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别图贤才委以政柄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宋宰辅编年录》卷九
臣窃以陛下所与共天下之治者,惟二三执政大臣而已。
得其人则陛下不劳而天下蒙福,非其人则天下受敝而陛下独劳,故执政不可不用天下之贤。
蔡确、章惇之大奸,臣先已论之。
其次如韩缜之鄙俗不学,张璪之阴邪不正,李清臣之柔佞不立,安焘之阘茸不才。
臣不知此四人自执政以来,有益国家者何事,惠及生民者何功,启沃陛下者何言?
天下之物望轻重,陛下聪明,必皆坐照,不待臣言而后知。
方陛下更化愿治之时,股肱一人要为一人之用,若辈累百,何补陛下?
诚惜此地,虚为所据。
伏望陛下重惜名器,别图贤才,任以大柄,以为社稷之赖,以为生灵之福。
乞选朝臣根治江西提举曾孝廉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窃闻江西提举曾孝廉挟私不法,驱迫知抚州石禹勤下狱,差有嫌隙人李为勘官,非理凌虐,一月之间,致禹勤于垂命,至家一夕而卒。
乞选朝臣就往根治,重行窜黜。
缴进安焘知枢密院画黄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三、《续资治通鉴》卷七九
今月二十五日伏睹画黄,除同知枢密院安焘知枢密院试吏部尚书范纯仁同知枢密院者。
臣谨按资材阘茸,器识暗昧。
立朝以来,无一长为人所称。
备位枢庭,不能自立,惟知佞事章惇,阴助邪说,以养交取容,曾无建明,少裨国论,公议所鄙,中外一辞。
臣当言责,方以逐大奸为先,未暇及,非敢不为陛下言也。
今大奸既逐,适欲论奏,而更超用,其何以慰天下之望,弭谏臣之言?
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颛兵柄?
今边鄙大事,正赖谋谟,使当之,何以胜责?
伏惟国家枢密之重,名器之隆,非所宜误以属人,为社稷忧也。
所有画黄谨缴封进,范纯仁除命伏乞分为别敕行下。
缴駮安焘知枢密院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伏以左司谏之职属门下省,近蒙本省批状,差兼权给事中
给事中职当论駮,臣虽暂权,义难茍且。
今日伏睹画黄除安焘知枢密院,公议不允,臣不敢放过门下。
缘过门之后即是施行,既已施行,益难追改。
不才,无补陛下,而玷处庙堂,坐尸厚禄。
考之物论,谓当置之散地,别进贤才。
今乃超迁,总领机务,位愈高而德愈不类,任益大而才益不宜,必恐多致人言,上烦圣听。
臣所以辄先封还,乞陛下更加裁虑。
或陛下必怜其人,未欲遽行罢免,则愿且勿升其位,但令与范纯仁并为同知院可也。
臣亦再三为陛下思之,唯如此颇为易处。
伏望圣慈恕臣疏虞僭易之罪,察臣区区爱国之心,特垂采纳。
〔贴黄〕臣蒙陛下任之言责,唯愿陛下无一毫差错,臣始心安。
若闻一人有议朝廷除用未当,则如臣之身自有过失,所以不避烦渎,一一进言。
幸陛下省纳,使臣得尽其愚,以图补报。
之阘茸不才,终不是当大任之人,候陛下别得贤才,即宜罢免,以协公言。
安焘敕命不送给事中书读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臣两次论駮除安焘知枢密院敕命,久之不下,意谓圣慈已赐开纳。
今窃闻已有指挥门下省,更不送给事中书读,令疾速施行。
臣闻命皇恐,不知所容。
陛下必以臣为违拒睿旨,遂一面施行。
臣仰惟国家置官司,正要上下相关防,相审察,唯恐有失误,所以重审之至。
给事中喉舌之任,若不由过则不成命令,何所不可。
臣违君之命至于再三,虽陛下优容,未加诛戮,臣自知罪不容矣。
然臣少而读书,本学事君之道,今不敢不以所学事吾君也。
臣位可夺也,而守官之志不可夺也;
身可忘也,而爱君之心不可忘也。
守官之志可夺,则陛下今日虽喜臣从命,后日将不复信臣矣;
爱君之心不忘,则陛下今日虽未亮臣,后日将复念臣矣。
陛下聪明照微,岂不察臣之所以区区效愚忠而不已者,为陛下耶,臣自为耶?
每与大臣结怨仇而不避者,为国计耶,为身耶?
陛下欲人阿意顺旨则易,欲人抗言执议则难。
臣不为易而为其难,亦何心哉?
但恐因臣不能为陛下守职事而获沮抑,则人人务为其易,非朝廷之福也。
古人有言曰:「赏当贤,则臣下劝;
罚当罪,则奸邪止」。
此国家之大柄,而人主不可以不谨也。
陛下一日逐章子厚汝州,可谓罚当罪矣。
一日擢范纯仁执政,可谓赏当贤矣。
安焘之进则未见其当,此臣之所以力为陛下言也。
陛下曰必行之,臣曰必不可行,则是以臣抗君也,宜乎死有馀责。
然臣言之不已,为之不疑者,以臣职当然也。
守职而不敢旷,乃所以奉陛下也。
〔贴黄〕臣岂不知即时奉行,上则可以顺陛下之意,下则可以悦大臣之心?
顺陛下之意是臣之志也,然国体之所深系;
悦大臣之心非臣之志也,况公议之所不与。
臣但知以守官尽臣职,不敢将职事作人情。
若少为俯仰,便失忠义,欺明主,误朝廷,是臣负天下国家,为罪大矣。
此臣所以冒犯天威,再三论列,冀陛下开纳也。
再乞罢安焘知枢密院事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臣自来闻士大夫相与语,曰安焘每与众执政议事,有终席不曾赞一句议论,实其不才如此。
又闻朋附章惇,助为奸言,动摇正论,沮格圣恩,而意亦不乐陛下惟新之政。
其无识又如此。
平时备位在下,犹为忝窃,况可以进登上列,专右府之寄,主决大议哉!
祖宗以来,有虚宰相之位,以参知政事当国者。
今不置知院,以同知院行枢密院事,于体无害。
既不伤陛下之恩,又不激众人之议,使小人知惧而谨分,大臣畏威而循法。
以正天下,以清朝廷,在陛下日新之德,非小补也。
〔贴黄〕陛下至圣至明,岂不察人臣职事,放过则易,不放过则难,臣不为其易而为其难,亦何心也?
小臣所以区区坚持,不敢茍且施行者,为陛下守职事耳。
陛下若不容臣与职事而必夺之,臣亦无恨;
以臣为抗命而赐之罪,臣亦甘心。
但恐自今人人皆务为其易,而不为其难,非朝廷之益耳。
惟陛下省察,幸甚。
臣每见众人摄职事多务茍且,皆曰三五日间何须如此。
殊不知命令之下,朝廷所系至重,一有所失,则纪纲摇动,议论沸腾,有累圣政。
此臣所以夙夜深思,不敢忽也。
陛下既重改成命,必欲施行,则愿圣慈指挥门下省,别差官权给事中,以全孤臣之守。
再缴进除安焘敕命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臣伏蒙圣旨指挥,所以除安焘敕命已行,宜令臣书读施行者,便当恭禀睿诏,即时奉行。
缘事干国体重轻,系君道得失,臣为谏官既当言,承乏给事中又当驳,非臣好为高论,喜忤大臣以自取怨也。
惟陛下照亮愚臣,幸甚。
今陛下进忠退奸,一新大化之时,而容柔佞杂进,使四海有惑陛下之心,忠臣有不自厉之志,其可乎?
之非才,以久尘枢近,既不能自有所发明,又朋附彊臣章惇,助为不公之论,沮格圣政。
自当随罢黜,而反蒙褒进,更长枢庭,何以协公言,何以示惩劝?
臣早来又于谏职继有论奏,伏望圣慈,深赐省览。
所有画黄,谨再缴连封进,其范纯仁除命,伏乞分为别敕行下。
〔贴黄〕如臣放过门下,必致谏官御史交章攻击,上烦圣聪,恐虽欲且安旧位亦不得。
陛下若容其备位,徐待求贤,则不宜更有所迁升,反为不才之累也。
乞令安焘仍居旧职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自陛下临御以来,大小之政无一不当。
近日进用忠良,退斥凶邪,犹为英断,天下之人皆知敬服欢喜。
惟是今升安焘知枢密院一事,便是朝廷阙失。
臣等诚不忍容妄进,却累全美。
不才,无公望,又陛下素已深知,未加斥去已是大恩,而进知枢密院,乃为太过。
西府虽为次迁,缘对东府即是躐过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四等,所以外议终不为允。
伏望圣慈,取天下公言,且令只居旧职。
上则不伤陛下之恩,下则不起众人之议,中则使居之亦安,庶全陛下日进之盛德。
此臣等区区之心所以报陛下也。
惟乞留神听纳。
乞依安焘辞免收回新命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陛下若因焘辞免遂收新命,既得爱重名器之体,又有听纳谏诤之名。
传播天下,益彰圣德。
伏闻近日差除,尽出清衷,无不允当。
外庭之臣交口称颂,仰体圣心,亦自爱此善政。
惟焘不才,未副陛下任贤之意,臣所以不避烦渎,再三纳忠。
诚不欲侥倖之人,上累圣政全美。
伏望睿慈,必赐采纳。
再论除安焘知枢密院不令给事中书读奏元祐元年三月己未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一
臣闻圣人不贵无过而贵改过,明主不贵好谏而贵从谏。
成汤之所以为三代盛王者,惟曰改过不吝;
高祖之所以为两汉英主者,惟曰从谏如流。
伏惟陛下聪明睿智,超越前古,求天下之治惟恐不至,用天下之贤惟恐不及。
臣于此时蒙陛下特达之知,擢在谏职,是陛下欲臣每事必言也。
臣若遇事不言,有言不尽,则是不忠于陛下,有负于朝廷。
为臣如此,陛下将焉用之?
陛下用范纯仁虽骤,何故无一人有言,盖当贤也;
一进安焘,则谏官御史交章论奏,而多士之议喧然不平,盖非公望,所不与也。
臣以为知其无状,且令备位,则是陛下所以待大臣之恩已深已厚。
臣等固不敢不体陛下此意,乞赐罢免,但愿陛下不躐等进之,乃愿陛下正命令所出,以存纲纪,而不以斜封用大臣,成圣政之日新耳。
今进一非才于极高之位,轻朝廷名器,一当论也。
告命不由门下书读而行之,损朝廷纪纲,二当论也。
二者皆非小事,臣岂敢茍顺圣意而不为力言!
陛下面谕臣以为公正而用,臣若二三其心,不固所守,则非陛下用臣之意矣。
陛下至圣至明,岂不亮小臣何敢违君命、犯天威,以取罪怒?
盖义有不可也。
夫以义事君者臣之忠也,以顺事君者臣之邪也,臣安忍弃忠而不用,而以邪事君?
或陛下今欲退臣则可,进安焘则终难厌服清议。
惟陛下虚心平意,察愚臣之忠而纳其言,天下幸甚。
〔贴黄〕《王制》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
言众议皆与而后可爵也。
今一升安焘,而士大夫之论皆以为不当,非与众共之之义也。
愿陛下取法先王,以服天下。
再辞书读乞差官权给事中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封还安焘知枢密院敕黄,伏蒙御批,以「国家进退大臣,皆须以礼。
况前日延和奏事,已尝面谕,卿今复如是,非予所以待大臣之意也。
可速书读,无执所见」者。
臣既居谏诤之地,又假封駮之任,不敢俯仰姑息,而为陛下守官,不敢顾避从谀,而为陛下持法。
差除未安,已累恩德,命令斜出,尤损纪纲。
此事至重,实系国体,臣所以夙夜思虑,殆废寝食,屡进愚忠,冀回天意。
陛下初以次补而进之,终以自辞而听之,是进退大臣之礼也。
臣以为不才,不当杂群贤并进,所以上助圣明,判白贤佞,使在位端亮名节之人,知陛下聪明旌别,感激自励,是所以副陛下待大臣之意也。
及延和殿对,蒙被天奖,使臣得安心言事,必赐主张,在臣之分,何以为报?
须事无大小,有利国家者,知无不言,乃可以副睿眷。
况今日之事,谏官御史议论如一,臣之区区,岂敢偏执所见?
伏望圣慈,察臣之心,恕臣之罪,特依前奏,早赐施行。
〔贴黄〕臣窃恐陛下之意,谓已行之命,重于更改。
给事中之任,本为封駮,凡所封駮,皆已行之命。
置官之意,盖以封駮为重,而不以已行为重也。
自唐室以来,命令既出,由给事中封駮之,故改而后行者不可胜数,陛下固已熟知如此。
更愿优容开纳,使有司得为陛下守官,以正纲纪。
臣以谓为臣之罪,莫大于反覆,臣既再三论列,义难却行书读。
伏望陛下别赐指挥,差官权给事中,以全孤臣之守。
再论安焘除命奏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累言安焘之进不能协公议,不能重朝廷,不能服四夷。
又告命不由门下书读,无以正法度,无以持纪纲,无以敕群臣。
所系甚大,至今未蒙省纳施行。
多士之论,皆以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自听政以来,未尝有一事不惬天下之心,今乃因不才无状之人,致累吾君全美之德,非独臣惜之,天下爱君之人谁不惜之?
臣恐有献言者误陛下,但谓已行之命不可回,不复陈义理当如何。
此非忠于陛下之言也,非明于王体之论也。
自古及今,唯苦口逆耳,谏止君父,使无过举为天下后世所议,乃忠臣也,乃明于王体者也。
臣窃以明主惟义是从,不以回已行之命为难。
请引仁宗朝一事以告陛下。
庆历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夏竦枢密使四月八日御史中丞王拱辰谏官欧阳修等十一疏,追枢密使敕。
当时名儒石介作为《圣德颂》以咏仁宗之美,天下流传,至今称为盛事。
伏望陛下法而行之,不以改已行之命为难,而以听谏为重,天下幸甚。
臣志在爱君,忘其再三之渎。
惟陛下察臣之志,臣死无恨。
太学公试由太学博士自主之奏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一
臣伏见太学每岁有公试诸生,法朝廷锁院如科场制,欲以与学中一岁之十二试参考其艺,而进之为内舍
行之累年,所进者无几,如元丰六年预升补者三人,七年一十四人,八年四人而已。
虽进而为内舍,亦于诸生未有沮劝,独比外舍增餐钱八金耳。
议者以为公试之设无系利害,然事体用度之盛一如科场。
且以今公试言之,凡用官四十二员、胥吏一百七人,诸司供事者总二百三十七人,锁宿之法限一月
其为烦扰耗蠹不可胜言,而于国家无分毫之补,臣窃为朝廷惜之。
臣乞此后以公试归太学,使司业博士自主之,如春秋补试法足矣,不必张大如此。
况公私试本庠序之事,今设庠序之官既备且众,自当责任,俾尽至公。
人或可疑,固在谨择,不当置之而反以疑心待之也。
伏望圣慈,特赐采察施行,朝廷亦足以省事而节费。
言明堂赦书事奏元祐元年三月癸酉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二
臣伏睹御札,以今年季秋择日有事于明堂,四海内外含生之伦,无不欢喜,年老深识之士皆相与言曰:「吾君即位以来,发政施仁,全得祖宗之懿。
今宗祀礼成,大赉天下,必能宽赋敛,释逋负,求贤才,兴典礼,省刑罚,无遗匹夫,无间微物,无略细事,害之所在必蠲除之。
以慰满群生之望矣」。
陛下观天下之心所望于陛下者如何,其可忽哉!
臣每叹前世赦宥之弊,莫不幸小人则多,而惠良民则寡,抚亲近则厚,沾幽远则疏。
非前期以精讲之,先事以审裁之,广览博听而兼收之,则无以曲尽物情,深得民意。
此陛下不可不重也。
伏望圣慈,特取嘉祐以来大礼赦书事节最详、恩最厚者,体以为法,无削其所可施,仍增其所未备。
凡今臣僚上言,并四方百姓所陈疾苦有可行者,皆于将来赦文内,推为圣意以行之,使美不分于臣下,而恩一出于朝廷。
及乞诏执政大臣,各陈时弊数端之要,密先以闻,修赦文日添入。
庶几广陛下仁民爱物之盛德,激扬驩心,动荡和气,以永社稷无疆之休,天下幸甚。
〔贴黄〕臣伏乞陛下暇日阅嘉祐以来逐次大礼赦书,只观文字之少多,已见沾恩之广狭。
愿陛下丁宁诏谕执政,早令总集事目,加意修定,要在精详,推大圣泽。
前来宰执惟以掊敛民力为功,不以推广上恩为意,每草赦书,不过令本房吏人裁定而已,曾不自留心也。
乞早安存遭火灾宗室奏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二
臣窃闻日近宗室火灾炽大,延及至广,颠沛仓皇,不知所舍,寓于佛寺,暴露庭庑,一无壅蔽,都人观望,亏损事体,极不为便。
料圣恩已加存抚,不待臣言。
然臣闻听所得,思虑所及,不敢遂默。
此诚陛下所当留念,伏望睿慈,严敕有司,速寻可居之地,早令安处,以昭陛下救灾恤难,笃于宗族之仁心,以示陛下禁非防邪,护惜国家之大体。
〔贴黄〕如同文馆、旧尚书省三班院之类,皆舍宇甚多,可以权令寓泊,无害于事。
乞召对程颐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伊洛渊源录》卷四、《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伊川先生年谱》卷一、《程子年谱》卷一○
臣伏闻圣恩特除程颐京官,仍与校书郎
足以见陛下优礼高贤,而使天下之人,归心于盛德也。
然臣区区之诚,尚有以为陛下言者:愿陛下一召见之,试以一言问为国之要,陛下至明,遂可自观其人。
臣以抱道养德之日久,而潜神积虑之功深,静而阅天下之义理者多,必有嘉言,以新圣听。
此臣所以区区而进,然非为也,欲成陛下之美耳。
陛下一见而后命之以官,则当之而无愧,陛下与之而不悔,授受之间,两得之矣。
乞罢三舍法奏元祐元年四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皇朝文鉴》卷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四、《经济类编》卷四七
臣闻法有为名则美,而行之则艰,事有用意则良,而施之则戾者,三舍是也。
三舍之法立,虽有高材异能,未见能取而得之,而奔竞之患起。
奔竞之患起而贿赂之私行,贿赂之私行而狱讼之祸兴,狱讼之祸兴而防猜之禁繁。
博士劳于簿书诸生困于文法,非复浑然养士之体,而庠序之风或几乎息。
此识者之所共叹也。
臣窃谓庠序者所以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其成。
今乃科举之外,别开进取之多岐,以支离其心而激其争端,使利害得失日交战于胸中,损育德善道之淳意,非所以笃教化成人材也。
臣愚乞鉴已然之弊,罢三舍法,开先生弟子不相见之禁,示学士大夫以义。
讲解之馀,止于公私试第高下如昔时,自足以奖材气而厉风声,使多士欣欣于从学,则上庠宜复有雍容乐易之美,为四方矜式矣。
乞下礼部及司业博士共议。
乞复通判举官之制奏元祐元年四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
废罢诸路提举常平及三路提举保甲司,减削逐岁举官状亡虑六七十纸。
窃虑寒素之士愈艰于进,乞复通判举官。
京东马司弊害奏元祐元年四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文献通考》卷一六○、《历朝茶马奏议》卷一
臣访闻京东马司尚有馀弊,宜在讲陈,可因而变之,以成国家之利。
臣请条画如左,惟陛下裁择。
其一,臣愚博采识者之论,皆以谓国家宜收马以复监,则公私两得其利。
马者兵之用,国之所恃以为险者也。
有国以来未尝无马,国多马则彊,少马则弱,而能蕃息马者牧监也。
昔废监之初,识者皆曰十年之后天下当乏马,缓急无所得,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
后不待十年,而天下之马已不可多得,此非国之利也。
臣乞尽收退还民间马三万馀匹,复置监如故,然不必置监牧使,止委转运使领之足治办矣。
郓州东平监、北京大名上下监元城监、卫州之淇水监相州安阳监、洺州东平监,以至瀛定之间,相望皆是棚基草地。
经界具存,牧养之方画一尽在,使臣犹有旧人可充选任,牧兵尚馀大半。
略假招填,指顾之间措置可定,而百姓免纳钱之害,国家得牧马之利,岂不善哉!
或者曰借缗之多,安可以尽蠲?
是不知今日蠲缗则有数,而后日得马之无穷也。
此臣之所以言可因而变之以成利者也。
其二,自废监以来,牧地之在民者处处为害,盖始者愚民利于一时请地之易,不虑后日纳租之难。
投状之初,争立高额,而不知州县又估高价折纳见钱,遂致力皆不胜,岁岁拖欠。
转运司不论水旱,与群牧司认定此钱,督责之严,过于他事。
以至佃地百姓被禁锢受鞭挞者,无日无之。
复愿退而还官,官中岂复听许,所在人情殊以为苦。
今若因复置监收牧地入官,则百姓戴陛下之恩,如释重负脱沉疴矣。
此因变保马之弊,成牧马之利,而又有得焉者也。
仍乞先次指挥主养户,未得擅卖所养马,候复置监了日,就近分拨入诸监。
京西事体既同,乞并赐施行。
乞依治平故事诏执政馆职第一状元祐元年四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三
臣伏以国家之所急在人材,而人材之难不可以仓卒而得,必及其閒暇,广聪明以求之,则一日有用,随取随应,无颠沛之患矣。
求而得之,宜优异宠荣,以发其光华,雍容岁月,以濡其德美而养其望,使人人有以见于天下,而后进而用之,而朝廷尊,名器重,天下之人信且服矣。
臣伏睹祖宗所以盛儒馆之选,萃天下之贤而育之者,此道也,故巨公名卿,莫不由此途出。
秘书之官限员太狭,不足尽天下英豪之选,充国家缓急之求,臣窃惜之。
伏望圣慈依治平故事,诏执政各举可充馆职者五人,既以收群材之美,且以观大臣之能。
方陛下亲圣政以光明先业之时,臣以谓求材养贤最先务也。
惟陛下留神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