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别定坊场河渡平价奏元祐元年正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
旧日坊场河渡皆以酬赏长名衙前
今若行差法,又使合为衙前之家自相助,又禁之不复令有所赔补,则坊场河渡之人,自当归公家。
惟乞别定平价,以救太高之弊。
乞早改用差法奏元祐元年正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
近日指挥许雇耆户长,其耆长须得雇第三等以上人户,则朝廷知浮浪之人不可以当役矣,而不知上户之人实不愿于受雇也。
不愿则必阳为雇名,而阴用差法,此郡县必然之理也。
谓之为差则与雇钱,谓之为雇则用差法,臣以谓不若明用差法之为便也。
况三等以上自当为耆长耆长又无所赔费,枉于下户敛钱以与之。
伏乞详度,早赐改用差法,以宽贫民。
天下幸甚。
论雇法之弊奏元祐元年正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
伏见自行雇法以来,天下仓场库务皆市井流浪无本业之人应募以当役,通保人家产有不满一二百千,而主当官物数十万缗者。
其人既无所藉赖,往往轻于犯法。
一为欺盗,随即逃去,尽其所有,不足以偿万分之一。
虽得而杀之,何补于事?
窃以谓此等小人亦非自致于祸,乃罔之至此耳。
臣请复差乡户主当天下官物,使郡县得所倚赖,而免公家无穷侵陷之弊,脱小人无穷刑祸之苦。
其差法之详,臣近已论奏,伏望早赐指挥施行,以幸天下。
如朝廷未以为信,即乞下诸路,取会自行雇法以来,官物欺陷总数若干,当事而犯法已断者几人,逃亡而未获者又几人,籍没其家而不足以偿者又几人,即可见法之便不便。
臣近奏乞选任一二深练民事之人,典领置局,详定差役法。
此实天下之民朝夕所望。
伏乞陛下早赐指挥施行,以慰人心。
乞革大害去大奸奏元祐元年正月甲辰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八、《续资治通鉴》卷七九
臣闻盛德之君必有所畏,上所畏者天道,下所畏者民心,故常悦民心以求天道,顺天道以慰民心。
伏见自不雪,今涉春矣,旱暵为灾,非独一方,而广及四远,苗槁悴,水泉消涸,变异甚大。
此天道之所以警陛下也。
民心嗷嗷日惧,疾疫交生而饥馑继作,流亡无所而盗贼繁兴,非国家小事。
陛下何不于民心而求之?
今陛下仁爱之念固深且至矣,然徒为祈禳小数,以冀消伏,则臣以谓未得所以求天道之要。
天道之要,在民所苦者革之而不吝,民所恶者去之而勿疑尔。
传曰:「动民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
非欺后世之说也。
惟陛下无忽,幸甚。
臣观天地之所以示意于陛下者,非不再三。
比者既阴而复晴,欲雪而还已,陛下知其然乎?
犹陛下于天下之大害、朝中之大奸,已悟而复疑,将断而又止也。
如陛下旷然判忠邪,别是非,除大害,复大利,使亿兆鼓舞,欢然一辞,和气上薄于天,则天自将以膏泽嘉瑞答陛下矣,何忧乎灾变,何事乎祈祷也哉?
今天下之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阴困生民莫如茶盐之法,流毒数路,陛下固知之矣。
且优柔而未断以绝其源,此民心之所以犹郁,而天意之所以未开也。
朝中之大奸莫如蔡确之阴邪险刻,章惇之谗贼很戾,相为朋比,以蔽天聪,虐下罔上,不忠之迹著于两朝。
天下之人皆愿逐而去之,以致清平,而陛下反容而留之。
此民心之所以犹郁,而天意之所以未开也。
伏望陛下上体天心,下观民意,奋厉威刚,一革大害,一去大奸,以为宗社无穷之休,以为生灵莫大之福。
然臣章虽数上,而天听益远,言已极而圣心未回。
意者,陛下以臣怀嫌挟怨,不本天下公议而私出己意,妄诋大臣。
愿陛下出臣前后章疏,集百官于朝堂会议,以决是非。
傥以臣言为非,则臣甘从窜斥。
如以臣言为是,则乞罢
臣非敢有激也,不然,恐无以解圣心之疑,而成天下之治。
臣不胜拳拳忠告之至。
〔贴黄〕今奸邪在朝,格陛下之良心,害陛下之美政者,非一二人。
然莫如蔡确、章为奸臣之杰也。
臣不得不先为陛下力言之,惟睿明省纳,幸甚。
〔又贴黄〕臣窃听中外之议,皆望升祔后大有所变,进忠退奸,兴利除害,以满四海之望。
而沈然不闻,但闻升祔后执政大臣无名转官,受厚赐而已。
今大旱如此,正当如两汉故事,策免三公之时,而反滥赏等,此天道之所以不顺也。
伏望陛下鉴古而行,以答天戒,国家幸甚。
以天旱再乞罢章惇蔡确元祐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
臣近以大旱,上章乞早革大害,去大奸,以答天戒,指言蔡确、章相为朋比,以蔽天聪,虐下罔上,不忠之迹著于两朝。
乞出臣前后章疏,集百官于朝会议,以决是非。
今复累日,未蒙施行。
臣窃惟陛下祈祷甚勤,而天心未应,旱虐日深,民命近止,陛下不可不思。
伏以水旱为灾,国家重事,稽前代旧章,则三公例当策免;
考本朝故事,则柄臣自合逊辞。
今陛下有容,既重退人之意;
而奸臣无耻,又忌避位之心。
臣于此时,何可循嘿!
盖臣之所据,是朝廷公器;
臣之所陈,是天下公议。
虚公器而不言,则负朝廷;
弃公议而不恤,则负天下。
臣茍如此,陛下置之何用?
且自古以来,置谏官、御史,正要为朝廷论大害,言大奸,与天子为耳目,非欲以蔽天子聪明,使奸人长恶也。
又自古以来,天下大害莫不由大奸而成,必先除大奸,则大害自去。
臣前后所论二奸臣事迹甚明,伏望陛下览臣苦言,察臣血恳。
臣非病狂,何肯不籍身名,妄把忠贤破坏;
不惜门户,故与权臣作雠?
陛下岂不知蔡确、章受先帝恩深,明知天下疾苦,都不进一言告先帝知之,惟是阿谀佞媚,欺罔蒙蔽,以安身固位而已,非先帝不听其言也。
辜负恩德,可为痛心。
岂有不忠于前日,而望其忠于今日哉?
古人谓听言之道,必以事观之,今辈之事,陛下可观而知矣。
臣等之言,陛下可考而听矣。
臣伏料陛下固知、惇为奸邪,但未能遽断尔。
传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先王之所深戒也。
愿陛下早赐依臣前疏所乞施行,上以答天意,下以慰人心。
〔贴黄〕臣窃以今日人心之望陛下,犹陛下之望天意也。
陛下未有以答人心,故天意未有以答陛下,此理甚明。
陛下何惜去奸邪以应天意,为生灵之福?
乞贬斥蔡确元祐元年正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宋宰辅编年录》卷九
祖宗遗戒不可用炎人,如赵普、范质、寇准、李沆、王曾、王旦、韩琦、富弼、张知白、鲁宗道、薛奎,皆中原人。
张洎、丁谓、章得象、王安石、蔡、章惇、吕惠卿、张璪皆炎人,小则为身谋,大则害国。
乞令台谏专对奏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
臣窃以纳忠之道贵乎尽,论事之体贵乎密,不尽则不足以感动圣心,不密则不足以成就机事。
人主待臣下虽无间,而臣下自立不能无不同。
既不同,则不能无忌碍,而言有所不尽、事有所不密。
言之不尽,事之不密,非有益于朝廷之道也。
古之人有以告于君者,虽父子之间不以相语,况可使他人闻之哉?
伏望圣慈察臣之言,特赐指挥,依久来故事,台谏官只令一人上殿,庶使各尽其忠,而无不密害成之失。
台谏官天子耳目之任,当使各尽其见闻以告主上,岂可却使互相窥察?
常得志同道合之人则可,若有怀私意、持异见者,如何与之共论于上前?
此不可不察也。
故事,台谏官论事不相通议,亦不关白官长,盖欲以各尽其忠,岂可上殿却使两人同也?
六曹、开封有司之事,皆有定法,所以官长与属官同奏对。
台谏官须二人同上,则似与六曹开封相类,恐非体要。
如蒙允臣所奏,只乞作出自宸衷批出指挥
再乞罢黜蔡确章惇元祐元年二月八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五
臣闻孔子之戒曰:「远佞人,不可近也」。
盖其巧言令色,久而亲之,必使人有以喜者,喜则谗邪可得而行。
谗邪既行,则忠正日疏,忠正日疏,则君德损而治道衰矣,天下之势有不可言也。
故圣人直以远之为戒,其所以防佞人,虑岂不深哉?
今佞人在陛下之旁,持天下之权,预天下之事者,非一二人。
而皇帝陛下富于春秋,太皇太后陛下不出房闼,是佞人易欺而难觉,得行其志之时也。
臣职当指佞,义在进忠。
伏见蔡确、章佞人之杰也,天下之人见其欺罔先帝,无所不至,而今日犹在庙堂,亲近陛下,莫不共以为忧。
臣前后疏其奸恶,不为不多,皆败坏纪纲,陵夷风教,有害国家之大体,当行窜黜者,而陛下含容,未施威断。
臣窃计陛下不知二奸在上,威福足以动人。
朝廷之士有以甘言宠利诱而去者,有以阴机凶焰胁而去者,诱胁之馀,中立而为陛下用者其能有几?
既奸臣之党日益以盛,则朝廷之势日益以孤,将不敢有人言其恶矣。
他日陛下虽欲闻之,不可得也,陛下安可不深思而早图之?
况历朝已来,进退大臣亦是寻常,陛下不须以为大事也。
臣伏观仁宗王随宰相陈尧佐、韩亿、石中立作参知政事
谏官韩琦王随不才,中书行事多有滞留,陈尧佐、韩亿有挟私之事,石中立惟好滑稽谈笑,一日之间罢四执政,天下莫不服仁宗纳谏之善,能断之美。
朝廷清明而无所蔽,百官警惧而不敢私,所以能成天下之盛治者,其要在此而已。
天下之人皆以仁宗之政望陛下,陛下固当以仁宗行事为法,副天下之望。
今大臣之恶过于当时,而陛下之断缓于前日。
王随疏谬宁同蔡确之奸邪,中立滑稽岂比章惇之凶劣,至于陈尧佐、韩亿所犯止缘一事涉私,亦无其他谄恶。
仁宗尚不少容,而四人同时俱罢。
陛下今日罢二人,有何难事,惟在陛下一言而已。
伏望圣慈,早赐睿断,出臣前后章疏,付外施行。
〔贴黄〕臣为敕差在太学公试院监试,即无印使用。
〔贴黄〕陛下如欲见仁宗王随等四人本末,乞指挥中书韩琦章疏。
乞将论列蔡确章惇章疏付外施行奏元祐元年二月二十二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六
臣累奏论列蔡确、章奸邪谗险,不可久持大柄,亲近陛下,恐日月浸淫,惑乱圣听,辨之愈难,去益不易。
臣每读史书,见自古以来奸邪在上,人君往往不知,忠臣义士虽愤激指言,人君又多不信,所以养成祸乱,悔不可追。
唐德宗朝宰相卢杞奸邪,蔽塞人情,致乱天下,德宗犹不觉悟,仍问李泌曰:「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以不知」?
对曰:「惟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
今天下之人皆言蔡确、章天性奸邪,无由变改,恐于陛下不觉不疑之间,潜行私意,阴作身谋。
或欺罔圣聪,或诡随睿旨,或沮格公言,或倾陷善类。
千机万巧,陛下如何可防,谏官御史如何尽知,虽或知之,几人敢言?
此奸邪之所以不惧也。
辈若从来果是忠臣,则天下之人莫不愿其长在庙堂,自受太平之福,安肯日夜望天子逐而去之。
陛下以此可以亮天下之情矣。
伏望陛下深味李泌之言,远鉴德宗之蔽,勿容卢杞之徒久居柄任,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乞早赐指挥臣前论奏二奸臣章疏,付外施行。
乞安集保甲破产人户奏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
臣蒙圣恩,许就寒食假中展坟于河阴
道过管城县之孙张村,有耆老为臣言本村乡七十馀户,今所存者二十八家而已,皆自保甲起教,后来销减至此,当时人人急于逃避,其家薄产或委而不顾,听任官收,或贱以与人,自甘客作。
今虽至恩,得免教,而业已破荡,无田可归,不知朝廷知百姓此等事否。
臣既闻之,不可不以告陛下。
且恐府界三路若此类者甚多,伏望诏谕执政大臣,令讲画所以安集之方,使离散之民早得其所,以称陛下惠爱之心。
乞速复差法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四二(第七册第六一七七页)
前敕为已见民间免役之害,故复差法,而今敕方云「限两月体访利害」。
前敕不以委提举司,而今敕又令提举司看详保明朝廷。
岂不知提举官多是护持弊法之人,人利于且为监司,惟恐便行废罢,见此指挥,必生观望,以为免役可存,妄有陈述,奸人得以藉口,诳惑圣聪,动摇善政。
伏望特赐收还近敕,候详定成法日别取旨施行,庶命令无反覆之嫌,中外无二三之惑。
乞立法约束官员不得抑勒雇人奏元祐元年闰二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访闻诸郡县官员自来雇募到承符、散从、官手力之类,在逐厅令例,合差乡户抵替减放,逐官有以乡户正身自充,须令雇召,其被雇之人邀勒乡户,剩要工钱者。
欲乞指挥下详定役法所立法,约束官员,不得抑勒令雇人。
其情愿雇人者,雇直不得过元募役钱差数。
程颐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五、《伊川先生年谱》卷一、《伊洛渊源录》卷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三
臣闻孔子曰:「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臣以谓举之易也,而禄之难;
禄之易也,而尽其用难。
非待之有礼,处之有方,则不可得而禄矣,不可得而尽其用矣。
伏见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学极圣人之精微,行全君子之纯粹,早与其兄颢俱以德名显于时。
陛下方欲用颢而颢卒,贤士大夫无不相与咨嗟,以为朝廷之恨。
今者幸陛下复起而用之。
趋召以来,待诏阙下,四方俊乂莫不翘首向风,以观朝廷所以待之者如何,处之者当否,而将议焉。
则陛下此举系天下之心。
臣愿陛下加所以待之之礼,择所以处之之方,而使高贤得为陛下尽其用,则所得不独一人而已。
四海潜光隐德之士,皆将相招而为朝廷出矣。
愚臣区区,欲以广陛下之美者,其诚心如此,惟圣主留意,幸甚。
弹劾章惇(一)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臣窃以辅弼大臣者,人主之所体貌,天下之所瞻仰,非有厚德重望,则不足以当之。
伏见知枢密院章惇材轻行薄,廉隅不修,无大臣体。
久处庙堂,曾不闻一话一言播在清议,独每闻纵肆猖狂,为俳谐俚语侵侮同列,朝士大夫相与鄙笑而已。
流于京师,传之四远,甚非所以重庙堂、尊朝廷也。
伏惟陛下临政之初,万国观望,辅弼大臣尤宜崇奖有德。
而惇之轻薄如此,上则玷体貌之隆,下则辱瞻仰之重,有识之士无不愤嫉。
乞行罢免,以慰师言。
弹劾章惇(二)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今中外之人非但鄙惇轻薄无行,不可为大臣而已,皆云自陛下即位以来,凡欲更张人情不便事,惟惇强悖,不肯协心,故为异论,沮格善谋,曾无意助陛下施行,恩福天下。
此人情所以愤嫉之深,而欲共逐之者也。
陛下今不罢惇,彼必扬扬自得,曰:「主上知我如此,而不罪我矣。
言事者言之再三,而主上不听矣,谁复敢议我者」?
夫以素无忌惮之心,而又得所恃焉,养之益深,将必有跋扈难制之患。
方是时,陛下虽欲悔而除之,亦不易矣。
《易》贵履霜之早辨,《春秋》忧蔓草之难图,不可不以为鉴也。
弹劾章惇(三)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臣累言惇轻薄无行,无大臣体,不可为辅弼。
及闻别有言事官言其受宋用臣赠遗,贪污不法。
臣谓有一于此,皆当罢黜,况惇之行,臣羞为陛下言之,且举一事,陛下察焉。
自古以来名高则行亏,德盛则称公,行薄而不为人所重则名之,天下自然之理,而不可以势取者也。
惇平生多与京师市井小人并游而杂处,至为京师之人以其行第属其名而呼之曰「惇七」。
今虽显贵,而佻薄益甚,故惇七之呼未离于人口,则惇之人望重轻亦可知矣。
国家何忍以第一等名器与第一等无行之人,使天下后世轻朝廷哉?
弹劾章惇(四)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庙堂者仪刑之地,非法度之言不当出也。
而惇肆为谐谑,以玩侮在位,污庙堂若闾阎,渎朝廷如市井,陛下以谓大臣当如此否也?
大臣者体国家之意,察天地之心,而协济善政者也。
而惇执强好胜,不恤事情,以奸言摇正论,以险语劫善人,陛下以谓当如此否也?
辅弼者所宜正而不阿,洁而不污,以表厉庶官者也。
方用臣弄权怙宠,恣为欺罔之时,惇既不能明言于朝以正厥罪,又从而受其赠遗,阴与相交,丧灭至公,玷辱清议。
陛下以谓大臣当如此否也?
弹劾章惇(五)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臣闻谏官孙觉常论边事不合惇意,而惇肆言于人曰「议者可斩」,中外闻之无不骇愕。
臣伏以陛下之意,则于谏官之言无所不容,谏臣之心无所不察。
而惇于言者则欲杀之,其意不欲人主闻至言、朝廷收众策,为臣不忠,莫大于此。
自古以来,未尝有大臣敢出此等语胁谏官也。
推此以往,飞扬跋扈,何所不可?
伏望睿明,早赐罢黜,为国家之福也。
弹劾章惇(六)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惇奸回险薄,事先帝不忠。
今复有轻陛下意。
陛下诏书求直臣以益盛德,而惇骂上书之人曰「不逞之徒」,其意不欲陛下广聪明,而忌嫉四方之人以实告陛下。
盖凡四方之所告,皆有前日欺朝廷而蔽先帝者耳。
又骂陛下所登用老成旧德,亦曰「不逞之徒」,以其意不喜陛下用正人,而惟欲用憸邪巧佞、柔而易制,肯同欺蔽之人耳。
天子即位,求民瘼于四方,为得邪,失邪?
四方之人以至诚告主上,为顺邪,逆邪?
陛下用老成旧德、有天下之望者,以慰天下,为是邪,非邪?
臣不知惇何心以事陛下,而悖戾如此,谤侮如此。
又骂谏诤之臣曰「可斩」,此语虽人主盛怒不肯以出口也,而惇易言之。
又与同列议事,一不合意则连声骂曰「无见识,无见识」,此语虽市井小人有不轻发也,而惇以为常谈。
臣不知惇待朝廷为如何,而无忌惮敢尔。
臣前累章言其轻薄无行,好为俳谐俚语,以侮在位,无大臣体。
今则凶德益肆而甚矣,恶言益播而广矣。
陛下尚使之处庙堂,何以服人心,人心不服,何以安朝廷?
此臣之所以有隐忧而不能自宁也。
又臣累言章惇以小人之行居大臣之位,奸言利口足以变乱白黑,颠倒是非。
久在陛下左右,恐日往月来,察之难,防之难,制之又难。
臣所以不避怨仇,力言其恶,愿陛下早赐斥远。
今更举目前一事,陛下观之。
自来执政大臣若稍闻言路有言,虽章疏留中未出,亦必朝夕惴惴有不自安之色,何则?
惮朝廷,畏公议也。
章惇虽知言路交攻,而岸然自处,无毫发畏惧,反扬言语人曰:「不贬不去」。
观此一语,何复有廉耻,何复有畏忌?
窃以臣道主敬主顺,而惇之傲易不逊乃如此,尚可以为大臣乎?
辈见蔡确因上章遂请,皆相与结约,不复自陈。
大臣风节一至于此,臣实为朝廷叹息。
伏乞陛下破此奸谋,直行罢免,以慰天下之望。
再乞降黜章惇元祐元年闰二月二十八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
臣昨为御史日,累上章言蔡确、章惇奸邪谗险,同恶相济,负先帝之恩,误天下之事,不可当大任。
蒙陛下采纳公言,因之请,遂许其去。
退大奸,进大忠,制下之日天地改容,人鬼欢喜,士相庆于朝,商贾百工相庆于市,耕者相庆于野,行旅相庆于途,皆以谓陛下威明英断,自古未有。
推此以往,何善不可为,何弊不可革,天下复太平之象矣。
和声上彻,膏雨随降,天心之所以答陛下者,岂不速哉?
臣尝言若陛下早去大奸,使朝廷无壅蔽之患,和气上薄于天,则天自将有应。
臣非有智能可以揣度天道也,惟以人心卜之而已。
人心虽近而通乎天,天道虽远而接乎人,故愚臣愿陛下常信天道,常畏人心,不可忽也。
今大奸一去而一在,人心犹以为郁,陛下何惜并去之,以成旷然之治邪?
臣前论章惇之恶,其状非一,或轻薄无行,或贪污不法,或沮害美政,或迫胁善人,或欺罔主上,或侮易朝廷。
臣谓有一于斯,皆宜窜黜,而圣度并包,未加诛逐。
凶燄日炽,恶德不悛。
近又闻帘前争役法事,词气不逊,无事上之体,亏丧臣道,凌弱主威。
中外传闻,无不愤嫉。
于先帝时何故不敢无礼如此,而今日敢尔!
伏惟皇帝陛下春秋方富,太皇太后陛下不出房闱,大臣尤当庄敬尽礼之时,而反有侮慢不恭之志,此所以人情弃而不容。
陛下虽欲容之,如朝廷典刑何,如天下公议何?
谏官御史坐观而不论,则是负陛下而佑彊臣,率群臣而慢人主,罪莫大矣。
群臣见悖戾不道如此,而陛下不加罪,则皆将生骄慢之心,无忌惮矣。
臣居言责,其得安乎?
陛下因臣之言,必更尝潜观而密察,当亮臣之言非私意也,非偏见也,非厚诬也。
伏望圣慈,早行降黜,以满人心,以答天意,以全皇帝陛下清明之政。
〔贴黄〕惇陵上侮下,败群乱众,真小人之杰也。
陛下欲朝廷清肃,君道尊严,不去此害,终不可得。
臣闻既于帘前轻慢喧哗,又退而以恶言诋毁同列,皆非大臣口中语。
盖见陛下用司马光作相,躁忿忌嫉,益有不乐朝廷之心,所以如此。
士大夫皆言自有执政以来,未尝见如章惇之凶劣者。
愿陛下省察,早赐罢黜,以安朝廷。
天下之人共以免役为苦,陛下一日复差法,中外人心无不欣悦,而独为异论,妄生沮难,动摇人情。
伏望陛下深赐体照,无惑奸心之言,以坏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