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韩忠献魏王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东塘集》卷一九
前辈书尺,语简而情有馀。
后世道不情语,至一帖累数百言,犹恨不足,是真可鄙也。
忠献王曾宣靖同相,赵康靖欧阳文忠皆参预。
凡议政令,王必曰问集贤,议典故,曰问东厅,议文学曰问西厅,至于大事,则王自决之矣,人谓真得宰相体。
后一帖盖王与赵康靖者,语虽不多,而缱绻怀旧,溢于意表,至谓「永裨圣治」,则犹未忘前日东厅咨谋之意也。
前辈心在王室,其于书词,岂直为问讯而已,可不敬哉!
黄状元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五、《西山文集》卷三九
右科擢秀,才已敌于万人
北阙传胪,名更联于三杰。
维今独步,繄昔眇闻。
恭惟状元察推大著,负抱瑰奇,见闻殚洽,曩谈玉帐,擅胸中百万之甲兵;
今对丹墀,富笔下三千之礼乐。
历数方今之急务,有如素宦于清朝。
乃若大正朝纲,广开言路,盖众人之未及,尤上圣之急闻。
峻擢鼎科,式符舆望。
矧雁序同登于千佛,而鳌头并出于九仙。
夫既为儒者之至荣,要必蹈古人之大节。
赵康靖之盛德,蔼然一代之宗;
陈忠肃之高风,凛乎百世之下。
俱繇此选,称到于今。
愿恢他日之远图,罔俾前修之专美。
某滥陪较艺,钦诵奏篇。
以直言取人,盖当宁留心之方切;
得名士报国,在有司何力之足云?
猥先枉驾之临,申贲长笺之贶,第深荣感,莫报珍投。
新编标题历代皇鉴经济名言笺要序嘉定九年四月 宋 · 林駉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皕宋楼藏书志》卷六○
语人以汉唐,听之者触屏;
语人以三国,听之者愤案;
语人以六朝五代,有扼腕不已者。
姑舍是,语之以国朝盛事,则耸焉跃焉䜣䜣焉,歛襟肃容之不暇。
嘻,帝王之丰功盛德,其感寤人意如此哉!
余濯缨龙溪,日与其徒谈前代事,有抠而趋者曰:「史汉而下,饫闻之矣,盍观诸国朝」?
余曰:「谈何容易
谙历典故,吾不如赵康靖,区别事类,吾不如富韩公,谈何容易」!
既又思之曰:「圣谟洋洋,嘉言孔彰,在人耳目蔼如也。
讲诵吾职,吾不可以已」。
于是会粹所藏,日得一二事,积之以月,巨帙成焉。
有好事者揭而名之,曰《皇鉴》。
嘻!
扬鸿休,播芳烈,汪汪乎丕天之大律,铺张扬厉,有志焉而未能也,姑诵所闻,以俟君子。
嘉定丙子孟夏闽川林駉德颂序。
按:《新编标题历代皇鉴笺要》卷首,清抄本。
辞免并乞休致状 南宋 · 徐鹿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二、《清正存稿》卷二
某昨者累上封章,乞守本官致仕。
十一月一日准省劄:十月四日备奉圣旨,徐某别与州郡差遣者。
臣辞已竭,渊听必回。
咸平近臣,未五十而致仕,国初旧制,皆再请而即从。
若欧文忠,六十已谓衰年;
赵康靖,三请已为旷典。
之疏固多于康靖之年不下于文忠
虽蒙别畀于州,尚冀早还于官政。
无嫌聒聒,庶动高高。
伏念夙蒙特达之知,亦有驰驱之志。
中年以后,多病所伤。
戊戌病于私家,辛丑复病于姑熟,丙午病于京国丁未又病于吴门
彼时目力昏花,心志凋落,而元气尚未衰竭,遇事犹可支吾。
盖自戊申至于己酉,凡所感疾,悉非前日,加之抵家感冒,风證缠绵,心欲言而口瘖,身欲动而足蹇,跬步之内,非人不能,俯仰之间,隔世无异。
朝廷若欲待之以事任,则之力有不能;
朝廷若欲假之以宠荣,则之分为已过。
食非其力,则蒙其耻;
福过其分,则任其灾。
是用再沥愚衷,仰干大造,欲望公朝察其词情恳恻,念其疾病颠隮。
毋烦易地之除,径遂乞身之请。
恋轩之马,空怀死报之心;
曳尾之龟,亦有生全之望。
臣今乞守本官致仕。
刘后村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巽斋文集》卷四
守道拜别四年矣,不拜一书,而意念所向,无一日不在书也。
世人以此为尊仰常语难取信,然闻有指画空书佛经者,不用一纸一笔,而平生所积殆数千卷,精诚之至,此地大雨为之不湿,东坡先生以为真实,非虚幻也。
某于先生,犹写经者之于佛,先生宁不鉴此精诚耶?
方山长前一月告我归期,而此书直待临行数刻间方能作,作亦赘矣,怀感之极者,有言犹浅也。
山长来时,蒙寄赐《壬戌送行》诗,近又得闻《竹溪先生夜坐见忆》联书殳二韵,先生于后进拳拳之甚矣。
回忆前事,狂妄触罪,无可悔者,独惜昭庆寺中拜饮饯觞,而小侍史以片纸报长令似之所遭,继得椠墨,示喻曲折,乃知奉累有由,而先生自此亦连疏请老。
虽先帝君臣之契如此,浩然归志终不为留也。
先生得去,二十年之心至此始遂,其为慰快,可想而知。
然遂使宗工大匠忽动念于几微者,谁为之与?
先生还第三年矣,耆寿康宁如此,当时无拜留孔戣之疏者,诸公为先生谋特重,为先帝谋反轻也。
近见高文续集,不自序引,缉熙宸翰与宠行扇面御诗冠之,使人感痛不已。
去年鼎湖、今桥山之变,遥知法从旧臣情深父子,甚于枯葵泫霜之句。
嗣圣访落,惟耇成人是任,而先生茹芝山中,何以追前遇而报之今耶?
竹溪后村几远,观夜坐句,想二老时时会聚,不特如赵康靖作意访欧阳公,恨晚生不得步趋其间也。
山长之归,使人有偕行从往之意。
顾平生局促缠绕,安能如季鹰付二陆舟哉?
某今年五十有八,气绝衰,无复有门外分毫意绪,一自去国,不以字到班行诸公间。
古心建宁犹通问,自其帅福、袁,归有渐,更不以名字到前动其记忆。
颇闻先生閒中犹对人拈起不肖不少置,或为书以告人,此虽爱我,而非所愿望也。
苏子美(下缺)
通州贡院 南宋 · 王应凤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康熙《通州志》卷一三、乾隆《直隶通州志》卷一九、《江苏金石记》卷一八
古者诸侯三岁一贡士,大国三人,其试之于泽、于射宫,匪直以言扬也。
国朝仿汉唐之制,专以文字取士。
通为淮左望郡,三岁大比,登名者三,仅如古大国之所贡。
政和二年,以浑化增十人,至今夸诩,号利市州
中兴以来,贡额才及所增之数,密迩圻辅,陶化染学,文物益彬彬矣。
咸淳四年六月辛巳郡守侯弼新作贡院成,以图来请记,应凤不敢辞,则以问于侯曰:「昔尝读程文简公三贤堂记》,则知通之有贡院久矣,不知废于何时。
今日之创因旧而新之邪,抑改作邪?
且其地焉在」?
「昔州治之东有水四周,自风云路而入者,淳熙中蒋侯雍所建也,其遗址今在壮武营中。
逮于嘉定文惠乔公来守是邦,病其湫隘,遂迁于州治之西溪紫薇旧宅,光孝塔峣然表于东南,因以为文笔峰,题其额者魏楼公也。
嘉熙戊戌南宫名第,郡士得其五,时乔公实押敕,视政和为尤盛。
淳熙壬寅,疆吏不戒,几不为郡。
越九年,贾公以衮钺来,旬始克往,城以有宁宇。
先是,举场附于南徐,或寓海陵,其复试于乡,自宝祐乙卯,始即頖宫布几席,从权制也,士不以为便。
兵部尚书李公建阃之九年,海冥淮清。
得以暇日,固保障,备械用,文事武功不可偏废。
昔岁之控于大阃,更试于总制之虚廨,盖嘉定贡闱之旧。
然终非久远计,乃相攸高爽地,得郡之蔬圃焉,东北枕海山楼,可以开云梯之武,南则浮图屹立,可以继慈恩之题。
重门罗棘,有堂、有厅、有庑,糊名易书,次舍严密,为间者八十有八,民不知役,踰月而成。
鹄袍鼎来,文气自百,鼓行事雄,何止一助。
是非弼之能也,亦惟怙冒天朝之福,禀承统府之命,讫就前人之所未为。
且将去矣,子其为我书之」。
于是作而叹曰:今之吏,凡簿书所不责者谓之不急,况剖符于并边者乎!
侯于是贤远于人。
惟通濒江枕海,带连吴会,盖陈忠肃任忠敏之所尝居,王文惠赵康靖之所尝治也,游于斯则郑毅夫,仕于斯则刘伟明,文采风流,衣被到今。
若时先达,直馆吴公以谏诤显,京曹张公以清节闻,客曹俞公词科进,而二崔为文宗,受知孝宗,肇銮坡摄儤直之任,其两凤联飞,续闻趾美,为时名卿者,不可一二数。
夫人与天地相通也,文与气相发也。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言士者心旧而尝一也;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言造士者新而不穷也。
且今之新长桂丛者,非向之畦而茹者乎?
向也汗陋,今也高明,地不改辟而气象异焉。
学者志于上达,盖知所取舍矣。
莫尊于道义,莫美于名节,致远自期,务实自励,夫是之谓修其天爵而人爵从,夫是之谓夙夜彊学待问,怀忠信待举,力行待取。
通之士其尚懋哉,无忘侯怀。
侯世家匡庐厚斋先生之子,学有源委,故为政知所先后云。
按:万历通州志》卷五,影印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寄内弟赵叔平 明 · 王绂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别来不觉又秋风,历想君家在眼中。
稚子情娇初学语,慈亲年老近加聋。
新居每对千竿,先陇应添几尺
世业喜闻能复旧,休将百万一枭空。
哭内弟赵叔平 明 · 王绂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我昔新婚子弱龄,而翁从戍适当行。
别离去国不足念,生死托孤深注情。
万事转看皆往梦,寸心犹恐负前盟。
别来十载不一见,老泪宁知为尔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