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法制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星野 建置 山川 形胜

    (海外苍茫岛屿,自古未有建郡县者.隋开皇中,略澎湖;至元末,置巡司.而北港、台湾,前明始见 于简
编;初为逋薮,继作倭巢.自伪郑拾荷兰之遗,城市室庐,颇近中土.迨入国朝版图,声教遐讫,经营而缔造之, (第 1 页)
  闽既平,君移江南,暇日追录其在军中奏疏咨启檄示之类为十三卷,目曰「平闽纪」。盖其揣情事、识机宜,有大过人者矣。今天子聪明神武,诸将戮力用命,自君至江南二、三年,台湾、澎湖尽入版图,数十年逋寇一旦破灭。其批吭捣虚,用奇设伏,一秉君镇闽时成算,故其奏功,遂不旋踵。予知君之必闻而喜,而且据鞍顾盼,自惜其不得与于兹役也。会君问序于予,因弁数语 于简
首。君之勋垂竹帛,勒鼎钟,予窃附 (第 11 页)
;弼意以大将自居。愚谓不然。大忠如公,而济之以谋、勇,其足以当大将而无愧也夫!故快读是编,而敬附一言 于简
末。
  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陕西按察使司佥事、提督通省学政、加五级前翰林院庶吉士、治年家眷侍生叶 (第 394 页)
   星野 建置 山川 形胜



    (海外苍茫岛屿,自古未有建郡县者.隋开皇中,略澎湖;至元末,置巡司.而北港、台湾,前明始见 于简
编;初为逋薮,继作倭巢.自伪郑拾荷兰之遗,城市室庐,颇近中土.迨入国朝版图,声教遐讫,经营而缔造之, (第 1 页)
  一、集内分十有二门,其先后秩序,首天文、次地理,天尊地卑之义也.高卑陈,斯贵贱位,故次官师.官师立,然后教化行,故次文事.文教兴,则贤材出,故次人物.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故次武备.经文纬武,由是而俗美风清,故次风俗.醇者厥心臧,必由土物爱,故次土产.物产饶,则任土作贡,故次贡赋.[贡赋]以人户为藉,故次户口.人户盛,则积贮不可不裕,故次仓储.仓廪实,然后知礼节,故以艺文终焉.
  一、每一门类务寻源委,自觉迂蔓,无当 于简
洁也.但鄙意窃计,斯为草创之编,合从训之例,俾后之作者流览今昔,知所因革,去繁就简,不亦事半而功倍乎 (第 9 页)
  爰弁数语 于简
端,叙其大略,且以志不忘斯土之情云.是为序.
  道光十八年(岁在戊戌)秋九月既望,赐进士出身、诰授 (第 6 页)
    先生于今年春,奉简命升守台湾,复即郡城之崇文书院五子祠,增奉八贤栗主,率诸生入祀如仪.吾知全郡之士之率先生教,犹之乎鹿仔港也.文章根柢,忠孝为基.由之寓贤,而上溯建阳暨乎濂、洛,观摩成就,月异而岁不同.铨游先生之门久,又职在司教,敢推明先生之教,思书数语 于简
末,以私示所领之士云.
    道光戊子中秋后一日,署嘉义县教谕事受业黄铨谨识. (第 415 页)
  嗟乎,先生已矣!而迂叟、耐公、筠老、翊翁复先后下世;老辈风流,一时销歇!夜台有知,其亦吟想悲凄于风清月白时否耶?
  今者,先生嗣君将以遗集授梓,问序于余。枨触前尘,辄书数语 于简
端。其诗之佳,有副墨之子斯传之、有雒诵之孙斯知之,不赘辞可也。 (第 7 页)
围欲西走北麻乡,兵已塞其前;李兵大惊,弃杖受缚,遂斩九成于烂溪。所俘妇女,皆遣还。又有参将杨应泰大掠 于简
村,日俘良民妇女,遗黎怨愤。兆奎统舟师往,先伪引兵退;应泰喜,纵酒解严。奎觇知其无备,遂潜回军,乘夜 (第 860 页)
    武昌、汉阳,中原枢纽;偏沅、膏石匚夹,黔、滇屏藩。良玉一去,全楚坐亡,而洞庭以北皆墟里矣;赤心骤来,施、宜横虐,而白帝之东且贼穴矣。何腾蛟、堵允锡缀拾残烬,皆纳群仇、立军府、委文武,职固宜然;讵非忘寇哉!且夫温韬降而拥麾、铜马破而称帝,瑾瑜匿瑕,史或一辙。然必指挥惟我,金石坚心:一军下归、巫,以河、洛;一军出袁、瑞,以趋江、皖;一军问汀、韶,以接澎、台:奔命不遑恢复故圉也!岂意四镇之祸,十三家起而踵之;宁南之乱,忠贞营驾而上之!且虔,上游也;而南昌不能救;闽,行在也,而汤阴不复还。堵与何歧,何亡而堵亦覆;贼与兵竞,兵悸而贼亦靡。不知新立之国,其臣宜于和而奋,不宜孱弱与睚眦;其军宜 于简
而严,不宜恣睢与冗聚也!或谓承允、上瑞自有归狱,降寇诸镇此遽易弭乎!又不知楚督、沅抚,兵饷自操,法令 (第 239 页)
  结习未除,因缘复续。数年来南北争锋,影响于学界者不;余得乘学校停办之隙,挈眷东渡,暂作寓公于岛国。梧松风鹤,偶寄行踪;间或托诗酒以自遣。暇时,友竹出所著「如此江山楼诗存」相示;谓『交情之厚,无逾我两人;请及余未死,为识数语 于简
端,以作垂老之蜡泪』。余读其诗,并阅邱、连二君所作序,类能道其要著;人云亦云,未免贻讥拾慧,余于此又 (第 8 页)
  于戏!余今老矣,阅人已多,如君之持躬处世,颇不易得,是以独深爱之。今春适登其楼,得其诗稿及所著诗话,读而忘倦。纪其梗概 于简
端,谓为友竹序也可,即谓为友竹传也亦无不可。
  戊戌寒食节,北郭园老人郑如兰撰。 (第 4 页)
  迄丁未服阕出山,过其庐,已不胜宿草之感。展拜毕,于其长嗣铭恩索遗稿,得文一卷、诗二卷,即于道中选辑,存十之三、四,传世固不在多也。抵台,簿书旁午,校订未遑。岁暮稍閒,以诗若干首付枣梨,文集俟诸异日。呜乎!久要不可忘,死友安可负耶?梓成,弁数言 于简
端,同全稿缄寄敬亭诸同人订正,再补遗续编;仍将原本授铭恩昆弟谨藏之,俾无忘手泽焉。啸亭有知,其亦可无 …… (第 133 页)
  客有自海上来者,谒余而问曰:台阳,岩疆也;使者,兼兵刑剧任也;苟有馀力,盍少自暇逸!乃萃诸生徒,拥比、弄铅椠,何子之不惮烦?且政事得无荒否?曰:方言不同,以文字通之;犷俗不扰,以诗书驯之。举善则民劝、举直则民服,校士与牖民,似不相谋而实相感。制科取士,宾兴贤能,化民成俗,一以贯之者也。作吏二十年,此事未废;矧忝为学臣!敢废学乎?客曰:仕不忘学,既闻命矣;所谓学者,岂唯是絺章琢句,絜短长、较工拙云尔哉?抑弋虚名耳。曰:不治其流,曷溯其源?不揣其末,曷寻其根?由文而行,由艺而德,引以正鹄,则心不外求;范以驰驱,则才不泛鹜。有以取之,无自弃也;有以荣之,无自辱也。诱掖以此,奖劝亦以此。余岂导人以好名哉?余不得已也。客唯唯而退。时,刘川广文辑试牍告竣,即以记 于简
端。道光庚戌六 …… (第 133 页)
  晋江陈笋湄先生,年逾强仕,始通籍。初任临漳县,兴利除弊,善政不可更仆数。教民七年,内升中书科舍人,父老如失慈母,纷纷请留。上台奏闻,以民情爱戴,暂任事。未久,仍召入朝。旋以御史记名,为仪部主政,升太常寺少卿,典试粤东。六旬有馀,闻太夫人讣归里,以目疾閒居终老,寿至七十有六。考其经进讲义及封章奏疏,犹

见古名臣风烈。夫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先生念典勤学,著为谟猷,皆本数十年化民成俗之精意而出之。坐言起行,为经、为法,先生兼之矣。其曾孙淑梯,肄业海东讲院,奉年谱丐为弁言,简书棼如,无暇及之。兹瓜代赋閒,展卷三复,爰叙其崖略,书 于简
端以付之。是为序。 …… (第 151 页)
  呜乎!有怀投笔,无路请缨。设得操尺寸,借箸一筹,仗剑登坛,磨盾草檄,岂不胜作一书生?而乃伏处衡茅,蒿目时艰,徒为慷慨悲歌之士,良可慨已!然而著作等身,名山千古,又岂一时之功名所可同日而语哉?干将有都门之役,追亿五十年前同执经于诸父老左右,三复斯编,为之徘徊不能去。畏此简书,骊歌在门矣。谨缀数语 于简
端而遂行。时咸丰乙卯夏五也。 …… (第 155 页)
  呜乎!坊表典型,人皆仰之,复何赘焉!爰缕述交游数十年相知以心之久,而其间离合悲欢之情状,历历如在目前。九原有作,其以余为不忘平生之言者乎!魁阶昆仲克

承先德,以父书属余者,盖有由也。即以书 于简
端。时庚申中秋日。 (第 158 页)
  国家重熙累洽,自乾隆以来,几及百年,疆域之沿革,形制之变迁,不能无今昔之不同.于是道光九年又有重纂之举.考其时秉笔者为陈恭甫太史.太史出吾乡阮文达之门,深于经术,所著五经异义疏證、左海经辨、左海文集,文达皆采入皇清经解中,其学问根柢犹有乾、嘉老辈之遗,故发凡起例,具有体要.惜以经费不敷,甫作旋辍.中间又延凤池书院山长魏和斋太史纂校,至道光之末始觕有端绪;盖成书若斯之难也.刊刻未竟,以军兴中止.同治六年,吴仲宣制府、李星衢中丞莅闽,因绅士之请,乃筹巨赀,登全书于版.及九年秋,凯泰奉命抚闽,而是书剞劂蒇事,幸得受而读之.局中诸

君,请弁言 于简
端.
  凯泰于是书乐观厥成而已,尚奚云.顾念闽省负山襟海,乃东南一大都会也.览斯编者,仰圣谟之广运 (第 5 页)
  嘉庆二十四年,余客粤。是时,石甫仕于闽之漳州,为平和县令。往来之人,皆传其政事之美异,而不及其文。久之,石甫自闽中以其集来寄,且命为之序。急读之,则视向所见,益充实不可涯际。观其义理之刱获,如云霾过而耀星辰也;其论议之豪宕,若快马逸而脱衔羁也;其辨證之浩博,如眺溟海而涛澜也;至其铺陈治术,晓畅民俗,洞极人情白黑,如衡之陈、鉴之设,幽室昏夜而悬烛照也;而其明秀英伟之气,又实能使其心胸、面目、声音、笑貌、精神、意气、家世、交游与夫仁孝恺悌之效于施行者

,毕见 于简
端,使人读其文,如立石甫于前而与之俯仰抵掌也。嗟夫!石甫之得于古以见于今者如是,其传于后世宜何如也! (第 4 页)
   凡 例

一、志书即古国史之遗,史载其大者要者,志则无论大小钜细,悉赅无遗.积县志而为府志、为省志、为统志,递加采择,以臻美备.故其书不在文词之工拙,而第求考核之精详,纤悉不讹,差告无憾.
一、干宝勒晋纪,先立凡例,然后成书,盖一书有一书之义也.兹以城为一方之保障、署为万姓之观瞻,政治之所从出焉.如缋事然,必以粉地为质,故图城署 于简
首;祭山者宗岳、言水者先河,而以旧说会其全焉.
一、恒春旧隶凤山,鞭长莫及,为生番巢穴,为亡命渊薮, (第 9 页)
  治扬以庸材,谬奉一麾,深虑宽猛调剂之不易.乃受事伊始,适观察副使高公,当三年报政之时.问民生疾苦,则公所以轸恤之者甚周;访地方风俗,则公所以导诱之者甚力.若乃振兴文化、劝课农耕、招携怀远、遏恶扶良,咸一一布之章程.凡公所施设,惟善后之是图;是诚治扬与同事诸君子之幸也.时公辑郡志告成,治扬未能有所兴革,无可载笔;聊附姓名 于简
末,以志承乏之期.亦以见新疆待治,贵乎不扰;惟当遵画一之法云尔.
  康熙三十有四年、岁乙亥秋吉,台 (第 10 页)
  旧志规模虽具,详略弗称.观察刘公历任海东,熟习掌故;敷政之暇,慨然引为己任.芜者芟之、阙者补之,犁然、炳然.凡数阅月,而成若干卷.披而读之,不独为此

邦之文献;而圣化之神速,亦洋溢于楮墨间.则是书之所系,诚非浅鲜也.余奉命巡视来兹,适观厥成;勉缀数言 于简
端,以志亘古未有之盛.
  乾隆壬戌清和月上浣之吉,台阳使者英崿书山撰. (第 8 页)
而刊行之,以发幽光于不坠、存文献于将来;然则一编之成,亦若有数焉,不可强也.
  书既成,因次其缘起 于简
端.
  光绪十九年孟春,澎湖粮捕海防通判皖泾潘文凤撰. (第 3 页)
  予目击冤酷,不忍无纪事。非灼见亲知,不敢增饰一语。间涉风闻,亦必博访耆旧,众口相符,然后敢笔之 于简。
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酸风苦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
    ★是书为朱子素所著,按其实,一见明 (第 5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