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闾大夫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灵均,降摄提。
笑突梯,耻喔咿。
纫兰佩,制荷衣。
带长铗,光陆离。
冠切云,高崔嵬。
驾青虬,骖白螭。
令海若,舞冯夷。
视若人,岂淈泥。
尹释策,宁复知。
不吟翁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昔者先生抱负伊郁,拂然不平。
一寓于诗,以写其情。
有如草木,风击而鸣。
雨寂风恬,倏然无声。
乃知先生游戏于三昧,熟醉而不求名。
香山之号醉吟,又何足以为先生之称乎?
北窗自赞 其二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将宠以轩裳,自顾无封侯之骨。
将置之丘壑,庶几有青云之志。
两者予亦不可得而知,盖将听造物者浸假而化予之臂也。
庄周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生也,异鹊感其颡。
死也,乌鸢食其形。
此所以齐万物而一死生者。
彼孤风爽韵,超然乎万物之表者,既已化为髑髅之王,而高谈雄辨,齐驱乎六艺之林者,独存乎糟粕之经。
奈何世俗之士,窃虚谈以藉口,饰冶容而效颦。
曾不知若人者,盖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者也。
司马温公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瘠然其似枯,何先生之癯,而四海之腴也。
愀然其似愁,何先生之忧,而四海之休也。
至于疾恶如雠,恶佞似贼,则其风凛然,盖古之遗直也。
《诗》不云乎:「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拜此典刑,潸焉出涕。
吕真人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不作熊经鸟申,不种交梨火枣
一超直入如来,便是方壶圆峤。
何当乞与刀圭,分我长生不老。
王季共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秀而杰,是谓其人,而孰培其根?
婉而深,是谓其文,而孰养其源?
彼其浩浩乎胸中者,盖可想而不可言。
虽然,外曲者与人为徒,是真法门。
若人者,固当三折肱于斯矣。
岂无他人,而唯子之告焉。
止老画杯渡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止公道人,以墨为戏。
杯渡之一叶,绝鲸波之万里。
盖以钵为船,以笠为帆,揽冠缨为捍索,植柱杖为桅竿。
势若飞动,而起灭于云涛之颠。
陋哉!
俗子异此伟观,独不知此四大海者,乃吾坳堂之上覆杯之间而已也。
后湖居士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秦汉以来,结庐毁辙,一二数之,不可胜说。
摛章绘句,孰若先生之文?
抱道怀德,孰若先生之节?
彼若人者,隐南山之雾,而采西山
比之前人,为两超绝。
静寄老翁自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是老翁者,方其少也,玉三献而不售;
及其老也,云一出而未还。
枯木之株,飞蓬之颠,韦韦脂脂,不亦可怜。
渊明之不去,坐季子之无田。
李伯时画像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伟度超绝,高文古雅。
极博物之辨,则张茂先之学;
作无声之诗,则王摩诘之画。
不敢拟公,老韩曹霸
此其在公,犹为土苴。
晚瞻遗像,我心则写。
恨不识公,拜于庵下。
葛道人真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王屋山中美酒,汉家殿里蒸糊。
惊起一场大梦,变成满面霜须。
方朔恢谐谈笑,庄周广颡头颅。
便好列仙图上,添君此个形模。
和靖先生尹公真赞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南宋文范》卷三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七
先生诵圣人之言,行圣人之道。
退不以矫,进不以蹂。
用能随隐显以何心,历崄夷而一操。
彼佞人之谫谫者,又奚足以窥先生之所造也?
随州墓志铭(代人作)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七○
吴越武肃王之五世孙钱公名燮,字弼世,为杭州钱塘人
赠天下兵马司大元帅吴越王倧,是为公之曾大父。
翰林学士、知制诰、赠太尉易,是为公之大父。
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同判司农寺、赠太尉彦远,是为公之皇考。
公生九岁而孤,薿薿自立,群儿数呼与嬉,不往。
夜闻诸父读书,常立其旁窃听,已而辄成诵。
国太夫人济阳丁氏,故相晋公之孙女,贤而有文,闻诸父之言,心异之,稍自授以书。
后从伯氏翰林公学,日益刻苦。
性喜文,弄笔即成,易若翻水,见者不以为儿曹语也。
既壮,不肯自售其术。
皇祐二年,用伯父修懿公恩授将仕郎、守将作监主簿
会明堂及治平登极恩,两迁大理评事
初监杭州龙山酒税,时方二十馀岁,智略沉敏,老于吏事。
部使者闻其能,数以冗剧兼之,至朱墨满案而公处之甚暇。
钱塘官吏以百数,无能出公右者,虽一时健吏皆自以为不及。
翰林学士沈公文通于人物少所推下,一见,待以国士,谓其兄翰林公曰:「君弟少年豪气固未除,他日要是伟器」。
自是诸公皆争荐之惟恐后。
久之,遇熙宁登极恩,迁光禄寺丞
用举者监咸平草场三司使薛向奏,辟监在京布库
用开府尹孙采奏,辟同管勾检库,复辟开封户曹参军
复用权知开封府陈绎奏,充军巡院。
考绩三迁至国子博士
以论狱不合,降监吉州万安仓。
到官,丁吴国忧。
服除,会朝廷改官制,换授承议郎、监沂州盐酒税,复知郑州荥阳县,转朝散郎通判鼎州,旋改通判临江军,迁朝奉大夫、知随州
未之官,寓家扬州,感疾于陈留县之僧舍而终。
公天资宽厚,临政不务苛刻。
每论狱决囚,必详审数四,得情,则终日惨然为之不乐。
故其所至,未尝不以长者称。
右军巡日,故相陈公之子世儒,其妻李氏谋杀其姑,而事颇暧昧,系狱者甚众。
府尹知公之能,乃下其事。
公推鞫得实,狱成且上,言者谓公于世儒失在故出。
凡两移,迄论初上以断,所使江夏英不实坐责。
人或冤之,公曰:「吾不欲以酷取名也」。
荥阳当孔道,地瘠民贫多讼,宰邑者率以罪去。
公至,抚以恩信,秋毫不扰,久而民辄相戒:「有犯宰君教者,众必殛之」。
不逾年,民富讼息,草生狴犴,荥阳父老相与画公像而祠之。
鼎州近临蛮獠,凡三易郡守皆武人。
公不以贵胄高之,事之益谨,相得甚欢,郡倚以安焉。
公当官清谨,处事不苟,虽号能吏,至于出处大节则雍容可观。
大抵不急于进,每调官京师,率以三月为期,过是乃去,僦舍委巷,足迹不至吏省,往往人不及知而公已行矣。
公娶陈氏,故相尧佐之孙,兵部郎中道古之女,先公十五年而亡,于是合祔焉。
生二子:将仕郎汝士隆德府黎城县
邠老儒林郎怀州武陟县
女六人:长嫁进士马与,次早亡,次归瀛州防禦推官、监开封府陈留县酒税朱从悌,次归假将仕郎姚衍,次归进士邹希燮,未嫁者二人。
公享年五十有四,实以绍圣五年五月八日捐馆陈留,既以其年六月七日葬于开封府阳乡之原矣。
至政和之壬辰秋八月,公之犹子鲁望始状公之行,求余为之铭。
初,公倅鼎,余时为桃源令。
是时州县之政皆倚公以办,郡中号为无事
公日率其僚相与燕饮,已而赋诗,殆无虚日。
余与公游从之久,且为姻家,知公为最详,非余谁其铭之?
铭曰:
武肃之枝,其叶有奕。
组袭圭传,世有令德。
矫矫翔鸾,以奋以翼。
谓当大施,以播奇绩。
用不尽才,口语籍籍。
隐以自晦,勤以自饬。
宁屈不伸,肯枉吾尺。
凛然高风,懦夫可激。
穷岂在人,达岂计力。
繄此令名,不系通塞。
言无挠词,面有刚色。
谁其似之?
古之遗直。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如何昊天,荣不配植。
不究公年,俾屯其泽。
用作铭诗,以相窀穸。
成忠郎冯君墓志铭(为贵州太守计体之作。)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七○
成忠郎冯君长卿名元辅南唐时其七世祖自建康来泾,遂为泾人。
家故饶财,世世皆以高赀长雄里中。
曰某者,君之曾大父也。
君父字择之,自号泾山逸老
泾山有智善谋,凡邑人有讼者,或不决于官而决于君。
事有疑,众方含糊不断,君一言乃定,人称其长者。
泾山既生长卿,期以似己。
果然,方六七岁时便读书,他儿未上口,君已如流。
长,又留意于阴阳地理、卜筮医方之术,皆摩研其书甚精,至有所会意,其妙不传也。
一与人接,问其姓名爵里,后数十年遇之,卒然犹能省忆。
其强记多闻出于天资,要非他人所及。
谏议大夫钟公君实,君同里人也。
少年自太学诸生上书干裕陵,由布衣登侍从,气盖一时,尝语人曰:「使长卿为举子功名,可唾手取也」。
后公贵,既在朝,犹时时以言风之,似若有意于推毂者,而君不屑予也。
人或以是劝之,君笑曰:「仕本为贫,吾岂急于此者?
歛板折腰固所不暇,当丐馀年于水石间耳」。
言者遂止。
君自泾山捐馆舍,日益勤俭,久之,植产数倍于祖父时,累赀至钜万。
已而告其子曰:「古人有言:观雷观火,为盈为灭。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
吾畜赀甚厚,不祥及生,独不可为吾法乎」?
乃大输粟塞下,愿助边费。
朝廷嘉其意,拜为郎,授三班奉职
官制行,改承信郎
渊圣皇帝受内禅,以覃恩转保义郎
主上践祚,又以覃恩转成忠郎
宣和间盗起桐庐,所向郡邑皆下。
既破黟、歙,宣甚危,部使者知君素信,将奏辟为巡尉,倚以捍贼。
檄屡下,君不就,曰:「事有缓急,当同其忧。
何必诱我以官」?
贼犯旌德,去君家相望数里,火昼夜不绝,飞烟蔽日。
有群不逞鸠恶少数百,著五彩衣,以朱巾帕首,将从贼。
君生擒其渠魁,面缚送部使者斩之。
寇闻,不入境,泾赖以全。
贼平,赏亦不及,未尝以语人。
先是,江淮间民亦合党夜聚为妖,谓之四果,其所事神曰张公。
君曰:「是所谓张角者」。
旁近多往从之。
君援古以告,时以祸福悟而止者不可胜计。
其后桐庐自号圣公,民皆神之,其所附皆异时事张公神者,叹曰:「吾固知其不为贼也」。
君好义尚气节,不妄然诺,而性不忤物。
士大夫造门求君为卜地者,不择远近皆往。
人有病而无以治者,虽氓隶必手加砭剂,无难色。
享年七十有三,建炎三年三月二十有三日终。
君再娶陈氏,皆先君而亡。
继室张氏。
子三人:长曰某,从政郎婺州浦江县
次曰某,乡贡进士
次曰师文,上书补将仕郎,未调。
女四人,皆嫁士人。
君初得墓地于彭公山,乃穴地为圹,缭以周墙,向背皆出君意,戒其子:「我死则葬于斯焉」。
乃以其年六月二十五日葬于彭公山之原,而墓之木拱矣。
建炎初,某自京师游宣,客有言君之善者,惜其死不获识其面。
后某将为贵州,会其子师文遣人以状来乞铭。
某曰诺。
状如所闻,是宜其铭。
铭曰:
士有不才,不计其位。
才有不进,不疚其异。
猗与冯侯,可以仕矣。
而弗仕者,意不在是。
人挽以出,吾笑而止。
彼言如云,吾心如水。
维时披攘,群夫射利。
累累若若,不及驵侩。
绝壑昂霄,轩轩满世。
辟书鼎来,吾曰曷似?
岂不赪然,有腼诸子。
视彼贪人,何千万里?
彭公之下,其水㳽㳽。
名与泽偕,亦何其已。
婆娑故丘,君子乐只。
左朝散郎章公墓志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七○
朝散郎章公讳某字彦明宣州宁国人
公天资静重,刚介有守。
束发已如成人,及长,补太学生,以文行称,诸生之老于文者皆惮之。
其后就举开封,有司第其文常在第一,文出无不满其意者。
明年春登进士第
先是开封首荐者率六岁一登科,谓之雌雄榜,其来甚久。
公始以雌榜得之,识者咸谓公以文取胜耳,宁有数哉!
宿州士曹事。
当路者知公才,争荐之朝。
三岁而章遂溢,改京秩,用辟书知宿州虹县事。
宣和三年,召至京师辟廱直学
公才甚高,学且博,自其少时名已在士大夫间,至是皆以期月期公为贵人
公恬于进取,不善谄笑,非其人不款其门,以故他客往往皆骤贵,而公之官犹未徙也。
舍法罢,差永靖司录
后改青社,未行,丁父忧,授滁州司录
岁馀焉罢于朝,主管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冬丁母忧,服再除,而公益无意于进矣。
乡人勉其行,差通判潭州,踰年以疾终,寿六十有一,以绍兴二年七月初四日葬于宁国柯氏之原。
公之学问行己大率皆务事实,耻为空言。
于书无所不窥,尤精于礼学。
喜古文,尤慕《西汉》、《左氏》二书。
常撰《韩文音义》,引物连类多所是正,有补于世。
人有短长,未尝挂口。
平居视之,吃然若不能言者。
至于事有大疑,众方含糊,公一言辄判,若白黑之在前也。
潭州素号督府,时湖外盗贼旁午,郡益多事,公条处甚裕,民赖以安。
郡将席公知公之贤,至以师友称之。
性不喜表襮,常畏人之知己。
其所历往往皆有阴德在人而人不知,是以其事不传。
公事亲甚孝,居丧尽礼。
及至葬,虽草木瓦石纤悉皆以身亲之,观者以为难。
初其弟御史公为蕲春簿,会贼大至,郡不守,御史迎母夫人窜山谷中。
公自乡里来访其家,至龙舒,闻蕲春失守,方大忧怖,莫知所从。
有异僧指而示其处曰:「访于某地当得之」。
已而果然,母子相见,遂复如初。
建炎三年,母夫人捐馆舍,方敌骑大入,江以南皆扰,人情一切苟简,而公之后葬益尽礼,与前葬不少异,于是人益难之。
喜作诗,不务讥刺,清淡古雅,有韦应物孟浩然之风。
而议者以公之安分寡欲,不慕声利,盖自其先世所传。
公之曾大父曰某,大父曰某,凡二世皆高蹈岩穴,不愿就禄。
至公之父曰某始举进士,一不中第即谢去,杜门终身,学治气养心之术,尝手编《千金外台》数百卷传于时,曰:「吾穷不能济世,以此书活人亦足矣」。
公娶吴氏,累封安人,先公卒。
生三子二女:好仁、好义、好礼。
好仁以致仕恩补将仕郎,为安丰军司法
三子皆善士,有家法。
公于兄弟尤极友爱,能以其学传其家。
其弟某继以登科,今为监察御史,状公行事使为之铭。
仆于公为同郡而年又长,尝以诗受知于公,不可以非所托而辞。
铭曰:
荣利卒卒众所趣,万轨轧轧同一涂。
公行甚力志甚殊,羞秣吾马膏吾车。
有禄弗腆身实臞,峥嵘不如公腹书。
爵未配德声则馀,世间万法皆乘除。
久不可取谁敢都,安公故丘其勿吁。
朝议大夫章公墓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七○
绍兴十有九年夏四月庚午尚书刑部员外郎章公过余家,与之坐而言,意甚忽忽,若有不悦者,已而泣谓余曰:「先夫人以宣和辛丑不幸捐馆,是岁九月葬于凤林乡姜氏之山,寿六十有二。
后九年而先大夫以疾终于寝,岁庚戌十有二月葬于茆市惠因院之东,享年六十有七。
噫嘻,悲夫!
古者孝子之葬其亲必有文以志其墓。
粤自岁辛丑迄于今己巳盖二十有九年矣,而先考妣之碑犹未刻诸幽,唯人子之戾是惧,其将何辞以免焉?
子盍为我志之」?
后数日,乃以状属于余。
公讳元任字莘民,其先占籍武宁
五季之乱,有徙于建安浦城者,事闽王高州刺史检校太傅
用其夫人练氏之言,释将校王建封之死。
后将江南李氏兵屠建安,以夫人言一城尽活。
语在《章氏家传》中。
有自武宁而徙宣之符里者,公之七世祖也。
曾祖某,祖某,皆隐于家。
父某赠太中大夫,母孟氏赠太硕人,皆以公贵也。
公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蕲州黄梅县主簿
秩满,丁太中公忧。
服阕,授江宁府户曹参军,改通仕郎,移饶州鄱阳县
用举者改宣德郎、知洪州新建县事。
未赴,丁母忧
服除,知和州历阳县事。
政和八年夏六月江淮大水,至于冬十月,民无所得食。
明年岁己亥,天且大旱,民益饥,流冗相继,殍而死者枕藉于涂。
公丐籴于官,劝大姓尽出其所藏,视官直以粜。
躬以粥糜食其老弱,茇草舍于邑之四隅以就民便居焉,而悉赖以活。
有司奏两淮饥民二十五万,而历阳所活居其多。
朝廷遣御史周武仲察访淮南,以公治状闻,差充淮南西路察访司主管文字,转承议郎,充江宁府司刑曹事,转朝奉郎
渊圣即位,以覃恩转朝散郎
今上即位,以覃恩转朝奉大夫
是时公年已六十,谓其家曰:「余从禄三十有七年,事无不尽其心者。
今老矣,复何为哉」?
乃乞奉祠以归,从之,主管江州太平观
建炎三年以疾告。
时西北始用兵,士大夫之没于兵者甚众,人人不自安。
以得请之岁十月二日感疾,与家人相诀而逝,又克葬以礼焉,可以无恨矣。
公性端亮倜傥,而临事不苟,事无巨细靡不经意,故所至皆以能称。
居家孝友,出于天性,爱养其弟,恩义甚笃,太中公赀产甚厚,悉推以予之,圭撮不留。
公才虽过人而官止州县,未尝有不足之叹。
政少閒,辄饮酒赋诗以自娱,裒其平生所作二十卷藏于家。
夫人杨氏世家宣城,累封宜人
少归章氏,以柔顺庄肃能循法度闻于一乡,尝曰:「吾职在藻,何得与外事」?
唯日诵《金刚经》,未尝一日舍去。
度其平生所诵,殆不可以万亿计。
呜呼!
其可谓贤也已。
生一子曰某,今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女二人:长江宁李晞,次鄱阳熊彦悰
孙六人:曰绮,以公致仕恩补将仕郎
曰纲、曰纯、曰绾、曰纮,皆习世业而未冠;
馀一人生逾月而未名。
铭曰:
章氏之先,世居武宁
五季云扰,实徙浦城
孰起其家,大振厥声?
太傅之德,夫人之英。
伟哉建封戈与兵。
骈颈受戮,畴不震惊。
老妇一言,活万黎茕。
天报之德,世享其名。
垂三百年,贤德并生。
谁派斯流,聿来符里
公昌其名,继取名第。
大发廪仓,亦苏万死。
七闽两淮,异世同轨。
施何恢恢,泽必㳽㳽。
宜高公门,以受厥祉。
天屯其膏,报啬其侈。
唯变不常,不变唯理。
勿逮其躬,逮厥孙子。
桐汭太守方君墓志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七○
左朝请郎方君讳懋德,字元相宣州南陵官田人。
宣之属邑六,南陵最大且多士,以科第进,立朝有名节者一时数公。
君视诸公为前辈,方六七岁知所慕悦。
既壮,益自苦,喜属文。
使试于有司,数以文艺先诸生,于是声闻一郡,咸高其能。
政和五年贡于礼部
宣和三年上舍出身,任迪功郎,调鄂州曹掾,兼工曹。
未行,遭父丧,已而又遭母丧。
服除,再调湖州武康
武康之乞人丐于沈氏,遗之不满其意,坚卧不去,后数日而死。
沈氏之仇告其杀人。
狱乃疑,吏甚恐。
尉至,即得其实,一邑皆惊。
上官闻尉能,交口争荐。
任满,用吏部关升法迁左从政郎,改授常州晋陵丞。
晋陵多大族,率以势力颐指州县,州县吏皆唯阿受制不敢争。
有官至正郎者,号为多田,岁大熟,一粟不输。
后里胥以讼至邑,庭事连其家,乃嗾其冒占黥徒使为證。
君械诸黥移文诘之,遂大惭服。
时诸大将持重兵以抚方部,幕府吏多不逞。
有钱氏子兄弟持钱数百万,以籴军储为名,甚至强歛农民,不恤有无,又使其家僮纵掠于市,旁午道路,人不自安。
君捕其尤悍者而鞭之,援至,闭关不纳。
众皆缩慄,服公之强,钱氏子亦自是稍稍引去。
任满,改左宣教郎知临安府钱塘县
逾年,知府事俞公俟荐职事修举,转左奉议郎
钱塘仁和临安附邑,朝廷岁遣御史按阅,箠杖有不如律者罪之。
会两邑以杖制不度闻,有旨邑吏率降官一等。
君力请于府,以谓虽杖以燥湿而有轻重,令实不职,丞、簿、尉其何罪之有焉?
愿以身当是责。
朝从其请,独与仁和王巩坐之,而蔡纯诚、赵彦端陈从易、范无□、谢沇、刘贽皆赖君以免。
其后临安以缮修皇城,使出砖五十万,君持不可。
府尹大怒。
君立于庭三日不去,请益力。
尹知其不可而罢,仁和亦赖君以免。
呜呼!
其可谓仁人之言也夫!
未几,用皇太后还宫赦,复左奉议郎,差监尚书六部门,用知钱塘县垂拱殿射殿赏,转朝奉郎,以减年实历转左朝散郎,会有言者罢去。
岁馀,主管台州崇道观磨勘左朝请郎
祠宫满,差守桐汭,未赴,以绍兴十九年十月九日捐弃诸孤,寿六十有五。
君家三世皆居官田。
有讳瑫者,是为君之曾大父。
瑫生元绪,是为大父。
元绪生炳,是为父。
炳以君故一再封宣教郎,母范氏赠至安人
君性乐易,辞色粹温,与之接,怡悦可亲。
客至,必饮以酒,酒杯流行,辄缓歌数解,间出语调,坐客翩然起舞,而君喜益见颜间。
人意君为可易。
及涖事,中刚有守,不可回夺,尤敢与有力者抗,无所畏忌。
人以此喜之,亦以此怒之。
君娶王氏,赠安人
子四人:长曰廷瑞,次曰廷颖,二人幼未名。
女四人:长适文经,次适凌清臣,次适王宠,皆士人;
一幼未嫁。
王氏甚贤,有妇德。
初,君未第时,家稍贫。
君举于大学九寒暑,衣裘之奉皆安人手纺绩以给之,无倦色。
先君十有二年而卒,葬于泾县仁义乡双泉之原。
绍兴二十有一年十月十有九日乙酉合葬于安人之墓。
君中岁从禄,为吏甚健,而心在丘壑。
晚岁得东溪一曲,筑屋其上,赋诗往来其间,自号云溪野老
议者以君进弗克究其所施,退又弗克享是,颇为君恨。
铭曰:
威而寒,锄暴奸。
直而端,抗上官
君乐易,众悦安。
外健武,中粹温。
仁有勇,理必然。
激懦夫,诏百年。
百拙翁墓志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七○
余友郑君知柔字仁父,百拙翁其自号也。
后余一年而生,常呼余为兄。
余始生之年岁在壬戌,而仁父自言生于癸亥
仁父家素贫,迁徙无定居,其后徙家委巷,即数椽为厅,设星祠壁间,标其上曰:「某生行年岁在庚申」。
余见之惊曰:「乃先我而生,我当以君为兄,而君顾兄我,何为见绐」?
仁父笑曰:「仆不肖,幸辱与君游。
平生自谓才出君下,讵敢以一日之齿而先于子乎?
傥以告焉,必拒我,故久不言尔」。
余再拜谢曰:「固知公长者,然亦何至以我为贤」?
后十年,仁父下世,其子惟肖书来告我:「余先君窀穸亦既有日,愿为之铭」。
仆曰:「士为知己者死,况于铭乎?
其何以辞」?
乃叙而铭之。
君世为宣城人,曾大父曰某,大父曰某,父曰某。
仆为儿时犹及识之父。
杜门不妄交游,往来里巷间步趋可数。
门舍欹倾,掖以巨木,虽风雨可虞,未尝以此屈于人。
进士举,终不第,议者以报在其子。
不变父守,益折节自若,尤工于贫,通《毛氏诗》,善属文,亦终不第。
乡人惜之如惜其父也。
为人专尚信义
少时与余诣大府,期以黎明俱至,方五鼓紞如,余入宾庑,闻有人声,曰:「此必吾仁父也」。
视之果然。
问其谒,则在介绍久矣。
后有期,盖未尝不尔。
与人交,久益可亲,人有过,必正色责以大义使自愧。
赴人之难,奋不顾身。
人有善,称之吃吃不离口,往往终身不忘。
有兄,使酒无赖,方居贫时,赒之甚力,少不当其意辄毁辱之,甚者至唾骂之。
笑而不较,有田数十亩,举以与之。
卒岁有饥色,尽割己田与之。
人谓曰:「无田将不饱,奈何」?
曰:「不尔,何以见吾先人于地下」?
兄亡,儿女子累然,为抚育之,嫁娶以时,不先己子。
绍兴二十年春三月九日既夕,命家人秉烛易衣,与妻孥语如平时,付以家事,大率皆仁人之言。
有负千缗者,诈称子钱非贷也而昏之,君命焚其券弗取。
已乃危坐而逝。
乡人欲用浮屠法,士大夫为之赋诗作文以纪其异,而其家卒用新仪以殡焉,礼也。
捐馆而惟肖嗣孝谨可称,能世其业。
女二人:其一先君而亡,次事同郡士潘大有。
孙二人:曰慎修,曰性修,皆所自名。
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之原。
铭曰:
厚于为仁而身无寸名,勇于为义而禄无斗粟
岂非予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
此愚者弗知而智者必烛,闻之风可励薄俗。
百岁之后,有君子者过君之墓而式焉,则造物之于亦云笃矣。
侍郎闻人奉议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六九
慨生之涉世兮,如白驹过隙
仁者之必寿兮,谓天道之不易。
悼夫君之不遭兮,又岁月之飘忽。
挺大木之百围兮,孰为君之匠石。
屈横海之巨鳣兮,因蹄涔之易溢。
抱百艺而不一试兮,悯群情之伊郁。
方峨冠以结绶兮,上谏坡而嶪岌。
望云霄而遂返兮,叩天阍而不入。
肆鸣枭之不祥兮,坠凤鸾之双翼。
俨佳城之同即兮,哀稚子之满室。
初君疾之既康兮,杖枯藤而骨立。
俄回禄之绵延(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