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五十三卷目录

 丧葬部汇考十七
  唐二〈开元一则上〉

礼仪典第五十三卷

丧葬部汇考十七

唐二

元宗开元二十年,改修五礼,详定凶礼之制。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周礼》五礼,二曰凶礼。唐初,徙其次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掇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后世无考焉。至开元制礼,惟著天子赈恤水旱、遣使问疾、吊死、举哀、除服、临丧、册赠之类,若五服与诸臣之丧葬、衰麻、哭泣,则颇详焉。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年,中书令萧嵩与学士改修定五礼。及颁礼,乃一依行焉。
《杜佑·通典》:开元礼,五服制度,斩衰三年,齐衰三年杖周,五月,不杖周,三月。大功长殇九月,中殇七月,成人九月。小功殇、成人并五月。缌麻殇、成人并三月。斩衰三年,正服,子为父。女子子在室为父。
女子,重称子者,别于男子。言在室,关已许嫁。

女子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
遭哀后而出者,始服齐衰周。出而虞,即受以三年之服。既虞而出,小祥亦如之。除丧而出,则已。

加服,嫡孙为祖。
谓承重者。为曾祖、高祖后亦如之。

父为长子。
重其当先祖之正体,又将代己为宗庙主。故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于庶子之嫡孙乃为其嫡子三年矣。

义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
受重故三年。为所后祖亦如之。凡为人后者,不以嫡子也。

妻为夫。
夫尊而亲。

妾为君。
妾谓夫为君。

国官为国君。
布带绳屦,既葬除之。

衰冠,右正服、加服衰裳三升,义服三升半。冠同六升,右缝,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冠外縪。
凡服:上曰衰,下曰裳。布八十缕为升。外縪者,冠前后八十缕屈而出于武,外厌之。

绖带屦,右苴麻绖带。首绖大九寸,左本在下,绳缨。五分首绖去一以为腰绖,大七寸二分,绞垂两结,相去四寸。妇人绖如男子。男子又有绞带。
苴,恶色也。首绖象缁布冠之领项,腰绖象大带。绞带象革带,五分腰绖去一为之,齐衰以下用布。

菅屦外纳。
外纳,纳其馀于外也。

妇人屦亦如男子。
杖,右苴竹杖。其大如腰绖,长齐其心,本在下。主妇亦杖,诸妇则不杖。童子不杖,其当室者则絻而杖。
童子及妇人不杖者,以其不能病。然而童子当室杖者,尊为丧主。

絻,右状象冠,广寸,无辟积。童子当室亦服之。
总论制度,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而虞,三虞而卒哭。十三月小祥,除首绖,练八升布为冠,缨武亦如之;妇人练总,除腰绖。二十五月大祥,除灵座,
自后有祭设几席。

除衰裳,去绖杖,十五升布深衣,布缟冠,素纰缨,革带素屦;妇人除衰裳,去绖,缟总,衣屦如男子。二十七月禫祭,元冠皂缨,仍布深衣,革带吉屦,妇人缁总,衣屦如男子。踰月,复平常。
齐衰三年,正服,子为母。
旧礼父卒为母,今改与父在同。

为祖后者祖卒则为祖母。
为曾高祖后者,为曾高祖之母亦如之。

母为长子。
加服,继母如母。
继母之配父,与亲母同。

慈母如母。
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为子,生则养之如母,死则丧之如母。

义服,继母为长子。妾为君之长子。
与嫡妻同,不敢轻服夫之正统。

衰冠,右正服、加服衰裳四升,义服五升。其缕四升半,成布四升。冠七升,右缝,布缨武,冠内縪。
前后缝于武,内厌缝。

绖带屦,右牡麻绖带。首绖大七寸二分,本在上,绳缨。五分首绖去一以为腰绖,大五寸七分半。布代绞带。屦内纳。
杖,桐杖大如腰绖,通圆之,长齐其心,本在下。十三月小祥,除首绖,练九升布为冠,缨武亦如之。其他祥禫变除与斩衰同。踰月,复平常。
齐衰杖周,正服,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为母,皆报。
父卒,为父后者为嫁母无服,母犹服之,不为出母之党服,则为继母之党服。

为祖后者祖在为祖母。
为曾祖高祖后者亦如之。

义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
若继母出则不服。若继母出嫁,子从而寄育则服;不从则不服。

夫为妻。
齐衰不杖周,正服,为祖父母。
父所生庶母亦同,唯为祖后者乃不服。

为伯叔父。为兄弟。为众子。
众子者,长子之弟及妾子。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不传重于嫡,将所传重非嫡及养子为后者,服之皆如众子众妇。

为兄弟之子。
女在室亦然,报之。

为嫡孙。
有嫡子则无嫡孙。凡为后承嫡者,虽曾孙元孙与孙同。

为姑姊妹女子子在室及适人无主者,姑姊妹报
无主,无祭主,谓无夫与子,人之所哀怜,不忍降之。

女子子为祖父母。
虽出嫁犹不敢降其祖。

妾为其子。
加服,女子子适人者为兄弟之为父后者。
出嫁犹不降为父后者,妇人有归宗之义,故不自绝其族类。

降服,妾为其父母。
凡妾为私亲如众人。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
凡为人后者,本亲降等,其妻又降夫一等。

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
义服,为伯叔母。
服与伯叔同。

为继父同居者。
子无大功之亲,与之适人,所适者亦无大功之亲,是谓继父同居。继子之子不同服,为继父不报。

妾为嫡妻。
嫡妻不为妾服。

妾为君之庶子。妇为舅姑。
其夫为曾祖高祖后者,其妻从服亦如舅姑。

为夫兄弟之子。
男女同报。

舅姑为嫡妇。
其夫应三年者,然后为其妇齐衰周。

齐衰五月,正服,为曾祖父母。
本三月,以其降杀太多,故新议改从五月。

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为曾祖父母。
齐衰三月,加服,为高祖父母。
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因恩杀也。

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为高祖父母。
不敢降其祖也。

义服,为继父不同居。
右降服亦衰裳四升,冠七升;正服衰裳五升,冠八升;义服衰裳六升,冠九升。右缝,布缨武,冠内縪,前后缝于武,内厌缝之。
妇人即布总,精粗如男子之冠。

其绖带与三年同。其杖三年及杖周皆桐杖,各大如腰绖,通圆之,长齐其心,本在下。粗屦内纳。不杖周则麻屦,五月、三月则绳屦。其三年者与齐衰同。杖周者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逾月除,服平常。禫变节皆与斩衰同。其父卒母嫁出妻之子为母及为祖后祖在为祖母,虽周除,仍心丧三年。义服齐衰三月者,衰裳六升,冠九升,绖带与周亲同而绳屦。大功殇正服长殇九月,中殇七月。为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
殇者,男女未成人而死,可哀伤者。男子已娶,女子许嫁,皆不为殇。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哭之以日易月,服周者哭之十三日,大功九
日,小功五日,缌麻三日。

为叔父之长殇、中殇。为姑姊妹之长殇、中殇。为兄弟之长殇、中殇。为嫡孙之长殇、中殇。
嫡曾孙、嫡元孙亦同。

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
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
成人九月,正服,为从父兄弟。
今之同堂兄弟,姊妹之在室者。

为庶孙。
女在室亦然。

降服,为女子子适人者。
出降者,两女各出,不再降。若两男各为人后亦如之。

出母为女子子适人者。
女服同。

为兄弟之女适人者,报。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在室者,报。
右成服衰裳八升,冠十升,馀皆与长殇同。
义服,为夫之祖父母。为夫伯叔父母,报。
报者,旁亲不足以尊降。

为夫之兄弟女适人者,报。为人后者其妻为本生舅姑。为众子妇。
右降服衰裳七升,正服衰裳八升,冠同十升;义服衰裳九升,冠十升。
妇人则笄总,精粗如男子冠。

牡麻绖,首绖大五寸七分半。长殇及成人皆九月,绖以绳缨;中殇皆七月,绖无缨:俱五分首绖去一以为腰绖,大四寸六分。布带,绳屦。
小功五月殇,正服,为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叔父之下殇。为姑姊妹之下殇。为兄弟之下殇。为嫡孙之下殇。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为从父兄弟姊妹之长殇。为庶孙丈夫妇人之长殇。
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长殇。为侄丈夫妇人之长殇。
出嫁姑为之服。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长殇。
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夫之叔父之长殇。
右降正服,冠衰同十升,义服十一升。澡麻绖带,
澡谓去其莩垢,不绝其本。

冠左缝,不厌。
妇人布总,精粗如男子。

首绖大四寸六分,绳缨五分,首绖去一以为腰绖,大三寸七分。布带吉屦,无絇。妇人衰绖精粗如男子。
降服不澡。

成人,正服,为从祖祖父,报。
祖之兄弟也。兄弟之孙女在室亦如之。

为从祖父,报。
父之同堂兄弟。同堂兄弟之女在室亦如之。

为从祖姑姊妹在室者,报。
父之同堂姊妹,及己再从姊妹。

为从祖兄弟,报。
再从兄弟。

为从祖姑在室者,报。
从祖姊妹。

为外祖父母。为舅及从母丈夫妇人,报。
母之兄弟姊妹。

降服,为从父姊妹适人者,报。
同堂姊妹。

为孙女适人者。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报。义服,为从祖祖母,报。
祖之兄弟妻。

为从祖母,报。
父之同堂兄弟妻。

为夫之姑姊妹在室及适人者,报。娣姒妇,报。为同母异父兄弟姊妹,报。为嫡母之父母兄弟从母。
谓妾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嫡母卒则不服。

为庶母慈己者。
谓庶母之乳养己者。

为嫡孙之妇。
有嫡妇则无嫡孙之妇。曾孙元孙为后者,服其妇如嫡孙之妇。

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从母。
母卒则为其母之党服,不为继母之党服。

嫂叔报。
兄娣弟妻同。

右降服衰裳十升,正服衰裳十一升,冠同十一升。义服衰裳十二升,冠与衰同。其绖如小功五月,唯麻断本。
缌麻三月殇,正服,为从父兄弟姊妹之中殇、下殇。为庶孙丈夫妇人之中殇、下殇。为从祖叔父之长殇。为从祖兄弟之长殇。为舅及从母之长殇。为从父兄弟之子之长殇。为兄弟之孙之长殇。为从祖姑姊妹之长殇。
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中殇、下殇。为侄丈夫妇人之中殇。
出嫁姑为之服。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中殇、下殇。
义服,为人后者为从父兄弟之长殇。为夫之叔父之中殇、下殇。为夫之姑姊妹之长殇。
成人,正服,为族兄弟。
三从兄弟、三从姊妹。出嫁即无服。

为族曾祖父,报。
曾祖之兄弟。曾孙女出嫁即无服。

为族祖父,报。
曾祖之兄弟同堂兄弟。孙女出嫁则不服。

为曾孙、元孙。为外孙。
女子子之男女。

为从母兄弟姊妹。
今谓之姨兄弟姊妹。

为姑之子。
外兄弟姊妹。

为舅之子。
内兄弟姊妹。

为族曾祖姑在室者,报。
曾祖之姊妹。

为族祖姑在室者,报。
祖之同堂姊妹。

为族姑在室者,报。
父之再从姊妹。

降服,为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
父之同堂姊妹及己之再从姊妹。

女子子适人者为从祖父,报。
为同堂伯叔父。

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
若无嫡母及嫡母卒则申。妾子服外祖父母、舅、从母服。

为从祖祖姑适人者,报。
祖之姊妹。

为人后者为外祖父母。
本生外祖父母。

为兄弟之孙女适人者,报。
义服,为族曾祖母,报。
曾祖兄弟之妻。

为族祖母,报。
祖之同堂兄弟之妻。

为族母,报。
父之再从兄弟之妻。

为庶孙之妇。女子子适人者为从祖伯叔母。
同堂伯叔母。

为庶母。
父妾有子者。

为乳母。为婿。
女子子之夫,报。

为妻之父母。
从妻服之。

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为夫之从祖祖父母,报。
夫之祖兄弟及妻。

为夫之从祖父母,报。
夫之父同堂兄弟及其妻。

为夫之外祖父母,报。为夫之从祖兄弟之子。
夫之再从兄弟之子。

为夫之从兄弟之妻。为夫之从父姊妹在室及适人者。为夫之舅及从母,报。
改葬缌子为父母,妻妾为夫,既葬除之。
右降正义服,冠衰同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冠右缝不厌。
妇人总精,粗如男子之冠。

澡麻断本以为绖,首绖大三寸七分,绳缨五分,首绖去其一以为腰绖,二寸九分。布带。吉屦,无絇。
皇家所绝旁亲服者,皇弟子为之皆降一等。凡童子不缌,当室则缌。
衰裳制度,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𧘑。
削犹杀也。𧘑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

若齐,裳内衰小。
齐,缉也。凡五服之衰,一斩四缉。缉裳者内展之,缉衰者外展之。

负出于适寸;
负,在背者也。适,辟领也。负出于辟领外旁一寸。

适博四寸,出于衰;
博,广也。辟领广四寸,则与阔中八寸,两之为尺六
寸。出于衰者,旁出衰外也。

衰长六寸,博四寸。
广长当心。

衣带下尺。
衣带下尺者,要也广足,尺以掩裳上际。

衽二尺有五寸。
衽所以掩裳际也。上正一尺,燕尾二尺五寸,凡用布三尺五寸。

袂属幅。
属犹连也。连幅谓不削也。

衣二尺有二寸,
此谓袂中。衣自领至要二尺二寸,倍之四尺四寸。加辟领八寸,又倍之。凡衣用布一丈四寸。

袪尺二寸。
袪,袖口也。

皇帝临诸王妃主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尚舍直长先设行宫大次于主人第大门外之西,南向。守宫于主人大门外,随便设诸从驾文武之官便次。其所临者五属之亲,于乘舆未到之前,并先集列于主人之第。其执事先于其寝北设障幔,为主人五属妇女拜哭次。其日,未出宫前四刻,侍中版奏:请中严。出宫前三刻,搥一鼓为一严,
三严时节,前一日侍中奏裁。

所司整设小驾卤簿于所出宫门外如常仪。出宫前二刻,又搥二鼓为再严,奉礼于所出宫门外设陪从之官位如常。尚舍奉御先于主人第大门外便殿之内,设皇帝便座,南向。又于主人堂上中间设素下床席,为哭位,亦南向。典仪又于主人庭中设陪从官位,文东武西,重行北面,相对为首。又于御座前阶下设奉慰位。主人执事于堂下设五属之亲位于东阶之东,重行,西面北上。又设五属妇女位于堂北幔下:主女位于东厢,西面南上;妻妾位于西厢,东面南上;众妇人位于北厢,重行南面。诸亲在东,相对为首。
以服精粗为序,而尊者差前。其五属外内并临于此所。

诸陪从之官,各常服赴集其位。有司整列皇帝四望车以下及仗卫之属应列卤簿者于内外如常仪。出宫前一刻,又搥三鼓为三严,侍卫之官诣閤奉迎如常。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常服,御舆以出,伞扇华盖侍卫警跸如常仪。皇帝降舆升车,黄门侍郎进,当车前跪,奏称:黄门侍郎臣某言,请乘舆发。退复位。
凡黄门侍郎奏请,皆进跪奏称某官臣某言,讫,俛伏,兴。

驾动,警跸如常,黄门侍郎与赞者夹辂以出。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进,跪奏称:请驾权停,敕侍臣上马。俛伏,兴。侍中前承诏,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唱: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上马毕,黄门侍郎奏称:请乘舆发。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鼓吹不作。文武群官应陪从者乘马以从。驾至行宫门外,侍中进,跪奏:请降车。俛伏,兴,退复位。皇帝降车,御舆就大次。其舆辇以下钑戟仗卫之属,陈列于大次之前左右。皇帝变服素服,其陪从之官各舍于便次变服素服,其侍臣及武官不变服。主人相者引主人内外五属之亲,各服衰服就堂下外内位次哭。典仪一人立于堂下东阶东南,赞者二人立于其南退,俱西面。皇帝变服讫,御舆出,侍御如常。主人免绖去杖,司仪令引出大门外,望见乘舆,止哭,再拜迎。仍引主人先入门右西面立,不哭。
其未殡即通拜迎拜送于大门内。

皇帝至堂,侍中跪奏:请降舆,升。俛伏,兴。
于所临丧者非尊秩,则御舆升堂。

皇帝降舆,升自东阶,即哭位。巫祝各一人先升,巫执桃立于东南,祝执茢立于西南,相向。千牛四人执戈随升,二人先,二人后。侍臣夹升,列于户内外及阶下左右。其仗卫卤簿止列于门外内如常。司仪令引主人入中庭,北面。典仪称拜,主人内外皆再拜。敕引主人升。司仪令引主人升立于户内之东,西面。侍中跪奏:请哭。俛伏,兴。皇帝哭。典仪称哭,赞者承传,唱可哭。
凡典仪有词,赞者皆承传。

主人以下在位者皆哭。典谒引诸从官应陪临者入即班位。立定,典仪称拜,从官在位者皆再拜;典仪称哭,从官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典仪称止,从官在位者皆止。典谒引诸王为首者一人进,舍人接引诣奉慰位,跪奉慰,俛伏,兴,舍人引退,典谒接引还本位。又典谒次引诸从官文武行首一人进,舍人接引诣奉慰位,跪奉慰,俛伏兴,舍人引退,典谒引从官在位者出。又典谒次引诸王等以次出。侍中跪奏:请哭止。俛伏,兴。皇帝止。典仪称哭止,主人以下皆止。司仪令引主人降立于庭中之东,北面,典仪称拜,主人以下皆再拜。侍中跪奏:请哭止。俛伏,兴。皇帝降,御舆出,侍卫警跸如初。司仪令引主人先出,俟于大门外拜送。皇帝至大次,降舆即御座变服。司仪令引主人哭还庐次。皇帝停大次,未发前三刻,侍中版奏:请中严。所司先奏三严搥鼓,整列仗卫卤簿于还途如来仪。奉礼于行宫南门外道左,向道重行设陪从之官位,文左武右。陪从之官于便次变服常服,赴集位所,典谒引即班位。三严已,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御舆出,侍卫警跸并如初。皇帝降舆升车,黄门侍郎奏请及群官陪从、鼓吹不作并如来仪。乘舆至殿前,若閤外。回车。侍中跪奏:请降入。俛伏,兴。皇帝降车御舆入,侍臣从至閤如初。侍中版奏:解严。将士各还其所,百官皆退。临外祖父母丧皇后父母、宗戚、贵臣并与临诸王妃主礼同。其临诸王妃之丧及凡内丧,则并幸其前寝次也。
其尊应就丧殡寝者,则临殡寝所。

凡临诸王妃主尊亲者及师保傅与三老五更、二王后丧,则敬同外祖。其所临幸者若第邻宫阙,率尔往还,则容不备卤簿与严鼓,皆禀当时别仪注。其内外文武陪从官,准驾备略。
备谓官从具,略谓减省之。

车驾若经太庙,则侍中跪奏式,过乃复常。
除服,除外祖父母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守宫先于别殿外门外,随便设百官文武便次如初。于除服前之夕,尚舍奉御于别殿设素下床席焉。至日,平晓而除服。
外祖父母则五月先下旬之吉也。其从朝制公除,则祖父母五日也。

于除服前三刻,侍中版奏:请中严。诸卫勒所部屯门列仗如常。典仪于别殿前设诸王百官三品以上位如初。又设奉慰位如初。设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别殿门外如初。百官文武应陪临者,并赴集大门便次,各服素服,典谒引就别殿门外位。尚衣奉御以箧奉素服吉屦升殿,位于殿东间,北面立。腰兴进于寝庭,侍卫之官诣閤奉迎如常式。除服前一刻,侍中版奏:外办。皇帝仍服缞服,御舆出,左右直卫钑戟警跸并如初。皇帝升别殿,降舆,即哭位,侍卫如初。侍中跪奏:请哭。俛伏,兴。皇帝哭,十五举声,侍中跪奏:请哭止,从礼制除服。俛伏,兴。皇帝止,尚衣奉御以箧奉衣屦进,跪授,兴,仍赞变除。
于变除则权设步障,已而去之。

变除已,侍中又跪奏:请哭。俛伏,兴,还本位。皇帝哭。通事舍人引诸王百官三品以上入,各就班位。定,舍人赞拜,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舍人赞哭,群官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舍人赞止,群官在位者皆止。舍人引诸王为首者一人进诣奉慰位,跪奉慰,俛伏,兴,舍人引退还本位。又舍人次引百官文武行首一人进诣奉慰位,跪奉慰,俛伏,兴,舍人引退还本位。舍人赞拜,在位者皆再拜,舍人引三品以上出。其四品以下位于门外者,典谒赞拜、赞哭、赞止、引退如三品以上之仪。侍中跪奏:请哭止,还。俛伏,兴。皇帝止,御舆降还,其夹御之官从至閤如初。所司奏宣解严如常仪。
除皇后父母丧服与除外祖父母礼同。其有异者,皇后父母则三月先下旬之吉除也。公除则三日而除之。
会丧,制遣百僚会王公以下丧,守宫先于主人第大门外,随便量设百官文武应会吊者便次。其日,司仪令先于主人第前寝庭,北面重行设百官位,以西为上。百官应会吊者,并赴集主人第门外便次,各服素服,司仪以次引入就班位。立定,司仪赞可哭,诸官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司仪赞可止,诸官在位者皆止。司仪引诸官行首一人升,诣主人前席位展慰
非应致敬者则立慰。

讫,引降出。又司仪引诸在位者以次立。
不致敬者出,应致敬者再拜引退。

会葬,遣百僚会王公以下葬
并与遣百僚会丧礼同。

中宫,成服,为父母祖父母。三日成服,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尚寝先于后举哀别殿东壁设素下床席,为后成服位,西向。为祖父母则北壁下,南向。尚服先制后齐缞周之服,又制六宫之服亦如之。其日,成服前三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其别殿上女侍临者代哭如初。成服前二刻,司赞于别殿前幔下,整设六宫哭位如初;又于殿上后位前设席为奉慰位。六宫并仍初服,集列于閤外次。女侍者各以箧奉其缞服进授,仍赞变服焉。司赞一人升立于殿上东楹之南,掌赞二人立于阶下,俱西面。尚服以箧奉缞服,升东阶,北面立。成服前一刻,尚仪版奏:外办。至时,后仍初服即位,六尚以下侍卫如初。尚仪跪奏:请哭。后哭,从临者皆哭,十五举声,尚仪跪奏:请哭止成服。后止,尚服以箧奉缞服进,跪授,兴,仍赞变服焉。
于变服则权设步障,已而去之。

变服已,尚仪又跪奏:请哭。后哭。司宾引六宫入即班位,立定,司赞称拜,六宫在位者皆再拜;司赞称哭,六宫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司赞称止,六宫在位者皆止。司宾引六宫行首一人升,诣后前,跪奉慰,兴,司宾引降还本位。司赞称拜,六宫在位者皆再拜讫,司宾引六宫退。尚仪跪奏:请哭止。后止,从临者皆止,后退舍别殿,六尚以下侍卫如初。于閤哭临如初。其日晡临,晡前二刻奏严,六宫赴集;一刻奏办,引即位哭临如初。其有公主应从成服者,则制小功五月之服,引即位哭如初,与后俱成服哭临,先拜慰如六宫之仪。于六宫退,赞止引退。自后朝晡哭临如初,以至卒哭。
若公除则如别礼。

其为曾祖高祖父母,则与其六宫成齐衰三月之服如常礼。
为外祖父母成服,与为祖父母同。其异者,与六宫俱成小功五月之服。其日内外应交慰者,赴集奏引即上下位次,哭临抚慰及拜哭奉慰如常礼。自后皆然。外命妇及百官三品以下并无服,诸亲等亦赴集奉慰如常。自后亦然。其亲王妃主以下哭,则举哀之日奉慰。
后奔父母祖父母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尚舍先设行宫便殿于主人大门内之右,南向。又于便殿之后及左右厢,量设六宫以下陪从者便次。又于丧寝前设障幔,为六宫以下拜哭次。主人五属之亲,于车驾未至之前,并集列于主人第。其日,出宫前四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出宫前三刻,诸卫等备列常行仗卫卤簿于所出宫门外内如常仪。出宫前二刻,内谒者监于主人第丧寝户西。设荐席为后哭位,东向。
其奔祖父母丧则户内俱西,南厢北面。

又于丧寝庭幔下,北面重行设六宫以下拜哭位次,北向西上。鸿胪于丧寝北张帏幕,为主人五属妇人哭位。其六宫以下从者各素服集列以俟,陪从如常式。
已成服则服缞服。

内仆进垩车,其仗卫之属应充卤簿者,并以次整列次所出宫门外内如常仪。未出宫前一刻,其六尚以下应陪从者,并以次进迎如常式。小舆进于中庭。至时,尚仪版奏:外办。后仍举哀之服,升舆出,
已成服则服缞服。

三面周以白布行帏。至閤外,后降舆,升垩车。内仆执御,其内侍以下前导夹引舆,六尚以下乘车陪从如常仪,六宫等应从者乘车以次序从如常,仗卫夹引。后哭,从临者随哭不绝声。于后未至之前,司仪赞主人内外五属之亲,各出就前堂哭位,五属妇人出就后幕下位,俱如丧寝之仪。内谒者监一人升立于丧寝东楹之南,内给使二人立于阶下,并西面。后至主人第降车所,尚仪跪奏:请降车入。后降车,仍哭,入自闱门,三面周以行帏。从临者仍哭从不绝声,六尚以下哭从如初,侍者夹扶。主人降诣东阶之南,仍立哭;
其奔祖丧,则主人仍立哭以待。

众主人并降立于主人之后,西面北上立哭。
以服精粗为序。

后至丧寝庭,主人哭止,再拜,仍立哭。女侍者扶引后哭,升自西侧阶,进尸西,跪凭尸,抚心哭,从临者皆哭。于后之升也,内谒者监及司宾引六宫以下从奔者各权舍于便次,其仗卫卤簿屯列于外内如常式。主人以下应升者升,各即位哭。后哭,尽一哀,仍扶引即位哭,从临者仍哭。
若已殡,则先引进灵前,跪凭灵哭,尽哀,奏引退,西面再拜,乃即位而哭。

内谒者监及司宾引六宫以下入即班位,内谒者监称拜,给使承传,唱可拜,
凡内谒者监有词,给使皆承传。

六宫以下皆再拜;内谒者监称哭,六宫以下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内谒者监称止,六宫以下在位者皆止;
若已成服,则引行首升拜慰如常礼。

内谒者监称拜,六宫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内谒者监及司宾引六宫以下退还便次。尚仪跪奏:请哭止。后止,从临者皆止。后降即便殿,内侍版奏:解严。
将士仍不得辄离部伍。

其服已,则百官应奉慰者皆赴奉慰如常礼。自后,后依时哭临如常礼。
其为父母祖父母丧,则自后奏引哭于后寝次。

其未成服而奔,则至成服日,即与主人俱成服。其奔父母之丧,则成服而还宫。其有别敕令还宫,则随旨期。其未即还宫也,则诸卤簿仗卫及六宫以下应还者先还;其六宫以下之留者,与后依时哭临及成服如后之礼。于后还宫日之朝,诸应奉迎之官及仗卫卤簿等,并赴主人第奉迎如式。于还宫日,车从未发前三刻,尚仪版奏:请中严。诸卫整列仗卫卤簿于还途如来仪。至时,尚仪版奏:外办。后哭拜讫,六尚夹引后降出,常侍从者夹引左右如初。主人拜送如常礼。后出内门,奏哭止,升车,从临者皆止,三面周以行帏,六宫以下各乘其车,序从如初。至閤外,尚仪跪奏:请降入。后降车,升舆入,内侍以下陪从至閤如初。内侍版奏:解严。诸列卤簿者各还其所。自后赴葬及练祥则出入如初礼。
皇太后、皇后于父母若祖父母之丧,已葬已还而不赴葬,则于启日之朝,与六宫以下服缞服,奏引各即上下位次,哭临拜慰如初。若父在若祖父在为母若祖母之丧,十一月而小祥,则与六宫以下,于位次行变除之礼,易以练总,除腰绖,哭临受慰如常礼。其禀旨行公除之礼,则十三日而除,其行除礼如别条。后临外祖父母丧,并与奔祖父母丧礼同。其异者,乘犊车,其仗卫羽仪之属则如平常,而位于丧寝中间之西,北壁下,南面。即位乃哭,其主人内外五属之亲并哭于前堂,妇人哭于后庭。应升者待令乃升。皇太后、皇后每出临,若须严鼓,并须准所临远近及卤簿备略,禀旨在于当时。
后临内命妇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降临前二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尚寝先于命妇以下寝中间北厢,设素下床席,为后哭位,南向。小舆进于内庭。降临前一刻,尚仪版奏:外办。后服素服升舆,出,常侍从者侍卫如常式。至内命妇以下丧寝,降舆即位哭,侍卫如常式。于后之将至也,女侍者启引亡者所生皇子,降东阶之南,西面再拜;
已成服则去杖。

又女侍者启引亡者所生皇女,出北户,降寝北,南面再拜。引并升,复位,哭如初。尚仪跪奏:请哭。后哭,从临者皆哭,十五举声,尚仪跪奏:请哭止,抚慰皇子等。后止。女侍者引皇子就后前跪哭,后抚慰,皇子兴,再拜,仍立哭。又引皇女进,抚慰如抚慰皇子之礼。尚仪跪奏:请还。后升舆,引降还,侍卫如初。于后之降也,侍者启引皇子降拜,引升复位哭,女侍者启引皇女降拜,引升复位哭,并如初。
后除父母祖父母丧服,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尚服先制后及六宫以下素服。内谒者监先于宫别殿閤外,整设六宫以下便次如初;又于便殿前整设障幔,为六宫以下拜哭次如初。以十三月而除服。于除服前之夕,后晡临已,有司除其故位次,而设新下床席焉。其日,平明后而除服。于除服前三刻,尚仪版奏:请中严。
六宫以下各其司启严。

女侍临者升列于别殿上,哭临如初。除服前二刻,司赞于别殿前幔下,整设六宫以下位次如初;又于堂上后位前设席,为跪奉慰位如初。六宫以下仍缞服,集列于閤外便次。女侍者以箧奉素服进授,仍赞变除焉。司赞一人升,立于堂上东楹之南,掌赞二人立于堂下,并西面。尚服以箧奉素服升,东间北面立。前一刻,尚仪版奏:外办。后仍服缞服出,升,即位次,侍卫如初。后哭,从临者皆哭,十五举声,尚仪跪奏:请哭止,从礼制除服。后止。尚服以箧奉素服进,跪授,兴,仍赞变除焉。
于变服则权设步障,已而去之。其侍临者亦从变除。

变除已,尚仪又跪奏:请哭。后哭。司宾引六宫以下入,即班位。司赞称拜,掌赞唱可拜,
凡司赞有词,掌赞皆承传。

六宫以下在位者皆拜。司赞称哭,六宫以下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司赞称止,六宫以下在位者皆止。司宾引六宫行首一人升,进后前席位,跪奉慰,兴,司宾引降还本位。司赞称拜,六宫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司宾引六宫以下出,各还宫寝如常。尚仪跪奏:请哭止,还。后哭止,从临者皆止。后降还内寝,侍卫如初。
除外祖父母服,与祖父母同。其异者公除之礼,则五日而除。

皇太子,为外祖父母举哀并成服、除服。
妃父母附。

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斋师先于东宫别殿北壁下散设素下床席,为皇太子举哀成服位,南向。有司先制皇太子小功五月之服。其为妃父母,则制缌麻三月之服。所司先于重明门外之左右,量设宫臣以下次。其日,举哀前三刻,
馀与为诸王妃主举哀同。

又设一品以下九品以上哭位于举哀殿门外,亦如之。又于阶下当举哀位,北向设奉慰位。宫臣应陪临者,并赴集便次服素服。斋师以箧奉缞服,升立于殿东间,北面立。典谒引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俱就门外位。文武侍卫之官诣閤奉迎。举哀前一刻,左庶子版奏:外办。至时,皇太子服素服升舆出,升别殿,降即哭位坐,侍卫如常。左庶子跪奏:请为故某官
若某郡君。

举哀。俛伏,兴。皇太子哭,十五举声,左庶子跪奏:请哭止,成服。俛伏,兴。皇太子止哭。斋师以箧奉缞服进,跪授,兴,仍赞变服焉。
于变服则权设步障,已而去之。

成服,左庶子跪奏:请哭。俛伏,兴。以下至成服讫请哭止,如诸王妃主仪。皇太子止,升舆降还,侍卫从至閤如常。其日晡哭,则晡前二刻奏严,一刻奏办,皇太子服缞服,出即位次,哭如初。宫官不集。自后朝晡凡三日而止。
将除服,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守宫先于重明门外之左右,设宫臣次如初。于除服前之夕,有司于别殿设下床席焉。其日平明而除服。
外祖父母则五月,后父母则三月,并先下旬之吉。其从朝制公除,则外祖父母五日,后父母三日而除之。

于除服前三刻,左庶子版奏:请中严。
除与为外祖父母举哀礼同。

宫官文武应陪临者并赴集便次,各改服素服,掌仪引就门外位。斋师以箧奉素服吉屦,升殿东间,北面立。腰舆诣寝庭,侍卫之官诣閤奉迎如常式。除服前一刻,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仍缞服御舆出,升堂,降舆即位。其近侍之官从升,侍卫夹引如常仪。左庶子跪奏:请哭。俛伏,兴。皇太子哭,十五举声,左庶子跪奏:请哭止除服。俛伏,兴。皇太子止。斋师奉衣履进,跪授,兴,仍赞变服焉。
于变服,权设步障,已而去之。

于变除已,左庶子跪奏:请哭。俛伏,兴,还本位。
除与为诸王妃主举哀同。

皇太子于师傅保奉慰再拜,则左庶子奏:兴受。答再拜,乃坐哭。皇太子为外祖父母除服,则皇子等位于太子之下,差退。即哭次哭,变服素服又哭,引退如皇太子之仪。其皇孙等服素服,侍者引即庭拜,引升位于东閤之南,北面,与皇太子俱哭。于皇太子变服已重哭,则引进皇太子前,跪奉慰,俛伏,兴,再拜,复位哭。于宫官等退,赞哭止,引复阶下位,拜退。
临诸王妃主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守宫先于重明门外之左设三师等次;又于主人第大门外之右设皇太子便次,南向;又于大门之左右随便设陪从之官次。其所临者五属之亲先集列于主人之第。其执事先于寝北设障幔,为主人五属妇人拜哭次。其日,出宫前四刻,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出宫前三刻,搥一鼓为一严,
三严时节,前一日左庶子奏裁。

二卫率等备列常行仗卫卤簿所出宫门外内如常仪。出宫前二刻,又搥二鼓为再严,奉礼于重明门外之左右设宫官从者位,文东武西,重行相向,皆以北为上。斋师先于主人大门外次内,设皇太子座,南向;又于主人堂上中间近北设素下床席,为皇太子哭位,南向。掌仪于主人庭设从官之位,文东武西,重行北面,相对为首;又于皇太子座前阶下设奉慰位。主人执事于堂下设五属之亲位于东阶之东,重行,西面北上。
以服精粗为序,而尊者差前。下皆准此。

又设五属妇女位于堂北幔下:主女位于东厢,西面南上;妻妾位于西厢,东面南上;众妇人位北厢,南面,诸妇在西,诸亲在东,相对为首。
其五属内外,并陪临于此所。

其陪从宫官以下皆常服赴集其位。有司整列皇太子四望车及副车仗卫之属应列卤簿者于外内如常仪。出宫前一刻,又搥三鼓为三严,诸侍卫之官俱诣閤奉迎。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服常服,升舆以出,扇盖及侍从如常仪。皇太子降舆升车,中允进,跪奏称:中允臣某言,请车发。俛伏,兴,退复位。
凡中允奏请,皆进跪奏称某官臣某言,讫,俛伏,兴。

车动,中允兴赞者夹引以出。至侍臣上马所,中允奏称:请车权停,令侍臣上马。左庶子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退,上马毕,中允奏:请车发。退复位。皇太子车动,鼓吹不作,三师乘车训导,三少乘车训从,宫臣文武应陪从者皆乘马以从如常。至主人大门次前,左庶子进,跪奏:请降车。俛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车,升舆入次。其车舆以下卤簿仗卫之属,列于次前之左右。皇太子变服素服,其陪从之官各就次变服素服,侍臣及文武官不变服。相者引主人内外五属之亲,各服衰服就堂下位次哭。掌仪一人立于堂下东阶东南,赞者二人立于其南差退,俱西面。皇太子变服讫,升舆出,侍卫左右如初。主人免绖去杖,相者引出门外,遥见舆,止哭再拜迎。仍引主人先入,门左西面立,不哭。
若未殡,则通拜迎拜送于大门之内。

相者赞众主人以下皆止哭。皇太子至堂,左庶子跪奏:请降舆,升。俛伏,兴。
于所临之丧非尊者,则乘舆升堂。

皇太子降舆,升自东阶,即哭位。
应拜者则奉引拜灵次。

侍臣夹升列于户内外及阶下之左右,其仗卫卤簿止列于门内外之左右,并如常仪。司仪引主人进中庭,北面。掌仪称拜,主人以下应拜者皆再拜。令引主人升。司仪引主人升,立于户内之东,西面。左庶子跪奏:请哭。俛伏,兴。皇太子哭。掌仪称哭,赞者承传,唱:可哭。
凡掌仪有词,赞者皆承传。

主人以下及在位者皆哭。通事舍人引诸从官应陪位者入,即班位。立定,掌仪称拜,从官在位者皆再拜;掌仪称哭,从官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掌仪称止,从官在位者皆止。通事舍人引从官行首一人进诣奉慰位,跪奉慰,俛伏,兴,引退还本位。掌仪称拜,从官在位者皆再拜讫,舍人引从官出。左庶子跪奏:请哭止,抚慰主人。俛伏,兴。皇太子止,兴,就主人前执手讫,主人再拜,皇太子复位哭,又尽一哀。
凡所临非本服五属之亲,则一哭而止。

左庶子跪奏:请哭止。俛伏,兴。皇太子止。掌仪称止,主人以下在位者皆止。司仪引主人降立于庭中之东,北面。掌仪称拜,主人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左庶子奏:请还。皇太子降,升舆出,侍卫如初。司仪引主人先出,俟于大门外,拜送。皇太子至次,降舆,即座服常服。司仪引主人哭还庐次。皇太子停大次,未发前三刻,左庶子版奏:请严。有司依式先奏三严搥鼓如初。二卫率等整列仗卫卤簿还途如来仪。奉礼设宫官陪从者位于皇太子次前道左,文武皆重行向道。陪从之官各于次变服讫,谒者各引就班位。三严已,左庶子又奏:请外办。皇太子升舆出,升车还宫。左庶子奏请及宫官陪从、不鸣鼓吹皆如来仪。到重明门外,宫官文武皆下马,三师三少各还。皇太子至殿前,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车。俛伏,兴。皇太子降车,乘舆入,侍臣从至閤。左庶子奏请解严,将士各还其所,宫官皆退。
临外祖父母丧
妃父母、师傅保、宗戚、宫臣并与诸王妃主礼同。

其临诸妃主以下内丧,则并位于前寝次。
其尊亲应就丧殡寝者,则临殡可。

凡所临诸王妃主以下丧,若未殡,若已殡,或临启引,或练禫,皆以本服亲疏及恩赐深浅而为疏数之异。其亲临之仪及主人迎待之式,其礼如初。其所临者若邻宫阙,率尔往还,则容不备常行仗卫与严鼓,皆禀当时别旨而为仪注。其宫臣陪从文武之官,亦准临时备略。
备之言警卫备也,略之言不备。

皇太子每过太庙,则左庶子奏式,过乃复常。
皇太子妃为父母、祖父母成服。三日成服。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掌筵先于妃举哀别殿东壁设素下床席,为妃成服位,西向。为祖父母则北壁下,南向。所司先制妃齐衰周之服,又制良娣以下服亦如之。其日,成服前三刻,司则版启:中严。女侍临者升列于别殿上,哭不绝声。前二刻,司则于别殿前幔下整设良娣以下哭位如初;又于殿上妃位前设席,为奉慰位。良娣以下仍初服,集列于閤外次。女侍者各以箧奉其衰服进授,仍赞变服焉。司则一人升立于殿上东楹之南,女史二人立于阶下,并西面。掌严以箧奉衰服升,东间北面立。成服前一刻,司则版启:外办。妃仍初服即位,侍卫如初。司则跪启:请哭。妃哭,从临者皆哭,十五举声,司则跪启:请止,成服。妃止,掌严以箧奉衰服进,跪授,兴,仍赞变服焉。
于变服则权设步障,已而去之。

变服已,司则又跪启:请哭。妃哭。女侍者引良娣以下入即位,司则称拜,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司则称哭,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司则称止,良娣以下在位者皆止。女侍者引良娣行首一人升,诣妃前席位,跪奉慰,兴,女侍者引降,还本位。司则称拜,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女侍者引良娣以下退。司则跪启:哭止。妃止,从临者皆止。妃退舍别室如常礼,侍从者侍卫如初,于閤哭临如初。其日晡临,前二刻启严,良娣以下赴集。一刻启办,引即位哭临如初。其有妃女应成服者,则制小功五月之服,引升即位如初,与妃俱成服,哭临先拜慰如良娣之仪。于是良娣以下退,赞止引退。自后朝晡哭临如初,以至卒哭。
若公除则如别礼。

其为曾祖高祖父母,则与良娣以下俱成齐衰三月之服如常礼。
为外祖父母、诸王妃主、良娣、宗戚等举哀,并与祖父母闻丧礼同。其异者,于别宫次。其日晡临,后三朝哭临而止。诸王妃主以下一举哀而止。
奔父母祖父母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守
宫先设行宫便殿。之后及左右厢,设良娣以下及诸陪从者便次如式。又于丧寝前设障幔,为良娣以下拜哭次。主人五属之亲于妃未至之前,集列于主人第。其日,出宫前四刻,司则版启:请中严。出宫前三刻,诸率等备列常行仗卫卤簿于所出宫门外内如常仪。出宫前二刻,导客舍人于主人第丧寝户西
若殡西

设荐席为妃哭位,东向。
其奔祖父母丧,则户内之西,南厢,北面。

导客舍人又于丧寝庭幔下,北面重行设良娣以下哭位。陪从者各服素服,集列以俟,陪从如常。
已成服则服衰服。

内厩尉进垩车,其仗卫卤簿并以次整列出宫门外内如常仪。出宫前一刻,司闺以下应陪从者,并以次进迎如常。小舆进于内庭。至时,司则又版启:外办。妃仍举哀之服,升舆出,
已成服则服衰服。

三面周以白布行帷。至閤外,妃降舆,升垩车,内厩尉执御,典内以下前导夹引与司闺以下乘车陪从如常仪。良娣以下应陪从者,乘车以次序从如常。仗卫夹引。妃哭,从临者随哭不绝声。于妃未到之前,司仪赞主人内外五属之亲并出就前堂哭,其位如殡堂之仪。导客舍人一人升立于丧寝东楹之南,内给使二人立于阶下,并西面。妃至主人第降车所,司则启:请降入。妃降车仍哭,入自闱门,三面周以行帷,从临者仍哭从不绝声,司闺以下哭从如初,侍者夹扶。主人降诣东阶之南,仍立哭;
其奔祖父母丧,则主人乃立哭以待。

众主人并降立于主人之后,西面北上,立哭。
以服精粗为序。

妃至丧寝庭。主人哭止,再拜,仍立哭。女侍者扶引,妃哭升自西侧阶,进尸西,跪,凭尸抚心哭,从临者仍哭。于妃之升也,导客舍人引良娣以下从奔者,各权舍于便次,其仗卫卤簿屯列于外内如常。主人以下应升者升,各就位哭。妃哭尽一哀,仍扶引即位哭,从临者仍哭。
若已殡,则先引进灵前,跪凭灵哭,尽哀,启引退,西面再拜,乃即位哭。

导客舍人引良娣以下入即班位。导客舍人称拜,给使承传,唱再拜,
凡舍人有词,给使皆承传。

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导客舍人称哭,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导客舍人称止,良娣以下在位者皆止;
若已成服,则引行首奉慰皆如常礼。

导客舍人称拜,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再拜讫,导客舍人引良娣以下退还便次。司则跪启妃哭止,妃止哭,从临者皆止,妃退降,即便次。典内版启:解严。
将士仍不得辄离部位。

其成服已,则宫官等应奉慰者并赴奉慰如常礼。自后妃依时哭临如常礼。
其为父母若祖父母丧,则自后启引哭于后寝次。

其未成服而奔,则至成服日,即与主人俱成服。其奔父母之丧,则成服而还宫。其有别敕令还宫,则随旨期。其未即还宫也,其良娣以下及卤簿仗卫应还者先还;留者与依时哭临,及成服则如妃之礼。于妃还宫日之朝也,诸应奉迎之官及仗卫卤簿等并赴主人第,奉迎如式。于还宫日,车发前三刻,司则版启:请中严。诸率等整列仗卫卤簿于还涂如来仪。至时,司则版启:外办。妃哭拜讫,主人以下各列本次,拜辞如初。
其尊及长则不降拜。

司闺扶引妃降出,侍从者如初。妃至中门,启哭止,升车,从临者皆止,三面周以行帷。良娣以下乘车序从如初。妃至閤外,司则跪启:请降入。妃降车,升舆入,典内以下陪从至閤如初。典内版启:请解严。诸列卤簿者各还其所。自后赴葬及练祥,则出入如初礼。皇太子妃于祖父母若父母之丧不赴葬,则于启日之朝也,与良娣以下服衰服,启引各即上下位次,哭临拜慰如初。若父在若祖父在为母若祖母之丧,十一月而小祥,则与良娣以下,于位次行变除之礼,易以练总,除腰绖,哭临受慰如常礼。其禀旨行公除之礼,则十三日而除,其行除礼如别条。
妃临外祖父母丧,与奔祖父母丧礼同。其异者,乘常行之车,其仗卫羽仪之属则如平常,而位于丧寝中间之西北壁下,南面,即位乃哭。其主人内外五属之亲,并哭于丧寝前后庭。应升者,如太子临外祖父母丧主人以下待之礼。皇太子妃每出临,若须严鼓,并须准临远近及仗卫备略。禀旨在于当时。
备,如常。略,不备。
妃临良娣以下丧,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降
临前二刻,司则版启:请中严。掌筵先于丧寝中北厢设素下床席,为妃哭位,南向。腰舆进于内庭。降临前一刻,司则版启:外办。妃服素服,升舆出,常侍从者侍卫如常。至丧寝所,降舆,升丧寝,即位坐,哭,侍从者侍卫如常。于妃之将至也,女侍者启引亡者之子,降东阶之南,西面再拜。
已成服则去杖。

又女侍者启引亡者之女,出北户,降寝北,面再拜。引并升,复位哭如初。司则跪启:请哭。妃哭,从临者皆哭,十五举声,跪启:止,抚慰。妃止。女侍者引亡者之子诣妃前跪哭,抚慰之,子兴,再拜,引退复位。又引亡者之女如上礼。司则跪启:请还。妃升舆,引降,还,侍卫如初。于妃之降也,侍者启引亡者之子降拜,引升,复位哭。女侍者启引亡者之女降拜,引升,复位哭并如初。妃除父母祖父母丧
除外祖父母丧附。

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所司先制妃及良娣以下素服。导客舍人先于别殿閤外,整设良娣以下便次如初。又于别殿前整设障幔,为良娣以下拜哭次。以十二月而除服。于除服前之夕妃晡临已,有司除其故位次,而设新下床席焉。其日,平明后而除服。于除服前三刻,司则版启:中严。女侍临者升列于别殿上,哭临如初。除服前二刻,司则于便殿前幔下,整设良娣以下位次;又于殿上妃位前设席,为跪奉慰位。良娣以下仍衰服,集列于閤外便次。女侍者以箧奉其素服进授,仍赞变除焉。司则一人升立于堂上东楹之南,女史二人立于堂下,并西面。掌严以箧奉素服升,东间北面立。前一刻,司则版启:外办。妃仍服衰服,引出,升,即位次,常侍从者侍如初。妃哭,从临者皆哭,十五举声,司则跪启:哭止,从礼制除服。妃止。掌严以箧奉素服进,跪授,兴,仍赞变除焉。
于变服,则权设步障,已而去之。其侍临者亦从变除。

变除已,司则又跪启:请哭。妃哭,女侍者引良娣以下入,即班位。司则称拜,女史承传,唱可拜,
凡司则有词,女史皆承传。

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司则称哭,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哭,十五举声,司则称止,良娣以下在位者皆止。女侍者引良娣行首一人升,进妃前席位,跪奉慰,兴,女侍者引降,还本位。司则称拜,良娣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女侍者引良娣以下出,各还宫寝如常礼。司则跪启:请哭止,还。妃哭止,从临者皆止,妃降还内寝,侍卫如初。
除外祖父母服,与祖父母服同。其行公除之礼,则五日而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