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则唯见空。是故空有皆是心作。故诸凡圣见
境不同。皆是当时意言有异。是以世谛各唯
有识。觉无外边。则名 真谛。
以其二谛不相离
故。即以无外名 (第 0888c 页)
真谛。
是故若能观见唯识。
即知无外。则亦达真。此达真时。则无外解。
便遣世俗妄取之心。故摄论云。知尘无所有 (第 0888c 页)
心。即空即假即中。是三菩
提心。何者。一心一切心。交横嫽乱。如丝如
砂。如蚕如蛾。为苦为恼。若知即空 真谛
菩提
心。度妄乱心数之众生。通四住之壅。若即假
发菩提心者。空虽免妄乱。经言空乱意众生。
而智眼甚盲 …… (第 0907c 页)
。是则从三谛运
至三谛。无不三谛时。若随四运运入生死。若
随四运运入涅槃。即空之观。乘于随乘。运到 真谛。
即假之观。乘于得乘。运到俗谛。即中之
观。乘于理乘。运到中谛。三乘即一乘。是乘微
妙。第一观智普贤大 (第 0908a 页)
大旨。则
见有无。如涅槃论云。无名曰。有无之数。诚
已法无不该。理无不统。然其所统俗谛而矣。
经曰。 真谛
何也。涅槃道是。俗谛何耶。有无法
是。何者。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有无所以
称有。无有所以称无。然 (第 0914c 页)
劝子以孝、劝国以绍、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
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不惟一字以为褒,岂
止五刑而作戒。敷 真谛
也,则是非双泯,能所
俱空;收万像为一真,会三乘归圆极。非二谛
之所齐,岂百家之所及。」

问:「道 …… (第 0988b 页)
即是 真谛。
故云:『若不得俗谛,不得第一义。』
所以真不待立而常现;俗不待遣而自空。二
谛双存,如同波水。水穷波 (第 0992b 页)
众生昏迷因何故然。答曰。自
此已上入不思识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
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 真谛

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
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
解此义但于行知 (第 0377c 页)
渠不朽。故云了知二法空无相也。】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上句展转拂迹。下句直明 真谛
也。因上所言不求
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永嘉切恐后人落在
空无相中。故有此点示也。言无相者。即无诸 (第 0269c 页)
 振锡𢹂瓶利含识」
#+END_VERSE


【梵语僧伽耶。此翻和合众。一理和。谓见谛已上。身
虽各异。所證理同。二事和。谓四人己上。同一说戒
羯磨。然有菩萨僧。声闻僧。自等觉己还。菩萨僧也。
四果巳还。声闻僧也。此别相僧宝也。若一体三宝。
则佛名曰觉。即上所皈之佛宝。法名不觉。即上所

皈之法宝。僧名和合。即今所皈之僧宝。此之三宝。
约举一即三言之。则前佛宝中。报身为佛宝。佛名
为觉。故法身为法宝。法名不觉。故应身为僧宝。僧
名和合。功德和法身。处处应现往。故此佛宝中一
体三宝也。第二法宝中。俗谛为法宝。性为妙假。本
来具足。故 真谛
为佛宝。真能泯俗。无有污染。故中
谛为僧宝。中能融通二边。使和合故。此法宝中一
体三宝也。第三僧宝中 (第 0284c 页)
悟之。则知其阒寂。」

【石壁云。迷则听不出声。见不超色。悟则一色一香。
无非中道。】

「如是。则 真谛
不乖于事理。即事理之体元真。妙智不
异于了知。即了知之性元智。」 …… (第 0300c 页)
谓见自性。而见非性。」

【性空见者。谓能了见自性也。所见虽性。而能见者
非性。故成见非性也。第一于 真谛
而起见。第二于
俗谛而起见。第三于中道而起见。中论云。若法为
待成。是法还成待。以其未能忘能所。绝对 …… (第 0304c 页)
有法身。无般若解脱。」

【欲明三德有无者。须约纵横二说以明之也。初约
境论三者。所观中谛属法身德。 真谛
属般若德。俗
谛属解脱德。约观论三者。中观属法身德。空观属
般若德。假观属解脱德。约能所契合论三者。 …… (第 0305a 页)
竖约次第之三。又横约三法。竖约境观能所。】

「二有般若。无解脱法身。」

【约竖论者。有空观般若照 真谛。
而不能照中道法
身。乌能境观契合以證性净解脱哉。约横论者。有
三观之修。而不能彻照三谛之境。又乌能契 (第 0305a 页)
。再撮大纲。录其十节之要。」
**** 一。总
论两乘者

(一。大乘。二小乘。其小乘七众者。一曰 真谛。
即比丘。比丘尼。式义摩那。沙弥。沙弥尼之
五众也。二曰俗谛。即优婆塞。优婆夷之二众也。其大乘七众者。 (第 0474c 页)
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
恶为善。二转迷成解。三转凡成圣。所言诠理者。谓
真谛
理。及中道理也。玄道者。即佛祖心印。强而
言之曰。幽玄微妙寂灭无相之道也。若不以如来
教理为正因。则 (第 0242a 页)

心不动。三离二边分别止。谓不分别生死涅盘有
无之相。三观者。一空观。二假观。三中观。三谛者。一 真谛。
二俗谛。三中谛。谓观一念之心。即具三谛之
法。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 (第 0250b 页)
真谛。
若观心假。
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若观心中。则一切法皆
中。即是中谛。此之三观。全由性发。实非修成 …… (第 0250b 页)
能断障。及能
度生。故名无住。虽穷未来际。具无量利生大用。而
体永寂。故名涅槃。又教有权实真俗两门。 真谛

中。则圣凡有无之心俱泯。俗谛门中。则圣凡缘生
之心不无。故有感随应。为他作则也。言和光同尘
者。 (第 0253a 页)
理兼运则万行乃成若执理废事如依空无地
其可得乎诸佛下复引大论转證不坏假名即俗谛
證上依地也而说实相即 真谛
證上依空也结劝可
(诸记差误对之可知)

三辩观法初通括中上来虽明修观而诸经论观行
不同今此收束 (第 0389a 页)
义此本南山戒疏而说觉
察与下觉悟俱目观智也四住体是见思二惑见即
边邪等见世第一后心用无漏观断此惑巳见 真谛
理得入初果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初果以上重更思
惟无漏之智进断三界贪嗔痴等故名思惑言四住
者见惑一座而断无 …… (第 0398a 页)
约大乘实相妙理方称今经所诠故名为如离非者
中道之体超出空有二边之非故名为是。

二闻中 真谛
本无名字俗谛不妨假立大论云佛弟
子虽知无我随俗法说我非实我也又云凡夫三种
(见慢名字)学人二种(思 …… (第 0399b 页)
叹德梵
下翻名义言弟子者南山云生在我后曰弟解从我
生曰子迦叶此翻龟氏其祖学道灵龟负仙书而应
因以命族 真谛
翻为光波古仙身光𦦨涌如波故亦 (第 0399c 页)
忘故云无心观法自然对治涅
槃云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
法缘既云不见复云缘生验知是空此即 真谛
也三
无缘慈者中道妙理实无能缘所缘之相故云无心
观理自然安住不著二边故云平等超出诸法故曰
第一以此释 (第 0410c 页)
道。起寺度僧。为什么都无功德。此意在什么
处。帝与娄约法师傅大士昭明太子。持论真
俗二谛。据教中说。 真谛
以明非有。俗谛以明
非无。真俗不二。即是圣谛第一义。此是教
家极妙穷玄处。帝便拈此极则处。问达磨。如 (第 0140b 页)
僧出问。如何是真过(道什么。一笔勾下。有一个铁橛子)
山云。解打鼓(铁橛。铁蒺藜。确确)又问。如何是 真谛(道什
么。两重公案。又有一个铁橛子)
山云。解打鼓(铁橛。铁蒺藜。确确)又问。
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道什么。这个丘
圾堆。三段 ……
(第 0180c 页)
始契得祖师西来意。所以云门
道。雪峰辊毬。禾山打鼓。国师水碗。赵州吃
茶。尽是向上拈提。又问。如何是 真谛。
山云。
解打鼓。 (第 0181a 页)
真谛
更不立一法。若是俗谛万物俱
备。真俗无二。是圣谛第一义。又问。即心即佛
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云 (第 0181a 页)
【研究诸法。穷彻精妙。】

「决择深奥。」

【探赜索隐。决择幽微。】

「启悟真源。」

【开悟 真谛
之渊源。】

「博问先知。」 (第 0228b 页)
而始。
问。既
荷泽为第七祖。何不立第八乃至九.十。后既不立。
何妨据传衣为凭。但止第六。
答。若据 真谛。
本绝名
数。一犹不存。何言六七。今约俗谛。师资相传。顺世
之法。有其所表。如国立七庙。七月而葬。丧服 (第 0031c 页)
切色心。如今去色
论心。去心所论心王。如一一尺无非是寸。及一一
丈无非是尺。是故丈尺全体是寸。故知若 真谛。

俗谛。若有为。若无为。一刹一尘。无非是心。既顿悟
一心。全成圆信。则心外无一法可解。心内无一法 (第 0150b 页)
得。法内称尊。」

【此一心法。非俗不离俗。非真不离真。又虽非真非
俗。而能真能俗。即不可以俗谛求。 真谛
取。故云二 …… (第 0107c 页)
一时横观。皆观三谛。竖亘十地。亦證三谛。第一指
者即示俗谛。言凡是有心。定当作佛。皆有佛性。二
者示 真谛
为第二指。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三示
中道为三指。经云佛性即是无上菩提道种子故。
非有如虚空。非无如 (第 01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