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连都官墓志 宋 · 王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连氏世家上党,有讳总者徙居于闽。
总生光裕,尝为应山,后为磁、二州推官
其卒也,反葬应山,因家焉。
光裕生正,不仕。
正生舜宾,有贤行,以处士终于家。
欧阳文忠公表其墓,以谓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乡人以为法者也。
以子恩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刑部侍郎
生四子,而伯仲皆力学,有名于时。
公即其仲也,字元礼,其名
庆历二年及第,调随之光化,移襄之宜城,改秘书丞太常博士职方员外郎屯田都官郎中
其在宜城也,县当南北之冲,调度供馈,颇劳于民,公撙节以礼,而上下便之。
深州饶阳县,举监定州便粜仓,粜有羡数,则例当受赏,公不自言而让其僚段绎因以徙官。
夫世俗之交,平居燕笑,倾竭肺腑,及临毫发利害,则窥间伺隙出力以争之,而公独廉于自退如此。
邛州依政县,未踰年徙知茂州
州杂蛮蜑,喜以钞略为生,虽汉地者亦不肯输税。
公始以威服之,而卒怀以恩,讫公去不敢扰边而负约。
当是时,宋景文成都,为作诗以美之。
监西染院,丁其母永安县太君李氏忧,服除,赐绯衣银鱼,通判鼎州
州将武人也,政多倚公。
乃兴学养士,择属吏以倡率之,而人皆悦从,盖鼎之有学自公始。
勾当在京北排岸,以疾致仕,治平四年六月二十日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二。
公操履如其父,而洁廉方正,不随世俯仰。
与其兄庶友爱尤笃,出处于田闾里闬之间,接人待物一以至诚,恂恂然惟恐不及。
乡人既爱慕处士,而又见二公所为,则莫不心悦而诚服。
其循良者劝,而嚣傲者革,是以应山之俗多信厚而知廉耻者,皆其力也。
议者谓二公之行,虽不可优劣,至于应变之才,则公特为长,故为吏所至有能声,其去虽久,而民尤思之。
当路者交章以荐,一时贤士大夫闻其名而慕见其人,悦与之游而不厌。
河南师鲁尝称之曰:「良吏也,君子人也」。
欧阳六一以其言行比为兰金玉。
二公皆名重天下,少所许可,而其所称如此。
然公平居以义命自处,未尝侥倖以求进。
宋元宪公暨其弟景文公皆游于处士之门,而欧阳公交际尤密。
三公贵显,待公益厚,而公不以一毫干也。
公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五卷藏于家。
始娶朱氏,生一男仲熊,忠信而好善,为开封雍丘
一女,适进士李岘
再娶李氏,封仁和县君,后公十有八年卒。
生一男仲熙,廉良谨饬,为成州同谷
二女,长适宣德郎宋乔年,次适进士李仲舒
仲熊等以熙宁元年十一月三日,葬公于县西三钟山下,以夫人朱氏祔。
既葬十有七年,得元丰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复启圹祔葬夫人李氏。
仲熊以状谒于汝阴王莘,曰:「昔欧阳公欲表吾先君之墓,然文未成而薨矣。
今不敢轻以委人,故有请于夫子,愿其哀怜而赐之文」。
考公之事,得其所以行于己、施于家而著于人者,岂非孔子所谓躬行君子者邪?
惜乎用不及其才,而见于世者如是而已。
古者乡先生殁,则配于社而与祭焉,因又为诗一章,以遗应山之人,俾其如古之时,以公配社而岁时歌此以祭云。
歌曰:
恂好善兮行以躬,完素履兮一初终。
化邦乡兮革奸凶,出为政兮用其中。
钟山兮屹穹崇,与公德兮并其隆。
岂独文兮耀幽宫,宜配社兮同勾龙。
俾世世兮仿而从,里闾乐兮廉让风。
刑罚措兮年屡丰,博哉利兮垂无穷。
按:嘉靖《应山县志》卷下,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真西山先生 宋 · 徐莘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七
天挺人豪,学优用博。
声名日月,道义山岳。
地居南浦,天作西山
陶和铸粹,来瑞人间。
武夷山高,同一邱壑。
柘溪水清,派分河洛。
名公巨卿,前修几人。
天地间气,萃于一身。
早擢巍科,集贤直宿。
螭坳簪笔,藩符分竹。
人皆谓公,西山正肃
耻应伪举,出处有常。
入备宫僚,调护诸王
人皆谓公,西山文庄
掌制翰林,怡然自得。
端揆庙堂,仪刑百辟。
人皆谓公,西山郇国
怀玉降神,文章丽空。
不避谗毁,为国竭忠。
人皆谓公,西山文公。
惟此四人,此邦前哲。
而公兼之,异世同辙。
九重眷倚,大化更新。
四海期望,期月太平。
天不慭遗,岁不公与。
冰稼乔木,月掩璧府。
杨绾遽夺,唐帝兴嗟。
孔明不寿,蜀妇尽髽。
矧我先君,实为执友。
玉堂步武,相为先后。
尹洙先世,欧阳作铭。
光贲泉壤,衮字馀荣。
惟某与季,谊均子侄。
复忝姻连,情深怆极。
呜呼!
先生已矣,西山常存。
景行行止,千古仰尊。
菲奠陈情,言不尽意。
用诉吾私,酒卮坠地。
按:光绪《续修浦城县志》卷三八,光绪二十六年刻本。
范文正公尹师鲁手启墨迹淳熙十三年四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七、《范文正公集》补编卷三、《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九、《江村消夏录》卷一、同治拓《范仲淹魏了翁法书》第一册、《洪文敏公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范公二帖,皆是师鲁汉东时书。
后一帖却当在前,或是自均过邓,托范公以死时问讯之书,与众云云之戒可见也。
贤者困厄至此,人到于今伤之。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名不灭,欧公铭文尽之矣。
淳熙丙午四月洪迈书。
代兄伯振上秦相书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六、《永乐大典》卷二○三○八
某尝谓古之君子,所以经纶当世,其妙至于不可知者,此非才与智之所能至也,通于一而已矣。
今夫以高世之才而斡旋天下,以周物之智而周知天下,天下之事固有不足辨者。
然天下之变无穷而才有穷,天下之理无尽而智有尽,则是才与智有时而不足恃矣。
夫人所恃以立事于天下者,惟才与智,而皆不免于穷且尽,则是不通夫一之过也。
且古之君子所以施之而无穷,用之而无尽者,岂有他哉?
惟深于道,精于天,能致其所以为一而已矣。
何谓一?
曰:是不可名者也。
不离乎才而非才所能配,不外乎智而非智所能窥,穷天下之目不能视,殚天下之耳不能听,烛照、数计、龟卜所不能知也。
故其动常无方,而其行常无迹。
不令而人从,不怒而人畏。
虽出入万变,愈久而愈新,愈运而愈不竭。
至大不能使之广,而至小不能使之隘,至威不能使之屈,而至贵不能使之淫。
其究至于天地万物覆却于前,而不能入其舍。
夫是以立于天下,虽莫见其卷舒注措之迹,而天下奔走鼓舞服役以赴于治,而不知所以然。
是岂区区之才与智所能进哉?
武王太公曰:「兵道何如」?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
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
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
夫岂惟兵道为然哉?
如欲举天下而经纶之,与为不世之治,非夫通于一者不能尽其妙也。
夫隤然于上,确然于下,隤阳寒暑,推荡终古而不息者,天地之所以为一也。
周行于上,著见于下,运而不已,晦而益明者,日月星辰之所以为一也。
升为云汉,降为雨露,自有天地至于今,而其泽不变者,岳渎河海之所以为一也。
使其不一,亦将穷且尽而已矣,而能以育物乎?
、文、武,举夫、益、伊尹傅说周公太公之于天下,其二百年之变。
军兴以来,西自秦蜀,南连江淮,干戈骚然,岁无虚日。
非独吾民不得奠枕,西北之人亦受其困。
鸟斗昆虫,皆不得宁其生。
太师慨然知天意之欲悯,民之不可久困,兼爱南北,与之息肩。
使十馀年肝脑涂地之祸,一旦易而为无疆之休。
而又风之以胶庠,文之以礼乐。
凡古者典章文物,所以斧藻王度,藩饰万物者,莫不粲然毕陈。
浸浸乎将遂为百世之盛。
夫以反东朝之驭,揽诸将之柄,休天下之兵。
建胶庠,兴礼乐。
回危为安,改乱为治。
使古人为之,未有用力不劳而能得者。
太师曾不动声色,不摇思虑,倚才智于几杖之外,而运心乎神明之中。
始其未集,异议蜂起,而不为之摇。
及其既成,功钜业崇,而不为之泰。
施设之妙,方且沛然其如川之方至,天下虽相与共由之,终莫涯其运动之方。
盖尝观之天下之理,闻以显而为显者矣,未闻以隐为显者也。
闻以动而为动者矣,未闻以静为动者也。
闻以有为而为者矣,未闻以无为而为者也。
此岂骋才骛智之所能也哉?
是必深于道,精于天,而通于一。
是以其施若此其无穷,而其用若此其无尽也。
三代以来,大臣之功绩,见于世虽不乏,然求其通于一者盖蔑焉。
之贤,不过遵秦之法。
而绵蕝之仪,乃假之叔孙。
房、杜能致贞观之盛,而卒不能兴礼乐。
谢安晋于一时,然其失也,乐高远而少实用。
李德裕能振唐之威,然其失也,才虽长而不知养其气。
求其一于道而功之全,如今之盛,盖未之见也。
夫以光明俊伟若此,士其可以不求列于下风,以为不朽之托哉?
凡士之生,莫不志于世,然必于其时之隆,与夫道之盛者而托,然后其身光焉。
世之君子,诚能以其道之盛致时之隆,虽不求士,士所赴愬而不敢后者也。
吾宋二百年间,称治者前庆历而后元祐。
庆历之治,文正范公之力也。
元祐之治,文正司马公之力也。
二公泽斯民之心,如水必寒,如火必热,皆古之所谓一者也,而其所致之治又若此其盛。
然则天下之士,舍是不归而安归哉?
当是时,苏子美尹师鲁王子野余安道石曼卿孙明复之徒,所以尽列范公之门,而程正叔范淳夫与苏氏二仲,亦在司马公之门,盖不招而自来,不呼而自应,其势若不可得已。
何者?
时之不可以失,而道之不可以忘也。
太师德业勋望之盛,盖轶于前人,所以致今日之隆,已追配于庆历元祐
某固凡介,然窃尝有志托大君子之门以图不朽者。
自顷窃第,愿祗扫门之役者五年于此矣。
自度业问未至,不足奉奔走。
加以穷空而亲且老,不能为万里之涉,疏贱亦不敢辄以名渎侍御者之听。
而迩者忽蒙太师不鄙夷,而置之洪造之末,为师儒之官,使之得近次窃寸禄,德至渥也。
然事有出非得已,不得不控告者。
威州地吐蕃,在唐曰维州
李德裕所欲置,而牛僧孺所欲弃者也。
道里阻绝,而瘴雾日作。
某一身以往,固所弗辞。
但三釜之计,诚有所不宁者。
敢布腹心,伏惟太师终怜之。
易之近地,以遂其便亲之念。
前之未恳而与之而不为疏,今又悯其厄穷而改之,而不罪其渎,亦足以见恢恢之造,曲遂万物而不违矣。
某非木石,岂不知冒昧之罪为不可。
然窃恃太师辟大公至正之门,虽至疏远皆得以诚自通于前,而无纤毫之隔。
矧某前日之命不请而得,而况于今日之求哉?
傥辱甄录,则将自今寅缘,异时遂获拜于门下,观德业勋望之盛,与下士之末,则今日之除,岂徒尺寸之计哉?
盖某终身之幸,而不朽之托也。
蒙冒威重震灼之至。
不宣。
石泉吕教授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六、《嵩山集》卷二六
马系阶下,今其宁居;
鸡笼城中,岂所宜处?
顾致宏大者,其发常晚;
将享富贵者,其初必穷。
勿抚事而不怡,但修身而少待。
某官出而干禄,近于居夷。
意甚伤王中正之开边,恨不及魏师鲁之为守。
予虽僻陋,亦神祇祖考安乐之;
彼有贯盈,则柱后惠文弹治耳。
姑勤乃职,以教诸生
僧师源画观音赞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一部
三世如来同一鬨,大士亦作补陀梦。
佛子无财可修供,尺纸寸毫俱妙用。
宝缨天冠俨四众,长年造极笔愈纵。
师鲁公为作颂,十方世界俱震动。
梅圣俞别集序嘉泰三年正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三、《渭南文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宛陵先生遗诗及文若干首,实某官李兼孟达所编缉也。
先生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文如尹师鲁,书如苏子美,诗如石曼卿辈,岂不足垂世哉,要非三家之比,此万世公论也。
先生天资卓伟,其于诗,非待学而工。
然学亦无出其右者。
方落笔时,置字如大禹之铸鼎,练句如后夔之作乐,成篇如周公之致太平,使后之能者欲学而不得,欲赞而不能,况可得而讥评去取哉。
欧阳公平生常自以为不能望先生,推为诗老。
王荆公自谓《虎图诗》不及先生包鼎画虎之作,又赋哭先生诗,推仰尤至。
晚集古句,独多取焉。
苏翰林多不可古人,惟次韵和陶渊明先生二家诗而已。
虽然,使本无此三公先生何歉;
有此三公,亦何以加秋毫于先生
予所以论载之者,要以见前辈识精论公,与后世妄人异耳。
会李君来请予序,故书以予之。
嘉泰三年正月己卯山阴陆某序。
陆子履嵩山集序1199年2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八、《平园续稿》卷一三、《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本朝文章至庆历而盛,欧阳文忠公实主夏盟,学者一被品题,往往名世。
当是时,陆公子履乃与文忠周旋馆阁,诗文往复,相与至厚,其人抑可知已。
惜乎仕宦不偶,陷于朋党,起而复仆,仆而复起。
晚遇裕陵,自集贤修撰守河中,召知审官西院
方向于用,则已老矣,君子每有不遇之叹焉。
今其曾孙知和于公既没百年之后,兵火抢攘之馀,冥搜博求,仅得遗文十有二卷,属予为序,将刻而传之。
予尝叹尹师鲁苏子美江邻几梅圣俞丁元珍皆著美名,负屈称,与子履大略相似。
彼五贤者得文忠铭其藏,序其文,姓名铿轰炳耀,至今荡人耳目。
独公以后死不得与于斯文,或者遂谓公生既不遇,其没又重不幸也。
予曰不然,公当古文复兴时,文忠实与为友,其出倅宿州,送以诗曰:「子履自幼声名驰,落笔文章天下知。
开怀吐胸不自疑,世路迫窄多阱机。
鬓毛零落风霜摧,十年江湖千首诗」。
又曰:「一自苏、梅闭九泉,始闻东颍播新篇」。
暮年酬唱尤多,有「怕逢诗敌力难当」及「敢期佳句报琅玕」之句。
是则公之生也,已为文忠所称道如此,尚何待于身后?
其垂名不朽,亦岂下于五贤哉?
予故表而出之。
公讳子履其字,洛阳人,故以「嵩山老人名其集
庆元五年二月一日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周某序。
范太史家所藏帖 其二 1188年10月18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七、《省斋文稿》卷一八、《益公题跋》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嘉祐六年春知举翰林王公、范公、中丞范公《贡闱唱酬》一卷。
幅纸联书则物无费,随手涂改则情甚真。
至于宫商相宣,金石谐和,览者自可玩味于词翰之表。
太史公有云:「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近时张浮休题诸公与尹师鲁帖,乃谓「假使皆无恙,安得比肩踵门而过我」?
夫贤者可从而不可致,太史公之言盖窃有取,而未敢以芸叟为然也。
张芸叟刘沪坟庙诗1198年6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右浮休张公刘将军坟庙诗》一首。
将军讳沪,庆历名将,力战城水洛,蕃汉皆畏爱,几为狄青尹洙所害,故云:「生前毁誉岂堪听,身后功名始汗青」。
此诗虽载《画墁集》,亦潜其名,故表而出之。
庆元四年六月旦张公曾孙继祖携以相示,为题其后。
韩忠献范文正欧文忠与尹师鲁1204年3月1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六、《平园续稿》卷一一、《益公题跋》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尹师鲁素为韩忠献王所重,此帖可见。
又于范文正公义兼师友,及论陕西攻守乃与范异,是岂以水济水哉?
欧阳文忠公师鲁尤为道同志合,方师鲁欲械治刘沪文忠谏官,奏疏云:「宁移尹洙,不可为」。
又欲大臣不于曲有党芘,正指也。
师鲁竟自泾帅徙知晋州,寻因仇人上书谪官而卒。
至嘉祐中韩公入相,始复师鲁官,录其子,而欧阳公志师鲁墓,亦极口褒美。
前贤先国事后伸朋友之谊,皆可法也。
嘉泰甲子三月甲戌
范文公尹师鲁1188年三月廿八日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佳客千山得得来,主人双眼为渠开。
逢人莫说当时事,且泊南亭把一杯。
注:帖云:承朝车憩歇南亭,未敢拜谒,且请与通判吃食,所事不须与众云云也。当是尹责均州监酒,自均来访范于南阳时也。
韩魏公尹师鲁1188年3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侍中尺箠挞羌酋,更得河南共运筹。
到得降书来北阙,河南骑马去均州
注:帖中语盖韩公经略西事时,以书与尹往还,多谋画军事。
己酉筠州赴行在奏事十月初三日上殿第一劄子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二、《诚斋集》卷六九、《古文集成》卷二八、《南宋文范》卷一七
臣闻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强非夷狄而强于夷狄,其惟朋党之论乎?
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党论,欲尽逐天下之君子莫如党论,欲尽空天下之人才莫如党论。
族亲党也,交游党也,荐引党也。
欲陷一士止于一士而已矣,至举而名之以党,则族亲也、交游也、所荐引也,可一网而尽矣。
汉之党锢,唐之牛李是也。
本朝仁宗之世,始于宰臣吕夷简谏官范仲淹交论上前,遂黜仲淹,而谏官高若讷尽指欧阳修尹洙之徒为仲淹之党,一切贬逐。
未几仁宗感悟,大用仲淹而召用
不惟党祸遂息而已,至于与仁宗同致庆历之治者,乃前日所谓党人者也。
其后绍圣、崇、观之间,宰臣章子厚蔡京尽指司马光苏轼之徒,凡元祐之忠臣义士三百馀人,目为奸党,斥逐禁锢,死徙殆尽。
君子尽逐,小人满朝,驯致靖康之变。
党人则一空矣,国家之祸何如哉!
臣窃观近日以来,朋党之论何其纷如也!
有所谓甲宰相之党,有所谓乙宰相之党,有所谓甲州之党,有所谓乙州之党,有所谓道学之党,有所谓非道学之党,是何朋党之多欤!
且天下士大夫孰不由宰相而进者?
进以甲宰相,一日甲罢,则尽指甲之人以为甲之党而尽逐之;
进以乙宰相,一日乙罢,则又尽指乙之人以为乙之党而尽逐之。
若夫甲州之士,乙州之士,道学之士,非道学之士,好恶殊而向背异,则相攻相摈莫不皆然。
党论一兴,臣恐其端发于士大夫,而其祸及于天下国家。
前事已然矣,可不惧哉!
臣愿陛下建皇极于圣心,酌大公于天下。
公听并观,坏植散群,曰贤者,曰才者,曰忠正者,曰君子者从而用之,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曰不肖者,曰不才者,曰邪佞者,曰小人者从而废之,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在廷之臣有复陈党论于前者,取其尤者而斥之,声其罪于天下,则党论不攻而自破矣。
复二帝三王之中道,以消汉唐靖康之显祸,惟陛下留神。
取进止。
彦节墓志铭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一、《诚斋集》卷一二七
予既退居,杜门避喧,邻曲有竟岁莫予觌者。
一日,予故人罗如圭、罗惟一、罗孝廉、罗子潜相与闯然剥啄予门,予方及新雨蓺蔬,亟摄野服迎之。
坐未定,四子起拜且请曰:「如圭辈将有求于先生先生固不可以势利求,所求者非势利也。
如圭辈有族子曰彦节者,不位,又不年,今不幸死。
不死也,惟先生实财哀之」。
予曰:「诺」。
彦节罗其姓,如其名,彦节其字也。
世为吉州庐陵人
曾祖安,祖稷,父纬,皆不仕。
彦节未冠而丧其父,其弟妹尚襁褓。
彦节辛勤当门户,仰奉母夫人彭氏,俯毕弟妹婚嫁
初,彦节之父经国兄弟五人,皆早世,曰廷璋、敏仲和叔皆无子,曰仁仲有子三人,经国有子二人。
祖母尝有命以三孙继绝,分田惟均。
既而有难之者,彦节曰:「使其父、叔父不祀,而多以田自畀,于心安乎」?
众而后定。
彦节有妹嫁里之人彭忠卿,忠卿傥荡抵宪网,彦节倾囊脱之。
未几,忠卿卒,彦节葬之。
嫠妹来归,未几亦卒,彦节又葬之。
抚其孤甥如己子焉。
彦节每独处一室,书不去手。
顾以自少得疾,亦不苦心绩文。
疾革,如圭辈问之,谓曰:「颇忆《邵氏闻见录》否」?
彦节笑曰:「得非谓尹师鲁事耶」?
闻道夕死,《闻见录》云乎哉!
卒年四十二,族叔父价卿哭之曰:「此里之瑞也,今亡矣夫」!
彦节娶彭氏。
二子:曰廉,曰度。
四女,未嫁。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所。
彦节之弟曰如者,丧彦节服衰麻以报云。
铭曰:
稚而孤只,冠而痛只。
强而殂只,天莫呼只。
人其吁只,躬则都只。
范文正公尹师鲁二帖跋淳熙十二年 南宋 · 尤袤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九、《梁溪遗稿》文钞补编、《赵氏铁网珊瑚》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范文正因与吕文靖争论上前贬饶州时,尹舍人实上书愿得俱贬,监郢州酒税。
此一卷帖,情义谆谆,不啻兄弟。
盖二公爱君忧国,道合志同,其相与之厚,自应尔耳。
淳熙乙巳清明日梁溪尤袤敬观。
河南集跋绍熙元年1190年 南宋 · 尤袤
 出处:全宋文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师鲁集二十卷,承旨姚公手录本。
予往刻师鲁文百篇于会稽行台,今乃得阅其全集,甚慰,因复梓行之。
我朝古文之盛,倡自师鲁,一再传而后有欧阳氏、王氏、曾氏,然则师鲁其师资云。
绍熙庚戌锡山尤袤延之跋。
按:《河南集》附录,四库全书本。
陈子昂韩退之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二、《九华集》卷九
国初深于道者,其惟柳子乎!
开之自名,曰吾将开天下之耳目也,明先王之道于时也,一代之文开于今也。
之文一传而为穆修,穆修传于尹洙尹洙传于先正欧阳公。
人知者以古文非倡之,实肇于欧阳,不知欧阳之本承于也,斯亦善原文哉!
夫唐之文亦犹是也,所谓欧阳则韩愈似之,所谓柳氏则子昂似之。
文传太原卢藏用藏用苏源明源明退之之所师友也。
不知者以退之倡古文于唐,知者以为无陈而无以为之也。
故其言非苟也,为可传也;
其道非妄也,为可继也。
卢藏用曰:「道丧百五岁而起子昂」。
其此之谓与!
虽然,君子独行则无徒也,独唱则无和也,其后善继退之之力也。
杜牧曰:「唐三百岁而有退之」。
其此之谓与!
盖常辩之,学正则识正,识正则文无往而不正也。
子昂《贻夷碣》,为辨议之正;
《徐君》之议,为笺表之正;
《神凤》之章,为辞章之正;
其《感遇》,则正于诗者也。
子昂之文惟正则取,不正不学也。
然则相承而至退之,亦其有力哉!
故退之亦畏之,盖尝曰:「唐兴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杜甫李白,皆其善鸣者」。
此之谓也。
虽两君之才纵横颠倒,而卒亦可贬,何者?
以其才可穷也。
退之穷于识,子昂穷于权。
穷于识,其弊也讲之不精;
穷于权,其弊也处之不智。
讲之不精,故知斥佛老,不知斥墨也;
处之不智,故不死于国,而死于下吏也。
呜呼,通于大道而识进退存亡者,惟三代之英,与二子何预焉!
崧庵集跋淳熙七年 南宋 · 邵骥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崧庵集》卷末、《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二
文,妙物也,以变,故奇。
烟云杳霭之有无,江涛出没之荒忽,鱼鸟飞潜之下上,晦冥朝暮,姿态呈豁,愈变而愈无穷,兹亦奇已,而文之为物,实与之俱。
爰自鸿荒以还,厥裁不一。
画焉而神,畴焉而章,笔焉而信,歌咏焉而庄,皆以自然之天,错综经纬,而万物之变形焉。
非特不能不为之,亦莫之为而为者也。
然则文之由来尚矣。
世去古远,人不克圣,而物之精华不可以终秘。
梁台之《选》,吴兴之《粹》,蝉嫣舄奕,代有作者,灿然珠琲之溢目,泠然笙箫之入耳也。
源派虽殊,终会于一。
至于枚别诸家,铢考殿最,若十指然,其短长洪纤卒不可得齐。
岂人之有能否,抑其习有工拙与。
建安七子,时有所取。
李杜文章,群儿谤焉,要以其全者责之,故难也。
虽然,不更三圣,无以见集成之大;
不历三变,无以知一出于正者之为粹。
然我朝当五季之横流,质穷弗反,承乾栋绝,坤维摧陷。
廓清之功,与文俱高。
昆体虽张,不能柅其驾使勿驰也。
于是穆伯长尹师鲁欧阳永叔辈为之导流扬波,而古文篇章始得助而中兴。
列圣相承,重熙累盛。
先正李公淑以文章伯,为时宗主,高文大册,炼石五色,天下谓之邯郸家云。
来礽昆世,载其德不坠。
崧庵,乃复以其馀力游戏翰墨之场,辈行推高,表表愈伟,而其富且特出者,最见于古律诗。
淳淡典雅,一唱三叹,如「融怡帝乡日,浩荡天街」,则镐京继代之作也;
「相逢便论心,已别更回首」,则伐木故旧之感也;
「还将太古意,一洗万境寂」,真足以见其文之不苟作,如杜子美「穿花」、「点水」等句,姑将置之,不肯一吐。
其自序以《三百篇》为家传之懿,决非貌得之。
端公既标识其次,而缀语编末,不鄙命予。
予为述文章之妙,虽《选》、《粹》所集,少有得其全者,独我朝之盛,几焉耳矣。
每叹前辈之于家学,守之弥谨,如羲献书,如氏史,如专门名家经,如世将用兵行师法,其率履不越盖如此。
端公方以盛名颉颃斯世,每一语出,意外惊人,是能其家者。
今将恢壮图,挽洪流,铺张润色,以复我祖宗之旧,而挈之唐虞三代之上,斯文之责,实于此乎在。
时宋淳熙庚子东阳邵骥跋。
请略注疏广取士科目状乾道二年 南宋 · 苗昌言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三、《文献通考》卷三三、《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
国初尝立三科,景德增而为六。
仁宗皇帝时李景请依景德故事,亲策贤良,秘阁六论专取六经,及问时务,其史传注疏乞不条问。
帝亦以为问隐奥观其博,不若取其能明世之治乱,有补阙政。
又诏以景德六科定为制举之目,俾少卿监已上奏举内外京朝官,增置书判拔萃科、高蹈丘园科、沈沦草泽科、茂材异等科,总为十科,并许布衣应诏
于是何咏、富弼余靖尹洙苏绅张方平江休复张伯玉辈出焉,其立法宽,故得士广也。
绍兴复科,三岁一下诏,垂四十年,未闻有一介魁垒豪杰之士出应制书,岂盛治之世无其人耶?
盖责之至备,而应之者难,求之不广,而来者有隔尔。
臣请参稽前制,閒岁下诏,权于正文出题,其僻书注疏不得以为问目,追复天圣十科,开广荐扬之路,振起多士积年委靡之气,太平之治不难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