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天宁节疏(一)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九、《紫微集》卷三三
华星表瑞,肇开出震之符;
阳月维盈,爰纪生商之庆。
乾坤荐祉,夷夏交欢。
恭惟皇帝陛下道贯羲、黄,功高尧、禹。
以神灵徇齐之性,而接千载之统;
以聪明睿知之略,而承累世之休。
复燕、云之故疆,昆夷駾矣;
绍熙、丰之远绩,庶事康哉。
世已格于泰和,民咸跻于仁寿。
际天所覆,毕效嵩呼;
薄海以还,举深封祝。
伏愿皇图巩固,化日舒长。
锡万寿于无疆,高侔箕翼;
申卜年于有永,远迈姬周。
湖斋 北宋 · 朱之纯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平湖十顷水汪洋,得意茅斋且屈藏。
园种小桃今结子,池栽翠芰更闻香。
六龟已兆千年瑞(自注:予湖上治圃,于桃根获古龟六枚,其小如钱。),双鹤看呈八月(自注:昔时云间有仙鹤观,每中秋月夜,有仙鹤下,人往往见之,(五字原作往往,据《至元嘉禾志》补)观之得名以此。今予治圃谷水,邻其地也。)
居此倏然忘世味,此心尤懒去龙阳(以上宋杨潜绍熙云间志》卷下)
袁侍郎(九)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六、《铁庵集》卷一五
某伏蒙问及盐事,仰见忧国爱民之深虑。
前此东广盐司稍宽裕,而一道所恃以为缓急之备者。
端平乙未叛卒之变,城内兵民登陴拒之,皆盐司捐镪散犒之力也。
其时岁卖六万箩之钞,是年有献助银两,正魏鹤山督视时,于此银不无少补,朝家遂岁增二万箩之钞。
今议者犹以为尚宽,于八万箩外复创为国用十五万箩之数,往往姑抛为此数,不待智者而知其决不能办矣。
淳熙间二广官搬与客钞之议最详,东十万萝,西八万箩,每百斤为一箩,每箩正钞钱五贯,通九十万缗起解纲运。
然发泄颇艰,人苦于科抑,屡请于朝,东路只卖七万五千箩,绍熙元、二间又只令卖六万箩。
版曹以暗损经费争,而朝廷不之吝也,宽民之力而结其心可知。
东广所减钞数然也。
既还二万钞,五六年前仓多积盐,犹以发泄为难,至追钞客认买。
此数年来不待到仓而客皆预纳以待资次者,虽若可喜,实亦可忧。
淮盐不甚流通,偏重之势至此既无科买之患,虽还十万箩旧数,亦未为甚过,若又骤增许多,纵极力奉承,亦所有不能,且亦非朝家之所愿也。
向贸易利轻,客与盐徒得之皆轻;
今其利多,亦足以资其生。
凡此一线路决有不可得而尽塞者,若得稍稍宁帖,亦稍增为籴本之助,亦幸事也。
必欲尽笼取之,宁有是理?
大抵国家取仰于淮课者数甚浩瀚,仰东广者岁仅四五万缗,近又颇增。
闽中则某将漕时岁起纲仅十馀万缗,内楮半之。
端平初,有献莆涵头增灶之说于郑昭文者,既不可而止。
嘉熙末岳肃之温陵南盐之利可兴于乔、李二相,文清移书见问,亦以不可止。
人之为生微矣,岂堪作此俑?
今所愿者,通、泰之灶尽复其旧,淮鹾所至流通,使东广至于难泄卖。
至于乞减钞数,则国课之大计不失,民生之苏息有期矣。
孝宗皇帝谥册文绍熙五年十月 南宋 · 陈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一、《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第二册第一一一五页)
维绍熙五年岁次甲寅十月戊子朔二十九日丙辰,孝孙嗣皇帝臣惇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道之大者,拟议之所不能加;
尊之极者,形容之所不能尽。
然天地之德非可俄度,而总其大曰生;
帝王之美非可易言,而极其至惟孝。
诚以万善之本,孝为之先,理无不该,治所从出。
建人文以立极,包众甫以用中,巍巍煌煌,充满天地,生阐丕宪,没垂闳休,振古无伦,不可尚已。
恭惟大行至尊寿皇圣帝以天纵不世出之姿,辅高明大有为之志,神武甚类于艺祖,至仁克叶于高宗
在位二十八年,纪纲法度,庆赏刑威,文物典章,源流品式,焕乎三辰之明,蔼乎韶濩之音,截然风霆之震惊,沛然雨露之渗漉。
虽精神之运微妙难测,而出治之迹较然可纪。
方在冲幼,岐嶷绚齐,俨如神人,已系群望。
就傅王邸,睿质日跻,沉潜圣经,反复旧史,发为言训,有老师宿儒之所不及。
洎膺付托,光御历服,当宁太息,风挥日舒,蒐延浚明,昭发猷念。
勤劳夙夜,以恢康济久大之图;
明厉奋决,以起偷堕茍安之习。
智出庶物,不流于满假;
思周万机,罔病于丛脞。
规为建置,常欲凌厉汉唐,而绍休祖宗。
故推对越之诚,首辑敬天之图;
充恻怛之念,荐颁恤民之诏。
总章圜丘之迭举,而报本之义尽;
儒馆辟廱之亲临,而右文之化展。
重惜名器也,虽官闱之恩泽娄减损而不恤;
务公赏刑也,虽勋戚之抵冒必诘责而无赦。
贡称羡馀则却之,法奏祥瑞则删之。
六察之弹纠,不止于检簿书之稽违;
诘三省之烦苛,贵在乎明朝廷之体要。
课儒生以金谷,惧空言之无补;
进士以弧矢,虑戎备之或忘。
申饬阉人,毋预军政,体貌大臣,常延便坐。
严更迭之法以练才实,躬临遣之烦以达壅蔽。
权任所寄,诞谩败事者必谪;
亵御之臣,请托为奸者必戮。
孜孜汲汲,日不遑暇。
群工奔走率职,而庶事秩然举矣。
至于躬服俭素,研精典学,声色靡曼,未尝留意,成汤之弗迩也。
双日休暇,间坐书筵,孔子之时习也。
安南之象,则《旅獒》之不蓄;
观御苑之,则《无逸》之先知。
乾文参乎典谟,宸画丽乎河汉。
储宫入侍,每迪以刚健;
安康下降,必训以温柔。
旁采崔寔之达权,深嘉陆贽之忠荩。
言动以为法则,身声以为律度。
厥惟始初,遭虏匪茹,赫然震怒,焱厉武节。
念版图之未归,痛陵寝之弗祀。
大讲岐阳之蒐,冀申有扈之伐。
而敌衅未启,雄图终郁
虽宿耻之犹在,顾大谊之已明。
此则有开于后来,将缵圣志而成之也。
历考自昔粤帝与王,虽谨于初,鲜不终怠。
而大行临御既久,日新又新,每深苞桑之戒,居轸朽索之惧,尊贤励德,晚而弥笃。
洋洋风声,轶乎疆外。
用能大和熏塞,方内底宁,肖翘蚑行,罔不咸遂。
神明未衰,王化方洽,乃举神器,以授圣子,揖逊之盛,光于有虞。
方且独超希夷,为众之父,玩其清净,福我邦家,而生民无禄,昊天不吊,奄弃大养,欻乘白云。
率土崩心,际天雨泣。
末予小子,追念烈祖之训,茕茕在疚,罔知攸
王公卿士,诹经订礼,以谓因山匪远,升祔有期,当崇徽称,庸诏罔极。
夫惟懿铄,岂易管窥。
亶是孝思,高载籍。
承颜之敬,绵九闰而益共;
致养之隆,极九州而未已。
和气愉色,根于自然;
纤介不形,淳笃天至。
逮执丧纪,古制是遵。
汉文弗思而轻变,晋武虽行而未尽。
仁殚义备,始自圣明。
固已挽百代之浇风,示一王之丕式矣。
夫舜之独称大,武王、周公之独称达,岂其他圣贤皆不然哉,盖即其特盛者而名之也。
粤兹诔行,稽谋于天,镂玉简荐之清庙,于以扬厉景烈,宣明至公,贯显幽而无惭,亘今古而如在。
谨遣摄太傅光禄大夫右丞相提举编修玉牒提举实录院提举编修国朝会要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户赵汝愚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伏惟威灵在天,膺受容典,于万斯年,永帱厥后。
呜呼哀哉!
谨言。
南剑曾守(宏正)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三、壶山四六
暑行乘传,未声假道之恭;
火急置邮,先沐专城之问。
怀哉厚意,展也贤侯。
恭惟某官峻阀摩云,清规照水。
绍熙世,孰取日于虞渊;
忠节公,首忧天于杞国
一时闻者增气,千载读之如生。
飞不尽翰,根乃流叶。
共惟执事,克对前人,学广而闻名,识敏而才裕。
干城伟绩,盍申带砺之盟;
治狱阴功,当见门闾之大。
纵未班于笔橐,胡又拥于旌麾?
观其廉靖以无求,允矣渊源之有自。
棠阴如许,想俱剑水之清;
芝诏匪伊,行从履星之上。
某久于耕钓,忽尔轩轺。
嗟闭户之不牢,欲埋轮而无力。
使者出矣,初不知霄立之荣;
太守谓谁,愿毋执郊迎之礼。
南剑州州学造祭器记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铁庵集》卷三二
后三代千馀岁,古礼废,文物不与耳目接。
后儒模仿其形制,图而出之,故器仅存。
太常故府之藏,非士庶所得见。
郡邑幸有社稷风雷之祀,临期灭裂,以吏从事,见者殆焉。
中春秋先圣丁祠先期之三日,蠲学馆,涤器具,罗而陈之堂上下,俾衿佩肄习。
士生千岁后,及识先王彝器者,独赖有此。
所在多袭聂氏《礼图》,安于陋而莫知其非,岂独延平哉?
朱文公绍熙申请之书所为作也。
屡请而后可,既攽而未遍,学者未之尽睹,长吏畴肯为意?
所谓仅存而犹及识者又未必中程否。
嘉定壬申三月晦,某来倚席,益深病之。
岁甲戌三衢侯应祖视郡事三日,既谒先圣,出示此书,则公之子司农丞所授也。
某捧归直庐,歛衽竦观,制度精密,气象淳古,则不接于耳目者已宛然在前,回视旧所藏器舛駮庞杂,无以议为。
亟请更之,得四十万金,按书制造。
如是而豆笾,如是而簠簋,为俎、为尊、为爵、为坫、为罍、为洗、为鼐、为登、为槃勺巾篚,大略已具。
先是得请于今庾使天台刘公允济未解郡绶日,捐金亦四十万,撤新殿宇,及是甫毕役,而器亦成,则乙亥二月丁前也。
行事礼文,前此循习,有畔于书者,据于是正,毋敢不如仪。
祭服书所不载,谨按《淳熙编类式》,敝者改,阙者补,金费前之半,又逾月成,而献官执事始备。
诸生喜甚,曰:「俎豆之事,吾尝闻之矣,盖而今而后得见之也」。
侯闻而语某曰:「器末也,后世视为古物,而想像其典刑。
自当时观之,俎豆直饮食具耳,夫子戏而陈之;
何谓军旅,诿以未学,而以是对。
则器用之末,而学寓焉,诸生其毋忽」!
某退而申语之:祭以教敬,器以藏礼,折旋进退之顷,名物度数之微,非直为是观美也。
目击先王之器,神驰古人之境,由粗达精,自微观妙,以此成德,以此通性命之理,侯之所谓学者其在是欤?
咸曰然。
抑犹有虑焉,爱羊所以爱礼,自不爱者而言,则岁两日用耳,已则又刍狗。
然则洗濯之不精,出入之不时,有转而不归者,往尚可鉴。
今幸渐备,而制作之功宜可久存,此固某所甚爱者。
然去是矣,有职于学者宜相与爱之俾勿坏。
若夫增益之,则在后之人。
路祭端明李尚书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铁庵集》卷四○
呜呼!
涉世故多,是谓华发。
处世故多,斯见其节。
公仕淳熙,主知自结。
大编两进,补史之阙。
先帝曰俞,乃寘于列。
中更绍熙,值天降割。
言者踵至,公留之切。
历举纲常,几至流血。
开禧弄柄,风涛溃裂。
嘉定更化,天日昭揭。
雍容其间,亶曰明哲。
斯劲,如玉斯洁。
帝眷世臣,宠之睿札。
召棠蔽芾,荆湖闽浙。
惟忠惟信,毡裘诵说。
元朝士,日就消歇。
嗟尔老成,有疑资决。
煌煌紫殿,王之喉舌。
二十七疏,期于屣脱。
问讯泉石,曾未逾月。
胡惨彼苍,一老竟夺。
曰福之脩,曰尊之达。
曰名之全,何愧碑碣。
某等同任通德,密迩名阀。
仅见典刑,巍然故笏。
送车千两,遮道执绋。
何以寓哀,馨泉冽。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809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剑南东川详覆使言。
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严砺在任日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今于两税外加徵钱米及草等谨件如后。
严砺擅籍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庄宅共一百二十二所。
奴婢共二十七人。
并在诸州项内分析。
右。
臣伏准前后制敕。
令出使御史
所在访察不法。
具状奏闻。
臣昨奉三月一日敕。
令往剑南东川
详覆泸州监官敬仲赃犯
于彼访闻严砺在任日。
擅没前件庄宅奴婢等。
至今月十七日详覆事毕。
追得所没庄宅奴婢文案。
及执行案典耿琚马元亮等检勘得实。
严砺元和二年正月十八日举牒云。
管内诸州。
应经逆贼刘辟重围内并贼兵到处所有应接。
及投事西川军将州县官所由典正前资寄住等。
所犯虽该霈泽。
庄田须有所归。
其有庄宅奴婢桑柘钱物斛㪷邸店碾硙等。
悉皆搜检
勘得涂山甫等八十八户案内并不经验问虚实。
亦不具事职名。
便收家产没官。
其时都不闻奏。
所收资财奴婢。
悉皆货卖破用。
及配充作坊驱使。
其庄宅桑田元和二年三年租课。
严砺并已徵收支用讫。
臣伏准元和元年十月五日制。
西川诸军诸镇刺史大将参佐官吏将健百姓等。
应被胁从补署职官。
一切不问。
又准元和二年正月三日赦文。
自今日已前。
大逆缘坐。
并与洗涤
况前件人等。
悉是东川将吏百姓。
及寄住衣冠。
与贼党素无管属。
贼军奄至。
暂被胁从
狂寇既平。
再蒙恩荡。
严砺公违诏命。
苟利资财。
擅破八十馀家。
曾无一字闻奏
岂惟剥下。
实谓欺天。
其庄宅等至今被使司收管。
臣访闻本主并在侧近。
控告无路。
渐至流亡。
伏乞圣慈勒本道长吏及诸州刺史
招缉疲人
一切却还产业。
庶使孤穷有托。
编户再安。
其本判官及所管刺史
仍乞重加贬责。
以惩奸欺。
严砺又于管内诸州元和二年两税钱外。
加配百姓草。
共四十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束。
每束重一十一斤。
右。
臣伏准前后制敕及每岁旨条。
两税留州使钱外。
加率一钱一物。
州府长吏并同枉法计赃。
仍令出使御史访察闻奏。
又准元和三年赦文。
大辟罪已下。
蒙恩涤荡。
惟官典犯赃。
不在此限。
臣访闻严砺加配前件草。
准前月日追得文案。
及执行案典姚孚检勘得实。
严砺元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举牒称。
管内邮驿要草。
于诸州秋税钱上。
每贯加配一束。
至三年秋税。
又准前加配。
计当上件草。
臣伏准每年旨条。
馆驿自有正科
不合于两税钱外擅有加徵。
严砺元和三年举牒。
已云准二年旧例徵收。
必恐自此相承。
永为疲人重困。
伏乞勒本道长吏
严加禁断。
判官刺史等。
伏乞准前科责。
以息诛求。
严砺又于梓遂两州。
元和二年两税外。
加徵钱共七千贯文。
米共五千石。
右。
臣伏准前月日追得文案。
及执行案典赵明志检勘得实。
严砺元和二年六月举牒称。
绵剑两州供元和元年北军顿递
费用倍多。
量于梓遂两州秋税外加配上件钱米。
添填绵剑两州顿递费用者。
臣又牒勘绵州
得报称。
元和二年军资钱米。
悉准旧额徵收。
尽送使讫。
并不曾交领得梓遂等州钱米添填顿递
亦无尅折当州钱米处者。
臣又牒勘剑州
得报称。
元和元年所供顿递
侵用百姓腹内两年夏税钱四千二十三贯三文。
使司今于其年军资钱内尅下讫。
其米即用元和元年米充。
并不侵用二年军资米数。
使司亦不曾支梓州遂州钱米充填者。
臣伏念绵剑两州供顿。
自合准敕优矜。
梓遂百姓何辜
擅令倍出租赋。
况所徵钱米数内。
惟尅下剑州军资钱四千二十三贯三文。
其馀钱米。
并是严砺加徵。
别有支用。
其本判官梓州遂州刺史
悉合科处。
以例将来。
擅收没涂山甫等庄宅奴婢及于两税外加配钱米草等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
并所收色目
谨具如后。
擅收没奴婢庄宅等。
元举判官度支副使检校尚书刑部员外郎侍御史赐绯鱼袋崔廷
都计诸州擅没庄共六十三所。
宅四十八所。
奴一十人。
婢一十七人。
于管内诸州元和二年三年秋税钱外随贯加配草。
元举判官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卢诩。
都计诸州共加配草四十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束。
加徵梓遂两州元和二年秋税外钱及米。
元举判官节度判官监察御史里行裴誗。
计两州加徵钱共七千贯文。
米共五千石。
梓州刺史检校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严砺
元和四年三月八日身亡。
擅收涂山甫等庄二十九所。
宅四十一所。
奴九人。
婢一十七人。
加徵三千贯文。
米二千石
草七万五千九百五十三束元和二年三万一千七百九十三束元和三年四万四千一百六十束)
遂州刺史蒙。
擅收没李简等庄八所。
宅四所。
奴一人。
加徵钱四千贯文。
米三千石。
草四万九千九百八十五束元和二年二万四千五百三束元和三年二万五千四百八十二束)
绵州刺史陶锽。
擅收没文怀进等庄二十所。
宅十三所。
加徵草八万八千六百八十八束元和二年三万八千九十三束元和三年五万五百九十五束)
剑州刺史崔实成。
擅收没邓琮等庄六所。
加徵草二万一千八百一十七束元和二年九千三十九束元和三年一万二千七百七十八束)
普州刺史李怤。
元和二年加徵钱草六千束。
三年加徵草九千四百五十束。
合州刺史张平
元和二年加配草三千四百六十二束。
三年加徵草五千六百五束。
荣州刺史陈当。
元和二年加徵草九千四百三束。
三年加徵草五千六百二十七束。
渝州刺史邵膺。
元和二年加徵草二千六百一十四束。
三年加徵草三千七百二十七束。
泸州刺史御史刘文翼。
元和二年加徵草三千八百五十三束。
三年加徵草三千八百五十一束。
资州元和二年加徵草一万五千七百九十八束。
三年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束。
简州元和二年加徵草二万四千一百四束。
三年二万三千一百一十八束。
陵州元和二年加徵草二万四千六百六束。
三年二万三千八百六十一束。
龙州元和二年加徵草八百九十一束。
三年八百一十一束。
右。
已上本判官刺史等名衔。
并所徵收色目
谨具如前。
资州等四州刺史
或缘割属西川
或缘停替迁授。
伏乞委本道长吏
各据徵收年月。
具勘名衔闻奏。
以前件状如前。
伏以圣慈轸念。
切在苍生。
临御五年。
三布赦令。
殷勤晓谕。
优惠困穷。
事涉扰人。
频加禁断。
严砺本是梓州百姓。
素无才行可称。
久在兵间。
过蒙奖拔。
陛下录其末效。
移镇东川
仗节还乡。
宠光无比。
固合抚绥黎庶。
上副天心。
蠲减征徭。
内荣乡里。
而乃横征暴赋
不奉典常
擅破人家。
自丰私室。
访闻管内产业。
阡陌相连。
童仆资财。
动以万计。
虽即没身谢咎。
而犹遗患在人。
谓宜谥以丑名
削其褒赠。
用惩不法。
以警将来。
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等。
或苟务容躯。
竞谋侵削。
或分忧列郡。
莫顾诏条。
但受节将指挥
不惧朝廷典宪。
共为蒙蔽。
皆合痛绳
臣职在触邪
不胜其愤。
谨录奏闻。
伏候敕旨。
中书门下御史台
牒。
奉敕。
籍没资财。
不明罪犯。
税外科配。
岂顾章程。
致使衔冤。
无由仰诉。
不有察视。
孰当举明。
所没庄宅奴婢。
一物已上。
并委观察使据元没数。
一一分付本主
纵有已货卖破除者。
亦收赎却还
其加徵钱米草等。
亦委观察使严加禁断。
仍榜示村乡。
使百姓知委。
判官崔廷等。
名叨参佐
非道容身。
刺史蒙等。
任窃藩条。
无心守职。
成此弊政
害及平人。
抚事论情。
岂宜免戾。
但以罪非首坐
合会恩。
亦以恩后加徵。
又已去官停职。
俾从宥。
重此典常
其恩后加徵草。
蒙陶锽李怤张平邵膺陈当刘文翼等。
宜各罚两月俸料。
仍书下考。
馀并释放。
牒至。
准敕故牒。
英宗谥册治平四年七月十六日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宋大诏令集》卷九、《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二(第二册第一○八九页)
维治平四年岁次丁未七月丁丑朔十六日壬辰,哀子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曰:臣闻号者功之表,谥者行之迹
王者则天以为大,非号无以立隆;
法日以为明,非谥无以垂远
故要之于终,拟而后言,以诏乎无穷之间者,易名之谓也。
眇觌前圣,率循兹范,则我昭考之光烈,其不可阙也。
恭惟大行皇帝浚哲自天,绍熙有宋,得一而清明奋,用九而刚健至。
粤自毓德藩房,齿学庠序,不释卷以究先王之道,不窥牖而知天下之事,此高宗之宅河朔也。
仁宗皇帝雅知兴世之量,遂定主器之托。
谦巩弗嗣,控愬历年,终迫人神之望,勉徇社稷之计,此汉文之逊代邸也。
及夫绍天纂历,正位凝命,不遍览六合而视已明,不遍视八荒而聪已达。
综览万务,而指诸其掌;
役用众智,而断之以独。
岁未再闰,表里禔福,洋洋乎圣谟神化,不可度已。
若乃仁庙付畀之重,尽志乎三年之丧;
思慈寿鞠育之深,竭诚乎四海之养。
肇禋乎郊而万灵秩,始祼在庙而八室顾,孝格于人祇矣。
立严以救政宽,故道克无弊;
循名以核吏理,故下皆儆职。
发廪赡岁,而流冗悉沾;
除籍蠲负,而系缧一空。
泽深于黔细矣。
至于好问不倦,纳谏无壅,日临经幕,以御讲训,间开别殿,延访侍从
其用人也,拔于未显;
其求贤也,常若不及。
广宗子之学,亲同姓也;
策府之员,罗遗俊也。
籍兵于畎亩,复古教也;
取才于跅弛,明驭术也。
矧复敦朴以率俭,勤瑟以训恭,后宫无职御之授,外家无封爵之过。
舆马之迹,不涉于苑囿;
钟鼓之音,不流于俎席。
然犹克自抑畏,退托不逮,日昃而听理,夜分而程奏。
五上徽称,深抑而未俞;
再诏庶位,直言而箴阙。
于斯之时,宪度清旷,品式明备,文武各致其用,农工不夺其力。
北有悍敌,款附而请盟;
西有黠羌,文告而伏罪。
何其德之隆,治之盛欤!
夫惟创业之迹固劳,守成之功易怠。
今乘大治而虑益深,御丕平而精益勉。
虽商言武丁,周云成康,亦未有纯风之可拟也。
宜夫天锡永命,以闳阐我祖宗之统业。
而夏后勤德,忘于劳身;
文王忧民,讫至损寿。
遽弃天人之宝,上从飙歘之驾,三辰雾惨,兆姓血泣。
肆及凉菲,获奉宝训,哀穷荒感,惧弗克承。
因山戒期,同轨毕至,一二乡老,洎百工庶尹,相与节大惠,稽旧章,谒款于郊,得请于
仰谋称谓,以对光铄。
谨遣摄太尉具官韩琦,奉宝册,上尊谥曰「宪文肃武孝皇帝」,庙曰「英宗」。
伏惟睿灵在天,昭鉴逮下,膺是典礼,永祚来叶。
呜呼哀哉!
光宗皇帝夏竦双头牡丹赋御书赞 南宋 · 岳珂
 押词韵第十一部
圣孝动天,瑞则应之。
帝开绍熙,天实命之。
三宫燕娱,爱且敬之。
禁籞翠华,时联幸之。
万葩其春,䌽服映之。
玉色怡愉,霞卮醟之。
岂乐行都,民物盛之。
乾坤同欢,康衢咏之。
于牣灵沼,鱼鸟泳之
天光下临,邦家庆之。
煌煌牡丹,奇产并之。
帝王称觞,亲捧迎之。
巍巍太皇,万寿称之。
一德隆兴,圣益圣之。
维太平臣,尝比兴之。
国英竦名,夏则姓之。
秾纤艳殊,美则评之。
仁皇之祥,今亦订之。
尧父舜子,本天性之。
龙楼鸡鸣,久温凊之。
晦明节宣,臣或诤之。
瑜瑕未昭,事则镜之。
宸毫所传,神具听之。
后三十年,臣则胜之。
金匮名山,尚克證之。
东坡琴操帖绍熙三年 南宋 · 项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三、《铁网珊瑚》卷四、《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六艺之一录》卷三四二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志士仁人爱国爱民之心,千古一辙也。
故曰「思翁无岁年」,又曰「此意在人间」,苏公可谓不孤后学矣。
绍熙壬阙州尹江陵项安世书。
赵忠定汝愚濠梁帖赞 南宋 · 岳珂
真宰之出,维天降才。
既玉于成,勋名九垓。
山川出云,时雨必至。
道之将行,公揭魁瑞。
问学已正,渊源已充。
险夷一涂,奚有于躬。
绍熙季年,国势𣕕杌。
手扶重轮,公为时出。
屹若九鼎,不震不摇。
公秉国成,端委以朝。
拔茅斯征,苞桑斯戒。
匪兕之时,乘否于泰。
有棐至诚,云开于衡。
顾不能排,噂𠴲背憎。
公能者天,岂曰臧氏。
汗青万年,则有公议。
我昔龀齿,拜公江干。
公顾而奇,信乎庭兰。
三十八年,始得遗帖。
忧边谨微,抑寓相业。
字端而庄,德谦而光。
于閒暇时,宪型四方。
书藏在奁,百世如对。
尚想公仪,洒扫进退。
乞照旧例许武举换试文资奏嘉定十三年九月四日 南宋 · 张次贤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八之一八(第五册第四五五七页)
窃惟国家取士,由武举策第,许换试文资,此网罗全才之意。
绍熙略行沮格,未几仍就放行,比者臣僚复沮格之。
且入赀、门荫之流,犹许换试,而武举进者独可沮抑,其所能乎?
至如文士擢第,犹必程其武艺,而惯于兵机者,可不容其通习文事乎?
武举试换,不可不复也。
武举历任作邑既满,或可得郡,此固优假右选
把麾一方,民社攸重,苟使官卑资浅之人幸而得之,何以重蕃宣之寄哉?
且文臣三考作邑,两任作倅,方许典郡;
武举作邑虽用举员,其视文臣五削脱选,难易不侔,或试邑甫毕即便得郡,宁不太骤?
武举典郡不可不革也。
或虑其得武复换以文,则是假途而进,适以轻武。
然能中两科者,不过挺特翘楚之辈,岂能一一舍武就文乎?
又虑作邑之后,未许作郡,非所以为诱掖戎行之意。
然历任以来,或以功绩显著,庙堂自应如之赏遇,岂一例拘以格法乎?
乞应武举出身,照旧例听其换试。
其已作邑人受郡阙,及已赴上者,且循旧格外,自今合体左选格法,须历计议路分差遣,比当两任通判而后与郡。
庶几文武兼通之才可致,而郡国作牧之寄不轻矣。
永安尉洪公柱元迁葬挽(进退格) 清 · 申晸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汾厓遗稿卷七 桑榆录
杖屦追陪岁几更,秪今魂梦想仪形。
承家文彩诸郎秀,干蛊声名八座荣。
久识福门天有饷,改营真宅地应灵
千秋江汉风流远,怅望秦楼泪自倾。
赵鼎赠三代制 其一 曾祖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八
三代王者谓同姓诸侯曰伯父叔父,亲之也。
矧夫正位上宰,弼亮王室,协同姓之亲,而任天下之重。
仰延爵命,不臻重祖,将何以称朕倚注之心,示劝有位哉!
具官曾祖荣德光厥身,垂范后裔,本大末茂,弥远益昌
嘉尔曾孙之贤,服我股肱之任。
爰从亚弼,擢拜元辅
观典刑之具美,识故老之遗芳,是用跻荣公台,参位师傅,疏九原之渥泽,焕百辟之光华。
尔尚有知,享予休命。
贺新南宗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八、《臞轩集》卷八、《臞轩先生四六》卷一、《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四、《启隽类函》卷一四
镇领房山司宗睢邸。
伯父心在王室,自宜与四辅以通班;
天属生值圣时,爰以第一人而为长。
洁蠲吉椟,登进贺床。
恭惟某官学问得圣处之工夫,文章有作者之风骨。
淳熙之末,射策耿魁宿之甚寒;
嘉定而后,还班屹灵光之独在。
忠勤一节,佐佑两朝,以经文纬武之长才,任观化宣风之重寄。
古庸巨镇,价藩扬六纛之威;
徽省华阶,跬步视三台之秩。
圣化方新于调瑟,宗盟尤重于维城,欲信厚之风成,宜训齐之选遴。
时维族老,方坚恋阙之心;
常有恩言,亟下建台之命。
地位穹则事权增重,力量大则教令易孚。
会见文昭武穆之英,益习淮《易》楚诗之化。
惟是通国之望,正在同姓之卿。
卫社稷则无如朱虚之精忠,尊朝廷则孰过李勉之德量?
鈇钺方欣于南下,衮衣已趣于东归。
天下达尊有三,师言允穆;
宗室为相者九,前轨可寻。
罔俾忠定之贤,专美绍熙之世。
伏念某癖惟嗜古,样不入时。
对策广廷,徒有空臆尽言之直;
校文列陛,乃罹疾声大呼之谗。
来倚席以何颜,叹无毡而独冷。
见闻甚浅,易招雪日之嘲;
骄贵与居,凛有风霜之惧。
所幸耆英之至止,庶几晚末之有依,教诲之以雅言,提撕之以巨力。
一时遭际,几劫修来。
仙李蟠根,固可使倚之蕃茂;
小草有志,亦期附丛桂之芬芳。
景震剑文 唐 · 不详
 押词韵第十一部
撝雷电,运玄星。
摧凶恶,亨利贞。
乾降精,坤应灵
日月象,岳渎形。
晓沧买犊 其四 晚清 · 丘逢甲
 押屋韵
平生慕马援,边郡事田牧
此志苦不成,牛后随人逐。
我家东海东,弃置委荒服。
田间旧牛宫,群夷酣食宿。
诛求遍鸡豚,何况牛大畜。
田家苦此累,不令㹀养犊。
惟昔大牢公,实致维州覆。
彼哉伊何人,得毋乃其族!
遗民痛贻祸,恨欲食其肉。
至今乱未已,东望为痛哭。
何时得伏波,重使交趾复?
我归耕我田,汉书牛背读。
道藏歌诗 其三十一 唐 · 无名氏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荣秀椿却期,乘运应灵图。
兜术开大有,一庆享祚多。
六和塔大宋临安府重建月轮山寿宁院塔)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松隐文集》卷三○、《咸淳临安志》卷八二、《西湖志》卷一一、《西湖游览志》卷二四、康熙《钱塘县志》卷三四
尝谓天下之事,利害相若。
惟能因利以除害,则利斯得而害乃去。
钱塘昔号都会,既天子建翠凤之旗,为驻跸之地,可谓据东南天设之险。
浙江介于吴越,一昼一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虎骇而龙怒,猛如山立,欻如电转,掠堤突岸,摧陷莫测。
甚至于捲民庐舍,冲坏田亩,为临安之患久矣。
虽智者造谋,巧者述之,莫能禦也。
故汹然独起,殊百川之进退。
昔人尝以为言,又谓浙者折也,以潮之出海,屈折而倒流,其地形蟠吴挟越,夹群山而中来,折入既深,激而成斗。
夫以天设之险,为东南之固,可谓利矣。
而其奔涛巨浪,民不奠居,则害可胜言哉?
冥冥中果有神物典司其事。
钱氏有吴越时,曾以万弩射潮头,终不能却其势。
后有僧智觉禅师延寿僧统赞宁,创建斯塔,用以为镇。
相传自尔潮习故道,边江石岸,无冲垫之失,缘堤居民,无惊溺之虞。
闻者德之,而武林郡民日由之而不以为德。
迨宣和三祀,塔与寺为寇盗所爇,赤地无馀。
自是潮复为患,岁加一岁。
或疾浪澎湃,舞潜蛟,跃鳅鳣,以至巨浪怒沫,顷刻间捣堤坏屋,侵附江之陆数十百丈。
民虽实苦其害,然迄无以措手。
绍兴岁在壬申,天子忧之,思所以制其害者。
在廷之臣,首以复兴斯塔为请。
诏赐可,下有司计度,意将官给金币,庀工治材。
都下守臣,择可主持斯事,得僧智昙,蔬食布衣,戒行精絜,道业坚固,可任以干缘。
乃缕陈塼石土木,方隅广袤,所以复塔之意,昙口诺心然,愿以身任其劳,仍不以丝毫出于官请,得募民众,毕兹胜事,都守即日命住持是院。
昙自被命,如大檀和义郡杨某率先众力,出俸资助。
居士董仲永,以家之器用衣物咸舍以供费。
先造僧寮库司、水陆堂、藏殿,安存新众,俾来者有归依祈求之地。
以致中朝莲社,闻风乐施,云臻雾集,虽远在他路,亦荷担而来。
癸酉仲春鸠工,至癸未之春,五层告成。
是年岁晚,则七级就绪。
巍然揭立,成数十寻。
跨陆俯川,栏楯层缭,面面门敞,宝网鸣铎,光动山海,撑空突兀,已立于风烟之上。
外则规制壮丽,气象雄杰,日以万众,欢喜瞻仰,得未曾有。
内则磴道以登,环壁刊《金刚经》列于上下。
及塑五十三善知识,备尽庄严。
至于佛菩萨众,各以次位置。
凡所以镇静山川,护持法界,调伏魔境者,莫不阂而存焉。
塔兴之初,土石未及百篑,而潮势虽仍汹涌,浪犹暴怒,已不复向来之害。
编氓得袖手坐视,略无隐忧矣。
噫,塔之利益果可以除害如此之验耶?
昙之愿力缘法乃能兴利如此之速耶?
以故衣冠缁黄、耆艾士民,德昙甚深,而拱手赞叹。
是塔也,不特镇伏潮不为害,又航于海者,寅夕昏晦,星月沉象,舟人未知攸济,则必向塔之方,视塔中之灯光以为指南,则海航无迷津之忧。
是致富商大舶,尤所归向而喜舍无难色,此又塔之利也。
塔将圆满,寺众以事之始末求予文以记其实。
昙,东人也,体识深敏,早受律仪,持教临坛,已踰三纪。
信心之士,往往聆芳咀妙,割缚导述,作大方便,护于群生。
顾予知昙之戮力,乃申利害之所出,陈上圣之忧劳,纪廷臣之建言,道昙之率众与夫工徒用度之数,皆摭其实,庶知不假声势,成兹利益,备诸难事,而尽未来际,千百载下,僧俗当共谨护,以为此邦植福,岂不美哉!
约用工百万、缗钱二十万云。
呜呼,佛以像教,开示群生,而迷妄不灵,浑然莫知。
所谓塔之为意,盖稽诸一体,内外洞达,于天人严持妙圆,出乎物表。
堂堂此塔,即此佛也。
以是威神,峙广大之地,四时有谢,法体常然,屹若佛身,临以愿力,足能制诸外道,降伏天魔。
释迦文所以礼多宝塔也。
推是在人,清修梵行,与之齐肩,比塔高广,摄受一切,则与冥然日用而不知者,固有间矣。
予故标此,若形理兼宣,则自应冰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