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原仲兄书 其一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四、《五峰集》卷二、《宋元学案》卷四二、《南宋文范》卷三二
顷观来书,颇推信释氏,此误之大者
某辄有献焉。
河南先生举世以为圣人道者
其言曰:「道外无物物外无道」。
天地之间无适非道也。
不事科举杜门读书,有晨昏之奉,室家之好,嗣续之托,交朋友,使奴隶夏葛冬裘,渴饮饥食
如是行之,而后慊于心。
释氏所谓幻妄粗迹不足为者。
曾不知此心本于天性不可磨灭妙道精义具在于是
圣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而百姓日用不知耳,盖不可以适莫也。
释氏不知穷理尽性,乃以天地人生幻化
此心本于天性不可磨灭者,则以为妄想粗迹,绝而不为,别谈精妙者谓之道。
未知其所指之心,将何以为心?
所见之性,将何以为性
言虽穷高极微,而行不即人心
以为亲切得无未之思乎
孔子下学而上达,及传心要,呼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曷尝释氏离物而谈道哉?
曾子子思,亦曰:「可离非道也」。
见此,则心迹不判,天人不二万物皆备于我。
反身而诚,天地之间,何物非我
何我非物?
仁之为体要,义之为权衡万物各得其所,而功与天地参焉。
此道所以为至也。
释氏狭隘褊小无所措其身,必以出家出身为事绝灭天伦屏弃人理然后以为道,亦大有适莫矣,非邪说暴行大者乎?
方今圣学衰微自非真积久之儒辞而辟之,则天下之祸未易息矣。
昨寄答曾漕书去,兄以书来,曰:「叔以主张名教为心,其论甚正」。
名教释教岂有心于分别惟其而已矣。
释教是也名教非也,而欲主张名教,则私心矣,言岂能正乎?
名教是也释教非也,则言必名教矣,岂有心于主张耶!
有心主张者,贰以私心也,言贰岂能正乎?
大人所言,盖任理而言,以辟邪说,非苟以主张名教为心而已也。
力学有年行义信于乡党后进之所矜式
益弘圣人正道,勿过听释氏邪说
时赐警诲,某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