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器用類
地理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農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必白首一节如是焉而已世之学者不务为平易

  而厌薄古训欲自名家至为续凫颈以见长添蛇
  足以工画于子臣弟友日用常 行之道
反视为弁
  髦不讲焉其又有奇者则片言单词树之赤帜而
  天下之喜为名高者亦苟见前茅之所在遂靡然
  …… (第 20a 页)
  止祀薛胡两公而白沙阳明徐俟论定又推广枫
  山整庵诸先生先祀于乡此正论亦定论也乃陈
  王从祀阁中竟以密揭中旨 行之
此何等事而可
  如是与
  乐音
  宋周元公惇颐之论乐曰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 …… (第 20b 页)
  生所由生太和在弘治宇宙间故是书所由始太
  和在嘉靖宇宙间故是书所由成则其作诚不偶
  然也后之有志于乐者苟能讲求而举 行之
则太
  和将在万世之宇宙而先生之功至是为益大矣
  然不苦心以求之何以知是书之正不得其说而
  精 …… (第 32b 页)
  间音音翕和不相凌夺然后被之于丝弹者纯然
  如出一手吹之于匏土者翕然如出一口声以和
  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 行之
诗以道之
  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合作
  于一堂之上将见八风从律气无滞阴亦无散阳
  …… (第 36a 页)
  为宫以相生为序祀人鬼则用黄钟为宫以相合
  为序其以黄钟代应钟亦犹之尊于而绌亥也凡
  道之本于礼乐者皆与天 行之
度一一相追礼退
  而绌乐进而盈乐动而升礼让而反日之让天月 …… (第 43a 页)
  皆不甚晓至乐舞生则琴瑟搏拊尚未能辨矧黄

  钟乎周时以舞教国子令大胥正舞位小胥正舞
  列节八音而行八风盖五 行之
义皆寓于其中至
  汉大乐律则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酬凡除吏
  二千石至六百石关内侯至大夫之适子取为 …… (第 45a 页)
  不远感召在人观此则今日人事之不修政德之
  有亏军民之怨困莫伸国家之事变叵测不言可
  知此诚皇上侧身修 行之
时所宜深省远虑以安
  宗社为念增修德政讲求阙失疏远私昵节省冗
  费以回天意可也臣等又惟人君应天以 …… (第 66a 页)
  常道示以农桑衣食之恒业晓以惠迪从逆之实
  理丧葬必依家礼有擅作佛事者必罚祈年必于
  方社有揭榜消禳者必罪大经既正邪慝渐消
  之
既久果于风化有裨不为俗吏吏部开著上考 …… (第 77b 页)
  纻丝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穿罗自四月
  初四日至九月初三日穿纱自九月初四日至十
  月初三日穿罗俱司礼监预题以中旨 行之
  孝宗时令礼部申禁服色阁臣请应禁花样上谕 …… (第 86a 页)
  廷不须经繇各衙门直诣御前且有守镇兵有护

  卫兵而又许岁时出城演练者此大都开创之体
  制则然谓换授为祖训将议而 行之
如前数者独
  非祖训乎亦将议 (第 97a 页)
行之
否也而臣固有以知其
  不可矣高皇帝之时亲王之禄五万石鞋绢盐菜
  之用亦复万计不数年而止给禄米不给 (第 97a 页)
 曰奔豚(云云/)并见本方

滑伯仁曰越人之意盖以五 行之道
推其理势之所有
 者演而成文尔初不必论其感亦不必论其还不
 还与其必然否也请以所胜传不胜及王者不受邪 …… (第 27a 页)
 自当知之愚谓积伏而有常处其症静也因于血气

 痰食水火之所成聚者对散而言散而无形或集为
 有象其症动也因于气虚不能运 行之
所致作于腹
 中者属内作于皮肤四肢者属外如血积左胁作痛
 日轻夜甚其脉沈涩者所谓在左属血治用芎归红 …… (第 32b 页)
 有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治积当察其所痛以知其
 病有馀不足可补可泻无逆天时详脏腑之高下如
 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客者逐之留者 行之
坚者削之
 强者夺之咸以耎之苦以泻之全真气药补之随其
 所积而 (第 56a 页)
行之
节饮食慎起居和其中外可使必已不
 然遽以大毒之剂攻之积不能除反伤正气终难复
 也可不慎欤 …… (第 56a 页)
  丸白汤下陈皮汤下妙
又方 消血块
 香附(童便/浸)桃仁(去皮/尖)
  为末醋糊丸
陈无择云导引法随意 行之
皆可愚谓或按摩满处或 (第 61a 页)
 则又不同及其證之外见者则一也
  一提金脉要
人之阴阳即为先天人之气血即为后天脉者非血非
 气乃血气之先即营 行之道
路又问曰既知先后天
 之脉理须明持脉之要曰举曰按曰寻三字若此不 (第 4a 页)
  天象
虞书尧典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楚词天问曰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后世历家谓天有十二重非天
实有如许重数盖言日月星辰运转于天各有所
之道
即楚词所谓圜也欲明诸圜之理必详诸圜之
动欲考诸圜之动必以至静不动者准之然后得其
盈缩盖天道静专者也天 …… (第 2a 页)
  黄赤道
天包地外圜转不息南北两极为运行之枢纽地居
天中体圆而静人环地面以居随其所至适见天体
之半中华之地面近北故北极常现南极常隐平分
两极之中横带天腰者为赤道赤道距天顶之度即
北极出地之度也赤道以北为内为阴以南为外为
阳斜交赤道而半出其南半出其北者为黄道乃太
阳一岁所躔之轨迹也黄赤道相交之两界为春秋

分距赤道南二十三度半为冬至距赤道北二十三
度半为夏至七政所 行之道
纷然不齐惟恃黄赤二
道以为推测之本盖太阳循黄道东行而出入于赤
道之南北太阴与五星各循本道东行而又出入 (第 9b 页)
杜太 行之道
距飞狐之口 此似后人依托之语杜太 (第 10a 页)
行之道
乃秦人规取韩赵旧意当时汉已虏魏王豹禽
赵歇河东河内河北皆归汉何庸复杜太 (第 10a 页)
行之道
以示
诸侯形势乎燕赵已定即代郡飞狐亦非楚人所能北
窥无事距守壶关近太 (第 10a 页)
行之道
何庸杜此兼距彼乎与
当时事实阔远
娄敬传乃营成周都雒(至/)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 周
公营洛止以为朝会 …… (第 10a 页)
在已而德
教之被又必有序得其本而善推之则灾异息而受命
之符自至先王所由以适于治尽乎此也
设诚于内而致 行之 
不诚无物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第 27a 页)
濩周曰大武礼乐志云颛帝作六茎帝喾作五英与
乐纬不同名曰六茎者宋均注云为六合之英革五龙
为五茎者能为五 行之道
立根茎也(礼记正义/)乐府疑
难西汉武宣之世命礼官考制度开藏书之府设协律
之官先代之微声古今之遗器中 …… (第 5b 页)
舞不失节能
以乐终也大抵皆因秦旧事焉 孝惠二年使乐府令
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高庙奏武德文始五 行之
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 (第 12a 页)
行之
舞孝武庙奏
盛德文始四时 (第 12a 页)
行之
舞武德者高帝四年作以象天 (第 12a 页)
交不蚀此四者皆德教之所
由以生也又曰刘歆贾逵近古大儒岂不知轨道所交
朔望同术哉(日行黄道月有九道其所 行之道
遇交则/有剥蚀之变也至于合朔如合璧则不蚀) (第 30b 页)
 使颁行遵守贵贱之等于是而严也上下之分于是
 而正也先王之礼教于是而复明也是故圣祖斟酌
 损益以扶植万世常 行之道
但承平日久民心渐玩
 而僣踰之风或起如顾常之所为者尚不能无也伏
 愿圣明体皇祖之心申明旧制防其渐而遏 …… (第 21b 页)
 不以世族求不以寒门遗矣传世既远法久易玩他
 门一启贤关混淆良法美意独不可念哉故曰制而
 用之谓之法举而 行之
存乎人此在圣明今日秉公
 正以立教化之本焉
教民榜各处乡村设立社学教训子弟使为良善其有 (第 23a 页)
 臣若水通曰御将之道当求可通行无弊之法而不
 为不可继之事也春秋讥遂事甘陈之事功过当相
 准省费成功仅足以赎矫制之罪此所谓通 行之道
 
也刘向以方李广利奉命之师以费多寡而论优劣
 是以利害而蔑义理非其伦矣夫以义而论事则人
 争竞于义所谓 (第 8b 页)
  谓一为元
杨龟山荅胡康侯书曰蒙录示春秋第一段义所谓元者
仁也仁人心也春秋深明其用当自贵者始故治国先
正其心其说似太支离矣恐改元初无此意(此本之汉/书董仲舒)
(传臣谨按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三代正朔如忠质文之尚循环无端不可增损也斗纲
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

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其时为冬至其辰为丑
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首周环五 行之道
也周据天统以时言也商据地统以辰言也夏据人统
以人事言也故三代之时惟夏为正谓春秋以周正纪
事是也正朔必 (第 9b 页)
(未可为万世/常 行之道
也)其过于古人二也丧服篇又曰不杖麻屦
者妇为舅姑传曰何以期也从服也檀弓上篇曰南宫
绦之妻之姑之丧夫子 …… (第 24a 页)
三月之日大祥卜于二十五月之日而禫则或
于大祥之月(是/月)或于大祥之后间一月(中/月)自礼记之时
行之
已不同矣
孝经援神契曰丧不过三年以期增倍五五二十五月
义断仁示民有终故汉人丧服之制谓之五五堂邑令
(第 26a 页)
 (彼可/以来)衢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得天下之众者)重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圯地
 (山林险阻沮/泽难 行之道)
围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死地(疾战/则存)
 (不疾战/则亡) …… (第 25a 页)
 地轻马(明知/险易)马轻车(刍秣/以时)车轻人(膏锏/有馀)人轻战(锋锐/甲坚)
 进有重赏 退有重刑  行之
以信
行军之道三(同上论行/军之道)
 无犯进止之节 无失饮食之适 无绝人马之力
四者义兵之助(吕 …… (第 40b 页)
 士卒同心 徵则将急军士劳 羽则兵弱少威明

行之
(六韬夜半轻骑至敌垒遍持律管/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
 角声应管当以白虎 徵声应管当以玄武 商 (第 43b 页)
宜补当导助其气而振其衰也)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此四
街者乃胸腹头胫之气所聚所
行之道
路故谓之气街上文言各经有标本此下言诸部有气聚之所也)
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诸髓者皆属于脑乃至高之气所 (第 49a 页)
卒然遇邪
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
失也气何由还(营卫之行阴阳有度若邪气居之则其运 行之道
宜相失也又何能往还不绝
因问其故)
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
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 …… (第 3b 页)
纪终而复始
此之谓也(四末四支也十二经皆终始于四支故曰阴阳之会而为气之大络也然大络虽会于四
支复有气
行之
径路谓之四街如前篇所谓气街者是也凡邪之中人多在大络故络绝则径通及邪已行而 …… (第 3b 页)
行经营
于此其正盛也)
所入为合(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二十七气所行皆
在五腧也(二十七经络所 行之
气皆在五腧之间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人身气节之交虽有三百
六十五 ……
(第 4b 页)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谓如十二经脉之起止有序也)络脉之所别处(如十五络脉各有所别也)五输之所
(如下文井荥腧经合穴各有所留止也)六府之所与合(如藏象类藏府有相合也)四时
之所出入(如针刺类四时之刺也)五藏之所溜处(言藏气所流之处即前篇所出
为井所溜为荥也)
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阔数
以察巨细浅深以分表里高下以辨木末凡此者皆刺家之要道不可不通者也)
岐伯曰请言
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

井木(少商穴乃肺经脉气所出为井也其气属木此下凡五藏之井皆属阴木故六十四难谓之阴井木
也)
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此肺之所溜为荥也属阴火手鱼义详前
二肺经条下○按本篇五藏止言井木六府止言井金其他皆无五
行之
分考之六十四难分析阴阳十变而
滑氏详注谓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俞土阴俞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此言 …… (第 7a 页)
戌亥三子胆丑肝通继后张世
贤熊宗立复为分时注释遂致历代相传用为模范殊不知纪漏者以寅初一刻为始而经脉运 行之
度起于
肺经亦以寅初一刻为纪故首言水下一刻而一刻之中气脉凡半周于身矣焉得有大肠属卯时胃属辰时 …… (第 15a 页)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凡此上文三节者以风寒所客则血脉凝涩不能运行而反
其空故为痹厥之病也○空孔同谓血
行之
道)人有大谷十二分(大谷者言关节之最大者
也节之大者无如四支在手者肩肘腕在足者髁膝腕四支各有三节是为 ……
(第 23a 页)
如是无己而与天地同其纪所谓天地之纪
者如天地日月各有所会之纪也天以二十八舍为纪地以十二辰次为纪日月以 行之
迟速为纪故天与地
一岁一会如玄枵加于子宫是也天与日亦一岁一会如冬至日缠星纪是也日与月则一月一会如晦朔 …… (第 27a 页)
谓其以无为有以虚为实哉余因遍考诸篇著有三焦包络命门辨及
藏象类第三章俱有详按所当互考)


  营气运 行之
(灵枢营气篇全○二十四)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
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 (第 31a 页)
经隧常营无己终而复始
是谓天地之纪(营气之行由于榖气之化榖不入则营气衰故云内榖为宝榖入于胃以传于
肺清者为营营行脉中故其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己终而复始以周流于十二经也天地之纪义见前章

 内纳同)
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此下言营气运 行之
次即前十二经脉之序也
营气出于中焦上行于肺故于寅时始于手太阴肺经出注中府云门下少啇以交于手阳明商阳也 …… (第 31b 页)

毛中入脐上腹入缺盆下肺中复出于手太阴经前经脉篇未及任督而此始全备是十四经营气之序)


  卫气运 行之
(灵枢卫气行篇全○二十五)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
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 …… (第 33a 页)
心出内踝者由足少
阴肾经以下行阴分也少阴之别为蹻脉蹻脉属于目内眦故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穴此卫气昼
序自足手六阳而终于足少阴经乃为一周之数也○愚按卫气之行昼在阳分然又兼足少阴肾经方为 …… (第 34b 页)
气海
在丹田而人之肺肾两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
周与十分身之八(此下言卫气运 行之
数也天周二十八舍而一日一周人之卫气昼夜凡
行五十周以五十周为实而用二十八归除之则日行一舍卫气当行一周 …… (第 35a 页)
周与十分藏之八(其正数奇分俱如前)亦如阳 行之
二十五周而
复合于目(卫气行于阴分二十五周则夜尽夜尽则阴尽阴尽则人气复出于目之睛明穴而行于
阳分是为 ……
(第 36b 页)
也)
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
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己天与地同纪(以日 行之
数加于宿度之上则天运人气皆可知矣此总结上文而言人与天地同其纪也)纷纷□□
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 …… (第 39a 页)
  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灵枢五十营篇全○
二十六)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荅曰天周二十八宿
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五十营者即营气运 行之
数昼夜凡五十
度也以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相因共得一千零八分人之脉气昼夜运行一周亦合此数)
日行
二十 (第 39b 页)
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
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二十八宿义见

前章人之经脉十二左右相同则为二十四脉加以蹻脉二任督脉二共为二十八脉以应周天二十八宿以
分昼夜之百刻也二十八脉及十六丈二尺详义见前十七)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
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
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以行呼吸而通经脉凡一呼一吸是为一
息脉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其日
行之
数当以每日千八分之数为实以一万三千五百息为法除之则每
十息日行止七釐四毫六丝六忽不尽此云日行二分者传 (第 40a 页)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
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

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
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五 行之道
当其王则为贵当其衰则
为贱间甚即轻重之谓卒尽也)
岐伯曰肝主春(本藏也)足厥阴少阳主治
(厥阴肝乙木也 (第 45a 页)
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祝者巫咒之属即祝由也胜者
凡百病五
行之道
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
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 …… (第 25a 页)
  帝曰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能犹形也前章言病厥之本故此下复问

其各经之状)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眴仆(眴目眩乱也仆猝倒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故为肿首头重眴仆其下 行之
支者合腘中贯腨内故为足不能行○眴音眩)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
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阳明胃脉也 …… (第 28b 页)
坚火体极热而寒不能袭所以伤
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巧言要誉昧者称奇妄诞欺人莫此为甚夫人之金火两藏不过以五 行之
气各有所
属耳岂即真金真火不能毁伤者耶斯言一出遂起人疑致有谓足经在下手经在上寒本阴邪故传足也有 …… (第 36b 页)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
为病暑(寒邪中人而成温病暑病者其在时则以夏至前后言在病则以热之微甚言故凡温病暑病
皆伤寒也)
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暑气侵人当令有汗则暑随汗出故曰勿止○阴阳应象
等论曰冬伤于寒春为温病夏伤于暑秋为痎疟仲景曰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能为病以伤寒为毒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

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
行之
气也凡时行
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
(第 43a 页)
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 行之
气也)

  遗證(素问热论连前篇○四十二)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
而强 (第 43a 页)
道者当两极之中横络天腰中半之界也赤道之北为内郭北极居之赤道之南为外郭
南极居之日月循天运行各有其道日 行之道
是为黄道黄道之行春分后行赤道之北秋分后行赤道之南
(第 2a 页)
行之道
有九与日不同九道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故 …… (第 2a 页)
(按浑天说曰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裹黄其
形体混然周旋无已故曰混天然则周天之度何从考正乃于日
行之
数有以见之日之行度不及于天故以
每日所短之数纪为一度凡行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日之一竟天一周复会于旧宿之 …… (第 3b 页)
而过日一度日行迟亦一日绕地一周而比天少行一
度凡积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仍至旧处而与天会是为一岁此日 行之
数也故曰日行一度月行又迟 …… (第 4a 页)
亦一日绕地一周而比天少十三度又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七日半有奇而与天会是为一月此月 行之

也故曰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然于正度之外阳气尚盈阴气常缩是为盈缩气有盈缩故月有大小盈者气
盈天之数也 …… (第 4b 页)
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有奇两极之中横络天腰者是为赤道其去
两极各九十一度有奇日 行之
道是为黄道由赤道内外周行各半其入于赤道之内最近者日行于参九度
之间在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其去北极六十七度 (第 6a 页)
少强是为夏至日 行之
道去极最近其景最短故立八尺之 …… (第 6a 页)
强故夜短也其出于赤道之外
最远者日行于箕四度之间在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其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有奇是为冬至日 行之
道去极
最远其景最长故以八尺之表而景长一丈三尺此以地在日中之北时当阴极故曰日北则景长多寒也斯
时也黄 …… (第 6b 页)
初入申末凡昼行地上者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强
故夜长也其黄道交行于赤道之间者是为日 行之
中道春分日黄赤二道交于西北璧三度秋分日交于东
南翼十七度各去极九十一度有奇此度在南北远近之中故景居二 …… (第 6b 页)
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
乘所胜也命曰气淫(未至而至谓时未至而气先至此太过也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
胜者凡五
行之
气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假如木气有馀金不能制而木反侮金薄所不胜也木盛
而土受其克乘所胜也故命曰气 …… (第 11a 页)
能禁之由其不知时气也如阴阳应象大论曰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
矣正此之谓)
帝曰有不袭乎(言五 行之
气亦有行无常候不相承袭者否)岐伯曰
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 …… (第 11b 页)
燥寒形即上文之木火土金水此举五 行之
大者言以见万物之生亦莫不质具于地而气行乎天也)
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形阴也气阳也形气相感阴阳合也合 …… (第 14a 页)
行之
四各有其用独不言土何也盖土德居中凡此四者一无土之不可故兼四气之用而寄王于四季是
以不可列言也)
气有多 …… (第 14b 页)
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 行之
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此以下皆明形气之盛衰也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厥阴
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
(第 16a 页)
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也形有盛衰如木有太少角火有太
少徵土有太少宫金有太少商水有太少羽此五 行之
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馀
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馀从之(此气运迭为消长也始先也随后也
以六十年 ……
(第 16a 页)
今去之)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
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应天
之气五
行之
应天干也动而不息以天加地而六甲周旋也五岁而右迁天干之应也即下文甲巳之岁土运
统之之类是也盖甲乙丙丁戊 …… (第 18a 页)
巳亥之上为风木是六气之在天而以地支之六为节也甲己为土运乙庚为金
运丙辛为水运丁壬为木运戊癸为火运是五 行之
在地而以天干之五为制也此以地支而应天之六气以
天干而合地之五行正其上下相召以合五六之数也)
周天气者六 …… (第 18b 页)
火运统之(此即五 行之
应天干也是为五运详义见下章及图翼五运图解)帝曰其于
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丒
未之 …… (第 22a 页)
阳其故何也(此三阴三阳之所主也主者司天也不合阴阳如五 行之
甲乙东方木也而甲化土
运乙化金运六气之亥子北方水也而亥年之上风木主之子年之上君火主之又如君火司气火本 …… (第 23b 页)
体言则天包地之外地居天之中故曰太虚之中者也由此观之则地非天之
下矣然则司天者主地之上在泉者主地之下五 行之
丽地者是为五运而运行于上下之中者也此特举地
为辨者盖以明上中下之大象耳)
帝曰冯乎(冯凭同言地在太虚之 …… (第 27a 页)
防其太过而成乎造化之用理则一耳)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
(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 行之
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则必有
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乖乱日甚所以亢而过甚则害乎 (第 35b 页)
一所
居之位运星不守其度而北越近之其恃强骄肆之气可见)
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
(无强弱胜负之气故各守其当 行之道)
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
(畏星即所制之星如木运太过则镇为畏星也失色而兼其母者木失色而兼玄火失色而 …… (第 34a 页)
也○灵兰秘典论曰消者瞿瞿孰知其要文义与此稍异详藏象类一)妄行无徵示畏侯
(知天道者既难其人故每有妄 行之
徒用无徵之说以示畏侯王言而不应反惑其敬畏脩德之心若此
辈者不惟无补于事而适足为误事之罪人也)
帝曰其灾 …… (第 34b 页)
  帝曰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
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加增重也亦相陵也夫天地动静阴阳往复政令灾𤯝报施不
爽故不能相加也)
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胜微则复微胜甚则复甚故不能相多也)
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胜复小大气数皆同故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

能相无也(五 行之
用先者退而后者进迭为升降升降失则气化息矣故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五运之政犹权衡也故动有盛衰 (第 36b 页)
 距赤道南二十三度半为冬至距赤道北二十三度半

 为夏至七政所 行之道
纷然不齐惟恃黄赤二道以为
 推测之本又曰赤道均分三百六十度平分之为半周
 各一百八十度四分之为象限各 …… (第 4b 页)
 楚辞天问曰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后世历家谓天有十

 二重非天实有如许重数盖言日月星辰运转于天各
 有所 行之
道即楚辞所谓圜也十二重天最外者为至
 静不动次为宗动南北极赤道所由分也次为南北岁
 差次为东西岁差此 …… (第 7b 页)
 以左旋其一日一周而又过一度宫度左旋列宿亦
 随之左旋似乎宿有常居之宫矣然使宿有常居之
 宫一定不移则当太古天 行之
始一阳气至日躔星
 纪宫初度即应值箕宿之四度第一十七分设使始
 初冬至日躔值箕宿四度则日躔之岁差尧时 …… (第 10a 页)
 至于冬至而皆短极凡此节气之短长生于天行而
 日右循十二宫次会之以成岁功由上年一阳生距
 下年一阳生积其间之日时刻分即岁实也然阴

 之
疾不敌阳 (第 15a 页)
行之
徐其徐行所多时刻秒于三百六
 十日外积五日四分日之一乃周三百六十度而复
 于原界是谓气嬴不得增天度以 …… (第 15b 页)
 天道流行自然之妙也窃尝就时宪书所列每年节
 气长短之刻分略尔诸方不同之数为岁实之中数
 乃本之以上考往古推岁差之数溯天 行之
始而纪
 其岁实焉
日躔星纪初度之初冬至气至阅十四日八时三刻十
 四分二十秒之后交小寒
 以十五度分 …… (第 16a 页)
 以上节气如自甲年冬至交乙年冬至乃日循黄道
 右行一周而复于原界之候积其岁实凡三百六十
 五日二时七刻十四分十秒此天 行之
始匝一期之
 本数盖本现行时宪书节气递加岁差推而上之有
 以得其数也上考甲历之数天以六节地以五制五 …… (第 25a 页)
 奇以较平行盈二分矣每夏月一日计行五十七分
 有奇以较平行缩二分矣终岁之间但逢最高限最
 毕限二日平实二行度数惟一此外两 行之
较日日
 不等此盖总一岁之实行均为每日之平行而日用 …… (第 26b 页)
 千二百微以每秒六十微收之共减二十秒于日为

 一分三之一前所谓推减差之数以溯天 行之
始者
 本此言之也尝考历学新说论节气岁差之法自统
 天授时二家始授时每年差二秒统天每年差二抄
 有奇 …… (第 29b 页)
 度而有不及之分但其差甚微古人初未之觉至晋虞

喜始知之因立差法历代治历者宗焉而所定之数各
家不同喜以为五十年差一度刘宋何承天以百年差
一度祖冲之以四十五年差一度隋刘焯以七十五年
差一度唐傅仁均以五十五年差一度僧一行以八十
二年差一度惟宋杨忠辅以六十七年差一度以周天
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约之得每年差
五十二秒半元郭守敬因之较诸家为密今新法实测
晷影验之中星得七十年有馀而差一度每年差五十

一秒此所差之数在古法为冬至西移之度新法为恒
星东 行之
度徵之天象恒星原有动移则新法之理长
也又曰古历俱谓恒星不动而黄道西移今谓黄道不
动而恒星东行盖使恒星 …… (第 32b 页)
 赤道南在赤道南者亦可以过赤道北则恒星循黄道
 东行而非黄道之西移明矣又曰新法历书载西人第
 谷以前恒星东 行之
数或云百年而行一度或云七十
 馀年而行一度或云六十馀年而行一度随时修改讫
 无定数与古历累改岁差之意 …… (第 33a 页)
 定之数亦未可泥为定率惟随时测验依天行以定其
 数可也大哉
圣训乎允夫至精又至慎矣折衷群议特采恒星东 行之
  说明其理长此择之之至精也然星行微渺虽第谷
  之殚精推测定为东行五十一秒验无差忒犹未可 (第 33b 页)
 泥为定率而必随时测验推合天行此 行之
之至慎
 也窃尝遵是思之日躔及岁气虽各有递差之故然
 揆诸天 (第 34a 页)
行之
终则有始两者殆相为表里其理数可
 以互證盖五十者天之用数则恒星东行盖亦每年
 五十秒至七十二年而东行 (第 34a 页)
一度今先列天 行之

 运而详其说于后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正初刻一分内一秒冬
 至起至次年冬至得岁实三百六十五日 (第 34a 页)
二时七刻

 十四分十秒此天 行之
始数也阅二百一十六期则
 岁实减二十秒凡历二百一十六期者得一百二十
 回每回递减岁实二十秒则积二万五 …… (第 34b 页)
 时皆会甲子而七政悉由此起算者以为元其意亦

 欲溯天 行之
始耳今仿其意而取卲子一元之数分
 为五运每运中岁实如数递减恒星逐年东行日躔
 之值宿亦如数渐差至于岁 …… (第 36b 页)
 度析六十分分析六十秒则每度三千六百秒当甲
 子岁子月子日子正初刻一分冬至之时日躔星纪
 初度之初其宿值室十一度之第三十九分此天
 之
始也由此起数阅一期交冬至恒星东行五十秒
 日躔所值之宿度即差五十秒故七十二期而差一
 度焉阅二百一十 …… (第 37a 页)
 半而乾知大始起于亥初是亥者初气之母故以气

 至于亥初初刻者应之也且运一之岁实三百六十
 五日二时七刻十四分十秒乃天 行之
本数履端于
 始者也若其岁气递差则数始于运二故运二之首
 气至在亥初初而运七在午正初运十二之首气至 …… (第 71a 页)
 是也然其实行则每冬月一日计行一度一分有奇
 以较平行盈二分每夏月一日计行五十七分有奇
 以较平行缩二分又且两 行之
较日日不等此节气
 长短之所由定总计其长短之数即每年岁实之所 …… (第 72a 页)
 积十四日八时三刻十四分二十秒以十五度分之
 每十一时六刻一分五十七秒二十微天左旋一周
 又进一度日惟左旋一周而以不及天之一度为右
 转此天 行之
始数也及阅二百十六期之后冬至交
 小寒中积减五十微则每十一时六刻一分五十七
 秒十六微四十纤天一周进 …… (第 73b 页)
 取其每度三百六十年者以五分之每度七十二年

 是谓五运其岁实则取小馀五日四分日之一者如
 大衍之数虚其五十秒以为始 行之
本数其节气差
 则用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为递差之节次每节每
 气亦以五十微为率如大衍之数然后如纳甲法以 …… (第 76b 页)
 季凡三十卷我

朝岁颁时宪书又此编所遵奉以推上古之本谨录历
 年所载日至为一卷故先叙所推天 行之
理数而次
 以甲子运于首为上卷再集壬子运所考全史之日
 至而提其要于首为下卷合之凡三十三卷
 
  (第 77b 页)
为首得其吉用为刚方若例以凶神恐
乖仁义虽宫有三宿然主用要明不可一槩以战为论
盖水之为相是金之水四时常 行之道
昼夜不忌乎土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