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鲁语详说绍兴二十四年三月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六、《斐然集》卷一九、《经义考》卷二一六、同治《永州府志》卷九
道一而已,而有中偏、大小、正邪、粹驳之不同,何也?
中故大,大故正,正故粹,粹故一。
狭小偏私僻邪驳杂道者,失也。
其所以失,或由师传,或由凿智,或由气禀,故殊途各出,骛而不返,道无是也
先圣先师为此所以有教,救学者多歧,欲归之于至当,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一者仁也,圣门之徒皆学为仁,夫子言行莫非仁也,其在《论语者著矣。
某年十六七,见先君书案上有《河南语录》,上蔡谢公龟山杨公论语解》,间窃窥之,乃异乎塾之业。
一日请诸塾师曰:「河南杨谢所说,与王氏父子谁贤」?
塾师曰:「彼不利于应科举,尔将趋舍选,则当遵王氏」。
于时某未能树立,而辄萌好恶矣。
既游庠序,方崇忌讳,肆谀谄歌功颂德陵跨唐虞,或道史书李杜诗章乱离之句,则众以谤讪操切之。
才二十年,川壅大决,睦盗猝兴,势摇嵩岱然后信王学术不本于仁,穿穴碎破,以召不仁之祸也。
当兹天子临轩策士收采谠言党禁向弛。
于是康节皇极书》、张横渠《正蒙篇》,河南先生诸经诸说,元祐忠贤言论风旨稍出,好之者往往传写袭藏,若获希世之宝,而谢公《语解》则已锓板盛行
噫,此岂人力也哉
四载岁在乙巳女真入侵嫚书腾闻诏音夜颁,引慝孙位
靖康元祀,遂撤王安石配食坐像,废《字说》勿得用,俾学者兼用先儒收召遗老佚贤,欲改弦更化
狂澜既倒,捧土莫遏,而遗书幸存,出于良知者,如济贯河,终不泯没
然后益信仁者人之本心大中至正是是昭昭未尝亡也,人自不求尔。
皇帝勇智中兴灼知祸败之衅本由王氏,以其所迷误天下变乱宪章得罪宗庙于是三省政事并遵至和嘉祐
自圣性,笃好孔子所作、安石所废之《春秋》,又于讲筵进读神祖所序司马光所纂之《通鉴》。
杨时取《三经义辩》,寘之馆阁
选从程氏学士大夫渐次登用甄叙元祐故家子孙之有闻者,仍追复父祖爵秩,将以刬削蛊蠹作成人物,朝冀贤才之赖,国培安固之基。
绍兴五六年间,大哉王言一哉王心凡百臣子所宜和衷将顺不忍违矣。
狃习旧染者,见王言行不类有同趋利之便,而于程氏则如嫫母之恶轩鉴也,蓄忿伺间,伸其诡罔,反以专门归咎堂奥
夫学士大夫意向殊乎王氏,则摈斥随之。
如是说,始堪仕进
蔽离穷陷,百唱千和,既率天下出一私口矣,又相与攘袂扼腕柴栅阙里,禁人趋之,不亦甚乎?
自古察言之法,必观其事,王氏宗派,效于绍圣,元符崇、观、政、宣已来,夫何可掩?
试举大者,则缵翟聃虚空之绪,乱邹鲁礼义之实,谈二帝三皇之治,济申商韩非之政,托人继述之孝,毁祖宗艰难之业,指丰亨盛大之象,肆穷奢极侈之欲,慕开疆辟土之绩,速佳兵好还之祸,乘国破君亡之衅,扶背主僣命之贼,环燕巢危幕之势,致荆扬蹀血之苦,积刑不平之愤,起周庐干纪之变,假偃武息民之说,成外交固位之计,殄烝民三纲之道,甘臣服雠敌之辱,称太平无事之美,导般乐怠敖之失,结忠贤谏说之舌,生隆家卑国之渐,皆背违先圣操心不仁,而精于经义》、《字说》,立乎本朝,据权断论之大验也。
君子私淑所被,曾微一人簉其列焉。
特用此观之,明善喻利之判,岂不昭灼
乃复营营翩翩变移黑白上欺君父,下蔑清议不念率兽食人,近有覆辙亦何意哉!
不肖,幸闻伊洛至教,承过庭之训,而冥顽怠废不早用力
盖尝妄意论语一书仁道枢管,欲记所见指趣附于章句之下,内揆浅疏,久而未果,发秃齿豁,恐负初志矣。
适有天幸投畀炎壤,结庐地偏尘事辽绝,门挹山秀,窗涵水姿,檐庭梧时动凉吹朝夕一盂、蔬一盘澹然太虚不知浮云莽眇也。
观过宅心自是始笃,乃得就藁,遗诸童丱博学详说之,将以反说约焉。
若夫推己及人指南洙泗之路,放淫讵诐,分北荆舒之旅,愚所能也。
困而学之,期成功于不二而已矣。
绍兴甲戌三月甲寅朔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