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后三种若好恶等言。皆如初说。后四
胜处。皆内无色想。然观外诸色。青黄赤白四
种有异。
二出体者。对 法显 扬俱作是说。初二胜处。初
解脱所出。次二胜处。是第二解脱所出。后四
胜处。第三解脱所出。净解脱中。初 (第 0077c 页)
胜处。皆内无色想。然观外诸色。青黄赤白四
种有异。
二出体者。对 法显 扬俱作是说。初二胜处。初
解脱所出。次二胜处。是第二解脱所出。后四
胜处。第三解脱所出。净解脱中。初 (第 0077c 页)
。此当云何。为如言而受。为别有
义。佛告大慧。勿如言而受乃至广说。生公即竺法汰
之资。亦学于什公。初 法显 三藏出六卷泥洹经。彼第
六卷除阐提不得成佛。生公讲至于此。评曰。夫禀质
二仪皆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 (第 0284b 页)
义。佛告大慧。勿如言而受乃至广说。生公即竺法汰
之资。亦学于什公。初 法显 三藏出六卷泥洹经。彼第
六卷除阐提不得成佛。生公讲至于此。评曰。夫禀质
二仪皆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 (第 0284b 页)
洹。二者释道安法师抄作双卷。云胡
本般泥洹。三者佛陀拔提作双卷。云方等泥
洹。智炎法师作十卷泥洹。又 法显 法师自天
竺将六卷泥洹。初双卷后六卷也。此二部多
行世也。双卷者但说涅槃第一第二卷也。六 (第 0122a 页)
本般泥洹。三者佛陀拔提作双卷。云方等泥
洹。智炎法师作十卷泥洹。又 法显 法师自天
竺将六卷泥洹。初双卷后六卷也。此二部多
行世也。双卷者但说涅槃第一第二卷也。六 (第 0122a 页)
。谓因缘会集而
有诸法。或名缘集缘生等。皆意在法也。杜顺
和尚云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
一义耳 义依 法显。 法既理事一源。义岂容
殊不可取于五名计有五法。各是一义。此中
以本从末唯末非本。亦一义。摄末归本唯本 (第 0201c 页)
有诸法。或名缘集缘生等。皆意在法也。杜顺
和尚云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
一义耳 义依 法显。 法既理事一源。义岂容
殊不可取于五名计有五法。各是一义。此中
以本从末唯末非本。亦一义。摄末归本唯本 (第 0201c 页)
如是行相自性灭者。
观灭即法。是前三相即法体故。今刹那后还
即此行自性尽坏说为灭也。菩萨以观四相
即 法显 法无常。故观四相皆即法体。上来别
观。如是生等如实观者是总结也。自下第三
就性无常观察同时同体四相。 …… (第 0954c 页)
黠护者
俱生智也。久习今成根性聪利故名为黠。黠
能护法名为黠护。下释其相。得俱生智显前
黠也。能速受 法显 前护也。念智两门现起方
便。念护据始念心护法故云念护。念持于法
释显其相。智护终成于法决断名之为智。 (第 0958a 页)
观灭即法。是前三相即法体故。今刹那后还
即此行自性尽坏说为灭也。菩萨以观四相
即 法显 法无常。故观四相皆即法体。上来别
观。如是生等如实观者是总结也。自下第三
就性无常观察同时同体四相。 …… (第 0954c 页)
黠护者
俱生智也。久习今成根性聪利故名为黠。黠
能护法名为黠护。下释其相。得俱生智显前
黠也。能速受 法显 前护也。念智两门现起方
便。念护据始念心护法故云念护。念持于法
释显其相。智护终成于法决断名之为智。 (第 0958a 页)
误。何况故耶。】
「三发光地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
【初句标名。次释义。随闻思脩照 法显 现。故名发光。
谓三慧照当地所闻之法。又定为能发。持为能持。
慧光为所发所持。由前二地戒能生定。因定 (第 0277c 页)
「三发光地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
【初句标名。次释义。随闻思脩照 法显 现。故名发光。
谓三慧照当地所闻之法。又定为能发。持为能持。
慧光为所发所持。由前二地戒能生定。因定 (第 0277c 页)
为所发。故华严论云。彼无生慧。此名光明。依此光
明。故名明地。此约地满心释。本分论云。随闻思修。
照 法显 现。谓就此慧中。四地證法为所照。三慧光
明为能照。三慧是彼證智光明之相。除诸经论。言
虽少异。并不出 (第 0112b 页)
明。故名明地。此约地满心释。本分论云。随闻思修。
照 法显 现。谓就此慧中。四地證法为所照。三慧光
明为能照。三慧是彼證智光明之相。除诸经论。言
虽少异。并不出 (第 0112b 页)
言无圣道名非处疑。
后二行中。初一集善离懈怠者离精进垢。不乐睡眠
离精进障。日夜精进显前离怠。成就善 法显 前不乐
睡眠言也。后一离过。所谓离于放逸过也。如前说者。
如前护持律仪戒中成就五种不放逸也。下胜进中 …… (第 0204a 页)
等修起在相故随形别。定成在内
形别难分故随位矣。后慧亦尔。二随行分三。有三举
数。次列三名。现法乐者 法显 在心名为现法。證法适
神名现法乐。亦可现在證法适神名现法乐。依如毗
昙。初禅创舍五欲乐故偏名现乐。成 (第 0210a 页)
后二行中。初一集善离懈怠者离精进垢。不乐睡眠
离精进障。日夜精进显前离怠。成就善 法显 前不乐
睡眠言也。后一离过。所谓离于放逸过也。如前说者。
如前护持律仪戒中成就五种不放逸也。下胜进中 …… (第 0204a 页)
等修起在相故随形别。定成在内
形别难分故随位矣。后慧亦尔。二随行分三。有三举
数。次列三名。现法乐者 法显 在心名为现法。證法适
神名现法乐。亦可现在證法适神名现法乐。依如毗
昙。初禅创舍五欲乐故偏名现乐。成 (第 0210a 页)
。
疏。不生名断其因亦断者。据不生故以释
断义。无想天因入见名断。永不生故。
疏。百法等说者。百 法显 痴通于利钝。故安
钝利两惑中间。唯识明痴是不善根。故贪.嗔
下慢等上列。
疏。爱佛贪灭皆染污收者。 (第 0917a 页)
疏。不生名断其因亦断者。据不生故以释
断义。无想天因入见名断。永不生故。
疏。百法等说者。百 法显 痴通于利钝。故安
钝利两惑中间。唯识明痴是不善根。故贪.嗔
下慢等上列。
疏。爱佛贪灭皆染污收者。 (第 0917a 页)
以直心正念真如足矣。何假广修
诸行耶。斯则理一何须众善问。答曰下。明惑异须
修众善答。先以喻明。次以 法显。 谓宝虽净而垢染。
若念宝不以方便磨治。终无得净。以况性虽净而
惑染。唯念性不以方便熏修。亦无得净。盖 (第 0359b 页)
诸行耶。斯则理一何须众善问。答曰下。明惑异须
修众善答。先以喻明。次以 法显。 谓宝虽净而垢染。
若念宝不以方便磨治。终无得净。以况性虽净而
惑染。唯念性不以方便熏修。亦无得净。盖 (第 0359b 页)
功力未究
竟故。果圆者。智断二德悉成就故。今取下去
取。初二句标。故约下正配论文。约佛明法。即
当果 法显 身等者。身是用大。依体相起由。佛
證得体相二大。然后起用。既为所證即当理
法。
疏标下二释文二。初 (第 0317b 页)
竟故。果圆者。智断二德悉成就故。今取下去
取。初二句标。故约下正配论文。约佛明法。即
当果 法显 身等者。身是用大。依体相起由。佛
證得体相二大。然后起用。既为所證即当理
法。
疏标下二释文二。初 (第 0317b 页)
。无分别也。斯则
以无相境相无缘智故。云对智。下论云。唯證
相应故。复能显于三大之义。未有一义不从 法显。 故下文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义
理既彰物则生解故。此二句皆后义也。宗本
法者。谓一论所宗染净根本 (第 0325b 页)
以无相境相无缘智故。云对智。下论云。唯證
相应故。复能显于三大之义。未有一义不从 法显。 故下文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义
理既彰物则生解故。此二句皆后义也。宗本
法者。谓一论所宗染净根本 (第 0325b 页)
若望无
明。是无明相也。风水相依者。即前水相风相
不相舍离。然于中俱无形相义。喻中不言故。
今疏中约 法显 喻。以湿下喻明。心法下法说
并可见。若据疏意。即约全夺两亡之义。今于
疏外别助一解。言心与无明俱无形 (第 0350a 页)
明。是无明相也。风水相依者。即前水相风相
不相舍离。然于中俱无形相义。喻中不言故。
今疏中约 法显 喻。以湿下喻明。心法下法说
并可见。若据疏意。即约全夺两亡之义。今于
疏外别助一解。言心与无明俱无形 (第 0350a 页)
云。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
一味唯一真如。以无分别离分别相等。论因
生灭等者。此对妄 法显 功德也。既对妄显此
亦差即无差也。疏不二之二者。如前文云。若
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遍照 (第 0383a 页)
一味唯一真如。以无分别离分别相等。论因
生灭等者。此对妄 法显 功德也。既对妄显此
亦差即无差也。疏不二之二者。如前文云。若
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遍照 (第 0383a 页)
义边故。云真如是佛师也。故经云。诸佛所师
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既是佛师故
名根本。众行下约 法显 根本。谓一切行门皆
从真起。故圆觉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
名为圆觉。乃至流出诸波罗蜜。教授菩萨等 (第 0394b 页)
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既是佛师故
名根本。众行下约 法显 根本。谓一切行门皆
从真起。故圆觉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
名为圆觉。乃至流出诸波罗蜜。教授菩萨等 (第 0394b 页)
分别也。斯则以无相境。相无缘智。故云对智。下论
云。唯證相应故。复能显于三大之义。未有一义。不
从 法显。 故下文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义理
既彰。物则生解。故此二句。皆后义也。宗本法者。谓
一论所宗。 (第 0586c 页)
云。唯證相应故。复能显于三大之义。未有一义。不
从 法显。 故下文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义理
既彰。物则生解。故此二句。皆后义也。宗本法者。谓
一论所宗。 (第 0586c 页)
明正宗分。于中有二。初举益
许说。后正解所说。此初也。言论曰者。简论异
经辨能诠教。有法等者。举所诠 法显 有胜益
(□简论异经辨能诠教者。答。论自别经自别。论则贱。论只是教 经则甚深理。所以此论各自别。所以 (第 1174a 页)
许说。后正解所说。此初也。言论曰者。简论异
经辨能诠教。有法等者。举所诠 法显 有胜益
(□简论异经辨能诠教者。答。论自别经自别。论则贱。论只是教 经则甚深理。所以此论各自别。所以 (第 1174a 页)
牒章也。】
「若于是处显因同品决定有性。」
【述曰此下解释有二初悬解后指体此即悬解也。
处谓有 法显 谓显说。
因者谓即遍是宗法因。
同品
谓与此因相似非谓宗同名同品也。
决定有性者
谓决定有所立法性也 (第 0686b 页)
「若于是处显因同品决定有性。」
【述曰此下解释有二初悬解后指体此即悬解也。
处谓有 法显 谓显说。
因者谓即遍是宗法因。
同品
谓与此因相似非谓宗同名同品也。
决定有性者
谓决定有所立法性也 (第 068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