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送人往临漳 其二 南宋 · 释慧空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休处言休便好休,家山春色满扬州
何须更说通身句,历历东风百草头。
送人归临漳兼简湛首座 南宋 · 释慧空
 押词韵第三部
白云埋藏丘壑里,天风无端忽吹起。
雁山耸秀我杖头,漳水澄清君脚底。
一南一北恰同途,虽曰同途不相似。
到家为我到龙山,问讯山中湛老子。
潮州定兄 南宋 · 释慧空
临漳拜起,秀峰出气。
潮落海门,月生云际。
定则不二,二则不定。
鳄鱼潭底黑如烟,轻轻窥着伤人命。
廖成伯朝请墓表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默堂集》卷二一
公讳某,字成伯姓廖氏
廖氏之先,盖出于周文王之子伯廖,以字为氏。
东汉以来,时有显者,然皆莫知其所承袭。
至唐或居太原之晋阳,遭天宝之乱,以其族避地闽中,家延平山谷间,号龙池
唐亡,龙池之族仕王氏,多以军功有闻。
其子孙蕃衍,遂为延平著姓。
至公八世祖,始由龙池分处顺昌县之交溪,故今为交溪人。
曾祖讳某,祖讳某,父讳某,皆潜德弗仕,世积善,以高寿终,乡人化慕焉。
公少力学,工文词,以其母杨氏意应举,为场屋有名士。
母卒,即弃去故习,益求其所未至,而养其所固有者,以教其子。
已而其子擢进士第,列官于朝。
政和六年郊祀恩,始封承事郎致仕
自是国有大庆,必进封。
逮今天子即位,凡十年,八迁至朝请郎,乃以年赐三品服。
靖康元年十月庚辰终于家,享年九十有四。
初娶谢氏,再娶陈氏,累赠若封皆安人
生子男三人:长曰冽,蚤世;
次曰刚,朝奉郎、守右正言
次曰副。
女一人,适进士吴权。
孙男六人,轩、辑、迟、过、遂、蘧。
孙女三人。
是年十二月庚申,葬于县之溪南祖茔。
公天性质直,简而不偷,易而不弛。
遇人无戚疏小大,一以诚处。
事唯理所在,未尝幸利。
而薰然慈爱,下逮僮仆,见之者知其为笃厚君子也。
故其孝爱行于闺门,信义著于朋友,恭顺达于里闾,得之自然,不待矫拂。
平居无事,唯以诗酒为乐。
客至必饮,饮或终日无醉色。
其为诗,操笔立成,宛转清切,能道人所难言,不主风刺,自适而已。
始余为太学诸生,与正言公同舍,遂相与为忘年交,盖久而益亲。
间尝察其所知所能,而讯其所从来,则曰:某事,吾父谓某如是,某行之;
某事,某如是行之,而吾父以为然者也。
方余未识公时,则已于其子知公矣。
其后见公于嘉兴,又见公于临漳,皆其子之官舍。
听其言,观其行,益信其为人。
最后见公于交溪,年愈高,貌愈温,气愈和,使人即之而不能去也。
岂古所谓老成人,其德可尊而事之者耶?
公之教子,初不以势利为先,故自其子之始得官,以至历清要,享丰禄,人皆荣之,而公未尝有喜色。
其子在宣和初,尝除太学录,辞不报。
俄迁监察御史,即亟以公老求去。
比得守莆阳,盖二年然后迎公之官。
居无何,复以侍疾乞归。
方筑室买田,为久安计,会上躬听断,屏绝奸佞,求正直士补谏官阙员,遽命以右正言召还。
时公疾已作,亦不果赴。
正言公尚恬退至是,虽其义皆不得不然,然非公素不以人之所荣者有望于其子,则为之子者,虽欲必行其志,以终其孝养,其可得乎?
故余以公之子知公,而反复咏叹之不已者,非茍云也。
公殁之明年正言公欲志其平生,以传于后,书来告曰:「先君不幸,既葬,未及铭。
身隐而迹晦,惧无以传远。
今世俗多借誉于达官之文,茍以荣亲,无益,不信。
吾父子四海相知,唯子一人,宜有以表之」。
余既深知公,而其子又知余之深,余虽贱且不能文,其何以辞?
于是为论次其行实,因道余所以知公者附益焉。
已,又述于其后曰:维廖氏世有德,善畜既久,将大发于公。
公靳弗施,以至于老且死,又寓其所积之厚于其子。
子且显,公为不朽矣。
若公者,所谓假舟楫绝江河行不必以踵也。
吾闻有德者其后必大,岂以夫载而之后世者,有所附托而然欤?
故曰:「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
吾见其兆矣,请以是镵诸石,表于公之墓以俟。
年月日,同郡陈渊述。
绍兴府綦崇礼宫观不允诏绍兴九年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北海集》附录中
敕某:省所奏「乞除一在外宫观差遣,任便居住」事具悉。
用人者验于已试,则职必举;
居官者久于其事,则功乃成。
卿以敦诗阅礼之儒,膺谋帅作牧之任。
论考绩之状,效已见于临漳
察报政之期,敏有同于东海
独当假以岁月,乃克究其才猷。
朕岂夺于垂成,以蹈数易之弊;
卿宜勉务展布,用副属任之专。
何为上章,遽形引疾?
丐闲之请,殊非所闻。
宜安厥官,益图计最。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春暄,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贺陆漳州(涣)1155年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八、《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
光膺宸命,荣领郡符
疏涤利源,久乘轺于南国;
统制方面,遽握节于东州
庆君子之逢时,见烝民之蒙福。
窃以太平作郡,莫急于抚绥;
良吏存心,惟先于宽恕。
兹朝廷所以重老成之士,而黔黎以之多休息之期。
矧闽峤之遐藩,眷临漳之奥壤。
人情简古,土物丰穰。
尤宜蕴藉之儒,以布中和之治。
恭惟某官器能通博,学问渊微。
视十四州之职,而已处于雍容;
二千石之尊,而不劳于声色。
伫期报政,行属登台。
某夙忝下僚,欣闻盛事,愧莫陪于贺客,徒企仰于恩闳。
临漳台 宋 · 李则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亭枕临漳一水阴,半空云雾锁寒林。
山从天宝来鸾远,基辟开元历代深(《舆地纪胜》卷一三一《福建路·漳州》)
病中食火山荔枝 南宋 · 王十朋
前年夔州荔支,同僚共赋新(原缺,据雍正本、光绪本补)红诗。
妃子名园世所贵,不似诗史堂前奇。
去冬分符(原缺,据四库本、雍正本、光绪本补)(原作士,据雍正本、光绪本改),半月身行荔支圃
三州嘉木皆眼见,更阅君谟向来谱。
临漳一种名火山,品虽云下熟则先。
从今渐入荔佳境,陈江未擘先流涎。
老病馀生怯嘉果,日啖那能三百颗。
慇勤为破绛纱囊,心火惊添火山火。
左正奉大夫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户授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叶公行状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六、《艾轩先生文集》卷八
本贯兴化军仙游县
曾祖,故秘书省校书郎,赠少保
妣黄氏,赠卫国夫人
祖,故保州助教,赠少保
妣方氏,赠福国夫人
继余氏,赠华国夫人
继陈氏,赠定国夫人
父,故不仕,赠少保
妣郭氏,赠瀛国夫人
乾道三年冬十二月尚书左仆射南阳郡叶公薨。
公讳颙,字子昂
其家牒为光州固始,避地而南,今为兴化之属县仙游人
五世祖讳素,泉州文学,累赠鸿胪少卿
高祖讳宾景德二年进士,历都官员外郎
曾祖讳传复,以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祖讳宝臣,以特奏名授保州助教
父讳霆惟,晦处弗仕。
公少游乡校,性方重,交游最少。
徒步走京师,隶博士弟子员,多所贯通,不但诵空言。
建炎以来,岁多巡幸,礼部贡举分诸路,公以是第进士,调广州海南县主簿,关升从事郎,为建州录事参军
部使者行县,遇滞讼,卒未决,悉以属公。
两税所入,其弊为多端,每当输期,市中浮食者率裒掠而去。
主客出入,折变,并缘奸欺,害及田里。
部使者欲下令禁绝此辈,公以为不可,「郊野之人,有终岁不至官府者,若或轻改,即其受害当数倍他日,不若创为定钞,则宿弊自去」。
至今以为便。
宣教郎,遭少师忧,继而有瀛国夫人之丧。
绍兴十七年,始知信州贵溪县。
县大而俗梗,人易以抵罪。
公视一邑,如家人唯诺,邑中不敢欺。
偶妖贼作,坐削两官。
后五年,知越州上虞县。
会岁饥,公白郡,欲先时出赈,不听。
公谓邑人饥且死,吾亦不暇他恤,乃发所储
既而老弱流徙日益甚,府县方议给食,卒无以相救,独上虞以故不凋减。
方春月劳农,有遮道而拜,愿一识公面者。
秩既满,主管南外敦宗院
太上皇帝更化之初,起沉滞,招豪异,知枢密院贺公允中以公端方有守、静退无求,荐诸朝。
明年,迁司农寺丞,即乞从外补,知处州
未几,徙常州
毗陵财计素绌,而用不给,公来逾月,军有见粮,吏无断俸。
客问:「生财有道乎」?
公曰:「一州财赋,可为一州之用。
不容更有生财之说,要当量所入,勿令便巧者摇手于其间,何忧不足」!
公所至,必欲事事出己意,以是忤上官,遂乞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上即位,以尚书郎召,已在道,除右司郎官,迁左司郎中,拜尚书吏部侍郎
四选之三,悉归铨综,每吏抱文书来,旁午相属,须臾即竟。
七司弊事,因循未即去,甚为衣冠之蠹。
公乃上疏曰:「今入仕之员日益多,故注官之阙日益远。
远者五六岁,幸而近者,亦或三四岁。
行李往来,庐井伏腊,是皆取给于到官之日。
欲一概责以典选之官,贯穿案牍不如吏,出入条例不如吏,岁月久远不如吏。
典选一事,衣冠清浊所由分也,今乃使之入铨曹之门,则与吏为市,出铨曹之门,则与民为市,可不思其弊之所从来乎?
臣请为陛下略陈革弊之说:一曰隐占阙员之弊,谓如远近州郡所上阙员,自应次第揭之,令资格适相当者随即指射。
今乃不然,留滞蔽藏,有如机密,非缘货贿,终不可得。
欲革其弊,宜令州之按察官领其事,有非泛阙员,随处来上,所列先后,不缘吏手,如是则隐占之弊可息。
二曰引例异同之弊,谓如某事有合原减,有不合原减者,又如某事有应保任,有不应保任者,法虽一定,例则百出,故甲与乙事同而例则不同,有所属托,则无不可用之例。
欲革其弊,宜令七司吏曹各以前后所引之例,差次成编,令逐曹一郎官蒐其可用者为定格,不当更引他例。
三曰捃摘小节之弊,谓如或当磨勘,或应注授,拟所合用文书,一或讹舛,则沮格不行。
道路之相远,岁月之相去,士之贫困者受害为多。
欲革其弊,宜令逐曹郎官遇所受文书,惟于刑寺有所妨,则不可行,其他节目不当更有排抑。
臣谓凡今铨曹,随事弊生,不但此数者,特以众所共愤,而胥吏以为当然者如是」。
上意嘉纳之。
公与本曹遍求条例,为之去取,一归至公。
或事同例异者,存其一,削其一,自是升降予夺,始有定说。
上览之,以为七司弊事刬革无馀,敕吏部锓板,要与法令俱行也。
明年春三月,除吏部尚书,始有用公之意。
秋八月,引见便殿,礼遇过他日。
且曰:「吏部条例,朕亦置之禁中。
弊端乃纷然如此,卿亦何从得之」!
赏异再三焉。
八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明年春,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居一岁,谏官、御史有所论,上遣近侍慰谕之。
明日,至上前,上未欲听其去,公曰:「臣待罪政府,本无善状,而议者以臣私家招纳贿赇,势当下吏,即罪状可白,臣敢意湔祓,第恐为陛下知人累耳」。
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即日出阙,过闽岭,行至合沙。
事连同母弟之子,逮诣有司,按验无迹。
上以为所劾大臣,风闻失实,有诏趣公赴阙。
当是时,海内咨嗟,谓公自徒步至为执政大臣,初非勋旧,一涉猜疑,人情岌岌,天子待以不疑乃如是。
公阖门数月,已有田庐终焉之想,及是捧诏,呜咽出涕,以羸疾恳辞,上复出御札,使者属于道。
公以是岁十二月入对,上问劳良久,公但引咎无他语。
知枢密院事,未入谢,拜尚书左仆射
公在中台,予决然否即数语可尽。
所当予,非缘一面;
其不当予,不复更委曲,惟直道其不可耳。
公所推引,皆州县有名迹者。
时治狱之吏,率诋欺弄法,上欲取公平不挠者寘之廷慰。
公奏:「陈弥作近自蜀地还,其人独立不避事」。
上深以为然,除大理少卿
大县四十,常州无锡可一二数,中书尝拟进,上问:「今无锡者为何人?
有拨烦之具否」?
退而语人曰:「一县之微,乃关圣虑如是,叙进百官,岂细事也哉」!
有资格当拟县,乞以县视州听,二年即解去。
公谓其说可行,而论者复多端。
公曰:「此特未尝当剧县,而欲以口舌定之耳。
公于进贤退不肖惟知任怨,不复示私恩。
每退朝,于所亲语不及时事,有关献纳即削藁。
虽当国之日浅,而公道开张,请谒不行也。
中山王秬时为左司郎官,谓公日来平章万务,终无一件涉私喜怒,每每对人及此事。
岁丁亥日南至,雷未应作,以汉故事,宰相宜上印绶,还私第。
公以左正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溪行下镡津,戒操舟者期以某日到里门。
昏莫来归,骨肉相集,聚酒数行,即退就卧内,觉颡中啬啬然,亟取药囊来,卒未及发钥,乃呼从者具袍带,奄然而绝,得年六十有八。
他日登门者,哭之尽哀,行道之人,相与悲叹,以为公一世质直不下古人。
丘里之言为如是,悠悠海内,议论当自定也。
观文殿学士致仕,遗表闻,上嗟悼久之,赠特进
公之师友如尚书郎林师说,又其所畏者有临漳高登,一生相慕尚,如子云之于蜀庄也。
登尝投匦讥切当路者,适捕之甚急,公令独身走,登曰:「得不为他人累乎」?
公曰:「纵以此获罪,何所憾」!
公即出为具一舟,舟移乃去。
公在上虞,有执政大人者遭斥逐,留其孥邑西。
或者顺时宰风旨,欲索其家,取尝所往来者尺牍寸纸,公以此密谕之,过一夕,无所获。
公面色严冷,一语不徒发。
尝于道中戒其子曰:「吾生无益于国,死不应乞谥」。
家人惊愕,以为偶然及此耳。
一涉富沙,便诣日来故馆。
是夕公薨,方悟此语为早定,岂念虑不杂,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其配为陈氏,封安人,追赠庆国夫人
子二人,元泳,宣义郎、充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司干办公事
元浚,承事郎、充镇江府排岸。
女四人,长适迪功郎、新广州南海县东慰林;
次适奉议郎、新提举福建常平茶事姚宗之
次适文林郎、添差充两浙西路转运司准备差遣方崧卿
次未笄。
于县十里大旗之原,实六年春二月也。
公既贵,所食先畴惟一顷,又终无数亩之宅。
隶妾器服,不改其旧。
公所荐达未暇及州里,乃以某备数,故公之二子以其行事来,固辞之不可。
公之献纳藏于太史氏,如其大书之,以俟君子。
谨状。
山谷赵景道书帖 宋 · 温革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八、《珊瑚网·书录》卷五、《书画题跋记》卷二
革顷与德麟游,颇闻元祐诸公言行之绪馀。
及兹朅来,临漳路钤赵昌叔相与款厚,因出示山谷道人与其先丹阳君往来书帖及诗词,想见前修风流馀韵,而贵公子乐善喜文之高致也。
丹阳君,德麟之兄,而昌叔德麟犹子也。
然则好事宾客,盖有家范云
温革叔皮父。
按:《宋四家真迹》第一一页,清刊本。
漳州府重建学记绍兴二十五年三月 宋 · 温革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八、《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四
国朝恢人文以化成天下,盖自祖宗以来,而临漳有学,在昭陵之世。
于时重熙累洽,风化淳美,声名文物之盛,比隆成周礼乐兴行极治之辰。
然天子方且贪贤育材,益培太平不拔之基,乃诏天下郡国皆置学,实庆历二年岁在壬午也。
学据州治之巽隅,是惟文明之地,溪流自丁以朝焉,卜之云吉,多士宜之。
厥后崇宁癸未,徽庙诏推行三舍之法于天下,诸生益众。
为郡者乃截讲堂为二斋,而以贡院听事为讲堂。
至大观间,增养士至五百员,则又以迎恩驿分为四斋。
政和癸巳,移学州治之左。
至宣和辛丑罢舍法,以科举取士,率遵祖宗之旧,则学之迁盖九年矣。
自后连五榜,与乡贡者辄皆不中春官之选。
于是士子病之,谋复旧焉。
户部贰卿李公弥逊徽猷阁直学士知州事教官今新婺倅范侯津率诸生以请,公忻然允之。
乃以缗钱贰万付士之有材干者,自为经营。
基址仍庆历之旧,规模惟政和之新。
盖建议于绍兴己未,经始于庚申,落成于辛酉也。
由是累榜始复有登科甲者。
革摄承州事之乏,范侯自延平来,始与学之职事,请记其事。
闻阴阳家者流,拘而多忌?
儒生每耻言之。
然自有龟筮以来,则有相方面势之宜。
盘庚都,周公营洛,皆其事也,奚独于漳学而疑之?
抑尝闻之,唐有周几本先生者,读书于州南天城之高峰,其后收元和丙申年科第,所谓三十三人同得仙者。
时君贤之,封天城山为名第山。
然则漳之儒学,蝉联不绝,盖有端绪。
夫以周先生破天荒为儒学唱,而我朝累叶崇儒兴学之盛,历览江山之胜,揆夫地势之雄,将见异才间出,为时髦杰者,肩摩踵接也。
学之复旧,岁馀一纪,殿堂屋宇之宏敞虽焕然在目,而土木之役以工计与修造月日所当谨者,皆不可考。
姑书其兴废之所以、儒学之源流,俾后之人识其梗概焉。
学之肇建,至是一百一十有四年,则绍兴二十五年岁在乙亥也。
三月一日记。
新渠 南宋 · 颜师鲁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八、嘉靖《龙溪县志》卷一、万历《漳州府志》卷一八、光绪《漳州府志》卷四三
绍兴十九年秋八月,新渠成,何以书?
志郡政之爱民也。
临漳自东墉之外膏田弥望,惟雨是仰,时旸稍愆,则民以为忧。
判府舍人刘公、通守判院方公按行近郊,实劝农事,召父老告之曰:农田所资尤先水利,今大溪萦布其傍,是浚是导,则可灌可溉,岂民秘之而未之知也。
于是沿浦凿渠凡十有四,俾尸其田者随域而浚之,民以为己利,不劝而从。
渠成,自溪导水以次而上,向之所谓高平之田悉沾其利,计其所灌无虑数十顷。
上有以备天时,下有以尽地利,君子谓公之于漳民志以爱之,使州郡一如其用心,非惟不负朝廷建官之意,而斯民蒙被实惠其有既耶?
白公穿沟以溉民田,人得其饶,遂有长我禾黍之歌。
是渠之成,当有颂声作焉。
南海经略安抚厅记 宋 · 王积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同治《南海县志》卷二三、同治《番愚县志》卷二三
绍圣四年夏六月朝议大夫柯公以秘阁经略南海
温陵人常通守临漳,帅福唐,按曹湖湘之间,声名溢于南海久矣。
南海之人闻公之来,习知其恺悌而悦之,未爱而亲,不令而孚,溪谷岛屿,下上民物,翕然大和。
公至视事,举一二便民之政,民益感化,而几无可为者。
观府门隘庳,偏处东隅,官寺民居交隘,必侧舆转辔乃克有适。
公顾而叹曰:田夫起茅舍,必立表测景,以求其端,斩荆棘以为户,必引绳面势,以求其正。
故昔之建国立为民极者,必以辨方正位为先。
南海部州十有五,统县四十,生齿数十万,番酋杂居,宝货通会五岭之间无与比大。
而乃元戎之宅,卑陋若此,甚非所以昭天子节制,慰安远人至意。
且今国家累圣乐育,万国陶化,小邦下邑,美才错出。
而赫赫南海,寂寥未闻,岂方未辨、位未正,山川之气犹蕴而然与?
惟谯门之旧,适临通衢,而宣诏堂适对其冲,乃崇谯门而新之,乃易宣诏堂而大之。
上起层楼以壮丽谯,中为复门以列棨戟,复为黄堂以飨军旅,又取刘氏铁柱于荒草污泥间,牵曳置立堂下。
由是出焉,洞重扃,逾谯门,以抵城闉,以临涨海,其袤三里,其径如矢。
作始于秋八月,成于元符二年春二月己卯
于是飞观大厦,巍峨相望,登降炜煌,翠楹腾光。
州人士女,鼓舞来会,殖殖翼翼,若扫闭霾而睹日星也,岂特豁然称快而已哉!
形正则人气和,地兴则百物生,自兹始矣。
公乃图其状,书其事,遣使走京师求记于积中
积中从公之游,实有年矣。
每见公语治民之要,必端容而诵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故闻公之治广也,廓仁厚之心而少刑罚之威,则其于兴作,宜必有以顺民而弗伤也。
尝读《五代史》,见刘氏嗜残酷,至于炮烙刳剔,有不忍言者,而其自奉乃有玉堂珠殿,穷天下之奢。
南海之人罹其毒也可胜慨哉!
今天下久蒙德治,天子命帅又得仁厚如公者,宜益乐从其所兴之役也。
盖自开宝四年潘公缚鋹以致阙下,而民得更生,以涵泳太平之泽者百廿有三年矣。
求其所谓玉堂珠殿之迹,皆成灰烬,而石门、而铁柱,恃以不朽者,乃为今日帅臣构堂之用,使犷俗异类觌德而向化。
然则南海之福可胜计哉!
故为之书。
按:光绪广州府志》卷八四,光绪五年刊本。
喜迁莺 贺生双子 宋 · 无名氏
 押纸韵
物中双美。
邺县双凫,禹门双鲤。
太华双莲,蓝田双璧,剑丰城而已。
争是一门双秀,又是一朝双喜。
人总道,机云双陆,同年弧矢。
希耳。
会见这,双桂连芳,双鹄冲霄举,鱼诏双金,带横双玉,惟道无双国士
但愿双英双戏彩,且直与、双亲儿齿。
愿岁岁,见东风双燕,满城桃李
有贤堂记 南宋 · 邓文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九、《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六
有贤堂者,徽学侍郎陇西公之生祠也。
公父子兄弟咸以文章取显宦,为时闻人。
公弱冠试兰闱,褒然为举首,英声走天下。
虽阔步青云,而潜心黄卷,亡日以怠。
既以是娱己,又以是诲人。
绍兴九载,以地官之贰,出镇临漳
视事初,欸谒先圣,延见多士,叹屋宇之颓弊,嗟文风之不振,见于辞气。
已而致政朝散蔡公率学职事,生徒以状白公,谓郡之学旧依于己,卜得其地,故文物寖盛。
后稍迁而违之,士气渐靡。
幸复故址,庶允臧焉。
公然其请。
乃诹日面势,而改图焉。
虽毁沮万端,至以公身之利害为言,了无惮色。
且谓思乐而采之,乃古诸侯之职,志益励焉。
不踰岁而告成,堂殿雄伟,斋馆深邃,檐宇之张,端序之直,轮奂之美,可人心目。
多士鼓箧游学,其气百倍,弦诵洋洋,仰承我公乐育之意。
爰辟讲堂东偏为公生祠,而以「有贤」榜之,盖取孟轲氏所谓「人乐有贤父兄」者也。
兹学营始于己未初冬,殆庚申夏,虏寇侵境,虽军兴扰扰,而督役不少弛,每朔必躬视学
若他人则刺头羽檄,缭意调度,于此盖有所未暇。
公渠渠乐育,虽贤父兄之诏子弟,曾无异也。
新堂雅饬,式昭德人之容。
翱翔庭下者,不唯日夕瞻仰,不忘公赐,而睹其形貌,如亲规诲,怵然若厉,不敢少怠操修之术。
后三年礼部,中第者五人,而恩科就选者亦如之。
得人之盛,前此未有。
虽阴阳家者流至于符会,亦我公以气作之耳。
昔之论文者,谓文章以气为主。
英伟之气,一激于中,则发为文辞,理而言肆,故掉鞅词场,毅然有吞敌之志。
异时荣名于朝,则自负刚耿,不屈于世,以成不可跂及之事业,岂止拾青紫而已耶!
士之乐有我公,而公眷眷教养之效,至是为无穷。
文饶肄职芹宫,目击黉堂之丽,教化之美,文物之盛,有足纪者。
谨拜手而系以诗云:
英英李公,亶时宗工。
为政以德,养人以中。
刑法不事,教化式崇。
爰迁新学,振此文风。
兵戈虽扰,土木是攻。
渠渠乐育,父兄其同。
士气百倍,学足三冬
懦者以立,窒者以通。
艺优文苑,志摩苍穹。
洋洋弦诵,邹鲁追隆。
常丞相,汉蜀文翁
较之我侯,比德参功。
有贤揭堂,实昭德容。
其乐维何,教思无穷。
天庆观三清殿1155年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九、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二九、光绪《广州府志》卷八八、同治《南海县志》卷二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通天下郡国有观宇,天庆最盛;
合天地百神至于上帝,三清其最尊。
以最盛奉最尊,故宜仙都珠庭,清穆闲敞,称所以揭虔妥灵之意。
广州观在郡西北隅,宫室规模,阘茸不壮。
所谓三清殿尤压迮莝陋,殆中人居不如。
东行西詹,观睨郁悒。
讳才惜力,何人肯一引手!
黄冠栖栖,无策可出,高圆主张,理若有待。
使持节常平茶盐事陆公涣始至,以令谒圣祖庭下,经行前除,延目毕览,心以为不然。
既而瞿然曰:「上天尊神在是观,祈祷吾君,官于斯宜毋敢不领责,更新之图必我也」。
即以公家钱节而储之,又益以私钱,度为百五十万,简吏廉可使者相其役。
期年而殿成,睟容端章,黼坐俨赫,金史玉童,拱立擎侍,瓜华香火之案,榱题牖楯之节,户不改席,光辉烛人,恍如乘焱车羽轮而上觌紫皇于琼宫,不知犹吾南海也。
功甫讫,公擢藩临漳,有日东去。
于是道士陈行坚帅邦之秀民二十有六人来,合辞言曰,愿有所记。
天子万年,介尔景福,公之于吾君也;
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吾民之于公也。
迈既书其事,且又系之以诗,其辞曰:
天池北阯,粤岭东麓。
银宫旟旟,瑶殿谡谡。
陛纳九齿,阊披四目。
楯角储清,檐牙袤缛。
雕牖𧮳閕,镂楹熠煜。
元尊端拱,泰上秉录。
绣黼周张,神光晬穆
宝帐流黄,温屏结绿。
翠凤千旗,紫电溜褥。
星伯振鹭,仙翁立鹄。
昌明侍几,眉连捧纛。
月节下堕,曦轮傍烛。
涷雨清尘,矞云散縠。
钓籁虚徐,流铃陆续。
童初渟瀯,岣嵝蓄缩。
岳君有衡,海帝惟倏。
中边何卫,时节朝宿。
飓母沦威,疟妃谢毒。
丹崖罢徼,赤子累福。
亿龄圣寿,万世永箓。
待次临漳诸公荐之易地毗陵自愧无济剧才上章丐祠1175年夏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亦岂真辞禄,谁令自不才。
更须三釜恋,未放两眉开。
道我今贫却,何朝不饭来。
商量若为可,杜宇一声催。
临漳陛辞第一劄子1173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一、《诚斋集》卷六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仰惟陛下圣心恻怛,视民如伤,知为民之蠹者莫大于贪吏,有抵罪者必寘典宪,甚盛德也。
然臣犹有愚见,欲上裨朝廷之末议。
臣闻将欲闭不善之门,必先开为善之路。
示以所畏者,所以闭不善之门也;
表以所慕者,所以为善之路也。
今夫某贪吏、某贪吏,上之人从而刑之,则贪者将惧而曰贪不可为,此所以闭不善之门也。
今夫某廉吏、某廉吏,上之人从而举之,则廉者将劝而曰廉不可不为,此所以为善之路也。
为善之路一开,不惟廉吏有所劝,贪吏亦知所慕矣。
廉吏知所劝则廉者众,贪吏知所慕则贪者革而为廉,风俗一变,贪污自戢。
臣愿陛下内委宰相侍从台谏,外委监司太守,岁举廉吏一人,必有实状,勿为虚美,无其人则阙之。
陛下亲择甚尤者而旌异之,或增其秩,或赐之金,亦庶乎廉吏之俗盛,贪吏之俗衰矣。
惟陛下财择。
取进止。
临漳陛辞第二劄子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一、《诚斋集》卷六九
臣窃闻比年大农廪食岁计,每患诸路纲船不以时至,及其既至,又多折阅,二者之弊,其咎安在?
臣闻国朝之法,纲船不许住滞一时,所过场务,不得检税。
盖以舟不住则漕运之至者甚速,税不检则商贩之微者可附。
虽无明条许其商贩,而法意则稍许之矣。
大抵小人之情,啖以利则喜而易使,夺其利则怨而难役。
有以利之则其用足,无以利之则其用窘。
利其私,乃所以利于公也。
今则不然,纲运所过税场,类多苛留,以检税为名,冥搜细索,秋毫必征。
小人既无所利,又无以为用,不有以足其私,则不得不取于官,于是饮食衣服之用,资粮扉屦之用,不盗舟中之米,将焉取之?
纲运之至,多不以时,既至而又多折阅,其原盖出于此。
臣闻苏轼扬州日,陈纲运弊,请罢缘路随船检税。
臣愚欲望朝廷行下诸路,纲运所过税场,不得苛留,以检税为名。
如有违戾去处,必议其罪。
庶几千艘衔尾,日至中都,无住滞折阅之弊。
取进止。
袁机仲通鉴本末序1174年春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九、《诚斋集》卷七八、《通鉴纪事本末》卷首、《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南宋文录录》卷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初,予与子袁子同为太学官,子袁子录也,予博士也。
志同志,行同行,言同言也。
后一年,子袁子分教严陵
后一年,予出守临漳,相见于严陵,相劳苦,相乐且相楙以学。
袁子因出书一编,盖《通鉴》之本末也。
予读之,大抵搴事之成以后于其萌,提事之微以先于其明,其情匿而泄,其故悉而约,其作窕而摦,其究遐而迩,其治乱存亡,盖病之源、医之方也。
予每读《通鉴》之书,见其事之肇于斯,则惜其事之不竟于斯。
盖事以年隔,年以事析,遭其初莫绎其终,揽其终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
盖编年系日,其体然也。
今读子袁子此书,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未既而继之以叹且泣也。
嗟乎!
由周秦以来,曰诸侯,曰大盗,曰女主,曰外戚,曰宦官,曰权臣,曰夷狄,曰藩镇,亦不一矣,而其源不一哉!
盖安史之乱则林甫之为也,藩镇之祸则令孜之为也,其源不一哉!
得其病之之源,则得其医之之方矣,此书是也。
有国者不可无此书,前有奸而不察,后有邪而不悟。
学者不可以无此书,进有行而无徵,退有蓄而无宗。
此书也,其入《通鉴》之户欤?
虽然,觌人之病,戚人之病,理人之病,得人之病,至于身之病,不懵焉,不讳焉,不医之距焉,不医而缪其医焉,古亦稀矣。
彼闇而此昭,宜也。
切于人,纾于身,可哀也。
夫子袁子名枢字机仲
其为人也,正物以己,正枉以直,有不可其意,愤怒见于色辞,盖折而不靡,踬而不悔者。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袁子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