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卢文进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大用,一作国用
初事刘守光骑将,已而降后唐,遥授寿州刺史,隶属庄宗弟李存矩麾下。
兵变,乱兵杀存矩,拥文进,反攻新州,不克,遂奔契丹,为幽州兵马留后,是后屡引契丹兵掳燕、赵数州。
明宗天成二年,复归后唐,授滑州节度使,历镇安州
后晋建国,与契丹敦好,文进惧不自安,遂率部奔金陵李升拜为天威将军宁国节度使,改镇海军节度使,官至左卫上将军,兼中书令
卒于江南
文进字国用
范阳人
少事刘守光骑将
后唐
庄宗遥授寿州刺史
后奔契丹
幽州兵马留后。
明宗即位
率所部来奔。
滑州节度使
移镇邓州
累加同平章事
入为上将军
长兴中复出镇潞州
清泰中安州节度使
晋祖入立。
率所部奔金陵
李升命为宣州节度使
卒于江南
释德韶五代至宋初 890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
处州缙云人俗姓陈
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
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
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
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
有《传灯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
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
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
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
世称天台国师
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卷一三)。
天台山,称德韶国师
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
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
今录偈、颂各一首。
天台国师名德韶
处州龙泉人
生陈氏
母叶。
梦白光触体。
觉而娠。
生而杰异。
年十五。
有梵僧见之。
拊其背曰。
汝当出家。
尘中无置汝所也。
乃往依龙归寺剃发。
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
后唐同光中
舒州投子庵主不契。
龙牙遁禅师问。
雄雄之尊。
因什么亲近不得。
曰。
如火与火。
曰忽遇水来。
又作么生。
曰。
汝不会我语。
又问。
天不盖。
地不载。
此理如何。
曰。
合如是。
惘然。
固要为说。
曰。
道者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有矮师叔者。
精峭号能齧镞机。
问。
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矮曰。
左搓芒绳缚鬼子。
曰不落古今师说。
矮曰不说。
曰为什么不说。
矮曰。
个中不辨有无。
曰师今善说。
矮骇之。
久而辞去。
所至少留。
见知识五十四人。
括磨搜剥。
穷极隐秘。
不知端倪。
心志俱疲。
至曹山。
但随众而已。
无所咨参。
有僧问。
眼禅师曰。
十二时中。
如何得顿息万缘去。
法眼曰。
空与汝为缘耶。
色与汝为缘耶。
言空为缘。
则空本无缘。
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
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
闻悚然异之。
又有问者曰。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
是曹源一滴水。
于是大悟于座下。
平生凝滞。
涣若冰释。
感涕沾衣。
法眼曰。
汝当大宏吾宗。
行矣。
无自滞于是。
天台
智顗禅师遗踪。
如故居。
眷然有终焉之心。
初寓止白沙时。
吴越忠懿王
以国子刺台州
雅闻韶名。
遣使迎之。
申弟子之礼。
日夕问道。
曰。
他日为霸主。
无忘佛恩。
汉乾祐元年戊申
王嗣国位。
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
说法简而要。
拨去枝叶。
曰古圣方便。
犹如河沙。
六祖曰。
非风幡动。
仁者心动。
是为无上心印。
至妙法门。
我辈称祖师门下士。
何以解之。
若言风幡不动。
汝心妄动。
若言不拨风幡。
就风幡处通取。
若言风幡动处。
是什么。
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若言色即是空。
若言非风幡动。
应须妙会。
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
既非种种解会。
合如何知悉。
若真见去。
何法门不明。
虽百千诸佛方便。
一时洞了。
或问如何是古佛心。
答曰此问不弱。
又问亡僧迁化。
向何处去。
曰终不向汝道。
曰为什么不道。
曰恐汝不会。
问那吒太子
析肉还母。
析骨还父。
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
为父母说法。
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曰大家见。
上座问。
故每曰。
大凡言句。
应须绝渗漏乃可。
僧随问。
如何是绝渗漏句。
曰汝口似鼻孔。
又曰。
中无色识。
色中无识。
识二俱空。
何能令见色。
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馀物。
古圣方便。
皆为说破。
若于此明得寂静法。
不寂静法也收尽。
明得远离法。
不远离法亦收尽。
未来现在。
亦无遗馀。
名一法界。
何有遮障。
各自信取。
僧义寂者。
曰。
智者之教。
年祀寖远。
必多散失。
新罗国有善本。
愿藉禅师慈力。
致之使再开。
东土人天目。
于是以闻忠懿王
遣使航海。
传写以还。
适与智者同姓。
疑其后身也。
开宝四年辛未
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山谷。
六月有星。
陨于峰顶。
林木皆白。
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
闻僧问法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而法眼但曰。
是曹源一滴水。
乃开悟。
夫问词答语。
无所增损。
所谓悟者。
何自而发之。
及观所对问者。
如问古佛心。
对曰此问不弱。
如问如何是太子身。
对曰大家见上座问。
则问答之间。
不令意根椿立。
盖尝曰。
大凡言句。
须绝渗漏。
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
欲见祖师之心。
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
幼年出家受具。
同光中
寻访知识。
初发心于投子。
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
雄雄之尊。
为什么近之不得。
牙云如火与火。
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
答汝不会我语。
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
答合如是。
不喻。
益。
牙谓曰。
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百匝千重。
是何人境界。
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
进云。
不落古今师说。
疏云不说。
进云。
为什么不说。
疏云。
个中不辨有无。
进云。
师今善说。
疏大骇。
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
亦倦于参请矣。
后至临川但随众耳。
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慧曰。
是曹源一滴水。
其僧惘然。
则豁尔开悟于侧。
遂以所见似慧。
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
祖道光大。
吾不如也。
天台
州牧钱俶
以国王子。
向韶之名。
延请问道。
知其他日必贵。
因以佛法嘱累焉。
汉乾祐元年。
戊申果嗣国位。
忠懿王
即遣使迎致。
申弟子之礼。
择形胜地。
为作道场。
而般若其一也。
开堂说法。
凡十二会。
语多不录。
得其旨者。
遍天下。
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
自唐季以五代之乱。
放失海外。
新罗诸国。
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
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
韶之力也。
故世以智者后身云。
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遐迩。
曰吾宁久乎。
明年六月
大星陨于峰顶。
林木变白。
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
时二十八日
集弟子言别而逝。
寿八十二。
腊六十三。
释德韶者。
姓陈氏
缙云人也。
幼出家于本郡登。
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屈指不胜其数。
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
后见临川法眼禅师
了心要。
承嗣焉。
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
无几大兴玄沙法道。
归依者众。
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
有先见之明。
谓曰。
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
其言信矣。
遣使入山旁午。
后署大禅师号。
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
钱仁奉有疾。
遣人赍香往乞愿焉。
乃题疏云。
令公八十一。
仁奉得之。
甚喜曰。
我寿八十一也。
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
凡多此类。
未终之前也。
华顶石崩振惊百里。
山如野烧蔓筵。
果应终。
焚舍利繁多营塔。
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
享年八十二。
法腊六十四。
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
语录大行。
出弟子传法百许人。
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
功成不宰心地坦夷。
术数尤精利人为上。
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
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
以其触情念而无念。
终日修而无修。
又云正定也。
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
正受简邪思惟。
增遍计故。
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
三摩提以观如幻故。
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
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
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
诸圣度生复若何。
稽夫法演汉庭。
极證之名未著。
风行庐阜
禅那之学始萌。
佛陀什秦摈而来。
般若多晋朝而至。
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
渐染施行依违祖述。
吴之僧会亦示有缘。
俱未分明肆多隐秘。
及乎慧文大士
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
天台智者引而伸之。
化导陈隋。
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
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
认指忘月。
得鱼执筌。
但矜诵念以为功。
不信己躬之是佛。
是以倡言曰。
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
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
曲指则渐修也。
见性成佛者。
顿悟自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即佛毕了无异。
如此修證。
是最上乘禅也。
不立文字者经云。
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
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
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
谓理也行也。
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
云不立文字。
乃反权合道也。
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
向少林而面壁。
慧可以神交。
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
后则临汧。
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
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
可生璨。
璨生信。
信下分二枝。
一忍二融。
融牛头也。
忍生秀与能。
能传信衣。
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
荫车百辆。
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
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
后来得道无央数。
是欤。
重之曰。
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
诸佛得之升等妙。
雌龙得之破障缠。
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
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
师足既伤资争未已。
如闻此心是佛。
便言。
三十二相何无。
闻一路涅槃。
则曰。
八万法门何在。
曾不知经中发菩提此见佛性也。
云何修菩萨行。
此行布修行也。
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
何由复业。
或举经以示之。
则对曰。
此性宗法。
或谓之曰。
莫是魔说还焚毁否。
且置而勿论。
又欲弃之。
又欲存之。
不其惑乎。
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
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
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
但破百年之暗。
靡营一室之隳。
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
脱或戒乘俱急。
目足更资。
行不废而理逾明。
法无偏而功兼济。
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
其如玄学多斥讲家。
目为数宝之人。
终困屡空之室。
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
诸佛心口定不相违。
施设逗根用有时处。
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
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
授形俱筑释子之基。
唱随行净沙门之业。
拟捐三事何驾一乘。
终包不足之羞。
岂倒转依之地。
通人不诮竖子何知。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吠声贻责迁怒伤人。
因击鼠以破盆。
为争抟而噬主。
自他俱有彼我须均。
纵横尽而成一秦。
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
今从贞观及于宋朝
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
于羽求羽。
放金翅以腾空。
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
吾徒通达无相夺伦。
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
若相推重佛法增明。
酬君王度己之恩。
答我佛为师之训。
慎之哉。
慎之哉。
石敬瑭后晋 892 — 94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石敬瑭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936年—942年
天福 936年十一月—947年十二月 七年六月石重贵即位沿用。后汉刘知远、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也用此年号。947年吴越忠逊王钱弘倧、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楚废王马希广(四月)再用此年号,147—149,156。高丽自938年用后晋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42 【介绍】: 即五代后晋高祖
后晋王朝创建者。
沙陀部人
太原
李克用部将臬捩鸡子,后改姓石
李嗣源器之,择为婿,助嗣源夺得帝位,以功累迁中书令河东节度使,镇太原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徙镇天平,不受命。
末帝遂夺其官爵,命将讨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契丹助其灭后唐,册封为,建国号晋,建都于汴,史称后晋
乃割让幽、云等十六州于契丹,每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儿皇帝”。
在位七年。
帝姓石氏。
讳敬瑭
太原人
唐景福元年生。
后唐庄宗明宗
累官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
清泰三年五月封赵国公
是年叛后唐。
十一月契丹主册即皇帝位
在位七年。
年五十一。
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庙号高祖
范延光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相州临漳人字子壤
李嗣源相州,录为亲校。
嗣源郓州,与后梁军对垒。
延光间行求兵于李存勖
为后梁俘获,榜笞数百,胁以白刃,终不泄其事。
存勖入汴,乃得释。
后唐开国,授检校工部尚书
嗣源即位为明宗延光累官至枢密使
后晋高祖时封临清王,以太子太师致仕。
为仇家杨光远所害。
延光字瑰
相州临漳人
后唐同光中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即位
宣徽南院使
检校司徒
枢密使
出为成德军节度使
长兴中同平章事
清泰中宣武军节度使
检校太师中书令
晋祖入立。
封临清王
天福二年举兵反。
寻败降。
改封高平郡王
太子太师致仕。
杨光远所杀。
太师
冯晖五代 894 — 9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 【介绍】: 五代时魏州人
初隶后梁王彦章麾下。
后唐,累迁、兴二州刺史
后晋高祖天福中义成军节度使,镇灵武
抚绥边部,凡十余年,恩信大著,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4—953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
军伍出身。
后唐时累迁夔州兴州刺史
后晋高祖时澶州刺史,迁义成节度使,徙灵武、静难、保义、河阳诸镇。
出帝时复镇灵武,历十余年,抚绥边部,恩信大著
后周初封陈留王
新、旧《五代史》有传。
全唐诗》存断句2。
徐台符五代 ? — 9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6 【介绍】: 五代时真定获鹿人
后唐明宗时镇州掌书记
后晋高祖时,累迁金部郎中
出帝开运元年,为翰林学士
晋亡,为契丹虏而北行,后逃归。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为礼部尚书,充翰林学士承旨
世宗显德元年知礼部贡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6 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
后唐明宗时镇州掌书记
后晋高祖时历任监察御史膳部员外郎金部郎中
出帝开运元年(944)翰林学士
晋亡,为契丹挟而北行,后逃归。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为礼部尚书,充翰林学士承旨
世宗显德元年(954)知贡举
二年十二月七日(956年1月22日)卒。
事迹散见《旧五代史·晋书》。
宋韩琦安阳》卷四六《叙先考令公遗事与尹龙图书》录其诗2句。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台符
晋天福中监察御史尚书膳部员外郎
知制诰
刘知远五代十国 895 — 94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暠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947年—948年
乾祐 948年—950年 元年二月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沿用。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高丽亦用此年号。北汉世祖刘旻、北汉睿宗刘钧从951年继续沿用此年号到956年(乾祐四年—九年), 147—150,156—1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48 【介绍】: 五代时后汉创建者。
沙陀部人
世居太原
初事后唐明宗
后佐石敬瑭起兵建后晋,累官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进中书令封太原王
坐观契丹灭晋,旋称帝于晋阳改名皓,迁都于汴,改国号汉,史称后汉
在位二年。
庙号高祖
帝姓刘氏。
讳皓
初名知远
其先沙陁部人。
唐乾宁二年生。
初事唐明宗
后事晋高祖
天福六年北京留守
八年中书令
开运二年封北平王
四年二月
少帝北迁。
群臣劝进。
皇帝位
改今名。
在位二年。
年五十四。
谥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庙号高祖
裴坚五代 897 — 9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7—952 【介绍】: 五代时湖州人字廷实
裴光庭子。
幼而明敏,善属文,及长,有知人之鉴。
历事吴越钱元瓘、钱宏倧及钱俶,多善政,条教有方。
累官礼部尚书中书令,拜越国丞相
卒谥文宪
桑维翰五代 898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47 【介绍】: 五代时河南洛阳人字国侨
后唐庄宗同光间进士
初为石敬瑭河阳节度掌书记
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结契丹,反后唐,多出其谋。
后晋,历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晋昌节度使
出帝时弘文馆大学士
权势极盛。
开运三年十二月契丹京师,为张彦泽所杀。
维翰字国侨
洛阳人
后唐同光中进士
晋祖建号。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福四年出为相州节度使
岁馀徙镇泰宁
七年徙镇晋昌
少帝嗣位。
徵拜侍中中书令
封魏国公
寻罢为开封府
少帝将降契丹
张彦泽害之。
主要活动
  • 后唐庄宗同光间,进士
刘仁赡五代 900 — 9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0—957 【介绍】: 五代时彭城人字守惠
略通儒术,好兵书。
南唐
为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
李璟时武昌军节度使,后改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
周师渡淮,攻寿州,累月不能下。
明年周师复至淮上,李璟兵大败,奉表称臣。
仁赡独坚守,其子崇谏谋出降,立斩之。
旋病甚,其副使孙羽以城降,仁赡于是日卒。
仁赡字守惠
彭城人
南唐
累官武昌节度使
徙清淮军节度使
寿州
周师入淮。
仁赡坚守不下。
会病甚。
副使孙羽以城降。
世宗命舁至帐前。
赐以玉带御马。
检校太尉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
是日卒。
年五十八。
追封彭城郡王
周行逢五代 ? — 9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 【介绍】: 五代时朗州武陵人
少贫贱,事楚马希萼军校
后归后周历官集州刺史武清军、武平军节度使
宋初,加兼中书令
为官俭约自勉,公而无私,性勇敢,用法严。
留从效五代至宋初 906 — 9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962 【介绍】: 五代宋初泉州永春人
出自寒门,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
颇知书,好兵法。
后晋时泉州指挥使,结众袭杀刺史黄绍颇,迎立闽王亲族王继勋主持州府。
闽国亡,劫持王继勋南唐,自领、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在郡能知人疾苦,以勤俭养民为务。
后周世宗淮南从效通使于周。
宋初,向宋廷上表称藩,贡奉不绝。
从效
泉州永春人
初为散指挥使
击败朱文进之党。
遂自领漳泉二州留后
南唐泉州清源军。
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
未几加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封鄂国公
进封晋江王
后遣使贡南唐
又入贡于宋。
未至卒。
年五十七。
南唐太尉灵州大都督
徐知谔五代 905 — 9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939 【介绍】: 五代时海州朐山人
徐温第六子。
历仕南唐
吴时累迁刺史节度使,并代兄知询为金陵尹。
南唐封饶王进封梁王,镇润州,兼中书令
好奇宝怪物。
一日,游蒜山,联虎皮为大幄,号虎帐,与宾僚会饮其中,忽暴风裂帐尽碎,知谔悸而卒。
谥怀
赵晖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澶州人字重光
初事后唐,累官禁军指挥使
后晋初,改奉国指挥使
出帝开运末,以部兵屯陕,与部将契丹官属
后汉高祖命为保义军节度
后以破王景崇功加检校太保
后周初加中书令,致仕卒,年六十七。
高审思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少从杨行密,厚重寡言,以骁勇称。
徐知诰奇之,常使总领亲兵。
及禅代,拜为寿州节度使,加中书令
卒年七十,谥忠
何建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重建
五代时人
其先回鹘人,世居云、朔间。
少谨厚,仕后晋,累典禁军,遥领驩、睦二郡。
历泾、邓、贝、澶、孟五镇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移镇秦州
后晋亡,举地归后蜀孟昶待之甚厚,加同平章事,至中书令
后卒于蜀。
裴光庭吴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湖州人
吴越
累官至中书令
后贬台州刺史
有政声。
光庭字连城
太尉行俭子。
早孤。
武后时随母库狄氏入宫。
甚见亲待。
累迁太常丞
开元十七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寻拜侍中吏部尚书
宏文馆学士
二十七年光禄大夫
封正平男
卒年五十八。
太师
太常谥曰克
改谥忠献
王宗贺前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前蜀
王建赐姓名录为假子。
初官指挥使
后权兴元留后。
将兵击冯行袭金州,所向克捷。
前蜀王建永平初招讨使李茂贞,败于青泥岭
俄加中书令
太子元膺之变,宗贺有定乱功。
久之,卒。
孙汉韶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享天
李存进子。
存进本姓孙
汉韶幼有器局,风仪峻整。
初仕后唐庄宗,为指挥使
后仕明宗,为武定军节度使,复本姓。
后降前蜀,因与孟知祥有旧,又以功累迁永平军节度使,历兴元遂州两镇连帅,兼中书令封安乐郡王
年七十余,卒于蜀。
王宗侃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雅州人本姓田
王建录为假子。
西川,先登略阵。
前蜀国后,累官太保,兼侍中,后兼中书令
前蜀王建永平元年,伐李茂贞大败,无功而还。
王衍嗣位,封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