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敦诗南宋
言举人程文诗赋用韵劄子乾道八年 南宋 · 王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韵略条式》(四部丛刊续编本)
昨准宣抚使司劄子,差充四川类省试院点检试卷官
点检得举人程文赋内有押「歧」字韵者,检照《礼部韵略》五支六脂七之韵内止收「岐」字,系从山从支,注云「山名」,即无从止「歧」字。
缘从来相承,以从山「岐」字为「文王治岐」之岐,以从止「歧」字为歧路之歧。
国子监刊行《集韵》内「岐」字下注云:「或从山,因岐山以为名,一曰旁通道」。
即系两意许行通用。
元祐间太学试《博习不与师说赋》,第一人沈回小赋押「惧惑多岐」,已曾经取放合格。
又准建炎二年五月四日敕节文:「但系国子监刊行经书内,所有音义并许通用」。
看详上件指挥,其《集韵》音义自合通用,似无可疑。
却缘《玉篇》山字部内收「岐」字,又于止字部内别收「歧」字,并张孟押韵所引经语如「导岍及岐」及「麦秀两歧」亦作两字收入。
致得考官疑惑,将押「岐」字韵赋不敢取放,暗行黜落。
缘其间颇有文理优长之人,一例被黜,恐未副朝廷搜广人才之意。
欲乞备申朝廷,乞下国子监详定,若许通用,即于「岐」字注「山名」之下,添入「一曰旁通道」五字。
或文意偏旁各别,即乞添收从止「歧」字,庶使承学之士得以遵用。
陈教授 南宋 · 王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
顺流而行东海,曾获汪洋;
拄笏而对西山,将闻致爽。
适兹驰想,遽辱贻书。
伏惟某官惊座雄文,卧楼逸韵。
不事一室,亶为有用之才;
将出六奇,以佐太平之运。
暂采芹于绛帐,即分烛于青藜
某碌碌尸官,拳拳慕义。
旃蒙作噩之岁,曾识面于荆州
而单阏执徐之年,复同僚于士会
永言欣幸,莫罄敷陈。
按: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四。
王之望文集序 南宋 · 王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
赵不愚初欲调九万夫,之望斥之。
不愚皇恐,立减六万人,人日支米二升。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注引。
措置增戍兵营寨等事碑 南宋 · 王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
成都据右蜀之会,近岁并川陕宣抚司,建四川制置使,即其地为治所,总全蜀六十二州,幅员数千里。
其西南与蛮猺接,自关可晨扰,外控秦陇,北又与狄为邻。
始置三大将领西兵,分护蜀口,而禁旅散在诸州,势分力单,教不以律,忽有警,何异欧市人战。
乾道九年吐蕃赖苗与比邻结犯沉黎,远近骚然,诸郡兵弗能扼,乃调西兵临之,然猖獗不常无宁岁。
淳熙四年,上命龙图胡公来帅蜀。
公既下车,亟布宽大之令,兴滞补弊,内固邦本,外饬武备,申以威信,信截然其不可犯。
始,公未至蜀,首奏乞增戍西兵以示弹压,至是军声益张。
明年,奴结自缚款塞,赖苗相继称藩,互市复通,内宁外谧,廓廓然无一事。
公方深思长虑,以为蜀久远之图,因考其所以用蜀如诸葛孔明志在中原,而得蜀后首决南征之策,五月渡泸,擒纵孟获,如视童孺,逮其心服,然后为北定之举。
方经略中原而猝有腹心之忧,仓皇内顾,则几事去矣。
孔明所以先事南方之意也。
矧皇上内脩外攘,方有事于规恢,将合吴蜀长技以扫清中原,则所以整师修戎,以为不测之备者,庸可缓哉!
陈子昂独谓蜀士尪孱不知兵,盖亦未之思尔。
且唐中世,吐蕃与南蛮合,三寇成都人被其毒螫。
其后李文饶镇蜀,建筹边楼,图山川险要,料简士卒,废遣儜耋,率户二百取一丁,号雄边子弟,弓弩铠甲极其精良,而二边寖惧,踵接降服,则蜀兵可用,较然明矣。
公即推本其遗意,条上利害,乞于本道选内郡精兵千人,集之成都,建营屋一干二百楹以居之,日给米盐,与成都之兵朝夕作以大军之法,月一临阅,第其艺之高下,以黄白金犒赏之。
凡器械军行之物,无一不备,皆出创制,又各为其副二千以备阙坏。
无几何,势日益长,营垒器械、麾帜气色,日益精明。
于是蜀之兵备隐然如一敌国,远近见闻,有畏有恃。
又建堂于厅事之西,列两库于左右以贮军须甲仗之属,暇日合将士习射于其上,而旌别之,遂冠以雄边之名。
军须缗钱十万,不取于他,皆出于节约之馀,以充悠久治兵之费。
既成,命敦诗记其事。
夫天下之势合则强,分则弱,此必然之理也。
今蜀口聚兵,而内郡外备谩不讲,非独失居重御轻之权,而机会之来,一旦出师,又无以镇其后,岂不败乃事?
今公能于閒暇建万事之长策,立经陈纪,百废具举,使大夫士人人如公忧国之心,夙夜不懈,天下事其有不立者乎?
公尝为夕郎,为内相,皇上盖深知其才可大用。
今施设见于蜀者,特绪馀耳。
敦诗将指期年,目睹公之行事章章如此,既承命纪述,不敢复以文学浅陋辞,敬再拜而书之。
公,平江人字长,又儿童走卒知之旧矣。
复著之,使来者知雄边之备与斯堂之建自公始。
按:《成都文类》,卷四六。又见同书卷二七,《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