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山鸡自爱集序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二、《佩韦斋文集》卷一○
岁乙酉八月,余以事如山阳,憩天庆观
颓垣败壁,蜗蚓从横,莎径荒凉,阒无人迹,凄然有离索之感。
已而思之,导江张君,吾畏友也,实讲道于兹;
淮上翁,吾忘年交也,又实寓乎是。
亟往访焉,二君辍食迎门,相与谈别后事,而旅怀藉是释矣。
暇复造之,因扣其所谓耆儒硕彦、骚人胜士,愿一见之。
淮上翁蹴然曰:「节孝往矣,九京可作,节义如康州者可复见哉!
开禧以来,兵事劻勷,此地视为边徼,无日不鞭弭櫜鞬,与敌境从事,焉用毛锥子哉!
以故士之学者鲜,间有之,舍科举之外,馀无习焉。
独平野陈君不以时之盛衰易其志之好尚,执笔苦吟,钩章棘句,积岁月,略不惮烦」。
余闻而爱之,然未暇请也。
暨抵导江,亦以陈君为称首。
上丁释奠于学,余齐遬观礼,适会陈君于稠人广众中,一揖而退,复未暇请。
既而陈君来访,听其议论纚纚,会又咏其诗章,渊渊有韵,余于是益爱之。
又一日,以《山鸡自爱》一集属余而为之序。
开卷读之,则又知治书吴公之所以爱君者矣。
夫山鸡照水,爱其文也,君诗然乎哉?
君之诗,君自爱之,导江爱之,淮上翁爱之,治书吴公深爱之,余亦从而爱之,则君之诗,其斧藻绚丽从可知矣,山鸡然乎哉!
虽然,诗之作不作在我,其爱不爱在人。
《语》以人不知而不愠为君子,《易》以不见是而无闷为潜龙。
古之君子,未尝求人之知,觊人之爱也。
君忱能以道自勉,反身而诚,取人为善,极而至于深造自得之地,则人之爱我者,未必非美疢也,其恶我者未必非药石也,况肯自爱乎?
人之爱与不爱,尚不足为君重轻也,况余之序与不序乎?
重违君之请,姑以是复将命者云尔。
封坑冶疏 南宋 · 王橚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一、嘉庆《郴州总志》卷三五
窃惟郴蕞尔郡,居楚上游,而溪峒环之。
前人有云,郴安,湖南九郡始可奠枕,真知本之论也。
抚绥镇静,犹惧不安,况可咈众生事,以贻目前至切之患,而启他日无穷之害乎!
臣谨按郡志有曰:桂阳郡铁官,故唐《十道志》贡赤钱。
圣朝既分平阳置监,而郴之支邑犹有冶穴产铁与锡,奸民无赖窟其中以为患。
建炎后坑场废。
观此数语,知所由来,则中兴至今,所以为郴防患者至矣。
又考郡冶石刻,谓坑之利于官者少,害于民者多。
坪在郴县两乡之间,其地磅礴百里,所谓茭塘等处特小地名,实皆坪也。
守臣累尝有请,乞遂停闭。
嘉定间郡守罗克开首陈其害,开禧间赵彦裧之请,而郡解缗钱。
端平初,从蔡籥之请而包解课额。
淳祐间陈乘之严罗二十一之罪罚,宝祐间赵师光伐罗武谅之计谋,朝旨封闭,历历可考。
详此委折,则屡次申严,所以为民除害者悉矣。
臣之至州,尝考其故,咸谓坑一开则患立见。
盖郴田硗确,郴民匮穷,岁荒姑置未言,年丰亦仅自足。
今乃聚千百辈游手,日增千百升粮食,籴价骤长,细民阻饥,势使然也。
烹淘恶水、损人田亩而不问,穿求苗脉、坏人坟墓而不顾。
群聚恶少率皆外乡无赖之徒,结连峒苗,便成不测之变。
况所产者类皆铁锡,所得者不过锱铢,是以累朝独置郴之坑利而勿取者,为此也。
景定三年,有永兴县奸民邓雷玉,妄指郴县坪坑之左右,经衡州分司请佃,既而委官究实,具见其害,不敢保明,于是雷玉之谋阻。
至今五月内,又结其族梦鱼窥伺兴宁县绍兴已停之浦溪坑,东思洛坑,又欲开黄岑白石之坑,脱漏分司,委官究实。
便集恶少二百馀人,文身利刃,私采其间,剽劫乡民,盗窃杀伤,词讼纷起。
况上件事并不经由冶司,初无采取明文,又不申明本州,径就衡州分司投词。
计嘱委官体究,并缘开凿,居然便与州县敌,官吏畏缩,末如之何。
臣滥司民社,忱不容已,节次申闻诸司外,切谓傍郴皆积年盗区,非他可比。
是以中兴以来,嘉惠兹土,严行停闭,宁捐国课,力遏利源,防微虑密,万世永赖,其可不奉行而宣布之乎?
且坑穴开则郴民饥,亡命聚则盗窃作,盗窃作则湖南不安,其课利之有益于国者几何?
而关系者甚大,脱有不意,咎将谁执?
臣是以一饭三叹,长虑却顾,而不能止于言也。
是用申累任守臣之请、千里士民之情,历数其由,上干天听。
欲望圣慈明见遐郡,体建炎绍兴嘉定弭患之德意,举端平宝祐爱民之实心,并请行下本州,严加防禁。
后有奸民于境内妄指地名开凿者,坐以违制。
仍著为令,并下冶司照应,庶使田里得以安其生,而奸盗无所容其窟。
不惟黎民之利,抑亦国家之福。
臣不胜惶惧之至。
乃者便民之奏已常首及此事,今奸民窥伺未已,势须申严防禁。
若不赴愬于君父,则民命所系,后将噬脐。
是用再渎天威,仰祈原赦,臣不胜大惧,奏闻。
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二九三。
荐刘汜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
臣准绍兴二十九年四月十九日敕节文,令侍从各岁荐智谋深远、镇静严明、兼通儒学、可充将帅者,武艺超绝、骁勇猛鸷、争先敢死、可率士众大小使臣以上贰员。
臣伏见閤门宣赞舍人、充荆湖北路兵马副都监、兼荆南驻劄御前效用统领刘汜,西州将种,克副家声,勇鸷能谋,济以儒雅。
使当一队,必有可观,处之偏裨,未究其用。
欲望圣慈特赐升擢。
贺籍田表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上
农祥晨正,调元气于孟春
千官景从,乘时龙于千亩。
肇新容典,翕受纯禧(中贺。)
窃以祈黍稷以劝耕,共粢盛而致孝。
晚周残缺,礼不见者百年;
炎汉缉熙,诏始行于三世。
自时厥后,旷代仅存。
职既失于甸师,论多淆于博士
若稽治古,繄我太宗
规吉壤于朝阳,标纪元于端拱。
遹追来孝,载更累圣之传;
讲议洽闻,允属中兴之运。
顺导东郊之令,躬勤南面之尊。
出穜稑于掖庭,肃门闾于宫正
绀辕黛耜,驻天步于青城
华盖金根,旋日轮于黄道。
神灵降格,乐奏洽和。
迄成贵贱之班,式懋耕耘之劝。
恭惟皇帝陛下敦修大本,蒐举懿文。
斲揉教民,世仰神农之圣;
饯宾分命,人知尧舜之心。
于昭亲率之诚,益显太平之盛。
臣拘縻外守,阻望清光。
播谷惟时,遐想载芟之什;
力田可举,愿赓宣布之诗。
度人经集注序治平四年八月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夫空洞浮光,浑沦未判,大道之将化,故玄文发于中天,虚无之乍凝,乃妙气结乎碧落。
字方一丈之广,势垂八角之芒,粲粲煌煌,光华炜晔。
是时元始之降舍柏陵,五老之环侍云坐,遽命天真皇人规模槃屈,仿像夺真,疏成诸天隐书,编作五方灵范。
纪混元龙汉之载,藏郁罗紫微之宫,演为三十六部尊经,分为万二千图箓,天章云篆八会之书,莫不祖焉。
昔在始青天中,宝珠之内,讲集灵宝之教,拯拔天人之伦,玉晨君㖟之以序,其首尾秘于上馆,约四万劫一传,誓不轻泄于下世。
于是龟台金母,悯阳九百六之灾,亲礼玉京,恳请流布。
洎乎轩辕黄帝问道于峨嵋之阴,稽首皇人,载传宝训。
,有句曲葛玄访道会稽郡,祈真上虞山,遇太极诰使之驾,降灵宝众经之帙,斯为上品,最先㖟焉。
厥后修诵之士浃于寰区,隐韵秘音,世莫能究。
齐之严东首为注解,仰推梵气之旋箕,俯测酆都之泉曲,布诸方册,表里焕然。
若非洞阐幽微,曷由条达宗旨?
遂使向风之客,抉塞启窾,随性发明。
及有唐道士薛幽栖挥绂青城,毓真衡岳,真解序说,明白存修。
继有太清供奉李少微、西华法师成玄英各撰注疏,援引内音,而拾遗补阙,事理悉备。
景元总角慕道,少探玉经,不揆蔽蒙,辄敢编缀。
今于四家之说删去重复,精选密义,纂成四卷,庶免多惑云尔。
治平四年岁次丁未仲秋望日序。
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首,道藏本。
仙源县君陈氏墓志铭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六、《无为集》卷一四
温陵吕君升卿明甫之室仙源县君陈氏,泉州晋江人,故广南东路转运判官驾部员外郎讳从益之女。
聪明仁孝,其质夙成。
甫十馀岁,父母器之,委以家事,措置指画,皆有条序。
既归吕氏,吕大族也,内外百口,夫人恭事调睦,夙夜不懈,舅姑安其孝,夫子谐其顺,娣姒尚其和,宗族称其钦,媵侍怀其仁,家人上下莫不宜之。
熙宁六年明甫出使京东,夫人侍其姑自淮浙还京师,在道被病,与明甫遇于宋城
明甫为留医治之,数日,疾不损,夫人瞿然起曰:「子衔命出使,王事也,不可以妻故而淹。
上新擢子,恐忌者得以藉口」。
明甫怜其意,即日为命驾。
既诀,怡然谓明甫曰:「勉力使事,勿以家为恤」。
明甫行且远,即呼其儿女泣告之曰:「吾疾殆勿兴。
尔父方远使,惧罹其忧,弗敢以情告也」。
竟以其年八月二十九日终于京师,享年二十有八。
前死三日,命屏去男女,正容默坐,凡平时心愿口诺及有贷于家人者,一毫不忘,使其子书识之,曰:「以遗尔父,为无恨矣」。
夫人笃信释氏,诵其书,遵其戒精进。
持其所闻禅宗顿教,见性成佛,思而索之,寝食都废。
一日忽自喜曰:「吾得之矣」。
未几被病,以故临殁不乱。
夫人之死行且十年矣,明甫为之未忍娶,诸姒迄今言及之,则为之涕下。
所以感人心者如此,其贤孝可知已。
熙宁七年明甫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崇政殿说书管勾国子监,遇郊祀,追封夫人为仙源县
有子四人:男曰洪,曰洞,曰洋;
女一人,在室。
洋出继。
元丰三年五月,其姑扬国太夫人杨氏薨,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扬州江都县昆岗之阳,明甫丹徒举夫人之柩从葬于其兆,诿予以铭。
铭曰:
巍巍昆岗,其来万里。
右旋左抱,一伏一起。
博大深厚,截然而止。
长河钜江,前有吉水
苍苍远岫,如帜如几。
夫人从姑,归安于此。
幽宅永康,百世蒙祉。
令问不忘,视兹志已。
其一 南宋 · 李壁
 押先韵
三十六峰今入手,若无公事且留连储福宫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一《成都府路·永康军
太常因革礼跋淳熙十五年正月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五、《太常因革礼》卷末、《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三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太常因革礼》,老苏先生奉诏所修也。
先是,欧阳文忠公同判太常寺,始建编修礼书之议。
朝廷虽从其请,然犹重置局,就以命礼官,既不专任,阅岁久之,书不果成。
嘉祐六年七月己酉,乃以先生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编纂判寺官督趣,欧阳公以参知政事提举
阅五年,当治平二年九月辛酉,而奏书成。
国史谓建隆以来三辑礼书,嘉祐尤悉,则谓此书也。
古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自后世以礼著书者仅存其大概,或阙其弥文。
经礼粗详,而曲礼尽废,以故往往不可复考。
嘉祐书独于损益去取异同之际,莫不咸在。
当此时,知制诰张环奏以国朝礼不合古制,欲命大臣与礼官釐正䌷绎,然后垂之永久。
先生争之,以为今方编集故事,使后世无忘之耳,非曰制为典礼,遂使遵而行之也,遇事而载之,不择善恶,是记事之体也。
然则其凡例条目,先生之定论盖若此。
而昧者顾谓繁简失中,以楦酿目之,抑未之思欤!
其书以《开宝通礼》为本,而以仪注例册附见之,且参以实录、封禅记、卤簿记、大乐记及他书,经礼、曲礼于是两备。
张文定公所谓其事业不得举而措之于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者是也。
钱侯太虚为吾州,尽刻苏氏之书于学宫,所以嘉惠诸生甚厚,且属壁识其岁月。
因备列之于末云。
淳熙十五年正月,郡人李壁书。
江州天庆观 宋 · 董嗣杲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隘寺鼓钟透,殊庭瑞庆垂。
上清唐塑像,正一汉遗师。
经箓青城派,楼台紫极基。
尧天跻寿域,羽佩有威仪。
宋重修大农永丰陂记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三、乾隆《江南通志》卷六六
既为南陵邑大夫承议郎郭君峣记敬临堂,其邑之众复来告曰,大夫有功于农政,尤不可默。
叩其实,则曰邑东南有二陂,一名大农一名永丰,邑资以溉。
大夫初至郡,考图志,且见邑人徐内翰元功永丰陂叙》,而大农陂有韦司农所撰记甚明,爰知大农重兴于元和,永丰重修于咸和,本朝熙宁中尝捐常平钞米三万五千馀贯石复加修理,陂以坚全。
自后稍就湮废,田日告病大夫乃白于常平提举谢公深甫,竟如所请,移文支拨缗斛,且委修职郎主簿挺之同力计视,邑人喜,咸助其工。
盖其源为泾水,合山溪众流为江,出芜湖中,历邑界,江阔地平,横绝其流,开大港遏导江水,股分支引,散入沟塍间,所为陂因是江也。
大农在上流,源流七十馀里,溉田五万馀亩;
永丰在下流,源流六十馀里,溉田三万馀亩。
凡县赋两陂所属三分之一。
乃鸠工于丁未之冬,讫事于戊申之夏
噫,君子之仕,以利民也。
吾观亲民于百里者,曰可以利民,然利于当时,利之小也,为久远计,视当时之利何如?
然不有以继之,则利虽大,或有时而不行。
所冀后之贤士大夫增其所损,补其所不及,非特谓成人之美,而利之大者实相引于无穷也。
邑众欲记诸石,其亦以此也夫。
宋淳熙十五年冬十月朔日谨记。
按:民国南陵县志》卷四四,民国十三年刻本。
游蛇岗岭庵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
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
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
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南宋 · 杨安诚
 押删韵
扶摇天一握,培塿蜀千山上清宫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一《成都府路·永康军
论降诏疏元祐元年六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六、《忠肃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二、《右编》卷一八
臣闻朝廷议欲降诏中外,慰安人情,传闻二三,臣不敢信。
傥果如此,臣实未谕。
伏见陛下即位以来,修先朝政事,损益法令,进退臣吏,大要专以安民,四方晓知上指,坦然明白矣。
至于怀私负衅,贵近不赦,而忠信之言,虽小必录,此又人人皆能道之。
臣独不知国家尚安所疑,欲家至而户晓也。
若谓日者黜责一二臣僚,恐附离党与,不无反侧,故以诏书安之,臣谓人情无甚相远,不从上令而从其意,动民以言,不若示之以行事,自古而然。
朝廷果将吹毛洗垢,搜抉宿过,则诏令随行,人亦不信。
但令朝廷罚罪之意,出于公议,惟责大体不问其馀,则虽无所言,何患人不知之。
近者朝廷法令方具,功罪明白,吏民安堵自如,正宜镇静无事,何故自生疑贰,猥欲以言语区区,过自分说,以胜士大夫之心?
臣恐中外有以窥陛下也。
前世汉、唐以来,因诛锄叛逆,或剋复僭伪,危疑之始,虑有动摇,故亟下诏令,慰抚未萌。
今升黜官吏,何时无之,何至张皇,自生不安之意?
臣窃以为过矣。
抑臣闻之,人才实难,自非大奸大猾,怀邪怙终,此外安有终身弃置之理?
古人以功赎过,所谓使功不如使过,良以此尔。
前以罪退,后以功进,是乃国家所以公天下者,见之一二,则中外将不待言而信矣。
臣谓安反侧之计,无以尚此,何必空言哉!
伏望睿断,寝降诏之议,免四方疑惑,以幸天下。
臣不胜惓惓,取进止。
三论降诏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六、《忠肃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二、《右编》卷一八
臣近两具状奏,乞寝罢降诏指挥,未知圣意赐与不赐省察。
朝士大夫亿度风旨,转相传诵,不无非议。
臣谓降诏本欲安人情,而诏令未下,事已宣露,反使人情疑惑,则利害固已可见,甚非陛下镇静中外之意。
臣备员言路,此而不论,臣则有罪,是以不避烦紊,愿毕其说。
臣谨按齐桓公管仲谋伐,谋未发而闻于国人,国人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下窃意之也」。
故朝廷之人不为则已,苟有所为,虽秘谋密计,人且意而知之。
况陛下以修政事,清人物,遂欲阔略细故,含垢匿瑕,示天下以宽大,诚大惠也。
但此意一定,何患人之不知,若更施于行事一二,则中外谕意,坦然洞达矣。
何必空言喋喋,过自分辨,急于取信,无乃害国家大体哉!
诏书大意,不过以谓罪恶者已治,欲使其馀改行自新。
恭惟先皇帝养育人材,布满内外,其中邪慝不能无之,今已行惩劝,则是乃所以成就先帝之美,若必形于诏书,示荡涤之惠,使之自新,则似分别前日政事,亏损治道,无大于此。
然则人情安与不安,乃在陛下立意行事其实何如耳,不在降诏。
诏下之后,事体窒碍,其害乃至如此。
臣愿陛下深赐省照,特罢降诏,以全大体,臣不胜拳拳。
取进止。
宋 · 孙觌
 押支韵
噬脐有愧平燕日,尝胆无忘在莒时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四 《三朝北盟会编》引吕本中《痛定录》:前此上在宫,无聊。何𣓨奏宜赋诗以遣兴,乃以孙觌汪藻应制。上诗用时字韵,诗云云。)
包家山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绮霞蒸日透林梢,一簇南山尚姓包。
冷水峪边苔色老,冲云楼下树阴高。
园邻古道传耕耤,台倚青城想拜郊。
欲趁桃花寻隐去,关门无钥不须敲。
青城暮雨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草树连云雉堞平,萧萧风雨暗荒城。
流归涧壑应无色,响入松杉觉有声。
旅邸愁人宁复梦,书堂倦客若为情。
芭蕉滴沥伤心处,俯仰空怀一笑名(以上三首均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四七《安陆府部》。疑伪。)
乞出第一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二、《鸿庆居士文集》卷八
臣自去年谪守和州,蒙恩召还,闻命造朝,曾未阅月,都城围闭。
至闰二月二十五日,贼骑登城,有旨宣召侍从入居禁中,而群臣悉以奔窜,独臣一二人入对内东门,凡五日夜。
供奉殿庐,独掌书诏,不敢须臾去君侧。
两遇渊圣皇帝车驾出幸青城,率先陪扈,亦不敢例以疾辞。
不幸二月六日变故非常,臣亦拘送招讨司,凡五十馀日,徙至三寨,遂止虏酋萨离母帐中,君臣隔绝,不复进见。
忽于三月二十三日纵遣南官冯澥以下二十馀人,令悉诣国相所,臣独不在选中。
寻问其故,旁有小胡教臣以姓名属用事贵人高尚书,当得去。
臣用其说,随众直造粘罕帐前,抵高尚书者亦得纵归,而萨离母犹固留不遣。
使臣持国书敦趣上道,遂与冯澥等俱来。
臣伏念主辱臣死,天下之大谊。
二圣北迁,中原冤愤,而臣独得生还,岂有面目出入朝行?
于是移疾杜门,不奉朝请,以待师退,窜伏田里。
家居八日,而虏人以臣非遣人数,复见追取,朝命督开封府捕送,急若星火,发卒围第,追迹至舍匿之家,恶少年二百辈持白梃、执械杻以待拘执。
会大军已行,府吏无所付,遂得解免。
穷通之馀,包羞忍耻,本求一生于九死之地,而乘衰婴瘵,积忧成疾,遂缠悸眩之疴。
精神惝恍,手足颤掉,头目昏旋,视物颠倒,才闻人声,惊呼狂走,欲赴水火。
比遇元祐太后垂帘听政,力陈恳悃,乞一外任宫祠,归伏田里,稍近医药,以毕馀生,而五请不获命。
恭惟皇帝陛下入继大统,加恩四海,靖康旧臣,悉贷弗诛,而臣叛违义理,辜负恩私。
贪生忍死,见辱吏卒之手;
多病旷官,久妨贤者之路。
实难黾勉,复玷侍从
辄陈愚款,上叨钦听。
伏望睿慈除臣一外任宫观差遣,俾远羞辱于十目之上,稍弭灾患于垂尽之年。
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 宋 · 王灼
昔年来就学,颇熟青城面。
虽无寻山分,犹喜旦暮见。
违去八寒暑,梦想无时休。
谁意俗士驾,复作山下游。
晚云蔽高峰,怅望久拄颊。
山灵岂猜我,未许相投接。
晨兴云散尽,秀色矗亭亭。
还如故人眼,不改旧时青。
愧非自由身,又复尘中去。
他日访麻姑,问讯山头路。
雍尧咨青城 宋 · 王灼
 押文韵
曾游玉垒市,长揖岷山云。
尘缘不暇往,今日翻送君。
丈人紫霞服,麻姑青练裙。
鹿车时出游,俗眼了难分。
犹闻老人村,鹤发自耕耘。
岂无抱德士,可与立奇勋。
勿求不死药,自苦骨与筋。
胡儿正南牧,两河如聚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