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廖成伯朝请墓表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默堂集》卷二一
公讳某,字成伯姓廖氏
廖氏之先,盖出于周文王之子伯廖,以字为氏。
东汉以来,时有显者,然皆莫知其所承袭
至唐或居太原之晋阳,遭天宝之乱,以其族避地闽中,家延平山谷间,号龙池
唐亡,龙池之族仕王氏,多以军功有闻。
子孙蕃衍,遂为延平著姓
至公八世祖,始由龙池分处顺昌县之交溪,故今为交溪人。
曾祖讳某,祖讳某,父讳某,皆潜德弗仕,世积善,以高寿终乡人化慕焉。
公少力学,工文词,以其母杨氏应举,为场屋名士
母卒,即弃去故习,益求其所未至,而养其所固有者,以教其子。
已而其子擢进士第,列官于朝。
政和六年郊祀恩,始封承事郎致仕
自是国有大庆,必进封
今天即位,凡十年八迁朝请郎,乃以年赐三品服。
靖康元年十月庚辰终于家,享年九十有四
初娶谢氏,再娶陈氏,累赠若封皆安人
生子三人:长曰冽,蚤世
次曰刚,朝奉郎、守右正言
次曰副。
一人,适进士吴权。
孙男六人,轩、辑、迟、过、遂、蘧。
孙女三人
是年十二月庚申,葬于县溪南祖茔
天性质直,简而不偷,易而不弛。
遇人戚疏小大,一以诚处。
事唯理所在未尝幸利。
薰然慈爱下逮僮仆,见之者知其为笃厚君子也。
故其孝爱行于闺门信义著于朋友恭顺达于里闾得之自然不待矫拂
平居无事,唯以诗酒为乐
客至必饮,饮或终日无醉色。
其为诗,操笔立成宛转清切,能道人所难言,不主风刺自适而已
始余为太学诸生,与正言同舍,遂相与忘年交,盖久而益亲。
间尝察其所知所能,而讯其所从来,则曰:某事,吾父谓某如是,某行之;
某事,某如是行之,而吾父以为然者也。
方余未识公时,则已于其子知公矣。
其后见公于嘉兴,又见公于临漳,皆其子之官舍。
听其言,观其行,益信其为人
最后见公于交溪,年愈高,貌愈温,气愈和,使人之而不能去也。
岂古所谓老成人,其德可尊而事之者耶?
公之教子,初不以势利为先,故自其子之始得官以至清要,享丰禄,人皆荣之,而公未尝有喜色。
其子在宣和初,尝除太学录,辞不报
俄迁监察御史,即亟以公老求去。
比得守莆阳,盖二年然后迎公之官
无何,复以侍疾乞归
筑室买田,为久安计会上听断屏绝奸佞求正直士谏官阙员,遽命以右正言召还。
时公疾已作,亦不果赴。
正言公尚恬退至是,虽其义皆不得不然,然非公不以人之所荣者有望于其子,则为之子者,虽欲必行其志,以终其孝养,其可得乎?
故余以公之子知公,而反复咏叹不已者,非茍云也。
公殁之明年正言公欲志其平生,以传于后,书来告曰:「先君不幸,既葬,未及铭。
身隐而迹晦,惧无以传远。
今世俗多借誉达官之文,茍以荣亲无益不信
父子四海相知,唯子一人,宜有以表之」。
余既深知公,而其子又知余之深,余虽贱且不能文,其何以辞?
于是论次行实,因道余所以知公附益焉。
已,又述于其后曰:维廖氏世有德,善畜既久,将大发于公。
公靳弗施,以至于老且死,又寓其所积之厚于其子。
子且显,公为不朽矣。
若公者,所谓舟楫绝江河行不必以踵也。
吾闻有德者其后必大,岂以夫载而之后世者,有所附托而然欤?
故曰:「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
吾见其兆矣,请以是镵诸石,表于公之墓以俟。
月日,同郡陈渊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