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赵德芳北宋 959 — 9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981 【介绍】: 宋太祖第四子。
开宝九年,授贵州防御使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三年,加检校太尉
卒封岐王,改楚王徽宗时复改秦王
谥康惠
张威南宋 ? — 12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0 【介绍】: 成州人字德远
初在行伍,以勇见称,进充偏裨,每战辄克。
宁宗开禧嘉定间,为沔州都统制,在蜀中与金人战,屡立奇功。
曾率精兵六千破兴元叛兵张福、莫简于普州
临阵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时号“张红眼”,又号“张鹘眼”,金人惮之。
又创“撒星阵”以抗金人铁骑。
御军纪律严整。
扬州观察使
安丙南宋 ? — 12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 【介绍】: 广安人字子文
孝宗淳熙间进士
历知大安军,以家财籴米赈饥民。
宁宗开禧间,以功授四川宣抚使,迁四川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
嘉定七年,改知潭州湖南安抚使
以政尚严酷,被劾罢。
十二年,起为四川宣抚使,率军进攻红巾军,杀首领张福等。
次年,进少保
卒谥忠定
有《皛然集》。
全宋诗
安丙(?
~一二二一),字子文号晶然山叟广安(今属四川)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四川宣抚副使陕西河东招抚使
三年,知沔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兼权四川宣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一、刑法六之四六)。
四川制置使兼知兴元府
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同知枢密院事,出知潭州湖广安抚使
十二年,授四川宣抚使兴元府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职官四一之四三)。
十三年,以少傅致仕。
十四年卒。
有《晶然集》、《靖蜀编》,均佚。
宋史》卷四○二、清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二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二九
安丙(?
——一二二一),字子文号皛然山叟广安军(治今四川广安)人。
淳熙五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历知新繁、小溪二县,擢隆庆府通判,知大安军
吴曦叛,以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李好义杨巨源谋诛,以功授端明殿学士、知兴州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升四川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
嘉定七年同知枢密院事太子宾客赴召,除观文殿学士、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后以御史劾罢,与祠。
金人犯蜀,起为四川宣抚使,寻授保宁军节度使兼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
十四年卒,谥忠定
著有《皛然集》及《靖蜀编》四卷。
见《宋史》卷四○二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二四。
文同北宋 1018 — 10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79 【介绍】: 梓州永泰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历知、洋、湖州
司马光苏轼相契。
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
有《丹渊集》。
全宋诗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
至和二年(一○五五)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
六年,出通判邛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汉州
三年,迁知普州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太常礼院
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
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
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
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
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为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
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九八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
汉文翁之后,世称石室先生
皇祐元年进士,授邛州军事判官至和元年代还,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
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
通判邛州汉州,知普州陵州兴元府洋州
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
元丰元年被命知湖州明年,途经陈州卒,年六十二。
事迹见范百禄文公墓志铭》(《丹渊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郭光选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
郭光选绍熙中剑州,后移汉中嘉定中普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一○。
虞刚简南宋 1164 — 12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1227 【介绍】: 隆州仁寿人字仲易一字子韶
虞允文孙。
以郊恩任官。
再举礼部,知华阳县
永康军,招诸生讲学,遂大治。
宁宗嘉定中诏知简州,会金人犯边,保城有功,迁夔州提刑提举常平,俄改利州路,皆有声。
尝与魏了翁李心传等讲学于蜀,人称沧江先生
有《易书论语说》。
全宋诗
虞刚简(一一六三~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学者称沧江先生仁寿(今属四川)人。
允文孙。
尝与魏了翁辈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微旨。
以郊恩任官,再举礼部,监郫县犀浦镇酒税。
历知华阳县通判绵州
宁宗嘉定八年(一二一五)由知万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七)。
十一年,起知简州
十五年,擢夔州路提点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三二),改利州路
理宗宝庆二年卒,年六十四。
事见《鹤山集》卷七六《利州路提点刑狱主管冲佑观虞公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虞刚简(一一六四——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允文孙。
乾道九年,以郊恩任承奉郎
再举礼部,淳熙末始监成都府郫县犀浦镇酒税。
成都府路干办公事,知华阳县通判绵州、知永康军,寻奉祠
起知渠州,改数郡,皆未上,辟知简州,擢夔州路提刑提举常平,改利州路
嘉定十六年,任制置使,建台于汉中
宝庆元年奉祠归,二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诗说》,《》《书》《论语说》,《永康军图志》二十卷。
人尊之,称沧江先生
见《鹤山大全集》卷七六《利路提刑虞公墓志铭》。
田晟南宋
简介
绍兴三年(1133)兴元府知府安抚使
绍兴六年(1136)利州知州
绍兴十年(1140)三月改任。
王俊南宋
简介
绍兴五年(1135)兴元府知府安抚使五月到任。
刘子羽宋 1097 — 11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44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彦修
刘韐子。
徽宗宣和末,与父同镇压方腊起事。
金兵南下,与父死守真定,由是知名。
秘阁修撰池州
高宗建炎三年,与张浚谋诛范琼
宣抚川、陕,辟为参议军事,全蜀之功,实多子羽之力。
绍兴四年,坐富平之役与俱罢。
后知镇江府沿江安抚使
金人议和,复官徽猷阁待制
秦桧谏官论罢。
卒谥忠穆
尝受朱松之托,与弟刘子翚教其子朱熹,后终为大儒。
全宋诗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徽宗宣和中父韐帅浙东,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入为太府簿
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
高宗建炎初,除枢密院检详文字
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
四年,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
六年张浚还朝,起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
八年再贬单州
十一年,知镇江府沿江安抚使
以不附秦桧十二年罢,提举太平观
十六年卒,年五十。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三《少傅刘公墓志》、《少傅刘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三八
刘子羽(一○九七——一一四六)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
以门荫入仕,宣和末助其父守真定,以功迁直秘阁
建炎初池州,召赴行在,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
张浚宣抚川陕,绍兴二年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
与金军激战,屡败之,卒全蜀境。
四年,坐富平之败,责单州团练使白州安置。
复元官,历知泉州镇江府,仕至徽猷阁待制
秦桧谏官论罢之。
十六年卒,年五十。
子羽号为知人,尝荐吴玠张浚,卒成其功;教朱熹,异时为大儒。
张栻少傅刘公墓志铭》(《南轩文集》卷三七),朱熹少傅刘公神道碑铭》(《朱文公集》卷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宋史》卷三七○有传。
杨政宋 1098 — 11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57 【介绍】: 原州临泾人字直夫
七岁时父战死于西夏入犯。
徽宗宣和末应募为弓箭手。
高宗建炎绍兴间吴玠击金兵,屡获战功,由恭州刺史累迁川陕宣抚副使司都统制,以凤翔之捷拜武当军节度使。
会战仙人原,又败金兵,擒其万户将。
汉中十八年,筑堤修堰,颇便于民。
官至御前诸军都统制,拜太尉
卒谥襄毅
全宋文·卷四一五○
杨政(一○九八——一一五七)字直夫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
宣和末,应募为弓箭手。
建炎间击金人,九战九捷,累功至武显郎
绍兴元年右武大夫
又因击金兵拜恭州刺史
二年陇州团练使,选知凤州
三年明州观察使
四年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五年经略安抚泾原兼帅环庆利路。
九年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
十年武当军节度使。
和议成,召还。
十三年还镇,加检校少保
十四年,分利路为东西两路,兴元府
久之,拜太尉
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六十,谥襄毅
宋史》卷三六七有传。
费琦北宋 1027 — 1080
全宋诗
费琦(一○二七~一○八○)字孝琰成都(今属四川)人。
仁宗皇祐中进士
初仕兴元府户曹参军,迁知合州赤水县定州安喜县。
神宗熙宁中通判蜀州绵州,官至朝散郎
元丰三年卒,年五十四。
事见《净德》卷二四《朝散郎费君墓志铭》,《宋史翼》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四首。
晁公武南宋 1102 — 11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州巨野人字子止号昭德先生
晁冲之子。
高宗绍兴二年进士
初任四川总领财赋司干办公事
孝宗乾道初兴元府时称良吏
历知恭州荣州合州,以敷文阁直学士临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
家富藏书,又得南阳井度赠书,为校雠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
另有《昭德文集》、《易诂训传》等。
全宋诗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馆阁》卷八),号昭德先生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冲之子。
靖康之乱入
高宗绍兴中进士,调荣州司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
十七年(一一四七),辟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
历知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荣州(《郡斋读书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华楼记》)。
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官论罢。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
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泸州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五、二○)。
四年,为四川安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
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扬州(同上书食货一之四五)。
临安府少尹,旋罢(《咸淳临安》卷四七)。
卒于嘉州
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斋读书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号昭德先生冲之子,公溯兄,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今江苏徐州)。
靖康之乱,逃离汴京,流落吴楚。
绍兴初,与蜀中文士李焘苏符程敦厚赵次公交游。
二年进士第,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
十五年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
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寻知恭州,移荣州合州,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二十七年被劾罢,复职知泸州
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
隆兴二年国史院编修官,旋为右正言,多所论列。
殿中侍御史,徙户部侍郎
乾道元年出知泸州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
三年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四年四川安制置使六年淮南东路安抚使兼知扬州七年潭州
吏部侍郎,除临安府少尹,以与判官不合罢。
晚居嘉州卒。
公武学有渊源,闻见广博,著有《易诂训传》、《尚书诂训传》、《毛诗诂训传》、《中庸大传》、《春秋诂训传》、《石经考异》、《稽古后录》、《通鉴评》、《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斋读书志》。
事迹具《郡斋读书志校證》附录一《晁公武传略》。
吴璘宋 1102 — 11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67 【介绍】: 德顺军陇干人字唐卿
吴玠弟。
少好骑射,从父积功至閤门宣赞舍人
高宗绍兴初,与兄于和尚原仙人关大败金军,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十年,节制陕西诸军,于扶风勇挫金兵,次年收复秦州及陕右诸郡。
绍兴末,为四川宣抚使完颜亮败盟南攻,以老病督师转战汉中,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所辖十六州军。
朝廷急议和,诏命班师,新复诸地旋尽被金人所占。
守蜀二十余年,威名仅次于
太傅封新安郡王
全宋文·卷四二九六
吴璘(一一○二——一一六七)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玠弟。
少好骑射,从兄攻战,积功至閤门宣赞舍人
绍兴初,与兄玠合力破金兀术于和尚原仙人关,累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绍兴十年,金人败盟,奉诏节制陕西诸军,败金人于扶风次年秦州及陕右诸郡。
入朝,拜检校少师、阶成岷凤四州经略,复迁利州西路安抚使,徙奉国军节度使
绍兴末,拜四川宣抚使
完颜亮败盟南侵,督师转战,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十馀州军。
朝议主和,诏令班师,得地复失。
乾道元年入朝,拜太傅封新安郡王
乾道三年卒,年六十六。
太师追封信王谥武顺
著有《兵法》二篇。
宋史》卷三六六有传。
杨绘北宋 1027 — 10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88 【介绍】: 汉州绵竹人字元素号无为子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
开封府推官,知兴元府,皆有治声。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谏院
宰相曾公亮忤,改兼侍读以“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不拜。
后擢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
免役法行,陈十害,忤王安石,罢知亳州
哲宗元祐初,以天章阁待制杭州,卒于任。
有《群经索蕴》、《无为编》、《西垣集》等。
全宋诗
杨绘(一○二七~一○八八)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
通判荆南府,迁开封府推官,知眉州,徙兴元府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
熙宁四年(一○七一),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出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
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
哲宗即位,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二。
事见《1088' target='_blank'>范太史》卷三九《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二
杨绘(一〇二七——一〇八八),字元素号无为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少奇警,登进士上第,通判荆南
敏于吏事。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
以言事罢,未旬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政见牴牾,又屡言事,罢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
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
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
卒,年六十二。
文立就,有文集八十卷,今佚。
今存《时贤本事曲子集》。
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李晋弼北宋
简介
熙宁二年(1069)兴元府知府安抚使
郭正孙南宋 ? — 12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 【介绍】: 邛州临邛人字兴祖
进士
通判全州,知长宁军文州嘉定府,所至皆著能声。
太府寺丞,知兴元府,兼利州路安抚使
理宗绍定四年蒙古军入犯,遂殉难。
李文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邵武人字公瑾号耘叟
李方子弟。
光宗绍熙四年进士
历知潼川等州府。
朱熹学,为学者宗仰。
在官搜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命郭允蹈辑撰为《蜀鉴》。
全宋文·卷六八六一
李文子字公谨号耘叟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方子弟。
朱熹学。
绍熙四年进士第,历知绵、阆、潼川
在官蒐采史传,命郭允蹈作《蜀鉴》十卷(存)。
见嘉靖《邵武府志》卷八、一一,《宋元学案》卷六九。
许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泸州泸川人
性孝友,善文词。
累官太府少卿
全宋诗
许沆泸州(今属四川)人。
累官太常少卿
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曾游北岩(民国《合江县志》卷六)。
事见清光绪泸州直隶州志》卷九。
全宋文·卷六九四八
许沆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州)人。
嘉定初宗正丞八年兴元府
累官至太府少卿
该博能文,有章奏、赋咏、杂著三十卷,与里人史扶同以诗名,号泸南诗老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五八、七三之四二,《明一统志》卷七二,《蜀中广记》卷九九。
邹孟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淳甫
宁宗开禧元年进士
丰城,适逢兴元军士为乱,孟卿授行军参议,一战讨平之。
官至四川制置使马使,时西北之敌不敢犯边。
被谮赐死,次年事白,追谥忠襄
张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州资阳人字义立号亨泉子
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简州教授,为诸生痛陈佛老之妄。
历知、果等州,迁直秘阁四川制置使参议官
充利、夔、成都路提刑,劾墨吏、开新渠,疏陈时政之失。
改帅汉中,以兵复天汉、武休、虎头之险,蠲钱三十万缗,米二千斛,给田以恤死节之家。
官至尚书兵部郎。
有《亨泉稿》。
全宋诗
张方字义立号亨泉资阳(今属四川)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调简州教授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入为国子正(《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二)。
出知嘉定府,历知果州邛州眉州
十六年,充利、夔、成都路提刑四川制置使参议官
以母老辞归。
有《亨泉遗稿》百卷,已佚。
事见清雍正四川通志》卷六、七、九。
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张方字义立号亨泉子资州资阳(今四川资阳)人。
庆元五年进士,为简州教授
嘉定间国子正权发遣邛州、知眉州成都提刑
累官兵部郎官
著有《亨泉遗稿》百卷。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之二二、职官七五之三三,《宋元学案》卷七二,《宋史翼》卷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