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旨北宋 984 — 10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4—1061 【介绍】: 怀州河内人字仲微
仁宗明道中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饥者,浚渒河三十里,引支流溉田数万顷,又筑堤以备水患。
元昊反,通判府州,筑外城督居民力战来犯之敌,以功迁都官员外郎
历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
以鸷武有谋略,为范仲淹欧阳修所称。
累迁光禄卿、知晋二州
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
主要活动
  • 1042年-1044年,河北路邢州(河北省邢台市),邢州知州
  • 1043年-1045年,河东路并州(太原市),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44年-1046年,秦凤路凤翔府(扶风),凤翔府知府,1046年5月19日改知梓州
  • 1046年-1049年,梓州路梓州(三台),梓州知州兼安抚使,5月19日知梓州
  • 1049年-1052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50年-1053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潞州知州
  • 105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尚书刑部
  • 1054年-1055年,河东路晋州(山西省晋城市),晋州知州
程琳北宋 988 — 10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56 【介绍】: 永宁军博野人,字天球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举服勤辞学科。
知制诰权御史中丞知开封府,长于政事,断狱听讼不避贵戚。
仁宗景祐四年参知政事,旋坐事黜知颍州,徙青州大名府
皇祐初,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前后守大名十年,习知边事,守御完固。
章献刘太后听政时,尝上《武后临朝图》,为人所鄙。
卒谥文简
全宋诗
程琳(九八八~一○五六)字天球中山博野(今河北蠡县)人。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举服勤辞学科,为泰宁军节度推官,改知寿阳县
天禧中,召试,直集贤院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益州
七年知开封府
景祐四年(一○三七)参知政事
后历知大名永兴、延等州府。
至和三年卒,年六十九。
谥文简
有文集奏议六十卷,已佚。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程公墓志铭》、卷二一《程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六四
程琳(九八八——一○五六)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今河北博野)人。
大中祥符四年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知寿阳县
太常博士权三司户部判官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累官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入为给事中,两知开封府
景祐四年参知政事,旋贬知颍州、天雄军、永兴军,加资政殿大学士,判延州,为陕西安抚使
皇祐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永胜军。
嘉祐元年卒,年六十九。
谥文简
欧阳修程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又《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主要活动
  • 1022年-102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1022年-102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修起居注,1023年9月为正旦使
  • 1025年-10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提举在京诸司库务
  • 1026年-102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1027年9月为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 1026年-103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使,1037年4月为参知政事
  • 1027年-103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1028年3月知益州
  • 1028年-1030年,益州路益州(成都),益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3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吏部流内铨
  • 1031年-103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37年-103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039年10月知颍州
  • 1039年-1040年,京西北路颍州(阜阳市),颍州知州
  • 1040年-1041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青州知州
  • 1041年-1046年,河北路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府知府
  • 1046年-104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47年五月改任宣徽北院使、判延州
  • 1047年-1049年,永兴军路延州(延安),延州知州,1049年3月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
  • 1049年-1052年,河北路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52年-1061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言法华北宋 ? — 1048年11月23日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初见之于景德寺
七俱胝院。
梵相奇古。
直视不瞬。
口吻衮衮。
不可识。
相传言。
诵法华经。
故以为名。
时独语笑。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手画空。
伫立良久。
从屠沽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对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问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
有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
以待皇嗣之生。
退居藩服。
不然。
典宿卫尹京邑。
以系天下之望。
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一留中。
二付中书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翌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 上道衣凝立。
以待。
俄驰奏。
言法华
自右掖门径趍。
将至𥨊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有顷至。
辄升御榻。
跏趺而坐。
受供讫。
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
嗣息有无。
法华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 英宗登极。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
将化谓人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语毕右胁而寂。
赞曰。
如来世尊曰。
灭度后。
敕诸菩萨。
及阿罗汉。
应身生彼。
末法之中。
作种种形。
度诸轮转。
或作沙门
白衣居士
人王宰官。
童男童女。
如是乃至淫女寡妇。
奸偷屠贩。
与其同事。
称赞佛乘。
令其身心。
三摩地
终不自言。
我真菩萨。
真阿罗汉。
泄佛密因。
轻言末学。
唯除命终。
阴有遗付。
言法华临终乃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是也。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梵相奇古。
语言无忌。
出没不测。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指画空。
伫立良久。
与屠沽者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时至景德寺七俱胝院。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答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问。
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有。
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
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
使摄储贰
以待皇储之生。
并州通判司马光
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翼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
俄驰奏言。
法华自右掖门径趋。
将至寝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辄升御榻趺坐。
受供讫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嗣息有无。
师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英宗登极。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吕申公蒙正政府日。
焚疏请师斋。
师至坐堂上。
公将出。
念当拜不当拜。
师大呼曰。
老子
快出来。
拜亦得。
不拜亦得。
吕大惊。
遽出拜之。
斋毕。
问未来休咎。
师索笔书亳州二字。
及后罢相知亳州始悟。
天衣怀公
景德时
与师遇。
怀背曰。
临济德山去。
怀因奋而游禅。
遂大振云门之道。
儿孙珠走而玉跃。
师言于是乎验。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
谓人曰。
我从无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言毕右胁而寂。
或作寿春许氏子。
弱冠游东都。
得度于俱胝院。
留讲肆之久。
一日读云门录。
忽契悟。
遂获感通焉。
河南志曰。
志言
姓许氏
自寿春来。
东京景德寺
为人卜休咎。
书纸挥翰甚疾。
字体遒劲。
初不可晓。
后多验。
有具斋荐鲙者。
则并食之。
临流而吐。
化为小鲜。
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
操絙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
志言谓客曰。
非我汝奈何。
客犹记其貌。
真引舟者也。
后卒。
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显化禅师
刘埙宋末元初 1240 — 13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319 【介绍】: 宋元间南丰人字超潜号水村
卓荦不群。
工诗文。
宋亡十余年,以荐署旴郡学正,又十余年,命为延平郡教授,秩满归里卒。
有《水云村稿》
字起潜别号水村南丰人
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
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当路交荐,署昭郡学正
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教授,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
延祐六年卒,年八十。
所著有《经说讲义》、《水云村稿》、《泯稿》、《哀鉴》、《英华录》、《隐居通义》,凡百二十五卷。
全宋诗
刘埙(一二四○~一三一九)字起潜号水云村南丰(今属江西)人。
入元后,年五十五为建昌路学正,年七十为延平路儒学教授
元仁宗延祐六年卒,年八十。
有《隐居通议》、《水云村稿》。
事见《吴文正》卷七一《故延平路儒学教授南丰刘君墓表》。
今录诗十四首。
黄干南宋 1152 — 12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2—1221 【介绍】: 福州闽县人字直卿号勉斋
黄瑀子。
少从朱熹学,以女妻之。
病重,以所著书授,托传其学。
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
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
后召为大理丞,不拜,归里授徒讲学以终。
卒谥文肃
有《勉斋》。
全宋诗
黄干(一一五二~一二二一)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早年受业朱熹、后为婿。
宁宗即位,以妻父荫补官。
调监台州酒务、嘉兴府石门酒库,入荆湖安抚使幕。
历知临川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
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
有《礼记集注》十四卷、《论语通释》十卷、《勉斋》四十卷等。
事见宋郑元肃《勉斋黄文肃公年谱》,《宋史》卷四三○有传。
 黄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勉斋集》为底本。
以元延祐二年重修本(简称元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勉斋先生集》所收诗(简称名贤集),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五二六
黄干(一一五二——一二二一)字季直又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二十五岁入朱熹之门,日侍左右,最得朱熹推赏,后以女妻之。
又尝从吕祖谦学。
宁宗立荐补将仕郎,铨中,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卒,持心丧三年,调监嘉兴府石门酒库。
吴猎湖北,辟为安抚司激赏酒库
嘉定初,知临川县,政绩为一路最。
历知新淦县通判安丰军建康府
七年,知汉阳军
增兵积粟,举行荒政,修学养士,民悦其治。
十年,知安庆府,创筑城壁,大为战守之备。
后金人破诸关,安庆按堵如故,人德之。
江淮制置使李珏辟为参议官,诏提督黄州关守禦
屡移书于,陈守备之策,不能用。
乞祠归里,著书讲学,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
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
理宗端平中谥文肃
著有《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存)、《论语通解》、《孝经本旨》及文集。
见门人陈义和编《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年谱》,《宋史》卷四三○《道学传·黄干传》。
主要活动
  • 1194年-1195年,湖南,将仕郎,文公以捧表恩奏补黄榦将仕郎
  • 1195年-1201年,浙江杭州,迪功郎;监台州户部瞻军酒库,授迪功郎、监台州户部瞻军酒库。在行都与吕公子约、赵公子钦交游,因以《礼书图证》相与讲明之
  • 1202年-1206年,福建福州闽侯,监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酒库,得监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酒库,待次于家
  • 1206年,浙江桐乡石门,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兼准备差遣,授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兼准备差遣
  • 1206年,湖北,极边关隘总领、宣抚二司,檄措置极边关隘总领、宣抚二司,就委提点八关,经历光、黄、德安、信阳四郡之间
  • 1207年-1209年,福建建瓯,临川知县,江西提举常平赵公希×知抚州,高公商老奏辟黄榦知临川县事
  • 1210年-1211年,江西抚州临川,临川酒政,时溪峒盗起,调发益急。黄榦为郡治酒政,为×司招官兵,皆赖其用
  • 1211年,福建建阳,从政郎;剑浦县令,循从政郎,授南剑州剑浦县令,待次考亭
  • 1212年,福建建阳,宣教郎;知临江军,改宣教郎,知临江军
  • 1212年,福建建阳,新淦知县,庐公子文奏辟黄榦知新淦县事,四月命下
  • 1213年,江西南昌,监尚书六部门,除监尚书六部门
  • 1213年,江西南昌,通判安丰军,未赴,改差通判安丰军
  • 1214年,江苏东台安丰,通判建康府事,特添差通判建康府事,仍釐务。谏官为辨安丰之谤,郡将坐黜。正言倪公千里论之。自安丰巡历淮垠守御要害。道经仪真,与李公道传胥会
  • 1214年-1215年,江苏南京,发遣汉阳军;提举义勇民兵,除权发遣汉阳军、提举义勇民兵,辞不许
  • 1215年,湖北武汉,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差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漕使再乞留
  • 1216年,湖北武汉,通直郎,转通直郎
  • 1216年-1217年,福建福州闽侯,安庆知府,除权发遣安庆府事,力辞,不许
  • 1217年-1218年,安徽安庆,制置司参议官,江淮制置使李公玉奏辟黄榦为参议官,十一月命下,仍候新城毕工日赴司供职。又辞,不许
  • 1218年,安徽安庆,安庆知府;制置司参议官,依旧知安庆府,兼制置司参议官
  • 1218年-1220年,武夷山(福建武夷山),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差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重修《仪礼经传》续卷,置局于寓舍之书室及城东张氏南园,四方生徒会聚讲学
  • 1220年-1221年,福建福州闽侯,奉议郎,转奉议郎
  • 1221年,承议郎,转承议郎致仕
吕本中宋 1084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
吕好问子。
高宗绍兴六年进士出身
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侍讲权直学士院
曾上书陈恢复大计。
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
又与赵鼎深相知,忤,被劾罢。
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
卒谥文清
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
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
幼以荫授承务郎
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
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
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
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
卒,谥文清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
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
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
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
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侍讲六月权直学士院
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
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
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
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主要活动
  • 1090年-1115年,承务郎,是年,以曾祖遗恩授承务郎
  • 1115年-1117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主簿,是年,在扬州,调济阴主簿
  • 1118年-112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狱掾,是年,在京师,为泰州狱掾
  • 112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司幹官,是年,在京师,辟为大名府司幹官
  • 1124年-112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编修官,是年,居京师,除枢密院编修官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职方员外郎,是年,在京师,迁职方员外郎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检讨官,在京师,四月,以太宰徐处仁荐,为详议司吏房检讨官
  • 1126年-113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在京师,闰十一月初,以父嫌奉祠
  • 1134年,祠部员外郎,三月,除祠部员外郎
  • 1134年-1136年,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疾请辞祠部员外郎,四月,罢
  • 1136年,进士
  • 1136年,起居舍人,七月七日,除起居舍人
  • 1136年-1137年,两浙西路平江府吴县(江苏苏州),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在平江,十一月二十二日,兼权中书舍人
  • 1137年,江南东路建康府江宁(江苏南京),直龙图阁主管江州太平观,在建康,四月二日,落职奉祠
  • 1137年,两浙东路绍兴府萧山西兴镇(浙江萧山区),直龙图阁主管台州崇道观,重阳,至萧山西兴镇,有诗寄亲旧
  • 1137年,太常少卿,闰十月初二,以赵鼎荐,除太常少卿
  • 1138年,两浙西路建康府江宁(江苏南京),中书舍人,二月,在建康,迁中书舍人
  • 113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中书舍人兼侍读,三月,当在临安,兼侍读
  • 113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六月二十八日,在临安,兼权直学士院
  • 113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兼史馆修撰,八月十二日,在临安,诏居仁讲《左氏传》
  • 1138年-114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提举江州太平观,十月二十八日,在临安,因赵鼎罢相、勾龙如渊之谮等的原因,落职奉祠
  • 1140年,两浙东路衢州(浙江衢州),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当在衢州,十二月十七日,复秘阁修撰
  • 1140年-1145年,两浙东路衢州(浙江衢州),右朝奉郎,当在衢州,以言者奏居仁阿附赵鼎,十二月二十二日,罢复职之命
陈渊南宋 ?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5 【介绍】: 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
初名渐字几叟
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
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
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
七年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
九年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
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所恶。
主管台州崇道观
有《墨堂集》。
全宋诗
陈渊(?
~一一四五),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宋元学案》卷三八),学者称默堂先生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
瓘从孙。
早年师事杨时以女妻之。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恩为吉州永丰簿。
高宗建炎中永新(本集卷一九《上都张丞相书》)。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充枢密院计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
宋史》本传作五年,枢密院编修官)。
七年,以事出监潭州南岳庙(本集卷一三《辞免举贤良状》)。
李纲辟为江南西路制置司机宜文字
八年,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丞(同上书卷一二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八)。
九年,除监察御史,迁右正言
十年,以忤秦桧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五年卒。
遗著由婿沈度编刻《默堂》二十二卷(《默堂集序》)。
宋史》卷三七六及《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引《延平志》并有传。
 陈渊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影宋钞本《默堂》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八《默堂》(简称小集)等。
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全宋文·卷三二九○
陈渊(?
——一一四五),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世称默堂先生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瓘侄孙。
徽宗时太学生,后师杨时妻以女,遂为杨门首座
屡举进士不第,后以特奏名补官,靖康建炎间,为吉州永丰县主簿,摄永新县
绍兴二年枢密院计议官,旋罢。
五年廖刚胡寅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次年乞监潭州南岳庙
八年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丞监察御史,迁右正言
秘书少监崇政殿说书,改宗正少卿
十年四月以论郑亿年,忤秦桧,为言官所劾,罢,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五年卒。
著有《默堂》。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主要活动
  • 进士
  • 1135年-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编修官
  • 1138年-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139年-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1140年2月试秘书少监
  • 1139年-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胡思成南宋
简介
庆元元年(1195)安丰军知军
庆元二年(1196)濠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195年-1198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196年-1198年,淮南西路濠州(凤阳县),濠州知州
厉仲方南宋 1159 — 12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12 【介绍】: 婺州东阳人字约甫
原名仲详
师事叶适
光宗绍熙元年,以武学诸生举第一。
侍卫步军司计议官,寻出知安丰军诸地。
召授左领卫中郎将,防守建康,寻复还领卫
有将才,在安丰种桑垦田,以充军实。
造九牛弩、战车,后人卒用以败金兵。
韩侂胄谋开边北伐,仲方淮北饥民多叩关求救,侂胄藉为口实。
后战争失利,台官遂劾以附会,罢官奉祠,贬徙邵州
主要活动
  • 1202年-1204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
  • 1205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05年-1206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
宋驹南宋 1159 — 12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0 【介绍】: 赵州平棘人,徙居绍兴字厩父
宋绶后裔。
叶适研究心学,用功甚锐,家居或逾月不出,野宿或兼旬不返,以读书为乐。
进士寿春县,卒。
宋登科记考
字厩父
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181年,进士,由进士知寿春县,卒。
吴中复北宋 1011 — 10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98 【介绍】: 兴国永兴人字仲庶
吴仲举子。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
右司谏。
历知泽、瀛州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
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
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
全宋诗
吴中复(一○一一~一○七九)字仲庶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
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进士
皇祐五年(一○五三)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嘉祐二年(一○五七)殿中侍御史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
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
出为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
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
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
元丰元年(一○七八)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五),年六十八。
事见《名臣碑傅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吴给事中复传》,《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今录诗二十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九
吴中复(一○一一——一○七八)字仲庶兴国永兴(今湖北阳新)人。
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知峨眉县通判潭州
皇祐中孙抃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风节峻厉,先后弹罢宰相梁适刘沆仁宗尝书「铁御史」三字赐之。
嘉祐中右司谏,同知谏院
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
知泽、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成德军。
熙宁中,历知成都府永兴军河阳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八。
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吴给事中复传》,《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主要活动
  • 1038年,进士
  • 1038年-1041年,淮南东路泗州招信县(安徽明光市),县尉,为泗州招信尉
  • 1042年-1046年,两浙路润州金坛县(江苏金坛县),知县,知金坛县
  • 104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佐郎,改秘书省著作佐郎
  • 1048年-1050年,成都府路嘉州犍为县(四川犍为县),知县,知犍为县,毁淫祠
  • 1051年-1053年,荆湖南路潭州潭州(湖南长沙),通判,通判潭州
  • 105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监察御史里行,由孙抃荐为监察御史里行
  • 105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殿中侍御史里行,上召对延和殿
  • 1054年,江南东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通判,命出通判虔州,蔡襄、胡宿为之辩。出京城
  • 1054年-1055年,江南东路开封府陈留陈留禅寺(河南开封县),知州,改以主客员外郎知池州,过陈留。赴任途中有组诗,寄示梅尧臣、吕景初、马遵等唱和,原唱不存
  • 1055年-105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殿中侍御史里行,由赵抃荐为殿中侍御史里行
  • 105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殿中侍御史,由中丞张昪荐,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
  • 105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右司谏,改右司谏、兼主管国子监
  • 1058年-105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同知谏院兼都水监,论罢枢密使贾昌朝,迁同知谏院侍御史知杂事兼都水监
  • 1059年-106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户部副使,除三司户部副使
  • 1063年-1067年,荆湖南路潭州潭州(湖南长沙),知州,以天章阁待制知潭州
  • 1068年-1072年,江南东路江宁府江宁府(江苏南京),知府,以龙图阁直学士、左谏议大夫知江宁府
  • 1072年-1075年,永兴军路永兴军长安(陕西西安),安抚使,迁给事中,知永兴军
  • 1075年-1076年,江南西路江州江州(江西九江),提举玉隆观,岁暮,还乡过浔阳,孔武仲拜见
  • 1077年-1078年,荆湖北路荆州荆州(湖北荆州),知府,起知荆南
张錤南宋 1160 — 11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0—1197 【介绍】: 秦州三阳人,南渡居临安字深父
张俊曾孙。
以荫为承事郎
两浙转运司明州造船场签书安丰军签判坑冶司检踏官监太平惠民局,积官承议郎
在船场任时,不以卑冗怠事。
时为文以见志。
所居帷屏壁门,皆有铭以自警戒。
毕从古北宋
简介
皇祐三年(1051)寿州知州嘉祐四年7月卒于寿阳
主要活动
  • 1051年,淮南西路寿州(寿县),寿州知州,嘉祐四年7月卒于寿阳
冯艾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延平人字伟寿号云月
冯取洽子。
精于律吕,为词多自制腔。
全宋诗
冯艾子字伟寿号云月只溪子(《中兴以来绝妙好词选》卷一○)。
周吕龄南宋
全宋文·卷六七六○
周吕龄字梦与自号牧斋,精史学,议论亹亹,人意表,器局凝重,喜愠不形于色。
嘉泰间德化,仕终安丰倅。
见《桯史》卷四。
潘及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人字宪臣
胡瑗倡学吴兴,往师事之,嘉而妻以女弟。
仁宗庆历中进士第
历知分宁霍丘寿春等县,皆有政绩。
秘书丞,充楚王宫大学教授,律宗室以礼法,为神宗所嘉。
全宋诗
潘及甫字宪臣泰兴(今属江苏)人。
师事胡瑗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怀仁筠州判官,历知分宁霍丘寿春三县。
神宗时,迁秘书丞,充楚王宫太学教授
后以屯田员外郎通判江州
有文集三十卷(《五山耆旧集》卷一),已佚。
事见明嘉靖《维扬志》卷一九。
今录诗二首。
主要活动
  • 仁宗庆历中,进士
魏熊梦南宋
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魏熊梦字子师安丰军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嘉泰中永州
见所撰《澹山岩题名记》。
陈焕南宋
简介
嘉泰元年(1201)安丰军知军
嘉泰二年(1202)3月放罢。
嘉定四年(1211)金州知州安抚使六月一日放罢。
主要活动
  • 1201年-1202年,淮南西路安丰军(寿县),安丰军知军,1202年3月放罢
  • 1211年,利州路金州(安康),金州知州兼安抚使,六月一日放罢
柳瑾北宋 ? — 1077
全宋诗
柳瑾(?
~一○七七?
),字子玉丹徒(今属江苏)人(《苏轼诗集》卷六《次韵柳子玉见寄》注)。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临川文集》卷二一《次韵酬子玉同年》)。
曾以秘书丞大名知录(《宛陵》卷二二《柳秘丞大名知录》)。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谪官寿春,旋提举舒州灵仙观。
约卒于熙宁十年(《苏轼诗集》卷一一《送柳子玉赴灵仙》查慎行注)。
主要活动
  • 1042年,进士
吕公著北宋 1018 — 10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89 【介绍】: 寿州人字晦叔
吕公弼弟。
仁宗时进士第
英宗时蔡州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
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
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
哲宗元祐元年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
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卒谥正献
全宋诗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仁宗时以父荫补奉礼郎
进士通判颍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开封府
二年,为御史中丞,出知颍州
八年,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
元丰五年(一○八二),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
扬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四年卒,年七十二。
谥正献
东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一○九二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简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通判颍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友。
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阁待制侍读
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银台司
熙宁初知开封府
二年御史中丞
以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出知颍州河阳
召还提举中太一宫,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刑院同知枢密院事
元丰五年乞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
扬州
哲宗即位,还朝为侍读,拜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
三年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四年卒,年七十二。
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主要活动
  • 仁宗时,进士
  • 105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吏部南曹
  • 1050年-1053年,京东西路单州(单县),单州知州
  • 1061年-107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太常寺
  • 106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副使
  • 1066年-1067年,京西北路蔡州(河南上蔡县),蔡州知州
  • 1067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1069年5月遣发开封府
  • 1067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1070年4月知颍州
  • 106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通进银台司
  • 1068年-106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尚书兵部
  • 106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审刑院
  • 1070年-1072年,京西北路颍州(阜阳市),颍州知州
  • 1077年,京西北路孟州(河南孟县),河阳知州
  • 107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审官西院
  • 1078年-108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1080年9月除枢密副使1082年4月知定州
  • 1082年-1083年,河北路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定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84年-1085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086年闰2月加门下侍郎,4月加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 1087年-108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宰相,1088年4月加司空、平章军国重事1089年2月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