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时。
是故不来。不出者。二十时当处自寂。不复更
生。故不出也。达此理者。则离一切戏论。契会
中道。则 真谛
矣。是知于 (第 0607c 页)
真谛
中。无一法可
得。岂有去来。如大涅槃经云。尔时世尊。问彼
菩萨。善男子。汝为到来。为不到来。琉璃光菩 (第 0607c 页)

真俗异者。空宗未显真性。但以一切差别之
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诸法。无为无相无生
无灭为义。义是 真谛。
性宗以一真之性为法。
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经云。无量义者。从
一法生。华严经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 …… (第 0616a 页)
法即空为 真谛。
一真心体。非空非色。能空能
色。为中道第一义谛。九三性空有异。空宗说
有。即遍计依他。空。即圆成。性 (第 0617a 页)
次天台立四教者。一藏教。明因缘生灭四
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二通教。三人同
禀。明因缘即空无生四 真谛。
正为菩萨。傍通 …… (第 0619c 页)
俗。尚未得观中道。若入中道正观。方得
双照二谛。三通相三观者。则异于此。从假
入空。非但知俗假是空。 真谛
中道亦通是空
也。若从空入假。非但知俗假是假。真空中道
亦通是假。若入中道正观。非但知中道是中。
(第 0622a 页)
曰。以无心
意而现行。放光曰。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所
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是以般若可虚
而照。 真谛
可亡而知。万动可即而静。圣应可
无而为。斯则不知而自知。不为而自为矣。复
何知哉。复何为哉。

问曰 …… (第 0627c 页)
惑取之知。无惑取之知。不可以知
名哉。岂唯无知名无知。知自无知矣。是以
圣人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 真谛。
(第 0628a 页)
真谛
无兔马之遗。般若无不穷之鉴。所以会而不
差。当而无是。寂怕无知。而无不知者矣。


曰。夫物无以自 …… (第 0628a 页)
。非有。故知而无
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无知。无知即
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

难曰。夫 真谛

玄。非智不测。圣智之能。在兹而显。故经云。不
得般若。不见 (第 0628b 页)
真谛。
(第 0628b 页)
真谛
则般若之缘也。以缘
求智。智则知矣。

答。以缘求智。知非知也。何
者。放光云。不缘色生识。是名不见 …… (第 0628b 页)
缘而非知。为缘之所起故。知缘相因而生。是
以知与无知。生于所知矣。何者。夫知以所知
取相。故名知。 真谛
自无相。真智何由知。所
以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于知。所知
既生知。知亦生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 (第 0628b 页)
即缘
法。缘法故非真。非真故非 真谛。
故中观曰。
物从因缘有。故不真。不从因缘有。故即真。今 (第 0628b 页)
真谛。
曰真。真则非缘。真非缘故。无物从缘而 …… (第 0628b 页)
生也。故经云。不见有法。无缘而生。是心真智
真谛。
未尝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
由知。然智非无知。但 (第 0628c 页)
真谛
非所知故。真智
亦非知。而子欲以缘求智故。以智为知。缘
自非缘。于何而求知乎。

难曰。论云不取者。 …… (第 0628c 页)
见诸法。而无所见
者也。

难曰。圣心非不能是。诚以无是可是。
虽不是。是故当是于无是矣。是以经云。 真谛
无相。故般若无知者。诚以般若无有有相之
知。若以无相为无相。又何累于 (第 0628c 页)
真谛
耶。


曰。圣人无无相也。何者。若以无相为无相。
无相即为相。舍有而之无。犹逃峰而赴壑。俱
不免 …… (第 0628c 页)
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
惑智有知。故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
也。无知。即般若之无也。知无。即 真谛
之无也。
是以般若之与 (第 0629a 页)
真谛。
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
异而同。同故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
是以辩同者。同于异。辩异者。异于 …… (第 0629a 页)
智则虽照而无知。境
则虽实而无相。境智冥一故。相与寂然。能
所两亡。故云般若无知也。故云是以真智观 真谛。
未尝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知。
又云。将无以般若体相真净。本无惑取之知。
不可以知名哉。又云。 …… (第 0629c 页)
知。此只成
性空故无知。而未是无惑取之无知。第三真
谛境净故。叹美般若无知。何者。学人则谓般
若能知 真谛
之境。因境净无相故。则叹美般
若无知。此只成境是无知。般若常是有知也。
此上三见。并参亦有亦无知。俱 …… (第 0630a 页)
涉有者。则沈滞于空。若唯权智
涉有。而无般若达空者。则涉有之时。染于尘
累。若能二智圆明者。则真智观 真谛
而不取
空。权智化物而不著有。故论云。智有穷幽之
鉴。而无知焉者。此则真智照真。不取于无 (第 0630b 页)
顿圆之旨。非意解所知。
唯忘情可以契会。如悟玄序云。夫玄道者。不
可以设功得。圣智者。不可以有心知。 真谛
者。
不可以存我会。至功者。不可以营事为。忘言
者。可以道合。虚怀者。可以理通。冥心者。可
以真一。 (第 0637b 页)
有。六识不
遍无色界。无心定等。五识及意无故。无断者。
言恒续故。所以经云。深信大乘。不谤因果。但 真谛
中。以一切法不可得故。言语道断故。心
智路绝故。或言一切法空。此是第一义空。不
可得空。非是外道断空 (第 0708b 页)

若灯论偈云。眼不见色尘。意不知诸法。此名
最上实。世人不能度。是以根境唯心。名相俱
寂。故知世谛 真谛。
同趣佛乘。有情无情。咸归
智地。以真无中。绝名绝相。心智路断。是不可
思议。以俗有中。如幻如化。无中 (第 0732a 页)
。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
果契心。则佛亦心造。谓四智菩提。是净八识
之所造故。若取根本。即净第八。若依 真谛

藏。此佛净识。称为第九。名阿摩罗识。唐三藏
云。此翻无垢。是第八异熟。谓成佛时。转第八
成。无别 (第 0738a 页)
九。若依密严。文具说之。经云。心
有八识。或复有九。又云。如来清净藏。亦名无
垢智。即同 真谛
所立第九。以出障故。不同异
熟为九有。又 (第 0738a 页)
真谛
所翻决定藏论九识品云。
第九阿摩罗识。三藏释云。阿摩罗识有二种。
一者所缘。即是真如。二者本觉。即真 (第 0738a 页)


问。若尔。前来所说三能变
相是何。

答。此依四俗谛中第二道理世俗。说
有八等随事差别。非四重 真谛
中。第四真胜
义谛。胜义谛中。若八识理。分别心。与言皆绝。
故。非一非异。相所相无故者。相即是能。所 …… (第 0768a 页)
于彼亦有此者。彼者。彼
空性中。亦有此者。亦有此妄分别识。即虚妄
分别。是世俗谛故。于此俗谛中。亦有 真谛

空性也。言故说一切法者。即有为无为二法。
是一切法也。言非空非不空者。非空。谓虚妄
分别心。及空 (第 0769c 页)
虚妄一切我法。皆不现前。于此位中。唯有
本智。与理冥合。不分能所。此识体亦空。便无
俗谛。俗谛无故。 真谛
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
故。唯识论云。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
为不可治者。第五色相非心难。唯识论云 (第 0775a 页)
。不济众
生。功德力薄。不求作佛。不深穷实相。则智慧
劣弱。虽云离有离无。名圣中道。乃以断常二
见边 真谛。
为中道。无漏慧。名为见。證涅槃法。
名为知。虽断见思。除灭分段。而住草庵。非究 …… (第 0782a 页)
真实。如是
喻者。非但简破兔马二乘非实。亦简小象不
空非实。乃取大象不空。为此经体也。此约
空中共为 真谛。
作如此简也。二譬颇梨如
意。两珠相似。形类欲同。而颇梨但空。不能雨
宝。如意珠亦雨宝。颇梨无宝。以喻 …… (第 0783a 页)
知力用。唯珠而已。智者得之。多有所
获。二乘得空。證空休息。菩萨得空。方便利益。
普度一切。此就含中 真谛。
简其得失也。今
经如智者得如意珠。以为经体。三譬如矿石
中金。愚夫无识。视之谓石。掷在粪秽。都不领 (第 0783a 页)

各不能生见。和合亦不能生见。但虚妄情识。
所对见闻不无。故经云。以凡夫见之为世谛。
以圣人见之为 真谛。
所称谛者。审实不虚。故
称为谛。世谛不无。执假为谛。 (第 0794b 页)
真谛
非有。證实
为谛。

问。一切内外诸法。皆有流类。于诸类
中。约有几种差别。及随类通别等义。

答。 …… (第 0794b 页)
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
实义。金刚般若不坏假名论云。佛所说法。咸
归二谛。一者俗谛。二者 真谛。
俗谛者。谓诸
凡夫。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乃至名义智境。业果
相属。 (第 0795b 页)
真谛
者。谓即于此。都无所得。如说第一
义。非智之所行。何况文字。乃至无业。无业果。
是诸圣种性。是故此般 …… (第 0795b 页)
无不二为真。
二乘闻此真俗。俱皆不解。故如哑如聋。大涅
槃经云。我与弥勒。共论世谛。五百声闻。谓说 真谛。
即此意也。约此亦有随情。情智。智等三
义。圆入别二谛者。俗与别同。 (第 0796b 页)
真谛
则异。别人
不空。但理而已。欲显此理。须缘修方便。故言
一切法趣不空。圆人闻不空理。即知具一切
佛法 (第 0796b 页)
即蕴藏
妄种。覆蔽真心。杂集论云。蕴者。积聚义。又荷
杂染担故名为蕴。如肩荷担。此约俗谛所
释。若论 真谛。
无一法可聚。以各无自体。亦无
作用。故楞伽经云。佛告大慧。当善四大造色。
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 (第 0801c 页)
菩萨摩诃萨。作
是学。彼 真谛
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
如是观察。观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剂。自心现
分剂。乃至大慧。彼四大种。 …… (第 0801c 页)
。展转相因而
生。四大中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乎。以
此观之。色阴即空。色阴既空。四阴何有。善学 真谛。
第一净心。不住一相。则无四大可生。故
知一切莫非真觉。则一觉一切觉。统括一心
无不觉故。外法本无名相 …… (第 0802a 页)
依眼缘色。似色了别。及
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识界相。如
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相。亦尔。是以 真谛
不有。世谛非无。迷之则一二情生。悟之则性 …… (第 0802c 页)
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承悟并
消。事非顿除非次第尽。是以若见五阴有。即
众生世间。若了五阴空。即 真谛
世间。若达五
阴实相。即中道第一义正智世间。难此五阴
三世间外。更无一法能建能立。为。俗为真。一
(第 0804b 页)
生死涅槃。不可显现。
由无此二过。失故。是故应知。决有依他性。有
此性故。世谛立。若不立世谛。亦不得 真谛。

者。以了俗无性故。即成 (第 0808a 页)
真谛。
若拟无二谛。是
恶取邪空。非善通正理。又若 (第 0808a 页)
真谛
之本。何
以垂俗谛之迹。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如法华 …… (第 0808a 页)
已说者为迹。约此六义。以明本迹也。一又
约理事明本迹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
之理。即是本时实相 真谛
也。一切法。即是本
时森罗俗谛也。由实相真本。垂于俗迹。寻于
俗迹。即显真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故 (第 0808b 页)
具一切法已。方能度入一切色心。
如一一尺。无非是寸。及一一丈。无非是尺。是
故丈尺。全体是寸。故知若 真谛。
若俗谛。若有
为。若无为。一刹一尘。无非心矣。今宗镜撮其
枢要。盖为斯焉。今但观识阴。识阴者。心是 (第 0837c 页)
名。
二是假法。因情立。真。以智明。情。智自分。真。原
不动。不可定同。不坏世谛故。不可定异。不失 真谛
故。涅槃经云。明与无明。愚人为二。智者
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古德约
十法界释云。愚人 (第 0842a 页)
无损减执。
若知外尘是识而似显现。则非无。了外相
本虚如幻所作。则非有。非无则不坏俗谛。
非有则不隐 真谛。
是以真俗融即而常异。空
有双现而恒同。方超戏论之情。始会一心
之旨。如摩诃般若经云。说是般若波罗蜜品 (第 0850c 页)
游义成。二鸟者。即鸳鸯鸟。双飞双止。双飞
即况双照。双止即况双遮。亦是体用理事。不
即不离。

问。 真谛
云何不称第一义谛。

答。
真但对俗得名。未是中道。又通了一切法无
我。但是真诠。未穷实性。不通真俗 (第 0874b 页)
无四实性。但有心名字。是字不住
内外两中间。不常自有。相续无性。即世谛破
性。名为性空。相续无名。即 真谛
破假。名为相
空。性相俱空。乃至作十八空。若不得入者。犹
计有心待于无心。相待惑起。此与上异。因
成 …… (第 0878a 页)
乃名世谛。故云世谛破性。
性执破已。但有名字。名之为假。假即是相。为
空相故。观于法性。观理證真。名 真谛
破相。空
非前后。二谛同时。为辩性相。前后说耳。又有
四运心。一未运。二欲运。三正运。四运已。傅
(第 0879a 页)
中。所觉如故。
无有涅槃。能觉如故。无有得佛。离觉所觉。混
同一如。

问。见闻觉知。不出俗谛心量。 真谛
无得无生。还出心量不。

答。夫量者。是能缘
心。但有对俗说真。因虚立实。斥差别。论平等。
遣异相。 (第 088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