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七十一卷目录

 丧葬部汇考三十五
皇清〈康熙二则〉

礼仪典第七十一卷

丧葬部汇考三十五

皇清

三康熙二十六年
《大清会典》
孝庄文皇后丧仪:
皇上至德纯孝,侍奉
圣祖母太皇太后三十馀年,孺慕色养,尽诚致敬,慈颜有喜,克享耆龄。自
太皇太后圣体违和,
皇上朝夕虔侍,遍检方书,
亲尝汤药,涣恩释罪,步祷
泰坛,昼夜席地而坐,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及
慈驭上宾,
皇上悲哀劳瘁,水浆不御,号恸不辍。诸王大臣合词
上请节哀,

慰谕报闻,
至性肫笃,不容自已。至欲行三年丧礼,诸王文武大
小各官,及太学生徒,各具疏陈不可。

上意坚不可回,群臣复固执以请章,数十上,乃不获。
已,勉顺舆情,然释服后,仍在
偏殿服布素,衣履不解如初时。迨奉移

梓宫至郊园,
上步送恸哭,每舁校更番,辄哀号跪伏。至
龙輴载发,
上每日必步随数里,扶掖不离左右,朝夕馈奠,哀毁
无异初丧。是以神明感格,灵雨洒涂。及乎

山陵事竣,
隆号既荐,祔
庙已行,颁
诏赐赉,诸凡慎终之典,备极哀荣,而
皇上孝思不匮,追慕不忘。此自古史册记载所未曾
有,中外臣民所共闻见。虽欲抒写扬扢,莫能述其万一者也。谨据各部院衙门所载,举其应入会典者,开具于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上以
太皇太后不豫,诣
慈宁宫问安。嗣后,日在
左右躬亲侍奉,竭诚默祷于
宫中。
遣官诣各寺庙,进香祈祷。二十七日,又

谕刑部:现监重犯,概予减等,以祈
太皇太后遐算。二十九日,
太皇太后疾渐剧,
上忧虑益切,欲躬祷
郊坛。乃亲制祝文,词旨恳笃,至有愿减臣龄,以增慈寿语。诸臣皆伏地感泣。十二月初一日,
上率王以下文武各官,自
宫中步诣

天坛祈祭,〈如躬祷常仪〉读祝版。时
上涕泗交颐,陪祀诸臣无不感泣。祭毕,
上还,仍在
慈宁宫侍疾。是日,

太皇太后疾少瘳。初十日,内阁部院诸臣以
上劳瘁过甚,疏请还宫少休。不允。十二日,王等内大
臣侍卫及部院堂官至
慈宁宫门,跪奏:

上自
太皇太后违豫以来,寝食捐忘,忧劳日甚。请
上间一还宫,稍为休息。
上谕:
太皇太后病势渐觉沉笃,朕心忧灼,片刻难离。亦不允。
二十五日,

太皇太后崩。
上擗踊哀号,呼天抢地,哭无停声,水浆不入口。


大行太皇太后遗诰,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
侍卫等,在
永康左门外齐集。未入八分公以下、及文武大小
各官,在
午门外齐集。大学士捧
遗诰置慈宁门内黄案上,王等齐集毕,大学士由黄案上


遗诰授礼部堂官,跪受,兴,捧出
永康左门外,置黄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亲王以
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卫等,行三跪九叩头礼。〈已下俱不赞〉跪候宣读毕,举哀,复行三跪九叩头礼。礼部堂官由黄案上捧

诰,置云盘内,授礼部官,跪受,兴。黄盖御杖前导,至
午门外,置层台案上,张黄盖。未入八分公以下,及
文武大小各官,行三跪九叩头礼。跪候宣读毕,举哀,复行三跪九叩头礼。毕,礼部官捧

诰置龙亭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黄盖御杖等前导,由
大清门出至,礼部月台所设案上,礼部官行三跪
九叩头礼。刊刻,遣官颁行天下。是日,卤簿全设。

皇太后、
皇上、
皇太子、皇子、
妃等、公主等,俱成服。王以下文武大小各官,齐集

永康左门外成服。内府官员等齐集于
永康左门内成服。公主、和硕妃以下、县君、奉恩将
军恭人以上、民公命妇以下、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于
永康右门外成服。
内三旗大小各官、差役、护军、拨什库、浑托和下食粮男妇,俱成服。
每日三次奠献时,

上亲奠酒行礼。齐集王以下大小各官、公主、妃以下
命妇等,俱随行礼。
初丧三日内,每日哭临三次。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大学士等及外藩王以下、公以上、至戚台吉等,礼部、工部、理藩院堂官,入
永康左门,至
慈宁门内丹陛上排立,哭临。未入八分公以下、侍
卫、满汉文武大小各官,在
永康左门外哭临。
汉文武官,由鸿胪寺分派,随旗哭临。内府官员等在
永康左门内哭临。公主、和硕妃等及内府命妇,入慈宁门内西傍哭临。世子妃以下、奉恩将军恭人
及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在
永康右门外哭临。其公主、王妃以下及命妇,每日
早齐集,至晚俱退。
进紫禁城时,贝子夫人以上乘马,公夫人以下步行。其从役,亲王妃准随七名,世子郡王妃六名,贝勒夫人五名,贝子夫人四名,入八分公夫人三名,未入八分公夫人及一品命妇各二名,二品以下命妇各一名。公主以下乘马、步行及从役名数,各依妃等品级。其齐集处,设有席棚。第四日,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侍卫、大学士、学士等,
上三旗都统、副都统等,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
塔布囊等,每日哭临三次。文武大小各官,每日哭临二次,凡二十七日。〈自初丧日为始〉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于

梓宫未发引时,在
永康左门外斋宿。发引后,在
午门外斋宿。未入八分公以下、部院各官并闲散
各官,二十七日内,俱在
午门外斋宿。外藩王等,每日哭临毕,各归寓邸。
旧制,宗室公以上服素帛,今以

上自持粗布服,乃俱改用布。王以下各官,不嫁娶,不
作乐,斋戒二十七日。军民人等摘冠缨,妇女去首饰,各斋戒二十七日。在京寺观,各声钟三万杵。各部院衙门文移,俱用蓝印,惟题本用朱印。

诏旨蓝笔批答。
凡仪仗,每日陈设二次,至月满止。遇祭期,仍设。凡外藩公主、王妃等至京,即入
永康右门,诣

梓宫前哭临。王以下、台吉以上至京,理藩院导入
永康左门,在
慈宁门外行三跪九叩头礼,立于东傍哭临。其外
藩公主王等,在二十七日内至京者,令成服。除服后至京者,男摘冠缨,妇女去耳环,各三日而止。
遣侍卫二员,颁

遗诰于朝鲜国。至日,令遵例制服。其在京朝鲜等国
使臣,工部造给孝服,免其齐集。
凡罢黜宗室,觉罗官员,仍给孝服。原品休致文武大臣,及八旗候补文武各官,俱给孝服。
凡请假丁忧,终养,四品以上汉文官,俱令来京诣

梓宫朝谒。礼毕,即回。
礼部以致祭品式奏请,

上谕:孝务自尽其心,不在仪物多寡。所用致祭品式,
俱照

世祖往例。二十九日,行常祭礼。王以下大小各官、外藩
王等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齐集如常仪。读祝官捧祭文,礼部堂官后随,由
永康左门入
慈宁门,至宫檐下西傍,设于案上。内府官陈设祭
品毕,读祝官捧祭文,跪。

皇上跪,哀暂止。众皆跪。读文毕,
上奠酒三爵,每奠,一叩首,众随行礼。毕,兴,举哀,撤祭。
王以下皆出,读祝官捧祭文,礼部堂官前导,由中门出奉安燎位毕,众皆退。
凡祭日,遣王妃等捧衣至燎位,并奠酒三爵,众随行礼。

上自
太皇太后寝疾以来,昼夜侍奉,不遑少休,
天颜清减。遭丧之后,哀痛过切,
圣容癯瘠益甚。诸王群臣惶惧,合词疏请节哀,报闻。
外藩王等亦奏请节哀。

上慰谕之,仍哭踊不已。诸王大臣,以除夕,请
上暂还宫。不允。
康熙二十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七年正月朔,诸王大臣以元旦
令节,再三奏请节哀还宫。

上仍不允。惟令王以下辍哭一日。初二日,
谕内三旗命妇等,日轮一旗,分班入临。初五日,先是上谕:朕八岁,
皇考世祖章皇帝宾天。十一岁,
皇妣慈和皇太后崩逝。兹遭大故,回思早丧怙恃,益增
哀疚。今欲独持服二十七月于宫中,少慰罔极之痛,几政不政旷废。诸王大臣感悚,合奏:帝王之孝,与臣民不同。自古人主,无不以日易月,愿

皇上仰遵
遗诰,守易月之典。不听。诸王大臣又奏:祭为吉礼,必
于除服之后。若使

郊庙神灵少有弗歆,
大行太皇太后之灵,亦必不安。
皇上独持服宫中,非君民一体之义。如中外一体持
服,停止祭祀、音乐、嫁娶,有妨生业。

上谓:朕意已定,仍断来章。于是诸王、贝勒、贝子、公等
文武群臣,公疏跪奏于
慈宁门。复不听。还其疏。诸王大臣往复数次敦请,

上意益坚。内阁九卿、翰林詹事、六科、各道御史,或公
疏,或特奏,力陈不可。已而国子监官率监生五百馀人,伏
阙上书,请遵

遗诰,从廷议。诸王大臣免冠叩首固请。
上不得已,乃勉从众请,犹欲持服百日。诸王大臣复
固请,乃已。初八日,

谕礼部,恭议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谥。复
谕:
太皇太后升遐未久,祭文内不书
徽号,遽易
尊谥,朕心深为悲痛。俟奉安
寝园后,始称
尊谥以祭。初九日,行启奠礼,致祭,齐集,读文,奠酒,行礼,
与常祭同。十一日,奉移

梓宫至朝阳门外
殡宫。先是,钦天监择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发
引,

上嫌为期太速。诸臣以旧制,丧事不令踰年。
上谕:朕殊不避忌。如果有所忌,朕躬当之,否则虚诞。
其令后人晓喻,以朕为法。遂令另择吉,于正月十一日发引。是日,仪仗全设。奉安全载

徽号册宝于䌽亭内,校尉舁举在曲柄伞前行,王以下、
贝子以上年高者,及外藩至戚王以下、台吉以上年高者,于
武英殿前齐集。以上齐集王等及公主子孙,俱在

梓宫近处随行。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内大臣侍卫、
外藩王以下、塔布囊以上,于东华门外分翼齐集左翼。民公以下大小各官,于红庙处齐集右翼。民公以下大小各官,于灯市口齐集。至期,焚纸锞,

上奠酒三爵,悲哀益切,稽颡痛哭,环抱
梓宫不已。近臣再四恳劝,始移
梓宫启行,由雍和门过协和门,出东华门、东安门,至
朝阳门外,所过门、桥,遣大臣奠酒三爵。

上欲步送
梓宫,预断车靷。诸臣不知,尚固请乘舆,见靷断,不敢
复言。

上于
梓宫前步行,沿途哭不停声。
梓宫每更舁校时,辄跪道左哀恸。
皇太后妃等预往
殡宫候,慈宁宫人及所派内府妇女,俱于
梓宫后随行。〈轿车俱用黑帏〉王以下官员,齐集者,各候梓宫至,举哀,跪迎,随行,哭送。汉文武大小各官,先期


殡宫墙外齐集,候
梓宫至,举哀,跪迎。内府官员等,在豹尾鎗后随行。公
主、王妃以下及大臣命妇,先至二门外分翼排立,

梓宫至,举哀,跪迎。执事各官随
梓宫进奉安毕,内府官捧册置
梓宫左,捧宝置
梓宫右,焚纸锞。
上奠酒三爵,号泣良久。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
及大臣命妇,俱随行礼,举哀毕,各退。

上居
大行太皇太后殡宫旁,不还宫,三日始设褥。每日三次
上食时,率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于

梓宫前举哀。
十三日,行初次大祭礼,仪仗全设。王以下文武大小各官、外藩王等,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齐集,读祝官捧祭文,跪,

上跪,众皆跪。读文毕,
上奠酒三爵,痛哭尽哀,众皆随行礼,举哀。毕,读祝官
捧祭文至燎位,奠酒三爵,众皆退。次日,复祭。

上率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外藩王、贝勒、贝子、公、
台吉塔布囊等,举哀,致祭,行礼,如常仪。诸王大臣屡请回宫,

上乃还幕,居于乾清门外之左。十七日,
上率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外藩王、贝勒、贝子、公、
台吉塔布囊等,诣

大行太皇太后殡宫,每日三次举哀。
二十一日,行大祭礼。

上奠酒,致祭,齐集,举哀,读文,致祭,行礼,与初次大祭
同。是日,满二十七日。

皇太后及妃等,俱于坐处,分拨命妇释服。
皇上率
皇太子、皇子诣

梓宫前,行三跪九叩头礼。俱分拨内大臣释服。公主、
王妃等在院内原位,排立,俟捧衣至,跪,举哀。候过,兴,随后行。王以下各官,预出大门外分翼排立,入八分公夫人以下、大臣命妇出角门,在燎位两傍排立,候捧衣至燎位,众俱跪,奠酒时,俱随跪叩头,兴,各释服。

上悯念
大行太皇太后姻戚,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以大行太皇太后遗留白金币帛,分别亲疏颁赏,命于梓宫前谢恩。次日,复祭。
上率王等举哀,致祭,行礼,如常仪。毕,乃还居于
乾清门内偏殿,仍服布服,衣履不解。二十四日,

上见
皇太后哀痛劳瘁,
慈颜瘦减,遣大臣太监,奏请:满月致祭时,
皇太后不必亲往。
皇太后不允。
外藩王等因丧事,进献马匹等物如例。

上特加轸念,令各减数。王以下、公以上纳马三匹,台
吉以下纳马一匹。
二十五日,行满月致祭礼。

上诣
大行太皇太后殡宫,王以下、镇国将军以上、民公以下、
满汉文武三品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镇国将军夫人以上、民公命妇以下、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举哀,奠酒,致祭,行礼如常仪。毕,

上还。
嗣后,

上常诣
大行太皇太后殡宫,上食,举哀。或还偏殿,或居殡宫侧,
越日乃还。每遇满月致祭,清明致祭,

上亲诣奠酒,王以下齐集,举哀,致祭,行礼与初满月
同。
四月初三日,行百日致祭礼。
上诣
大行太皇太后殡宫,王以下大小各官、外藩王等及公
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齐集,举哀,读文,致祭,行礼,如大祭仪。
初五日,行启行致祭礼。

上诣
大行太皇太后殡宫,王以下、镇国将军及内大臣侍卫、
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以上,并内府官员公主、王妃以下、镇国将军夫人及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并内府官命妇,齐集,举哀,读文,致祭,行礼,如大祭仪。
初七日,由

殡宫奉移
梓宫启行,仪仗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在土城
关外大路南齐集。内大臣侍卫及内府官员,在
朝日坛北齐集。觉罗民公以下、满汉文武各官三
品职掌以上官员,留三分之二在署办事,其一分,由各衙门奏请随送,及衍圣公五经博士等,在八里庄西分翼齐集。太监等在

殡宫大门外东旁齐集,公主、王妃以下、奉恩将军恭
人及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在大门内齐集。内府妇女在两傍墙外排立。至期,焚纸锞。

上哀恸不胜,奠酒三爵,其全载
徽号玉册玉宝,恭设舆内,前导,
梓宫启行,
上哭踊扶掖步行三里馀,方乘马。舁校更班时,必下
马跪道傍,沿途哀恸,哭不停声。所过门、桥,遣大臣奠酒三爵。

皇太后及妃等,由别道行,因随送。王以下各官,预往享
殿候迎时,恐道壅难及,故
王以下官员命妇齐集者,各候

梓宫至,举哀,跪迎。候过,兴。应留王以下各官,及公主、
王妃、命妇各散。应随送王以下各官,及慈宁宫人、公主、王妃等,并所派内府妇女,各按队乘马,及舆随行。

梓宫将至享殿,
上下马,步哭。王以下各官预往排立,
梓宫至,跪哭,随后行。奉安
享殿,焚纸锞,

上奠酒,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
在途每日早,陈设仪仗,

上奠酒,号恸,步行数里。每舁校更班,
上辄亲行审视。将至
享殿,复号恸,步行如初启行时。王以下齐集跪哭,
送迎如前仪。沿途百里以内文武官员,跪迎

梓宫于道右,举哀。候过。或遇宿处,在席墙外行三跪
九叩头礼。上食时,仍随众行礼。
十四日,礼部以是日丙辰,例不哭泣。奏请

上,勿诣
梓宫前。不听。是日,守
暂安奉殿,并执事各官,及守
孝陵
皇后陵寝不值班各官,俱至临河,跪迎
梓宫,举哀。候过,兴,随行。
梓宫至山陵所,奉安于享殿,遣大臣告祭
孝陵
皇后陵寝。嗣后,每日
梓宫前奠献三次。王以下各官,齐集,举哀,行礼。
十五日,

上奉
皇太后率妃等,恭谒
孝陵行,三跪九叩头礼。奠酒三爵,每奠一叩首,立,举哀。


皇后陵寝,奠酒三爵,每奠一叩首,立,举哀。惟妃等行
三跪九叩头礼。
朝鲜国进香使臣,诣
享殿前致祭,随送王以下各官,齐集。鸣赞官:赞使
臣行三跪九叩头礼。读文,奠酒时,遣王奠酒,随众跪叩头,举哀。毕,复赞:行二跪六叩头礼。毕,各退。
十六日,扈从王以下各官恭谒

孝陵
皇后陵寝,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举哀。
十七日,行奉安

暂安奉殿致祭礼。
上奠酒,王以下各官齐集,举哀,致祭,行礼,如常仪。
十八日,行启动礼,仪仗全设。王以下各官在
享殿右排立,

上奠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随行礼。
梓宫出享殿,众皆跪,举哀。候过,随行。至大门外,分翼
排立。公主、王妃等及内府妇女,预往大门内花门外分翼排立。奉安

暂安奉殿前院内享殿,内府官捧册置
梓宫左,捧宝置
梓宫右。
上奠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
十九日,奉安

梓宫于
暂安奉殿。
上哀恸不止,奠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随行礼,举哀。奉
安于

宝座。时
上躬亲举扶安设,复哀恸良久,奠酒三爵,行三跪九
叩头礼,众随行礼,举哀。毕,各退。是日,复遣大臣告祭

孝陵
皇后陵寝。
上在近
陵所驻跸,俟修理殿工。
二十二日,

上诣
暂安奉殿视封掩毕,奠酒三爵,哀恸良久,乃还京。


暂安奉殿管理祭祀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读祝官
二员,赞礼郎四员,笔帖式四员,内府关防笔帖式二员。凡应行文移用

孝陵管理祭祀关防内府应行事宜,用
孝陵修造关防,俱不另给拨,每旗官二员选择皇后陵寝谙练官员,调补一半看守兵十名,附孝陵总管统辖。内府郎中一员,包衣大一员,布打衣大
一员,茶衣大一员。其馀太监人役,俱照

陵寝例泒设。
五月初五日,内阁翰林院詹事府会同恭拟

大行太皇太后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议上令该衙门
拟撰册文。
八月十二日,喀尔喀、厄鲁特,因丧事,各进献马匹等物。
十月十六日,恭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谥。前期四日,
尊谥册宝启行,鸿胪寺官设黄案二于
太和门阶上正中,设䌽亭二于
太和门阶下。大学士二员,捧香

册宝奉安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兴,下阶立于左旁。
礼部官预奉安绢

册宝于䌽亭内,鸿胪寺官奏:请
皇上服素服,御太和门。礼部堂官导
上,诣
册宝案左旁,西向立。大学士诣案前,行一跪三叩头
礼。兴,捧

册宝奉安䌽亭内,仍行一跪三叩头礼。兴。礼部堂官


上由中阶降至阶下,正中,南向立。校尉舁
册亭在前,
宝亭在后,御杖二对前导,执事各官随后行。俟册宝亭出午门,礼部堂官奏:礼毕。
上还宫。王以下大小各官在
午门外齐集,候

册宝亭至,跪。候过,兴。各散。应送往大臣官员,由各衙
门,奏请随送,随

册宝亭出东长安门,各乘马,按旗行。沿途五十里以
内各官,俟

册宝亭至,跪迎,候过,兴。每日至宿次,大学士等诣册宝亭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兴。捧
册宝奉安幄内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次日,由案上
捧请及奉安䌽亭时,亦各行一跪三叩头礼。前期一日,遣大臣告祭

天、
地、
太庙、
社稷及
奉先殿。
上先期启行,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俱随行。由宗人
府奏请随送。至上

尊谥日,
上亲诣行礼,内銮仪卫官设仪仗于
陵殿大门外,太常寺官于
殿内,点香烛,供果品。鸿胪寺官设案一于
殿外阶上正中,又设案一于左旁,守陵官员在下马
牌处齐集,候

册宝亭至,跪。候过,随行。册宝亭由中门入,至阶上左旁停止。
上至大门外下马,内大臣侍卫在大门外排立,赞礼
官导

上由大门左旁门入,至
殿前阶上,西向立。大学士等诣亭前,行一跪三叩头
礼,兴。捧

册宝设左旁案上,典仪官赞:执事官各司其事。赞礼
官导

上就拜位,立。赞礼官赞: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赞:跪。
上跪。赞:进
册。大学士诣左旁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
册跪献。
上受
册,拱献,仍授大学士,捧立次。赞:进
宝。大学士诣左旁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
宝跪献。
上受
宝,拱献,仍授大学士。大学士等同捧
册宝,奉安正中案上,各行一跪三叩头礼。退。赞:宣册。宣册官诣正中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绢册在上左,北向跪。宣毕,兴,捧
册立。赞:宣
宝。宣宝官诣正中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绢宝在上左,北向跪。宣毕,兴,各捧
册宝设正中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赞礼官赞: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次行致祭礼。赞礼官赞: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众随行礼。毕,典仪官赞:行初献
礼。捧帛爵官进献讫,读祝官诣祝文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立。赞礼官赞:

上跪,众皆跪。赞:读祝。读祝官跪于
上左旁,读毕,捧置帛匣内,一跪三叩头,退。赞礼官赞:上行一跪三叩头礼。众随行礼赞。礼官赞:行亚献、终
献礼。如前仪。赞礼官赞: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众随行礼。毕,典仪官赞:恭送祝
帛于燎位。捧绢册宝祝帛官,各诣燎位。

上至东旁立,祝帛过,复原位立。焚半。赞:礼毕。大学士
等捧香

册宝行,
上随至,
暂安奉殿。内务府总管等,安设毕。赞礼官导
上至拜位,行一跪三叩头礼。毕,赞礼官导
上出,还京。
十九日,遣满汉大学士各一员,恭点

神主前期工部造成
神牌。至期,大学士二员俱朝服,盥手,一员诣香案前跪,
上香毕,二员同行一跪三叩头礼。兴,于

神牌空点用石青填写毕,又行一跪三叩头礼,兴。各退。
二十二日,奉

孝庄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前期一日,遣大臣各一员,告祭
太庙
奉先殿。至期,设黄亭二于
神牌前,预遣大臣入
太庙中殿,诣
太祖高皇帝、
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神位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捧请
神牌奉安
前殿宝座,行一跪三叩头礼。退。内执事官入

奉先殿,诣
太祖高皇帝、
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神位前,各行一跪三头叩礼。捧请
神牌奉安
前殿宝座,行一跪三叩头礼。退。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具礼服出宫。卤簿大驾陈设于午门外,
皇上出入,不奏乐,不鸣钟鼓。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
具朝服,于常朝处,分翼排立。

驾至,跪。候过,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具朝服,预入太庙内排立。
上入太庙傍门,降辇,诣安设
神牌处,盥手。至
孝庄文皇后神位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请
神牌奉安亭内,行一跪三叩头礼。校尉舁亭黄盖一柄,
御杖二对前导,

上随行,至
太庙外左门亭止。赞礼官跪赞:恭请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牌。
上诣亭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兴。于亭内恭捧
神牌,由左门入,伞杖前导,行至内门,撤伞杖,大臣二员
预诣

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神位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恭捧
神牌,东向立。
孝庄文皇后神牌将至,陪祀王以下各官跪。候过,兴。赞
礼官导

上诣行礼处,奉安
神牌于拜位。
上稍后立,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陛上排立。未
入八分公以下各官,于丹墀内排立。赞礼官赞: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升祔
太庙,参拜
太祖高皇帝、
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赞:跪,叩。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恭捧
神牌立,赞礼官赞:请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牌升宝座。上捧
神牌奉安于宝座,行一跪三叩头礼。
上复位,次捧
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神牌,大臣二员跪,奉安
神牌于拜位。赞礼官赞:参拜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赞:跪,叩。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大臣二员跪捧
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神牌,奉安宝座,行一跪三叩头礼。退。〈已上行礼时王以下
各官俱不行礼
次行升祔致祭礼,与时享仪同。〉后殿亦遣大臣行礼,祭毕,大臣恭捧

神牌奉安于
后殿,行礼如常仪。

上还宫,更礼服,用补服。礼部堂官奏:请
上由景运门出,诣
奉先殿,安设
神牌处,降辇。赞礼官导
上诣
神牌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请
神牌奉安亭内,行一跪三叩头礼。校尉舁亭黄盖一柄,
御杖二对前导。

上随行至
奉先殿左门亭,止。赞礼官跪赞:恭请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牌。
上诣亭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兴。于亭内恭捧
神牌由左门入,撤伞杖。大臣二员预诣
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神位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恭捧
神牌,东向立。又大臣二员,诣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神位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恭捧
神牌,西向立。
上捧
孝庄文皇后神牌,奉安于宝座,行一跪三叩头礼。次捧世祖章皇帝、
章皇后神牌,大臣二员,奉安
神牌于宝座,各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捧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神牌,大臣二员,跪奉安
神牌于拜位,退至槛外立。赞礼官赞:参拜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大臣二员,各行
三跪九叩头礼。毕,诣前跪,捧

神牌奉安宝座,各行一跪三叩头礼,退。赞礼官导上诣拜位,行升祔致祭礼。内大臣侍卫,随行礼如常
仪。毕,内执事官恭捧

神牌,奉安原位,行礼如常仪。
上还宫。
太庙中殿左室
奉先殿左室,恭设
太宗文皇帝神位居中,
孝端文皇后神位居左,
孝庄文皇后神位居右。太庙前殿宝座设于
孝端文皇后宝座之次。
次日,颁

诏,大赦天下,蠲免山西、浙江二省、江南、安徽所属、湖
北武昌、汉阳、黄州、德安四府属康熙二十八年地丁各项钱粮。
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历代帝王陵寝、先师孔子阙里。
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内外公主以下、县君以上、在京文武官员、各省将军、副都统、总督、巡抚、提督,并总兵官及满洲兵丁,与被伤老疾退閒者,俱加

恩赉有差。
照康熙九年恩诏颁赏例,给赐外世子,给缎五十五疋。盛京陵寝及顺义等城各官,俱酌赏缎疋。在京前锋护军拨什库,各给银四两。马兵三两。直省驻防拨什库马兵,各加给一月饷银。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杂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给绢一疋,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
八旗贫苦孤独无有生业者,察明,恩赏年老及寡妇,月给银一两,终其身。幼小亦照此支给。俟披甲当差,给廪饷而止。
各处养济院,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命有司以时养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