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谢观文赵尚书寄示集注老子1068年 北宋 · 韩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公今重释五千言,一法专求是要诠。
天道生成忘万物,师人功业在群贤。
世尘甚扰吾何欲,谦柄常持彼任先。
治国治身非异理,雨无心迹自安然。
寄致政赵少师1069年 北宋 · 韩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雨曾擎日上高天,遽脱浮荣请退坚。
宠殿大邦方异礼,确申前恳甫踰年。
三师共仰青宫贵,四海皆称白傅贤。
自顾衰残归未得,几时平地接神仙。
闻致政赵少师远访欧阳少师颍川1072年 北宋 · 韩琦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一忆贤交动至诚,安车虽远必勤征。
为会还推象,相思不问程。
洛社成图兹易合,越溪回棹彼何情。
西湖便是瀛洲上,莫接仙游跨海鲸。
次韵答致政赵少师感怀1072年 北宋 · 韩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羡公朝夕浮邱,应笑吾曹窘若囚。
尘外有谁攀逸驾,壶中何处著闲愁。
心休已得天真乐,身退犹存国事忧。
积善由来神所劳,坐膺全福不须求。
次韵答赵少师南京永寿禅院主僧崇祐于新铁铸佛大殿后建堂写真于其中1075年 北宋 · 韩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怀德思人始绘容,不缘斯举理难穷。
兔园何有安民迹,鹫岭兼无护法功。
名姓不传勋阁上,仪形徒入梵祠中。
愿更此误图公像,公行宜居极乐宫。
叔平学士青州1039年 北宋 · 韩琦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厌直图书府,思为海岱州。
郡符分竹使,亲膳洁兰羞。
文石输忠密,仙山进职优。
过家门纳驷,卜地陇眠牛
暮霰凌羁玉,朝暾艳戟油。
恩宽敷汉札,政善洽齐讴
水际春芳盛,尊中客酝浮。
物饶三服丽,居乐五民游。
松鬣低容宴,峰螺翠入楼。
行闻西掖召,真赏莫淹留。
赵少师续注维摩经序1075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三、《安阳集》卷二二、《清源文献》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如来以大圆觉深达实相,不以真寂自乐,而以普救众生为心。
故净名长者,通达方便,现身有疾,以求众问,令得解脱。
乃曰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
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哉言乎!
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无不被之泽者。
孟子曰:「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是知净名慈悲之心,于吾儒仁义之道,恶有戾乎?
若其演无生之法,入不二之门,雄辨神奇,独高众论,斯则大乘之极致,空籍之宗本也。
至于集一盖而覆大千之界,摄广座于小室之中,假香积饭以薰众饥,取妙喜国以至佛土,有闻是说,或以为疑。
曾不思凡夫一念之至,犹能以小而容大,冥近而造远;
况如来慧照所舒,性通无阂,神变自在,譬喻深渺,又岂思议之可及哉!
此经前有僧什、僧肇数家已尝注释,开发义趣,号为详博
然微言妙旨,犹或渊晦。
今致政少师叔平公,以高才伟度,历辅三朝,功成勇退,潜志内典,燕休之暇,续为新解。
大抵省繁就约,疏奥为明,使新学菩萨,临文易晓,速證菩提。
此又知叔平公博济之心,亦净名之心也。
夫如来六德万行,无不具足,而犹不断烦恼,出入生死,御慈航于幻海中,援斯溺者,使登彼岸;
至于无量无边众生,由我度故,皆悉成佛。
而在如来,一无所得,虽欲称赞髣髴,何有穷尽。
而世之学佛者,或得禅宗复性之说,便谓顿然已悟,与诸佛等,轻诋秘藏,不思践履,退而质其利他之行,则蔑尔无闻,视吾净名愈疾之心,良可哀矣。
经曰:「如来为大医王,善治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
既得药矣,不服不行,吾知病,决不能去」。
兹论虽浅,宁无儆焉?
某生汩尘俗,未始习佛,辱叔平公之命,勉为之辞,深于佛者,幸勿以易言为诮。
谨序。
次韵和君贶赵叔平少师 北宋 · 元绛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黄发逍遥并旧臣,燕閒加意占先春。
成龙天外惟三友(自注:宫师翰林、光录,先已挂车。),积雪筵中止数人。
昔日荐才闻最课,当年诵赋得魁伦(自注:予昔使河北,尝荐静之于朝。景祐中,预礼部考官,得景仁程文为天下第一。)
会须共作游河侣,五老星飞事更新(自注:予近告老未得,谢宣徽亦有宫观之请。)
按:同上书卷九一八引章惇《玉堂集》
和人 北宋 · 元绛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笔下云霞落彩笺,诸君清思尽佳篇。
谁人读得郊居字,流水汤汤正满弦(同上书卷三○○六引章惇《玉堂集》按:《永乐大典》引章惇《玉堂集》诗五首。据孔凡礼考證,章惇的生活时代晚于诗中提及的王拱辰君贶)、赵概叔平)、范镇景仁)、崇大年静之)以及梅龙图挚,而章简公元绛与诸人同时,且有《玉堂集》二十卷。当是《永乐大典》将元绛《玉堂集》误署章惇
宋故朝奉郎尚书都官员外郎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陈公墓碣铭(并序 至和二年1055年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七、《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
南城治之右,麻姑山前左,麻源东南,其地曰某,是惟邑人陈公之墓。
公讳某,字某天圣五年进士及第
历郴、宁、洪州推官,五迁为都官员外郎,知宜春临川贵溪丰城县,年六十有三而终,实至和元年
公少好学,以其才,有乡曲誉。
性重慎,不易出言,视之若无白黑。
及逢其人则亹亹,是非必中。
与人交,外澹泊,然其义分,虽白首如初。
在官文理坚著,罔有罅兆,其所持操亦不可夺。
郴有土茶,既贡而儥其馀,公言其贼民,转运使以闻,反其贡者皆免。
洪有久狱,逮證不已,公与守争,守怒而起,终以公为能,遂举之。
临川民有以庶弟为异姓者,买吏得直,莫克为辨。
公召语之,不刑而服。
其行事多此类,故在幕职时,举者十有七人,张伯起吴安道苏仪甫赵叔平,皆世名臣。
居家孝友,亲既没十年,与其弟某居,无间言。
若亲若故,或旁以生,要之言行,一有绳准,乡人畏之。
晚喜吟咏,久而益工。
不善饮酒,发怀散忧必以诗,其存者若干首。
将老于山林,未及言而疾作。
哀哉!
葬礼有碣,宜为之铭,其系世则志诸圹。
铭曰:
楚之东兮吴之西,山雄石俊兮旴之湄。
公将退兮隐于诗,辔鸾鹄兮裼兰芝。
志不就兮以丧归,曰天与命兮窈难知。
千万年兮识者谁?
公之美句其传之。
赵内翰1056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蔡忠惠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一一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四、《莆阳文献》卷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再拜叔平内翰七丈足下:伏蒙示下众荐黄晞奏草。
闽人,与之游甚久,以书自喜,不茍于人,诚高世怀道之士。
足下荐之于朝,庶乎盛时无有遗材。
足下之存心,不特为晞发也。
然其奏曰:「石介国子监时,请表率生徒。
诈善不直,为事非是,遂拒之弗往,乃之先见知人、识虑高远也」。
以谓斥而引,意所未喻。
好论议当时人物,故众毁丛至。
原其所以为心,欲君侧无奸邪,人人为忠孝,百姓无疾苦,教化明白。
周公孔子之言,谓太平可立致,而不度世务行之难易。
介之所以修诚立节之大略也。
所牴牾者,夏竦党辈耳。
一旦去朝,奸人巧伪百端,构造谤毁,必欲赤其族然后快意。
赖天子圣明,辨是非,故久而自白。
嗟乎,谓诈善何也?
夫诈善者,将图富贵、取名誉也。
生不免寒饥,而死几斲棺,子孙流离,诈善者固如是耶?
守己见,信道而不顾世俗者,伯夷叔齐是也,死且数百年,孔子称之,其论遂定。
,信道而守死者也,其亦有待于后世乎!
介之存,以同年进士,兄事而友之。
介之亡,未见有如介之自信者。
复生,当师事之,不敢以茍容无所自立为责,况敢毁之?
晞避聘为学正,不肯为下耳,此特小小者,岂足为高识远虑哉?
足下与疏,知之不至,然天下公议,固当有闻。
足下语论,众所瞻望,讵可雷同?
今毁介之人满朝,使钳口,固不为少;
虽开口明岂遂明?
然卖死友以合贵权,此所不为,而足下所见知之者也。
近为寒气薄中,日再食粥者七矣。
奉教不知疲惫,感叹颠倒。
不宣。
再拜。
赵少师概辞免明堂陪位批答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二
朕以膺天骏命,将有事于合宫,因严昭孝,以配上帝,盖示民尊亲之义也。
思得肃艾之官,来助予祀。
以尔国之勋旧,休于田里,去位滋久,想见仪形,用申诏恩,以副虚伫。
洎览来奏,良体输忠,以其筋力之愆,难与祼将之事,特俞勤请,庸示养安。
乞止绝臣僚陈乞创造寺观度僧道状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四
臣昨授敕差判尚书祠部,累准中书劄子指挥,多是近上臣僚陈乞创造坟庄寺院、剃度童行事。
又西天译经僧法护遗表,特与剃度十人。
并安国院每年与度二人,二年与紫衣一名。
及知郓州赵概奏,列子乞度道士,每三年特与一名披戴
臣窃以为方今释老二氏之法,蠹惑天下,上自王公,下逮民庶,莫不崇信。
其法伤风坏教,无甚于兹。
陛下纵未能蠲除其弊,可且持循旧规,不宜增置,转令滋蔓。
况臣僚所乞,奉亲立寺,度人为僧,考之先王,无此典制
盖陛下慈仁孝德,俯从人欲,因缘恩例,顗宠先茔,然非圣朝所以优臣子之义、贻将来之法也。
臣因检会本部在京诸道州军寺观,计有三万八千九百馀所,僧尼道士女冠,计有三十一万七百馀人,数目极多。
庆历以前,自有著令,不许文武臣僚宗室戚里僧道等人陈乞创造寺观名额,仍委御史台觉察弹奏。
及每年试经拨放人数,亦无所增。
近年以来,辄增二倍。
而又内自宫闱,以至文武近臣勋贤子孙宦官僧道等人,一例陈乞坟庄寺观,除编入旧敕,自皇祐三年以后增置名额六十馀所,放度僧道又计一百八十馀人。
盖是当时秉政大臣不与陛下固持国法,首为此事,黩乱典刑,恩例一出,无由禁止,自为之者既不敢论,言事之臣又无弹奏。
见今节次有人攀援体例,未见其已,若遂行之不禁,臣恐不数十年,天下无知之民竞为僧道,转令失业,非细事也。
臣欲乞自今以后,在京诸道州军寺观及每年试经拨放人数,只以旧额为定,一依庆历《编敕》,更不许文武臣僚等人陈乞增创名额。
如陛下未即止绝,再降指挥,臣实不敢奉行。
其见在两府臣僚近日送下乞置坟庄寺观等劄子,虽已施行,如尚未曾兴建时,乞行追寝,以率天下。
庶使向后臣僚等人,不敢侥求恩例。
所有近降法护遗表乞度童行,及赵概奏乞度道士劄子二道,未敢施行。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刘挚可作执政元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
国朝自中丞二府者,如贾昌朝张升赵概冯京等例甚多。
近年蔡确不曾历直学士以上职,自权中丞参知政事
又章献垂帘,初闻姜遵劲直,自散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当时谓之擦子。
兼新定官制,御史中丞枢密直学士诸行侍郎之上。
参知政事赵概乞退不允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夫君欲求治也,尊贤然后兴;
士欲申道也,趋时若弗及。
卿躬贤人之蕴,履辅臣之荣,足以经太平于当时,图永誉于乃后。
而继陈函奏,愿解政几。
且年未合经,不得谓之知止;
病而谢事,不得谓之徇公。
勉辅至和,迟亲嘉访。
所乞宜不允。
参知政事赵概雨灾乞退第一表不允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夫灾祥之应,亶如影响之随;
言貌之违,倏致雨旸之变。
朕茂膺丕命,祗宪先猷。
顾邦治之未孚,感天恩之再至,乃烦硕辅,引咎兴言,载循菲躬,望古盈愧。
矧至精仰格,甫销沴气之原;
而感德交修,终济丕平之务。
欲辞厥位,岂副予怀?
所请宜不允。
赵概雨灾乞退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夫天之笃右王者,自非大失道,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灾变之来,初莫不恐惧,已则晏然以自若,岂所谓答天之实哉?
比者淫雨之作,咎流万民,朕甚惧之。
今大异甫销,思与辅政之臣,益图所以兴治之本,以上当天心。
卿乃引灾自言,而怀去位之计,朕何望焉?
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
赵概雨灾乞退第三表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比以天序失和,秋霖暴至,顾德弗类,侧身靡宁。
而卿居与政之司,悼为民之害,屡引阴阳之变,欲还爵秩之荣。
永初之推咎台衡,岂足销于天眚?
乐安之不愆礼义,尚何畏于人言?
益陈乃谋,用鉴不逮。
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
参知政事赵概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华阳集》卷二六
省表,具之。
卿清规表竞,厚望镇浮,温藻鬯于帝谟,嘉猷经于国论。
比贰几廷之画,适更政席之咨,德罔闻而弗休,务有应而皆裕。
何兴言于固避,殊抑美于佥谋。
往复乃司,尚副予倚。
所免宜不允,仍断来章。
参知政事赵概免恩命不允断来章口宣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三、《华阳集》卷二九
有敕:卿雅负瑰名,茂跻显序。
适赞几廷之画,更陪宰路之熙。
矧政席之虚贤,已宠书之下綍。
奚烦曲谨,以阏群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