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摇荡,农夫释耒,红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 行之道,
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
为四月,周为五月。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叠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 行之道
也。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
 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天下纤介之屈,尚望陛下申之,丝发之冤,尚望陛下理之。况先帝之子,陛下之兄, 所行之
道,即陛下所由哉?如此尚弗恤,其馀何几哉?陛下德侔造化,仁育群生,虽在昆虫草木,有不得其所者,览而伤
正行,因名三道,故曰房有四表三道,日月经房星南门,即为旱。经房星北门,为水,日有三道者。但内外差及正 行之道
也。月有九行,谓青道二,出于黄道东,赤道二,出于黄道南,白道二,出于黄道西,黑道二,出于黄道北。故郑
见善士,谄佞谗贼者为其左右。左右邪,胡亥僻,秦祚之所以短促也。夫皇天,辅德者也,岂私周而疏秦哉?由所 行之道
殊,故祸福之途异耳。昔光武议为太子置傅,以问其群臣,群臣望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新阳侯阴就可。博土张 ……遇子有礼矣。上不使人抑而刑之也。孝文深纳其言,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孝武,稍复人狱,良由孝文 行之
当时,不为永制故耳。伏惟圣德慈惠,岂与汉文比隆哉!今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之时,臣安可陈瞽言于朝,但恐万 ……其孝诚,遂著令以为常。圣魏之初,拨乱反正,未遑建终丧之制。今四方无虞,百姓安逸,诚是孝慈道洽,礼教兴 行之
日也。然愚臣所怀,窃有未尽。伏见朝臣丁大忧者,假满赴职,衣锦乘轩,从郊庙之祀,鸣玉垂,同节庆之宴,
齐,以为东官府司寺下大夫。隋受禅,封固始县男,除唐州下氵差太守,称疾不行。

临终自为墓志铭   陇
西李行之,以某年某月终于某所。年将六纪,官历四朝,道叶希夷,事忘可否。虽硕德高风,有倾先构,而立身行
领军檀越:窃闻四依开士,匡正法于将颓;十地高人,秉元文于已绝。能使崛山遗迹,无亏冥坐之风;祇树馀留, 得肆经
行之道。伏见今者皇华,奉宣严宪。糸圭是僧尼之类,不书名籍者,并令损兹净戒,就此黎民,去彼伽蓝,归其里
  陛下即以寒冷谅臣,然臣自谅,人臣之清贞,犹女子之自守,女子既字,苟无婉容懿色以康其姑嫜,谐其妯娌,又不能纴织馈爨以给其家人,即闭户自守,安用之?臣以庸劣,自号迂愚,谓天下皆径,不得不迂,天下皆智,不得不愚。陛下方以寒冷谅臣,臣犹得言去;令不以寒冷谅臣,树党沽名,百过横生,臣又岂得言去哉?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朝而道不行,耻也』。臣无可 行之道,
陛下又屡采臣之言,当抱骨图报。但以迂愚,又负此三罪、四耻、七不如者,骤得一官,战慄无以自立。闻人批鳞 …… (第 36 页)
  经筵日讲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臣黄道周谨奏为遵旨回奏、恳恩宥罪事:臣以前十二日从事经筵,亲睹圣主问察之勤,诸臣敢言之盛,以为自虞廷而后,逢此旷典。而条答不明,仰烦天听,私自懊悔,谓学术疏陋,辜负此生,是以终夜篝灯,侵晨陈列。但粗明语意而止,未遑写吁咈之谟,参记注之路也。昨二十三日,惊捧明旨:『这补奏亦未明切。且召对原谕郑三俊作弊当处,姚希孟改折难行,谬称垂察、存旧,妄自更改。至云影似未可多得,尤属率附偏私。著自行回奏,该部知道』。臣惶怖欲死

。臣最迂愚,骤依尺五云雷之下,聋聩滋多。区区寸心,以辟门延访,千古美谈。且天语初宣,原为求贤而发。推求贤之意,以保惜老成,存念旧学,知圣主所必有之心,盛世所必 行之
事。故谬曰「垂察」,曰「存旧」,犹睹日光而思照被,仰云汉以慕膏雨,非有改更转换其间也。臣记当日对毕, …… (第 46 页)
。诚出于清,仁出于诚。诚立则明生,体清则仁立。是皆上天之精神,即为圣人之妙用。陛下既以洞达精微,举而 行之,
以正人心,以汰邪说,以鉴别人才,以澄清天下,何难之有?仲尼之论陈文子,清而未仁,恶其不能强谏,养乱洁 …… (第 50 页)
也。诸杂霸权谋,用之一时,非久辄败,何所当于道化而收之。至于诸臣淑气已分,圣学未备,或有偏至之人,偏 行之
论,不妨包荒以熙帝德,诚无取于逊心莫违、不求诸道而已也。臣禀气衰薄,僦居湫溢,冒暑执笔,不间朝夕,遂 (第 51 页)
  公讳钟峦,字峻伯,别字稚山,学者称为霞舟先生,南直隶常州武进人也。弱冠,读王文成公传习录,悦之。继游于释氏,又习养生家言,皆悦之。已闻顾端文公讲学东林书院,执经从焉,遂尽弃所学,一意濂洛之旨。又游高忠宪公之门。而所宗主者为孙文介公之困思钞。是时公年当未三十,已岳岳称人师。门下江阴 李忠毅公,
其最著也。公累应科举不售。而 (第 174 页)
忠毅
以进士入台,忤逆奄,缇骑逮入京。自江阴过武进,公出逆之,留归其家饮饯。 (第 174 页)
忠毅
叹曰:『此后莫令吾儿读书』。公曰:『弗为真读书人已耳,稍读之庸何伤』? (第 174 页)
忠毅
笑曰:『然则莫令从真先生读书』。因相与订婚姻而去。
  以明经授河南光州学正,遂举光州籍,成崇祯甲戌 (第 174 页)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本注遵义遵道遵路。会其极也。荡荡平平正直。归其极也。会者合而来也。归者来而至也。朱子曰。言天下之人。皆不敢循其己之私。以从乎上之化而会归乎至极之标准也。王之义王之道路。上之化也。遵义遵道路。方会其极也。荡荡平平正直则已归于极也。
按此章。乃是皇极之本义也。无偏无陂者。皇王立极之大经大法也。无有作好。无有作恶者。无私无为。皇王所当 行之道
路也。遵者。遵而勿失。如止至善不迁之义。所谓建其有极也。屈子曰。彼尧舜之耿介。既遵道而得路者。正此意 …… (第 298H 页)
 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天会。是一岁日 行之
数也。
每日天行过一度。故积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恰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与天会。(日行一日 (第 299H 页)
 圣上为民之盛德弘烈也。事目追节目。 御制序文。既详且备。余何敢更有所言。而余诸臣仰体 圣意。永久遵 行之道。
即在乎一诚字。余本诚浅。其何能曰诚乎。而 圣上至诚恻怛之心。溢于纶音之间。敬读三复。不任钦叹之忱。余 …… (第 115L 页)
天交水月比。
戏题真草(并小序)
   是秋自汤泉还驾。路出水原防御营。登府治后阜。计前行。凡三临是 行之
后图真。乃用所御之服色草成。有题。
驾驭三山之鹤。潜藏九池之龙。孰是奔奏一世之智勇。那能开拓万古之心 …… (第 116L 页)
  又题清道图说曰鸣金边。 关元帅关公。马元帅马腾。王灵官王善。温元帅温琼。赵玄坛赵公明也。绘神像于旗上者。以愚众人之耳目也。中 行之
旗为正。左右之旗为奇。此亦奇正相生之 (第 117L 页)
而已。于是仰而感俯而愧。退而犹耿耿也。晚生后辈之亲接有道。诚知为难得之会。窃欲以平生不决之疑。终身可 行之道。
一请教于在馆之日。而竟又未能也。区区此恨。自结于中。近者家弟准源。以谋生计拙。流落就寓于黄骊之下。兄 (第 73L 页)
也。如是而有疑之有谤之者。则非知通变之道者也。全家饥饿。有可济之术而不为。则是伤仁也。一条生路。有可 行之道
而不为。则是害义也。伤仁害义。君子不为也。若使执事只拘营产之小嫌。罔念灭生之大事。一向不为通变。则是 (第 96H 页)
  女诫

女子之善恶。夫家之兴亡系焉。本家之荣辱由焉。一身而两家所关系。可不慎乎。
持身之道。必严乎内外。操心之法。必贵乎贞一。
女子在家。孝于父母。则出嫁忠于舅姑。在家友于兄弟。则出嫁和于娣姒。此推 行之道
也。
夫则天也。或不敬其夫。则是不敬天者也。
舅姑生夫者也。爱舅姑。不如己之父母。则是视夫不如己者也 …… (第 454L 页)
旱灾。疏决冤枉。又令礼曹搜访孝节之未及蒙褒典者。悉录以闻。于是益春以孝子。被旌闾之 命。呜呼。孝固百 行之
源。为仁之本。而有孝行无学问。则孝亦特其一节耳。故闾巷之间。孝子比比有之。而为学者。实鲜闻焉。如金益 …… (第 460H 页)
而已。犹字。即言其不为中道则均也。
智者之过与贤者之过。未知其果为孰优。然知之过者。先儒以老佛当之。 行之
过者。以晨门荷蓧之徒当之。晨门荷蓧之徒。即沮溺之辈也。黄勉斋所云。正当扶起。沮溺辈是一时救世之言。固 (第 463H 页)
不足为万世法。而沮溺则犹有扶起之论。老佛则虽历千万世。决不可以扶起言。以此观之。 行之
过者。胜于知之过者欤。
或问大学明德章句。先释德字。(人之所得乎天。)而后释明字。何也。余曰。从来历 …… (第 463H 页)
头抱香死。何曾吹陨北风中。其词悲。其节苦。诵之令人感慨。(以下见钱牧斋集偶书。) 李忠毅公
应升。将至官。其父鹏翀戒之曰。我力耕有馀财。舂粮酿黍。岁时饷汝。汝但饮彭蠡一杯水。古人之教子。以廉白 (第 465L 页)
终祥矣。今月初丁又行禫事。而四丧三荒之馀。疾则荐而债则积。虽伯季父子相守之可乐。而胤锡一身素无一家可 行之道。
加以六耋之年。望望隔四。聪明日消。志气日摧。临卷而目眵。作字而心眩。其于百为之间。愧古人负初心者不一 (第 173L 页)
以至燕矣。虽然是行也。特一时之役。未见其大也。若夫君子之立朝行己。乃百年之役也。是之谓大役。而岂无当 行之道
哉。苟其道之不由。则虽翘材通猷。拔萃超群。至于卿相。而皆横驰旁骛之类也。故君子必审乎择道。夫道一而已 (第 338L 页)
又避之则三访焉。蓄诚而尽礼。如成汤之于伊尹。则彼之所学。亦是幼学壮 行之道。
岂必欲果于忘世。终身不出耶。文侯,缪公。魏,鲁之贤君。而未闻圣人之道。不能有贤贤之真个诚心。一访而已 (第 458L 页)
行关。而先以前后本官不察之失。措辞论责于关文之中。则熤于未归之前。当凭依营关。作为定规。俾之为永久遵 行之道。
如何如何。
答徐生(命寅)
昨夕来札。迫昏未谢。可蒙不咎否。盛轴钟谭。不复作矣。更谁有议论到者。若 (第 494H 页)
固以气有不同。然所谓道者。就气上单指其理而言。非并气言之也。愚按人物同得五常之性。而其于循是性而为当 行之道。
则人全物偏。莫能相通。何也。此以气禀之不同也。然当 (第 581H 页)
行之
路。虽以气禀而各异。其皆出于五常。则同一理也。以其同一理也。故循之而各为当行。以其各为当行也。故见其 …… (第 581H 页)
以各有当行言道者。是就各异之中。指其同出一理者耳。此所以当行虽异。而不害其为同循五常之性也。若以其当 行之
各异。而疑性道之不同。则在人亦随事而各有当行。是亦可疑之乎。盖理一分殊。通大小说。而章句日用事物之云 …… (第 581H 页)
不闻○按上文既具言性道教三者。而此只以道言者。以一言而可以上承乎性。下参乎教者。莫道若也。况道是人所 行之
当体。而中庸之所由名者乎。○金子静疑戒慎恐惧是未发存养之事。则乃性体上功夫。而章句曰。岂率性之谓哉。 …… (第 582L 页)
之曰。道与性对言。则性是体而属乎静。道是用而属乎动。专言道。则性在其中。而动用可以包静体矣。夫道即当 行之
路也。当 (第 582L 页)
行之
路。何独在于动用之时。而不在于静体之时哉。故经文总以道也者起首。而继以戒慎恐惧之为静体工夫者与慎其独 …… (第 582L 页)
功夫。而在生安。则更无层节。所谓不赖勇而裕如者也。今以章句之所谓分者论之。则生安之勇自在。所以知所以 行之
内。无待乎所以至于知之成功也。以其自在于所以知行。故两一也则为兼举生安说勇矣。以其无待乎知之成功。故 …… (第 587L 页)
之合也。义礼智则仁之条目也。于是又本修身而言。则应上人在身矣。继之以五达道。则应上身在道矣。因言所以 行之
者三。则应上道在仁矣。然后复自修身而推至于治天下。则所以发明修身之极致也。修身而至于此则在乎诚。诚须 …… (第 588H 页)
文义为长。
仲虺之诰
第一节○口实。孔传曰。恐来世论道。我放天子。常不去口。按此解平正。今传以谓凭藉 行之。
则义极迂深。且汤方自惧。不免于谤责。何遽虑人之凭藉 (第 601L 页)
行之。
汤只是惧谤责。故虺言其率典若天而可释之耳。使汤而果虑人之凭藉 (第 601L 页)
行之。
则虺诰中殊无释此之意何哉。凡此亦可见今传之不如旧说也。
第五节○德懋(止)懋赏。孔传曰。勉于德者勉之 …… (第 601L 页)
然恐前说为长。
第八节○事事。按孔传谓非一事者。亦可思。
第十二节○予罔闻于行。按孔传云。我无闻于所 行之
事。此胜似今传。
说命[下]
第三节○人求(止)建事。按此恐正与下文学古有获事不师古二段相应。传之分 …… (第 604H 页)
上帝时歆。李瀷曰。商既沦丧。攘窃牺牷。神不血食。故微子抱祭器而遁。不废殷祀于一隅。安知非并与郊天而 行之
邪。上帝时歆。必以已验者言也。
康诰 (第 608H 页)
 
■(亻冈)设妻殡于大厅。盖古礼殡于正寝之义。而但行祀时有碍。未知如何。
妻殡之设于大厅。盛意固有据。而但前此先代祭祀。既行于此。则今以设殡之故。而使重祭行于他所。此莫无未安耶。
答崔德彝(锡贤)
一别四朔。音闻杳然。引领南云。悬溯方切。匪意耑翰忽坠。且审学履连胜。慰泻不可言。仆衰朽转甚。自量精力。无复可为。理也奈何。七情之不但有气发。而亦

有理发。自有退陶老先生心统性情中图之可据者。如存斋说。乃据其下图而云云者也。立言命意。各自有在。亦安得以下图说。而有疑于上图说哉。来谕谓中庸之喜怒哀乐。比他经所指不同。此固是矣。亦须更加精研。以得其本旨幸甚。首章 道也者
之道。第四章道之不行之道。以道字言之则初无异同。而但首章道字之释。承上文率性之 (第 251L 页)
道而
言。故先言日用事物当行之理。而后言性之德具于心者此耳。非必专主体而言。四章道字之释。是本章主意在中字 (第 25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