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祭江神祝文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八
某以拙于生事,食口滋众,乃渡江而淮,就食绣川,往来于江至于数四,皆偃然高卧,无复风涛之恐。
今又将携持老稚以为终年之计,而时方仲夏,水潦并兴,暴风冻雨变在顷刻。
一有不至,则覆溺随之,虽在善工操舟若神,未免于患也。
是用致告于神,伏愿赐以安流,俾获终济,幸莫大焉。
神既相之于其始,必能成之于其终。
此某之迹所以得至祠下也。
不然,其敢渎于神乎?
维神其鉴之。
尚享!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八
某以去年夏六月丙寅有祷于神,愿赐以安流,俾获终济。
而渡江之日,风恬雨霁,水波不兴,怪妖伏藏,江流如镜。
神之厚赐非特及于妻孥,虽篙师、长年,盖亦蒙神之休。
自惟凉薄,何以得此?
今兹秋高,边境未靖,将归安故里,以避风尘,维神稍赫威灵,以终始之,借以顷刻之便,使免风波之虞。
于神之力实在谈笑,于某之赐何啻丘山?
惟神其卒相之。
尚享!
告巨木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八
江乡之俗,岁多淫祀,家有巨木,则牲以祀之。
其礼甚谨,谓之木官,其来尚矣。
愚民无知,习以为常,固其所也。
至于学士大夫之家,犹或狃以为俗,则陋矣。
况兹大木植吾敝庐百有馀年,赖以不死,而其害滋多,不可不去。
盘根错节横敷于地,使土膏坟起以倾吾屋,不可不去也。
大枝臃肿,小枝卷曲,既不足以中吾用,而败腐之叶填塞瓦渠,使上漏下湿以污吾席,不可不去也。
春夏之交,柯叶如云,鸣枭哺雏以巢其颠,庇遮恶鸟,朝呶暮喧以聒吾耳,不可不去也。
长蛇蜿蜒,来伺鸟雏,鸟噪蛇盘,恶类相攻,以怖吾儿,不可不去也。
颠风骤雨,夜黑朝昏,凭藉势力,掀舞颓檐,使我常虞覆压之患,以忧吾心,不可不去也。
夫木为吾害如此,则其戕而去之可以无憾矣。
神虽欲托此以为妖祥,不可得也。
今者刀锯既具,匠石在旁,酒浆前陈,巫祝在后,神逝而往,木仆而僵,我不神咎,神无我殃。
尚享!
诸庙谢雨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八
某去岁祷雪祠下,神尝赐之一尺之瑞。
今夏六月以旱告神,又赐以三日之霖。
夫求则必得,其欲不啻如慈父之爱其子也。
顾吏不肖,何以得此?
岂非此邦之人奔走奉事不忘朝夕,所以事神者甚谨,故神之相斯民也亦未尝忘于一日之间乎?
然民既被神之贶,吏亦将免于危亡,其敢弗以告!
诸庙谢晴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八
雨五六日不止,湖水且大至,濒湖之民水半其扉,可谓危且急矣。
虽具舟楫,发仓廪,号呼牵挽,援之中流,而区区人力安能与阳侯争一日之功哉?
非藉神威灵,有请于帝,何以收积雨于九天,拓洪涛于万里?
使凫居雁聚之民复得平土而居之,吏虽罔功,敢不下拜,以纳神贶。
卷雪楼上榜告神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八、《永乐大典》卷二九五○
王昔在吴,忠勇盖世,西吞巴蜀,北举曹魏
玩视老瞒,等儿子戏。
削平中原,空落眦睨。
庙食八朝,以享厥祀。
暨我皇家,四锡封位。
大江东倾,王宫屹峙。
蛟龙蜿蜒,𤁧缩来会。
江神海灵,冠剑奉祀
宜有斯楼,以助燕喜。
雪浪翻空,长江万里。
神告斯名,我是用纪。
辞陋德隆,弗配厥美。
于以告神,实震而悸。
天申圣节乐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四海望云,仰郁葱之佳气;
万邦执玉,贺震夙之严辰。
普均湛露之恩,大赐需云之燕。
凡曰有生之类,咸倾向日之心。
溢霈泽以旁流,格欢声而四起。
恭惟皇帝陛下乾刚行健,离照继明。
车书度文轨之同,礼乐尽制作之意。
九茎芝秀,齐房奏玉磬之歌;
十载桃生,瑶海降宝幡之仗。
始即未央而置酒,复从长乐以闻钟。
皆圣孝之感通,想宸心之欢洽。
殊庭奏乐,兽遂舞于九韶;
灵岳效祥,山亦呼于万岁
但某等叨居乐部,上感圣恩。
遥望阙庭,敢献口号,曰:
建章宫殿拥祥烟,遥望需云锡御筵。
上帝自应知舜孝,万方宜共年。
苍龙阙转曈昽日,瑞兽香闻咫尺天。
湛露恩深何以报,愿将虎拜答周宣
朝议燕新第乐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二戟排门,昔荣崔氏;
一区有宅,今扬雄
焕丹雘之高明,揖江山之平远。
雅有方池孤屿,何惭燠馆凉台。
自喜漫郎得浯水苍茫之乐,人言摩诘辋川图画之中。
家有清樽,门多贺客。
三堂而共赋,庆驷马之容陈。
恭惟某官德比圭璋,文摛锦绣。
少年射策,遍历清华;
岁悬车,亟从閒适。
倒冠落佩,乃寻壑以经丘。
久乐燕居,重新甲第。
既连甍而接栋,亦跨谷以凌霄
宜仝珠履之嘉宾,共醉羽觞之清夜。
春风庭下,秀几叶之芝兰;
明月杯中,介千龄之寿考。
但某等俭司末技,胡部贱工。
上越尊颜,敢陈口号,曰:
风光浑占一溪中,青谷新开甲第
凉榭切云先得月,朱楼凌水欲横空。
连甍万瓦琉璃碧,照坐千钟琥珀红。
要看仍云乘驷马使君眉寿似乔松。
上元宾客乐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嶰竹初回,既迎青帝;
仙灯焰煖,爰燕黄堂
眷惟贤牧之出游,要慰斯民之愿治。
乃陈觞豆,爰奏笙簧。
绣户千家,喜春风之吹酒;
银釭万点,隔秋水以明波。
烦渠萼绿之纤娥,扶起谪仙之醉玉。
欢声四振,叶气横流。
樽酒满而宾客多,雅称使君之行乐;
铁剑利而倡优拙,自然丰岁之成欢。
不醉无归,与民同乐。
恭惟来从紫府,暂拥朱轮。
为言乐事难并,复恐彩云之易散。
且同燕笑,岂无后乘之
第恐召还,难借禁中之颇、牧。
行秉金莲而赐烛,好飞玉斝以流杯。
不孤乐国之良辰,永作江南之盛事。
词曰:
使君才气本无双,暂拥州麾殿大邦。
千骑出城闻画角,万灯衔壁看银釭。
夜天星满光浮汉,秋水花红锦照江。
莫向华堂辞一醉,君正怀旧忆奇庞。
太守汪内相乐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圣主忧民,暂分颇、牧;
远方愿治,思见
乃亲择于侍臣,俾分临于近甸。
儿童旧识,不妨骑竹以来迎;
父老何知,便欲遮道而愿借。
将出游于阡陌,聊求助于江山。
已知雨意随车,行看花边立马。
恭惟名标紫府,身侍金銮。
亟成载笔之书,久步花砖之日。
自违清禁,屡刺名城。
更为斯民,辍五州纨裤之手;
要看来岁,玩一方牛犊之春。
固尝衣绣以还乡,即见追锋而给传。
愿布宽和之政,咸均雨露之恩。
词曰:
谁持尺一下明光,新易泉南旧印章。
禁殿何时出颇、牧,人间又喜见
攀辕父老今犹在,骑竹儿童喜欲狂。
只恐政成归更速,便纡华衮望清光。
奉使乐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画绂临轩,初衔使旨;
班轮入国,将观朝廷。
载驰咫尺之书,归望穆清之表。
宜百壶之开燕,均六辔以休劳。
恭惟阀阅名流,缙绅雅望。
赞谋二府,名振一时;
问俗三川,风行万里。
既绣衣而持节,遂缟带以交欢。
今者判府内翰始乘汉传之追锋,来拥东方千骑
誓安远俗,喜见王人。
丛玉歌喧,幸骊驹之未唱;
碧腴香满,嘉仙醴之方浓。
愿少缓于登车,庶尽欢于投辖。
词曰:
清诏名高下紫宸,异方初喜见王人。
二年辇毂辞家远,万里岷峨入眼新。
使者登车揽辔,君王问俗颇忧民。
翰林劝酒非无意,知向明光作侍臣。
二妙堂落成家集乐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时自制《苏幕遮》词、《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华胥开国,时节太平;
居士搆堂,山川明焕。
老人既欲投鞅,稚子从而击鲜。
会邻里以俱欢,集笙簧而并奏。
恭惟居士解符江垒,拜禄琳宫。
二妙堂成,兼收胜景;
六如意悟,了见自心。
孺人法喜夫妻,永同香火诸郎渊明子弟,可共篮舆。
杨夫人寿母均慈,庆门积善。
庭列芝兰之秀,家羞藻之仪。
乃共集于华筵,遂同增于抃舞。
词曰:
居士归来已白头,数椽聊喜枕江流。
百年梦幻何时了,二妙江山一日收。
鼓吹自从诗里得,光阴都在醉中休。
蟹螯霜后偏宜酒,《苏幕》歌成可共讴。
草庐上梁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平生随分,本无钟鼎之心;
晚岁安居,粗有林泉之趣。
寖经群盗,流寓数年。
嗟老稚之飘○,悼衡茆之煨烬。
浮家泛宅,送日月于江湖;
卖剑买牛,追鸡豚于里社。
重营环堵,渐复故巢。
静寄老子与世寡缘,谋生甚拙。
偶因同气,为悯馀年。
结茅屋之数椽,著褐裘之一老。
下临无地,高占层丘。
草树冥濛,烟云变灭。
买田三顷,常思水耨而火耕;
有宅一区,且作山栖而谷汲。
薄种篱边之,更求江上之桤。
入则鼓琴以自娱,出则抱瓮而立灌。
稍资糊口,便欲杜门。
聊从父老之游,誓毕之暖。
爰诹刚日,为举修梁。
抛梁东,家在陵阳最上峰。
梦到华胥春睡足,起看红日晓曈昽。
抛梁南,笑倚閒窗寄薄酣。
谢朓楼空人似梦,瞿硎山在翠如蓝。
抛梁西,涨玉双明落雨溪。
饱食高眠无一事,《离骚》读罢日还低。
抛梁北,北望神丹少颜色。
书生空复涕横流,欲正乾坤老无力。
抛梁上,合璧连珠阅天象。
白头重见太平年,常与群生拱南向。
抛梁下,鸡犬相闻几茅舍。
今年米贱似开元,多酿春酤醉同社。
伏愿上梁之后,樽有浊醪,瓶多储
眼前稚子,常闻弦诵之声;
门外交朋,颇笃金兰之好
饱维仁义,醉在简编。
虽未能反照以回光,亦足以隐居求志
兵戈偃息,复见汉官之威仪
闾里歌呼,同听葛天之音乐。
万波亭上梁文(亭在福圣寺。)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孤垒濒江,水环雉堞;
宝坊择胜,亭占鳌头。
山翠润以扑衣,水光莹而入坐。
号为贝阙,不减瀛洲。
宜华屋之交辉,截长空而永秀。
天边云黑,喜白雨之跳珠;
湖上风来,看惊涛之卷雪。
势如立海,声若悬河。
虽万波之随一波,远连天汉;
向小水之入大水,终返归墟。
知本性之元虚,顾人心之自动。
澄澜一现,万象俱空。
鸥鹭不惊,须眉可烛。
桃花水暖,何烦红袖之泣鱼;
莲叶舟轻,不碍绿蓑之垂钓。
天水为之同色,风月斩然一新。
偶作数椽,遂成伟观。
方袍禅客,时来洗钵赴堂;
白发使君,不免借场作剧。
共拄西山之笏,仍携北海之樽。
斋罢门关,谁管波生四面;
醉中船重,从教雨湿红裙。
道俗俱是随缘,彼此自有乐地。
爰因暇日,为举修梁。
抛梁东,身在诸天宝梵宫。
遥想扶桑催晓色,日轮飞上九枝红。
抛梁南,水倒山光碧在潭。
卷地薰风忽吹起,白波翻动一池蓝。
抛梁西,柳外春风水拍堤。
斜日挂帆来送客,绿波青草两凄迷。
抛梁北,无极之中有太极。
寄言河伯不须誇,海若令君有惭色。
抛梁上,坐看秋蟾绕青嶂。
我欲邀梁不肯来,夜半孤光水中漾。
抛梁下,风黑波翻天欲夜。
须臾人静水无鱼,却闭孤蓬作茅舍。
右,伏愿上梁之后,丛林有供,衲子如云;
道院长閒,嘉宾满坐。
共看银河千尺之浪,同是曹溪一滴之甘。
船子和尚,载月便归;
流水长者,于鱼得计
随波逐浪,各求离于爱河;
反照回光,当内观于止水。
九江新居上梁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西江志》卷二○一
蓬壶三岛,无路能通;
湓浦一江,携家可老。
庐山面目,接富水之郊圻。
谩盖三重之,聊作一区之宅。
陵阳老子泛然无定,老矣何为?
似屋角之拙鸠,无枝栖宿;
随沙头之乘雁,任意去留。
人生初无几何,况吾年今已如此。
烦君龟策,占我兔裘。
濂溪先生之故基,访香山居士之遗迹。
黥布之英雄何在,梁公之忠义犹传。
浇酒酹江,哦诗吊古。
虽乘兴有时而出,亦倦游无事而归。
玉轴临窗,邺侯之书可校;
洼樽近席,漫郎之客宜招。
云庵,犹怀旧国。
昔困焚巢之旅,今作在家之僧。
未尽百年,尚可遍游于岩壑;
顺流五日,何妨归拜于松楸。
不谓天心,偶如人意。
当生生世世永无萍梗流转之忧,令子子孙孙常享国家平治之福。
乃因令日,爰举修梁。
抛梁东,山气初分晓色中。
我亦春来常早起,看花迎日弄新红。
抛梁南,门外疏帘捲翠岚。
莫遣儿童来报客,老夫一枕睡方酣。
抛梁西,落日衔山稳杖藜。
试问草堂寻去路,夕阳斜处是濂溪
抛梁北,万里长江纪南国
使君肯借庾公,饱看两淮山一色。
抛梁上,庐阜山头聊北望。
醉来几度落乌纱目送飞鸿阅千嶂。
抛梁下,乐岁中田有庐舍。
裹盐聊伴趁虚人,相逐官仓纳禾稼。
右,伏愿上梁之后,如水火,奴亦《诗》、《书》。
邻瓮酒香,知君家之可去;
短檠灯暗,喜吾句之又成。
孔方兄不至绝交,管城子时求入室。
洛凫飞鹭,同为笠泽之游;
稚子老妻,共作鹿门之隐。
二妙堂上梁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西江志》卷二○一
西来千里,本是随缘;
南畔一峰,偶然入意。
爰因绝顶,旋结新亭
收翠阜于几席之间,挹银涛于烟云之外。
陵阳老子静无他好,老见真情。
自从童稚以来,便有山林之趣。
临江卜宅,以遂安居;
背郭成堂,更求胜地。
大禹九江而东下,匡君依五老以飞升。
白练横江,青峦削玉。
梦回枕上,卧听波声。
醉后杯中,时浮山影;
地兼二妙,世有几人?
岂力所能,实天是与。
既占星而作室,乃蠲日以架梁。
抛梁东,东望麻姑香霭中。
辽海千年却归去,谁知去鹤是衰翁。
抛梁南,南斗傍边是翠岚。
可怪暮鸦飞不到,直穿云汉上相参。
抛梁西,不见清涟落日低。
却忆风流泉似玉,使君几度醉如泥。
抛梁北,雨暗波翻暮江黑。
须臾风定月如钱,月共江光去无极。
抛梁上,目送飞鸿依藤杖。
望云归去宿空岩,看雪飞来没青嶂。
抛梁下,草色青青春可藉。
趁花未落酒须携,莫待浓阴满
伏愿上梁之后,国永休兵,家常有酒。
骑款段马,渡水穿云;
著接篱巾,栽花种竹
年年强健,事事清幽。
但能粗了平生,不可更求分外。
耄而学佛,仅同临老出家;
穷且哦诗,岂忍因咽废食。
负暄亭上梁文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四、《太仓稊米集》卷六二
身游月窟,夜色偏寒;
背负茅檐,朝阳甚暖。
竹坡老子抱山一曲,借日三竿。
踞坐蒲团,欠伸自在;
醉凭棐几,魂梦悠扬。
念汤婆子终是少情,况曲先生有时不至。
须回暖律,尽入寒乡。
青春谁道难留,冬日方知可爱。
解衣扪虱,暖趁风来;
剔甲搔头,句从天落。
姑寻旸谷,且寄惨椽。
抛梁东,碧瓦霜花晓未融。
唤起先生来打坐,笑看红日上帘栊。
抛梁南,卯酒初醒只卜酣。
漏下不知天正午,尚留红日在茆庵。
抛梁西,暮霭还催落日低。
招得断霞明老眼,读书窗在夕阳溪。
抛梁北,暮色苍苍留不得。
人闭户暖丹田,咽日餐霞养残雪。
抛梁上,暖日烘烘薰蕙帐。
手弹流水送飞鸿,目断关山更东望。
抛梁下,分得山坳一田舍。
狐裘温暖不知寒,化日舒长元不夜。
伏愿上梁之后,泉日腾光,妖氛扫迹。
山无冻雪,和气自生;
有冬花,春风常在。
柳子厚青松之膏沐,照崔侍读苜蓿之阑干。
兽炭不然,鹑衣自暖。
平生谁解炙手,晚岁觕免焦头。
林下身閒,敢以附炎而取诮;
天边地阔,唯知望日之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