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纸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 法显 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传)二十九纸
* 高僧传十四卷(内一卷是目录)二百九十纸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 …… (第 0697c 页)
沙门会宁于彼国译(三十九纸)
* 大般泥洹经六卷(记云方等大般泥洹经一百四十一纸) 东晋平阳沙门 释法显 共觉贤译 …… (第 0703b 页)
佛般泥洹经二卷(或直云泥洹经计四十七纸) 西晋白法祖译
* 大般涅槃经三卷(或二卷五十一纸) 东晋释法显 译
* 般泥洹经二卷(或直云泥洹经亦云大般泥洹经诸藏中一卷者唯是上卷欠下卷四十五纸) 失译附东晋 …… (第 0715a 页)
意经二十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鬼问目连经一卷(四纸) 汉世高译
* 杂藏经一卷(九纸) 东晋释法显 译
* 饿鬼报应经一卷(一名目连说地狱饿鬼因缘经五纸) 失译今附东晋录 …… (第 0716c 页)
四百四十六卷四十五帙
* 摩诃僧祇律四十卷(或云三十卷四帙九百九十七纸)东晋佛陀跋陀罗共 法显 译
* 十诵律六十一卷(六帙一千四百三十纸) 姚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 (第 0718c 页)
二十纸)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
*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亦云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三十五纸) 东晋 法显 共觉贤译
*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二十六纸)
*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亦 …… (第 0719a 页)
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纸) 唐释慧立等撰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 唐义净撰 法显 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记传二十九纸) (第 0722c 页)
法显 撰
* 高僧传十四卷(一卷是目录三百一十一纸) 梁释慧皎撰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九卷下帙八卷) (第 0722c 页)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 法显 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传)二十九纸
* 高僧传十四卷(内一卷是目录)二百九十纸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 …… (第 0697c 页)
沙门会宁于彼国译(三十九纸)
* 大般泥洹经六卷(记云方等大般泥洹经一百四十一纸) 东晋平阳沙门 释法显 共觉贤译 …… (第 0703b 页)
佛般泥洹经二卷(或直云泥洹经计四十七纸) 西晋白法祖译
* 大般涅槃经三卷(或二卷五十一纸) 东晋释法显 译
* 般泥洹经二卷(或直云泥洹经亦云大般泥洹经诸藏中一卷者唯是上卷欠下卷四十五纸) 失译附东晋 …… (第 0715a 页)
意经二十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鬼问目连经一卷(四纸) 汉世高译
* 杂藏经一卷(九纸) 东晋释法显 译
* 饿鬼报应经一卷(一名目连说地狱饿鬼因缘经五纸) 失译今附东晋录 …… (第 0716c 页)
四百四十六卷四十五帙
* 摩诃僧祇律四十卷(或云三十卷四帙九百九十七纸)东晋佛陀跋陀罗共 法显 译
* 十诵律六十一卷(六帙一千四百三十纸) 姚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 (第 0718c 页)
二十纸)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
*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亦云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三十五纸) 东晋 法显 共觉贤译
*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二十六纸)
*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亦 …… (第 0719a 页)
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纸) 唐释慧立等撰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三十五纸) 唐义净撰 法显 传一卷(亦云历游天竺记传二十九纸) (第 0722c 页)
法显 撰
* 高僧传十四卷(一卷是目录三百一十一纸) 梁释慧皎撰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九卷下帙八卷) (第 0722c 页)
三解脱门。即是教授。法性亦具三义。境是所
师冥熏密益。即是外护。境智相应即是同行。
未见理时如盲。谛 法显 时如目智用无僻。
经言。修我法者證乃自知。心无实行何用
问为。即教授也。此则三三合九句。就前为
十二 (第 0043b 页)
师冥熏密益。即是外护。境智相应即是同行。
未见理时如盲。谛 法显 时如目智用无僻。
经言。修我法者證乃自知。心无实行何用
问为。即教授也。此则三三合九句。就前为
十二 (第 0043b 页)
徒莫
不沐浴钻仰。此盖小乘法耳。便谓理之所极。
谓无生方等之经皆是魔书。提婆末后说经。
乃不登高座。 法显 后至泥洹始唱。便谓常住
之言众理之最。般若宗极皆出其下。以此推
之。便是无主于内。有闻辄变。譬之于射 (第 0078b 页)
不沐浴钻仰。此盖小乘法耳。便谓理之所极。
谓无生方等之经皆是魔书。提婆末后说经。
乃不登高座。 法显 后至泥洹始唱。便谓常住
之言众理之最。般若宗极皆出其下。以此推
之。便是无主于内。有闻辄变。譬之于射 (第 0078b 页)
昌之期,杖锡拂衣,第如遐境。于
是背玄灞而延望,指葱山而矫迹。川陆绵
长,备尝艰险。陋博望之非远,嗤 法显 之为
局。游践之处,毕究方言,镌求幽赜,妙穷津
会。于是词发雌黄,飞英天竺;文传贝叶,聿
归振旦。 (第 0868b 页)
是背玄灞而延望,指葱山而矫迹。川陆绵
长,备尝艰险。陋博望之非远,嗤 法显 之为
局。游践之处,毕究方言,镌求幽赜,妙穷津
会。于是词发雌黄,飞英天竺;文传贝叶,聿
归振旦。 (第 0868b 页)
变现诸法。非不待熏而自出也。不
入者。离心无能熏故。不从外入也。不失
者。虽复不从内出外入。然缘起之 法显 现不
无。故云不失也。不坏者。诸法缘集起无所
从。不异真如。故不可坏。如镜中影非刃
能伤。以同镜故不 (第 0261b 页)
入者。离心无能熏故。不从外入也。不失
者。虽复不从内出外入。然缘起之 法显 现不
无。故云不失也。不坏者。诸法缘集起无所
从。不异真如。故不可坏。如镜中影非刃
能伤。以同镜故不 (第 0261b 页)
言说不明。法离见闻。法非见闻不显。因言显
义。得义亡言。是故顺言说者。言显而法亡。
返见闻者。言亡而 法显。 无言无我无为。无
为之体如如。如如之理不一。不一不自。寔曰
菩提。胜净明心。周于法界。即我和上处。其 (第 0195c 页)
义。得义亡言。是故顺言说者。言显而法亡。
返见闻者。言亡而 法显。 无言无我无为。无
为之体如如。如如之理不一。不一不自。寔曰
菩提。胜净明心。周于法界。即我和上处。其 (第 0195c 页)
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襄州谷隐智静禅师法嗣二人
* 谷隐知俨禅师
* 襄州普宁 法显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庐山归宗弘章禅师法嗣一人
* 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一人见录)
* 凤翔府紫陵 …… (第 0398a 页)
精怪。
问千山万水如何登涉。师曰。举步便千里万
里。曰不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襄州普宁院 法显禅师。 僧问。曩劫共住为什
么不识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
谓不领话。问万水千山如何登涉。师曰。 (第 0406a 页)
* 襄州谷隐智静禅师法嗣二人
* 谷隐知俨禅师
* 襄州普宁 法显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庐山归宗弘章禅师法嗣一人
* 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一人见录)
* 凤翔府紫陵 …… (第 0398a 页)
精怪。
问千山万水如何登涉。师曰。举步便千里万
里。曰不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襄州普宁院 法显禅师。 僧问。曩劫共住为什
么不识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
谓不领话。问万水千山如何登涉。师曰。 (第 0406a 页)
十六尊者乞随禅师入寺。何
昭应之若是。仍于师号加应真二字。师坐永
明大道场常五百众。师上堂谓众曰。佛 法显
然因什么却不会去。诸上座欲会佛法但问
取张三李四。欲会世法则参取古佛丛林。无
事久立。僧问。如何是永 (第 0412c 页)
昭应之若是。仍于师号加应真二字。师坐永
明大道场常五百众。师上堂谓众曰。佛 法显
然因什么却不会去。诸上座欲会佛法但问
取张三李四。欲会世法则参取古佛丛林。无
事久立。僧问。如何是永 (第 0412c 页)
襄州谷隐山蕴聪慈照禅师法嗣(十人见录)
果州永庆院光普禅师 襄州凤凰山了同禅师
桂州寿宁禅院惠灵禅师
江陵府竹园山 法显禅师
彭州永福院延照禅师 唐州大乘山德遵禅师
镇国军节度使捡校太保驸马都尉李遵勖
苏州洞庭山翠岩禅院 (第 0422a 页)
果州永庆院光普禅师 襄州凤凰山了同禅师
桂州寿宁禅院惠灵禅师
江陵府竹园山 法显禅师
彭州永福院延照禅师 唐州大乘山德遵禅师
镇国军节度使捡校太保驸马都尉李遵勖
苏州洞庭山翠岩禅院 (第 0422a 页)
进云。未审此意如何 师云。箭过新罗。
问。如何是
祖师西来意 师云。独步离天竺。
**** 荆南府竹园山 法显禅师
开堂日。僧问。师登宝座。当
说何法 师云。香烟起处众云集 学云。恁么则红
焰光中不见踪也 师云。乾坤 (第 0510b 页)
问。如何是
祖师西来意 师云。独步离天竺。
**** 荆南府竹园山 法显禅师
开堂日。僧问。师登宝座。当
说何法 师云。香烟起处众云集 学云。恁么则红
焰光中不见踪也 师云。乾坤 (第 0510b 页)
。达磨西来
十万馀里。终被神光得髓。三传而信心铭出。六
传而坛经行。皆以阐发三藏十二部之幽微。人
以 法显。 法以人传。虽曰不立文字。究亦何尝离
文字哉。继后二桂腾芳。五灯续𦦨。杀活齐施。纵
擒并用。有权有实 (第 0377c 页)
十万馀里。终被神光得髓。三传而信心铭出。六
传而坛经行。皆以阐发三藏十二部之幽微。人
以 法显。 法以人传。虽曰不立文字。究亦何尝离
文字哉。继后二桂腾芳。五灯续𦦨。杀活齐施。纵
擒并用。有权有实 (第 0377c 页)
千山万水如何登涉。师曰。举步便千里万里。
曰不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 襄州普宁院 法显禅师
僧问。曩劫共住。为甚么不识
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谓不领话 问 (第 0670b 页)
曰不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 襄州普宁院 法显禅师
僧问。曩劫共住。为甚么不识
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谓不领话 问 (第 0670b 页)
邓州罗纹禅师(不列章次)
瑞龙璋禅师法嗣
西川德言禅师
青原下第八世
谷隐静禅师法嗣
谷隐知俨禅师 普宁 法显禅师
同安志禅师法嗣
梁山缘观禅师 陈州灵通禅师(不列章次)
归宗章禅师法嗣
普净常觉禅师
(第 0356a 页)
瑞龙璋禅师法嗣
西川德言禅师
青原下第八世
谷隐静禅师法嗣
谷隐知俨禅师 普宁 法显禅师
同安志禅师法嗣
梁山缘观禅师 陈州灵通禅师(不列章次)
归宗章禅师法嗣
普净常觉禅师
(第 0356a 页)
苏州洞庭慧月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苏州荐福亮禅师 苏州瑞光嵩禅师
常州承天世珍禅师
荆南竹园 法显禅师 法嗣二人
(广安军牛心山道轸禅师
蜀州香水守真禅师)
(巳上二人未见机缘语句)。
洪 (第 0627b 页)
苏州荐福亮禅师 苏州瑞光嵩禅师
常州承天世珍禅师
荆南竹园 法显禅师 法嗣二人
(广安军牛心山道轸禅师
蜀州香水守真禅师)
(巳上二人未见机缘语句)。
洪 (第 0627b 页)
什邡方水禅师 香岩海仙禅师(巳上五人无录)
卷第四
大鉴下第十一世
谷隐聪禅师法嗣三十五人
金山昙颖禅师 洞庭慧月禅师
仗锡修己禅师 大乘德遵禅师
竹园 法显禅师 永福延照禅师
景清居素禅师 仁寿嗣珍禅师
云门显钦禅师 永庆光普禅师
驸马李遵勖居士 (第 0003b 页)
卷第四
大鉴下第十一世
谷隐聪禅师法嗣三十五人
金山昙颖禅师 洞庭慧月禅师
仗锡修己禅师 大乘德遵禅师
竹园 法显禅师 永福延照禅师
景清居素禅师 仁寿嗣珍禅师
云门显钦禅师 永庆光普禅师
驸马李遵勖居士 (第 0003b 页)
西来意。师曰。鼻大眼深。上堂。上来又不
问。下去又不疑。不知是不是。是即也大奇。便
下座。荆南府竹园 法显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
师曰。好手画不成。问如何是道。师曰。交横十
字。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往往不相识。 (第 0490a 页)
问。下去又不疑。不知是不是。是即也大奇。便
下座。荆南府竹园 法显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
师曰。好手画不成。问如何是道。师曰。交横十
字。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往往不相识。 (第 0490a 页)
谷隐聪禅师法嗣
金山昙颖禅师 洞庭慧月禅师
仗锡修巳禅师 龙华齐岳禅师(不列章次)
大乘德遵禅师 竹园 法显禅师
永福延照禅师 景清居素禅师
仁寿嗣珍禅师 云门显钦禅师
永庆光普禅师 驸马李遵勖居士
英 …… (第 0559c 页)
兴元大浪和尚 洪州东禅和尚
同安威禅师法嗣
陈州石镜和尚
青原下八世
谷隐静禅师法嗣
谷隐知俨禅师 普宁 法显禅师
同安志禅师法嗣
梁山缘观禅师
归宗章禅师法嗣
普净常觉禅师
获国远禅师法嗣
云顶德 (第 0562c 页)
金山昙颖禅师 洞庭慧月禅师
仗锡修巳禅师 龙华齐岳禅师(不列章次)
大乘德遵禅师 竹园 法显禅师
永福延照禅师 景清居素禅师
仁寿嗣珍禅师 云门显钦禅师
永庆光普禅师 驸马李遵勖居士
英 …… (第 0559c 页)
兴元大浪和尚 洪州东禅和尚
同安威禅师法嗣
陈州石镜和尚
青原下八世
谷隐静禅师法嗣
谷隐知俨禅师 普宁 法显禅师
同安志禅师法嗣
梁山缘观禅师
归宗章禅师法嗣
普净常觉禅师
获国远禅师法嗣
云顶德 (第 0562c 页)
千山万水如何登陟。师曰。举步便千里万里。曰不
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 襄州普宁院 法显禅师
僧问。曩劫共住。为甚么不识
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谓不领话。问千
山万水如何登陟。师曰 (第 0090b 页)
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 襄州普宁院 法显禅师
僧问。曩劫共住。为甚么不识
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谓不领话。问千
山万水如何登陟。师曰 (第 009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