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运使王学士舟次德清见寄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洛阳平昔誇文会,君已胜冠我壮夫。
谈道最先称贾谊,忧时曾见哭唐衢(自注:尹师鲁兄弟多同会。)
敢将胶漆论同志,幸得湖山可共娱。
须向馀春回马足,柳堤相逐踏青芜
梦游洛中十首 其五 1047年9月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霜后丹枫照曲堤,酒阑明月下前溪
石楼夜半云中笑,惊起沙禽过水西(自注:从尹师鲁宿香山石楼。)
四贤一不肖诗 尹师鲁1036年5月 北宋 · 蔡襄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倾。
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称嘤鸣。
煌煌大都足轩冕,绰有风采为名卿。
高名重位盖当世,退朝归舍宾已盈。
胁肩谄笑不知病,指天报遇如要盟。
一朝势夺德未改,万钧已与毫釐轻。
畏威谀上亦随毁,矧复鼓舌加其评。
逶迤阴拱质气厚,两豆塞耳心无营。
呜呼古人不可见,今人可见谁与明。
章章节义尹师鲁,饬躬佩道为华荣。
希文被罪激人怒,君独欣慕如平生。
抗书毂下自论劾,惟善与恶宜汇征。
削官窜逐虽适楚,一语不挂离骚经。
当年亦有大臣逐,朋邪隐缩无主名。
希文果若事奸险,何此吉士同其声。
高谭本欲悟人主,岂独区区交友情。
永叔示及圣俞酬答因奉和寄圣俞1040年 北宋 · 蔡襄
 押哿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吾友多称君,思见寒附火。
气温玉开籍,才敏镞加笴。
尝于师鲁书,言词屡及我。
乖疏久益新,慕合迎已可。
奈何縻组绶,无路动车輠。
近乃得百篇,能诗今信果。
清寒水石舂,怪险蛟螭锁。
远念烟鸿去,呈妍露葩娜。
古人虽已矣,风流未应堕。
东来勿后期,山桃缀红颗。
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奏庆历三年四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蔡忠惠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伏见前宰臣吕夷简被病以来,两府大臣三次诣夷简家议事;
及守司徒罢相之后,朝廷有旨,令商量军国大事。
今月二日宰臣章得象以下又诣其家评论西事。
臣切谓夷简病时,陛下于内中开设道场,及赐手诏,锡与至多,眷注之心,当世无比。
臣谓陛下假人以恩则可,假人以礼则不可。
何哉?
陛下春秋方盛,固宜亲决万几,却宰臣枢密夷简决事。
臣恐天下四夷闻之,谓陛下如何主也?
府大臣辅陛下而治天下者,今乃并笏受事于夷简之门,里巷之人指点窃笑。
臣恐天下四夷闻之,大国乏材,而无上下之名分。
虽陛下特隆恩眷,优待老臣,正得为君之道,而夷简不能上承陛下之意,而无引避推让之心。
夫为人臣,端居私家,屈大臣而自便,于理安乎?
夷简谋身忘公,养成天下今日之患,遂致二边连搆,百姓困穷,万手所指,无敢言也。
上天降监,祖宗垂灵,辄以病解,而陛下尚令参决大政,皆陛下至今未之悟也。
臣切以陛下即位之初,夷简便为参知政事,其后数年,渐至宰相
陈州半年复入,又出许州一年有馀,移领魏府,召归作相。
首尾二十年间,不居政府才二年有馀耳。
前后虽有王曾李迪张士逊陈尧佐王随等更迭为相,而历年之久无如夷简也。
辅政以来所言之事,陛下一皆听信而施行之。
出藩未几,还当大政,以病居家,两府问事,得主之深,无如夷简
辅政既久,得主又深,固当敦风教,正庶官,安百姓,镇四夷。
今乃不闻功业,但为私计,岂不负陛下眷遇之意也?
夫开直言、旌谠论者,宰相之体也。
夷简执政以来,屡贬言者,凡三四次,如曹修古段少连孔道辅杨偕孙沔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或谪千里,或抑数年,或缘私恨。
假托人主威权,以逐忠贤,以泄己怒,殊不念陛下虚受恶名,此不忠之大者。
又使天下之人,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咸以直言为讳。
此乃绝忠谠之嘉谟,成本朝之阙政,其过一也。
夫奖懿行,厉廉节,宰相之方也。
古之圣人教人之道,先以名节为本。
若使不好令名,则何恶不为,何善不毁?
纵不陷于恶,亦不免碌碌因循,为阘茸之人也。
夷简为性不臧,欲人附己。
见为善介特而自立者,皆以好名希求富贵以污之。
善人耻此,往往退缩,以避好名干进之毁。
是以二十年来,人人不肯尚廉隅、厉名节,浅者因循阘茸,深者靡恶不为,都无愧耻。
但能阿附夷简夷简悉力护之,使奸邪不败,浸成此风,习以为俗。
又使天下之人皆以逐利为智能,远势为愚钝。
此乃废廉耻之节,成奔竞之风,其过二也。
夫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宰相之行也。
夷简一恩之施,皆须出我门下。
或先露其事,使人预知;
或先抑其事,然后与行。
若不可行者,小则归怨同列,大则称奉圣旨。
以是阿附者多,阴为羽翼,使天下之人迷大公之论,有朋党之议,其过三也。
进贤退不肖者,宰相之职也。
臣见数年以来,审官院京朝官、吏部铨选人、枢密院三班院使臣,授官之后,例皆待阙一年二年。
以此计之,冗官甚多,曾不裁损。
奇材异绩,不闻奖拔;
贪墨昏耄之人,曾经免罢责罚,及来雪理,务施小惠,多与收录。
使天下贪廉混淆,善恶无别,其过四也。
夫富国恤民,宰相之事也。
自关陕兵兴以来,修完城垒,馈运刍粟,科配百端,悉出州郡。
内则帑藏空虚,外则民力殚竭,嗟怨嗷嗷,闻于道路。
不幸有水旱之灾,其变不可量也。
盖由不选材能充三司使副使发运使,但务取人情,用为资历。
转运使收至数月,即又迁移,循环奔走,日求升进。
欲以兴材利,宽民力,其可得乎?
其过五也。
夫怀忠诛逆,宰相之略也。
而边鄙无事之时,臣僚或陈备边之策,或述禦寇之方,皆为虚妄引惹,或降差遣,或与冲替。
边臣因此,唯尚姑息。
是以士卒不练,器械不完,黠羌窥我强弱,辄怀异志。
夷简当国之后,山外之败,任福已下死者数万人;
丰州之战,失地丧师;
镇戎之役,葛怀敏以下死者又数万人。
盖命遣将帅,或分或合,法制不立,上下不和,大战则大败,小战则小败。
使生灵肝血涂染砂碛,父子夫妇存殁冤痛,庙堂之上,成算安在?
其过六也。
夫畅国威,制邻敌,宰相之谋也。
自西师败殁之后,北虏乘隙,遣使入朝,辄违先帝之盟,妄请关南之地,岁增金帛仅二十万,而犹勒兵压境,坚求纳字,凌胁中国,大为耻辱。
度其祸福,譬若疽疮,但未溃耳。
制敌之术,为患日深,其过七也。
夷简出入中书且二十年,不为陛下兴利除害,茍且姑息,以致事事隳坏如此。
臣谓夷简若实有智谋,执政从来只务固宠,不肯施设,是不忠也;
若竭尽智谋,区处颠倒,是不材也。
不材不忠,二者必当一责。
尚贪威势,不能力让。
或闻夷简乞令政府一两人至家商议大事,足验夷简退而不止之心也。
臣又见故相王旦执政仅二十年,后以病退,只带宫观使名,不复与闻邦政,故事甚明。
夷简,伏乞朝廷特罢商量军国大事,庶使两府大臣专当责任,无所推避。
陛下于夷简,正君臣之分,存终始之恩。
伏乞陛下断而行之,以全国体。
取进止。
奏为故崇信军节度副使尹洙泾原路经略时借支官钱回易公用别无玷污已因此死于贬所臣以西事十年在边任事甚久今家贫无依伏乞朝举牵复旧秩与一子官庶使沈冤□圣泽事状1061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蔡忠惠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故崇信军节度副使尹洙庆历四年司谏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是时郑戬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
建议脩永落城。
永落属泾原泾原路相度,尹洙以为不便。
郑戬罢四路经略,犹称前官移文刘沪董士廉等,脩城如故。
尹洙刘沪属本路兵官,令其罢役,辄拒不从,将加之罪。
遂与郑戬互有奏论,晋州刘沪释放。
臣闻尹洙之说,郑戬已罢四路经略,移牒处分不属管辖路分军马,有郑戬之心则治,无郑戬之心则乱。
刘沪等拒见属之帅命,从已罢之使符,按之军法,自当抵罪。
之说理道甚明。
董士廉因此怨雠,构造词讼。
朝廷遣台勘鞠,唯得承例借贷官钱,回易公用,其馀推穷至悉,无分毫玷污。
狱官法外饰润虚词,置之槛阱,寻死于贬所。
一触权贵,内外协攻,遂使衔冤九泉,不照白日。
皇祐中谏官李兑右正言贾黯各有章疏言之罪太深,乞与一子官,书奏报罢。
臣伏见西事十年,自始至终,尹洙在边,履历最久,至于饮食寤寐,力计狂寇。
薄命无成,卒罹罪罟,物论怜之,至今不已。
怀忠负义,身为国用,人情之大节也;
原情宥过,盖护善良,人主之盛德也。
之词学才器,名在天下。
尽瘁营公,不恤当路,将欲有益于时也。
一旦仇人捃摭,台官风闻,狱吏锻鍊,有司议法,谪则谪,死则死,岂暇自明哉!
使且存至今,必自辨雪,不幸亡殁。
之详者仅五七人,十馀年间,死者已半,岁月益久,昭洗无期。
惟一子,家贫无依。
伏望陛下俯回天光,下烛幽壤,追还旧秩,官其一子。
使喑噎之魂,释禁锢之负,零丁衰绪,禄及其家。
干渎圣慈,臣无任兢惧激切之至。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尹师鲁1042年春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蔡忠惠集》卷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襄顿首上师鲁十二兄:去年春平凉之役,官军失利,师鲁时为经略判官,兵事始末,宜得其详。
若耿傅者忠死而毁,尤可哀也。
初,朝廷褒傅以谏议大夫,而官其五子,于是浮谤兴焉,谓傅迫诸将进军以败,行赏过厚。
襄窃以谓,诸将多大官,而进退之令,宜有所从出。
傅之官微,仅为其部督运粮馈,于势安能制迫诸将哉?
借使与谋,于其死也,不犹于临危茍免、保宠自安者乎?
然谈者籍籍,徒以私智称度,无所据依,莫之辟也。
及谒告还家,造辞参政晁公,方以西事为念,称叹没者之忠节,因言:耿傅始以书劝诸将勿轻进兵,择利而动,诸将之议不一,遂战而没。
襄乃以傅之所以死者明白无疑也。
道中作《耿谏议传》,报书一通,寓于欧阳永叔
比襄归京师,则见者多矣,是非或参焉。
然襄所以云云者,非特弭傅之谤,抑亦为忠义唱也。
虽群非无愧,况有是焉者耶?
近闻师鲁著《辨诬》、《悯忠》二文,其《辨诬》一篇,为傅发也。
虽未得其书以观,而推迹其名之所谓,从可知已。
或曰:「师鲁于耿傅,同事西鄙,相得甚厚,不应作文以辨,盖类夫私与者」。
襄对曰:「诚而无私,君子之志也;
以嫌为避,硁硁者之为也。
诚而无私也者,不以亲疏置于其间,惟其公而已矣。
以其相得之厚,嫌而避之,反乃私也。
且疏者不知,而知者不言,则死者之志于何而明哉」!
或者遂解。
师鲁居忧河南时,襄为留守从事,始识耿君,其为人材智勇敢,固已推重;
若夫道义,则交渐劘之。
今者惟义之恤,而死焉不避,襄以是自疚于知耿君之为未至也。
嗟乎,体节殊处,适以招毁!
甚哉,世人莫肯树夫善也!
唐安禄山之乱,颜杲卿陷贼,支解中桥,至死骂贼不休,而小说者以杲卿前已向贼,既而悔之。
就令杲卿始向而终悔,何为仇贼之坚如此?
万万无是。
杲卿忠烈贯于幽明,而垂之无穷,而好事者忍加诬之,亦何种人也!
观古人之遭诬,常为之痛愤,况亲识其人而审其故,得不为之动心也?
顷见师鲁为耿君作其先君墓铭,其祖盖亦死国者。
今录其传以往,愿增补之;
并《辨诬》篇还以为贶,幸甚幸甚!
不宣。
襄再拜。
尹洙等复秩制宝元二年六月 宋 · 王举正
 出处:全宋文卷四○○、欧阳文忠公年谱、《欧阳文忠公全集》卷首
敕前降授崇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务、朝奉郎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尹洙等:向者咸以儒才,籍于文馆,旋坐朋游之累,自罹降谪之科。
载轸淹沉,特推甄叙。
或朝闺复秩,分寄于县章;
府幕参谋,差冠于宾序。
往虔予命,弥慎尔为。
可依前件。
宋故推忠宣德崇仁保顺守正协恭赞治纯诚亮节佐运翊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司徒检校太师侍中京兆尹相州军州事□□□□□□使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一万六千八百户食实封六千五百户赠尚书令忠献配享英宗韩公墓志铭 北宋 · 陈荐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
熙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永兴军节度使、守司徒侍中、行京兆尹、判相州军州事、魏国韩公薨于正寝,享年六十八。
上闻震悼甚,罢三日视朝,赠尚书令,诏配享英□□□,临后苑发哀音过常数,遣使吊问其孤,赙物加等。
又令其家欲有所请而在著例外者,一一条上,后皆从之,亲族拜官者十人。
以其兄子正彦知相州
太常丞集贤校理李清臣祭以中牟,遣入内都知利州观察使张茂则监护葬事,又遣勾当龙图章宝文阁入内供奉官怀德增修墓兆,斲石以为幽堂,其费皆给于官。
有司考行,谥曰忠献,以□□□□月二日葬于相州安阳县丰安村祖茔之西北。
历观前世天子于勋旧大臣饬终恩礼,未尝有如此之厚也。
自公之薨,不间远近少壮耆艾,闻之者罔不失声咨嗟,涕泣相吊。
傥非有利泽尝济于天下,仁厚忠恕之德感人之深,孰能至于是乎!
前葬,其孤以公之功实善行之录具书来授,请铭公墓。
窃惟公之勋业名德,载之钟鼎,书之功录,传之四海内外,□□□□□□霆之音,常在人观听,则垂之百世而益彰,又何必资浅陋朽拙者之言然后传信?
然圹必有铭,荐,公之故吏也,义不敢以衰病不能辞,谨考次始终大节以书。
韩本出姬姓,至厥为晋正卿谥曰献,其后子孙散居他土。
博陆之韩,盖其后也。
五世祖乂宾而上,皆葬博陆
乂宾仕成德军节度判官检校左庶子,以博学富文辞闻于时。
高祖昌辞为鼓□□□□□□□璆为广晋府永济,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齐国公
夫人史氏追封齐国太夫人
祖构,仕本朝为太子中允,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燕国公。
夫人李氏追封燕国太夫人
父国华终右谏议大夫,为世名臣,国史有传,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魏国公
夫人罗氏追封魏国太夫人,所生母胡氏,追封秦国太夫人
皆葬安阳
公遂为安阳□□□□□□圭,少敏悟过人,不烦师教而强学自立,谨重修洁,未尝为出防表嬉纵事。
始冠,天圣五年进士甲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踰年,遭秦国忧,居丧以孝闻。
服除,迁太子中允
明道初,召试学士院,迁太常丞、直集贤院监左藏库,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
度支判官,迁太常博士
景祐五年,拜右司谏。
供职始对,讽仁宗明得失,正纪纲,近忠良,□□□□□□□久疾。
废朝谒,而日至中书视事。
复同列议论不一,事多留积,又内降数出。
公连抗疏极论,仁宗为罢中书执政,内降而止。
参议雅乐,而阮逸辈黍尺之法无所考据,奏罢之。
谏官三年,时政之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七十馀疏,天子以为忠,故多嘉纳。
五年,与三司同定茶法,又裁省国用,转起居舍人知谏院
宝元二年,拜知制□□□□□□□品服。
益利路饥,为体量安抚使,活两路饥人一百九十馀万,掊尅之害,一切蠲去,人怀之。
还朝,属赵元昊初叛,边将失律,仁宗自选公为陕西安抚使,北驰至高奴而贼巳引去。
将士皆伤夷之馀,垂头丧气,居人惴惴未宁,公乃籍战死之家,厚加赙恤,又列其当赠录者闻于朝,更选材武之士,以张兵势,修严战守之备,以固边圉人情。
□□□□□□□败将死,犹叱贼,而小人诬其降,遣御史置狱以按之,公力为辩其冤,平由是始得褒赠,家亦被恩。
使还,康定元年枢密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总管司公事。
明年春,按部至泾原,闻元昊遣使乞和,公戒诸将曰:「此兵法所谓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正欲欸我而来犯塞耳,宜益严其备」。
方会兵瓦亭,而贼已寇山外,公疾驰至镇,省军指□□□总□任福曰:「贼必由此路往来,此地得形胜,可处高而阵,以壮兵势。
贼远来,利在速战,必不能久留,当整众持重以挫其锐。
待其归则击之,未归勿得辄击」。
既行,公又以其檄戒曰:「违节度,有功亦斩」。
愚勇,始见贼,殊不遵节度,屡贪小利,驱众以深逐,不知其诱也,遂战殁。
大帅夏文庄公遣人收兵,得公所与檄于衣带,以闻,安抚使王文安公亦以是言□□□,罪在裨将,止下迁公右司谏,仍旧职,知秦州
数月迁旧官,俄进尚书礼部郎中秦陇凤翔阶成州路驻泊马步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沿边招讨等使。
庆历二年,改秦州观察使,秦之城素狭隘,民居兵营半在城外,公奏筑东西二城以环之,一物不取于民。
十月,复为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
十一月,充陕西四路沿边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等使。
驻泾□□□师,所遣戍兵类多孱软,而土兵劲律耐劳苦,公乃奏增置土兵而稍减屯戍。
公护边久,恩信周洽,士贾馀勇,与范文正公志同气合,一归于忠义,乃共谋出师,取横山,恢复河南旧地。
元昊乞称臣,遂未发。
仁宗知公勤劳甚久,尝赐密诏,先谕以初往之意。
明年,与范公同召拜枢密副使,五上表乞守边,不从。
既至,与范公复陈取横山之策。
元昊巳□□□止□虽纳款,犹敢妄有邀求,欲自建元,为父子呼「吾祖」,使人与陪臣为列。
二府缘此,欲议其轻者从之。
公独曰:「此皆非人臣礼,不可许」。
后遂杀其礼为夏国主云。
仁宗方励精庶政,手诏中书曰:「朕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望,其言之可行者,宜以时条奏」。
又开天章阁赐坐,咨访当世急务。
公上十数事,其略备西北、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抑侥倖、进□□、□□才、去冗食、慎入官,言未及大施,而不便于己者毁已兴矣。
富郑公宣抚河北还,将至国门而命守郓,公奏曰:「忠亮少与,今天下不闻其过,使还咫尺不得一望清范,少陈策画,而责补闲州,臣窃为陛下惜之」。
不报。
前此郑文肃公领四路,以刘沪董士廉水洛泾原尹洙言非便,诏止之。
俄郑公罢四路而犹移文二人者城之,乃遣总管狄青□□□□□□□士廉系狱,欲斩之而不许,郑公极语论救于朝,公乃上十事,以数二人者之罪,然卒薄等责。
士廉请阙讼其事,而执政左右之,复城水洛,时同进数公皆已相继罢去,公亦恳求补郡。
五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迁给事中,徙郓州,又改成德军。
八年,河朔始分四路,移定州路都总管安抚使,兼知定州
从来守将皆武人,于无事,□□□□□益骄纵。
至,修明军政,刬除宿弊,士卒犯令或稍涉暴横,则立斩以徇,连营惕息,皆怗怗以就律,至不敢大声高语。
李卫公遗法,为方圆锐三阵以教之,军声烈烈,震慑虏廷。
杨怀敏建言禁并塞山林,公私不得樵采,居人亡去者十六七,公奏开其禁。
会大水,岁饥,夙夜竭力以修荒政,豫储菽粟,设区处以待流徙之民,远近归之者如市。
至春获给路□□□旧业,全活者不可胜数,优诏褒美。
皇祐元年,拜资政殿大学士,迁尚书礼部侍郎,又拜观文殿学士再任。
五年,授武康军节度使,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兵马都总管兼知并州
北虏谋侵我天池之境,公遣将苏安静至塞上,召虏人谕之曰:「尔昔尝借我天池庙焚香,文移具在,今何得妄言尔地」?
虏人屈伏,遂并退连冷泉村地十馀里。
又代北旧以黄嵬□□□界,自后戎入辄耕上山腹,公又遣安静穿濠以杜其侵越,遂复旧境。
并北塞多闲田而甚美,太宗潘美为帅,患虏之钞掠,驱其民内徙而空之,谓之禁地。
昔欧阳公尝奏乞耕之而不果,曰:「我今不耕,异时必为虏人盗占」。
遂奏募人为弓箭手,计顷分给,总得四千人,垦地九千六百顷。
先是,岁遣将统内郡兵公戍近羌诸郡,谓之防秋,曰:「河外无事,□□□时坐耗边廪,非策也」。
乃不遣。
太原之俗,死者多燔而后葬,贫人无地则收骨寄之佛祠中。
公知恻然,乃下令开谕,自今毋得燔,又为近郊买地,四隅立表,贫无地者得葬于其中,自是其俗一变。
会久疾,乞还节守乡郡,诏领节知相州,并人环拥,号泣者万计,尽日不得出郭门,至有毁桥断路,随行数驿然后还者。
踰年,召为工部尚书三司使,在道除枢密,□□□以来,右府图籍纷乱丛委,而未尝纪次,每讨旧文以證近事,不可遽得。
乃奏选官编集,为六百八十卷,其间得祖宗神谋睿断,载之御笔,可以为后世法者尤多,其后中书亦如之。
又奏定禄令驿令,请出内帑钱籴数百万以实塞下。
丰州,古九原也,与麟府鼎足,向以无水不能守,为叛羌所破,公奏遣郝质郭霭王庆民经度修复之,又置保宁、永安二寨□□之屏蔽。
嘉祐三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六年,进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仁宗延礼辅臣,图讲太平之治,祫享祀明堂赦书下,仁惠周于海内。
忧赋役之耗民力,而遣宽裕之使;
虑俊良之伏田野,而有遗逸之贤;
欲守令之修职业,增秩久任以劝之;
矜茶禁之害齐民,除榷法以苏之。
籍户绝田租,置广惠□□□天下之穷独。
摹印方书,给散药剂,以救天下之疾恙。
其始议多自公发。
七年,进封仪国公
仁宗春秋高,尚未有皇嗣,虽忠鲠之臣间有言者,而未开纳。
公朝夕深念,自以身都上相之位,国之大计,无大于此者,乃进言曰:「陛下承三圣之统,兢兢翼翼,日思光大先烈。
今享御四十馀年,虚主器之位,恐非所以重宗庙之意也,臣窃深忧之。
愿□□宗室之贤,建为冢嗣,副万国渠渠之望」。
仁宗意犹未决,公乘间又数开白,言益切至,仁宗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卿姑待之」。
后免乳皆皇女,公金石一心,挺然无所顾恤。
一日又怀《孔光传》以上陈于扆前,曰:「汉成帝即位二十五年无继嗣,遂立帝弟之子定陶王成帝中材之主犹能之,况陛下聪明仁圣,并迹,又何难哉!
愿陛下以太□之心为心,则无不可者」。
仁宗释然感悟,俄选英宗宗正寺,而力辞不就职,日坚一日,复启之曰:「陛下既知其贤而选之矣,今过自谦抑,不敢遽当者,其器大识远,非中智之所能跂及。
此益所以为贤也,愿陛下固起之」。
仁宗曰:「休更为他名目,便可立为皇子,于明堂大礼前成之」。
进曰:「此天地祖宗神灵扶佑,以开陛下□意,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今独中书闻德音而枢密院未知,臣愚愿陛下复宣谕及右府」。
诸公对,仁宗宣示,一如前语。
公奏曰:「兹事体大,愿降诏中书门下」。
从之。
中外传闻,交语相庆,英宗已立为皇子,犹冲退未离藩邸。
公又奏曰:「今既命之为子,虽已令本宫族属敦劝,愿更选亲信内人往谕陛下之诚,则必出矣」。
仁宗遽用公言,□□庙遂入居于庆宁宫。
八年三月,受仁宗遗制,奉英宗皇帝位,中外祗肃,晏然无一事。
四月,充仁宗皇帝山陵使,是月,拜门下侍郎兵部尚书进封卫国公
英宗初即位,感疾,慈寿宫以权宜预政,公以纯诚一节,承事两宫,忠谋硕望,镇厌内外,人情安帖,上下无异言。
公审英宗已康复,乃力请朔日御朝临幸,祷雨奠宗室之□,以开慰众心。
及具素仗出,都人瞻望圣颜,皆跃跃以喜。
其耆旧相与言曰:「吾君貌类祖宗,真英主也」。
车驾还宫,起居安适,一如平日,慈寿宫甚悦,未几遂还政。
治平元年提举修《仁宗实录》,闰五月,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权枢密院公事。
英宗听断之始,未能周知群臣能否,公乃籍从官等名氏为一编,各题品其才业之实,□用之宜以进。
永昭陵使毕,恳辞时柄,英宗手诏曰:「卿有大德于朕,有大功于时,一旦无名谢事而去,岂不骇天下之耳目,而重朕之过乎?
其辅朕使无忝先帝之命,则卿之终惠也」。
公见诏语峻甚,不敢复辞。
郊祀恩,进封魏国公,辞兼枢密院公事,从其请。
国朝旧制,天子初即位,宗室尊行之,已亡者当赠官改封,濮安懿王英宗所生父也,□书以本朝未有故事,请付有司考典礼以求其当。
既而礼官两制共议,咸谓当封大国,称皇伯。
中书以所生父称伯,疑无经据,方下三省再议,而英宗遽令权止,而台臣交攻不已,指欧阳公为主议者,诋毁尤切。
公谓人曰:「此中书事,皆尝所共议,何得独指欧阳公乎」?
识者叹其宽恕而笃于义,临人之谤,惠然肯与分之。
公以陕西封域辽阔,而兵常若□□,乃乞如河东河北之制,籍乡民为义勇以助兵势,言者深以为不可,而公议适与英宗意合,卒行之。
贼寇大顺城,公言宜停其岁赐,遣使赍诏问罪,以全国体,而大臣议未定,或以宝元康定之役为言,曰:「兵家须料彼此,于今我之兵势大盛于前日,谅祚乃一狂童,何得拟元昊
若问之,必服其罪」。
卒遣何次公持诏以往,次公还,以谅祚表进。
属□宗已□疾,二府同入问圣躬毕,公奏曰:「谅祚表何言」?
英宗顾曰:「一如所料、一如所料」。
治平三年十二月,公亲奉英宗手诏,立今天子为皇太子
明年正月,首被英宗顾命,奉今天子践祚。
是月,充英宗皇帝山陵使,拜守司空侍中
御史中丞王陶公素所奇待,一旦以所用非其所望,深疑公有不悦意,乃奏弹宰相不押常朝班,执□日□垂拱殿起居毕,升殿奏事退,早则宰相又赴文德殿廷押常朝班,或辰漏将尽,以久留百官,且逼还政府治事,则宰相更不赴,止御史台放班,循久例也。
既而又奏疏肆言诬毁,且率谏官同对,上得其情,遽罢其台职。
公亦恳求补郡,上遣张茂则赐手诏慰免,促令视事。
使永厚陵还,复固以疾辞位,除镇安武胜等军节度使,守司徒侍中□□州□□师,赐第一区,擢其子忠彦试帖职,授三子官。
公以领两镇,本朝宰相去位,未尝有恳辞,改淮南节度使,未行,会种谔诱羌酋嵬名山一族向化,以兵取绥州,疆埸骚然,改陕西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判永兴军,公义不辞难,承命即行。
时议者多以绥州孤绝,难守,弃之便,上遣使促弃之,公奏曰:「绥州地形险要,已兴师得之矣,安可复弃,示弱于贼」!
□□□□□□世嵬名山守之,后卒留为绥德城
又城喷珠堡,据筚篥川,起甘谷城,即叶变会为天雄栅,皆控扼冲要,以塞边隙,属羌得无侵轶之虞。
公知虏中荐饥,种落凋困,可以利害动,乃为榜大书,开谕祸福,揭于境上,以招横山之众,而与庙堂之意异,遂复乞守相州
至相未尽三月,会其年河决,地大震,民饥,流亡满道。
上先遣中贵人喻意,仍赐手诏,遂□□□□安□使判大名府,又谕中书令协济其经画。
公体天子仁恻之意,殚精毕虑,讲众术以赈恤之,由是饥羸者得沾实惠,转徙之民而多还本业。
时青苗法初下,公奏曰:「愚民请之则甚易,纳之则甚难,或遇荐饥,民无以输,必恐本钱亦寖失矣,愿罢之,复常平旧法」。
条例司疏駮,以为非是。
公又建明,言愈切直,事虽不就,世亦称其忠固。
乞守徐州,不许,□□□□月改□兴军节度使京兆尹,辞不受。
虏使每至魏境,必先诫其下曰:「韩侍中在此,毋得过有须索」。
虏使与京尹书,故事,其尾止押字,至是以公故,悉书名。
六年,复判相州
公虽在外,上尝有所咨访,自以三朝老臣,志在竭忠报国,乃极陈时事之所以得所以失,生民之所以休所以戚,无毫铢回隐,务以补助圣政。
比及二年,前后十馀章告老,上□□优□终不得谢,改永兴军节度使,再任。
公益恳辞,使者持诏答未至,而公已以疾不起矣。
将薨之前夕,大星殒于昼锦堂之后,枥马皆惊,楼上掌漏者见之,疑以为火也。
公明诚内融,德量宏博,物之至,小大无所不容,然隐察其私,则短长轻重如寸量铢校,皆不失其本真,犹黑白之不可乱也。
临大事,审义之得,忘身忘家,诚意坚定,如山岳之不可移,而容□□□□□微之难,见于辞气。
及其成就大功,则又退然不自为有。
降接布衣小官,忘去贵重,温言欸语,以尽其情。
故人人退而各过其初望。
待君子小人一以诚,或不以诚应,亦不之责也。
引拔天下贤俊,不问识与不识,多至显仕而未尝语于人。
临决剧务,虽千品百目,分委于前,而精爽益明。
仪状英伟,人望之如众山之中见嵩岱,气象雄重奇拔,莫可伦拟。
自奉菲薄□□□好施,士之穷窭归者无虚日,及其去,无不各充其欲。
亲戚之贫乏无托,仰公然后衣食者常十数家,一门百口而资用均一,无疏近之间。
嫁中外孤女十馀人,教育诸侄同□己子,所得恩例尝先及旁支,逮其终,子犹有未官,家亦无留资。
少善尹师鲁,及其亡也,分俸以济其家,又为言于朝,官其一子。
所至皆有遗爱,人多画像以慰其思。
魏人怀德之深,□□□祠为塑像以事之,以比狄梁公
闻公之薨,聚哭奠祭于祠下者旬浃不止。
辽人尤畏重之,凡使至其国,必问韩侍中安否,今何在。
子忠彦尝使虏中、方晏,其主问左右曰:「孰□□南朝韩侍中忠彦貌类父否」?
或对曰:「类」。
命画工图之。
天资简素,无多玩好,惟聚书万馀卷,多手自刊校,虽老且病,未尝一日废书不观。
其为文章,雄健明粹,有法而尚理。
始好□□□公书,至晚年,笔势老劲,自名一家。
奉先茔未尝计所费,自四世祖至八世坟兆,皆访得之,增广其地,培植松楸,起屋于其傍,募人守视。
尝谓子孙曰:「穷达固有命,吾入朝,殆将四□,孤直自信,未尝枉道求合于权要以沽进,而独人主知之,出入将相二十馀年,遂至三公,其所恃者忠信与天道而已矣,汝曹宜观吾平生之所为,无丧所守,以坠吾教」。
自号□□□叟
有《安阳集》类五十卷,《二府忠议》五卷,《谏垣存藁》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集奏议》三十卷,《千虑集》三卷,《古今参用家祭仪》一卷,《安阳旧文》十卷,手编家集六十卷。
尚书工部侍郎崔公立之女,追封魏国夫人,柔嘉慈顺,治内事有法度。
先公而亡,公之葬祔焉。
六男子:曰忠彦秘书丞秘阁校理
端彦大理寺丞
次良彦,秘书省校书郎,早卒。
□□□粹彦,并大理评事
次嘉彦,尚幼。
五女子:长不育,次适大理寺丞王景修,次二人不育,次在室。
孙六人:曰治,大理评事
曰濈,太常寺大祝
曰澡,曰,曰浩,曰澄,并幼。
铭曰:
惟天佑圣,贤出辅时。
丕丕魏公,相我盛期。
君臣一德,上尧下夔。
内如之何,百度清夷。
外如之何,万里天威。
群材任职,物物遂宜。
极天蟠地,太平之基。
开赞仁宗,选贤主器。
帝瞩英皇,曰为予□。
□庙以重,万灵以喜。
圣圣继明,延光亿世。
皇室大勋,莫之与二。
人视之艰,履之易。
俄膺顾托,今上御天。
忠斯勤斯,候肃候虔。
防满避位,高风凛然。
存有全德,殁有殊泽。
中台之长,官仪之极。
英庙崇崇,享延配食。
名俱天壤,迹留金石。
太行之东,漳水之侧。
万古是瞻,魏公贞宅。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三七。又见《邺下冢墓遗文》卷下,民国安阳县志·金石录》卷六。
梅圣俞 北宋 · 刘敞
 押贿韵
耳闻梅圣俞,及此将十载。
洛下聚英豪,文华(四库本作章)富如海(自注:圣俞昔与钱丞相、欧阳公、尹洙王复会洛中,皆名士。)
声名动冠剑,久合参朝寀。
何意幕中客,新违江上宰(自注:圣俞以诸侯从事建德县,罢归京师。)
材高虽用晚,大器终有在。
三公识者多,荐拔可立待。
栖栖九衢里,尘土增厌(名贤本、明抄本作厥)殆。
相逢恨知晚,乍似去贫馁。
邻居幸见过,沃此胸礧磈。
尹师鲁1047年 北宋 · 曾巩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众人生死如尘泥,一贤废死千载悲。
汉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惭隆姬
至今董生没虽久,语者为汉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众亦共望齐皋伊
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如豪氂。
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赎世岂惜,讣告四至人犹疑。
悲公尚至千载后,况复悲者同其时。
非公生平旧相识,跽向北极陈斯诗。
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侍读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孙公行状嘉祐二年正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五、《元丰类稿》卷四七、《曾文定公集》卷一六、《曾子固集》卷二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恕,皇任博州堂邑县主簿,赠太子中舍
祖贲,皇任尚书库部郎中
父从革,皇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公讳甫,字之翰
天圣五年同学究出身,为蔡州汝阳主簿
八年进士及第,为华州观察推官
华州仓粟恶,吏当负钱数百万,转运使李纮以吏属公,公令取斗粟舂之,可弃者十才居一二。
又试之亦然。
吏遂得弛,负钱数十万而已。
以此多公,荐之,迁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
枢密直学士杜公衍奏知永兴军司录,迁殿中丞
枢密直学士张公逸奏监益州交子务,迁太常博士
庆历二年,杜公为枢密副使,又荐之,得试为秘阁校理
三年右正言知谏院
因灾异,言应天所以谴告之意者,在诚其行。
有其诚矣,所以顺天者,在爱其民。
于是遂请斥浮费,出宫女,除别库之私以宽赋敛。
初,李元昊河西契丹亦以兵近边,谋弃约,任事者于西方益禁兵二十万,北方益土兵亦二十万,又益禁兵四十指挥
及群盗张海、郭邈山等劫京西江淮之间皆警,是时已更用大臣矣,又令天下益禁兵。
公言曰:「天下所以大困者,在浮费
浮费之广者,兵为甚。
今不能损,又何益之邪?
且兵已百万矣,不能止盗,而但欲多兵,岂可谓知所先后哉」?
不报。
于是极论古今养兵多少之利害以闻,语诋大臣尤切。
既而保州有兵变,朝廷赏先言者。
公以谓有先言者,而枢密院不以时下,不可以无责。
天子曰:「某,吾方倚以治也,不可使去位」。
公犹固请议其罚。
边将刘沪谋立水洛城,与部署狄青尹洙议不合,违其节度,遂立之。
等械系以闻。
公言曰:「城之所以蔽秦,而通秦、渭之援,宜不废其功,而赦之辄」。
遂从公议。
燕王薨,大臣谓用不足,欲缓葬。
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
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
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知政事
又言某不可任以政,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
而是时,朋党之议亦已起,大臣相次去位,公上书论争,语尤切。
已而奉使契丹,还,迁右司谏、知邓州,徙安州
又徙江南东路转运使,又徙两浙,迁起居舍人尚书兵部员外郎,改直史馆
陕府,简厨传之费,陕人安之。
邻州岁时以酒相庆问,公命储别藏,备官用,一不归于己,至今遂为法。
晋州,近臣过晋,夜半叩城欲入,公曰:「城有法,吾不得独私」。
终不为开门。
河东转运使,赐金紫服,入为三司度支副使,输物非土有者,公为变其法,使之代输。
至和三年,迁刑部郎中,入天章阁待制,遂为河北都转运使
疾不行,又兼侍读
嘉祐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卒于位。
公博学强记,其气温,其貌如不能自持。
及与人言,反覆经史,上下千有馀年,贯穿通洽,不可窥其际。
而退视其家,初未尝蓄书,盖既读之,终身多不忘也。
其居官,于其大者既可知已,于其小者,亦皆尽其意云。
虽贵而衣食薄,无妾媵,不饰玩好,不与酣乐,泊如也。
时从当世处士讲评,以为遂其好,而客或造其席者,与之言终日,不能以势利及也。
其于人少合,亦不求其详,所与之合,亦不阿其意。
盖公与河南尹相友善,而尤为杜丞相所知。
庆历之间二三大臣又与公同心任事。
然至于论保州之变,则所指者盖杜公;
非益兵之议,则所诋者盖二三大臣
至于城水洛也,又绌尹洙而申刘沪,其不偏于所好如此。
然已而朋党之议起,大臣多被逐,公之争论尤切,亦不自以为疑也。
噫!
可谓自信独立矣,可以观公之行也。
所著《唐史记》七十五篇,以谓己之学、治乱得失之说具于此,可以观公之志也。
公殁,有诏求其书。
公享年六十。
其先开封扶沟人,至公之祖,徙许之阳翟,今为阳翟人
母李氏,长安县太君
妻某氏,某县君
子宜,滑州观察推官,实、寘皆将作监主簿
宜等以状来属巩,谨序次其实可传于后世者如右,谨状。
狄武襄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四、《华阳集》卷四七、《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四一、《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三、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汾阳县金石类编》卷二、道光《汾阳县志》卷一二
至和三年八月,上以枢密使护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河中尹天水狄公,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明年三月,感疾于州
未几,以薨闻。
天子衋然,辍视朝二日,发哀苑中,赠中书令
太常诔行,谥曰「武襄」。
既葬于汾之西河,有诏史臣,以刻其墓隧之碑。
臣谨案,狄始周成王封少子于狄城,因以为氏。
其后代居天水,至梁文惠公,乃大显于有唐,其子孙或徙汾晋间。
公实西河人
太傅曰应之,于公为曾王父。
是生真,赠太师
太师生普,赠中书令
其配曰兖国太夫人侯氏。
公其次子也,讳青字汉臣
生而风骨奇伟,善骑射,少好将帅之节,里闾侠少多从之。
初游京师,遂补拱圣籍中。
宝元之初,元昊叛河西,兵出数无功。
公自散直延州指使,延帅知公敢行,故常使当贼锋。
凡数岁,出大里、清化榆林、归娘岭、东女之崖、木匮山、浑州川、白草、南安、安远等战,大小二十有五,中流矢者八,斩首捕敌万有馀,获马、牛、羊、橐驼、铠仗、符印、车、锱重、器物以数万计。
尝破贼金汤城,至于乾谷、三堆杏林原,遂略宥州,屠帕克、密翠、章密、诺尔、将罗等族,燔其积聚数万,庐舍数千,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
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使不能窥边。
以功亟迁至秦州刺史泾原路马都部署经略招讨副使
上欲召见公,会寇薄平凉,因命图形以进,繇是天下知公名。
公提泾原之师,威震羌夷。
既而曩霄复称臣,西陲少事矣,乃以公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徙镇定路兵马部署,迁侍卫亲军步军马军殿前都虞候,历惠州团练使眉州防禦使保大军节度观察留后,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遂领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
一日,天子顾将帅之臣无踰公者,乃召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司空
皇祐四年,广源州蛮酋侬智高僭窃服号,以盛夏举兵,陷邕州
济舟而东,又陷沿江九郡。
进围广州,力屈不能下,还据于邕。
所过吏民多被害,江湖之南,人心为之萧然。
公于是抗章请行。
又因侍上间,自言:「臣结发起行伍,顾无以报国。
今远夷跳梁,不足为陛下忧,愿将锐兵数千,当羁叛蛮之颈致之阙下」。
上壮其言,遂改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置广南盗贼事、加检校司徒
上亲饯于垂拱,所以临遣之意甚厚。
先是蒋偕张忠等继以轻敌失军,士卒莫有战斗志。
明年正月,自桂林宾州,会广西钤辖陈曙以步卒八千溃于昆崙关,公即按以不应令,并殿直袁用等三十一人,咸以军法诛之,众莫不惴恐。
既而顿甲军中,又下令且调十日之粮,或莫能测,贼使人觇吾军而还。
黎明,遂合三将之兵以行,乃绝昆崙,出归仁铺,先自为阵。
贼果失守险,遂悉其众逆王师以战。
前锋孙节搏贼,死山下,贼气乘确吾军。
公亲执旗鼓,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非意。
时会暮,贼前后不胜敌,遂大败。
驰骑追之,斩捕二千二百级,伪署黄师宓、侬建忠等五十七人没于阵,智高夜纵火城中而遁。
明日,破贼入城,获金贝之物以钜万,畜数千,悉分其麾下。
招复老壮七千二百零,尝为贼所胁者,皆慰遣之以归。
又敛群尸,筑京观于城之北隅。
初,有衣金龙之衣,又金饰神龙干楯仆其傍,或言智高已死乱兵中,有欲为公亟作奏者。
公曰:「安知其非诈也,宁失智高,敢诬朝廷以贪功邪」?
二月班师,遂曲赦五岭,又布德音,至于江湖之南。
公还为枢密副使,进位检校太尉、河中尹,俄拜枢密使,赐第城南一区,子悉优以官。
公固谢曰:「赖陛下神灵,出师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
臣之诸子,非有勤劳,何敢拜君命」?
上固以宠之。
枢密四年,自以遭时奋用,乃夙夜一心,进图国事,虽权幸不可挠以法。
上累访以边几,尝从容陈所以攻守之计,天子深然之。
晚以盛满为戒,思避时柄,遽终于陈州,享年五十。
公为人慷慨,尚节义,有大虑,慎密寡言,外刚锐而内宽。
其计事必审中几会而后发,其行师必正部伍营陈,明赏罚,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
故常以少击众,而所向无不靡。
与士同寒饥劳苦,而又分功与人,未尝自言。
安远之战,方被创甚,寇且至,即挺身以前,众莫不争为用。
尝独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中,见者为之辟易。
丞相韩公琦、故资政殿学士范公仲淹,同秉武节,经略西边。
公时为裨将,殊为二公见器。
仲淹又尝以《左氏春秋》授公,以谓为将者不可不知书,匹夫之勇无足尚也。
公于是自春秋、战国,至于秦汉以来成败之迹,概而能通。
公为泾源招讨起居舍人尹洙渭州,因与公善
学通古今,尝与公谈用兵之术,称曰:「虽古名将,殆无以过」。
其后以贬死,为周旋其家事,惟恐不及。
其徙真定,道过故乡,谒县,先下车趋至令庭,遂燕故老于纛下,里中荣之。
公事亲孝,遭中书令之丧,虽任金革之事,而哀戚过人。
方秉枢于朝,奉兖国太夫人膝下,举觞于堂,间又天子赐珍其家,极荣养矣。
征南之日,戒内外不以闻,惧遗其亲忧。
始行至邕,会瘴雾之气,昏郁中人,或谓贼流毒水中,且士饮者多死。
忽一夕泉涌于郊,之甘洌,遂济其军,此非诚所感耶?
公薨之初,诏卫公柩归殡京师
其葬也,宠以鼓吹、旌辂,送于都城之西。
又敕所过郡治道共具,发材官轻车,至于河西
卜用嘉祐四年二月甲申之吉。
是岁,以祫飨恩,加赠兼尚书令
臣尝伏读兵法,曰:「以治待乱,以逸待劳,此善用兵者也」。
又考前史之载,将而持重有谋者,其出靡不有功。
武襄西定南平峤外,未尝不择形胜、整师徒,先计而后战,遂摧凶陷敌,名动殊俗,为国虎臣。
夫!
以谓有古名将之略,岂诬也哉!
公娶魏氏,封定国夫人
六男:长曰谅,殿班奉职,蚤卒;
次曰咨,西上閤门副使
次曰咏,内殿崇班閤门祗候
次曰咨,内殿崇班
次曰说,东头供奉官
次曰谏,内殿崇班
说、谏,蚤卒。
二女,许嫁而卒。
孙曰璋,左侍禁
曰璹,尚幼。
铭曰:
汾晋之气,蒙于崆峒。
有如其人,武襄之雄。
始来京师,感慨从军
自发,孰莫不闻?
元昊蓄奸,归节塞下。
西边用兵,露甲在野。
公出大里,至于杏林
奇谋纵横,以詟戎心。
上顾将师,威名无如。
来汝陪予,秉国之枢。
盗起南荒,乘边弛防。
陷邕围广,妖氛以猖。
公于上前,愤然请讨。
贼失昆崙,膏血原草。
还服在廷,越兹累年。
夙夜乃事,匪图弗宣。
将相出藩,年甫五十。
公不复还,天子为泣。
生莫与荣,没莫与哀。
旂常之载,其绩有来。
有勤其初,有大其后。
考德于诗,以质不朽。
工部侍郎致仕掌公墓志铭熙宁元年八月1068年8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许之郾城,有儒学之老曰尚书工部侍郎致仕掌公,讳禹锡字唐卿
起布衣,取进士第
补吏州郡,以外台保任试四才俱优,改大理寺丞
观文殿学士丁文简公荐为侍御史,故相杜正献公荐试学士院、帖馆阁职。
凡仕四十六年,年七十五。
太子宾客贰卿,谢事还里中,居二年而卒。
自结绶讫挂冠,公私未尝有小过失,以寿终乡闾。
君子以为行完而福茂,宜有铭矣。
惟掌氏先出任姓,黄帝之后。
鲁有大夫党氏者,其别祖也。
「党」、「掌」音近,故后世以掌称。
而著者二族:其一居琅邪曰掌同,仕为显官;
一居燉煌曰掌据,前燕时封遂兴侯
琅邪之裔也,世占齐之禹城,曾高以来,未有显者。
皇考讳宣,始以明经起家,官至殿中丞,赠其父讳廷晖大理评事
殿中君既仕,而徙家郾城,因著籍其邑,及公贵,累赠户部尚书
公之始官,历蕲、道二州司理参军,改秩知亳州鹿邑滑州胙城二县,通判安、并二州,知庐州未行,留为御史,出提点河东诸州刑狱公事。
馆阁,以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以刑部郎中迁直集贤院兼崇文检讨
光禄卿,改直秘阁,两为三司度支判官,徙判都凭由理欠司,出省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寺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公少自刻厉,力学以进取。
既为吏,则益持其操检,故所居以干廉闻。
并州日,故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杜正献公相继为守,为之称誉于朝,由此名益显。
景祐四年冬,并、忻地震,民垫覆而死者什二三,公以朝命案视其处,赙死者而赒生者,人用安辑。
其为御史,论事务大体而略细故。
方是时,元昊反,大议入讨,公疏「历代禦边,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言:「为今之画,宜省骑兵,增步卒,以固圉于内,然后诱诸羌籍其众以侵扰于外,不三二年,狂敌之颈可坐而羁系矣」。
明年三月,有黑风昼晦冥之异,公援《洪范传》五沴侵陵之说,以为此应西贼蓄锐必图内侵,望敕守臣先事为备。
未几,贼杀金明羌帅李士彬,覆其族而去。
公请急遣使者持玺书存拊其馀众,其援兵不救者望正军法,以固诸羌之心。
通判延州计用章坐逗挠军事下狱,流岭南,既而经略判官田京尹洙亦坐参谋失律,降通判
公合诸御史共论其事,以谓用章之贬所以重者,推劾尽文法之过也。
等之责所以薄者,特旨本明恕之恩也。
幸徙用章内地,则仁恩之施溥矣,用章卒得放还。
又论举边任官同罪非是,曰:「亲民钱谷之吏所以同罪者,责其廉隅也。
用兵之法或使贪愚,岂皆清方之士。
令举者但保明其材武,则翘勇之人皆出而为用也」。
其为提点刑狱,奉诏募河东民为宣毅兵,得二万七千人,调乡民为义勇,得七万二千人,皆教以兵技,不数月,而军律用明,繄公课责之严也。
庆历二年冬,大河冰合,逻者曰:敌骑旦夕径度矣。
朝廷患之,命公护役疏凿,即时通流,边人赖之。
观公之言与其施设,岂特不为者。
然以刻意儒学,不喜外官,颇用此留滞,终老文馆,而中心裕如也。
读书无所择,经史之外,至于五行、星历、占筮、地理、百家之说,世有传者,无不钻凿推求,略习皆通。
藏书万馀卷,犹患不足,月购岁阅,志不少怠。
尝谓翻讨书传,最为乐事,一有会意,如得奇货。
人知其如此,故求怪僻难知之事以穷其学之深浅,公皆推本其自出以示之;
有未见者,累日寻究,至忘寝食,必得而后已。
故当时士大夫多以博洽推之。
雅为陈恭公器重,当国日,尝召至中书谓曰:「上知君有学问,故授以祭酒之任」。
它日被旨,与故翰林王公撰《皇祐方域图志》,既成五十卷,上之。
王公奏略曰:「并是掌某讨论辨證,非臣敢冒均其能」。
仁宗面加褒语,再命绘图置便坐,继有金紫缯币之赐。
是后删修《地里新书》、重纂《类篇》、补注《神农本草》、编撰《本草图经》,公皆在其选。
三为开封府国学发解官,所试诗赋论题必择奇奥人不经意者,由是士子望风畏惮,至目为「难题掌公」。
然考覈精审,得人为最多。
将作监丞杨寘,今直集贤院孙觉,皆其所取解头也。
再为殿试编排官,预赐御书「文儒考校」字,即日上诗称谢,优诏奖答。
其著述藏于家者,《文集》二十卷、《晋阳刀笔》六卷、《郡国手鉴》一卷、《周易杂解》十卷。
为人疏阔,与人言率直无缘饰,初不知者谓为矫伪,久而乃察其诚心无他也。
性至兢慎,居常惴惴,恐若有失。
在朝二十馀年,非疾病惨恤,未尝移告。
当朝趋日,则闻钟声而起,未辨色而立马阙门之侧。
所莅官局,不以閒剧,日必一往,虽祁寒盛暑、大风雪雨,率以为常。
非公事足不历权要门,岁时礼庆则先至,一谒而罢,仆史知指,是日往往不戒而集,其举动有常如此。
奉己廉约,衣服饮食,一如布素时,家无妾媵,躬操几案之事。
人或讥其刻苦,公亦不为改。
平生笃好推命之术,自撰《周易流演遁甲图》一卷,以言人生受天、穷通一出于命,毫发不可逃。
尝推己之见生,演其说为一卷,曰:「年庚寅、月庚辰、日乙酉、时壬午,当《易》之《归妹》,《困》、《震》所谓初、中、末三卦者也。
以世应飞伏、纳甲、五行轨析数推之,卦得二十五少分,三卦合七十五年馀半,禄秩算数休咎尽于是矣」。
梦奠之前,出其书以置枕旁,遂易箦焉。
后序取而视之,虽不尽通其说,然所书乃公中年时手笔,推考始卒,盖不谬焉。
呜呼,可谓信道术而能委顺者耶!
公四娶:周氏、张氏、盛氏、扈氏。
而盛氏,故太保文肃公之女。
扈氏,故翰林蒙之孙女,逮封内黄郡君,先一年而殁。
生五男:世基世京、并早亡;
世康和州防禦推官
世程,太常寺奉礼郎
世衡,大理评事
七女子:五皆从人而亡,一适殿中丞文彦璋,一适某军节度推官刘翯。
孙十四人,而五已仕。
子孙皆传家学,勤吏事,以持守其门户,积善之庆,于是乎见矣。
公于先人,天禧中进士同年也,而某自皇祐以来,辱在馆阁,接公几研且十馀年,又得与世衡为姻娅,故诸孝嗣以纪述见属,义不得辞。
比葬之日,以斯铭纳诸圹中,盖熙宁元年八月某日甲子也。
其地则汝州乡何延原先茔之次也,其合袝则四夫人之柩也。
其铭曰:
士所以学,贵乎博通。
潜心圣贤,稽求大中。
得其本原,治心养性。
探其枝叶,保躬完行。
有如唐卿,其志于是。
浃洽群言,沈酣众艺。
既仕台阁,亦履通班。
不祈茍进,卒老编研。
人谓之迂,曰「吾所好」。
人讥其陋,曾不改操。
今亡矣夫,馀风可导。
来者不知,斯铭以告。
王景山1049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三、《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某愚不量力,而唯古人之学,求友于天下久矣。
闻世之文章者,辄求而不置,盖取友不敢须臾忽也。
其意岂止于文章耶?
读其文章,庶几得其志之所存。
其文是也,则又欲求其质,是则固将取以为友焉。
故闻足下之名,亦欲得足下之文章以观。
不图不遗,而惠赐之,又语以见存之意,幸甚幸甚!
书称欧阳永叔尹师鲁蔡君谟诸君以见比,此数公,今之所谓贤者,不可以某比。
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
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安知无有道与艺,闭匿不自见于世者乎?
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
况如某者,岂足道哉!
恐伤足下之信,而又重某之无状,不敢当而有也。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
圣人之言如此,唯足下思之而已。
闻将东游,它语须面尽之。
故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北宋 · 吴充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八、《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一
曾祖郴,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祖偃,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父观,皇任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本贯吉州永丰县明德乡,年六十六。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会稽以奉祀。
历夏、商、周,以世相传。
越王勾践,传五世。
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诸子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欧馀山之阳,是为欧阳亭侯,子孙遂以为氏。
后稍北徙青之千乘、冀之渤海
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以经为汉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
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
询、通父子显于唐。
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
又八世,生万,为吉州安福
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
安福之六世孙即公曾祖也。
生八男:曰仪者,中南唐进士第,父母皆在,乡里荣之,命其乡曰儒林,里曰欧,坊曰具庆。
皇祖而下,始居吉水
至和中,析吉水永丰,今为永丰人矣。
曾祖仕南唐,为武昌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性孝友,乡里称之,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少以文学称,献所为文,南唐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祖妣李氏,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少孤力学,咸平中进士及第
天性仁孝,居官决狱,主于平恕哀矜。
终于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妣郑氏,累封韩国太夫人
皇考之捐馆舍,公才四岁,太夫人守节自誓,而教公以读书为文。
及公成人,太夫人自力衣食,不以家事累公,使专务为学。
及见公之身名偕显,而夫人寿考康宁,为善之报,岂虚也哉!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
光化军乾德,改武成军节度判官
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辟掌书记,辞不就。
俄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
方修礼书,命权同知太常礼院,辞不受。
预修《崇文总目》,成,改集贤校理,遂知太常礼院
请补外,通判滑州
召以为太常丞知谏院赐绯衣银鱼。
未几,同修起居注
阅月,拜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
出使河东,还,改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左迁知制诰、知滁州,改起居舍人、知扬州,徙知颍州
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历尚书礼部、吏部郎中
韩国太夫人忧,服除,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勾当三班院
请郡,改侍读学士、知蔡州
留不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权知礼部贡举
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又判秘阁秘书省
侍读,辞不受。
同修玉牒,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改群牧使
《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嘉祐五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明年闰八月参知政事,兼译经润文。
户部吏部侍郎,皆参大政
进拜左丞,出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
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
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
三辞不受,徙知蔡州
熙宁四年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阶特进,勋上柱国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明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薨于汝阴之私第。
天子闻之震悼,为之一日不视垂拱朝。
太子太师,恤孤治赙,皆从加等。
公为人刚正,质直闳廓,未尝屑屑于事。
见义敢为,患害在前,直往不顾,用是数至困逐。
及复振起,终不改其操,真豪杰之士哉!
居三朝,数十年间,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
接人待物,诚信乐易,不为表襮。
诸生进者,与之抗声极谈,简直明辨。
至于贵显,终始如一,见者莫不爱服。
而天资高远,常人自不能与之合,公待之一也。
有所称荐,姑取其一善,后或毁公于朝,遇其人或其家厄且困,必力振之,曰:「吾行己不以喜怒私也」。
于经术务究大本,其所发明,简易明白。
其论《诗》曰:「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圣人之志者,本也。
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之末也。
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善矣。
得其本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
不求异于诸儒,尝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多矣。
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得以论正。
予非好为异论也」。
其于《诗》、《易》多所发明,为《诗本义》,所改正百馀篇,其馀则曰:「毛、郑之说是矣,复何云乎」?
公幼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画地,教以字书。
稍长,从闾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毕而成诵。
公之举进士,学者方为时文,号四六
公就视之,曰:「此不足为」。
然切于养,勉为之,而人亦不能及。
故屡试有司皆第一,名声籍甚。
景祐中,与尹师鲁偕为古学。
已而有诏,戒天下学者为文使近古,学者尽为古文。
独公古文既行,世以为模范。
两汉后五六百年,有韩愈
之后又数百年,而公继出。
李翱皇甫湜柳宗元之徒,不足多也。
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其得意处,虽退之未能过。
笔札精劲,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数十字,皆藏以为宝。
生平以奖进人材为己任,一时贤士大夫虽潜晦不为人知者,必延誉慰荐,极其力而后已。
后进之士,一为公所称,遂为闻人。
笃于朋友,尹师鲁梅圣俞孙明复皆贫甚,既卒,公力为经纪其家,表其孤于朝,悉录以官。
他尝所与厚者,未尝遗也。
公既书责谏官以申范文正,坐谪夷陵,而尹洙余靖亦连贬。
蔡君谟为《四贤诗》,世传之。
及范公之使陕西,辟公偕往,朝廷从之。
时天下久无事,一旦西陲用兵,士之负材能者皆欲因时有所施设。
而范公望临一时,好贤下士,故士之乐从者众。
公独叹曰:「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卒辞焉。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
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
仁宗谏官员,首预其选。
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
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范文正公杜正献公、今司徒韩公、司空富公皆辅政,公屡请召对咨访,责以所为。
既而仁宗降手诏、出六条,虚心以待。
后遂下诏劝农、兴学校,多所更革。
小人不悦,一时知名士见谓为党人矣。
公为《朋党议》以进,见集中。
温成后方有宠,公言前世女宠之戒,请加裁损。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
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
且非所以示四方也」。
卒从公议。
澧州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
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
太平之道,其意可推。
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
今见其失,未见其得。
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
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馀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寨。
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又建言:忻、代、岢、岚火山四州军沿边有禁地,弃而不耕,人户私籴北界斛斗入中以为边储。
今若耕之,每年可得数百万石以实边。
朝廷从之,大为河东之利。
自西事后,河东赋歛重而民贫,道路嗟怨。
公奏罢数十事以宽民力。
公自河东还,会保州兵叛,遂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保州卒既降,大将李昭亮私纳妇女,通判冯博文等窃效之。
公发其奸,下博文狱。
昭亮惶恐,立出之。
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
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
保塞之胁从者二千馀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
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
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
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
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
若诸郡不肯从,缓之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
遂止。
公在河北,奏置御河催纲司通粮运,边州赖之。
都作院于磁、相二州,以缮戎器。
仁宗公厚,尝论及当世人材,目公曰:「如欧阳某者,岂易得哉」!
常欲大用而未果。
及使河北,陛辞日,上面谕曰:「无为久居计,有事言来」。
公对以:「谏官得风闻,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职罪也,况不得其实邪」?
上曰:「有事第以闻,勿以中外为辞」。
及党论大起,公极言请加明辨,势益危。
初,公妹适张龟正。
龟正无子,有女,非欧出也。
妹既嫠,无所归,以孤女偕来。
及笄,以嫁宗人晟。
张氏后以他事下狱,小人欲并中公,乃捃张氏资产事。
穷治久之,卒无有,犹贬滁上
公丁太夫人忧,既免丧,入见,仁宗恻然怪公发白,问在外几年,今年几何,恩意甚至,命判流内铨
小人恐公且复用,伪为公《奏乞汰内臣疏》,传之中外,宦者人人切齿。
内官杨永德阴以言中公,出知同州,而外议不平,论救者众。
上寻开悟,故冯翊之命卒不行。
公在侍从八年,多所闿益。
初,河决澶渊陈恭公为相,欲塞商胡,开横垄故道。
公言功大,恐不可成,徒劳人。
未几,陈罢去,新宰相复用李仲昌议,欲开六塔河
公言六塔不能吞伏,且复决。
再争之,不得。
既而果然,滨、棣、德、博数千里大被其害,仲昌等得罪流贬。
至和初,公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惕隐及北宰相萧知足等来押宴,曰:「非常例也,以公名重,故尔」。
其为外夷所畏如此。
翰林仁宗一日乘间见御閤春帖子,读而爱之。
左右曰,学士欧阳某之辞也,乃悉取宫中帖阅之。
见其篇篇有意,叹曰:「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
学士院进文字,必曰何人当直,至公之笔,必详览之,每加叹赏。
嘉祐初,公知贡举
时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
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
士人初怨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也。
公之尹京,承包孝肃公之后。
包以威严为治,一切循理,不事风采。
或以为言,曰:「人材性各有短长,今舍所长,彊其所短,以徇俗求誉,我不能也」。
至宠贵犯禁令,又求茍免者,必寘于法,虽诏命有所不从,且请加本罪二等。
至今行之,由公奏请也。
枢密,与今侍中曾鲁公悉力振举纪纲,革去宿弊,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之法,边防久阙屯守者大加蒐补。
数月之间,机务浸理。
尝因嘉祐水灾,凡再上疏,请选立皇子,以固天下根本,言甚激切。
及在政府,遂与诸公协定大议。
而先帝力辞宗正之命,进曰:「宗室不领职事,忽有此除,天下皆知陛下将储以为嗣,不若遂正其名。
且判宗正寺,诰敕付閤门,得以不受。
今立为皇子,止消一诏书,事定矣」。
仁宗以为然,遂下诏。
及先帝初年,未亲政事,慈寿垂帘。
公与诸公往来两宫,镇抚内外,而危言密议,忠力为多。
至先帝亲御万机,内外肃然。
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诤。
台谏官政事堂论事,往往面折其短。
英宗尝面称公曰:「性直不避众怨」。
尝称故相王沂公之言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且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此古人之所叹也。
惟不思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庶几乎」!
彭思永蒋之奇等以飞语污公,公杜门请付有司治之。
上连诏诘问所从来,二人辞穷,悉逐之,上亲遣中贵人手诏慰安。
公遂称疾,力解机务。
自嘉祐以后,朝廷务惜名器,而进人之路稍狭。
公屡建言:「馆阁育材之地,材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而多畜之,时冀一得于其间,则杰然出为名臣矣。
馀亦不失为佳士也」。
遂诏二府各举五人。
其后中选者往往在清近,朝廷稍收其用矣。
京师百司所行兵民、官吏、财用之类,皆无总数,中书一有行移,则下有司纂集。
公因暇日,尽以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
上有所问,宰相以总目为对。
公以祀假家居,上遣中贵人就中书閤取而阅之。
连典剧郡,以镇静为本,不求赫赫名,举大体而已,民便安之,滁、扬二州生为之立祠。
在亳,年甫六十,表致仕者六,不从。
至蔡而请益坚,卒不能夺公志。
其勇退如此。
公平生于物少所好,独好收畜古文图书,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以校正史传百家讹缪之说为多。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自为传以刻石。
尝被诏撰《唐书·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
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其为纪,一用《春秋》法。
于唐《礼乐志》,明前世礼乐之本出于一,而后世礼乐为空名。
《五行志》不书事应,尽破汉儒菑异附会之说,其论著类此。
《五代史》辞约而事备,及正前史之失为多。
公之薨,上命学士为诏,求书于其家,方缮写进御。
尝著《易童子问》七卷、《诗本义》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三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著述十九卷,诸子集以为《家书总目》八卷。
其遗逸不录者尚数百篇,别为编集,而未及成。
公初娶胥氏,翰林学士、赠吏部侍郎偃之女。
继室杨氏,集贤院学士谏议大夫大雅之女。
今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赠太尉简肃公奎之女,累封仁寿郡夫人
男八人,女三人。
长女师,蚤卒。
次发,光禄寺丞
次女,蚤卒。
次奕,光禄寺丞
次棐,大理评事
次某,蚤卒。
次辩,光禄寺丞
次三男,皆蚤卒。
次女,封乐寿县君,蚤卒。
孙男四人,曰逊,曰宪,曰恕,曰愬,皆以公恩试秘书省校书郎
孙女六人,皆幼。
将以熙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葬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之原,谨状。
熙宁六年七月日,枢密副使正奉大夫、行右谏义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充状。
武溪集序 北宋 · 周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八、《武溪集》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三
夫性之相近,其得也深;
文之参尚,其体不一。
甘辛互嗜,华质异好,其所由来尚矣。
尚书余公之才长于应变,文亦如之,不名一体。
初举进士天禧天圣之间尚华侈,公以词章鼓行名场,取高第。
尹师鲁拔萃科,公又为冠。
穆伯长欧阳永叔起文复古,公亦变体,弃取质,以道理相交,与欧阳、蔡诸公埒名价。
当时公卿士大夫碑碣铭志、亭馆记引、道释观寺撰述,不得公文为不孝不可,四方砻石镵辞声相闻。
晚节芸殖不落,积原涵深,益工邃密。
公倜傥负气节,以功业为己任,以文章帖职丽正,落落不常。
范文正以直言贬逐远郡,公以章救解,忤权贵,夺职监筠州商税。
仁宗庆历中揽治迩英,复置谏官四员,公与欧阳、蔡公并命。
益奋不顾,争抨权倖,溢于文辞。
知制诰
使北戎者三,究机会,辨方言,赋诗虏庭。
少文者作丞相,忌公座习蕃语,出知吉州
不快意,夺官。
屏居曲江凡六年,游山水,益自肆于文学
起知虔州,宅父忧。
蛮獠侬智高闭形穴中,积年蓄锐兵,一日乘虚捣十馀州。
公以农兵捍乡里。
州将以公方略闻于朝,起公于家,知潭州
未几经略岭西,制贼盗。
公以轻兵踔番禺城下,料贼势,独上言:「贼无他志,止欲复旧穴尔」。
宽朝廷南顾忧。
遂与狄宣徽青、孙密谏沔以兵邀归路。
贼兵精甚,逆战归仁铺。
我军出左右翼,横绝贼阵,以铁檛击之,尽殪,独其首窜窟穴。
兵驰其地,胁特磨酋豪诛智高,并擒母子以献,戮于稿街。
崖为文,筑京观于邕,作记以旌武功。
志与气两雄,故观公之文可以知其武矣。
复镇潭,帅青与广,声张实副。
才大取忌,官止八座,不登三事;
文不化成,儒效不极,贤人君子所以为之赍咨痛惜矣。
嗣子尚书屯田员外郎仲荀编公遗稿,得古律诗一百二十,碑志记五十,议论箴碣表五十三,制诰九十八,判五十五,表状启七十五,祭文六,凡二十卷。
泣而谓源曰:「先人知君深,常五荐君于朝,得君文及书,必命别藏巾箧。
序先人集,非君而谁」?
源不敢辞,而为序云。
朝奉郎尚书屯田郎中骑都尉、赐绯鱼袋周源书。
乞赦边臣刘几治平二年五月 北宋 · 贾黯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续资治通鉴》卷六三
国家任用将帅,当责以禦边捍寇之效,细故小过,皆宜略之,则可以得其死力。
太祖时,天下未定,用李汉超等一十四人,分捍三边,皆十数年不易。
举其州征榷之利皆以与之,仍听其贸易,免所过征税。
军事无小大,皆许便宜。
以故汉超等得成功名,而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
庆历中陕西用兵,颇失此术,边臣用公使钱微有过,则为法吏绳以深文,如尹洙张亢滕宗谅是也。
西夏叛扰,陛下方当以恩威御诸将,所宜思太祖之得人,而惩近事之失体。
者茍无大过,愿赦而不问。
尹师鲁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章句横行古道堙,先生笔力障颓津。
高文简得春秋法,大体严如剑佩臣。
冰铁刚颜低狱吏,云风壮略疏边人。
谪官竟死空名在,一读遗编泪满巾。
韩忠献至和二年 宋 · 雷简夫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五、民国《雅安县志》卷五
简夫启:昨年在长安,累获奏记,及入来,路远,颇如疏怠,恭惟恩照,恕其如此。
不审均逸名都,寝食何似。
简夫向年自与尹师鲁别,不幸其至死不复相见,故居常恨,以谓天下后生无复可与议论当世事者。
不意得郡荒陋,极在西南,而东距眉州尚数百里。
一日,眉人苏洵携文数篇,不远相访。
读其《洪范论》,知有王佐才
《史论》得迁史笔;
《权书》十篇,讥时之弊;
《审势》、《审敌》、《审备》三篇,皇皇有忧天下心。
呜呼,师鲁不再生,孰与抗邪!
简夫自念道不著,位甚卑,言不为时所信重,无以发洵之迹,遽告之曰:如子之文,异日当求知于韩公,然后决不埋没矣。
重念简夫阻远门藩,职有所守,不获搢版约袂,疾指快读文于几格间,以豁公之亲听也,但邑邑而已。
年踰四十,寡言笑,淳谨好礼,不妄交游;
亦尝举茂才,不中第,今已无意。
张益州安道荐为成都学官,未报。
会今将二子入都,谋就秋试。
幸其东去,简夫因约其暇日,令自袖所业,求见节下,愿加奖进,则斯人斯文,不为不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