以汤淋布上,令彻脐腹煖,即渐醒。如仓卒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以多为佳,冷即易之。古法道涂无汤,即掬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窝子,令人更溺于中,以代汤,续与竹叶白虎石膏汤。
凡觉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块,冷水送下。如已迷乱,闷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即醒。路中仓卒无水渴甚,急嚼生葱二寸许,津同咽,可扺饮水二升。
人平居无疾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哑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加眩冒,移时方寤,此由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寐,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白薇汤,仓公散。

《徐春甫·古今医统》卒死

扁鹊肘后方,中恶与卒死,鬼击亦相类,为治皆参取而用之。已死,捣鲜菖蒲根绞汁灌之,立瘥。
卒中,尸厥,郁冒,中风中暑之类,皆当发表。仲景云:郁冒欲解,必大汗出,故返魂汤用麻黄,桂枝,清魂汤用荆芥,及诸卒中用皂角半夏嗅鼻取嚏,用藜芦,砒霜揩齿取痰,皆所以开发上焦,使表邪流通也。中暑忌凉水,恐闭腠理,亦此意也。
山居中恶,客忤,卒死者,灸脐中百壮,皂角末吹鼻,或韭汁灌耳中。
《本事方》云: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忧愁失意,气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用,非止不相为宜,而反致杀人者,多矣。元祐庚午,予母氏亲遭此祸,至今饮恨。母氏素食气血羸弱,因先子捐馆忧恼。忽一日气厥,牙紧涎潮,里医便作中风,大下数行,一夕而死。予因恨至今,每见此證急化苏合丸灌之便苏,然后随其寒热而调治之,无有不愈者。
气疾人因气不归元,遂成气中,状如中风,仆倒昏迷。牙关紧急,只是无痰,不可误用风药,及通关利腠等辈。先以姜汁泡汤,调苏合香丸,次用七气汤,大流气饮,加石菖蒲顺气而苏,继以治中汤,加木香以和中使气归道若,更不能调,则气逆而厥,又有变證。

《王肯堂·證治准绳》卒中暴厥

《经》云:暴病卒死,皆属于火。注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药,不寒而温,不降而升,甚者从治也,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喎斜,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者,并可用麻油,姜汁,竹沥,调苏合香丸。如口噤,抉开灌之,或用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煎成入竹沥二三杯,姜汁少许。如抉不开,不可进药,急以生半夏为末,吹入鼻中,或用细莘皂角菖蒲为末,吹入得嚏则苏。此可以验其受病深浅,则知其可治不可治,若口开手撒遗尿者,虚极而阳暴脱也,速用大料参芪接补之,及脐下大艾灸之。
痰涎壅盛者,宜吐之,急救稀涎散,猪牙皂角,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晋矾光明者一两,各为细末,研匀,轻者五分,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下。又碧霞散,拣上色精好石绿研筛,水飞再研,取二三钱,同冰片三四豆许,研匀,以生薄荷汁合温酒调服之。二药不大呕吐,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自苏。
旧说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皆为不治之證。然五證不全见者,速服参芪膏,灸脐下,亦有得生者。
若中人发直吐清沫,摇头上撺,面赤如,汗缀如珠,或头面赤黑,眼闭口开,气喘遗尿,皆不可治。
诸中或未苏,或已苏,或初病,或久病,或吐出紫红色者死。
《传心方》云:治男子妇人涎潮于心,卒然中倒,当即时扶入暖室中,扶策正坐当面作好酢炭熏之,令酢气冲入口鼻内,良久,其涎潮聚于心者自收归,轻者即时苏醒,重者亦醒人事,惟不可吃一滴汤水入喉也。如吃汤水,则其涎永系于心络,不能去,必成废人。风邪中人,六脉多沉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者浮迟吉,坚大急疾凶,浮迟为寒,虚大为暑,不当暑则为虚,浮涩为湿,浮大为风,浮数无热,亦为风,微而数,浮而紧,沉而迟皆气中。又凡风应人迎,气应气口,洪大为火,滑为痰或浮而滑,沉而滑,微而虚者,皆虚与痰更当察时月气候,及其人之起居,参以显證而定病之主名,以施治疗。
《石室秘箓》〈臣陈士铎著〉暴死
死治者如人死厥,不醒人事,中风不语,或感鬼神之祟,或遇山魈之侵,一时卒倒,不醒人事是也。此等病是邪气中之,痰迷心窍也。怪病多起于痰,不必惊惶,治其痰而病自愈。然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祛痰之药,加入于补正之中,则病去如扫,死者重生。方用白朮五钱,人参,茯苓,半夏,天南星各三钱,白芥子一钱,生附子五分,生姜一大块,捣汁水半酒半,共二碗煎八分,服。外用皂角刺为末,人研皂角刺时,先用纸一张,湿透封住同在之人鼻孔,然后研为细末,取一匙于鹅翎管,吹入病人鼻孔内,必取喷嚏,以前药灌之立醒,必吐出痰水半盆,或一盆,如胶如汤之类,或黄黑青红之色,人自然困倦欲睡,不可惊他任他自睡。醒来,用人参,半夏,白薇各一钱,白朮五钱,茯苓,白芥子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五分,水煎服,一剂全愈。此死治之一法也,盖人之中邪,必由元气之虚,邪遂乘虚而入,故用人参以助其正气,而以半夏,白芥子以祛邪与痰,天南星尤能入心而祛邪,用附子猛烈之将,单刀直入,邪自惊退,故一下口而邪即外越上涌出矣。然邪出之后当纯补胃气,故又不用祛痰之剂,而竟用健脾补胃之品也。更有死證,治法如尸厥之證,亦是气虚当用人参一两,白朮,半夏,茯苓各五钱,菖蒲一钱,陈皮五分治之。虽同是中邪,然前證是阳邪,此乃遇阴邪也阳邪者日间遇之,阴邪者夜间遇之也。后方虽亦用人参以补正,而终不用南星之类直入其心中也。如不能语言,亦用皂角末吹之。倘共前二證俱遗尿手撒,则多不能救,否则皆一剂回生也。以上二證,皆死治之法也,触类旁通,头头是道。大约治邪之法,二方足以包括,再看病之轻重,用药之多寡,则得之矣。
人卒然见鬼卒倒,或在神庙之内,或在棺之旁,偶遇尸气,感中阴邪,鬼魅,不省人事者,以瓜蒂散吐之,必然吐痰如涌泉,倾盆而出,鬼若远走则已。吐后仍见鬼者,痰未净也,又用前瓜蒂吐之,以不见鬼为度。后用白朮一两,茯苓五钱,白薇神曲,炮姜各一钱,陈皮五分,水煎服,此法可治贫穷之人。
方黄龙丸《医统》下同〉
治中暑卒死,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渴,呕吐泄泻,常服去暑毒,分阴阳。

硫黄, 硝石,各一两。 寒食面四两, 雄黄明者,滑石, 白矾,各研细半两。
滴水丸,新汲水下五丸渐加至二十丸,口噤者水化灌下。中暑忌冷,此药冷水下者,乃热因寒用。

还魂汤

治卒死客忤暴厥。

麻黄去节一两, 杏仁三十五枚, 炙甘草半两。
右三味,水四升,煮升半,去查令随咽之,通治诸感卒中,忤暴击飞尸诸魇,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无脉口噤,拗不开,汤入口不下者,分病人发左右提擒肩引之,药下,复进一服须臾苏。千金有桂。

破棺散

一名散生散,治卒死中恶诸暴绝死,及石木所压,溺水自缢,一切横死,但心口温者,并皆治之。

半夏泡七次,
右为末,以大豆许吹入鼻中,得嚏即活。
朱砂丸治卒中恶垂死。

朱砂细研, 附子炮去皮脐, 雄黄细研,各一两。巴豆二十粒,取仁搥去油, 麝香研一分。
右研匀炼蜜,和捣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不拘时,粥饮下。如不利,更加三丸至七丸,以利为度。

朱犀散

治卒中恶气鬼邪,或因暮夜如厕,或出郊野,或游空室,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见鬼物,鼻口吸著恶气,卒然仆倒,四肢厥冷,两手握拳,口鼻出清血,性命逡巡,须臾不救,此则尸厥相同,但腹不鸣,心胁俱暖,切勿移动,即令人围绕,焚爇麝香,或安息香,乳香苍朮之类,候醒方可移归。

大朱砂, 麝香研,各一两。 犀角镑研末半钱。
右为细末,研匀,每服二钱,井华水调灌服。

韭根茱萸汤〈仲景〉


救卒死。

韭根一把, 吴茱萸炒八两, 乌梅十四个。
右以水一斗,槟榔七个,煮三沸,槟榔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饮之。

苏合香丸

疗传尸骨蒸,殗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痢,瘀血月闭,痃癖丁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白朮, 青木香, 乌犀角屑, 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飞, 诃黎勒煨取皮, 白檀香, 沉香,安息香另末无灰酒一升熬膏, 麝香研, 丁香,荜茇各二两, 龙脑研, 苏合香油入安息膏内,薰陆香别研各一两。
右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化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三物备急丸〈仲景〉
大黄, 乾姜, 巴豆去皮尖心熬如脂,各一两。
右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乾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捣千杵,蜜和丸,器中贮之,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热苦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如未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又方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便服之立苏。

半夏酢一升半,煮尽焙乾四两, 肉桂去皮,
赤茯苓,各半两。 甘草, 白茯苓,各一两。
右为末,用生姜汁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水下。予夏日登途,常带此药,于箧笥中,防诸缓急。及仆价俱每日一服,无伏暑之疾,奇验不一。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忽运倒,时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乾姜炮, 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右剉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柤,空心服。口噤则斡口灌之。

单方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方用屈草带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车缸,以著暍人,取令溺须得流去。此谓道路穷卒,无汤,当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温,若汤便可与之,不可泥及车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热泥土,暖车缸亦可用也。〈仲景下同。〉
救卒死方,薤捣汁,灌鼻中。
又方。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
又方。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又方。鸡肝及血涂面上,以灰围四旁立起。
又方。大豆二七粒,以鸡子白并酒和,尽以吞之。救卒死而壮热者,矾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溃脚令没踝。
救卒死而目闭者,骑牛临面捣薤汁灌耳中,吹皂荚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饮以五毒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粪也。〉一升,温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差。
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用狗屎一丸绞取汁以灌之,无湿者,水煮乾者取汁。
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用草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又方。剔取左角发方寸,烧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治热暍,取道上热尘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气通止。又方。令暍人仰卧,以热土壅脐上,令人尿之,脐中温即愈。《千金》下同。〉
又方。可饮热汤,亦可内少生姜,橘皮,甘草煮饮之,稍稍咽,勿顿使饱,但以垫土及熬灰,土壅脐上佳。又方。浓煮蓼取汁三升,饮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张死人口,令通以暖汤徐徐灌口中,小举死人头,令汤入腹,须臾即苏。
又方。使人嘘其心,令暖,易人为之。
又方。抱狗子若鸡著心上熨之。又方。屋上南畔瓦热熨心,冷易之。
又方。灌地浆一盏即愈。
又方。地黄汁一盏服之。
又方。水半升,和面一大抄服之。
朱砂符治卒中恶气绝,朱砂书舌作鬼字,额上书之良。《医统》下同。〉
卒死心头微热,用百草花曝乾,水渍封埋百日,砂锅内连水熬稠丸,皂角子大,令患人口含一丸,须臾即活,大妙。
中鬼气卒死,口鼻出血,用雄黄末一钱,桃叶煎汤下。中恶客忤睡死,用麝香一钱研和,酢二合灌之即苏。尸厥奄然死去,腹中气鸣,用生姜汁半盏,和酒煎沸灌之,仍灸丹田,百会,气海穴。
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牵取牛临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从,当著盐汁涂面上,牛即肯舐。《千金》下同。〉又方。牛马屎绞取汁饮之,无新者,水和乾者亦得,《肘后方》云:乾者以人溺解之。
中暑发昏,以新汲水滴两乳,以扇扇之,重者以地浆灌之则醒,若与水饮则死。

针灸

《灵枢经》曰: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太阳为开,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馀不足,皮肉宛膲而弱也。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剃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巳。《甲乙经》曰: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大敦主之。恍惚尸厥头痛,中极及仆参主之。
尸厥暴死,金门主之。
《伤寒论》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蹶,当刺期门巨阙。
《千金方》曰:隐白,大敦,主卒尸厥,不知人,脉动如故。中极,仆参,主恍惚,尸厥,烦痛。
金门主尸厥暴死。
内庭主四肢手足闷,久持之厥热,胫痛,腹胀,皮痛者,使人久持之。
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也。火炙熨斗熨两胁下,又治尸厥。
针间使各百馀息,又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厅。《肘后方》云:又治尸厥。
《医学纲目》曰:气昏运取夺命在曲泽上,针入三分,先补候气回后泻,不可离手,忌灸。如不苏,取脐中,又脐中灸七壮,忌针。此二穴能起死回生。
又法,取尸蹶玉泉八分,补十呼,得气即泻隐白三分。先补后泻,补生泻成,更于两胁频频熨之。
鬼击支沟二分先补后泻补生泻成,三里补十呼,泻五呼。此二穴刺之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气至,去之勿复刺。
《證治准绳》曰:卒中眼上戴不能视者,灸第二椎骨,第五椎上各七壮,一齐下火炷,如半枣核大。

医案

《儒门事亲》曰: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紧,诸药不能下。戴人问侍病者,口中曾有涎否?曰:有。戴人先以防风藜芦煎汤,调瓜蒂末灌之,口中不能下,乃取长蛤甲磨去刃,以纸裹其尖,灌于右鼻窍中,啯然下咽有声,复灌其左窍,亦然。戴人曰:可治矣。良久涎不出,遂以砒石一钱又投之鼻中,忽偃然仰面似觉有痛,斯须吐胶涎数升顿苏。砒亦寻常勿用,以其病大非此莫能动,然无瓜蒂亦不可使用,宜消息之。丹溪曰:郑兄年近六十,奉养受用之人也,仲夏久患滞下,而又犯房劳。忽一晚,登厕,两手疏散,两眼开而无光,尿自出,汗如雨,喉如锯,呼吸甚微,脉大而无伦,且无部位,可畏之甚,予急令煎人参膏,且先与灸气海穴炷如小指大至八十壮,右手能动,又三壮,唇微动,参膏亦成,遂与一盏,半夜后尽二盏,眼能动,尽二斤方能言而索粥,五斤而痢止数十斤而安。
《医宗必读》曰:杨方壶夫人忽然运倒,医以中风药治之,不效,迎余诊之。左关弦急,右关滑大而软,本元气不足,又因怒后食停,先用理气消食药得解黑屎数枚,急以六君加姜汁服四剂而运止,更以人参五钱,芪朮半夏各三钱,茯苓归身各二钱,加减调理两月而愈。此名虚中,亦兼食中者。
邑尊张太羹令郎,丙子六月间未申时运绝不知人,至更馀未苏,此得之生冷太过也,皂角末吹鼻中无嚏,举家惊惶,余以皂角灰有性,新汲水灌之,更取沉檀焚之,俾香气满室,以达其窍,至子后方苏。服十味香薷饮而安。此暑中挟虚者。
给谏晏怀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运倒,手足厥逆,时有医者以牛黄丸磨,就将服矣。余诊之六脉皆伏,气口稍动,此食满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脉伏而气口独见也。取陈皮砂仁各一两,姜八钱,盐三钱,煎汤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碗,六脉尽见矣。左关弦大,胸腹痛甚,知为大怒所伤也,以木香,青皮,橘红,白朮,香附煎成,与服两剂。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香,乌药调理十馀日方瘥。此食中兼气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