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张教授(一)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二、《嵩山集》卷一九
行役良远,导江几见于为沱;
会晤匪迟,饮酒将同于在泮。
愿见之意,翘企于中。
某官才能优长,学问博洽
兰庭内,尤多宗族之贤;
榆社中,尝出栋梁之具。
宜膺召节,入讲胄筵。
某兹喜高轩,已临家塾。
吾其与点,风乎可及于舞雩;
子必从周,文哉无忘于监代。
张教授(二)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二、《嵩山集》卷一九
王式病免归家,谁为讲艺?
曹交请留授业,日冀得师。
今观此行,良副其望。
某官才秀蜀士,经传汉儒。
始学古以入官,不出门而知道。
笑至海而航断港,肯舍仁义而弗由?
导江之自岷山,必使渊源之有本。
想大府恨见之晚,而诸生尽出以迎。
庶几匪朝,遂稔嘉誉。
虞参政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三、《嵩山集》卷二○
王季日朝,每问廊庙之老;
周公朝至,即处枢机之廷。
士民闻乎复来,道路为之相庆。
窃以当天下责望之重,逢圣君际遇之难,试观经营于四方,真可谓之古未见。
何至临御之六载,曾不能以大有为!
或谓强国在得士,而固尝求贤;
或谓为政在责实,而固尝下诏。
逮今列位,莫副眷怀。
听断者专求己说之胜,而各务于乖违;
按察者但徇私好所在,而不公于取舍。
刚毅强敏则云苛刻而生事,庸懦贪鄙则以镇静而得名。
苟思媮合以取容,孰肯与众而为异?
上虽切于图治,事何由而见功?
如欲勋格于天,无若力除此弊。
某官兼备九德,受知两宫。
盖属为社稷之臣,将使复祖宗之土。
昨上章甚力,众恨莫能留公;
既去位则思,帝曰谁复佐我?
顾还家之未几,已召节之亟行。
趣还路朝,亲御神笔。
一日不见,殆形寤寐之求;
三年有成,必须功业之就。
想如萧何之谒而见高祖,盍用姚崇之说以要明皇
浸润既知,取彼谮人而投畀昊;
吁俞以戒,不与舅氏者有如河。
某得于传闻,为之感叹。
喜君臣之相悦,信载籍之所无。
遥计倚毗太尉,相尊等尔;
孰谓愚蠢小子,胡汝往哉?
惟更授于闲曹,庶少安于孤立。
兹为大幸,实倍常情。
怅望雁山云 南宋 · 舒岳祥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怅望雁山云,柴门一欠伸。
笭箵潭底影,袯襫雨中身。
红煮溟波日,青回烧地春。
青城新祼奠,馀景付诗人。
翟公巽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五、《太仓稊米集》卷五八
某尝谓人之有气,犹天地之有阴阳也。
人以一气而用其身,犹天地以阴阳而成岁功也。
人之气,养之不充则不足以周一身之用。
天地之气,节之不和则不足以成一岁之功。
人之一身其用非一:为忠孝,为事业,为正直,为文采,为知数,为勇敢,为富贵,为贫贱,虽其所寓不同,要之皆出于气耳。
伊尹以是而兴商,周勃以是而定汉,谢安以是而抗兵,孟轲以是而轻齐相,司马相如以是而赋云梦,此其理之必然者,而人不知之。
其犹日月星辰之晦明,四时寒暑之运转,动植飞走之变化,其类非一,而皆运于一气之中。
一有缪戾而不知则乖矣,其能用而不穷乎?
大哉,气之为用,虽上下与天地同流可也,况出而游于世乎,其于事变有不足为者矣。
某之于阁下,固尝以区区之见欲窥万一,然而茫茫莫知其所以。
窃谓人之才器各有所用,时有所长,未有得其全者,独阁下之才无施而不可,其必有得于不可知者,而某不足以识之也。
始,阁下以学问文章二十而决巍科,三十而登侍从,四十而挂冠于神武
其取之也易若拾芥,其弃之也轻若鸿毛,皆前人之所艰难而仅能者,阁下逡巡而为之。
此其气必有以高天下而绝古今者,而人岂足以知之哉?
阁下以其所学而践其所行,其忠孝之节,卓越之行,皆非人所能及。
至其发而为文也,则清而丽,婉而深,高明而不为异,殆非近世骫骳之所能仿佛也。
方其翱翔琐闼,进掌丝纶,而议者以阁下之辞粹然有典诰之遗风,常、杨、张、陆之徒为不足比数,此其胸中之气浩然于外有不可掩者,而其身不得一日安于朝廷之上者,何哉?
以阁下重风节而轻势利,高目云汉,傲睨俦列,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也。
奸佞之士,阘茸之流,恶得不忌而媒蘖之哉?
顷阁下剖符清禁,坐啸南邦,风声气焰耸动千里,雍容机格而民自治。
其流风镇静杜元凯羊叔子、孔文举、谢元晖之流,使吏曹缩手相视,而部使者之车不敢入窥其境。
此岂徒然者哉?
是必有其气以盖之也。
政和之末,郡岁荐士,而某之名实在其中,阁下以郡太守劝驾,固尝辱与之见。
其后取道当涂,以趋大梁,谒姑溪先生于其家,且道阁下尝齿其名,称其文为可数。
逮阁下解印高密,始来南徐,而某之同郡舒侯宾王实官于此,遇休沐必走阁下之门。
阁下亦必问其姓名,访其存没焉。
则某区区之迹固已获尘于下执事矣,是用敢持咫尺之书,以仰浼高明之德也。
阁下其与之进而终始之乎,抑亦怒而绝之也?
某亦进退唯命之是听而已。
不宣。
与王导江亢劄子(一)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四、《嵩山集》卷四二
承飞舄已至治所,四向皆山,今当殊有秋意,伏惟尊候胜常。
未间千万厚自持,愿观最状。
与王导江亢劄子(二)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四、《嵩山集》卷四二
治所久无令君,父老几祷于社求之。
左右能惠顾之,必有以副其望。
某平日闻王能甫极口谈方正,今治此蕞尔地,计不足为也。
长笺特世俗礼耳,要相期于世俗之外,愿言勉旃。
宇文蜀州墓志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嵩山集》卷五三、《南宋文范》卷六六、民国《华阳县志》卷一一
炎帝有尝草之功,北方谓尝草为俟,并人语转为宇文,子孙以为氏。
始著见于拓跋魏,其后建国,为尽有拓跋魏所有地,其族始大,以武功智勇闻者累累有焉。
至唐太和间,有讳籍者,为谏议大夫,佐武元衡节度剑南西川,有功,则以文显矣。
谏议之子讳从礼,终渠州司马,因家于益州
四传至讳真绪,从外邑广都
又四传则有讳粹中者,为尚书左丞
黄中者,为翰林学士
讳时者,为左中大夫直龙图阁华阳县,遂赫然为名臣家。
徽宗付天下于钦宗也,左丞公作诏,语惊人,其智不多耶!
建炎初,众闻女真皆胆掉,翰林公独请行,入不测之地,其勇何如!
华阳公守平阳,其有先自幽蓟来者,语汹汹,欲相扇为变,惮华阳公,不敢发,其武功又何如!
是三君子者,盖发于文而然。
夫为苇籥祭于豳之世者,必数百年,而后有周公制礼作乐之盛也,其信本炎帝欤!
华阳公长子讳师申,字德闻
其幼,华阳公诲之书,一诵辄不忘,则喜曰:「吾儿,才也」。
华阳公年未耄,归其乡,德闻尽以其禄奉之,得以益市利田宅,使华阳公可以归卧而不出,则又喜曰:「吾儿,孝矣」。
德闻之贤,岂特见于斯哉?
方诸方立于太平甚盛之朝,其时熟习见闻,孰有出于干戚俎豆之外者耶?
德闻独揣天下乱,常色忧。
宣和四年左丞公任为承务郎
四川马监牧司岁以锦市马于西南夷,绍兴三年,德闻为干办公事,或议用重锦冀多得良马。
德闻曰:「西南夷马不能皆良,今费十倍而马如初,若之何」?
其虑远矣。
宣抚副使胡世将奏为参议官,同时在幕府者有大吏,无敢与抗。
德闻每与事争,不阿。
其僚或以亲戚故人属诸将窜名伍籍,论战多辄得官。
德闻独无所属,诸将益敬服。
世将死,郑刚中继为宣抚副使,恨不能留之,乃上章言其才,使守资州,趣其行。
不得已,至资州,不越月,踰时有诏主管台州崇道观
德闻盖念不可以斯须去华阳公旁,先以请于朝,既奉诏,即其日以归。
已而,丧华阳公。
免丧,益治室庐,陈图书。
客至与执觞觚杯豆,留者馆之。
而裘,,时其朝夕,而笾豆既进矣。
其有急难,奔走赴之,久亦不厌。
弟师说蚤卒,迎致其嫠与孤抚之,终其身。
故德闻死,无内外哭之者必哀。
閒居殆十馀年,除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以谓:「仕为养也,吾今尚何仕?
况去先人丘墓耶」?
再除知合州,则曰:「君命不可屡违也」。
合州,见学宫坏,喟然而叹:「吾政出于是,其可不敬」!
既修缮之,已乃问前者州牧将所以劾数慢去,皆吏胥瞒谰隐没,则数其宿负廷戒之后无前然,听者皆伏,抑首之。
疏其事以白,即行之。
比岁多盗,取其魁渠寘于法,他盗惧,出境,郡遂大治。
总领财赋所论其最,德闻笑谢之曰:「守取诸民实有愧,何最也」?
汉中出甲三千屯荆、襄,德闻以私钱饷之,皆喜过望,相戒不敢哗。
宾客至者亦然。
移知蜀州,未行,以三十二年三月十四日病卒于合州之正寝,年五十二。
市者哭于肆,行者吊于途。
赤水,其乡聚皆哭曰:「使君吾所芘也,天何为夺之」!
是岁十二月八日,其子绍恭葬德闻于会同乡泉山之原,华阳公之墓次。
越四年乃请铭于予。
德闻前卒之七月十有一日,过合州与之语,知其贤也,且待予厚,可不铭之?
其世系则已载于华阳公之志,不书。
德闻初娶简州刘氏尚书郎泾之孙,再娶隆州何氏秘书丞棠之女。
德闻三子:绍恭,右迪功郎、监永康军崇德
绍庄,登仕郎
绍芳,将仕郎
五女:适右承务郎广汉张栻,馀未嫁。
孙景廉,将仕郎
铭曰:
始之受氏,肇自炎帝
登于武成,代魏以兴。
融因商利,遂相唐明。
厥绪则大,才惟未备。
至君诸父,实昌而炽
勇功智名,君子之文。
遭变不惧,君子之武。
君出就事,其才是似。
出少处多,弗克继继。
我作铭诗,告尔后人。
勿怠勿忘,庸笃厥庆。
奉安玉册记重和元年十一月 宋 · 洪刍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四
元丰四年神宗皇帝若曰:「惟江州庐山太平兴国宫九天采访使者,盖天之贵神,与世为福,而隆名徽称,历代置而不讲,甚非所以答赛神明之意,其进号『应元保运真君』,遣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廖维护送金书殿榜并敕文即赐焉」。
先是,本观道士智仙诛茅创宇,发地得殖瓴一,破之,以土实,厥土五色,获铜泉一,其文曰「应元保运」,初不知其何祥也。
后二年而明诏宠加,与泉文符,廖维即取其泉以献。
恭惟皇上南面,百神受职,天启其衷,幽冥同符,不其伟欤!
政和五年,今上皇帝临莅天下之十六载,以意承考,以道交神,而神祇祖考安乐之。
式瞻四方,靡神不宗,乃眷南顾,惟应元保运真君陟降庭止,在左右。
惟我神考,肇建鸿号而典册未备,遹追继承,其在我后之人,乃命有司备礼册命焉。
入内内侍省敦武郎黄京奉玉册以至,册文有皇帝名,且曰「谨再拜言」,其恭如是。
守土之臣与县令祠官,跪起荐进,惟谨厥册,刻以嘉玉,贯以金縢,藉以文锦,外匣下床,彤髹扣饰,光彩焜耀,穷工极丽,不可名字。
冠褐之徒,拭目荣观,欢呼鼓舞,动色相趋,既而奉安于别殿之阁以尊之。
后一年而祠吏臣刍实来奉香火,黄冠羽衣无虑二百辈,雁行而进曰:「主上原道德之意,崇黄老之学,寅奉明神,聿修阔典,礼重文蔚,绝后光前,而金石之刻不刊,无以铺张王灵,昭示来世,非老于文学者,其谁宜为」?
臣刍曰:「道士言是」。
谨按《录异记》:唐开元十九年明皇帝梦神人朱衣金冠,乘车而下,曰:「我九天采访使者,当馆我于庐山西北隅」。
明日又降于庭,命吴道子写之,遣内供奉使者真图建立祠庙于山之阴。
明皇帝亲书缪篆殿额以赐之,其文曰「九天使者之殿」,而无「采访」之称,其榜固在也。
建庙之初,祥异甚黟,事见李枇《庙碑》、潘观《祥验记》、张景述《续浔阳记》、陈舜俞《庐山记》。
故世谓使者之号、庐山之祠,皆权舆于有唐,发祥于明帝也。
臣刍考之不然。
按《五岳真形图》,其说曰五岳皆有佐命之山,崧、岱、华、恒,以少室、武当罗浮括苍、地肺、女凡、河逢、抱犊为佐命,分治四岳。
衡岳孤峙而无辅,故黄帝省方南至于江,请命上帝,乃建潜、霍二山为南岳储君,又拜青城山为丈人,庐山使者,则使者之名尚矣。
《真形图》虽兴于中古,然历世方士,祖袭授受,东晋之世,辑而成书,不可诬也。
开元中天台司马子微谓五岳皆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因敕五岳各立真君祠,其说盖出于《真形图》。
而《开元诏书》青城丈人庙、庐山使者庙,选道士奉香火,视五岳真君祠。
庐山房祀,意自司马子微发之,其肸蚃昭晰,见于梦寐,不可知也。
详考传记,使者之神,盖德镇之高真、祝融之夹辅云。
其说见于东晋之前,而九天采访之名盖后世所加,其庙于庐山之北,则自唐明皇帝始。
南唐改号通元府,本朝太平兴国二年,始以纪元赐今名。
世惑于俚俗肤浅之碑,齐谐志怪之说,弗加深考,以失事实,故并论其本末,以祛来者之惑焉。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日建,朝散郎提点太平兴国宫、赐绯鱼袋臣洪刍撰,草莽臣侍其倬篆额。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日道士思恭、臣陶知常、臣章安主、臣沈继彬、臣李仲恭、臣萧敏脩、臣高至道建。
按:《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六,正统道藏正乙部。又见《永乐大典》卷六六九八,《庐山纪事》卷一○。
扈驾青城刘建昌 南宋 · 姜特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阊阖门开紫禁通,金栀千炬蜡花红。
胡为白水渔竿客,也在黄幡豹尾中。
三径只今荒未了,一尊何日属相同。
寒儒不恨遭逢晚,犹胜书窗老蠹虫。
提刑度支永康灵岩 北宋 · 韦骧
 押词韵第十五部
天下被泽久,诗人歌旱麓。
廉按重时选,巡行(自注:去声。)当岁熟。
优游今日心,憩息兹山腹。
峰危齐鸟道,岩邃容佛屋。
长松揭臣盖,修篁削青玉。
尘远疑仙隐,景远如画簇。
还辕兴有馀,过隙光何速。
据云出苍翠,回首辨重复。
留止念所之,吟咏生不足。
不获睹胜游,空言继郎宿(同上书卷九七六六)
怀永康颜明府 北宋 · 韦骧
 押东韵
寒山晴望青重重,我居山西君在东。
县疆有守不能往,迟想休谊如饥空。
反思六月君假道,夜对樽酒乘清风。
高谈落落破畦畛,不许俗语咻其中。
撇然倾盖信若旧,诚通气洽知所同。
别来慰释尚可赖,时获佳句开惛蒙。
所嗟室迩人甚远,安得邂逅还相逢(同上书卷一一○○○)
上清宫(句)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十年重到上清宫,石磴泉梯屈曲通(《舆地纪胜》一五一《永康军》)
贺江神移堰笺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伏睹导江县黄璟奏。
六月二十六日江神移堰事。
伏以大禹浚江。
发洪源于龙冢。
李冰创堰。
分白浪于龟城。
导彼灵津。
资乎民用。
而涸胫泛肩之誓。
表则有常。
若怀山沃日之多。
奔腾难制。
立虞垫溺。
必害蒸黎。
昨者夏潦渤兴。
狂波未息。
岷江之下濑。
便逼帝都。
当灌口之上游。
遽彰神力。
于是震霆嶪地。
白雨通宵。
驱阴兵而鼓噪连天。
簇灵炬而荧煌达曙。
回山展石。
巨堰俄成。
浸淫顿减于京江。
奔蹙尽移于硖路。
仰由圣感。
仍假英威。
见天地之合符。
睹神明之致祐。
于简册。
冠彼古今。
叨奉奖私。
弥增忭跃。
谨奉笺陈贺以闻。
青城山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神州之内有名山。
五岳列于五方。
山海经所谓五岳各领名山三百六十。
凡一千八百。
神仙洞室。
福地灵墟。
显于仙经。
载于方志。
其山皆上应列宿。
傍系星官。
上帝俾正神所居。
以司善恶。
邦国祥沴。
咸所主焉。
亦犹太山为角宿之根。
咸池为方城之险。
嶓冢应于井络。
魁首属于井陉者也。
自方圆肇基。
融结定位。
众山波属。
以镇一隅。
之山近江源者。
通谓之岷山
连峰接岫。
千里不绝。
青城乃第一峰也。
按汉书及传记。
岷山之下。
沃野有蹲鸱焉。
灵宝经亦云。
地出美
名曰蹲鸱
阚骃十三郡记称蜀郡西尽岷山
华阳国志称蜀郡北接岷山
斯则青城峨眉
为坤维之巨镇也。
岷山导江
但导其流。
非谓江源出于岷山矣。
福地记云。
青城山高三千六百丈。
周回五千里。
有甘露芝草
天池醴泉
玉匮经云。
黄帝封为五岳丈人。
乃岳渎之上司。
尊仙之崇秩。
一月之内。
偫岳再朝。
六时洒泉。
以代晷漏。
一名赤城山
一名青城都
一名天国山
亦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
对之西北。
岷山之南。
偫峰掩映。
牙相连接。
灵仙所宅。
祥异甚多。
任豫益州记云。
岗峦岩㟧。
连亘千里。
上有仙都
地理志云。
西徼之外。
江水所出。
彭青城
连峰下绝。
李膺记云。
入山七里。
至赤石城。
有羊马台三师坛。
上五里至瀑布水涧。
二百步有二石梯。
有一石
高三丈。
过二石门
绝崖数百丈。
下起常道观。
高峰下有水。
六时洒落。
东北有二石室。
名龙宫
可容百馀人。
从龙宫过至石室。
名龙桥
又有一梯。
洞穴深浅。
莫知所极。
西北有石室。
宛然见存。
又有黄帝坛石天地。
上圆下方。
阔一丈二尺。
有十二角。
观东有石日月。
各阔五尺。
厚一尺二寸。
相对。
柱上乌兔烁炜。
方圆磅礡可睹焉。
五岳真形图云。
洞天所在之处。
其下别有日月。
分精以照。
其中龙桥处二山相去二百馀步。
其峰危竦相对。
桥在峰首。
其桥中半渐渐促小。
可六寸。
长一丈五尺。
两边悬崖。
俯临不测。
山傍有誓石。
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
朱笔画山
青崖中绝。
今崄断石并丹色。
阔二十丈。
深六七丈。
望之赩然。
福地记曰。
青城山赤石如鹿形。
今誓石多有如野兽之状者。
又云。
天师赤城崖舍中。
即今石室也。
观北上十馀里。
有亭台孤耸。
独秀霞表。
名曰轩辕台
下望诸山。
如蚁垤焉。
连抱之树。
有若也。
此台非得仙之人。
不可居之。
观前有灵灯。
斋日必见。
或五或三。
亦无定数。
常因元宗皇帝道士王仙卿就黄帝坛修醮。
其灯遍山。
僖宗皇帝幸蜀之年。
山中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
神灯千馀。
辉灼林表。
其山逸士高人。
多所憩息。
葛稚川神仙传云。
仙人李阿
朝游成都市
暮宿青城山
宋大明中
道士杨超远。
秀才元规
亦居此山。
唐有逸士冯廓王仙柯
于此修道。
皆有感降。
玉真公主
肃宗之姑也。
筑室丈人观西。
尝诣天下道门使萧邈字元裕受三洞秘法箓。
游谒五岳。
寓止山中。
就拜灵峰于宝室洞前。
有仙云五色元鹤翔舞焉。
此山前号青城城峰。
后名大面山
其实一耳。
同体异名。
犹岱之天台
亦谓之桐柏也。
东北临皂水
西南亘平川。
西枕黑溪。
北拒洄水
洄水今在蕃界。
大面之顶。
去平地七十二里。
为兹山之主。
非常人所到。
灵禽异兽。
奇花仙草。
靡不有焉。
其上琼楼仙室
金阙玉堂。
得道之人。
造之乃见。
非凡俗所窥也。
有七十二小洞。
应七十二候。
有八洞。
应八节。
第一太乙洞
第二九仙宝室洞。
第三娑罗洞。
第四高台玉室洞。
第五麻姑洞。
第六宝园洞。
第七圣母洞。
亦名圣主洞
第八都督洞。
亦应八卦。
以通八水。
其中五大洞。
上应五星之宫。
乃五行五常所化也。
瑶林宝树。
金沙玉田。
水清而甘。
草灵而秀。
上清记云。
神仙王方平
仙士万五千人。
以镇兹山。
又云。
洪崖真人隐居其内。
宁封先生栖于栖北岩之上。
黄帝师焉。
请问三一之道。
先生曰。
吾闻天真皇人被太上敕。
近在峨眉达三一之源。
可师而问之也。
因以龙蹻经授黄帝
黄帝受之。
能策云龙以游八极。
乃筑台其上。
拜宁君为五岳丈人。
使川岳百神。
清都受事。
乃入峨眉北岩
受皇人三一之道。
周旋海岳。
车辙存焉。
又有得道仙民。
游散未受职者。
分居诸洞之中。
绝峰之顶。
烟云常覆之。
每日晴霁。
才六七度。
四面山峰。
各有名字。
载于图经矣。
青城山诸观功德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真诰云。
大天之内。
有十大洞天。
中有日月伏根三辰之精。
光照洞中。
明并二景。
皆金城玉阙。
真仙所都。
青城即第五宝山九室之天也。
宁君居之。
黄帝乘飙车。
受龙蹻之道。
拜君为五岳丈人。
司掌偫岳。
辙迹坛址。
于今尚存。
岳神于绝岩之上。
六时洒水。
以代晷漏。
西极总真王君。
又领万仙。
镇兹洞府。
自然神灯。
照烛林壑。
值雨增焰。
因风散化。
其峭壁复崖。
矗如雉堞。
赩若飘霞。
谓之赤石城。
亦名为天国
同体异称。
盖一山耳。
昔汉祚陵迟。
人鬼交杂。
鼓氛吹毒。
代杀生灵。
太上命正一真人三天张君。
自渠亭鹤鸣。
顿驾兹岭。
行明威之法。
清涤林泽。
折冲万里。
鬼城鬼市。
刻石为天地日月羊马台三师坛。
命魔幢以誓鬼神。
各司昼夜。
丹笔画山
青崖中断。
笔迹在焉。
经图攸载。
绝顶曰上清宫
首冠诸峰。
秀出云表。
傍有天池。
旱潦如一。
下曰接龙桥
石梁悬架。
信灵仙之窟宅也。
常道观顷为僧所夺。
开元十二年甲子
特敕移归山内。
旧所御碑存焉。
诏赐丈人真仪。
以祠宇为观。
是日仙云成盖。
甘泉泫空。
洎天宝西巡。
望山祷醮。
卿云散郁。
灵蛇效祥。
中和辛丑岁
僖宗驻跸成都
封希夷嘉号。
驿骑降止。
龙吟涧中。
寻以灵应
謺申斋荐。
神钟自响。
仙炬遍山。
肉角金蛇。
具于坛上。
枯棕再茂。
六干重生。
符瑞骈罗。
咸编青史。
景福元年壬子
址峰之上。
石逆泉飞。
危殿岿然。
当流不坏。
自此一派。
隆冬弗衰。
注于中厨。
无烦汲引。
非造化至神。
孰能与于此也。
山中有丈人常道威仪洞天诸观。
岁祀绵远。
颓毁者多。
前宰博陵崔正规渤海吴廷休。
并加缮饰。
将复旧基。
旋属辇辂省方。
部邑供亿。
不遑缔葺。
渐至斁隳。
虽芝检奔驰。
星车旁午。
十年之内。
无所增修。
癸丑岁
县令南郡莫公廷乂。
奉敕常醮。
躬行奠礼。
阅其胜异。
痛此榛芜。
不率私财。
不侵公用。
二年注意。
两观鼎新
福地山祠。
各设其位。
刻石为像。
用图永年
观其虹缭回廊。
翚飞广殿。
缀乌兔。
色笼烟霞。
云栋风窗。
金碧交映。
虬檐鸯溜。
丹翠相辉。
俱斥淫奢。
克全大壮。
复命赐紫大德张素卿
九江五岳之主。
十山四渎之神。
妙极丹青。
弥加焕丽。
或周天展醮。
或黄箓开坛。
报国为时。
惟严与敬。
固可以会真灵而福邦国也。
又老君观宸容暴露。
栋宇倾摧。
示懋厥功。
创为兴置。
夫自然之化。
无为之风。
宏之者至人也。
勤之者上士也。
勤宏不怠。
惟公得之。
相国司徒王公安抚副使张公。
佥以青城处二江上游。
为一川剧县
赋舆殷会。
水陆兼资。
非能政全才。
难膺慎择。
飞上章奏。
而授于公。
既至。
则恤孤茕。
抚嫠弱。
惩奸宄。
戢豪强。
冤讼平。
逋窜服。
彰善瘅恶。
徇公灭私。
期月而人称公理
亦犹卓茂在密仲由为蒲之化也。
剽燔之馀。
廨宇未立。
经始营创。
惟新其谋。
工以子来。
用以农隙。
曾不越月。
巨绩告周。
大厦森沈。
虚庭宏敞。
不踰制以僭上。
不媟卑以偪下。
非务矜后。
允执厥中。
亦犹叔孙一日必葺之志也。
县临大江
岁有水患。
漂泛昏垫。
常人苦之。
公遐眺波心。
揆诸水脉。
截为堰。
移江趣东。
数载之中。
无复浸溢。
亦犹金堤竹落之防也。
常年渠埭。
修必后时。
拥耒将耕。
尚俟培筑。
公方授矩。
甫腊罢功。
元正大田。
潏流□注家有积谷。
境无惰农。
亦犹任延垦田龚遂佩犊之劝也。
列邑租赋。
此县居多。
菽麦炭之征。
粮帛刍薪之税。
事无虚月。
纳不旷旬。
每岁所徵。
半为逋欠。
虽捶扑交至。
靡能济之。
公严令其下。
始自局吏。
后及居人。
常限未终。
先期已毕。
禁束胥属。
不入乡闾。
里有歌民。
门绝喧鹊。
至于遐乡远部。
细户贫民。
必设法代输。
不施槚楚。
时相国师九陇摩垒逾年。
飞挽刍粮。
轮楫相望。
督发泉货。
络绎道途。
办无后期。
动必成集。
亦犹公沙穆神明之政也。
辟荒招户。
政务所先。
谳狱祥刑。
国章斯重。
公怀人以德。
决狱以情。
襁负胥来。
尽垦将芜之地。
幽冤坐雪。
再生就戮之魂。
亦犹郑浑诱民虞经审法也。
温恭待士。
南北如归。
谦敬下宾。
吐握不倦。
由是轻车高盖。
争趋义风。
芰服鹑衣。
共奔仁惠。
亦犹郑元之门孔融之席也。
夫功德者。
在道则功及幽明。
德兼覆育。
在儒则功捍大患。
德禦大灾。
公修于道则如彼。
行于政则如此。
功德盛矣广矣。
加以廉洁明达
立事立功。
瑞麦两歧。
则抑而不顾。
嘉禾盈亩。
则蔽而不言。
方之于今。
罕侔全德。
必俟回翔云路。
步武明庭。
下福烝黎。
上赞昌运。
岂止银章朱绂百里一同而已哉。
光庭早熟馨芳。
初窥崇葺。
辄书事实。
非敢谀词。
乾宁二年乙卯九月二十日癸酉
杜光庭记。
告修青城山丈人观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以青城仙山
丈人灵观。
开九室而数洞。
观偫岳以称尊。
自轩后锡封。
汉皇望秩。
元宗构宇。
先帝增崇。
仙室益严。
清坛弥肃。
近则良宰兴葺。
灵宫鼎新
而正寝之西。
犹虚隙地。
邃牖之北。
或睹馀基。
元元之像设未陈。
帝子之遗踪宛在。
辄欲兴修祖殿。
经始斋房。
永资焚谒之仪。
克壮清虚之境。
将施畚锸。
虑犯龙神。
敢备醮筵。
虔伸昭告。
伏惟允兹丹恳。
降以元休
使功用必成。
上下无挠。
工徒安泰
福善攸新。
不任。
青城莫庭乂为副使修本命周天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闻道化宣行。
元功覆载。
阴阳不测。
亭育无私。
由是五帝三皇。
御六仪而统物。
天官水府。
司八会以持纲。
南宫明录善之科。
北极总绳非之品。
吉凶罪福。
咸系灵曹。
窃惟全蜀奥区。
华阳会府
封八国
柔服诸蕃。
玉帐既崇。
金台实峻。
外清殊俗。
威怀则文武兼资。
内握雄兵。
令则赏刑俱用。
臣切以张某久持重柄
独运赤心。
上禀圣谋。
仰遵庙略。
或指踪貔虎。
清荡边陲。
或恢复城池。
削平疆土。
或诛锄奸猾。
摧挫凶豪。
或督课赋舆。
经营军食。
以兹多事。
讵可禁刑。
深虞斩决之间。
重轻有失。
因成谴咎。
曾未忏祈
又恐三命五行。
或逢衰厄。
明星暗曜。
或值照临。
神道至幽。
常情靡达。
非闻至圣。
难涤深瑕。
是敢依诣灵山
修崇大醮。
遍天地阴阳之府。
周星辰日月之宫。
沥恳披心。
祈恩悔过。
伏愿灵光迥鉴。
除已往之愆违。
惠泽下临。
息将来之灾否
允垂嘉祐。
永介福祥。
延寿纪于丹篇。
落罪名于黑籍。
以康川境。
永保偫生。
不任。
丈人观画功德毕告真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以青城仙山
丈人灵观。
久无营葺。
近再修崇。
既毕巨功。
爰徵绘事。
辄于广殿。
图肖真仪。
鹤貌云容。
疑谒潜灵之府。
琼姿淑态。
似来澄碧之容。
莞尔可瞻。
肃然如在。
必冀降灵威于水德。
流福泽于人寰。
克展醮祈。
仰希鉴祐。
无任。
青城郑瑱尚书本命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八
伏以禀气分灵。
全资大道。
挺生毓质。
仰系上元
报有盈缩之期。
理协始终不之分。
五行倚伏。
二气推移。
实凭宰制之功。
敢怠敬恭之恳。
臣今年火曜。
居本命之方。
九宫金星。
在行年之上。
久躔疾苦。
未获痊平。
窃虑履行运心。
有亏阴骘。
字人育物。
有旷政经。
或积生衅咎未除。
或往世冤雠未解。
构兹重厄。
无路忏祈。
况境控仙山
地当洞府。
明诚可告。
真鉴难诬。
敢因本命之辰。
虔备醮祈之礼。
洗心谢过。
沥恳希生。
伏惟少驻鸾骖
下临尘壤
悯其歉迫
假以恩休。
辍死籍于黑书。
再延命禄。
定生名于丹箓。
尽赦疵瑕。
冤债和平。
灾凶销解。
公私昭泰。
眷属安宁。
敢忘策励之心。
上副真灵之祐。
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