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性。化身以生缘慈悯念
六凡众生。应身以法缘慈悯念九界。法报以无缘
慈悯念十界众生也。群迷者。六凡迷于 真谛。
三乘
迷于中道。迷真故妄造幻有。故有分段生死。迷中
故妄执幻空。故有变易生死。以此二死之苦。故感
三 …… (第 0822c 页)
竟平等。唯是一心。说名真如。言真如者。此亦无相。
伹是言一切言说中极。以言遣言而巳。此上四段。
总以 真谛
破凡情圣解。以显性量。下一段。乃结成
实相。】

「【解】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 …… (第 0826a 页)
相。」

【【钞】此乃结成圆中实相也。要之者。以要而言也。离
一切相即一切法者。谓上来谈无相者。乃约 真谛
破凡情圣解相。非破坏俗谛一切法也。不坏俗谛。
故非偏真。离情解。故非偏俗。非偏。故是圆义。离故
无相 …… (第 0826a 页)
明。即我法二执。迷谓真中二迷。倒谓凡圣八倒。惑
谓五住地惑。因我执故。迷于 真谛。
则有凡夫四倒。
起见思二惑。因法执故。迷于中谛。则有圣人四倒。
起尘沙。无明。由此故有二种生死也。苟 …… (第 0828c 页)
定戒。住定现仪。任运常静。自然无犯。十具足戒。用
中道。慧遍入诸法。无戒不备。此十戒。前六。乃二乘 真谛
戒。七八。乃菩萨俗谛戒。九十。乃诸佛中谛戒
也。出家人者。 (第 0837b 页)
真谛
戒具足。出同居之家。俗谛戒具
足。出方便之家。中谛戒具足。出实报之家也。总标
竟。

△二别释二。初 (第 0837b 页)
不可移也。藏
初果。乃须陀洹果此云入流。谓入圣流也。又云逆
流。谓逆凡流也。通见地。乃通教第四地。见 真谛

也。别初住。乃发心住。圆初信。圆教信心位也。此乃
此土證位不退之位次也。若论行不退。藏教则无。 …… (第 0862b 页)
心也。唯一心故。非先后。非定三也。此约 真谛
也。盖
无愿下。约圆融而论也。全由信愿持名者。谓信愿
行三。互相由也。由真信发切愿。由切愿立实行。由 …… (第 0870c 页)
切诸佛所护
念经。」

【【钞】日月灯佛者。日以照昼。喻佛道种智。照俗谛。月
以照夜。喻佛一切智。照 真谛。
灯则昼夜齐照。喻佛 …… (第 0875a 页)
假观。非枯非荣。即中道观。六
凡中坚固。二乘中坚固。菩萨中坚固。宝华德者。生
灭无生等。见一切义者。 真谛
义。俗谛义。中谛义。如
须弥山者。如须弥众山之王。如须弥四宝所成。如
须弥居大海而不动。如须弥天人所 (第 0876b 页)
尘。
谓色声香味触也。体者。国土之体质也。

【解】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
真谛
无漏五尘为体。

【钞】此明方便土因果也。因则有横有竖。竖则即空
观智所感。横则相似三观。言即空者。 (第 0847c 页)
非通教即有
之空。乃圆教即中即假之空。相似三观者。乃一心
三观。證入相似位者也。妙 真谛
者。非是偏真。乃不
思议真也。无漏五尘者。无见思漏。尘沙漏。无明漏。
乃中道无漏五尘也。

【解】实 …… (第 0847c 页)
严。大行。乃福德
庄严。此二为能严。称性功德。性为所严。性有三谛。
同居乃俗谛性。未见真理故。方便乃 真谛
性。未达
中道故。实报寂光乃中谛性。巳破无明故。愿有总
别。总则四种宏誓。别则四十八愿。及十大愿等。 …… (第 0850a 页)
遮其见思之通惑。
通惑者。三乘同断故。又能遮其尘沙无明之别惑
令不起。别惑谓独菩萨断。二乘不断故。发 真谛

漏智慧也。
○净土五力者。一心不乱。不被娑婆所
动也。

△六七菩提分。

【解】七菩提分。亦名 …… (第 0853c 页)
不可思议。故念佛。闻藏通道品法喜入心。 真谛

味充足。故念法。与藏通圣贤同闻共禀。同居土中
一心修證。故念僧。若别圆二机。灼见弥陀报法二
身慈 …… (第 0856a 页)
。以能观之智为佛
宝。以所观之理为法宝。能所和合为僧宝。意者。一
体也。义者。别相也。三谛者。藏通乃 真谛
三宝。别教
乃次第三谛三宝。次第隔历。又为俗谛三宝。圆教
乃一心三谛三宝。一心圆融。又为中谛三宝。权 …… (第 0856a 页)
四教。别则别指示生。
本迹。有通有别。通则有六重本迹。别则别指法华
巳今二门也。六本迹者。一者理事。 真谛
之理为本。
俗谛之事为迹。二者理教。理含事理为本。说事理
教为迹。三者教行。现事之教为本。禀教修行为 (第 0860c 页)
。證一切种智。
圆观第一义谛。对等觉而言名之无上。以等觉菩萨
犹有微细无明未断。名有上士故。

正观 真谛
者。二乘修一切智。正 (第 0788b 页)
真谛。
对外道邪见
而言。名之曰正。以九十六种外道。各执异计。皆邪见
故。 (第 0788b 页)
常者。
六凡三教。佛乃无所不知。名一切种智也。
又数及
非常。为俗谛境。知此。称道种智。非数及常。为 真谛
境。
知此。称一切智。数即非数。常即非常。为中谛境。知此。
称一切种智也。

如来至佛共有十号者。以 …… (第 0732a 页)
得。二障。即烦恼所知。二
谛。即真俗。梦觉华开。如大梦觉。如莲华开。若分配之。
根本智。断烦恼障。觉 真谛
理。得自利之益。如大梦觉。
后得智。断所知障。觉俗谛理。得利他之益。如莲华开。
始乎理即五句。约事。 …… (第 0732b 页)
空定者。得生无色界
天。此三界天。不离生灭。福尽还堕。故曰生天。
三净
天者。罗汉辟支。断四住惑。證 真谛
理。烦恼净尽。故曰
净天。
四义天者。十住菩萨。进断界外见思惑。證第
一义谛。故曰义天也。

疏。 …… (第 0732c 页)
则非说也。以说者。即悦故。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者。二谛。真俗二谛也。有时
一切尽扫。不立一尘。依 真谛
说也。有时一切建立。不
舍一法。依俗谛说也。

词无碍智以世智差别说者。世智。即了世俗谛之智。
如来 …… (第 0733a 页)
镕融。总摄
一切对待。尽净无馀。何得有我。

钞。
非第一义中说我者。第一义。对二谛说。一尘不
立。 真谛
也。万法齐彰。俗谛也。真俗不二。中道第一义
谛也。第一义中四相顿空。何有我相而云我耶。

邪我者。或 (第 0737b 页)
显偏真理。因灭会真。灭非 真谛。
四道谛者。略则戒
定慧。广则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为七科。一四念
处。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 …… (第 0765c 页)
后因者。令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也。

阿罗汉拣非前三者。一须陀洹。此云预流。此位断三
界八十八使见惑。见 真谛。
故名为见道。二斯陀含。此
云一来。此位断欲界九品思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
犹在。故更一来。三阿那含。 …… (第 0765c 页)
。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
生起。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
因观十二因缘。觉 真谛
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
思。与声闻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

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 …… (第 0766a 页)
。所见之境与
实报同。不同藏通二教体析之人。实生方便故。略而
不言也。

以善根不同者。谓诸声闻悉觉 真谛。
未成就普贤行
愿故。

修习见佛自在善根者。即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普见
法门。所谓于念念中悉能供养一切 …… (第 0769c 页)
也。

疏。
事理双备者。如来以权实二智。證真俗二谛之
理。凡说法时不离二谛。依俗谛说法故有事。依 真谛
说法故有理。所依之谛。真俗不二。故一字一语。事理
双备也。

信力成就者。事一心人。不修理观。唯凭信 …… (第 0771c 页)
存。此双照二边之中道
观也。

有无四句是病。三观是药。若四句既离。则三观亦绝。
此中有即俗谛。无即 真谛。
双亦双非。即中道第一义
谛。举一即三。言三即一。皆如境也。故云般若如火聚。
四面不可入。又云般若如清 (第 0772c 页)
下尊宿。

问。经通五人所说。馀四佛印。即同佛说。今言佛说
如圣王敕。不同臣下之言。有扬此抑彼之失。 真谛
释金光明经。偏赞本典。智者云。使愚者有忽他经
之失。不宜偏赞。今若云菩萨因人等者。华严多菩
萨说。维 …… (第 0696b 页)
何得谓之扬抑。若谓 真谛
偏赞金光明为失。则智者
偏赞法华。亦乃有失耶。若云法华更无胜者。则华严
其可抑耶。世尊于法华赞诸经之 (第 0696c 页)
妙首者。信也。信为万行万
德之头首故。妙吉祥者。行也。佛地经言。一切世间
亲近供养赞叹。名妙吉祥。又 真谛
云。于怨亲中。平
等利益。不为损恼。名妙吉祥。又生时有十种瑞。一
光明满室。乃至十象生六牙。名妙吉祥 (第 0631b 页)
旦号清明心。亦
可随顺此方言清旦也。常者。日日恒然。不疲厌故。
各者。人人皆然。无勤惰故。盛华器者。 真谛
谓衣裓
为外国盛华之器。或言衣襟。亦以襟盛华也。他方。
自本国而他方也。不言本国者。文省也。十万亿佛 (第 0645a 页)
。三藐。此云正等。三
菩提。此云正觉。言无上正等正觉也。

【钞】究竟极果。对下而言。名之无上。正观 真谛。
对邪
而言。名之曰正。等观俗谛。对偏而言。名之曰等。亦
名曰遍。觉者。灵明自心。正觉者。兼上正等二义 (第 0677a 页)
大乘方等教摄。二藏
明义菩萨藏收者。第二约藏判也。盖佛所说经。有
声闻藏。即为诸二乘人说者。明理但至 真谛。
明惑
但破见思。明智但修空观。明果无身无土。今经既
明。出娑婆外。别有净土。则果报有乎身土。岂不理 …… (第 0566c 页)
【钞】 真谛
云。外国盛花器也。解存两释。初释为正。以
裓本衣襟。况天花雨时。何必寻器。即以衣裓而盛
之。就襟拾花 (第 0578b 页)
假而有空。亦非离空而有假。双遮双照。即中观。所
称佛名。及以音声。如谷中响。如水中月。了不可得
真谛。
虽不可得而佛号音声。宛然在口。显然在
耳。即俗谛。而此所念。亦非离真而有俗。亦非离俗
而有真。俱存俱 (第 0586c 页)
【衣裓即衣襟 真谛
云外国盛华器也。】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大本云承佛威神一食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
敬供养诸佛 (第 0553b 页)
翻大目犍连姓也翻赞诵神通第一。】

「摩诃迦叶。」

【此云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
命族 真谛
翻饮光迦叶身光能映物故头陀苦行
最为第一。】

「摩诃迦旃延。」

【此翻文饰善分别义敷演第一。】 …… (第 0540a 页)
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曼它罗此翻适意又翻白
华。】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

【衣裓者 真谛
云外国盛华器也。】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盖游历十方佛前闻法进登深位也此据生彼破
惑得道人言 (第 0543a 页)
土。欲见即见。皆名为近。除
此尽远也。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故教其
解知。下云。是心是佛。 真谛
智知法身佛也。是心作
佛。俗谛智知报化佛也。
汝当下。二教观国土。彼国
净业成者。极乐国中。无量庄严 (第 0433a 页)
思议者也。

圣宋启运人灵幽赞

太祖以神武戡乱。而崇净刹。辟度门。

太宗以钦明御辩。而述秘诠。畅 真谛。
皇上睿文继志而序圣教绎宗风。焕云章于
义天。振金声于觉苑。莲藏之言密契。竺乾之
绪克昌。殖众善者 (第 0196b 页)
 浮生穿凿不相关」
#+END_VERSE


襄州居士庞蕴者。冲州衡阳县人也。字道玄。
世以儒为业。而居士少悟尘劳志求 真谛。

贞元初谒石头和尚忘言会旨。复与丹霞禅
师为友。一日石头问曰。子自见老僧已来日
用事作么生。对曰。 (第 0263b 页)

曰。如来密旨迦叶不传。

庐山佛手岩行因禅师者雁门人也。未详姓
氏。早习儒学。一旦舍俗出家。志求 真谛
乃游
方。首谒襄阳鹿门山真禅师。师资道契。寻抵
江淮登庐山。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
深邃可三丈馀 (第 0395b 页)
亦尔。昭明问。大士何不论义。曰菩
萨所说非长非短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
如正理复有何言。帝又问。何为 真谛。
曰息而 (第 0430b 页)
性寺
智光律师受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朝求那跋
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
萨在此坛受戒。又 梁末真谛
三藏。于坛之侧
手植二菩提树。谓众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
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师具
戒已 (第 023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