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郡城之西故曰西湖灵芝即钱氏
园苑尝产紫芝舍为佛祠仍存美号崇福寺即疏
主传道终焉之处释乃出家之姓氏述者 真谛

佛说曰撰菩萨造论直申佛经曰述此亦一住述
即撰也郑康成云述谓训其义也。】

「一乘极唱终皈咸指于乐 …… (第 0509a 页)
想念名外凡僧煖忍顶世第一名内凡僧总上
两凡更兼薄地并名凡僧初果至无学通名圣僧
又复初果巳上学及无学證 真谛
理名理和僧身
口意而一致戒见利以齐均名事和僧总上多义
结示众名。

【疏】佛初成道度三迦叶共有弟子千 …… (第 0517b 页)
者众加大简之下
皆类之。
【记】目连中初翻摩诃简滥。

【疏】目犍连文殊问经翻莱茯根(莱茯读为萝卜) 真谛
云勿
伽罗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

【疏】名尼拘律陀乃是树名父母祷神树得子因以
名焉。
【记】 …… (第 0518a 页)
白杨树。

【疏】迦叶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书而
应从德命族。
【记】迦叶中初正翻。

【疏】 真谛
翻为光波上古仙人身光炎涌状若波燃
亦云饮光能映馀光使不现故名毕钵罗亦是树
名由祷树得故。
【记】真下 …… (第 0518a 页)
入天人龙宫凡见妇女心无爱染故。

【疏】罗睺罗此云覆障佛之嫡子酬往业故在胎六
年故云覆障。

【疏】 真谛
云罗睺本言修罗能手障日月应言障月
佛言我法如月此儿障我不即出家世世能舍故
云覆障。
【记】罗睺罗中嫡 …… (第 0518c 页)
人轻笑获罪佛令常在忉利天上(云云)

【疏】宾头卢颇罗堕上是据姓宾头卢此翻不动(言其
所證)
颇罗堕 真谛
翻捷疾或利根或广语(言其根性)婆罗
门中一姓也。
【记】宾头中或云渭度罗跋罗堕阇或
云军屠钵汉梵音楚 (第 0519a 页)
】何下覆示
真达初句徵起既下正示即约三谛以彰妙理初
二句了达诸法本性空寂相即非相荡一切法何
尝住相即 真谛
也。

【疏】既常念佛则不滞于空。
【记】次二句虽达法空法
法宛然非相即相立一切法何尝滞空即俗谛
也 …… (第 0530c 页)
】临终决定上品上生。
【记】临下二句明因趣果所
以决定上品上生者以由上品必发三心至诚即
今中谛深心即 真谛
回向发愿即今俗谛与彼三
心宛然符合上品上生故无疑矣。

【疏】岂非心净佛土净乎。
【记】岂下二句决前 …… (第 0531a 页)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
生即斯谓也。
【记】故下引證莫非三谛炽然求生俗
谛也生体叵得 真谛
也真俗无偏中道也此下点
示即前真达净名论中自引准上可解。

【疏】问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须念他佛 (第 0531a 页)
十万亿佛。」

【【疏】其土众生通目九品衣裓 真谛
云外国盛华器
也。
【记】供养中衣裓古释亦云衣襟。

【疏】才生彼国即获六通日往他方为闻法故。

【 …… (第 0524c 页)
伪烦恼五远离念著永不追忆六发诸禅走
不起妄想七定慧均平心不沉没无学即四果以
无漏观契此七事故曰实觉證 真谛
理故曰能到。

【疏】八正道分者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
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记】八正 …… (第 0525c 页)
【记】前下约义收束三学八正开合异尔。

【疏】初果巳去见 真谛
理皆名正道亦名圣道。
【记】初
下约人结名。

【疏】馀如法界次第委明。

【疏】准观经云常赞念佛念 (第 0526a 页)
希有甚难。以是
云栖作疏钞也。体佛体经。顺机顺理。言言契乎本性。
法法归乎自心。心王为师。心数为弟。 真谛
即声闻。俗
谛即菩萨。始觉冥乎本觉。是我佛赞弥陀。本觉冥乎
始觉。是诸佛赞释迦。究竟觉满。名曰佛说经 …… (第 0885a 页)
分。序列六种以證信也。又二。初五
种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如者。 真谛
理。是者。俗谛事。如所说者。皆是真实。指
法之词。信成就也。
我者。阿难自谓。假名我也。闻者。
亲耳 …… (第 0887b 页)
生物解
义。利他也。持法者。持自法性义。自利也。达即中道
谛。无障碍法界。幢即俗谛。有为事法界。持即 真谛。
无为理法界。
△二现相表真。】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三发言劝信。 …… (第 0894c 页)
。究竟佛果也。菩
提。翻三途不觉。人天乘也。三。翻三界凡夫不正。声
闻辟支二乘圣也。连前从有入空。观 真谛。
破见思。
一切智也。藐。翻小乘自利不等。大乘始分教人。三
翻权教三乘度他未妙。大乘终实教人。合二从空 (第 0895b 页)
经。文乖理一。何者。佛法僧戒。有三种不同。
一者 真谛。
二者别相。三者住持。真如体净。二
障斯亡。本觉圆明。即为真佛。守性不改。胜
智轨成。大士同缘。万行斯 (第 0104c 页)
著。即为真法也。冥
符理会。乖诤绝言。此真僧也。性洁澄严。体净
无垢。即为真戒也。据斯胜义。故说 真谛。
涅槃
经云。若能观三宝。常住同 (第 0104c 页)
真谛。
此即是诸佛
最上之誓愿。即其义也。言别相者。佛有三身。
即法报化也。法有四种。即理教行果也。僧有
(第 0104c 页)
种。即有为无为也。戒者。即在家出家。修道
行者。止作二持。一切戒品也。但修别相。为證 真谛。
起行之徒。只知别相。便为究竟。不悟真
原。学戒之流。并为助道。佛之名相。应现非
真。用接少凡。权为憩 (第 0104c 页)
界既尔。正报依报亦然。初正释
三德竟。】
△次指同三谛。

「此之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中谛。性量即 真谛。
性具
即俗谛。」

【此之下。总指大体。性体下。别指方隅。性体即中谛
以。以其绝待故能统一切法也。性 (第 0854a 页)
真谛
者。以 …… (第 0854a 页)
涉乎修證。二义善
成。方悟一切诸佛。但證众生理本。一切众生。但迷
诸佛圆成。今先引果德文三。初證性量 真谛。
「故楞严经云。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水
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 …… (第 0854b 页)
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剌
若。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非常乐我净。
此即性量无相。是为 真谛。


【佛说三谛。有二种。一圆融三谛。二隔历三谛。如仁
王璎珞所明者。隔历三谛也。三谛隔历。各不相收 …… (第 0854b 页)
即三。如曰真则万法昭然。俗则纤尘必
尽。中则绝待双融是也。今文所引。乃不思议大真
谛。如十界俱非。非 真谛
乎。此中最初非心空。根尘
识三。留守本谛。而凡情俱尽可也。而又并十二因
缘。四谛二乘之法。而俱非之。 …… (第 0854b 页)

乎。至于中间。即六凡法界。此留守本谛。而森罗昭
然可也。而又并十二因缘四谛。而俱即之。岂非二
真谛。
而亦立乎。乃至六度。三号四德俱即。岂不
菩萨佛中道而俱立乎。正天台所谓一假一切假。
无空无中而不假也 (第 0854c 页)
明三谛功能。

「忘情绝解。莫尚乎真。随缘应用。莫尚乎俗。融通空有。
莫尚乎中。」

【荆溪大师云。 真谛
者。泯一切法。泯一切法者。九界
之情。佛界之解。纤尘不立。故曰忘情绝解。莫尚乎
真。又曰俗谛者。立一 …… (第 0865b 页)
法者。佛界之应。
九界之用。无法不彰。故曰随缘应用。莫尚乎俗。又
云。中谛者。统一切法。统一切法者。 真谛
十界之空。
俗谛三千之有。无不融之通之。既双遮而不立。亦
双照而昭然。三谛具乎一心。三义总于一念。则 …… (第 0865b 页)
讨三谛之本。以上
文明相貌中。三谛皆指吾心之相。其相虽有差殊。
一心岂存别异。盖即此心虚灵者而应物。 真谛

即俗矣。即此心应物者而虚灵。俗谛巳即真矣。真
即俗。则照俗而遮真。俗即真则照真而遮俗。三谛
圆具 (第 0866a 页)
可知。】
△次指同三谛。

「此之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 真谛
性量即中谛性具
即俗谛。」

【三法者即体量具三法也此之下总指性体下别
指泯一切法莫尚乎真今性体离过 (第 0836b 页)
绝非即同于 真谛
矣立一切法莫尚乎俗今性具三千世间即
同于俗谛矣统一切法莫尚乎中今性量横亘竖
穷即同中谛矣。】
△三引 …… (第 0836b 页)
者一境三谛之理乃如来果人所證故云果德
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云云)即其相
也此自分二初證性体 真谛。
「故楞严经云而如来藏妙明元心非心非空非地水
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乃
至非意识界 …… (第 0836b 页)
老死尽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
剌若非怛答阿羯非阿罗诃非三藐三菩非常乐我
净此即性体清净是为 真谛。


【圆融三谛语真则纤尘必尽语俗则诸法皆成语
中则二边绝待非心至非意识界者非六凡界也
非无明至非老 …… (第 0836b 页)
而无故十界俱寂既十界俱非可以證性体 真谛
矣。】
△次證性具俗谛。

「而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水火风即六凡
即二乘乃至即如来常乐我净此即 …… (第 0836c 页)
真俗故云是即非
即以藏理遮照同时故十界融妙既遮照双融可
以證性量中谛矣长水亦曰初本妙元心约非相
以明 真谛
次元明心妙约即相以明俗谛次妙明
心元约遮照以明中道谛论主曰三谛俱各有主
约心故空故 (第 0836c 页)
真谛
以心字为主约妙故俗故俗谛
以妙字为主约元故中故中谛以元字为主也。】

次引因性文因性者以地等七大之 …… (第 0836c 页)
等者牒前心性之妙是知果佛圆明之体
即我凡夫本具性德众生本有性量横亘竖穷属
中谛故配法身性体离过绝非属 真谛
故配报身
性具三十世间属俗谛故配应身四智等乃至会
合可知者四智属般若亦配报身十力等属解脱
亦配应身故 …… (第 0841a 页)
情绝解莫尚乎真随缘应用莫尚乎俗融通空有
莫尚乎中。」

【忘情等者情即六凡情执解即二乘智解当其未
真谛
之时而凡情圣解不能泯也缘即众生机 (第 0844a 页)
若拨果排因即空见外道梦中佛国咸愿往生泡
影圣贤誓同瞻仰说真说相似完肤之加疮道有道
无类红炉之点雪爰约 真谛
分别四门。


* 一即相即心门
* 二即心即相门
* 三非心非相门
* 四离即 (第 0799c 页)
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
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
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 真谛
无漏五尘为体。实报
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證三观所感。以妙俗
谛无尽五尘为体。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 (第 0648c 页)
。空不异想。
第一义中道也。此显法身矣。空即是想。俗谛也。恒沙
万德皆依俗谛。此显报身矣。想即是空。 真谛
也。破二
十五有。得二十五三昧。常空常化。和光利物。此显化
身矣。是则以三观观三谛。證三德成三身。乃 (第 0685c 页)
之身)。盈器酥酡逐念来(化身所受正昧)。金殿有光
吞日月。玉楼无地著尘埃(化身所履道场)。法王为我谈 真谛。
直得虚空笑满腮(道场中所闻所證如此。又云何处得者一落索来)

珠王宫殿玉园林。坐卧经行地是金。舍 (第 0727a 页)
量。性具十界亦然。正
报五阴同性体性量。清净周遍依报国土亦然。此之
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中谛。性量即 真谛。
性具即俗
谛。楞严云。如来藏妙明元心。非心非空。非地水火风。
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 …… (第 0742b 页)
。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剌若。非
怛答阿羯。非阿罗诃。非三藐三菩。非常乐我净。此即
性量无相。是为 真谛。
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
地水火风。即六凡。即二乘。乃至即如来常乐我净。此
即性具十界。是为俗谛 (第 0742b 页)
排因即空见外道。梦中佛国咸愿往生。泡影圣
贤誓同瞻仰。说真说相似完肤加疮。道有道无类洪
垆点雪。爰约 真谛。
分别四门。


* 一即相即心门
* 二即心即相门
* 三非心非相门
* 四离即 (第 0763b 页)
 一生功就一华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
 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含日月
 玉楼无地著尘埃
 法王为我谭 真谛
 直得虚空笑满腮」
#+END_VERSE


#+BEGIN_VERSE
「 池上藕华花上人
 佛 (第 0528b 页)
道。初果。二。修道。二果三果。三。无学
道。四果。一。须陀洹。此云预流。此位断三界八十
八使见惑。见 真谛。
故名为见道。二。斯陀含。此云
一来。此位断欲界九品思中。断六品思尽。后三
品犹在。故更一来。三。阿那 …… (第 0560c 页)
此则生起。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
则老死灭。因观十二缘。觉 真谛
理。故言缘觉。又
言独觉。两名不同。行位无别。此人断三界。与声
闻同。独觉发真无漏。功德力大。能侵除 …… (第 0561a 页)
恼无尽誓愿断也。三。未安者令安。
言未安道谛。令安道谛。即是能通涅槃之正助
道也。亦有二种。一。偏缘 真谛。
修正助道。此道伹
得至小乘尽苦涅槃。二。正缘中道实相。修正助
道。此道能到大乘大般涅槃。若一切未安此 …… (第 0561b 页)
。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
正觉。言无上正等正觉也。钞云。究竟极果。对下
而言。名之曰无上。正观 真谛。
对邪而言。名之曰
正。等观俗谛。对偏而言。名之曰等。亦名曰遍。觉
者灵明自心。正觉者。兼上正等二义。 (第 0562a 页)
教主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考證
娑婆
此翻能忍。言此土众生。能忍三
毒诸烦恼故。又 真谛
三藏翻为忍土。谓劫初梵
王名忍。为世界主也。

大慈大悲
初门曰。佛住大慈心中。以大慈善
根力故。能 (第 0595c 页)
道。梦中佛国,咸愿往生;泡影圣贤,誓
同瞻仰。说真说相,似完肤之加疮;道有道无,
类红炉之点雪。爰约 真谛,
分别四门:

一、即相即心门。 二、即心即相门。

三、非心非相门。 四、离即离非门。

一、即相即 (第 0401c 页)
、无量无量;性具十界亦然。
正报五阴同性体、性量,清净周遍;依报国土
亦然。此之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 真谛,

量即中谛,性具即俗谛。故《楞严经》云:「而如
来藏妙明元心,非心、非空,非地、水、火、风,非眼、 (第 0381b 页)
 来是祸胎」
#+END_VERSE


智者大师云。诸佛教理既明。非观行无以复
性。乃依一心三谛之理。示三止三观。一一观
心念念不可得。先空次假后中。离二边而观
一心。如云外之月者。此乃别教之行相也。又
云。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
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中一切中。无假
无空无不中。空假亦尔。即圆教之行相也。如
西天伊字三点。首罗天之三目。非纵非横并
列。故三观圆成。法身不素。即免同穷子也。龙
树菩萨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

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斯与楞严圆觉经说
奢摩陀三摩钵提禅那三观。名目虽殊。其致
一也。亦曰。三谛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
切法。 真谛
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
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
也。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无明 …… (第 0311b 页)
天下至妙。孰
能与于此哉。智者大师以空观而荡一切法。
故云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入此观
者是审实 真谛
也。今欲令行人反妄归真故
谓之从假入空观。盖假者是入空之诠。先观
一切法是假。乃至四大五蕴六根六尘六 (第 03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