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龙州谢到任表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八、《平斋集》卷一三
参井天高,甫解佐州之组;
洮氐地迥,猥分护塞之符。
祗服诏条,具宣德中谢。)
窃以蚕丛开国于千古之上,龙门置郡于万山之间。
壤虽接于、维,风尚馀于绵、剑。
诸关晏谧,商通蓬婆、滴博之郊;
两县丰登,民乐无怀、大庭之俗。
相安清静,宜得循良。
伏念臣濩落无庸,轮囷有志。
溯淮堧以北,慨祖逖之如存;
扪蜀道而西,信武侯之可作。
繇治中之冗缀,从阃外之下陈。
趼足徒劳,刳心何补!
不遑将父,方蒲秩以谋归;
亡以瘉人,乃蒙恩而出守。
靖惟忝冒,倍切凌兢。
兹盖恭遇皇帝陛下立贤无方,用人惟己。
格帝若伊陟臣扈,内尊朝廷;
治民则黄霸翁归,外布郡国。
况在坤维之表,欲如天陛之前。
遂使谫材,亦叨烦使。
臣誓鞭驽驾,仰答鸿私。
七百里山高谷深,首严保鄣;
二千石政平讼理,共乐耕桑。
臣无任。
平江赵守启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五、《秘笈新书》卷九、《启隽类函》卷九五
恭审课最周藩,班升晓阁。
奎躔新度,视文昌八座之尊;
磐石旧封,增扶风三辅之重。
旄倪欢抃,麾帜精明。
恭惟某官行整而气醇,材周而学邃。
九霄玉露,抗仙掌于建章梁之间;
万里银潢,泛灵槎于黄河昆崙之表。
天不虚生于龙种,人皆想见于麟仪。
京洛缁尘,访江湖之奇观。
为民司命,与国分忧。
庆朔堂前,细转春风之有脚;
滕王阁下,横陈秋水之无波。
上方深思肺腑之臣,公乃近牧股肱之郡。
势强宗翰,福及王畿
趣下诏以召参,争遮途而借寇。
爰进弘璧天球之直,又为清香画戟之留。
昔者房乔首冠瀛洲十八人之选,今焉黄霸独高颍川二千石之功。
有开入相之基,即鬯致君之业。
某埋头尘驾,寄命恩闳,顷尝曳裾于天府之游,辱赐推毂于公车之辟。
奈迫倚门之望,徒廑飞骑之追。
朅来东楚之平反,耸听西清之显耀。
起而舞手,知所属心。
月朗虎丘,临照何分于疆界;
冰寒燕谷,生成早转于陶钧。
倘借馀波,终归大庇。
书版帐减分记后淳祐七年二月 南宋 · 高定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嘉庆《松江府志》卷二八
壮哉其为华亭,然积弊岁深,趋尚铨者望望去之,至劳庙朝选授。
施退翁以材明被旨为之宰,靡废不举,课吏以最。
惟版帐凿空,取办视昔加难,盖夷邱实渊,父不念鞠子伤耳。
州县本一家也,积县为一州而宅牧,积州为一路而置使
大小相维,本以养民力于不涸之渊,而守令承流,尤为近民。
若牧守知县之难易,参伍缓急而扶持之,则令亦知体上意,酌民情,何邑不治?
若势隔而情不孚,则州肆欲于县,县亦移疾于民,剥床以肤,不极不止,学道爱人,古有是乎?
乃自近世以来,咸以县为不可向迩,古今岂有易民而治?
县犹昔也,初无成毁,大官实毁之。
利自一孔以上,守尽括而归于州,县不得而有,若昔所谓有馀不足之相通,守不问也。
况郡僚视令如隶,州胥疾县如仇,指诸邑泉府,一有不得其欲,则玩长吏于掌股,大书长衔,吏兵号呶入邑,突加诟骂,胥徒麇奔,吏舍为空,百里之雷息向矣。
华亭以版帐为病,钱公良臣以南四乡折苗纾于前;
折苗径解所隶,则赵公与𥲅酌还酿本分拨畸苗济于后;
告病自若,则丰侯云昭复裁为一分之宽令,遂得以通济,彫瘵用苏。
乃识颠末,侈前赵后丰之惠,贻我副墨。
定子获与寓目,作而曰:积弊不可顿革,而仁心可以推充。
古者不尽利以遗民,今取惟恐不尽,安得而遗之?
古者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今明知其不便,安得而弛之?
华亭若版帐之弊积久,而前后二长吏各充其勤恤之心,宽之又宽之,仁哉!
然植德莫若滋,去疾莫如尽,亦既知其为不便矣,盍以转闻而速已之?
今所至县邑疾痛均壹,倘又充类而敷施之,使郡,县、鲁,民之受赐不既多乎?
淳祐七年二月春分临邛高定子书。
问时政数事乙未省试经义场。)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八、《西山文集》卷三二
问:恭惟皇上以聪明圣知之资,遵养十年,甫亲听断,焕阳光于阴曀,震霆声于渊默,期岁之间,更张百度,寖就条理。
乃者正月之吉始和,奎画烂然,自天而下,臣民章奏,汇集登进,开言路也;
蠲边氓力役之系,戢都人行户之害,恤民隐也;
王邸后家,分置师儒,以训以迪,睦亲姻也;
边制阃,缮修戎备,常若敌至,固疆埸也;
严易卷假手之禁,戒挟书传义之习,重儒科也。
又惟端平改元以来,务革众弊,所以察吏宽民理财治兵者,条目甚备,而中外荐绅因循玩弛,恬不禀令,于是诞颁诏旨,俾大臣诹访以闻,又所以作新群听也。
至于提兵出境则有禁,图安静也;
喜怒专杀则有禁,儆暴残也。
上稽周室以正月垂治教之象,下考汉氏以立春下宽大之书,皆因天时以新命令,然未有举大政数十条于挟日之间如今之盛者也。
或谓言路之开善矣,然论建多端,亦皆适当,文书丛委,未易遍观,必命近臣平处复奏,如汉元凤之制,而后有听言之实,其果然乎?
民瘼之恤善矣,然奉行非人则德泽壅而不流,必择良吏以布宣之,如黄霸之在颍川,而后有裕民之实,其又果然乎?
亲姻之教,为虑远矣,然膏繻绔之习,必欲陶之以礼义,当如之议,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然后能成长君少君之美,不然则四姓小侯盖尝置学,而近戚骄溢之患卒见于后日,然乎否也?
疆埸之固,为备严矣,然敌至而惧,敌去而侮,人之常情,必如楚克庸以来无日不讨军实而伸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然后能起晋人之畏,否则狡焉思启封疆者将得以闯吾之隙,然乎否也?
文闱宿弊,讵容安视,然以传注词章之学,蒐魁垒奇杰之材,识者病之久矣,必也用杨绾贾至之议,庶几乡举里选之遗意,不然虽朝出一令,夕申一禁,其所得者犹是人尔,其又信然欤?
至若察吏宽民而下,皆方今之要务,摘其尤大者言之。
国计之乏若何而能饶?
邦弊之轻若何而使重?
边事既兴,我虽欲静,焉能必敌之不动?
保固新复之疆,怀来新附之众,其策将安出乎?
魏绛和戎之请,贾生饵虏之术,其策果可恃乎?
者天之所以也,皇上至仁如天,方将对时育物,俾天壤之间无一弗获其所,英隽之士,萃在阙庭,其思所以仰裨大政者,悉意而敷陈之,有司将拔其尤以献。
代贺婺守林侍郎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三、《筼窗集》卷六
诞膺播告,荐屈蕃宣。
申伯于南邦,方抱去思之恨;
袁宏东郡,更腾来暮之谣。
吾道固无戚欣,上意则有轻重。
一敷纶綍,交庆簪绅。
恭惟判府待制侍郎,识罗八荒,智括万寓。
拨繁剸剧,飞雷雹于掌中;
摘远钩深,宿乾坤于胸次。
入仪左户,出饷长淮。
荀氏居轲、雄之间,论明富国;
刘晏之亚,功在斡旋。
盍趣召于论思,乃分劳于屏翰。
眷言二浙,近说双溪
嵯峨鲍令之岩,寒冽休文之井。
久焉湮郁,今也发挥。
惟圣明曲轸于闾阎,虽僻远亦关于堂陛。
剥肤椎髓,下已极于啼号;
出羽钻皮,上正劳于钦恤。
还之醇郁,属我老成。
伫看慈祥乐易之规,以试光明久大之业,民今幸会,国亦庶几。
某局促儒酸,纷拿吏𡏖。
顷浪陪于朝迹,旋窃诡于民庸。
惟昔采芹,似信耳闻之易;
于今剖竹,不知躬蹈之难。
周章自怜,踯躅谁愬?
幸早亲于玉峙,今密迩于宝邻。
敬布腹心,拟同唇齿。
仁声载鼓,未应殊楚、越之观;
旧盟未寒,尚许法之政。
代通婺守孟侍郎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三、《筼窗集》卷六
学拊字于偏州,偶玷台星之耀;
接蕃宣于巨镇,幸分婺宿之辉。
虽地望迥隔于崇卑,然臭味宁分于彼此?
息肩知幸,拜手投诚。
恭惟判府待制侍郎庄肃而闳深,疏通而简谅,博学多识,富宇宙之瑰奇;
广纳深藏,浩江河之膏润。
伟矣尊朝之望,卓然经国之姿。
有弛有张,不吐不茹。
践郎闱而蹑卿寺,早到云间
持使节而绾守符,几半天下。
旋驰骤乎六卿之贰,盍翱翔乎四辅之联。
谢褒迁,甘从拊字。
公固不以自挫,人或疑其太淹。
谁知致君泽民之方,本无居中在外之别。
古人迹绝,俗吏肩摩。
独以平易宽博之心,而行惨怛爱利之政。
已试,诚闻疲俗之来苏;
严、乐未归,恐缓嘉猷之入告。
伫扬六卿三事之拜,以慰四海九州之瞻。
某蹇武自怜,壮心空在。
周行滥次,徒包玩愒之羞;
近甸承流,偶遂迭更之请。
在泮恍思于陈迹,于蕃何有于新功。
幸迩高明,足宽罢懦。
莺出谷,定知律吕之未调;
良骥过都,所喜鞭弭之在望。
处州詹通判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四、《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六、《启隽类函》卷九九
十行枫陛,半刺括山。
当圣君重外之时,谁属佩刀之赠?
屈贤者治中之任,行观岸帻之吟。
和气先春,驩谣不夜
某官气涵钓濑,学派象山
鼻祖当年,成绩具藏于勋府
耳孙此日,正传丕号于名家。
人方炫鬻以致身,我独盘旋而却步。
两颛剧县,惠利川流;
一佐名城,声华风动。
佥期大用,合有衷言。
属逢黄霸之作州,又枉孔恂于监郡
馨香二妙,覆罩一同。
传授御之环临,已觉旄倪之鼎沸。
上方吁俊,公合舒翘。
虽迩遐不系于戚休,然出入颇关于轻重。
题舆闲暇,固共知逸思之长;
推毂纷纶,行即听褒音之渥。
某家无长物,室有馀书。
甚思菽水之怡愉,无奈木风之萧瑟。
少焉豪勇,眼边仅脱于千愁;
中也惰慵,意外方叨于一第。
末哉行李,𡒄若负芒
盖平时未惯于讨论,则今日孰为之凭藉?
忧劳百日,幸会二天。
精神未浃于春阳,肝胆已披于夜月。
非四海习凿齿,岂能引领于古风;
遇百里庞士元,或可伸眉于此日。
脱免于戾,敢昧所归!
世良吏为盛论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八、《论学绳尺》卷六
论曰:吏治之有馀,吏道之所以不足也。
夫古之为吏者,不以治而以道。
道之所在,吏忘于民,而民忘于吏。
不惟民忘之,而吏亦自忘其所以为吏矣。
当是时,吏无不良也,而安有「良」之名?
本非衰也,而安有盛之名?
呜呼!
为吏而使人名之以「良」,而且以为盛,是古道之可伤,君子之所甚不乐也。
夫其不乐乎此,而乃侈言乎此,矜诩誇大,似若真以为盛者,君子岂真以为盛者哉!
至是而后,知言外之意,而喜之中有于邑也。
高、惠、文、景无循吏,至宣帝则有循吏,以有为盛,则无者其衰乎?
然吾未见高、惠、文、景之所以衰者。
高、惠、文、景未得为衰,则宣帝未得为盛。
班固犹以为盛焉,之意其微哉!
世良吏为盛,请论之:自唐虞以来,不能以身为天下,而必以吏为天下。
以吏为天下,则吏欲其盛宜矣,而或恶其盛,何也?
然求之古人,未闻有「良吏」之名迹班班著见者,然则古无良吏欤?
曰:天下皆良吏故也。
天下皆良吏,则虽十典谟、百雅颂,若之何尽之?
此古之盛,而非后世之所谓盛也。
盖古之吏如春,古之民如万物之得春也。
物之得春,不以为恩;
春之荡物,不以为德。
不恩不德,名安从生?
是有惨刻然后有忠厚,有贪垢然后有廉洁。
名者,常人之所惊,君子之所不忍。
天下残,我得宽名,不若天下宽,我无所用其宽也。
天下,我得清名,不若天下清,我无所用其清也。
即是而观,后世吏之盛者,乃吏之衰也。
秦人以威毒天下,如熏如炙,为吏者可想矣!
汉之治,变秦者也,治变秦则吏当反秦,然汉之吏,其可指者谁也?
班固岂没人善者,《循吏传》之立,所载者六,而宣帝已居其五。
前此者何如也?
夫岂高、惠、文、景爬搔拊摩以福天下者,无一人能承其休德邪?
衣食殖而刑措,风俗易而民厚,谓数君一手足之所致,不惟诬吏,是并诬数君者。
然而有由也。
劳来胶东,此王成也,吾意前乎此而能爱民者,非止一王成也。
教化颍川,此黄霸也,吾意前乎此而能正俗者,非止一黄霸也。
朱邑之廉洁,龚遂之富实,召信臣之兴利,吾意前乎而能此者,又非止二三子也。
汉以休息生养为家法,高、惠浚其源,文、景洪其流,亦云盛矣!
武帝湮塞之,而为吏者无复旧观矣。
宣帝综核信必,所以起仆陶窳,与天下更始者也。
故吏治至是而盛,亦至是而衰,有不若高、惠、文、景之时。
六合一和气也,是故高、惠、文、景则不载,至宣帝则备载。
备载者,不得不载也;
不载者,不胜载也。
吾亦何以知之不载?
曰:以吴公事知之。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是可谓之「良」也。
特附于《贾谊传》,《循吏传》则无名焉。
大者尚尔,他所遗落者多矣。
由是言之,谓高、惠、文、景之循吏止于文翁者非也,谓于高、惠、文、景之循吏,独取于文翁者,亦非也。
然其独载文翁者,何也?
曰:之治,主于兴学,五人之治,主于爱民。
载一文,所以见高、惠、文、景之循吏,非宣帝比也。
且帝独不见王成事乎?
名为循吏而因列之传者,王成也;
伪增户口以欺帝者,亦王成也。
一人之身,瑕瑜已不相掩,况其他乎?
帝之综核信必,至是穷矣。
之所为深嗟而甚不满也。
以其深嗟甚不满之心,而为善谈乐道之言,之意微而显也。
范晔传循吏,视特倍,君子知其名盛于西汉,而其实愈衰于西汉也。
宣帝,中兴主也,言宣帝循吏之盛,足称中兴;
光武,则讥其吏事之深刻,而于中兴之美有所未尽。
之贬帝是也,然以贬为贬,孰若以褒为贬哉!
以贬而寓于褒也,则旨不迫;
以贬为贬,则迹太露。
是又足以订二子之优劣,观史者当有权度。
谨论。
汪忠定伯彦栗冽帖赞 南宋 · 岳珂
 押词韵第六部
黄霸为相,功名减于治郡。
尺或不足,而有馀于寸。
文翰声迹,百年一瞬。
遗帖得于其家,殆亦足以传信。
杜尚书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九、《铁庵集》卷一七
某屏居十阅月,不敢与世相闻,姓名犹时彻清几者,求书者知史君为雅旧,有不容辞,不然,则身与名俱藏矣。
高谊不以出处为间,走骑赐翰,渠渠满纸,又衣之以蕉絺,饫之以珍错,送之以酒钱,厚禄故人,书何尝断绝耶?
领意惭荷。
凤城素号富州,许文昌屡言之。
近闻大与昔异,减俸自太守始,则禄未尝厚也,拜赐者尤可感。
曩退朝聚话,时每言桂阳民淳事简,郡囿有可乐者,有绿毛龟呈瑞于将召之前。
今潮为岭外邹鲁,岂湖外之不如?
窃闻日据案与百姓相尔汝,至继之以夜,无不得其情而去,侯虽劳而民则肥矣。
退之谓凤常出于有道之国,黄霸将自颍川召,聚而鸣焉。
果然,则此物又将呈瑞矣。
其去而羽仪天朝,将鸣于冈、集于池乎,岂不留为三阳佳话?
蔡倅之窘,甚轸念。
左帑之支大军以楮价折阅,给银居多,则版曹之督宪司宪司之督州县,亦势使然。
使州县竭力趁办,则宪司已是举职。
似闻其公见行移,将以百万为献,则似不必尔。
癸巳冬本注潮倅,正是蔡阙,果尔,则正当窘中。
尝谓仕至平分稍有官,况今乃尔。
又谓五马可以言贵,今来书亦尔。
然则某当饭蔬饮水,以了此生,虽垒亦不敢梦矣。
长者即日华要,亦不可不念在州县者之劳也。
策问汉官制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铁庵集》卷三○
问:西汉近古,创制立法,必能参稽古意,似无可议者,今考之官制,未免有疑,试与诸君论之。
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周制也,汉则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视周制孰愈?
高后时复置太傅,以王陵审食其为之;
哀帝时复置太师太保,以孔光王舜为之。
既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又立太师太傅太保,则汉之公不止于三耶?
三少谓之孤卿,与六卿为九,曰九卿,周制也;
汉则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九卿,视周制孰是?
然毌将隆为执金吾,制诏称隆位九卿
王尊为京兆尹御史奏尊不宜备位九卿
执金吾京兆尹皆称卿,则汉之卿不止于九耶?
加官之领,《表》谓「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骑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郎中」,「或博士议郎」,则二府不兼加官明矣;
然魏相为御史大夫,诏相给事中,何以兼领加官?
朝分中外,孟康谓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则九卿不预中朝明矣;
刘辅之狱,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救
光禄勋九卿太中大夫光禄之属,何以俱称中朝?
丞相御史对称两府,颜氏之说然也,如四府举辛庆忌、五府举汤,何以有四府五府之别?
郡守二千石,《表》之说然也,如冯野王以中二千石秩守上郡黄霸以八百石居颍川,何以有中二千石、八百石之异?
大将军录尚书,而丞相徒取充位,不几于重将而轻相乎?
仕于侯国者下从左官之律,不几于重内而轻外乎?
天下郡国百有三,置都尉九十,西自陇西五原凡十三郡,置都尉二十有八,北自云中至辽东凡九郡,置都尉二十,其馀郡国八十有一,置都尉止四十有二,则又置否之或异,多寡之不等,何也?
诸君淹贯史学,稽之熟矣,必有崇论宏议,幸明以告。
徐编修德夫韵贺其开藩旴江二首 其二 南宋 · 王迈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君侯心事即苍冥,谔谔曾同唯唯争。
医国奇方留后用,字民好事及今行。
悬知夔卨班难继,且入传亦荣。
天诱圣衷差易耳,正人得路致隆平。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 南宋 · 王迈
 押词韵第十七部
时中吾诤友也。未第时作“老农行”以讽其长官,言词甚苫。今为绥宁簿,被邹帅檄,来董虎营二千间之役;诸邑疲于应命,民间悴于科募。一日禀帅,又欲任浮屠宫宇之责,帅以小缓谢之。余退而作诗,即以所讽令者讽之。
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
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
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县官怒其讪,移文诮斥
君笑答之书,抗辞如矢直。
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
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
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
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
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
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
羸者赪其肩,饥者菜其色。
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
吏饕鹰隼如,攫拿何顾惜。
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
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
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
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
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
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大帅,岂愿闻此画。
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
蔡人即吾人,一视孰肥瘠。
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
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
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
君言虽怂恿,帅意竟缩瑟。
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
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昵。
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癖。
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
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
面谀皆相倾,俗子吾所嫉。
袁建宁兼漕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八、《臞轩集》卷八
建牙藩邸,叠组计台
江浙数州,久被斋长先生之道化;
瓯闽七聚,竦闻皇华使者之风声。
愉企贺荣,敬羞吉椟。
恭惟某官出处关乎世运,忠孝贯于神明。
濂溪浚其源,象山导其流,会心有印;
慈湖作之师,絜斋为之父,交臂传灯。
早尝以正论之绪馀,发而为大廷之奏对,魁躔炳耀,要路横陈。
乃于前经古史以策勋,期与元圣大贤而合辙。
相卿巧宦,争趋之门;
郎省高潜,自许之政。
亦既中和之奏最,居然诹度以观风。
数百条荒政之疚怀,元元命脉;
十五所儒宫之讲道,字字精神。
谷其腹所以遂天地之生,牖其衷所以示子弟之诲,以辩志片辞而起废,以谕吏一章而警媮。
旧染咸新,宿酲顿解,幽室之中,指迷者烛,此譬最精;
万物皆灰,不烬惟瑜,斯言有味。
福星次止,时雨沛然。
幸甚丹山碧水之区,得借玉节铜符之重。
民厄于兵,复饥于岁,翘首驺麾;
士诵其书,愿见其人,倾心诱掖。
固将以仁心而行仁政,又必以斯道而觉斯民。
然清朝听断之一公,诸老牵联而向用。
有以中书何无寇公为问者,当以吾国即相司马而答之。
初立本奇,更好黄花之晚节;
前猷益大,永垂汗竹之芳名。
伏念某读书不多,谐世又寡。
殿庐校艺,疏狂贻怒于要官;
宗邸横经,习懒见嘲于群弟。
扪壮心而犹在,处逆境而甚安。
载瞻龙门,尝有蚁援。
间关一第,幸经先太史之品题;
骫骳四箴,复辱小申公之印可。
曾谓强颜于令席,获从受察于使车。
人怜蹭蹬之何堪,天使遭逢之甚巧。
有三品笔,谁无收名定价之思;
一瓣香,敢作嘘枯吹生之想。
贺徐仓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八、《臞轩集》卷八、《臞轩先生四六》卷一、《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四
辍班郎省,掌委闽都。
公道聿开,方睹凤阁舍人之样;
遐氓何幸,驿迎轺轩使者之来。
敬饬墨卿,晋干签帅
恭惟某官清凌冰柱,峻埒斗杓。
南州孺子于千年,典刑犹在;
慈湖先生之一派,传授最亲。
更阅理义之多,从容出处之际。
久于补外,晚乃立朝。
翻帙仙蓬,夜对青藜之杖;
横经王邸,朝吟苜蓿之盘。
发挥石室之秘储,扬历锦窠之清选。
使其道之少贬,则何官之不为?
昌言谔而不苟同,直节堂堂而难于进。
仕之巧者争趋之门,公独凛然自许之政。
安定之学淑于千里,故苕溪之最彻于九重。
果锡召环,垂登紧地,不屑枉寻而苟合,爰持英簜以遐征。
维时七聚之区,适当多事之日。
震叠摇撼者方定,流离荡析者未归。
白粲价翔,谁与发仓于河内
牢盆禁密,殆几为阱于国中。
《硕鼠》之贪不除,带牛之习难革。
谅已关于诹度,必可释于顾忧。
然圣朝听断之方新,诸老牵联而向用。
有以中书何无寇公为问者,当以吾国即相司马而答之。
磊砢乔松,合作栋梁之用;
芬芳汗竹,要垂宇宙之名。
伏念某读书不多,谐世又寡。
殿庐校艺,疏狂贻怒于要官;
宗邸横经,习懒见嘲于群弟。
抚壮心而犹在,处逆境而甚安。
念昔为尹幕之游幸,尝下宗师之拜;
曾谓强颜于冷席,复从受业于崇台。
人怜蹭蹬之何堪,天使遭逢之甚巧。
提撕之以巨力,教诲之以雅言,庶乎孤寒,得所凭藉。
有三品笔,谁无收名定价之思;
一瓣香,敢作嘘枯吹生之想!
贺泉守李监承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臞轩先生四六》卷一、《启隽类函》卷九五
诏从琛节,就领铜符。
上念大邦,畴可代西清之后;
公当遴选,依然颁南国之春。
福星不易其舍躔,膏雨若私于润泽。
敬裁吉语,上彻贺床。
窃以九重亲揽于政权,一相兼总乎众职。
咨尔群牧,必观御屏上之姓名;
至如巨藩,参考夹袋中之人物。
载惟佛国,尤简帝心。
比当焚山竭泽之馀,而有剜肉医疮之叹。
幸而天下真儒之报政,继以国子先生之于蕃。
召前杜后之歌谣,播于道路;
萧规曹随之事业,均此权舆。
恭惟某官气质涵乎天和,出处关于世运,早负伦魁之誉谞,遄司帝学之范模。
要路在前,不屑入公孙之馆;
斜飞补外,肯来题仲举之舆。
及为阳司业教治之州,大振周濂溪渊源之学,亦既奏最,复此达台。
视象牙蚌贝之珍,与瓦砾等;
约龙户乌樯之至,若符券然。
风标凛冰雪以自持,心事质鬼神而无愧。
果彻璪旒之听,即凝燕寝之香。
回观半刺之旧游,恍如昨日;
细考清源之前比,创见此除。
方元戎之命始颁,而通国之人若失。
暨以名流而接武,蔼然和气之如初。
以父母而临民,其心则一;
马、范如兄弟之议政,特姓不同
教条初孚,仁声交畅。
岘来而谷自贱,称物惟平;
悝用而年不饥,活人必众。
行书循吏上上之考,不忝后尹熙熙之称,惟是公道开明,诸贤向用。
使元结得数辈,民物其殆庶几;
生孝晟为万人,社稷又将有托。
某受知最厚,爱助尤深。
谓居上固戒于不宽,而徒善亦难于为政。
属邑之纵胥吏,大姓之侵细民,军卒横而纪律不明,保障弛而备禦不素。
去城五里,白昼敢攫金而去之;
并海数家,半夜有负舟而走者。
此非可以柔而独理,又必当克爱而用咸。
非敢劝高明为一切之谋,盖深恐众庶玩习宽之政。
必按贪斯可言义,必除暴所以为仁。
豺狼去而良畜始蕃,稂莠芟而嘉禾乃殖。
敢凭宏量,僭献愚忠。
惟善人受尽言,谅辱谊襟之容纳;
集众思广忠,益愿为相业之栽培。
贺泉守刘仓部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臞轩先生四六》卷一
疏渥绿绨,分符紫帽。
昔自莆出牧,叹忠惠后之无人;
今阖郡驭声,喜文肃公之有子。
教条未布,风采已新。
恭惟某官胚胎前光,负抱至美。
维时先正,宜在一夔一尚之间;
笃生英贤,不居三孔三曾之下。
公为之长,人美于门。
当巨□之□权,致邪朋之炙手。
清标凛若,耻之趋;
补外久焉,蔼之誉。
暨当众正路开之日,犹守万仞壁立之风,一丘来归,六丁莫挽。
帝惟晋水号七聚之奥区
诏以郎星,为千里之保障。
靖惟此郡,大异前时。
琴瑟必至于更弦,旗帜方为之改色。
惟是世途孔隘,国事多艰。
此独何时,横孤舟于野渡;
如有用我,进一柱于明堂。
某少也奇孤,仕而踸踔。
既不容于绍定,复见忌于端平,罢官而归,税驾于此。
闻旄麾之涖止,戒徒御而少留。
鬼揶揄,室人交谪。
机会相值,方将倚刘公为长城;
气味一同,谅必见王粲而倒屣。
朝阳斋记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八、《臞轩集》卷五
湘乡少公黄君遇卿至官之三年,出己俸治所居廨厅事之东为斋,面挹凤山,以「朝阳」名之。
贻书于仆,谓耆老相传,尝有凤鸣其山,因以取义,且徵一言以申广之。
按《诗》言「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说诗者曰:高冈显地,梧桐嘉木,凤凰之所栖集,而日出扶桑杲杲而上,又其中心之所倾向,引喙而鸣,有不容遏止之者。
士君子秉清忠耿亮之操,平居则爱君忧国,如藿向阳,立人本朝,翔而后集,则直言极谏,表表然以风采厉一世,皆此类也。
君蚤游帝学,有志事功。
既第来尉兹邑,不敢鄙夷其官,夙夜振职,行好事如耆欲,争人命如救头然。
仆在幕府时,见邑民有周氏者,诬其从叔以大辟。
又有萧氏家二幼子,游水而溺,或讦其后父弃杀之。
二狱一时并发,君被檄往,灼见情伪,义形于色,曰:「吾为囚求其生得之矣」。
于是抗章台府,力辩二狱之冤,讦者以危言相恐,君不为动,后得实皆如君言。
囚拜于庭,感泣而去。
呜呼!
圣贤所谓君子之仕以行其义者,非君之谓欤?
君平反之心,他日辩是非曲直于轩陛之前,其有立也孰禦?
则其以朝阳名斋,实君志也。
抑仆闻之,凤鸣于有道之国。
汉时黄霸颍川有异最,凤尝一鸣。
阳城道州韩愈氏送何坚归于道,贺其邦君之贤,亦以将见凤而闻其鸣许之。
今毋自欺斋真先生出帅湖南,以仁廉公勤勉属吏,以孝友睦姻训士民,而为之僚属如黄君者,又贤而有守如此,凤当为集而鸣焉。
仆于君同年同官同道,而所见亦同,故喜而为之记。
通乡守林寺簿 宋 · 危稹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九、巽斋先生四六、《春山文集四六钞》卷下
从天一札,分土五峰。
龙虎榜中,曾是难兄之接武;
凤凰台畔,又欣子弟之同寅。
今辱临父母之邦,何啻有子孙之契?
久驰神于未面,敢削牍以写心。
恭惟某官胄出名门,望隆昭代,德业久大,典刑老成。
月斧云斤,绰有心工之雕镂;
雪山冰谷,凛然人物之清奇。
学穷百氏而无所遗,器受万钟而虚其半。
早筮华途之仕,优为上幕之宾。
壮县承流,民有神君之号;
雄藩半刺,人歌别驾之功。
政声亟彻于凝旒,禁路果膺于宠锡。
均廪禄之稍,方勘式于粮关;
董金谷之司,遄冠仪于农扈
便应经骀荡而入馺娑,顾乃羞昆崙而入蓬莱
何取之廉,而勇于退?
载从琳馆,起绾铜符。
上已知公,姑试望之于冯翊
贤非久外,即徵黄霸颍川
可预卜于子环,恐不俟于煖席。
某抽身龙江之上,结庐羊角之南。
抖擞尘埃,无复功名之梦;
摩娑松菊,姑随香火之缘。
望望前茅,拳拳维梓。
任棠一本,岂能竭千虑之愚;
玉川之屋数间,剩喜有二天之庇。
碧梧台记 宋 · 林岊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二、《粤西文载》卷三一、康熙《桂林府志·山川》
吾何取乎「碧梧」哉?
昔有周人之《诗》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夫菶菶萋萋者,梧桐之生也;
雍雍喈喈者,凤凰之鸣也。
凤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则植梧者,来凤之道也。
吾何取乎凤凰哉?
昔者虞氏之《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夫九成者,乐之备也;
来仪者,德之感也。
凤跄于尧之庭,仪乎舜之乐,又鸣于周之岐,则凤来者,有道之国也。
湘有寺,寺前有胜地,面江枕山,江而澄潭,潭而聚石,奇峰叠壁,崭削龙鳞,宛宛如公侯家屏嶂山也。
为台袤二丈许,旁立屋以憩宾客,环皆佳木,亭亭可爱者,独斯梧为最。
晓翠欲滴,春草一色;
午阴互盘,夏箨争寒;
月澄风搅,秋荷翻沼;
雪落霜侵,冬在林。
台以梧名,梧期凤集。
汉黄霸颍川治理,教化兴行,其时上林、长乐,鸾凤之翔,郡邑并记,世之盛也。
唐人过岐山之下,曰:「谁谓我有耳,不闻凤凰鸣」?
序送何坚,谓湖南得道为属,道得为民。
归,倡其州之父老子弟,服阳公之令,吾将贺其见凤而鸣也。
噫!
为上之贤,可以比凤,虞周暨汉,凤与贤俱集也,余盖慕古而思见之矣。
若夫振古道,承流宣化,以希昔人之治理,此邦人士相与倡率以趋教令,不特一何坚也,吾其不抚斯梧而徘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