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申乡兵教阅状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
一、近降指挥内有所管指挥多少及人数,不定去处,即不拘指挥、人数多少,各均分为三番,须管于一季中教遍、切虑诸处只就人数均分,临时并合在别指挥或别都分,不就本辖将校一处教习,难以整肃。欲乞三指挥以上,并就全指挥教阅。只如有四指挥处,两指挥作一番,馀两指挥各为一番。指挥更多,并依此例。其两指挥处,即以一指挥作一番,馀一指挥分作两番,并就全都教阅,更不均分人教。只有一指挥者,亦依此例。
一、所射弓,自出弓箭原不定石斗,其间弓力只有及四、五斗,箭又绝轻,虑缓急令守护城池,官中给与弓箭,至时全不能施放。欲乞一一教试,如射弓不及八斗以上,只令射弩;如射弩不及两石以上,便令习学鎗刀。
一、所定人员、节级,原只于户等上定差。盖始初创置,须合以物力为高下。今既部伍已定,或有阙次,其人员欲为乞依名次补署,其节级即于长行内拣试有武艺者差填。
一、人员等亦有剩占当直人数,原未有约束。若全不差给,又虑行伍中别无区别。今每遇上番,欲乞指挥使各给当直长行二人,员寮各给一人。若下番,即不得占留在家使役。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四,明抄本。
申乡兵弓手轮番教阅状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
今具沿路体问到新招弓手次第,画一如后。
一、州县四百馀人作三番,并一月一替,同州冯翊县一千馀人,准敕作五番,其鄜城弓手一年得四个月教阅,冯翊弓手一年得两个月零十二日教阅,即艺之精粗,民之劳逸,有此不均。某欲乞不许人数皆作四番,一月一替,一年得三个月教阅,所贵均平。或只定作三番,于一年内择三个月,农忙之际免教,亦不废三个月教阅之实。
一、体问同州第四等、第五等人户,多无弓弩,当教阅时,逐旋借用。虽有指挥官中量给钱数,又缘只支得五七百文。今问得弩一枝,钱一贯五六百文足;弓一张,钱七八百文足。大率家贫,少钱添助。其间人材甚有少壮者,似此教阅,恐不精熟。某欲乞应系第四等、第五等人户,如情愿投清边弩手者,与免本户下弓手;其第三等以上,不得免放。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四,明抄本。
申四路招讨使司论本路禦贼状并书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
一、沿边弓箭手,自来每遇贼马入寇,并各溃散。盖缘逐地分各令守把,多者不过一二百人,当苗稼成熟之际,些小钞劫,足能禦捍;若遇贼兵大至,则须至逃溃。况今来已是正月,田野别无积聚,欲乞才候探报到贼马的然入寇,各令逐处城寨将管下堡子除有粮草的然可以守备外,其馀应系把截弓箭手,一例勾集赴本辖城寨,给与口食草料,与见屯兵士居民一处守禦。即缘边城寨纵被攻围,自然守备益坚,不至卒有失陷。
一、贼马自来入寇,并是引诱自家兵马向前救应,所以落其奸便,虽有预议条约,切虑将来贼马入寇之后,大作攻城次第,逼胁缘边城寨,或则示弱,令有可救之状,至时诸将畏罪者虑失陷国家城寨,贪功者以为见利可击,万一向前救应,必致依前败覆。欲乞申明前降预议,只许召募勇士夜击贼寨,或邀截辎重,不得领大兵向前逐利救应者。
一、贼兵今来若向春中入寇,田野绝无粮草,惟利速战。若令沿边把截,不使奔冲,便须节次策应,此则偏师必败之理。且贼兵聚集入寇,谋虑必以素定,岂有缘边些少兵马,便能把截得定?但使城寨各添弓箭手屯守,大兵持重不战,只使轻兵邀其钞劫,彼攻城则未能卒破,求战则不与之较,既胜负未分,必无深入奔冲之理。如使弓箭手及巡检兵士防托守把,若非迎战败衄,则必望风惊溃,自然城垒震惧,大军丧气,此亦取败之一端。欲乞更不降指挥诸处于边壕守把防托,所贵不致败事。
一、将来贼马若的然于秦凤路寇掠,本路除合差那兵马救援外,缘山外与秦陇地里相接,本路部署将带兵马赴德顺军驻剳,及差那骁勇将士,与山外巡检刘沪同于静边准备贼兵头回,觅便邀击,却令见今彭阳城驻剳一将军马赴瓦亭照应。
某上覆招讨侍郎,日近边报益多,虑恐必来入寇。某辄有所见军行利害数事,虽与部署诸官熟议皆合,缘皆是出战官员,今所议持重不战,即难为连署。谨附管内机宜石辂诣节下,乞赐详酌,早降处分。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五,明抄本。
分析公使钱状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五
准公文准都转运司牒:「准敕,据陕西都转运司体量到洙前知渭州,借过军资库钱粮等,取问洙曾与不曾于省库内支借著钱银?作何使用?自后曾与不曾交还?具逐件招承文状」者。
右,具如前。洙先于庆历三年七月内奉敕差知渭州,到任后,取索到前知渭州王沿已后支用公使钱体例,计度每年合使钱数,及勘会到本州见管指使、使臣及郡虞候已上共六十馀人,主兵官及通判、职官、参谋等近二十人,共八十馀人,逐日例破常食约计钱共七贯,每月计二百一十贯;逐月五次聚食,一次张乐,共约钱三十贯文;每季一次大排管设军员二百贯,非次专使抚问,或教场内军员吃食、官员射弓,及添助造酒糯米并节辰送物,逐季又约一百贯文。每一季都计使钱一千贯文。依此约度,每年合用钱四千贯文。王沿在任时,支公使钱三千贯。后来除依王沿例别给米麦外,只支钱二千贯,勘算每年合少钱二千贯。洙遂访问勾当官吏等,所少钱作何出办?其人等并言自来于诸处回易,可以得足。洙遂体问到前来张亢在任日,并邻近州郡,泾州郑戬、庆州滕宗谅,将银往西川收买罗帛,及买上京交钞,并令人解州般盐,计三处回易。郑戬亦将银于西川及秦州收买罗帛,并买上京交钞,亦是三处回易,即不令人于解州般盐。洙相度得差人解州般盐,委是不便。其西川又缘地远,难以差人往彼。只可于秦州买物及上京交钞,两处回易。其勾当人兼言将银入西川,则利息甚多,若只于两处回易,恐支用不足,洙即不曾听从。兼体问得诸处及本州,自来并是于军资库或随军库支拨系官钱作本回易,有此体例。洙以本州除逐季请拨公使钱外,别无不系省钱,若不于官库支借,即无由得钱回易,实曾逐度印押头子,委勾当人于军资库支借钱银,往秦州回易,及收买上京交钞,并系公用库赤历支收。知州、通判、监官通押,即不一一记得贯佰两数,及支出月日。今看详陕西都转运司奏状,称借出钱二千贯、银五百两,委是洙在任日借出是实,兼洙记得只一次令人将银往秦州收买罗帛,一次令人将交钞上京。其秦州罗帛,即是洙在任日买到,令勾当官员、使臣依市价赊卖与诸色人,其上京交钞回买到物帛,即是洙离任后来有狄青、程勘、王素相继知州,即不知于何人任内赊散与人。兼陕西都转运司已磨勘到见欠钱人计二百七十九户,即是已见得钱数归著。今乞令渭州勒勾当人分析洙在任日所借到钱银,回易到物色,多少是元借本钱,多少是收到利钱,若干于洙任内收系,若干于后来知州任内收系,其军资库元借出本钱及银,于是何年月却于本库送纳,即见得交还与未曾交还。又缘洙于庆历三年八月内到任,九月后便值西界事宜紧切,洙与主兵官员逐日堤备,略无暂暇。虽累准朝旨,令凡有管设不得减削,及许令回易,洙只是委管勾使臣官员及公人等一面主管回易,及支收使用,其买到物帛,亦不曾亲自点检。所有上项分析,每年合使用钱数,并是小作约算度。仍乞取洙离任后逐月所支过公用钱数,细定月分,与洙所约度到费用数目比类,方见使用的数。所分析前项事理,并皆诣实,谨具状申河东转运司。谨录状上。
申四路安抚使范资政乞于乾华州听候朝旨状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五
某昨自潞州赴渭州,制勘院照对公事至永兴军,经陕西都转运司陈状,为先曾知渭州、泾州,将来奏案后,若在边上州军听敕,切虑于事体不便;及邠州、永兴军又是前两府知州,亦难以在彼。欲乞于乾、华州听候朝旨。如该合收禁,亦乞依条贯施行。自后即未知都转运司曾与不曾闻奏。洙已于六月十日蒙制勘院责保送渭州知州,见在馆驿内安下。比至伺候敕命,须是一月以上。切缘洙去年方离渭州,即今本州官员,多是某在任日到任,馆驿内又有众官安下,常有官员往还,事体深属不便。伏望四路安抚资政特赐据状备录闻奏,并详某前于陕西都转运司所陈事理,早降指挥。伏候台旨。
答镇州田元均龙图书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
向闻处置保塞事,何其精也!兵久骄,遂至杀害守将,若又贷之,则无复法制矣。明公行此一事,使主威复立,虽四夷之功,无以易此,甚善甚善。近闻京师以微过多斥善士,蔡君谟、石守道相次外补,未知其然否。年来朝廷凡所更置,亦有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者。自非圣人,未能无过。至于进用,皆天下贤士大夫,抵治平之渐也。圣上聪明,任人不疑;而奸人忌贤丑正,务快己意,其不思如此。今势尚微,恐其渐炽,所斥不止于蔡、石也。某岂私于数君哉?所虑者谗胜贤绌,则国家忧患,岂止于四夷哉?方今言为上所信且重者,无如元均,愿深留意。盖疏远之谋虽陈,惧其不见听也。范公既有西抚之行,富公何故久留于外耶?某久不作京师书,亦不喜辄议时事,数日闻此,愤悒不已。会得明公书,因以尽道所怀,幸赐体亮(《河南先生文集》卷一○。)。
「之」下原衍「疏」字,据右引删。
送路纶寺丞序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
涣之寺丞自郢中有南阳之行,治舟之日,郡守广平公张宴白雪楼,命宾属以饯之。酒数行,为引商刻羽之曲,坐客凄然,有离索之叹。友人尹某因道古人送言之意,将有以序其行。夫古之送言,必以己之所得,规彼之未得。今涣之才美而甚晦,内方而外和。惟晦与和,某当师仰之,方得涣之以自规,其敢有献于涣之哉!独离索之恨,不能忘已。既醉且泣,以诗继之:
感事并伤别,平时泪满巾。今朝郢楼上,更送北归人。
又:
平生爱问江南事,喜见人从江上来。今日江头送归客,苇花深处祖筵开(《河南先生文集》卷五。)。
仰:原阙,据明本、张本补。
潞州题名记(庆历五年五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
上党古郡,既以潞名州,常为大州。唐以大都督为府号,两河用兵,节度潞、泽、邢、洺、磁五州,标其军曰「昭义」。迨今三百年,领州事者百馀人,军名数易,不复节度诸州,而府号如旧,故以「大都督府题名」为记。尚忠美物,断自义阳王始。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州事尹某序。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四,明抄本。
故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并序景祐三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祐元年秋八月壬戌,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公薨于位,天子震悼。翌日,临其丧,废朝三日。以太保、中书令告其第,命鸿胪、内侍通治丧事,赙物恤孤,卒用其加等。礼官考行,谥曰文康。即以其年十月,葬河南府河南县洛苑乡魏封原,举二夫人祔焉。公讳曙,字晦叔,其先太原人。始,王氏居太原,为著姓,其后有徙西河者。公之先君,能传其世系之所从,实隋世文中子之弟绩之后。绩号东皋子,东皋而下,间有儒者,然不大显,亦未尝去河汾。经乱亡,其谱不复贯叙,故后世唯祖东皋子。至公始葬先君河南,今遂为河南人。曾祖杰,祖崇,生兵间,以义勇自许。河东大将周德威闻其名,召补裨校。德威后帅燕军,以战死。失知己,功业不著,以寿终。考景纯,少客燕地,感家世儒者,不当用材武进。乃南游嵩洛,得左嵩谭用之者为之友,寖以文称。还太原,至境上,时刘氏方据其地,叹曰:「天下将定,以区区一方支天下兵,此危国也」。遂不入,止上党,帅延致幕府。府罢,不复作吏,购四方书,或手抄之。晚年,书数千卷。端拱中,终京师。及公之贵,追荣三代,曾祖太傅,曾祖妣张氏韩国太夫人;祖太师,祖妣阎氏齐国太夫人;考太师、尚书令,妣祁氏鲁国太夫人。公少举进士,淳化三年上第。释褐河南府巩县主簿,再调定国军节度推官。咸平中,天子用古科目考方闻之士,工部尚书赵公昌言举公贤良方正,试入等,授著作佐郎,出知明州定海县。代还,为群牧判官,赐五品服,迁太常丞。受诏脩《传灯录》,判三司凭由勾簿司,考发开封贡士。坐失实,出监庐州茶税。东封加恩,迁博士,通判陈州。未至任,诏还,豫脩《册府元龟》,以工部员外郎充龙图阁待制,赐三品服。从祀汾阴,迁工部郎中,改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部吏受赇失举,劾罢,知寿州,改淮南运使。归朝,勾当三班院,纠察在京刑狱,权开封府事。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坐开封府日保任掾吏犯法,降授左司郎中。寻复谏议大夫,召为给事中兼太子宾客。天禧三年,同知礼部贡举,所诎士或倡言被抑,无行者从而哗之,不复辨状,降为谏议大夫。俄复给事中,同知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驳事,兼群牧使。四年,寇莱公被罪,坐姻累罢学士,知汝州。乾兴元年,犹以前坐责授郢州团练副使。天圣元年,起为光禄卿、知襄州。二年,再知汝州。四年,复给事中、知潞州。六年,迁工部侍郎,知河南府,移永兴军。七年,入为御史中丞兼理检使。七月,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明道元年六月,朝,入殿庐,未及对,以疾还第,即上章求解政事。七月,授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陕州。是冬改元推恩,迁吏部。二年夏,徙知河阳。秋,再知河南府。十一月被召,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明年七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疡发,下乎浸淫,以至大病,享年七十二。公幼得先公所聚书,读之,至《周官》、《春秋》,尤极其义,故为文章,必本制度,临政长于断事。虽天性通悟,发为事业,迹其源流,盖有助焉。景德中,天子尝命近臣修书,时杨文公在翰林,公止太常属丞,制以二公并命。论者以材名等夷,非复爵位差降也。临益部日,会岁饥,众心颇摇。公曰:「往时蜀扰,非有豪杰为倡先,特以攘寇不息,驱而合之,浸大耳。今欲制其前,莫若禁盗」。于是严盗法,犯者一切皆死。出金谷募告者,又俾爪牙吏摘其囊橐画谋者,久必就拘,或示惨刑,蜀人股栗,岁中遂无盗。然用他法皆宽平,诖误多贷免。尝有卒夜告其军将乱,公覆状,立辨其伪,斩之,军士皆感泣。蜀旧以季春粜廪粟以济民,言利者增其直,公抗奏复旧,著为定制。先是,礼部尚书张公咏再守成都,蜀人怀之,以为后无继者。及公去,遂有「前张后王」之谚。其临他郡,则因其俗而治之,施其术若无穷,然使人爱之,如蜀人为尤重。狱讼无细大,必精意处之。上党有杀人者,公察情非是,面讯其状。其人以为不得真杀人者,已无免理,卒不自明。僚吏亦言不足疑。公密以物色,捕杀人者,得之,作《辨狱记》以戒理官。前在西部,有中人建议广旁陵屋居,僦之取利,以荐园寝。公上言神道尚静,今亟有兴作,牟细利,为家人烦亵之荐,非所以奉祖宗意。于时近倖方用土木取功赏,书奏,皆惮其守正。任中宪日,属玉清昭应宫灾,诏以卫卒及掌事者付台劾火起状。时太后临政,谓公曰:「此人火,非天灾,必戮守卫者」。公上疏曰:「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汉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曰:『高庙不当居辽东,高殿不当居陵旁』。故天灾若语此宫所建非应经义,望以臣议下大臣,茍不合故典,请归田里」。时议者或云宫当修复,大臣虽以财费不充沮之,未有斥言不当建者。及公援据经典,辞颇切至,上及太后皆感悟,薄前守卫者罪,修宫议亦寝。明道中,岁旱,公以成汤六事为言,且云:「今一岁四赦,则政不节,一事也,愿深以五事为戒」。在河阳,会遣使济渎祠醮,公上言岳渎山川自非时祀,请罢勿祀,以息扰下之弊。公坐莱公,去京师十年,天下有宰相望,士大夫惜公且老,惧不克相,延企者久之。及晚节登用,虽以东宫之旧,上雅意所属,然亦公议有在焉。尝以人臣患不节俭,深自亏损,在京师居第隘甚,起居常一室,中厩唯二马,食无重肉,处之泰然,盖矫时之为也。笃于朋友,乐周其急。治家甚严,退居私庭,诸子甥侄,横经侍席间,命次子鼓瑟以自娱,终岁无丝竹之乐。洛中营小园,归意甚决。末年恩礼愈极,终不得谢,有志弗就,良足悲已。初夫人石氏,平原郡君;次夫人寇氏,冯翊郡君。子二人:益恭,虞部员外郎,孝谨温厚,得其家法;益柔,右赞善大夫,笃学好古,善自树立。二孙:慎言,光禄寺丞;慎行,太常寺太祝。女七人,适校书郎陈勘、将作监主簿赵士宗、殿中丞孙瑜、殿直杨舜臣、唐州推官尹宗济、光禄寺丞张宗简、将作监主簿陈安石。孙女四人,并幼。公母弟映,试将作监主簿,早世。有子二人:益谦,左侍禁;益冲,将作监丞。公所著文集四十卷,《两汉诏义》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群牧故事》六卷,《庄子指归》三篇,《列子指归》一篇。再使北虏,作《戴斗奉使录》二卷。公既葬二年,虞部君泣谓某曰:「先君素慎密,在中书枢府,为上谋虑,虽子孙莫得闻,故嘉言密论,无一传者。在任他官,多用章疏论事,命从子益冲书之,益冲密留其藁,今颇得存。及诸行事,皆世所睹者,大惧失其传。子故吏,当次之,将刻石以示后世」。洙不敢让,并以世系官阀总载之,系以铭云:
惟君御臣,勿贰勿疑,知之厥艰。惟臣事君,曰进曰退,处之惟难。畴其知之,公始庶士,旅于外庭。乃列从官,乃宾东朝,惟先帝明。逮今皇圣,信之有初,保之有终。乃翊大政,乃冠内枢,惟皇之聪。畴其处之,公在中岁,官尝下迁。不勉而和,匪畏而虔,秉常以坚。亦既在位,帝咨考成,时唯典刑。靡逸自居,靡高自名,竭忠以诚。知臣处身,匪厥艰难,惟圣逮贤。公实全德,颂之刻之,以永其传(《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明抄本。)。
在任他官:四库本作「其任外官」。
故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知河中军府兼管内河堤劝农使驻泊军马公事护军彭城郡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公墓表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彭城公天圣七年四月薨于蒲,后三年,其子几葬公河南伊汭乡尹樊里。又五年,几以著作佐郎宰方城,告于故吏尹某曰:「予父晚节,始得以谏议事先帝。逮今天子初即位,列于从官,亮节直声,为时名臣。然在朝廷不四五年,淹恤外藩,弗至大任。是故道充于友朋,而未被于民论;议通古今,或沮于当世,平素蕴蓄,有所不伸;潜德隐行,晻暧弗彰。大惧夫流风遗烈,寖失其传,愿揭石墓左以表之」。恳让不克,辄论其阀阅云。公讳烨,字耀卿。咸平初中进士第,历河中临晋、开封封丘二主簿、河南颍阳令。迁著作佐郎、监陕州商税。改著作郎、知河中龙门县,通判益州。天禧初,擢为右正言,旋判三司勾院,赐五品服。三年,以本官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四年,改右司谏,换工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判流内铨。五年,赐三品服,改三司户部副使。乾兴泛恩,转刑部,旋改吏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转运使。未赴职,奉使契丹。还,以本官充龙图阁待制,知三班院,提举诸司库务。天圣二年,同知礼部贡举,权开封府。三年,迁刑部郎中,充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五年,徙河中府。治河中凡二年,年六十二。公少为古文章,笃于风义。始举进士,与张景定交论道,深相师友。初为龙门宰,部有群盗,杀人不忌,会公领尉事,自捕悉擒之。公曰:「此剧盗也,送府或有叛去者。且尉兵弱,不足为捍防」。皆命斩之,一府服其果。文康王公镇蜀,有以威暴上闻者,会公自蜀召还,对日,真宗问曰:「凌策、王曙治状何异耶」?公曰:「前凌策在蜀,岁丰少事,得以平易治之。比岁小歉,蜀人剽轻,其心易摇,故王以严刑制之。然所诛杀,特盗贼耳,未尝变陛下他法」。帝善之。初为谏官,属岁荐饥,后河决东郡,公上言:「岁数不登,力役屡起,元元困苦,道殍相望。此宰相事也,未闻有济之之术,愿策免以塞群望」。疏寝不报。京师民间传有灵泉,饮者愈疾,议建祥源观。诏初下,公上言:「前世有传圣水愈疾者,皆诞妄不经。今盛夏亢阳,大兴土木,以营不急,非国事也」。自上清宫建,凡有兴作,皆推本符瑞,以答天贶,臣下罕有以土木沮议。公沿古守正,无所惮焉。又抗论时政,前后数十事,今掇其要者。公以外官有劝农之号,而使穷民转徙,污莱弗辟,盖考课弗明,吏职废弛,寖以及此。昔邵信臣守南阳,辟田三万顷,此实效也。今守宰居位,皆积日以幸迁,非有意于民者。宜申明考课法,一切为殿最以督之。又请禁民弃孝养而事浮图、老子者,或受父母教及亲亡者勿禁。先帝世,吏一受赂,终身不见齿。及天禧晚政,稍被宽贷,或复得进。公请重其制,累赦勿原。又以荒岁入粟者,止与上佐虚名假之,不足为权时之制,宜自万石而上,得与武臣奏补子弟为比。吏部旧制,择善吏为御史府主簿、三司法官。时有旧臣,亦以亲属补其员,公请罢之,因言近臣对见,不当为子弟乞恩,以开幸进。公以古之荐士受上赏,今罪有从坐,而赏不著,非沮劝之道。宜较其章著者,推以恩典。国家景德后,分部置使,总按刑狱,公以为郡守皆朝廷臣,转运使已专刺举之职,复置使按郡,非所以责任守臣而息狱讼也,当罢之。河北平,诏劳帅臣逮吏卒,独不及民,公请蠲两河岁赋以宽之。又建言黜章句篆刻之伎,崇尚学术,复聘士之礼。其章疏大较如此,施行者盖一二焉。有唐故事:拾遗、补阙,掌供奉、讽谏,得以廷论政事。国朝授者,或兼儒馆,或领外字,专以宠文雅材干之臣,非复曩时职事。天禧诏书置谏官、御史十二员,首得公与肃简鲁公宗道。二人为谏官,凡所论列,拜疏而已,未尝请对。公援举故事,自是常得对,遂为故事。及迁司谏,会论疏决刑狱事,章不下,固让不拜。翌日章报,乃受命。公厚于故旧,始终无少间也。王文康坐寇莱公责官,朝士无往者,公叹曰:「友朋之义,独废于今世耶?坐谴无愧矣」。乃出饯之。雅爱处士李渎之为人,渎终,公陈其高退之行,诏赠渎著作郎。其敦笃如此。在西京日,有归老之志,求领留司御史台,不允。比召还,不诣阙,愿徙河中,卒如其请。难进易退,有古君子之风焉。公之先,代郡人,后魏孝文之迁都,因徙家于洛阳。十二代祖环镌,北齐中书侍郎。环镌生坦,隋大理卿。坦生政会,唐武德功臣,封渝国公。政会生元意,尚太宗女南平公主,位至洪州刺史。元意生奇,为吏部侍郎,天授中为酷吏所陷。奇生获嘉令慎言,慎言生河东令褧,褧生秘书郎藻,藻生蔡州刺史符,符生洪洞令圭,圭兄弟八人,崇龟、崇望最显,崇龟位至清海军节度使,崇望相昭宗,至左仆射。圭生大父赠太保讳岳,仕后唐,终太常卿;夫人赵氏封天水郡太夫人。太常生烈考赠太保讳温叟,事皇朝,终御史中丞;夫人李氏封永乐郡太君。公两娶赵氏,皆赞善大夫杲之女。今郡君有子七人:长曰贶,将作监主簿;次即著作君;次曰先,将作监主簿;次曰邕、忱、兆、兢,并太常寺太祝。贶、先早亡。女二人,长适大理评事王珣琇,次幼。刘氏自中丞而上,事备累朝国书。著作兄弟皆开敏有材称,著作又登进士第,能世其家矣。今世衣冠,虽或前朝旧族,然经乱,大概离去旧邦,不则爵命中绝,谱谍散缺,无如刘氏蝉联盛大者。又自渝公而下,至今十世,犹葬尹樊里,此其尤异者也。初,以领贡部,某得奏名,及为河南,以掾吏事公,故著作君以家世之旧为请。某撰述非工,独能不曲迂以私于人,用以传信于后,故叙先烈则详其世数,纪德美则载其行事,称论议则举其章疏,无溢言费辞,以累其实。后之人欲见公德业,当视于斯文为不诬矣。景祐四年月日刻石。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明抄本。
故供备库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兼御史大夫知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骑都尉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八百户张公墓志铭(宝元二年十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
公讳显忠,字尽节,其先乐陵人。祖奉超,为横海军大将,显名军中。父延斌,国初以材武积功为捧日左厢都指挥使、富州团练使,赠左武卫大将军。公幼明慧,语言拜起如成人。七岁得见太宗皇帝晋邸,及即位,给事殿省,补殿直、供奉官,皆以寄班冠其官称。汝阴有龙骑卒叛为盗,命公捕之,方合斗,为流矢所中,拔去矢镞,挥众益进,遂破其党。以功迁内殿崇班。自是凡七迁,由内殿承制历礼宾、东染院、西京左藏库、洛苑、文思五副使,至供备库使。其所任之职,即全、邵七州,饶、信等州都巡检使,泗州、天雄军驻泊都监,江淮都大提举捉贼,提点河东路刑狱公事,再为西京水南巡检,知岚、宪、霸三州事。最后知霸州,天圣九年十一月九日,以疾终于任,年六十。公性重慎寡言,雍熙后数奉使四方。是时太宗皇帝喜询外事,凡内臣使还,见使,坐与语移刻,或以应对敏给亟被恩宠,妄者颇摭细微事,期以中伤人。公止以所使事上闻,他无一言,僚辈皆称其长者,然用是官亦稀迁。天圣六年再为西京巡检,时庄献明肃太后犹临朝,公因入辞,自陈开宝末以童子入侍,当时晋府旧人,今无居位者。两宫恻然,问其官,尚诸司副使,遂命以正使授之。公出入省闼暨领州任逾五十年,唯此命及汝阴以功升,他皆用岁劳,或以例迁。公泊然自守,未尝有冒进意。为政尚宽易,所至民宜其治。御家有法,抚疏属皆以恩,知者尚其为人。母安氏,追封河内县太君。娶郭氏,封太原县君,后公一年而终。二子:长正臣,左班殿直,卒;次正平,右侍禁。三女,长适供奉官、閤门祗候王宗庆,次适前并州司法参军谢汝贤,次适供备库副使彭再问。孙三人:长举,三班奉职;次准,次尚幼。宝元二年十月二十七日,长孙举奉公及太原君之丧,葬于洛阳北邙山大樊原。铭曰:
幼明而遇,壮中而奋。孝睦其族,政试于郡。持身以庄,秉心惟慎。爰初暨终,弗颠弗进。葬洛之阳兮,考卜其顺。后世以嗣兮,不陨令问(《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四。)。
开国:两字原倒,据明本、张本乙。
故赠秘书丞左君墓志铭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康定二年八月日,屯田员外郎、知华州事河南左君得告于朝,来葬其先君于河南缑氏县唐兴乡解贾里。先事,告同郡尹某曰:「予始孩,先君教以经艺,寖为辞章,夙夜以戒曰:『汝进于学,齿于乡士,其以衣冠名吾家』。先君既没三年,予取进士第。又五年,始有位于朝,先君凡再追命为秘书丞。自没距今十有九年,始得用五品礼葬,庶几以卒先志。悲乎!不及见予之有成也」。请予志其墓。君讳某,字某,其先自河中徙家河南,为大族,其交结皆当世豪杰贵人。及君乃折节厉学,所友多贤士大夫,信让宽厚,为里中称誉。举进士,一不偶,终于家,年四十。父讳钦,母张氏。凡三娶:二王氏,继以韩氏。两王夫人各以福昌、永宁太君告第,皆祔于君。韩氏夫人今以万年受封。君六子:长瑛及第四子未名,早亡;屯田君名玮,实第二子;次珙、玘、琰。孙六人,俱皆幼,未名。铭曰:
富而学,不及以位。子而才,不逮其仕。追命既告,朝服以襚。养不克兮葬则备,方础刻兮孝子志(《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五。)。
「十」下原有「受」字,据明本、张本删。
闻尹师鲁谪富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
朝见谏臣逐,暮章从谪官。
附炎人所易,抱义尔惟难。
宁作沉泥玉,无为媚渚兰。
心知归有日,时向斗牛看。
哭尹子渐(其弟师鲁守潞)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故人河内守,昨日报已亡。
同气泣上党,悲风生太行。
曩为众所惜,今复人共伤。
阮籍本真率,感慨寿不长。
哭尹师鲁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谪死古来有,无如君甚冤。
文章不世用,器业欲谁论。
野鸟灾王傅,招辞些屈原。
平生洛阳友,零落几人存。
尹师鲁治第伐樗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伊人利营构,思欲新其居。
匠筑经旧址,檐楹碍高樗。
且云忍不伐,何以成吾庐。
人言此树古,百怪所凭依。
独秉一定议,自将群俗违。
乃俾执柯者,丁丁霜刃挥。
歼殒条百尺,横朴株数围。
从兹朝夕间,不闻鸟雀喧。
既能考子室,而复高其门。
周也昔骋辩,得以不材论。
工今诚匪度,苟害安可存。
舟楫且非藉,薪爨聊用燔。
莫比沟中断,区区望牺樽。
尹阳(夏校:当作伊阳)尉耿传(夏校:考《宋史》耿傅字公弼,河南人,曾为伊阳县尉,《任福传》引作耿傅,《尹洙传》引作耿传)惠新栗 北宋 · 梅尧臣
押肴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金行气已劲,霜实繁林梢。
尺素走下隶,一奁来远郊。
中黄比玉质,外刺同芡苞。
野人寒斋会,山炉夜火炮。
梨惭小儿嗜,茗忆粗官抛。
此焉真可贶,遽尔及衡茅。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嵩山
闻君奉宸诏,瑞祝疑(欧集附录作款)灵岫。
山水聊得游,志愿庶可就。
岂无朋从俱,况此一二(欧集作一)秀。
方蕲建春陌,十刻残昼漏。
初经缑氏岭,古柏尚郁茂。
却过轘辕关,巨石相撑斗。
夕斋礼神祠,法衮被藻绣。
毕事登山椒,常服更短后。
从者十数人,轻赍不为陋。
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云岩杳亏蔽,花草藏涧窦。
傍林有珍禽,惊聒若避彀。
盘石暂憩休,泓泉助吞漱。
上窥玉女窗,崭绝非可构。
下玩捣衣砧,焜耀金纹透。
尹子体雄恔(宋荦本、欧集作恢),攀缘愈习狃。
欧阳称壮龄,疲软屡颠踣。
竞欢相扶持,芒屩恣践蹂。
八仙存故坛,三醉孰云谬。
鄙哉封禅(宋荦本作祝,欧集作祀)碑,数字昔镌镂。
偶志一时事,曷虞来者诟。
绝顶瞰诸峰,隘然轻宇宙。
遥思谢尘烦,欲知群鸟兽。
韩公传石室,闻之固已旧。
当时兴稍衰,不暇苦寻究。
东崖暗壑中,释子持经咒。
于今二十年,饮食同猿狖。
君子聆法音,充尔溢肤腠。
尝期蹑屐过,吾侪色(欧集作已)先愀(自注:叶韵。)。
遂乖真谛言,兹亦甘自咎。
中顶会几望,凉蟾皓如昼。
纷纷坐谈谑,草草具觞豆。
清露湿巾裳,谁人苦羸瘦。
便即忘形骸,胡为恋缨绶。
或疑桂宫近,斯语岂狂瞀。
归来游少室,崷崒殊引脰。
石室迢递过,探访仍邂逅。
扪萝上岑邃,仙屋何广袤。
乳水出其间,涓涓自成溜。
凡骨此熏蒸,灵真安可觏。
霞壁几千寻,四字侔篆籀。
咸意苔藓文,诚为造化授。
标之神清洞,民俗未尝遘。
忽觉风雨冥,无能久瞻扣。
匆匆遂宵征,胜事皆可复。
俚歌纵喧哗,怪说多駮糅。
凌晨关(欧集作阙)塞阳,追赏颜匪厚。
穷极四百里,宁惮疲左右。
昨朝书报予,闻甚醉醇酎。
所嗟游远方,心焉倍如疚。
忆洛中旧居寄永叔兼简师鲁彦国 北宋 · 梅尧臣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东堂石榴下,夜饮晓未还。
絺衣湿浩(冒校作皓)露,桂酒生朱颜。
君同尹与富,高论曾莫攀。
开吐仁义奥,傲倪天地间。
以此为朋乐,衡门未尝关。
自从北阙来,扰扰时少闲。
登危欲引望,尚不见云山。
何由觌夫子,客袂泪澜斑。
闻尹师鲁赴泾州幕 北宋 · 梅尧臣
押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
胡骑犯边来,汉兵皆死战。
昨闻卫将军,贤俊多所荐。
知君虑不浅,求对未央殿。
天子喜有言,轺车因召见。
筹画当冕旒,袍鱼赐银茜。
曰臣岂身谋,而邀陛下眷。
青衫出二崤,白马如飞电。
关山冒风露,儿女泣霜霰。
军客壮士多,剑艺匹夫衒。
贾谊非俗儒,慎无轻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