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江州天庆观 宋 · 董嗣杲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隘寺鼓钟透,殊庭瑞庆垂。
上清唐塑像,正一汉遗师。
经箓青城派,楼台紫极基。
尧天跻寿域,羽佩有威仪。
游蛇岗岭庵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
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
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
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宋重修大农永丰陂记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三、乾隆《江南通志》卷六六
既为南陵邑大夫承议郎郭君峣记敬临堂,其邑之众复来告曰,大夫有功于农政,尤不可默。
叩其实,则曰邑东南有二陂,一名大农一名永丰,邑资以溉。
大夫初至郡,考图志,且见邑人徐内翰元功永丰陂叙》,而大农陂有韦司农所撰记甚明,爰知大农重兴于元和,永丰重修于咸和,本朝熙宁中尝捐常平钞米三万五千馀贯石复加修理,陂以坚全。
自后稍就湮废,田日告病大夫乃白于常平提举谢公深甫,竟如所请,移文支拨缗斛,且委修职郎主簿挺之同力计视,邑人喜,咸助其工。
盖其源为泾水,合山溪众流为江,出芜湖中,历邑界,江阔地平,横绝其流,开大港遏导江水,股分支引,散入沟塍间,所为陂因是江也。
大农在上流,源流七十馀里,溉田五万馀亩;
永丰在下流,源流六十馀里,溉田三万馀亩。
凡县赋两陂所属三分之一。
乃鸠工于丁未之冬,讫事于戊申之夏
噫,君子之仕,以利民也。
吾观亲民于百里者,曰可以利民,然利于当时,利之小也,为久远计,视当时之利何如?
然不有以继之,则利虽大,或有时而不行。
所冀后之贤士大夫增其所损,补其所不及,非特谓成人之美,而利之大者实相引于无穷也。
邑众欲记诸石,其亦以此也夫。
宋淳熙十五年冬十月朔日谨记。
按:民国南陵县志》卷四四,民国十三年刻本。
包家山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绮霞蒸日透林梢,一簇南山尚姓包。
冷水峪边苔色老,冲云楼下树阴高。
园邻古道传耕耤,台倚青城想拜郊。
欲趁桃花寻隐去,关门无钥不须敲。
贺籍田表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上
农祥晨正,调元气于孟春
千官景从,乘时龙于千亩。
肇新容典,翕受纯禧(中贺。)
窃以祈黍稷以劝耕,共粢盛而致孝。
晚周残缺,礼不见者百年;
炎汉缉熙,诏始行于三世。
自时厥后,旷代仅存。
职既失于甸师,论多淆于博士
若稽治古,繄我太宗
规吉壤于朝阳,标纪元于端拱。
遹追来孝,载更累圣之传;
讲议洽闻,允属中兴之运。
顺导东郊之令,躬勤南面之尊。
出穜稑于掖庭,肃门闾于宫正
绀辕黛耜,驻天步于青城
华盖金根,旋日轮于黄道。
神灵降格,乐奏洽和。
迄成贵贱之班,式懋耕耘之劝。
恭惟皇帝陛下敦修大本,蒐举懿文。
斲揉教民,世仰神农之圣;
饯宾分命,人知尧舜之心。
于昭亲率之诚,益显太平之盛。
臣拘縻外守,阻望清光。
播谷惟时,遐想载芟之什;
力田可举,愿赓宣布之诗。
寿安宣相 宋末元初 · 吴泳
五言排律 押真韵
磊落堪舆气,峥嵘社稷身。
地倾曾镇静,天造要经纶。
仓首怀公辅,中原仗老臣。
纶扬申命宠,渥照午桥新。
司马还辞洛,汾阳再入秦。
乾坤重拆洗,宇县细缝纫。
汰击鲸波浊,风清虎穴尘。
绿林戡大盗,紫逻息罢民。
鲂尾喁喁活,龙骧帖帖驯。
按行光弼垒,斜岸武侯巾。
究宅歌鸿雁,参谋集凤麟。
星营罗粲粲,雷毂隐辚辚。
飞挽通关表,耕屯集渭滨
军容俄再色,威令复重信。
烽火閒荆楚,尘沙卷剑岷。
马腾云陇月,士饱雪山春。
来石非无杰,平江亦有人。
誓功俱不再,方德信谁邻。
弓矢宜专晋,钩膺遂锡申。
鹘衔凌井钺,龙节压参神。
卫幕论功盛,韦门送喜频。
河阳分镇日,许国授弓辰。
勋业当如此,恩荣实迈伦。
一忠摩皓日,二节贯苍旻。
绩伟官难报,天高德最亲。
丹书名浣浣,黄色喜津津。
咸颂僖公,谁言庄氏椿
永为民立命,长秉国之钧。
信作三朋寿,都由一字仁。
东归知不远,香信已浮银。
宋 · 孙觌
 押支韵
噬脐有愧平燕日,尝胆无忘在莒时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四 《三朝北盟会编》引吕本中《痛定录》:前此上在宫,无聊。何𣓨奏宜赋诗以遣兴,乃以孙觌汪藻应制。上诗用时字韵,诗云云。)
吴守被召(寿翁) 南宋 · 李吕
吴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皆经纶。
少年固已富家学,筮仕聊称梅子真
挽弓驰马特馀事,智勇未减将军
向者长汀初拥节,寇攘聚集惊乡村。
谁知抚定有长策,不戮一夫令自新。
稚耋欢呼弛兵革,至今妥贴无叛民。
移帅赣川镇静,宿奸褫魄胥崩奔。
往年群盗号渊薮,一旦荒垄安锄耘。
钱流地上非横索,铃斋坐啸生阳春。
践更盘错威望著,素秉公廉政有神。
贪吏望风争解去,冤民在处皆获伸。
还家坐席曾未煖,迅召连催已在门。
或人未免巧求誉,我公特立天下闻。
厥今器识兼文武,倒指谁欤当此举。
江淮百万屯边兵,转输馈饷倾吴楚。
中原荆棘今几年,师老不试漫貔虎。
陛下翻然采舆论,天意可见公宜处。
裴度指日平蔡州充国先零岂难取。
唾手燕云会有时,伫看大将建旗鼓。
勒功异域鄙班超,归佐熙朝作申甫。
乞出第一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二、《鸿庆居士文集》卷八
臣自去年谪守和州,蒙恩召还,闻命造朝,曾未阅月,都城围闭。
至闰二月二十五日,贼骑登城,有旨宣召侍从入居禁中,而群臣悉以奔窜,独臣一二人入对内东门,凡五日夜。
供奉殿庐,独掌书诏,不敢须臾去君侧。
两遇渊圣皇帝车驾出幸青城,率先陪扈,亦不敢例以疾辞。
不幸二月六日变故非常,臣亦拘送招讨司,凡五十馀日,徙至三寨,遂止虏酋萨离母帐中,君臣隔绝,不复进见。
忽于三月二十三日纵遣南官冯澥以下二十馀人,令悉诣国相所,臣独不在选中。
寻问其故,旁有小胡教臣以姓名属用事贵人高尚书,当得去。
臣用其说,随众直造粘罕帐前,抵高尚书者亦得纵归,而萨离母犹固留不遣。
使臣持国书敦趣上道,遂与冯澥等俱来。
臣伏念主辱臣死,天下之大谊。
二圣北迁,中原冤愤,而臣独得生还,岂有面目出入朝行?
于是移疾杜门,不奉朝请,以待师退,窜伏田里。
家居八日,而虏人以臣非遣人数,复见追取,朝命督开封府捕送,急若星火,发卒围第,追迹至舍匿之家,恶少年二百辈持白梃、执械杻以待拘执。
会大军已行,府吏无所付,遂得解免。
穷通之馀,包羞忍耻,本求一生于九死之地,而乘衰婴瘵,积忧成疾,遂缠悸眩之疴。
精神惝恍,手足颤掉,头目昏旋,视物颠倒,才闻人声,惊呼狂走,欲赴水火。
比遇元祐太后垂帘听政,力陈恳悃,乞一外任宫祠,归伏田里,稍近医药,以毕馀生,而五请不获命。
恭惟皇帝陛下入继大统,加恩四海,靖康旧臣,悉贷弗诛,而臣叛违义理,辜负恩私。
贪生忍死,见辱吏卒之手;
多病旷官,久妨贤者之路。
实难黾勉,复玷侍从
辄陈愚款,上叨钦听。
伏望睿慈除臣一外任宫观差遣,俾远羞辱于十目之上,稍弭灾患于垂尽之年。
怅望雁山云 南宋 · 舒岳祥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怅望雁山云,柴门一欠伸。
笭箵潭底影,袯襫雨中身。
红煮溟波日,青回烧地春。
青城新祼奠,馀景付诗人。
辞免待制奏状建炎元年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七一、七四、七八
臣伏自去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失守,詾詾夜二更,上降亲札宣召,臣等闻命驰赴,而门禁已不通,乃自城南西冈循蔡河直北,繇宜秋门以入。
通夕大雪,四面纵火,烟焰烛天如昼。
衣冠士族毁容易服,累累然趣万胜门而去。
閒关乱兵中至东华门,骑吏皆不得从,独持一笏以入。
有顷召见,上已微服坐祥曦殿后。
内侍云:舍人由玉阶上。
学士莫俦以馆伴虏使,刘晏为乱兵所逐,不知所在,吴幵偶得疾僵仆坐閒。
故臣独掌书诏,凡遣使命,自景王郓王,及陈过庭、孙傅、何㮚等国书,多自撰述。
而有司悉已奔散,缮写缄题,又出臣手。
御膳亦已阙供,臣等二日不火食五日衣不解带。
上怜臣寒甚,赐一大袍,寻为郑建雄所窃。
无何,二十七日卫士杂然欲邀车驾跳幸,而贼四合,无所向。
群噪宫庭、劫请百出,始排阖不得入,又有斧延和殿门,遂毁彻乘舆服御之器,剔取金玉纳之怀中;
复攘酒数十壶,群饮大呼,醉溺殿上;
内侍四五辈,兵仗狼籍,僵尸流血,上不能禁。
命驾登宣德楼,而群卒争挽御衣请行,赖景王攘臂麾却之,乃止退。
祥曦殿,诏卫士坐两庑下,太官给食,上手持一剑顾臣曰:「贼骑下城,与卿等死于此」。
三十日,臣等侍辇幸青城,群臣多以无马不及往。
出门遇铁衣数百,各持一戟来道,以卫至掖门宰执位。
越日,渊圣面谕臣作称藩一表,臣以非本职固辞。
何㮚曰:「更召执政待制同议」。
群臣莫肯对。
曰:「君父在患难而不顾,诸君忍出于此耶」?
渊圣变色,臣顿首奉诏,草表以往,不合。
虏使别持一纸书来,大率言海上请盟,以至交恶,亹亹数百言,请以此意作表。
臣就用本语稍加檃括以应之,又不合。
别用四六引事实为之。
渊圣谕臣曰:「朕欲亟归尔,卿勿计空言可也」。
亦不作,遂自操笔为之。
时有起居郎胡交修在傍知状,然使者五反而后定。
当狡虏连扰之艰,值国家非常之变,靖康国破,渊圣表降,亟欲援吾君挤陷于不测之危,岂复计此身诛绝于中兴之后?
有喧公议,请寘严科。
凡此误朝,谁为祸首?
俾二圣辱在泥涂而不问,则一时信于翰墨以何尤?
正月初九日,二酋致书,请上出城议尊号。
何㮚面奏宜如书。
十日,复幸青城,舍亲王位。
供帐萧然,馈饷皆不至,群臣相顾失色。
萧庆李若水留官吏三百人,馀悉遣归,故人多放还者。
于是虏人以数辈持兵守阍,谨谁何。
日将入,掩关外向,以铁绳维之,燃薪击柝,传呼达旦。
上不堪幽闭之辱,往往出涕。
十四夜,中贵人刘当时传旨召臣,臣亟往。
方进晚餔,何㮚侍傍,命臣坐,赐以卮酒,上辍食语臣曰:「卿作即事诗,须用三百字」。
臣言车驾未有还期,臣等忧懑无聊,而三百字非立谈可办,容臣退思,以候他日。
曰:「圣情不悦,群臣当有以娱侍帝者,赋诗不足辞」。
上曰:「以『归』字为韵」而内侍辈持烛操笔、研摘纸,趣臣:应诏
臣不获已,以绝句一首诗成进御。
又令赋回字一篇。
上大悦,复赐臣酒,仍召冯澥、曹辅、吴幵、李若水、谭世绩、汪藻同赋。
群臣见归、回二韵,益悟圣意所在,不觉歔欷。
鼓三通,刘当时裒集臧去,臣等拜辞以出。
继此,二酋遣使须求。
凡上所不欲见之书札者,必遣臣密谕孙傅,凡六七遣矣。
二月五日,赴击毬之集。
比还,意不怿,何㮚亦有忧色。
六日,渊圣复遣臣抵孙傅,命臣坐,赐食,且曰:「卿与朕同艰难之苦,无惮行,朕不忘卿也」。
臣顿首曰:「主忧臣辱,何惮一行」!
既出,独怪圣语遣劳如此,莫测其故。
比出馆,忽遇铁骑数队分立泰禋门外,见之大惊。
行次藉田,复为数骑所庶留。
止墙隅閒,而内使全渊亦来,徐见三百馀骑自南北至田所,一人举鞭招之,而身在中矣。
未几,郑宽之、梁平、王孝竭、王宗沔自城中来,亦留不遣。
薄暮,使人传国相令,召臣等入青城伺候。
内东门一胡出,持小纸,传唤梁平、王孝竭、王宗沔、金渊四人姓名,与俱入,留臣与宽之待门外。
良久,四人者出,臣挽孝竭等,问知其故,惊悸失声。
仙源县君陈氏墓志铭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六、《无为集》卷一四
温陵吕君升卿明甫之室仙源县君陈氏,泉州晋江人,故广南东路转运判官驾部员外郎讳从益之女。
聪明仁孝,其质夙成。
甫十馀岁,父母器之,委以家事,措置指画,皆有条序。
既归吕氏,吕大族也,内外百口,夫人恭事调睦,夙夜不懈,舅姑安其孝,夫子谐其顺,娣姒尚其和,宗族称其钦,媵侍怀其仁,家人上下莫不宜之。
熙宁六年明甫出使京东,夫人侍其姑自淮浙还京师,在道被病,与明甫遇于宋城
明甫为留医治之,数日,疾不损,夫人瞿然起曰:「子衔命出使,王事也,不可以妻故而淹。
上新擢子,恐忌者得以藉口」。
明甫怜其意,即日为命驾。
既诀,怡然谓明甫曰:「勉力使事,勿以家为恤」。
明甫行且远,即呼其儿女泣告之曰:「吾疾殆勿兴。
尔父方远使,惧罹其忧,弗敢以情告也」。
竟以其年八月二十九日终于京师,享年二十有八。
前死三日,命屏去男女,正容默坐,凡平时心愿口诺及有贷于家人者,一毫不忘,使其子书识之,曰:「以遗尔父,为无恨矣」。
夫人笃信释氏,诵其书,遵其戒精进。
持其所闻禅宗顿教,见性成佛,思而索之,寝食都废。
一日忽自喜曰:「吾得之矣」。
未几被病,以故临殁不乱。
夫人之死行且十年矣,明甫为之未忍娶,诸姒迄今言及之,则为之涕下。
所以感人心者如此,其贤孝可知已。
熙宁七年明甫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崇政殿说书管勾国子监,遇郊祀,追封夫人为仙源县
有子四人:男曰洪,曰洞,曰洋;
女一人,在室。
洋出继。
元丰三年五月,其姑扬国太夫人杨氏薨,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扬州江都县昆岗之阳,明甫丹徒举夫人之柩从葬于其兆,诿予以铭。
铭曰:
巍巍昆岗,其来万里。
右旋左抱,一伏一起。
博大深厚,截然而止。
长河钜江,前有吉水
苍苍远岫,如帜如几。
夫人从姑,归安于此。
幽宅永康,百世蒙祉。
令问不忘,视兹志已。
朱侍御(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某不获已冒浼,尚欲有言者,辄恃存眷试言之。
宣和末擢任侍御史,会靖康之变,因论劫寨误国、伏阙首祸,又论王黼诛死而召蔡京归赐第等事,疏惷迂阔,轻犯众怒,故得罪于蔡、李宾客尤甚。
渊圣幸青城,虏人索表,翰林学士吴幵、莫俦皆称病,渊圣召某面谕曰:「朕归心如飞,烦卿草一表,不可辞」。
时某承乏西掖,奏曰:「虽非某职事,君父在难,不敢辞」。
表去却回,要说「南朝劫寨覆我军,结余都灭我国」,遂如其说,叙二事,以为「大臣误国,致北朝兴戎如此」,又却回,令作四六说来。
于是宰相何㮚、刑部侍郎程振、起居郎胡交修与某四人同撰,而某下笔。
表去,渊圣诣端诚殿,粘罕置酒五行。
是日,大驾还内。
建炎初,上驻跸维扬,言官马伸论某草表之罪,上曰:「大臣误国至此,教他怎奈何」?
幸蒙圣察。
后数年,胡交修台州来访,某曰:「有谤公表,中有『毁宗庙』两语,却不是蔡、李宾客,乃胡寅所为也」。
时何相与程下世久矣,交修恐他日引援为證。
某曰:「众愠在某,不敢奉扳,扳公何益」?
交修又曰:「今有谈人短长,如其人朋友亲戚在坐,则不敢谈矣。
又有谈父兄之短于子孙之前者,小必遭诟骂,大必致论诉,岂有人臣为人主作文而毁宗庙,不待识者而后知其不然矣」!
某曰:「宣仁太后,妇人中尧舜,至今诬谤未明,神宗皇帝史三经笔削,安得谓之实录?
风俗之衰,变乱黑白,颠倒是非,君父尚不免,如某幺么,何足道哉」!
某归宿田里二十五年,屏迹杜门,无意于世间矣。
会秦相薨,朝廷更化,起废之恩,远至遐裔,下及幽壤,某始不忍以姓名久污罪籍,遂叩阍一鸣,例蒙昭洗,甄复官资,除授宫观
宫观秩满,不敢再乞,上书纳禄,庶几得谐首丘之愿。
奏牍抵阙门,而遇国故,忽闻华氏之诉,惕然而惧,茫然而思曰:家有田不得为主,人有死丧且不得葬,世间容有是乎?
平生无事得谤,种种类此。
某人微望轻,素誉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窃自愧叹而已。
今华牒已付宪司,所望结断后侍御取索公案一观,傥有一言之妄,某无所逃罪。
只缘朝廷至近,而小人习知风闻之说,中怀睚眦,或借交报怨,聚数日之粮,挟一纸之书,径造御史府,事已,掉臂而还,所谓有司反坐虚妄之罪,皆不及焉。
傥因此时究见真妄,使欺罔之徒中伤良善者稍知惩艾,岂某一人独受大赐!
雍尧咨青城 宋 · 王灼
 押文韵
曾游玉垒市,长揖岷山云。
尘缘不暇往,今日翻送君。
丈人紫霞服,麻姑青练裙。
鹿车时出游,俗眼了难分。
犹闻老人村,鹤发自耕耘。
岂无抱德士,可与立奇勋。
勿求不死药,自苦骨与筋。
胡儿正南牧,两河如聚蚊。
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 宋 · 王灼
昔年来就学,颇熟青城面。
虽无寻山分,犹喜旦暮见。
违去八寒暑,梦想无时休。
谁意俗士驾,复作山下游。
晚云蔽高峰,怅望久拄颊。
山灵岂猜我,未许相投接。
晨兴云散尽,秀色矗亭亭。
还如故人眼,不改旧时青。
愧非自由身,又复尘中去。
他日访麻姑,问讯山头路。
宋 · 杨大全
 押冬韵
前溪时水,上界数声钟延庆宫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一《成都府路·永康军
青城暮雨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草树连云雉堞平,萧萧风雨暗荒城。
流归涧壑应无色,响入松杉觉有声。
旅邸愁人宁复梦,书堂倦客若为情。
芭蕉滴沥伤心处,俯仰空怀一笑名(以上三首均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四七《安陆府部》。疑伪。)
度人经集注序治平四年八月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夫空洞浮光,浑沦未判,大道之将化,故玄文发于中天,虚无之乍凝,乃妙气结乎碧落。
字方一丈之广,势垂八角之芒,粲粲煌煌,光华炜晔。
是时元始之降舍柏陵,五老之环侍云坐,遽命天真皇人规模槃屈,仿像夺真,疏成诸天隐书,编作五方灵范。
纪混元龙汉之载,藏郁罗紫微之宫,演为三十六部尊经,分为万二千图箓,天章云篆八会之书,莫不祖焉。
昔在始青天中,宝珠之内,讲集灵宝之教,拯拔天人之伦,玉晨君㖟之以序,其首尾秘于上馆,约四万劫一传,誓不轻泄于下世。
于是龟台金母,悯阳九百六之灾,亲礼玉京,恳请流布。
洎乎轩辕黄帝问道于峨嵋之阴,稽首皇人,载传宝训。
,有句曲葛玄访道会稽郡,祈真上虞山,遇太极诰使之驾,降灵宝众经之帙,斯为上品,最先㖟焉。
厥后修诵之士浃于寰区,隐韵秘音,世莫能究。
齐之严东首为注解,仰推梵气之旋箕,俯测酆都之泉曲,布诸方册,表里焕然。
若非洞阐幽微,曷由条达宗旨?
遂使向风之客,抉塞启窾,随性发明。
及有唐道士薛幽栖挥绂青城,毓真衡岳,真解序说,明白存修。
继有太清供奉李少微、西华法师成玄英各撰注疏,援引内音,而拾遗补阙,事理悉备。
景元总角慕道,少探玉经,不揆蔽蒙,辄敢编缀。
今于四家之说删去重复,精选密义,纂成四卷,庶免多惑云尔。
治平四年岁次丁未仲秋望日序。
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首,道藏本。
论降诏疏元祐元年六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六、《忠肃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二、《右编》卷一八
臣闻朝廷议欲降诏中外,慰安人情,传闻二三,臣不敢信。
傥果如此,臣实未谕。
伏见陛下即位以来,修先朝政事,损益法令,进退臣吏,大要专以安民,四方晓知上指,坦然明白矣。
至于怀私负衅,贵近不赦,而忠信之言,虽小必录,此又人人皆能道之。
臣独不知国家尚安所疑,欲家至而户晓也。
若谓日者黜责一二臣僚,恐附离党与,不无反侧,故以诏书安之,臣谓人情无甚相远,不从上令而从其意,动民以言,不若示之以行事,自古而然。
朝廷果将吹毛洗垢,搜抉宿过,则诏令随行,人亦不信。
但令朝廷罚罪之意,出于公议,惟责大体不问其馀,则虽无所言,何患人不知之。
近者朝廷法令方具,功罪明白,吏民安堵自如,正宜镇静无事,何故自生疑贰,猥欲以言语区区,过自分说,以胜士大夫之心?
臣恐中外有以窥陛下也。
前世汉、唐以来,因诛锄叛逆,或剋复僭伪,危疑之始,虑有动摇,故亟下诏令,慰抚未萌。
今升黜官吏,何时无之,何至张皇,自生不安之意?
臣窃以为过矣。
抑臣闻之,人才实难,自非大奸大猾,怀邪怙终,此外安有终身弃置之理?
古人以功赎过,所谓使功不如使过,良以此尔。
前以罪退,后以功进,是乃国家所以公天下者,见之一二,则中外将不待言而信矣。
臣谓安反侧之计,无以尚此,何必空言哉!
伏望睿断,寝降诏之议,免四方疑惑,以幸天下。
臣不胜惓惓,取进止。
三论降诏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六、《忠肃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二、《右编》卷一八
臣近两具状奏,乞寝罢降诏指挥,未知圣意赐与不赐省察。
朝士大夫亿度风旨,转相传诵,不无非议。
臣谓降诏本欲安人情,而诏令未下,事已宣露,反使人情疑惑,则利害固已可见,甚非陛下镇静中外之意。
臣备员言路,此而不论,臣则有罪,是以不避烦紊,愿毕其说。
臣谨按齐桓公管仲谋伐,谋未发而闻于国人,国人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下窃意之也」。
故朝廷之人不为则已,苟有所为,虽秘谋密计,人且意而知之。
况陛下以修政事,清人物,遂欲阔略细故,含垢匿瑕,示天下以宽大,诚大惠也。
但此意一定,何患人之不知,若更施于行事一二,则中外谕意,坦然洞达矣。
何必空言喋喋,过自分辨,急于取信,无乃害国家大体哉!
诏书大意,不过以谓罪恶者已治,欲使其馀改行自新。
恭惟先皇帝养育人材,布满内外,其中邪慝不能无之,今已行惩劝,则是乃所以成就先帝之美,若必形于诏书,示荡涤之惠,使之自新,则似分别前日政事,亏损治道,无大于此。
然则人情安与不安,乃在陛下立意行事其实何如耳,不在降诏。
诏下之后,事体窒碍,其害乃至如此。
臣愿陛下深赐省照,特罢降诏,以全大体,臣不胜拳拳。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