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范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延平人号隐翁
尝从黄庭坚游,得其指授。
历知潭州宁乡县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
致仕归,益肆力于诗,真德秀读其所作《开禧太平谲咏》,为之慨然。
陆峻南宋
简介
庆元二年(1196)秘书郎
庆元四年(1198)侍御史
庆元五年(1199)太常博士
嘉泰二年(1202)监察御史
嘉泰二年(1202)著作郎
嘉泰四年(1204)中书舍人
开禧元年(1205)刑部侍郎
开禧二年(1206)给事中
开禧二年(1206)任礼部尚书
开禧三年(1207)吏部尚书
嘉定三年(1210)濠州知州
嘉定五年(1212)和州知州
嘉定七年(1214)2月放罢。
嘉定十年(1217)安丰军知军
主要活动
  • 1196年-120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198年-120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侍御史
  • 1199年-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博士
  • 1202年-120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202年-120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04年-120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205年-120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06年-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206年-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 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
  • 1210年-1211年,淮南西路濠州(凤阳县),濠州知州
  • 1212年-1214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1214年2月放罢
  • 1217年-1220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李侗宋 1093 — 11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63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字愿中世号延平先生
从学罗从彦,得其《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
退居山里,谢绝世故四十余年,讲经说道,启迪后学,答问不倦。
虽清贫而怡然自得,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
朱熹尝从受业,得其传。
卒谥文靖
有《李延平先生文集》。
全宋诗
李侗(一○九三~一一六三)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从罗公彦学。
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业于门。
三十二年,又迎谒于建安
孝宗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谥文靖
有《延平问答》及《语录》行世。
张伯行辑《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谊堂全书》。
事见《晦庵》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文定》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铭》、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四○六五
李侗(一○九三——一一六三)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
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罗从彦学,受《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
不事科举,屏居山里四十馀年。
主张「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
杨时罗从彦并称「南剑三先生」。
朱熹曾受业门下。
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
淳祐中追谥文靖
朱熹李先生行状》。
主要活动
  • 1118年-1120年,荆湖南路,荆湖南路提举学事司
  • 1121年-1122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副使,5月已在任
吕聪问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五
吕聪问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公著孙。
绍兴四年四月右朝散大夫吏部员外郎八月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六年九月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直秘阁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七九、一○五。
主要活动
  • 11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1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34年-1136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史天锡南宋
简介
嘉定元年(1208)安丰军知军
嘉定三年(1210)5月放罢。
主要活动
  • 1208年-1210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1210年5月放罢
王大才南宋
全宋文·卷六九五○
王大才庆元二年左军统制兼知安丰军,以战功转武功大夫忠州刺史,迁福州观察使沔州都统、兼知沔州
在任颇骄横,与制置大使安丙不协,尝斩其吏何九龄等七人,而讼于朝。
嘉定十一年二月与金兵战,因马蹶死于河池
见《宋会要辑稿》兵二○之六、二○之八,《宋史》卷三九、四○、四○二。
主要活动
  • 1204年-1208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212年-1219年,利州路沔州(略阳县),沔州知州
王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延平人字道原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善讲学,最为范祖禹所重。
主要活动
  • 1063年,进士
何宏中宋 1097 — 11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59 【介绍】: 代州人字定远号通理
徽宗宣和元年武举进士
滑州韦城
汴京为金所围,独韦城不下。
后为河东河北统制接应副使,以粮尽被俘。
金人欲授以官,坚辞。
久之放归,为道士以终。
长于诗文。
有《成真集》、《通理集》。
全宋诗
何宏中(一○九七~一一五九)字定远自号通理先生
先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后移居忻州(今山西忻县),遂为忻州人
家世从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殿试策中第,调滑州韦城
金兵围东京,附近州县均失守,独韦城不下,以功擢武节大夫河东河北路统制接应使。
后孤守银冶,粮尽被俘,囚居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始终不屈。
晚年为道士,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年六十三。
著有《成真集》、《通理集》,已佚。
事见《中州》卷一○。
宏中字定远,先世居雁门,叔祖青,出武弁,任忻州兵马使,因家焉。
祖行宣,西游遇仙不返。
宣之子子奇、子霖政和中,中武举高科。
子奇,秉义武州宣宁
子霖,忠翊、郎,守丰州安丰砦,皆没王事。
定远子奇子也。
幼倜傥,仪观秀整,雅以奇节自许。
宣和末,方贼扰江、浙,定远太学武举进士陈破贼三策,徽宗褒谕,谓非近日言事者所可比。
已而破贼如定远,遂知名。
宣和元年集英殿试,中第二,调滑州韦城
汴京被围,州郡多避走,独韦不下。
兵退,统制武汉英奏辟,钦宗御札召赴军前,以路塞不果,因请兵真定宣抚司
副帅种师中兵已溃,宣抚司定远汉英守银冶路。
既而太原破,西路无完城,定远等提兵并山而东,将赴援京师
汉英战死,定远收合散亡,立山棚七十四所,号令所及千里,而远艰食数月,人不敢相食。
诏以为武节大夫河东河北路统制接应使。
是后,国朝兵日盛,所守唯银冶一城而已。
帅府募人,生致定远
天会五年二月,粮尽被擒,大帅昭刺怜其忠,解缚授以官。
定远投牒于地曰:我常以此物诱人出死力,若辈乃欲以此吓我耶!
帅嘉其不降屈。
又问:欲还乡否,定远谋南奔,阳以愿归为言。
会监送使臣有先与定远相攻劫者,愬之,囚西京府君二年
帅一日召之,授以官,又不拜。
使之充军,亦不从。
取家属填城黄龙府,益偃蹇不行。
帅怒,褫衣欲斩之。
定远忻然就戮,曰:得死所矣。
拥之,已数十步,帅终不忍。
召还,问:尔授官不愿;充军,又不行;填城,又不行。
斩,又不惧,毕竟欲如何?
定远徐曰:生死在公,奚问为?
帅怒,解系西京狱。
得州人保任者数十族,乃放归,请为黄冠
神霄宫废,道士旧以徽宗为东华君,将毁其像。
定远为起紫微殿,迁像事之。
年六十三,正隆四年,病殁。
自号通理先生
所著成真、通理二集,藏于家。
州将傅慎微几先赠诗云:故人何定远,造物不虚生。
骨骼棱棱瘦,诗篇字字清。
世皆尊道义,我独见忠诚。
尊酒分携后,何时盖复倾。
其馀与朱少章辈唱酬甚多,皆为所推重,载之墓碣之阴。
杜杲南宋 1173 — 12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3—1248 【介绍】: 邵武人字子昕
杜颖子。
以父任入仕。
为江、淮制置使幕属,率兵往援滁州解金人之围。
累官知安丰军,两创南下蒙古军。
历任淮西制置副使转运使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等。
宝文阁学士致仕。
淹贯多能,为文丽密清严,善行草,晚年专意理学。
全宋诗
杜杲(一一七三~一二四八)字子昕号于耕邵武(今属福建)人。
宁宗嘉定间以父荫授海门买纳盐场
累官吏部尚书
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六。
事见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九,《宋史》卷四一二有传。
全宋文·卷六九七九
杜杲(一一七三——一二四八)字子昕号于耕邵武(今福建邵武)人,颖子。
以父任入仕,历知濠州淮西制置副使转运使
权兵部尚书,擢工部尚书,知太平州
华文阁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
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兼吏部尚书
宝文阁学士致仕,淳祐八年卒,年七十六。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一《杜尚书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二《杜杲传》。
主要活动
  • 1229年-1231年,淮南西路濠州(凤阳县),濠州知州
  • 1232年-1238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234年-1237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淮南西路转运判官,6月言事
  • 1237年-1239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1239年10月,除刑部尚书
  • 12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
  • 1238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卿
  • 1239年-1240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副使
  • 1239年-124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尚书
  • 1240年-124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41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
  • 1242年-1244年,江南东路建康府(南通),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4月18日知府事1244年3月13日除刑部尚书
  • 124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
孙晖南宋
简介
绍兴六年(1136)寿春府知府
绍兴七年(1137)2月令再任。
绍兴九年(1139)12月文州团练使
绍兴十二年(1142)安丰军知军
主要活动
  • 1136年-1142年,淮南西路寿春府(寿县),寿春府知府,1137年2月令再任1139年12月为文州团练使
  • 1142年-1143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郭绍彭南宋
全宋诗
郭绍彭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由知安丰军任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四)。
全宋文·卷六九七八
郭绍彭嘉定中通直郎权发遣安丰军事、沿边都巡检使
主要活动
  • 1212年-1214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1214年4月放罢
吕陶北宋 1027 — 11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3 【介绍】: 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
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
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知陈州
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
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
有《净德》。
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
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太原府判官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
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
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
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
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
徽宗即位,起知梓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马骐序)。
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三十八卷。
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
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
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皇祐五年进士,调铜梁,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为签书判官
熙宁三年应制举,对策枚数新法之过,虽入等,才通判蜀州
改知彭州
十年,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州商税。
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
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
二年,因与苏轼兄弟同贾易朱光庭等争论,被目为蜀党。
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
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绍圣初,出知陈州,移潞州梓州
后夺职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
崇宁元年致仕。
是年秋被列入元祐党人碑。
三年卒,年七十七。
著有《净德》。
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又参本集《乞别给致仕状》及戴扬本《关于吕陶生卒年岁的辨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主要活动
  • 仁宗皇祐间,进士
  • 1052年-1057年,利州路利州绵谷(四川广元),县主簿,为绵谷县主簿
  • 1058年-1065年,梓州路合州铜梁(重庆铜梁),知县,调铜梁令,有政绩
  • 1065年-1069年,河东路太原府阳曲(山西太原),签书判官,唐介辟吕陶为签书判官
  • 1070年-1072年,成都府路蜀州晋源(四川崇州),州通判,入贤良方正等科四等,通判蜀州。有谢启
  • 1073年-1077年,成都府路彭州彭州(四川彭县),知州,是年,迁知彭州
  • 1077年-1082年,梓州路怀安军金水(四川简阳),监税,以论榷茶事冲替,责监怀安商税。刘庠疏辩其无罪
  • 1083年-1085年,梓州路广安军渠江(四川广安),知军,起知广安军
  • 108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司门郎中,入朝,任司门郎中
  • 1086年-108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殿中侍御史,由御史中丞黄履等举任殿中侍御史
  • 108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左司谏,任左司谏。上表辞免
  • 1087年-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转运副使,有任京西转运副使之命
  • 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右司郎中,十一月壬寅,任右司郎中
  • 1092年-109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起居舍人,十一月辛酉,因范百禄、苏轼荐,任起居舍人。有辞免状
  • 109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中书舍人,与姚勔并为中书舍人。有辞表
  • 1093年-109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给事中,使契丹还,拜给事中。有辞表
  • 1094年-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知州,除集贤院学士知陈州
吕用中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九
吕用中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好问第四子,本中弟。
绍兴五年枢密计议官
八年右宣义郎、守尚书兵部员外郎
十二年两浙东路提点刑狱,除直秘阁
三十一年右朝奉大夫、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七、道释二之一二,《宋史》卷二八《高宗纪》五、卷三六二《吕好问传》。
主要活动
  • 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 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驾部郎中
  • 1138年-1139年,福建路泉州(泉州),福建路提举市舶
  • 1138年-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郎中
  • 1140年-1144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1142年12月改知泉州,1144年8月到任,1145年5月宫祠
  • 1143年-1144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会稽续志》卷二:“吕用中,绍兴十二年十二月改知泉州。”李书因何不在十二年郡守中载之?
吴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钱塘人字傅朋号练塘
吴师礼子。
高宗绍兴中尝知信州
工书,尤善杂书游丝书,所题扁额碑铭,均极佳,时人甚重其字,高宗亦极称赞之。
全宋诗
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两浙路提举市舶公事,四年福建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三四)。
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台州,历知信州安丰军盱眙军(同上书卷一二九、一五四、一六八)。
善游丝书,为时人称道。
曾编《古今绝句》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书史会要》卷六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
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师礼长子。
建炎中提举两浙市舶
绍兴中尚书郎,出知信州,再知盱眙军主管崇道观
善书,高宗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唯钱塘吴说
所书《九里松碑》,尤为高宗称赞。
传世书迹有《三诗帖》、《行艺诗帖》、《千字文》法帖等。
尝辑杜甫王安石绝句,编为《古今绝句》三卷,今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二、刑法二之一五五,《皇宋书录》卷下,《书史会要》卷六,《宋诗纪事》卷四八。
主要活动
  • 1129年,两浙路杭州(浙江省杭州市),两浙路提举市舶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金部郎中
  • 1130年,福建路福州(福州市),福建路转运判官,说未赴,詹仍旧
  • 1139年,福建路建州(建瓯市),福建路转运判官
  • 1144年-1146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信州知州
  • 1153年-1154年,荆湖北路复州(天门市),复州知州,7月已在任
  • 1155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3月,改知盱眙军
  • 1155年-1156年,淮南东路盱眙军(盱眙县),盱眙军知军,1156年11月奏事
于泽南宋
简介
绍兴十三年(1143)安丰军知军
主要活动
  • 1143年-1145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孙泾南宋
简介
嘉定八年(1215)安丰军知军
嘉定九年(1216)12月放罢。
嘉定十二年(1219)大理寺正
主要活动
  • 1215年-1216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1216年12月放罢
  • 1219年-122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寺正
范仲武南宋
简介
嘉定八年(1215)安丰军知军
嘉定十年(1217)嘉定府知府
嘉定十三年(1220)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主要活动
  • 1215年-1217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217年-1219年,成都府路嘉定府(乐山),嘉定府知府
  • 1220年-1223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许成之南宋
简介
嘉定五年(1212)安丰军知军9月放罢。
嘉定十四年(1221)靖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212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9月放罢
  • 1221年-1223年,荆湖北路靖州(靖州县),靖州知州
陈韡南宋 1180 — 12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9—1261 【介绍】: 福州侯官人字子华号抑斋
孔硕子。
与弟陈韔同师从叶适
宁宗开禧元年进士
嘉定中京东河北干官,定策击退进犯安丰之金兵。
理宗绍定端平间,历知南剑州福建路兵马钤辖及知隆兴府赣州江西安抚使等职,先后镇压晏彪、陈三枪等起事。
累拜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
复出任湖南江西安抚大使
提举佑神观致仕。
卒谥忠肃
全宋诗
陈韡(一一八○~一二六一)字子华号抑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
叶适学。
嘉定六年(一二一三)湖口
十四年,应淮东制置使贾涉辟,为京东河北干官
十五年,以献策功迁制置司干办公事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除淮东提刑
绍定三年(一二三○),知南剑州
六年,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端平嘉熙间累官江东湖南安抚使
淳祐四年(一二四四),拜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
景定二年卒,年八十二。
谥忠肃
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六《忠肃陈观文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九有传。
今录诗四首。
主要活动
  • 1205年,进士
  • 1223年-1225年,淮南东路真州(仪征市),真州知州
  • 1224年-122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监丞
  • 1225年-122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227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8月,除大宗正丞兼工部郎官
  • 1227年,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兴化军知军
  • 122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仓部郎中
  • 122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郎中
  • 122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宗正丞
  • 1230年-1231年,福建路南剑州(南平),南剑州知州
  • 1230年-1233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31年-1233年,福建路建宁府(建瓯),建宁府知府
  • 1233年-1234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赣州知州,1234年2月至赣
  • 1233年-1234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35年-124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尚书
  • 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金部郎中
  • 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寺丞
  • 1242年-1249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潭州知州兼安抚使,1244年11月召赴阙1249年R2月知福州
  • 1244年-124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4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 1245年-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247年4月除知枢密院事,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
  • 1245年-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12月除兼参知政事1246年6月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1247年4月除知枢密院事、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
  • 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4月知枢密院事、湖南安抚使知潭州
  • 1249年-1261年,福建路福州(福州),福州知州兼安抚使
僧志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寿州寿春人俗姓许
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
相貌奇古,语笑无度,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
仁宗每延入禁中,饭毕遽出,未尝揖。
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初不可晓,其后多验。
卒,仁宗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
僧志言
姓许
寿春人
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事清璲。
璲见其相貌奇古直视不瞬。
心异之为授具戒。
然动止轩昂语笑无度。
多行市里褰裳疾趋。
举指画空伫立良久。
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
众以为狂。
璲独曰。
此异人也。
人有欲为斋施辄先知以至。
温州人林仲芳自其家以摩纳来献。
舟始及岸遽来取去。
仁宗每延入禁中。
径登座加趺。
饭毕遽出未尝揖也。
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
初不可晓其后多验。
仁宗春秋渐高嗣位未立。
默遣内侍至言所。
所书有十一郎字。
人莫测何谓。
英宗濮王第十一子入继。
众始悟。
普净院施浴。
夜漏初尽。
门扉未启。
方迎佛。
而浴室有人声。
往视则言在焉。
其具斋荐鲙者。
并食之。
临流而吐。
化为小鲜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
见僧操縆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
忽谓之曰。
非我汝奈何客记其貌。
真引舟者也。
将死作颂不可晓。
已而曰。
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
仁宗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显化禅师
其后善者礼之见额莹然有光。
就视之得舍利。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志言姓许氏寿春人
落发京东景德寺七俱视院,事清璲为师。
燧尚苦行,讽诵尤勤。
忽造前,跪请愿为弟子。
璲见其状貌奇古,直视不瞬,心异之,为授具戒。
然动止无常,笑语失度。
或袒裼裹裎,旁若无人。
书空咄咄,伫立不去。
时行市廛,从屠酷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
璲独曰:“此异人也。
”人有入寺舍施者,辄先知其至,不俟款扉,指名取供。
温州人林仲芳,自其家以衲衣来献,舟始及岸,遽来取去。
仁宗尝延入禁中,径登坐结趺。
赐之食,食终而末尝揖也。
王公士庶,欲与接者,召即赴,然莫与交一言。
或阴卜休咎,乞书数字,则挥翰落纸,洒若云烟。
初不可晓,其后往往多验。
仁宗春秋渐高,皇储末定,默遣内侍至言所索书,手书付之。
中有“十三郎”字,人莫测所谓。
英宗濮王第十三子,入继大统,众始惊服。
大宗正守节,持纸求言书,不顾,固请,得润州字。
未几,守节薨,赠丹阳郡
见寺童义怀,抚其背曰:“德山临济
怀既落发,住天衣说法,大为学者所宗。
其前知类此。
普净院施浴,夜漏初尽,门未启,方迎佛而浴,室有人声,往视则言在焉。
有具馔荐鲙者,并食之。
临流而吐,化为小鲜,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䊺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忽谓之曰:“非我,汝奈何。
”客熟砚之,真引舟僧也。
曹州居士赵棠善,后弃官,隐居番禺
人传数以偈颂相寄,往还万里,数日即达。
死,亦盛夏身不坏。
将死,作颂不可晓。
已而曰:“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
仁宗闻之,遣内侍,就真身安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
后有善厚者礼之,见额上荧然有光,审谛之得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