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秦亘南宋
简介
绍兴十五年(1145)安丰军知军
绍兴十七年(1147)12月代还。
主要活动
  • 1145年-1147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1147年12月代还
李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平州当涂人字与几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
洪州教授
高宗绍兴间,累迁监察御史
以奏议不合秦桧意,出知信州
后历知安丰军饶州,引年致仕。
精《》学,善星历占候。
一日,召门人朱章入卧内,取所著《易说》讲论,既终篇,正席而卒,年七十四。
全宋文·卷四三七六
李柽字与几当涂(今安徽当涂)人,宣和三年进士,以《》学名。
绍兴间通判徽州,累迁监察御史,忤秦桧,出知信州
罢职,复知饶州
著有《易说》。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二、职官五九之二○,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九三《人物志》,卷一五四《选举志》。
主要活动
  • 1121年,进士
  • 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143年-114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比部郎中
  • 1144年-114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1145年11月为右司员外郎
  • 114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145年-114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146年-115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信州知州,1150年6月免官
  • 1155年-1157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156年-1157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县),饶州知州
释道全北宋 1036 — 1084
全宋诗
释道全(一○三六~一○八四)字大同(《天台续集别编》卷五),俗姓王洛阳(今属河南)人。
年十九得度,初游彭城寿春,后居瑞州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全禅师塔铭》。
今录诗六首。
道全
洛阳王氏子也。
生不食荤血。
父母使事其舅广爱演公得度。
二十具戒。
彭城
寿春
受华严清凉说于诚法师
朝授师说。
夕能为其徒讲。
彭城有隐士董君。
识师非凡人也。
劝游南方。
问无上道师乃弃所学。
渡江。
首从甘露禅师
茫无所见。
复从栖贤秀禅师
勇于诲人。
示以道机。
迷闷不能入。
深自悔恨。
至啖恶食饮恶水以自砺。
凡七年。
高安
真净文禅师
五年而悟。
告文曰。
吾一槌打透无底藏。
一切珍宝皆吾有。
文可之。
自是言语偈颂。
发如涌泉
安太守
请住石台清凉。
已徙黄檗
师为人。
直而淳信。
不饰外事。
元丰六年
师得疾甚苦。
从医于市。
眉山苏辙
高安
师谓之曰。
君静而惠。
可以学道。
且云。
吾病夙业也。
殆不复起矣。
君念道异时相见。
毋相忘也。
病小愈。
远居山中。
次年冬
绩溪将行。
意师必来别。
师竟以病不出。
十二月乙丑
与众诀。
趺坐而化。
体香软。
十五日茶毗。
得舍利光洁无数。
年四十九。
腊三十
断际塔之右。
为铭焉。
周谞北宋
全宋诗
周谞字希圣尤溪(今属福建)人。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知新会县
因不愿推行新法,弃官归田。
著有《孟子解义》、《礼记说》。
人称周夫子
事见明嘉靖尤溪县志》卷六、卷七。
全宋文·卷二二一七
周谞字希圣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人。
熙宁六年进士第
历知广州新会县元丰中寿州寿春县,充曹州州学教授
王安石行新法,独不奉行,上书政府,力陈其弊,因求归田里。
著有《孟子解义》、《礼记解》。
见《宋诗纪事》卷二五。
主要活动
  • 1073年,进士
刘将南宋
简介
绍兴十五年(1145)和州知州8月时在任。
绍兴十七年(1147)安丰军知军
主要活动
  • 1145年-1146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8月时在任
  • 1147年-1154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吕希哲北宋 1039 — 11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6 【介绍】: 寿州人字原明
吕公著子。
少师焦千之石介胡瑗,后复师程颢程颐张载
弃科举,一意古学。
以荫入官,管库近十年,后除兵部员外郎
哲宗绍圣初,出知怀州
坐元祐党贬和州居住。
徽宗即位,知单州,召为光禄少卿
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邢州
有《吕氏杂记》。
全宋诗
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公著长子。
学者称荥阳先生
以荫入官,为崇政殿说书
哲宗绍圣初,出知太平州(《紫微诗话》)。
会党论起,以秘阁校理怀州,俄谪居和州
元符末,起知单州(同上书)。
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改光禄少卿,以直秘阁曹州
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领宫祠,羁寓淮、泗间十馀年,卒。
今存《吕氏杂记》二卷。
事见《伊洛渊源录》卷七,《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希哲字原明公著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二程张载游。
不事科举,以荫入官,久滞管库,乃判登闻鼓院
元祐六年兵部员外郎七年,以范祖禹荐,为崇政殿说书八年右司谏。
绍圣党论起,分司南京,居和州
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
力请外,以直秘阁曹州
崇宁元年党祸再起,夺职知相州,徙邢州
罢为宫祠,羁寓淮泗十馀年,卒。
著有《发明义理》(存)、《吕氏杂记》(存)。
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有附传。
主要活动
  • 1091年-10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兵部郎中
  • 10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右司谏,固辞,不拜?
  • 1093年-1095年,河北路怀州(河南省沁阳市),怀州知州
  • 1095年-1096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
  • 1101年-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光禄卿
  • 1102年,京东西路兴仁府(曹县),曹州知州
  • 1102年,河北路相州(河南省安阳市),相州知州
  • 1102年,河北路邢州(河北省邢台市),邢州知州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少监
王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婺州东阳人字定叟
宁宗嘉定四年武举及第
从军于鄂,旋守御黄州
理宗绍定间,镇江都统赵胜辟为计议官,参与镇压李全之役。
召试,为阁门舍人,升武功大夫、知濠州
蒙古兵至,改知光州,战守有功。
后充沿江制置副使司计议官,上《沿江筹边志》。
差知寿昌军,改蕲州而卒。
有《玉溪》。
全宋文·卷七三二五
王霆字定叟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嘉定四年中绝伦异等科,授承节郎从军于鄂。
理宗即位,充浙西副都监,复知应州
措置防边,战守有功,职事修举。
入对,论恢复之说,升武功大夫,出知濠州,寻知安丰军
入为閤门舍人,迁淮西马步军副总管兼游击军副都统制
徙知高邮军,充沿江制置副使司计议官,撰《沿江筹边志》一编上之。
制置使交荐之,差知寿昌军,改蕲州
于任内建学舍,祠忠臣。
著有《玉溪》行于世。
见《宋史》卷四○八本传及《史新》卷一五八,《金华先民传》卷三。
主要活动
  • 1211年,武进士
  • 1214年-1216年,淮南西路蕲州(蕲春县),蕲州知州
  • 1227年-1228年,淮南西路濠州(凤阳县),濠州知州
  • 1228年-1231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233年-1234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1240年-1241年,淮南东路高邮军(高邮市),高邮军知军
范彦辉南宋
全宋诗
范彦辉瓯宁(今福建建瓯)人。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二十六年,为将作监主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
二十八年,知安丰军(同上书卷一七九)。
全宋文·卷四二九二
范彦辉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著籍归安(今浙江湖州)
绍兴二年进士及第
历官监登闻鼓院将作监主簿大理寺丞太府寺丞
绍兴二十三年,坐作《夏日久阴》诗谤讪,除名勒停,送荆门军编管。
后复职,二十八年安丰军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六四、一七○、一七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主要活动
  • 1132年,进士
  • 1144年-114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鼓司
  • 11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158年-1159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练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延平人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
哲宗元祐初旌德,为政简易,兴学奖士。
有清操,人以清酒称誉之。
全宋诗
练毖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
哲宗元祐五年(一○九○),知旌德县
事见明嘉靖延平府志》卷八、卷一四。
今录诗二首。
主要活动
  • 1065年,进士
王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镇江府金坛人初字颖叔改字去非号实斋
王韶玄孙,王万枢第三子。
宁宗嘉泰二年进士
富阳主簿
知邵武军,抚摩创痍,民恃以安。
理宗绍定六年,拜监察御史,疏奏极论进君子、退小人。
端平初,拜殿中侍御史,又论李知孝等为三凶。
官至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为文雅健。
卒年六十七。
谥正肃
全宋诗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号实斋金坛(今属江苏)人。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
富阳簿,知当涂溧水山阴县
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邵武军,改知安丰军
迁国子主簿,累迁右正言
端平三年(一二三六),除户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历知庆元府太平州泉州温州隆兴府平江府宁国府建宁府
卒年七十六。
有《实斋文稿》(明正德姑苏》卷四),已佚。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七,《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王遂诗,据《景定建康》等书所录。
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五一
王遂初字颖叔改字去非号实斋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王韶后裔。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差知邵武安丰军
国子监主簿,拜监察御史,除右正言殿中侍御史,擢户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权左侍郎
历知遂宁成都平江庆元府,改知太平、泉、温诸州,徙宁国建宁府
江西转运副使,更安抚使
召赴阙,授权工部尚书
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年六十七,谥正肃
时人称其为文雅健,无世俗浮靡之气。
见《宋史》卷四一五本传,《京口耆旧传》卷七,《吴郡志》卷一一,《至顺镇江》卷一八等。
主要活动
  • 1197年-122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富阳(浙江富阳),主簿,以父任主富阳簿
  • 1202年,进士
  • 1221年-1228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安徽当涂),知县,知当涂县
  • 1229年-1232年,福建路邵武军(福建邵武),知军,年底知邵武军
  • 12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国子监主薄,迁国子监主薄
  • 123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太常寺主薄,又迁太常寺主薄
  • 1233年-123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监察御史,与洪咨夔同拜监察御史
  • 123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右正言,是年底,除右正言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殿中侍御史,寻拜殿中侍御史。劾李知孝、梁大成、莫泽
  • 1235年-123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户部侍郎,年底,除户部侍郎。辞免不允
  • 1236年-1238年,两浙西路平江府(江苏苏州),知府,四月,差知平江府,七月初九日到任。赴任,友人刘宰有言相送
  • 1239年-1240年,江南西路隆兴府隆兴府(江西南昌),知府、转运副使,以华文阁直学士差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副使
  • 1241年-1244年,江南东路宁国府(安徽宣城),知府,以显谟阁待制知宁国府,政绩卓著
  • 1245年-1247年,江南西路隆兴府隆兴府(江西南昌),知府、安抚使任,复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 1248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府(江苏金坛),工部尚书,除权工部尚书,未及造朝而薨。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通奉大夫
章甫北宋 1045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6 【介绍】: 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
临川,移知寿春
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
元丰中山阴县,监左藏北库。
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
徽宗即位,知虔州
崇宁初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
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
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主要活动
  • 1070年,进士
  • 1098年-110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府寺丞
  • 1100年-1102年,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市),开封府界提举常平等事
  • 1101年-1102年,两浙路处州(丽水),处州知州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都官郎中
  • 1104年-1105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
吕嘉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寿州人字望之
吕公弼从孙。
以荫入官。
神宗熙宁初权户部判官,为王安石所用,命提举市易务
后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交论市易之患,被削三秩,黜知淮阳军
哲宗绍圣中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怀州
徽宗时郢州安置。
卒年七十七。
全宋诗
吕嘉问字望之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以荫补官。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户部判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七),依附王安石
七年,出知常州
八年,安石复相,入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
十年,安石罢,出知江宁府
元丰元年(一○七八)被劾营缮越法,徙润州
三年,降知临江军(同上书卷三○二)。
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
哲宗元祐元年二○八六),黜知淮阳军(同上书卷三六四)。
后历知州府。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坐知成都府不能律身奉法,贬安化军节度副使郢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五)。
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嘉问字望之公弼从孙,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以荫入官。
熙宁初条例司引为属官,权户部判官管诸司库务,行连灶法于酒坊,岁省薪钱十六万缗。
提举京城市易务
七年,出知常州
八年王安石复相,召检正中书户房。
安石再罢,出知江宁府,徙润州
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
以言者论市易之患,削三秩,黜知淮阳军
绍圣中,擢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加直学士知开封府
元符二年,坐荐邹浩,罢知怀州
徽宗时分司南京光州居位,郢州安置,不久复起。
龙图阁学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主要活动
  • 1069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 1071年-107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1071年-107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提举在京诸司库务
  • 1072年-107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提举三司帐司勾院磨勘司
  • 1072年-107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提举市易务
  • 1074年-1075年,两浙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 1075年-107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检正中书户房公事
  • 1077年-1078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12月1日知府事1078年9月16日知润州
  • 1078年-1079年,两浙路润州(镇江),润州知州
  • 1080年-1081年,江南西路临江军(清江),临江军知军,1月知临江军
  • 1082年-108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
  • 1083年-110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光禄卿
  • 1090年-1092年,京西北路汝州(汝州市),汝州知州
  • 1093年-1094年,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市),襄州知州,七年十一月即有记载 知襄州
  • 1094年-1096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96年-1100年,京东西路郓州(东平县),郓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7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097年-1098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青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7年-109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侍郎
  • 109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1098年-110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99年-1100年,河北路怀州(河南省沁阳市),怀州知州
  • 1101年,淮南西路蕲州(蕲春县),蕲州知州,未赴,宗回仍旧
  • 1102年,两浙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六月到任
  • 1102年-1104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1104年记载为大观元年
  • 1103年-1105年,河北路真定府(石家庄正定县),成德军知军兼安抚使
夏贵宋末元初 1197 — 1279
全宋文·卷七八六二
夏贵(一一九七——一二七九)字用和安丰军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人。
宋末武将。
端平初赵范开封府,升职初阶。
嘉熙三年寿春围。
宝祐四年吉州刺史、知怀远军,兼任河南招抚使
历知庐州重庆府,充淮西安抚副使四川安制置使
咸淳七年沿江制置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经略淮西
景炎元年降元,官至江淮行省左丞,致仕。
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三。
刘岳申《大元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省左丞夏公神道碑铭》(《申斋》卷八),《宋史》卷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史新》卷一八九。
主要活动
  • 1260年-1270年,淮南东路淮安州(淮安市),淮安州知州
  • 1262年-1275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1275年7月知扬州
  • 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都承旨
  • 1264年-1270年,四川利州(四川省广元市),四川总领财赋军马钱粮
  • 1268年-1273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1273年11月知庐州
余玠南宋 1198 — 12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3 【介绍】: 宋隆兴分宁人,寓居蕲州字义夫
少为白鹿洞诸生,后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抗击蒙古,累立战功,擢工部郎官
理宗淳祐元年率兵援安丰,升淮东制置副使
进言愿以恢复全蜀为己任,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制置使兼知重庆
于任上大更弊政,遴选官吏,筑馆招贤,整顿军纪,屯田耕稼;又筑钓鱼、青城等十余山城,聚兵积累,加强战备。
在蜀十年,屡退蒙古入侵。
宝祐元年,因朝廷猜疑,召赴临安,服毒自杀。
全宋诗
余玠(一一九八~一二五三)字义夫号樵隐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一作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人。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赵葵幕府
六年,为黄州节度制置司参议官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通判襄阳
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为四川安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在蜀十馀年。
宝祐元年卒,年五十六。
事见清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二余如孙府君墓志铭》。
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全宋文·卷七八七一
余玠(一一九八——一二五三)字义夫号樵隐蕲州(治今湖北蕲春东北)人。
少为白鹿洞诸生,家贫落魄,喜功名,因事亡命,入赵葵幕。
嘉熙三年,与蒙古兵战有功,授直华文阁淮东提点刑狱
淳祐元年四川安制置使,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馆招贤,用播州冉氏兄弟策,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十馀城。
之治蜀,轻徭薄征,边关无警,自宝庆以来,蜀帅未有能及之者。
累官至资政殿学士
宝祐元年暴卒。
余如孙府君墓志》(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二),《宋史》卷四一六本传。
主要活动
  • 1235年-1241年,淮南东路招信军(盱眙县),招信军知军
  • 1238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郎中
  • 1239年-1242年,淮南东路淮安州(淮安市),淮安州知州
  • 1240年-1242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41年-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少卿
  • 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42年-124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侍郎
  • 1243年-1253年,四川利州(四川省广元市),四川总领财赋军马钱粮
  • 124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48年-1253年,夔州路夔州(奉节县),夔州路转运使
吕公雅北宋
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公雅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夷简从子。
元丰元年同提举开封府保甲,二年二月管勾京西路保马,三月兼保甲。
八年濠州
元祐元年提举保马不循召旨罪名,添差兼舒州盐酒税务,继监宿州酒税,五年管勾鸿庆宫。
绍圣四年八月自知常州少府少监十月齐州
元符元年正月提点江南东路刑狱,二年知苏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三四三、三五六、三六八、四四八、四九○、四九二、四九四、五○八等。
主要活动
  • 1085年-1087年,淮南西路濠州(凤阳县),濠州知州
  • 1096年-1097年,两浙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 1097年,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饶州/虔州(江西波阳县/赣州),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109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少府少监
  • 1097年-1098年,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市),齐州知州
  • 1098年-1099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99年,两浙路苏州(苏州),苏州知州
  • 109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军器少监
王瓒南宋
简介
端平元年(1234)安丰军知军
嘉熙二年(1238)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嘉熙二年(1238)考功郎中
淳祐三年(1243)右正言
淳祐四年(1244)侍御史
淳祐四年(1244)殿中侍御史
主要活动
  • 1234年-1235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238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 1238年-12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考功郎中
  • 1243年-124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
  • 124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侍御史
  • 124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
韩潭北宋 1050 — 1113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韩潭(一○五○——一一一三)字仲孚曹州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
自幼好学,博览经史诸子。
既长,游历梁宋陈蔡,至于寿春之霍丘,遂卜居。
一生困于场屋,至政和二年,特授荣州文学,继授将仕郎,调延州延县主簿,未赴。
次年卒,年六十四。
耽于吟咏,有诗千馀篇,编为十卷,号《南翔类稿》;词百馀首,分两卷,号《安乐杂编》;又有启、文、论三卷,藏于家。
见自撰墓志铭。
齐仲驰北宋
全宋文·卷二六二二
齐仲驰,哲宗朝人,元祐间太原府寿阳县、充梓州路转运司管勾帐司
见《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
方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齐英
宁宗开禧元年进士
先后从叶适黄干学。
左司谏,累擢兵部侍郎
漳州,在龙江书院侧建道源堂祀朱熹
奉祠归里。
全宋诗
方来字齐英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曾从叶适学。
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
教授安丰军,知吴江县,除监察御史,迁左司谏
理宗淳祐间漳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三)。
景定中致仕。
事见清乾隆温州府志》卷二○。
今录诗六首。
主要活动
  • 1205年,进士
  • 1240年-124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主管官告院
  • 1241年-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左司谏
  • 1243年-1247年,福建路漳州(漳州),漳州知州
魏杞南宋 1120 — 11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4 【介绍】: 寿州寿春人字南夫
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
以受经于赵敦临,移居明州鄞县学者称碧溪先生
孝宗时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正敌国礼,损岁币。
以不辱使命,乾道二年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枢密使
孝宗锐意恢复,左右其论。
因郊祀冬雷用汉制灾异策,罢相。
出知平江府,为谏官王希吕劾罢。
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卒谥文节
全宋诗
魏杞(一一二○~一一八三)字南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
三十年,知泾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
三十二年,召为太府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六)。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宗正少卿礼部尚书使金(《宝庆四明》卷九)。
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除起居舍人,累迁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宋史》卷三三《孝宗纪》)。
三年,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六年,起知平江府,被劾夺职。
淳熙十年卒(《魏文节遗书》附录《魏丞相行状》),谥文节
有《山房集》三十卷、《三苏言行编》(《延祐四明志》卷五),皆佚。
宋史》卷三八五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六
魏杞(一一二一——一一八四)字南夫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绍兴十二年进士第,知宣州泾县
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迁宗正少卿
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还迁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仆射枢密使
以灾异免相位,守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淳熙六年,授观文殿学士、知平江府
为言官所劾,夺职,遂告老,居碧溪,学者称碧溪先生
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四,追谥文节
传世之文仅数篇,后人编为《魏文节遗书》。
见《宋史》卷三八五本传。
主要活动
  • 1142年,进士
  • 1162年-116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郎中
  • 1162年-116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16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考功郎中
  • 1163年-11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1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165年-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子詹事
  • 1165年-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当月除吏部侍郎1166年1月除给事中
  • 1165年-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165年-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权
  • 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5月除参知政事,12月除右仆射、同平章事
  • 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2月除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 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5月除参知政事,8月兼同知枢密院事,12月除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 11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166年-11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宰相,1167年11月罢右仆射,提举太平兴国宫
  • 1170年-1171年,两浙西路平江府(苏州),平江府知府,五月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