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王素南宋
全宋诗
王素孝宗乾道中汉中
事见《宋诗纪事》卷五四。
王坚南宋 ? — 12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 【介绍】: 江陵人
孟珙部将
理宗淳祐十一年击败蒙古军,收复兴元
合州,以战御有功,任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
开庆元年蒙哥汗谕降,并率军民守,迫使蒙古撤兵。
景定四年和州管内安抚使,为贾似道所忌排斥,郁郁而死。
谥忠壮
王敦诗南宋
全宋文·卷五八○二
王敦诗字志夫
绍兴中进士第
乾道末成都府通判
淳熙间利州路潼川府路转运判官,知兴元府
九年放罢,宫观差遣
著有《书林韵会》二十八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八、职官七二之三六、食货六二之六五,《圣宋名贤纲目》(清抄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首),《宋史》卷二○七,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张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诸暨人字适道
家贫笃学,以圣贤自任。
往从胡瑗于苏、湖,旦夕研味,尽通六经奥辞。
开门授徒,从游者众。
每谓“人皆可以为尧舜,自信得过,则精一之传在我”。
后以八行举得官,寻改京秩。
时称醇儒
有《易解》。
全宋诗
张坚字仲固金坛(今属江苏)人(清光绪金坛县志》卷八)。
纲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
太常寺簿通判建康府常州提举福建市舶,知泉州江南路转运判官
官终户部郎中四川总领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七。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五九
张坚字仲固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纲子。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监临安府新城县税,累官为国子监簿
父擢参政,极请罢任,予祠。
父解政,除太常寺簿通判建康府常州提举福建市舶司,以政绩授知泉州提举舶司
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知兴元府,终户部郎中四川总领
见《京口耆旧传》卷七。
赵杲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密州人字明叔
贡进士,有行义。
家贫,好饮,不择酒而醉。
尝有“薄薄酒,胜茶汤”之言,苏轼演绎而为长歌《薄薄酒》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四
赵东字明叔兴元府南郑(今陕西汉中)人,淳祐末海州
见《云台金石记》。
郭棣南宋 1133 — 1193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郭棣(一一三三——一一九三)字子华金州(治今陕西安康)人。
初为兴元利州正将乾道中孝宗召见,曰「恨见卿晚」。
淳熙二年扬州五年,擢殿前副都指挥使
殿岩十馀年,归乡。
绍熙三年泸州军乱,即金州起知泸州,乞祠,以利州观察使致仕。
明年卒,年六十一。
见《四朝名臣言行录》别集卷一二,《两朝纲目备要》卷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五四、七四,《止斋》卷一三,《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赵炅北宋 939 — 9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
宋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
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
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
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
四年,亲征,平北汉。
乘胜攻,于高梁河大败而归。
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
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光义(939—997)宋太宗
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
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
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
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
,至供奉官都知
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
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
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
封晋王
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
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
未几,灭北汉
乘胜攻,欲取幽冀地,败归。
雍熙三年再攻,又败。
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
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
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
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曾致尧北宋 947 — 10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12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正臣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累除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
魏庠苏州,恃恩不法,为致尧劾罢。
徙知寿州,转太常博士
性刚率,好言事,前后屡上章奏,辞多激讦。
真宗时,历知、泉、苏、扬、鄂五州,官终户部郎中
有《仙凫羽翼》、《广中台志》、《清边前要》、《西陲要纪》、《直言集》等。
全宋诗
曾致尧(九四七~一○一二)字正臣抚州南丰(今属江西)人。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
著作佐郎直史馆
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
后历知寿、泉、苏、扬、鄂等州。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三○
曾致尧(九四七——一○一二) 字正臣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为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
出为两浙转运使,历知寿、泉、苏、扬、鄂等州。
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赠谏议大夫
著有《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三卷,文集十卷。
欧阳修作有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贺令图北宋初 94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开封陈留人
贺怀浦子。
少隶赵光义左右,及光义即位,补供奉官
历知莫州雄州
雍熙二年,领平州刺史
父战死,即命为六宅使
领本州团练使,护瀛州屯兵。
握兵边郡久,每岁入奏事,屡请取幽、蓟。
太宗起兵攻,败于岐沟关,令图轻信契丹诈降言,被诱执,时年三十九,下落不明。
全宋文·卷一三二
贺令图(九四八——?
),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太祖孝惠皇后之兄子。
太宗即位,补供奉官,改绫锦副使、知莫州,迁崇仪使、知雄州
雍熙二年,领平州刺史,寻为六宅使,领平州团练使,护瀛州屯兵。
令图握兵边郡十馀年,每岁入奏事,多言边塞利害及幽蓟可取之状。
宗信之,于雍熙三年三道北伐契丹
令图刘廷让部先锋,军没被执,时年三十九。
宋史》卷四六三《外戚传》上有传。
徐元德南宋
全宋文·卷七七八四
徐元德字静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子石弟。
学于其兄,登宝庆二年进士,官汉
见《宋元学案》卷七七。
郑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蓬州人
哲宗元祐间进士
梁州,军禄有余,悉为民代输。
寻弃官归,匾所居曰“饭牛庵”。
李新北宋 106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仙井人字元应
哲宗元祐五年进士
刘泾尝荐于苏轼
累官承议郎南郑丞。
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
徽宗大观三年赦还。
有《跨鳌集》。
全宋诗
李新(一○六二~?
),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太学,时年二十三。
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
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
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为茂州通判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
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
以上事迹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为底本。
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二八八一
李新(一○六二——?
),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
元丰七年二十三岁入太学
元祐五年进士第,累官承议郎南郑丞。
元符三年上书论时政之弊,崇宁初入党籍为邪等尤上,编管遂州
大观间赦还叙官,宣和中累官郡佐,卒。
绍兴八年追赠朝奉郎
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作四十卷)、《塾训》十三卷、《欲书》五卷。
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五、一一八,《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卷二○八《艺文志》七,《宋史翼》卷六。
孙叔豹南宋
简介
乾道三年(1167)任无为知军
乾道四年(1168)4月,降一官。
淳熙七年(1180)利州路转运判官
龙雱南宋
简介
淳熙元年(1174)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祝廷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利州路提举学事司。
何逢吉南宋
简介
景定二年(1261)利州路转运判官
景定五年(1264)江阴军知军
黄潜善南宋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邵武人字茂和
进士
徽宗宣和初左司郎,累擢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
高宗即位,拜右仆射中书侍郎,与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同主和。
李纲张所,杀上书言事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
左仆射门下侍郎
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扬州潜善淮北警报而不信;致三年高宗仓皇南渡,为中丞张澄劾,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旋落职,责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黄潜善(?
——一一三○),字茂和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潜厚弟。
元符三年进士第
政和中提举利州路学事;八年提点利州路刑狱。
宣和初左司郎,擢户部侍郎
后以徽猷阁待制河间府,为高阳关路安抚使
靖康二年初,将本路兵至东平康王赵构康王承制副元帅
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
建炎元年八月,擢尚书右仆射二年十二月,进左仆射门下侍郎
右相汪伯彦力唱和议,排李纲,抑宗泽,害忠良。
三年二月中丞张澄劾其误国二十大罪,乃罢相、落职、分司衡州居住,又责置英州
此年十二月卒。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纪》,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柳瑊北宋 1071 — 1136
全宋文·卷三○三四
柳瑊(一○七一——一一三六)字伯玉(一作伯和),世为魏郡人,祖上徙合肥(今安徽合肥)
崇宁五年进士,调淄川县主簿,授苏州观察推官,移泰州司仪曹事。
奉议郎,除陕西路转运判官,移利州路提点刑狱
宣和四年除知浚州,移泰州
靖康元年告老,以朝奉大夫致仕。
建炎三年召赴行在,以疾辞,差主管台州太平观,除福建路提点刑狱,改两浙东路
建炎六年五月卒,年六十六。
孙觌《宋故左中奉大夫致仕柳公墓志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
高景山北宋
全宋诗
哲宗元祐间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
全宋文·卷三一三六
高景山徽宗朝人,政和中利州路转运判官宣和间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
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二八、兵二之四一。
李大正南宋
全宋文·卷五三八二
李大正字正之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乾道中遂昌会稽
淳熙中南安军
八年末,除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利州路提刑都大管四川茶马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七、食货一四之四三、兵二三之一九,雍正《江西通志》卷六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