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漳州府重建学记绍兴二十五年三月 宋 · 温革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八、《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四
国朝人文化成天下,盖自祖宗以来,而临漳有学,在昭陵之世。
于时重熙累洽风化淳美声名文物之盛,比隆成周礼乐兴行极治之辰。
天子方且贪贤育材,益培太平不拔之基,乃诏天下郡国置学,实庆历二年岁在壬午也。
学据州治巽隅,是惟文明之地,溪流自丁以朝焉,卜之云吉,多士宜之
厥后崇宁癸未徽庙推行三舍之法于天下诸生益众。
为郡者乃截讲堂为二斋,而以贡院听事讲堂
至大观间,增养士至五百员,则又以迎恩驿分为四斋
政和癸巳,移学州治之左。
至宣和辛丑罢舍法,以科举取士率遵祖宗之旧,则学之迁盖九年矣。
自后连五榜,与乡贡者辄皆不中春官之选。
于是士子病之,谋复旧焉。
户部贰卿李公弥逊徽猷阁直学士知州事教官今新婺倅范侯津率诸生以请,公忻然允之。
乃以缗钱贰万付士之有材干者,自为经营
基址庆历之旧,规模惟政和之新。
盖建议于绍兴己未经始庚申落成辛酉也。
由是累榜始复有登科甲者。
革摄承州事之乏,范侯自延平来,始与学之职事,请记其事。
阴阳家者流,拘而多忌
儒生每耻言之。
然自有龟筮以来,则有相方面势之宜。
盘庚都,周公营洛,皆其事也,奚独于漳学而疑之?
抑尝闻之,唐有周几本先生者,读书于州南天城高峰其后元和丙申年科第所谓三十三人得仙者。
时君贤之,封天城山名第山。
然则漳之儒学蝉联不绝,盖有端绪
夫以周先生破天荒为儒学唱,而我朝累叶崇儒兴学之盛,历览江山之胜,揆夫地势之雄,将见异间出为时髦杰者,肩摩踵接也。
学之复旧岁馀一纪殿堂屋宇宏敞焕然在目,而土木之役以工计与修造月日所当谨者,皆不可考。
姑书其兴废所以儒学源流,俾后之人识其梗概焉。
学之肇建,至是一百一十有四年,则绍兴二十五年岁在乙亥也。
三月一日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