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仆固怀恩唐 ?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唐时铁勒族人。
世袭都督
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赴行在,来往征战,收两京,平史朝义,有殊功,封丰国公
累官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
代宗广德元年,以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两女远嫁绝域得与蕃将联兵,大功显卓,却受宦官骆奉先鱼朝恩与边将辛云京李抱玉挤兑逼迫,而怏怏不平。
上书申诉,而朝廷态度又暧昧不明。
终于兵戎相见,为唐军击败,子仆固玚被杀。
遂屡引回纥吐蕃攻唐。
后率兵至鸣沙县,遇疾还,死于灵武
怀恩。
铁勒部人。
世袭都督
天宝中左领军大将军
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
前后皆立殊功。
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
封丰国公
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
工部尚书
代宗即位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方节度使
太子少师
充朔方都知兵马使节度副大使
广德改元
册勋拜太保
仍赐铁券。
名藏太庙。
画像淩烟阁。
辛云京与怀恩有隙。
奏其反状。
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
进围榆次
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
子仪河中
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
北走灵武
啸聚亡命。
上念其勋旧。
遥授太师中书令大宁王
永泰元年
怀恩糺合诸番。
南犯京师
鸣沙县病甚。
还死灵武
部曲焚其尸以葬。
张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
张说子。
玄宗开元四年进士
天宝中累迁兵部侍郎刑部尚书
后贬建安太守,迁大理卿
安禄山伪命任中书令
肃宗立,论罪,免死长流合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张说长子。
玄宗开元四年(716)进士及第,历仕太原司录劝农判官吏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主爵郎中
十七年中书舍人
死,袭封燕国公
二十六年,坐累贬饶州刺史,移苏州刺史
天宝间累迁户部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建安太守
安史乱起,受伪职中书令肃宗至德二载(757)论罪当死,免死,长流合浦郡
生平散见新、旧《唐书·张说》、《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均集》20卷,今佚。
全唐诗》存诗7首。
唐诗汇评
张均,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
张说长子。
开元中太子通事舍人累迁主爵郎中中书舍人、户、兵二部侍郎袭父爵燕国公
贬饶、苏二州刺史
天宝中,官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
自以才当为宰辅,意常郁郁。
禄山之乱,受伪署为中书令
肃宗返京,论罪当死,诏免,流合浦郡
有《张均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七首。
太师燕国公说子。
户部侍郎
兵部
开元二十六年坐累贬饶州刺史
寻徵为户部侍郎
九载迁刑部尚书
杨国忠用事。
引为大理卿
禄山伪命。
罪当大辟。
宗特恩免死。
长流合浦郡
建中初太子少傅
主要活动
  • 716年,进士
崔圆盛唐 705 — 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68 【介绍】: 贝州武城人字有裕
少孤贫,有大志,喜学兵法。
玄宗开元中京兆府参军
玄宗西出,疏陈蜀地土沃谷羡,即日拜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
肃宗时中书令封赵国公,徙淮南节度使
在镇六年,请朝京师,吏民皆留之。
检校尚书右仆射,卒。
李光弼盛唐 708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64 【介绍】: 营州柳城人
其父为契丹酋长。
持节行,善骑射,严毅有大略。
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肃宗即位,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
平安史之乱,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
用兵谋定而战,能以少击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
代宗封临淮郡王,卒赠太保谥武穆
光弼
营州柳城人
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
袭封蓟郡公
安禄山反。
郭子仪荐其能。
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寻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范阳大都督府史范阳节度使
肃宗立
更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载司空
郑国公
乾元元年侍中
天下兵马副元帅
上元元年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晋绛等州节度使
太尉
宝应二年进封临淮郡王
赐铁券。
藏名太庙。
图形淩烟阁。
长庆二年薨。
年五十七。
太保
谥曰武穆
李辅国盛唐 705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63 【介绍】: 唐人
本名静忠
闲厩马家小儿,阉奴,貌陋。
初事高力士,后得侍东宫
因参与谋诛杨国忠,又劝太子中军趋朔方,收河陇兵,图兴复。
肃宗即位元帅府行军司马赐名护国,后改今名。
至德间进封郕国公上元间兵部尚书
外谨密而内贼深,擅权用事。
代宗立,尊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封博陆郡王,愈恣横。
帝遣侠者夜刺杀之。
太傅谥丑
辅国本名静忠
以阉奴事高力士
后以王鉷侍东宫
肃宗即位灵武
辅国豫其谋。
家令
元帅府行军司马
改名护国
又改今名。
进拜少府殿中二监。
封成国公
首谋迁元宗西内。
以功擢兵部尚书
代宗立
司空中书令
尚父
后帝遣使刺杀之。
李泌唐 722 — 7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89 【介绍】: 辽东襄平人字长源
魏柱国李弼六世孙,徙居京兆
少聪颖,及长,博涉经史,善属文,尤工诗。
常游嵩、华、终南山,慕神仙不死术。
天宝间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厚之,为杨国忠所疾。
肃宗即位,入议国事,出陪舆辇,悉与谋议,为李辅国所疾,去隐衡山
代宗立,出为楚州杭州刺史
德宗时,拜中书侍中同平章事
出入中禁,事四君,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
有谠直之风,好谈神仙诡道。
封邺侯,卒赠太子太傅
有文集二十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2—789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玄宗天宝中诣阙上书,召待诏翰林
至德元载(756)灵武肃宗,顾问国事,权逾宰相
历仕代宗德宗
贞元三年(787)拜相,累封邺县侯
五年卒。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清杨希闵有《李邺侯年谱》。
李泌7岁能文,为张九龄所知。
梁肃称其“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
”(《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全唐诗》存李泌诗4首,又断句6句,《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句。
唐诗汇评
李泌(722-789)字长源,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
七岁能文。
天宝中玄宗召讲《老子》,待诏翰林
因赋诗讥刺杨国忠等,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参预军国大政,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二京收复,归隐衡山
代宗朝,召还,为杭二州刺史
朱泚之乱,德宗奉天,召左散骑常侍
乱平,为陕虢观察使
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邺县侯,半。
有《李泌集》二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或句三。
字长源
其先辽东襄平人
徙居京兆
天宝中嵩山上书。
召见。
待诏翰林
东宫供奉。
肃宗北巡至灵武
奔赴行在。
银青光禄大夫
掌枢务。
元帅广平王军司马事。
中书令
乞隐衡山
代宗立
召为翰林学士
德宗奉天
左散骑常侍
贞元三年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邺县侯
五年卒。
年六十八。
太子太傅
作品评论
梁肃《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
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
旧唐书本传
)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于诗,以王佐自负。
李晟唐 727 — 7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93 【介绍】: 洮州临潭人字良器
初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凤翔节度使高升召补列将,因击羌、党项、吐蕃有功,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
朱泚反,收复京师,以功拜司徒中书令改封西平郡王
德宗尝曰:“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非为朕也。
好善嫉恶,理家严,达礼敦教。
卒,谥忠武
字良器
陇西临洮人
年十八从军
以战功累迁左羽林大将军
大历初开府仪同三司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封合川郡王
德宗奉天
赴难。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京城
司徒
改封西平郡王
贞元三年太尉中书令
五年画像凌烟阁
九年薨。
年六十七。
册赠太师
谥忠武
李怀光唐 729 — 7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785 【介绍】: 渤海靺鞨人。
本姓茹,其父以战功赐姓李
从军,以武艺壮勇称,郭子仪礼之厚。
德宗时以战功为都虞候
勇鸷敢诛杀,虽亲属犯法,无所回贷。
徙镇朔方,解帝围于奉天,进加副元帅中书令
为人疏而愎,后有反意,浑瑊马燧等讨之,终被部将所杀。
王武俊唐 735 — 8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1 【介绍】: 唐时契丹怒皆部落人,字元英
善骑射,初隶李宝臣帐下为裨将,因说宝臣率五州归国,奏兼御史中丞封维川郡王
德宗擢授检校秘书监御史大夫、恒冀观察史,因不得节度,遂谋叛,屡败官军,自称王,国号赵。
李抱真使客说之,乃去伪号,诏拜检校工部尚书,恒、冀、深、赵节度使琅邪郡
检校太尉中书令,帝宠之甚厚。
卒谥忠烈
武俊字元英
本出契丹怒皆部。
年十五。
李宝臣帐下为裨将
宝臣以恒定等五州归朝廷。
维川郡王御史中丞
德宗朝。
以讨李维岳功授检校秘书监御史大夫恒冀观察使
既而与朱滔谋叛。
自立为赵王
李抱真遣客贾林说之。
使归命。
乃黜伪号。
诏拜检校工部尚书恒冀深赵节度使
又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幽州卢龙节度使琅邪郡
李抱真大破朱滔军于贝州
上还幽州龙节度
诏以恒州大都督府
即授武俊长史
赐德棣二州。
俄进检校太尉中书令
贞元十七年卒。
年六十七。
太师
谥曰忠烈
浑瑊中唐 736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0 【介绍】: 皋兰州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
本名日进
浑释之子。
年十一,随父入朔方军。
安禄山反,从李光弼河北
又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
后又数破吐番军,以功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乱,护德宗坚守奉天
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平朱泚;又与马燧李怀光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宁郡王,终邠、宁、庆副元帅检校司徒、兼中书令
卒谥忠武
朱泚中唐 742 — 78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泚 783年十月—784年六月
应天 783年十月—783年十二月 国号秦,立兄子朱遂为太子
天皇 784年正月—784年六月 改国号为汉,与朱滔呼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784 【介绍】: 幽州昌平人
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代宗大历三年,与朱希彩等杀怀仙希彩节度使
七年,将士杀希彩,推留后,俄领节度使
九年,自请入朝,弟朱滔留后,旋代为节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因叛唐而落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
次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德宗出奔奉天被拥立为帝,建国号秦,年号应天
德宗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
李晟京师出走彭原,为部将所杀。
幽州昌平人
以荫籍为李怀仙部将
大历七年卢龙节度使
封怀宁郡王
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出屯奉天
检校司空右节度副大使
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
德宗立
改镇凤翔。
中书令
进拜太尉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督兵讨李怀光
过阙下。
兵叛。
宣政殿
僭位改号。
既为李晟所破。
走保彭原西城。
斩之。
年四十三。
韦皋中唐 74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城武
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德宗建中末朱泚叛,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
贞元元年,代张延赏剑南西川节度使。
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
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顺宗病,不能临朝政,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
寻暴疾卒。
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代宗广德元年(763)建陵挽郎
大历初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
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贞元元年(785)剑南节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
顺宗永贞元年(805)八月卒,谥忠武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权德舆撰《韦公先庙碑铭》(《全唐文》卷四九七)。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韦皋(745-80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大历初,为华州参军,后屡辟使府
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营田判官,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
朱泚反,拒伪命,诏以为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
乱平,征为左金吾卫将军
寻迁大将军
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以功屡进检校司徒中书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
卒于镇。
全唐诗》存诗三首。
字城武
京兆万年人
大历初建陵挽郎调补华州参军
累授殿中侍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朱泚反。
遣家僮苏玉持诏以御史中丞
斩玉及其部将牛云光以徇。
诏以御史大夫陇州刺史
奉义军节度
以旌其功。
德宗还京。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大将军
贞元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
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右仆射
封扶风县伯
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南安抚等使。
十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七年以功加检校司徒中书令
封南康郡王
顺宗立
检校太尉
卒年六十一。
太师
谥忠武
田弘正中唐 746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21 【介绍】: 平州卢龙人字安道本名兴
田廷玠子,田承嗣侄。
宪宗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弘正为众拥立,听命于朝,继任节度使
吴元济叛,出兵讨伐。
后逼使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归唐,又讨平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十五年诏拜成德军节度使
次年为原成德军都兵马使王庭凑所杀。
谥忠悯
宏正本名兴
字安道
平州人
田季安时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死。
众请宏正为帅。
与将吏约。
请归六州版籍于朝。
然后视事。
宪宗嘉之。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沂国公
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度支营田等使。
乃赐今名。
元和十四年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侍中
穆宗立
王承元以成德军请帅。
宏正中书令节度使
长庆元年
王庭凑所害。
年五十八。
册赠太尉
谥忠悯
释天竺亡名
释天竺亡名
未详何印度人也。
其貌恶陋。
缠乾陀色缦条衣。
穿革屣曳铁锡。
化行于京辇。
当韦南康皋之生也。
才三日其家召僧斋。
此僧不速自来。
其日僧必历寺连名请至。
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
既而斋毕。
韦氏令乳母负婴儿出。
意请众僧祝愿焉。
梵僧先从座起。
摄衣升阶视之曰。
别久无恙乎。
婴儿若有喜色相认之意。
众皆异之。
韦君曰。
子才生三日。
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
此非檀越所知也。
韦君固问之。
梵僧曰。
此子乃诸葛亮之后身耳。
武候鼎国时为丞相君所知也。
缘蜀人受其赐且久。
今降生于世。
将为蜀帅必福坤维之人。
吾往在剑门与此子为善友。
既知其生于君门。
吾不远而来。
此子作剑南节度二十年。
官极贵中书令太尉
此外非我所知也。
父然之。
因以武子为字。
又单字武也。
张镒出为凤翔陇州节度
奏皋权知陇州
李楚琳所杀。
牛云光请皋为帅。
朱泚不得已用皋为凤翔帅。
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之
续加礼部尚书
兴元中驾还京。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贞元元年成都尹张延赏
到任和南蛮。
并战功封南康郡王
顺宗即位太尉
南康在任二十一年。
末涂甚崇释氏。
恒持数珠诵佛
所养鹦鹉教令念经。
及死焚之有舍利焉。
皋又归心南宗禅道。
学心法于净众寺神会禅师
在蜀富贵僭差重赋敛。
时议非之。
然合梵僧悬记焉。
释天竺亡名僧者。
未详何印度人也。
其貌恶陋缠乾陀色缦条衣。
穿革屣曳铁锡。
化行于京辇。
韦皋之生也。
才三日其家召僧斋。
此僧不召自来。
韦氏家僮咸怒之。
以弊席坐于庭中。
既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群祝其寿。
胡僧忽自升阶谓婴儿曰。
别久无恙乎。
婴儿若有喜色。
众皆异之。
韦氏先君曰。
此子生才三日。
吾师何故言别久耶。
胡僧曰。
此非檀越之所知也。
韦氏固问之。
胡僧曰。
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
武侯当东汉之季为丞相
人受其赐且久。
今降于世将为蜀门帅。
且受蜀人之福。
吾往岁在剑门与此子友善。
今闻降生韦氏。
吾故不远而来。
韦氏异其言。
因以武侯字之。
韦皋自少金吾节制剑南军累迁太尉中书令
在蜀门十八年。
果契胡僧之语也。
释法恭隋末唐初 568 — 640年10月1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吴之顾氏。
初娩有异光烛室。
童年事武丘聚法师出家。
登具后。
受成实于馀杭宠公毗昙于玘公。
建宠将终。
乃付以麈尾托之。
道统。
自尔法席之盛。
不减前辈
复游建康
询历宗匠。
尽祛平生碍膺之惑。
旋轸乡里。
其进修视昔有加。
隋开皇中
刺史刘权躬谒山庭。
起住回向寺。
国朝贞观十一年
诏与常州法宣
同赴洛对杨黼扆侍燕经筵
屡赐缣。
且留供养。
魏邸出牧雍州闻而敬慕遥致书疏。
请为戒师。
既发大心。
仍颁丰施
于是朝野缁素。
骈肩而至。
负笈而趋矣。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
迁化于西京庄严寺
春秋七十有三。
诏加赙赠官给灵舆资费。
使弟子慧驡扶护归。
葬。
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窆于山之南岭
碑则中书令江陵公岑文本朝散大夫著作即刘子翼铭。
释法恭
姓顾氏
吴郡吴人也。
正信天发成德自然。
妙识悟道高情拔俗。
故知为道者贵其精力。
通方者归其至当。
立朝者宗其笃诚。
招隐者味其闲放。
详之于
谅法侣之羽仪。
人伦之准的矣。
初生之夕室有异光。
爰洎抚尘便能舍俗。
事武丘聚法师为弟子也。
受具之后。
馀杭宠公成实屺公毗昙。
逮宠将亡。
乃以麈尾付嘱。
凡斯先达皆人杰也。
既受法寄相续弘持。
三吴九派之流。
争趋问道。
而劳谦终日应对不疲。
行高而挟如愚。
学广而陈面壁。
后言游建业历询宗匠。
深疑硕难每祛怀抱。
固有无得之道大弘
遗名之情斯著。
乃旋轸旧壤。
幽居于武丘山焉。
烧指供心。
痛恼之情顿遣。
檐禽庭兽。
长往之志弥存。
开皇中年
州将刘权
政成吴土心游释教。
乃严驾山庭屈还城邑。
住回向寺。
既迫兹固请翻然回虑。
以为体道由心。
道存则丧于彼我。
立教在迹。
教行则混其显晦。
乃游洛转法通流甘露。
挹河仰岳均美前奇。
大唐阐化弥崇弘演
贞观十一年下敕赴洛。
常州法宣同时被召亦既来仪。
深降恩礼对扬帷扆。
辩说纷纶明像教之兴灭。
證遗法之嘱付。
入侍宴筵既摛雅什。
田衣作咏仍即赐缣。
有感圣衷深见颜色。
特诏留住传送京师
四事资给优厚。
雍州魏王
遥加钦请以为戒师。
亲降疏曰。
道安晦迹襄阳
声驰秦阙。
慧远栖心庐岳
名振晋京。
故知善言之应非徒千里。
明月所照不隔九重。
法师笠泽上仁震维高德。
律行净于青眼。
威仪整于赤髭。
传灯之智不穷。
法施之财无尽。
弟子摄此心马。
每渴仰于调御。
垦此身田常载怀于法雨。
若得师资有托。
冀以祛此六尘。
善尊启行。
庶无迷于八正。
谨遣咨祈伫承慈诱。
既膺斯请供施特隆。
自尔朝野明达缁素清高。
闻风延伫望室奔凑者。
厥罕书矣。
然其广植德本遐举胜幢。
宝殿临云金容照日。
讲筵初辟负笈相趋。
谈疏才成名都纸贵。
加以博通内外。
学海截其波涛。
鸿笔彫章。
文囿开其林薮。
贞观十四年十月六日
迁神于西京庄严寺
春秋七十有三。
冕旒兴悼有识含悲降敕加以赙赠。
并造灵舆。
递给传乘。
付弟子慧袭送柩还乡。
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窆于武丘之南岭
道俗奔赴望途悼泣。
门人等师资增感岁序易驰。
非夫琓琰孰陈不朽。
乃共竖丰碑。
式陈偈颂。
中书令江陵公岑文本制序。
朝散大夫著作郎刘子翼制铭。
两叙风声各其志矣。
刘济中唐 757 — 8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10 【介绍】: 幽州昌平人字济
刘怦子。
游学京师,第进士
德宗贞元元年,嗣父为节度使,累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宪宗元和四年,以讨王承宗功,进中书令
济之出,以长子刘绲留务,次子刘总为行营都知兵马使病甚,与左右亲近毒死之。
谥庄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
全唐诗》收其《出塞曲》1首,此诗又收于刘湾名下。
按《中兴间气集》卷下收此诗为刘湾作,可从。
刘济或系刘湾之误。
又《中兴间气集》选诗迄于代宗大历末年(779),此诗即为刘济所作,亦恐与宪宗元和初卒于卢龙节度任之刘济别是一人。
字济
幽州卢龙军节度副大使怦子。
进士
节度
贞元中累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顺宗立
检校司徒
元。
和初侍中中书令
疾。
次子总酖杀
年五十四。
太师
谥庄武
主要活动
  • 进士
房玄龄隋末唐初 579 — 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9—648 【介绍】: 名或作乔
齐州临淄人字乔
房彦谦子。
隋开皇时进士,为隰城
唐兵入关中,归李世民,任秦王记室
唐高祖武德中,与长孙无忌等策划玄武门之变。
太宗贞观元年中书令封邢国公
后任尚书右仆射,改魏国公
监修国史
十一年,徙梁国公
居相位十五年,与杜如晦共掌朝政,世称“房谋杜断”。
司空,累表固辞。
卒谥文昭
曾受诏重撰《晋书》。
玄龄字乔
齐州临淄人
隋时本州举进士
羽骑尉
太宗徇地渭北。
玄龄杖策军门。
秦王记室
封临淄侯
贞观元年中书令
邢国公
尚书左仆射
改封魏。
司空
图形淩烟阁。
太子太傅
二十三年薨。
年七十。
册赠太尉并州都督
谥曰文昭
主要活动
  • 隋开皇时,进士
孔德绍隋末唐初 ? — 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 【介绍】: 会稽人
有清才。
隋末官景城县
窦建德称王,署德绍中书令专典书檄。
建德败,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1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景城丞。
虞世南刘孝孙庾抱等结为文会。
隋末事窦建德,专掌书檄。
高祖武德四年(621)窦建德败亡后被杀。
隋书》有传。
全唐诗》存孔德绍诗12首,多在隋时作。
德绍
越州山阴人
窦建德中书侍郎
尝草檄指斥太宗
既克建德
德绍登汜水楼。
捽殒之。
李靖隋末唐初 571 — 6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49 【介绍】: 雍州三原人字药师,一说本名药师
姿貌魁秀。
少有文武材略,通书史,誉称“有王佐才”。
高祖时行军总管萧铣平,招降岭南四十九州,又曾镇压辅公祏军。
太宗即位,授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转兵部尚书
突厥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
吐谷浑侵边,复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
又改卫国公
卒谥景武
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兵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0—649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初仕,累官马邑丞
因见太原留守李渊有异志,欲告发而未果。
李渊举事后,欲杀之,李世民救免而入其幕府
高祖武德间,屡与征讨,战功卓著,累官至扬州行军总管
武德末太宗贞观初,多次率兵出击东突厥,至贞观四年(630)破之,俘颉利可汗,北方得以安宁。
封代国公
八年,又出击吐谷浑次年平之。
其后谢病不出。
后改封卫国公,图形凌烟阁
卒谥景武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昭陵碑录》卷中有许敬宗所撰之碑。
著有《卫公兵法》。
另传《李卫公问对》3卷,后世或疑为伪作。
日下旧闻考》卷一一六、《盘山志》卷一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
少有文武材略。
初仕,为长安县功曹驾部员外郎马邑郡
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从李孝恭萧铣,复度岭招抚岭南诸州,屡立军功。
太宗时,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
初封代国公,改卫国公
贞观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九。
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靖诗。
事迹据《旧唐书》卷六七本传)
字药师
雍州三原人
马邑郡
太宗召入幕府
从平王世充萧铣
上柱国
封永康县公
贞观中刑部尚书
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
封代国公
左光禄大夫
右仆射
图形淩烟阁。
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三年薨。
年七十九。
司徒并州都督
谥曰景武
温彦博隋末唐初 573 — 6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3—637 【介绍】: 太原祁人字大临
温大雅弟。
书记,警悟而辩。
文林郎幽州总管罗艺司马,随归唐,任中书舍人,俄迁中书侍郎
高祖武德八年,以并州道行军长史从张瑾攻突厥,军败被俘。
突厥以其近臣,苦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固不肯言,因囚阴山苦寒地。
太宗即位突厥归款,始征彦博还朝,拜中书侍郎
贞观四年,迁中书令进爵虞国公
突厥来降,力主处之于河朔之地,太宗从之。
十年,迁尚书右仆射
彦博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国之利害,知无不言。
卒谥恭
彦博字大临
黎国公大雅弟。
隋开皇末文林郎
复事罗蓺赞归
武德中中书侍郎
贞观初累官中书令
封虞国公
尚书右仆射
十一年薨。
年六十四。
特进
谥曰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