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 南宋 · 安丙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凌晨走马过花后,先玩玉盆次石门。
细想张良烧断处,岩间伫立欲销魂(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二○)。
送陈伯宏归天台(读定庵诗集句) 南宋 · 安丙
押尤韵
平生江湖兴,欲住元无由。
一朝忽复来,飘然泛扁舟。
相将东南去,子独从之游。
倾盖荷相与,盏斝频劝酬。
危坐每长叹,经营出奇谋。
浩然天地间,愤气冲斗牛。
追陪文字饮,酣歌大开喉。
与君结深交,交朋情欲周。
会合元有时,妄意追陶刘。
每恨不久住,共此敝马裘。
西风彫梧桐,忽忽春复秋。
嗟余客中都,中夜怀百忧。
区区为贫仕,坐此徒穷愁。
我恨各南北,公乃遂所求。
天台亘雁荡,今为故乡游。
忽焉又分襟,凉风已飕飕。
可怜烟水阔,坐见群山幽。
音书有可寄,还解顾我不(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五)。
斩吴氏六人免五房死罪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四六(第七册第六七一七页)
逆臣吴曦罪当赤族,丙以吴氏三世为将,其族甚大,吴玠下诸房素与吴挺父子不相往来,虽吴璘下诸子,其间亦有与吴曦绝迹不相交者,若依法一槩诛戮,惧有伤圣天子好生之德,恭承诏免。其吴曦一门附于逆党者,并加诛戮,其馀协从置而不问。今具列吴曦一门当行诛斩,其他异居族人当与原免者,各具姓名如后:一,吴曦二子已斩首号令。一,吴晛系曦之堂弟,受曦伪命,为侍中兼司农卿。一,吴柄系曦之父挺同胞兄弟。一,吴晓系曦同母弟,曦僭号之后,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一,吴晫系曦之亲弟。已上六人并已斩首号令,其他婢妾等已分送诸军,嫁与军兵去讫。一,吴玠委系勋臣,其诸孙与吴曦不协。一,吴挺异母兄吴总旧与挺不和,在孝宗皇帝朝,总尝于御榻前禀曰:「以挺之权太重,异时有变,臣乞不坐」。此言中外之所共知。一,吴挺异母兄吴广已死,广之妻系宗女,清节凛然,曦僭窃之后,以书召之,斥詈曦所遣人,曦有「亲戚畔之」之语。一,吴挺异母弟吴拭已死,拭之妻刘氏闻曦僭号,吼骂曦三日,暮夜号哭。曦遣人扶出,掩门不许再入。一,吴挺异母弟吴拯已死,止有一孙幼小,素不为曦所齿。已上五房,虽在法不可免,而其情则可矜,中心昭然,欲乞特与原贷施行。
乞吴氏子孙免流徙出蜀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四七(第七册第六七一七页)
契勘逆曦僭叛,在法当诛夷三族,圣恩宽大,念其先世保蜀之勋,并特贷命,止流徒湖广州军居住。所有家产,如吴总、吴拭皆仍令收管,合得租利之属。止是吴挺系曦之父,此一房田业自当籍没。此外吴璘位下诸房子孙,朝廷虽已降指挥流徒湖广居住,缘其人皆富贵膏粱之久,不办菽麦,一出蜀口,必填沟壑。臣今仰体朝廷忠厚之意,欲乞将吴璘位下子孙田产除吴总、吴广两房俱有子孙可以给付,吴拭妻刘氏见存无子孙,俱与免籍没外,其馀人皆痴庸病风之人,欲乞指挥免行流徒出蜀,止分送潼川府、夔州路州军居住,依归朝人体例,与计口支给廪粟,俾可自存。所有本分田产及诸房应关外四州田并用招集民兵,止从宣抚司更各人与支给行钱三百贯,令往夔州、潼川路州县任便居住,庶吴璘子孙免沟壑之患。
乞复刘焞职名奏(开禧二年四月)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六之七三(第五册第四一三二页)
焞高明端亮,嫉恶如仇,为人诬蔑,乞与牵复职名。
请推恩侯正国以劝忠义状(开禧三年五月)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一五(第四册第三七九○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据西和州申:进士董昱等去冬以来,丑虏猖獗,侵犯本州,州城陷没,进士侯正国全家被执。至十二月五日,金人劫侯正国,欲以充随军参谋,称吴曦遣使投拜,已授告封为蜀王,有诏书并书劄,欲令侯正国驱引虏酋同去投下。侯正国不屈,虏帅诱以高爵厚禄,必欲胁从,正国厉声曰:「只知有赵官家,不知有吴蜀王」。虏欲杀之,正国引颈就刃,神色不变。后得生还,乡间老幼闻之,不觉击节。昱等见得侯正国委抱忠诚,刀锯在前,终不肯冗顶左衽以事夷狄,若不申陈,不唯侯正国忠节朝廷无由得知,亦无以示天下忠臣义士之劝。乞保明推恩。丙已将侯正国先次从权借补将仕郎。
乞立定每岁合举官员数奏(开禧三年五月)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一(第四册第三一八七页)
宣抚司每岁合举官员数,昨因宣抚司废罢,未有专降指挥,乞立定每岁合举官职令升陟等员数,行下遵守。
乞将张谓先换文资以励边功状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一五(第四册第三七九○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昨奉诏诛逆,即分遣兵将收复关表陷没州郡,正以得人为难。适有西和州进士张谓,是时流徙沔州,诣臣面陈利害,愤虏蹂践四州,民陷涂炭,锐然请行,愿效尺寸之功。臣嘉其志,即遣随李好义参佐军事,收复西和。好义得之,亦爱其才,凡所筹画,悉合事机,竟助好义,遂至成功。收复西和之后,边远创残,人心惊扰未定,贼盗猬起,州县阙官,遂差张谓摄西和长道县主簿,专一以团结民兵,措置备禦。谓能恪意遵承,安集流亡,归者如市。措置团结,宽猛适中,人皆乐然从事,赖此盗贼屏息,境内晏安。今来上件民兵创为忠胜军,其数五千馀人,率皆彊壮可用,并已结为队伍,各遵纪律,衣甲军器,色色俱办,即自各逐乡社,同与正军分布守把关隘。西和兵势,由是增壮,其于边防,诚非小补。谓一儒生,学业通贯,智略优长,奉公集事,不以寒素自弃,使其得一命,必能展布效职。昨已从权借补将仕郎左,随见知西和州刘昌国参佐经画边事。今谓收复西和功赏已系该转十官资,乞将张谓逐项功赏劳效先次比换一文资,可以为边远小官趋事赴功者之劝矣。
乞增大使司每岁荐员数额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八(第四册第三一六六页)
绍兴七年,席益除四川制置大使,专降旨挥,岁举改官二十员。丙先任宣抚副使日,得旨岁举改官一十员。而制置司旧例,岁举九员,当来并置,即系共举改官二十员,而四蜀尚有遗材之叹。今宣司已结局,制司事务,得旨并归大使司,视前时责任愈重,事务既殷于前,而荐员不加于旧,恐无以作其趋事赴功之心。
乞罢黜李兴宗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六(第五册第四○六八页)
前任广安军,盗用钱物,圣旨委成都提刑李兴宗结勘。兴宗具申实知子庚素来介洁,并无上件事实。如以兴宗为朋比欺罔,乞同赐罢黜。
措置天水县疆理事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二○(第四册第三四六五页)
天水军元系秦州成纪县疆理,绍兴初创为天水县,今改为军,徙治百环堡以就形胜,去旧县十馀里。其旧县治井邑如故,欲随宜措置,存天水县之名,俾通判兼领,即故县为治所,专管民讼财赋,以通判天水军事兼知天水县事入衔,与理为通判,仍三年为任。其措置抚御显有劳绩之人,任满许诸司保明陈乞军监差遣,庶几有志事功之人,不惮极边,展效才力。其上件窠阙,仍乞专委制置安抚司于改官授告人内公共选辟,其于边防,实为利便。
乞以所增盐钱与激赏绢对减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五二(第六册第五三○四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内郡赋输有激赏绢一色,本绍兴间从权施行,自后因仍不免。今岁计绢三十万疋,为缗钱九十万,欲径行除免,即恐有亏总计。窃见军兴以来,盐价倍增,未军兴前,每担共不满三十引,今约五十引,除引息柴火外,净息不下三十馀引。臣昨每担权增两引官钱,以助军兴,岁计九十万引。今欲将上项所增两引与四川人户对减合纳激赏绢,以三年为准。如三年后盐价稍低,即行除免。惟泸、叙二州赋役甚轻,其激绢仍行均科。
黔州叙州天水各地屯戍状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夔路黔州接境思州,系夷族世袭,因缘田氏互争承袭,于黔州省地纷扰,本州兵额绝少,备禦单弱,夷蛮无所畏忌,以致杀伤省民。又潼川路叙州系通放夷蛮互市之地,汉蕃杂揉,全籍近上兵官弹压。又利州路天水军系新创州郡,密迩对境,所管关堡,比其他边郡尤为紧切,虽有出戍统兵将佐守禦,例皆半年一更,各怀去替之心。合将内郡闲慢近上兵官迁于三州,屯驻置司,以作声援,以詟戎心,于官私别无侵损。窃见夔路所管兵马都监一员在重庆府驻劄,重庆系是内郡,又有提刑在彼置司,兵马都监绝无职事,乞令移司黔州,仍从重庆府分割禁兵一百名前去,以镇夷族。成都府等路第三副将一员荣州驻劄,近乞将荣州所屯第三副将并禁兵移屯嘉定府管下之犍为,已准枢密院从申移屯。缘嘉定府系属成都府路,荣州系属潼川府路,窃虑分擘支移,请给恐有未便,欲将荣州第三副将移于本路叙州驻劄,专以弹压汉蕃互市,庶使有以知畏,亦不失与嘉定为辅车之势。其荣州第三副将下禁兵,于内量移五千人,前去叙州屯驻。利州路兵马都监一员,见在隆庆府管下剑门关驻劄,止是机察奸细,搜检禁物。本处已有驻泊及兵马都监二员,又有剑门知县专一干当关事,兼御前从军屯驻,前有昭化县,后有隆庆府,相去不远,实非冲要。所有上件本路兵马都监,欲迁于天水军管下湫池堡驻劄,量带本关驻泊司禁兵五十名前去。兼天水军近申获枢密院指挥,招填把边将军兵共一百馀人,虽隶天水知县管辖,又教阅不专,因而废弛,乞令湫池堡驻劄兵马都监兼管把边将兵依时用心教阅,照应边面,实为经久利便。所有官兵合得月粮请给,仍就元置司州郡支移前去支给。
按:《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七(第七册第六八五八页)。又见同书蕃夷五之七○(第八册第七八○一页)。
乞湘潭等县仍旧差注京官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
潭州属县凡十有二,湘潭、浏阳、攸县三邑财赋民讼最称繁夥,而所注乃选人。湘潭、攸县本是注京官,浏阳亦是京官、选人通差,往往中间人惮繁剧,不乐注拟尚左,因无人愿就,遂作破格关侍左并注选人。如湘乡、湘阴、益阳皆为中邑,见注京官,岂有攸为上邑,湘潭、浏阳亦中邑,乃一向注授选人,不惟失当来立法之意,且选人资望既浅,同官未必协力,吏民率多玩视。今若得京官注授,庶几资望稍重,可以复振。兼三邑旧来本是京官窠阙,乞仍旧差注京官。外有善化、宁乡两县,近来户口亦繁,而善化又系附城,亦欲通注京官,如一季无京官愿注,郤关侍左通注选人,庶几事任稍重,不致负圣朝字民之责。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四八(第四册第三四七九页)。
论谤由疑忌而致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史》卷四○二《安丙传》
臣不辞老以报国,但事不任怨,难以图成,将恐腾谤交攻,使臣独抱赤心,无从上白。昔秦使甘茂攻宜阳,至质之以「息壤在彼」;魏使乐羊攻中山,至示之以谤书一箧。君臣之间,似不必尔。然自古及今,谤以疑间而成,祸以忌嫉而得;况臣已伤弓于既往,岂容不惩沸于方来。
保明马中和保边功绩状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一七(第四册第三七九一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二
虏贼寇边,中和奋不顾身,自办己财军器,招集忠义,同与官兵于滩哥堡马头山鏖战,剿杀虏人,焚烧粮道。又缘虏兵侵入宕昌,于附近山林保护。蹂践之馀,粮运不继,艰于籴买,中和能助纳军粮千石,应副官军支遣。又招集忠义,保守边界,不失疆土,委有前项功绩,保明来上。
乞复四川营田事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五八(第七册第六○六五页)、《宋史》卷一七六《任处厚传》、《宋史新编》卷四一、《续文献通考》卷一四、《续通典》卷五
臣等契勘蜀口营田成规,总所虽经焚荡,而蜀绅所藏编类成籍,可考不诬。阶、成、西和、天水、沔、凤、梁、洋、利九郡逃移荒闲、有主无力田土,措置开垦,始于吴璘,成于郑刚中。至绍兴十五年,逐州垦田,共二千六百五十馀顷,夏秋两料纳官细色计一十四万一千四十九石,用充所屯将兵支遣,却与民户罢免和籴,并对兑成都府路对籴三分之一,为利可谓博矣。乾道四年以后,屯戍渐撤,将兵各归军教阅,营田亦发下诸州,募民承佃,遂致租利走失,骄将豪民,乘时占据。暨淳熙、绍兴间,田亩虽增至七千七百馀顷,而所收细色却止许九万八千六百五十馀石。近年所入,又不及四五万石,其弊不可槩举。今豪强移徙,田土荒闲,正当拘收耕种之秋,合自总领所与宣抚司同共措置,置局讨究。先来金州及梁、洋等九州系官营田,取见绍兴以来亩目,分委清强官吏覈实隐漏,敷定租数,才见次第,即将抛荒无主之田,照吴璘、郑刚中体例,分拨官兵,各选部下辎重火头不入队人,随分屯地分,官给牛种耕种。俟收割了当,除元下种子外,计亩所收之数高下分给。内有民户冒耕种已施工力之田,即听其就佃,复以旧额输租入官,则可以为久驻之资,可以省馈运之费,军民两利。外有逃绝田土,欲行措置,则关内外兵火之后,亦多有之。今为豪民无赖之徒冒作命继,计会州县给据冒认,并寺观户绝之田,其数亦不赀。此二者为利亦不在营田之下。除已一面分差官吏前去措置,并下逐州军行下应管营田县分讨究元额及后来增减则目、见管田亩租利,并将见荒或人户冒占逃移户绝无主之田一面并行尽寔根括,具帐开申。乞从所请施行。
乞置宣干办营田公事一员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五九(第七册第六○六六页)
修复营田,讲求之初,必须专置属官,乃克有济。乞废三阙,以仿荆湖例,置宣干办营田公事一员。
乞褒奖杨嗣兴王参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兵一六之一七(第八册第七○三七页)
嗣兴先在北界,伪官至定远大将军、貔虎军统军,元系先朝名将杨业之后,虽世受勇问,未尝一日忘本朝,思欲自拔来归。今乘机会,抛弃家属,舍逆归正。参先因与鞑靼经战立功,伪加至怀远大将军。昨来虏人侵犯,曾受荆湖制置赵方旗榜,结约造意,赤心南向,屡犯危机,欲复见汉官威仪,乘机勇决,弃家归朝,委见忠顺。
乞旌赏王裕等归附人奏 南宋 · 安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九、《宋会要辑稿》兵一七之三六(第八册第七○五五页)
裕等各系北界永宁寨主首头目并归附人,或首先造谋,纠合徒旅,剿杀伪官;或于利路都统司请领旗榜,唱义去贼;或奋勇随义,杀戮蕃军。皆能舍逆归朝,委见忠顺,合行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