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魏元忠初唐 ? — 7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
少为太学生,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高宗仪凤中吐蕃犯边,元忠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令直中书省,累迁殿中侍御史
武则天光宅元年,监李孝逸军击徐敬业,转洛阳
周兴所诬,远贬。
后又为来俊臣陷害,前后流放三次。
武周圣历二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东宫,二张势倾朝廷,元忠上奏小人在君侧,贬高要
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进侍中,拜中书令,封齐国公,当朝用事,不再直言,随波逐流,誉望大减。
后坐节悯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
玄宗时追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
本名真宰,以避武后母讳改。
初为太学生
高宗仪凤中,上书论驭吐蕃,授秘书省正字,令直中书省内供奉
累迁殿中侍御史
武后时,以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累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朝,拜侍中,迁中书令,封齐国公,又进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
景龙元年(707)罢,贬为渠州司马,又左迁思州务川,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
景龙四年(710)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玄宗开元六年(718)谥曰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
元忠善草书。
预撰《则天皇后实录》。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元忠
宋州宋城人
本名真宰
以避则天母讳改。
高宗时太学生
上封事。
秘书省正字
直中书省内供奉
再迁殿中侍御史
李孝逸军事。
以讨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
稍迁洛阳
再陷罪流岭表。
还授御史
圣历二年擢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迁左肃政台御史大夫
长安中副相王并州元帅
突厥吐蕃犯塞。
加为大总管
张易之昌宗谮下狱。
高要
中宗即位
驿召授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兵部尚书
进拜侍中中书令
齐国公
神龙四年左仆射
武三思之党宗楚客纪处讷元忠及子升与节悯太子同谋构逆。
请夷三族。
中宗不许。
元忠惧。
上表固请致仕。
手制听解左仆射
特进齐国公致仕。
仍朝朔望。
又以姚庭筠劾贬渠州员外司马
又左迁思州务川
行至涪陵卒。
年七十馀。
景龙四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
开元六年谥曰贞
宗楚客初唐 ?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 【介绍】: 蒲州河东人字叔敖
宗岌子。
母为武则天从姊。
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
武则天垂拱中与兄秦客、弟晋卿,俱被任用。
官至检校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韦后时与纪处讷为党,世号“宗纪”。
韦后败,伏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0 字叔敖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
武后从父姊之子。
进士及第,累迁户部侍郎
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任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神龙初(705),为太仆卿郢国公
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景龙中,迁中书令
侍中纪处讷共为韦后朋党,时人呼为“宗、纪”。
景龙四年(710)伏诛。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朝野佥载》卷三、五。
楚客工诗,《全唐诗》存应制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
唐诗汇评
宗楚客(?
-710),字叔敖
其先南阳(今属河南)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武则天从姊子。
进士第武后朝,累迁户部侍郎,坐赃流岭外。
岁馀还,检校夏官侍郎同平章事
又自文昌左丞播州司马
大足四年,复以夏官侍郎鸾台凤阁平章事,旋贬原州都督
神龙初武三思用事,引为太仆卿
四年,复官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思死,附韦庶人,迁中书令
又与侍中纪处讷共为朋党,时人呼为“宗纪”韦氏败,被杀。
楚客能诗,景龙中,为修文馆大学士,常陪游宴唱和。
全唐诗》存诗六首,断句三,均应制之作。
主要活动
  • 进士
李峤唐初 646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绍】: 赵州赞皇人字巨山
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累迁给事中
武则天时来俊臣狄仁杰狱,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
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
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
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
玄宗时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
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
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
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
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
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景龙三年(709)特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
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跻身初唐诸名家间,颇善乐府歌行,长篇流畅而见情韵。
其诗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峤诗注》。
《杂咏》诗120首曾单行,玄宗天宝时张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丛书》本,日本又存古钞本数种。
全唐诗》存诗5卷。
《全唐诗逸》补诗6首,然一作李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
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中书令次年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
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
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
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五卷。
字巨山
赵州赞皇人
进士
累迁麟台少监
圣历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转成均祭酒
知政事
检校文昌左丞
长安三年
复以本官平章事
中宗封赞皇县公
中书令
修文馆大学士
进封赵国公
元宗践位。
中宗时密表相王诸子勿留京师
下制放斥。
寻起为卢州别驾
卒年七十。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
而擅古作者,、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
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
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
《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
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
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
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
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
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
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
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
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
主要活动
  • 进士
  • 669年-674年,关内道泾州(甘肃泾川),安定县尉,释褐泾州安定县尉
  • 675年-67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长安县尉,应制举登科。迁雍州长安县尉
  • 677年-68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三原县尉,在三原县尉任,遭谗口诬枉,得以洗刷清白
  • 683年-68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在监察御史任。十二月,中宗即位。召李峤之子及苏瓌之子苏颋,使诵所通之书
  • 685年-68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侍御史,本月,上表自举,迁侍御史
  • 68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勋郎中,迁司勋郎中。本月,从武后拜洛受图,有应制之作
  • 68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侍御史,在侍御史任,有文
  • 68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封郎中,转司封郎中,有文
  • 690年-691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给事中,迁给事中,有诗
  • 692年-693年,江南东道润州(江苏镇江),润州司马,以覆狄仁杰等忤旨,一月,出为润州司马,充使往宣州采银
  • 694年-697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凤阁舍人,在凤阁舍人任。有文
  • 698年-700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凤阁侍郎,是年春,知凤阁侍郎
  • 700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鸾台侍郎,本月,转鸾台侍郎,依旧同凤鸾台平章事、监修国史
  • 701年-70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成均祭酒,本月,武后幸长安,李峤为神都副留守。改元大赦,加通议大夫,兼检校文昌左丞,馀如故
  • 704年-705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地官尚书,本月,罢为地官尚书、监修国史
  • 705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侍郎,本月,征拜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
  • 705年-70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尚书,本月,迁吏部尚书。与韦嗣立同居选部,置员外官二千馀人
  • 706年-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令,本月,守中书令
  • 710年,都畿道怀州(河南沁阳),怀州刺史,此日,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寻以特进致仕
韦安石初唐 651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14 【介绍】: 京兆万年人
明经第。
累除雍州司马
宰相苏良嗣荐于武则天,历迁德、郑二州刺史,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元年,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知纳言事。
张易之等宠横,安石数折辱之,廷臣目之真宰相。
中宗神龙元年,罢相,俄迁中书令封郧国公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
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拒不往。
复罢政事,留守东都
后以事累贬沔州别驾,发愤卒。
玄宗天宝初追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14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明经,授乾封
雍州司兵参军膳部员外郎文昌雍州司马,并、德、郑三州刺史
久视(700)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因数折辱张易之武三思,出为扬州长史
中宗神龙初(705),征拜刑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复同三品,迁中书令封郧国公,为侍中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复为侍中中书令
开元元年(713)出为蒲州刺史,转青州刺史
二年贬为沔州别驾,愤激而卒。
谥文贞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主要活动
  • 明经科
萧至忠初唐 ?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雍州长安人,祖籍南兰陵
萧德言曾孙。
初仕伊阙洛阳,迁监察御史,以劾苏味道贪赃,超拜吏部员外郎
中宗神龙初,附武三思,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尝以女妻韦后舅之子,睿宗景云初坐后党出为晋州刺史,治有能名。
太平公主用事,召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
参与太平公主逆谋,事败,遁入南山,捕诛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 沂州氶县(今山东枣庄南)人。
少为畿尉
中宗神龙初(705),以附武三思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
景龙元年(707),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即位,坐韦后党出为晋州刺史
召拜刑部尚书右御史大夫,再迁吏部尚书
玄宗先天二年(713),拜中书令
以预修《姓族系谱》书成,封酂国公
未几,坐附太平公主伏诛。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9首。
至忠
沂州人。
神龙初
以附武三思吏部员外御史中丞
吏部侍郎中书侍郎中书令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侍中
景云初
韦后党出为晋州刺史
召拜刑部尚书
吏部
先天二年复为中书令
封酂国公
太平公主党伏诛。
韦嗣立唐 654 — 7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9 【介绍】: 郑州阳武人,祖籍雍州杜陵字延构
韦承庆异母弟。
少举进士,累补双流,政有殊绩,为蜀中之最。
寻代承庆凤阁舍人,迁侍郎同平章事
武则天长安中,带本官检校汴州刺史
中宗神龙中,代承庆黄门侍郎
又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韦后故,顾赏尤重,封逍遥公
韦后败,几为乱兵所杀。
睿宗即位,拜中书令
玄宗开元初,为国子祭酒,迁陈州刺史
卒谥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4—719 字延构排行二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韦思谦之子,韦承庆之异母弟。
少举进士,累调双流县
武后时,历凤阁舍人刑部侍郎,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带本官检校汴州刺史
中宗景龙三年(709),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逍遥公
睿宗立,拜中书令
寻出为许州刺史
开元初,入为国子祭酒太子宾客
后贬岳州别驾,再徙陈州刺史
七年(719)卒,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嗣立工诗,才名早著。
全唐诗》存诗8首。
嗣立字延构
秘书监承庆异母弟。
进士
累补双流
累官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李峤唐休璟台阁
分典大州。
乃以嗣立带本官检校汴州刺史
景龙三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嗣立与韦庶人宗属疏远。
特诏编入属籍。
封逍遥公
睿宗立
中书令
开元初太子宾客
宗楚客等削遗制事不能执正贬岳州别驾
再徙陈州刺史
七年卒。
年六十六。
兵部尚书
谥曰孝
主要活动
  • 进士
钟绍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虔州赣人字可大
钟繇十世孙。
以擅长书法直凤阁
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
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
玄宗讨韦氏,进中书令封越国公
后坐事削爵贬官。
少詹事
卒年八十余。
钱俶吴越 929 — 98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钱弘俶 忠懿王 948年—978年
乾祐 948年—950年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
广顺 951年—953年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开宝 968年十一月—976年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太平兴国 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用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988 【介绍】: 五代吴越国君
钱元瓘第九子。
字文德初名弘俶
胡进思既废兄钱倧,即迎吴越国王
卑事后后周
宋太祖江南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纳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封淮海国王,后累封邓王
在位三十年。
卒谥忠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
开运四年(947),出镇台州
乾祐元年(948)初,即吴越国王位。
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两浙颇为安宁
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南唐
开宝九年(976)宋朝觐,逾月而归。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
封为淮海国王,又改封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
卒谥忠懿
新、旧《五代史》及《宋史》有传。
钱俶善草书,喜吟咏。
有《政本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另《吴越钱氏传芳集》、《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书尚存诗1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废兄弘倧,迎弘俶吴越国王
,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凡三十五年
太平兴国三年,纳疆土归宋。
封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徙封邓王
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
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为之序。
字文德
文穆王第九子。
晋天福四年内牙诸军指挥使
开运四年出镇台州
是年忠献王薨。
弟宏倧袭位。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废宏倧。
立之。
汉乾祐二年授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
三年加守尚书令
周显德中加天下兵马都元帅
宋建隆元年进授天下兵马大元帅
太平兴国三年再朝京师。
遂上表纳土。
封淮海国王
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
出为武胜军节度使
改封南阳国王
表辞国王。
改封许王
端拱元年封邓王
八月薨。
年六十。
追封秦国王
谥忠懿
李从远武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赵州高邑(今河北高邑)人。
神龙景云年间,历中书令太府卿黄门侍郎,累封赵郡公
谥曰懿
事迹见新、旧《唐书·李至远》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全唐诗》存诗1首。
张嘉贞唐 666 — 7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29 【介绍】: 蒲州猗氏人字嘉贞
张循宪荐于武则天,拜监察御史
累官中书舍人秦州都督并州长史
玄宗开元中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
张说不和,出为幽州刺史,因故贬台州
后累擢工部尚书定州刺史、知北平军事,封河东侯
位虽贵,然不立田园。
卒谥恭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29 以字行,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武后光宅二年(685),应五经举,授平乡县
长安中,武后召见,擢为监察御史
中书舍人秦州都督并州长史
玄宗开元八年(72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未几,迁中书令
十一年,出为幽州刺史,转台州刺史定州刺史,累封河东侯
十七年秋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能诗善文。
全唐诗》存诗3首。
嘉贞字嘉贞
蒲州猗氏人
应五经举。
平乡
坐事免归。
长安中。
采访使张循宪荐。
则天召见。
擢拜监察御史
历梁秦二州都督
开元八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令
封河东侯
十七年卒。
年六十四。
益州大都督
谥曰恭肃
张说唐 667 — 7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
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
中宗时黄门侍郎
睿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太子李隆基监国
玄宗开元初中书令封燕国公
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
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
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李林甫所挤,罢相。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
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
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
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
累迁凤阁舍人
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
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
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
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
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
卒,谥文贞
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
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
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
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25卷。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
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
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
张易之所构,流钦州
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
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
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中书令
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五卷。
字道济
又字说之
其先范阳人
徙家河南之洛阳
弱冠应诏举。
对策乙第。
太子校书
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
宏文馆学士
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尚书左丞
知政事
徵拜中书令
出为相州刺史
开元九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朔方军节度大使
十三年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将东封。
右丞相中书令
致仕。
在家修史。
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
开府仪同三司
十八年卒。
年六十四。
追赠太师
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
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
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
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
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
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
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
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
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
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而声气犹有可取。
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
排律尚多有失粘者。
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
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
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
名并燕,不独出廷硕一头。
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
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
主要活动
  • 689年,贤良方正科
  • 690年-693年,河南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太子校书,约在国子监读书本年二月,武后策贡士于洛城殿,以近古以来未有甲科,乃屈为二等登科则天命写说策本于尚书省,颁示朝集及蕃客等,以光大国得贤之美,授官太子校书
  • 693年-69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县丞,约本年前后,迁京兆府旧领十八县某县任丞尉之类吏职
  • 69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参军,约本年七、八月间迁新职,似应为京兆府(谱作同州)六曹参军之类职务七月,为西京留守武某(似为攸宜、懿宗或攸望)草以下五表
  • 696年-697年,河北道幽州蓟县(北京北京),节度管记,九月,与陈子昂等从武攸宜出讨契丹,为节度管记王孝杰兵败,说驰奏其事
  • 697年-701年,河北道幽州蓟县(北京北京),右补阙,本年秋末或冬初,攸宜回朝,府散说应同时回朝任职
  • 70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武三思宅(陕西西安),右史、内供奉,《三教珠英》书成奏御,迁右史、内供奉
  • 701年,河南道河南府登封嵩山蘘荷亭(河南登封),右补阙,修书期间,诸学士与则天宴饮唱和
  • 701年-7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史、内供奉,说与元凯同任补阙,同为修书学士
  • 702年,河东道并州太原(山西太原),右史、内供奉、总管府判官,本年夏五月,从并州道大总管魏元忠出御突厥有文
  • 702年-70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史、内供奉,约本年秋初回京,复官旧职有墓志
  • 703年-70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凤阁舍人,约夏间知贡举毕,擢凤阁舍人,有文
  • 705年,岭南道钦州钦江(广西),兵部员外郎,中宗即位,被召为兵部员外郎本年春奉诏北还,有诗别友人陈七、李十
  • 706年-7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郎中,本年春在京,由兵部员外郎迁郎中,撰策问三道
  • 707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工部侍郎,在洛阳家中丁忧,时说聚族而居,向成百口,吉凶衣食,待说以办家贫,佣文以取给此文即是应妓人伏十娘之请代撰
  • 708年-709年,河南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工侍丁忧,居家。三月诏起复为工部侍郎,寻转授黄门侍郎,累表辞
  • 709年,河南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工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十一月服终,起复工部侍郎。十二月前后,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十二月庚子,中宗幸韦嗣立庄舍并赋诗,李乂、沈佺期、武平一、赵彦昭、徐彦伯、刘宪、崔湜、张说、苏颋等皆有和作
  • 7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东山(陕西西安),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韦嗣立庄在骊山鹦鹉谷,中宗幸之,留诗,从臣属和,嗣立并镌于石,请张说为之序
  • 7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骊山(陕西西安),工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游骊山,有诗应制
  • 709年-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为元希声撰墓铭
  • 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侍郎、修文馆学士兼雍州长史,为朋友张希元代撰文集之序言
  • 7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有文
  • 712年-713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尚书左丞分司东都,与皇太子李隆基异地作诗相和
  • 7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检校中书令,在长安任上有文
  • 714年,河北道相州安阳北亭(河南安阳),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春,于贬相州期间有诗
  • 714年-717年,河北道相州安阳(湖南岳阳),岳州刺史,四月坐事贬岳州刺史,停所实封三百户六月一日,至岳州上任,上此表
  • 717年-718年,江南道岳州岳阳(湖北荆州),荆州长史,踏上赴荆州上任之途,便道前往石门、墨山游历时有诗
  • 718年-719年,山南东道襄州襄阳(湖北襄阳),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约本年夏间,迁右羽林将军、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摄御史大夫此诗为说回京复命,取道襄阳,直下洛阳时有诗
  • 720年-721年,河东道并州太原(山西太原),右羽林将军、摄御史大夫、权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兵军节度大使,在并州有文
  • 7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在长安,为姚崇撰写碑文
  • 723年,河东道泽州晋城(山西晋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本年正月,侍驾北巡行至太行山之时,与玄宗及同巡侍臣唱和有诗
  • 724年-7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兴庆宫(陕西西安),中书令兼修国史,本年二月在长安作玄宗御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并序》,张说等应制作和
  • 726年-727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特进、行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本年,通事舍人王嵒上疏,请改撰《礼记》,削去旧文,而以今事编之诏付集贤院学士详议,右丞相张说遂上此奏以驳之
  • 7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兼集贤学士、修国史,本年元宵夜,张说与唐玄宗在花萼楼听政时唱和
  • 72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行尚书左丞相兼集贤学士、修国史,本年三月十日,命特进张说复为尚书右(《旧纪》误作“左”)丞相,说上表以辞
  • 73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兼知院事、修国史,本年春,玄宗命侍臣及百寮,每旬暇日,寻胜地燕乐,仍赐钱令所司供帐造食(《旧纪》)本年3月3日,诏宴定昆池官庄,侍臣拈韵赋诗,张说占得“飞”字韵,此诗即其时所撰
僧泓师武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齐安人
中宗神龙中京师
简傲自持,而罕言语,颇善地理之学,占相之言未尝差谬。
出入于韦安石之门。
中宗睿宗朝皆崇重之,时号国师
释泓师者。
齐安人也。
神龙中来游京辇。
简傲自持而罕言语。
语则瑰怪。
颇善地理之学占择茔兆。
郭景淳一行之亚焉。
而出入于郧公韦安石之门。
与韦既密。
一日谓之曰。
贫道于凤楼原见一段地。
约二十亩。
有龙起伏之形势。
有藏此者。
必累世居台鼎。
韦曰。
老夫有别墅在城南。
候闲隙陪国师访地。
问其价几何。
同游林泉。
又资高兴。
异日韦寻前约方命驾次。
韦公夫人曰。
令公为天子大臣。
国师通阴阳术数。
奈何潜游郭外而营生藏。
非所宜也。
遂止。
韦曰。
舍弟滔有中殇男未葬。
便示此地。
泓曰。
如贤弟得此地不得他将相
列卿而已。
滔买葬中殇。
后为太常卿礼仪使而卒。
泓每行视山原。
即为图状。
尝自洛东言于张说曰。
缺门道左有好山冈丞相可用之。
曰。
已位极人臣吉孰过此。
泓曰。
无人胜此。
遂咨源监察乾曜曰。
先人有遗旨矣。
后曜请假东洛
迁奉而回。
已经年矣。
泓再经缺门。
其地已成茔兆。
问居人曰。
源氏之也。
泓曰。
冥数合归源氏。
坐可待其变化。
不数年曜果登庸焉。
泓曾诫燕公曰。
宅勿于西北隅取土。
后成坑三二处为穴。
泓惊谓燕公曰。
祸事令公富贵一身耳。
更二十年祸及贤郎耳。
及均垍受禄山伪官
肃宗复京以减死论。
太上皇苦执令处斩。
皆符泓言。
然中睿朝。
皆崇重泓号国师
占相之言未尝差谬。
崔湜初唐 671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1—713 【介绍】: 定州安喜人字澄澜
崔仁师孙。
进士
左补阙
中宗神龙初桓彦范等引为耳目,令伺武三思动静。
三思势大,反附三思,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
中宗景龙中,依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以典选纳赂,贬江州司马,改襄州刺史
韦氏称制,复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景云中又附太平公主,进为中书令
玄宗立太平公主被杀,亦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1—713 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
少以文辞知名,弱冠举进士,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迁殿中侍御史
中宗神龙初(705)考功员外郎
佞附武三思,骤迁中书舍人
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景龙三年(709),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御史劾奏,贬襄州刺史
未几,入为尚书左丞
韦氏称制,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出为华州刺史
俄又入为太子詹事
太平公主所引,复迁中书门下三品
玄宗先天元年(712),拜中书令
二年,以预逆谋,流徙岭外,行至荆州,赐死。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1卷。
全唐诗》存诗3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以应制奉和酬赠之作为多。
唐诗汇评
崔湜(671-713)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
弱冠登进士第,累擢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
武三思中宗神龙初,自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
又附上官昭容景龙二年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寻转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坐赃眨襄州刺史
未儿,入为尚书左丞
韦后临朝,复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出为华州刺史,俄拜太子詹事,私附太平公主,复为相,官至中书令
玄宗立,流岭表,以曾预逆谋,赐死荆州驿中。
全唐诗》存诗三十八首。
字澄澜
闾州刺史仁师子。
进士
神龙初累擢考功员外郎
桓彦范当国。
使伺武三思奸谋。
反以彦范计告三思
骤迁中书舍人
景龙二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尚隐所劾。
襄州刺史
韦氏称制。
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中书令
元宗将诛萧至忠
对问。
失旨。
徙海外。
宫人元氏称尝与密谋进酖。
乃追赐死。
年四十三。
作品评论
)与弟液、澄、从兄淮并以文翰居要官。
……执政时,年三十八,尝暮出端门,缓辔讽诗。
张说见之,叹曰:“文与位尚可致,其年不可及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唐应制,千口一声,唯崔澄澜力自振拔,与崔(融›、李(峤)较,文翎锦翰中,一抟霄翮也。
主要活动
  • 进士
李从善南唐至宋初 940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987 【介绍】: 海州人字子师
李煜弟。
南唐封郑王,官太尉中书令
南唐江南,遂降封南楚国公
太祖开宝四年,奉方物至开封进贡,授泰宁军节度、海、沂等州观察等使,留京师
南唐平,改右神武大将军
太宗雍熙初,迁右千牛卫上将军,出为通许监军
全宋诗
李从善(九四○~九八七)字子师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南唐封郑王(一作韩王),累迁太尉中书令
归宋,封南楚国公
出为通许监军
太宗雍熙四年卒,年四十八。
事见《徐公文集》卷二九《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陇西郡李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七八有传。
张九龄唐 678 — 7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
二十四年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
卒谥文献
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
有《曲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
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中书令,兼修国史
为著名贤相
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
二十八年病卒。
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
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
”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
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
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
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
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
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工部侍郎知制诰
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固辞,不许。
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
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
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有《曲江》二十卷。
事见徐浩撰碑铭。
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
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长安二年(702)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
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
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
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荆州长史
卒,谥文献
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
有《曲江》二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九龄字子寿
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进士
始调校书郎
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
开元十一年中书舍人内供奉
封曲江男
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令
封始兴县伯
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
卒年六十八。
荆州大都督
谥曰文献
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
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
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
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
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
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
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
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
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
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
《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
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主要活动
  • 707年,进士
  • 707年-71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中材堪经邦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 712年-71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拾遗,是年经嗣鲁王李道坚所举,对策三道高第,迁左拾遗
  • 715年-71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宣议郎、左拾遗,为宣议郎,行左拾遗。二月,有上奏
  • 718年,左补阙,春,诏拜左补阙,自韶赴东都。临别之际,有诗记其事
  • 718年,湖南,秘书少监,此次入京,从湘江入长江取道汉水,经襄阳进京
  • 718年,江南西道岳州(湖南岳阳),左补阙,过岳阳与时贬岳州的赵冬曦唱和,有诗
  • 719年-72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由左补阙迁转礼部员外郎,有驳工部尚书宋庆礼谥议
  • 720年-72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由礼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
  • 722年-72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此日,转中书舍人内供奉。为吏部侍郎姜晦撰祭故人文一篇
  • 72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常少卿,随后,改任太常少卿
  • 727年-73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洪州刺史,此日,制授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赴任途中,有酬宋使君见贻诗
  • 730年-731年,江南西道洪州(江西南昌),桂州刺史,此日,转桂州刺史,当管经略使、兼岭南按察使、摄御史中丞、借紫金鱼袋
  • 731年-732年,岭南道韶州(广东始兴),秘书少监,夏初,巡察至故乡始兴,会改秘书少监,临别之际,有酬谢周子谅兼呈广州刺史耿仁忠之作
  • 732年-73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工部侍郎,转工部侍郎,仍充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有谢状
  • 734年,京畿道韶州(广东韶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丁母忧。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
  • 735年-736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中书令,为中书令。正月,有贺诛奚贼可突干状
  • 73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右丞相,复有谢弟授官状。因九龄为严挺之开脱,玄宗累积前事,以裴耀卿、九龄为阿党,二十七日并罢知政事,充左右丞相
  • 73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右丞相,是年为右丞相
  • 737年-74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荆州长史,因周子谅事件所牵,二十日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先所置陈、许、豫、寿等州屯田亦废
赵廷美南唐至宋初 947 — 9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984 【介绍】: 字文化本名光美
宋太祖太宗异母弟。
建隆元年嘉州防御使次年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开宝六年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
太宗立,为开封尹封齐王
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太宗留守京师
进封秦王
七年,被诬有异谋,出为西京留守
再坐与宰相卢多逊交通,降为涪陵县房州安置。
旋忧悸成疾而卒。
追封涪王谥悼
全宋文·卷一三○
赵廷美(九四七——九八四)字文化本名光美太祖次弟。
建隆元年嘉州防禦使二年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乾德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宝六年,授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
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
从征太原进封秦王
太平兴国七年,或告廷美将有阴谋,罢开封尹,授西京留守
赵普卢多逊廷美交通事上闻,降涪陵县房州安置。
雍熙元年,至房州,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
宋史》卷二四四有传。
主要活动
  • 976年-98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982年-985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府知府兼安抚使
萧嵩盛唐 ? — 7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
萧钧孙。
貌伟秀。
中宗神龙元年始任洺州参军
玄宗开元初中书舍人,历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
十四年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会吐蕃瓜州,徙河西节度使,遣副将杜宾客吐蕃战,大败之,此后边塞渐宁。
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七年进兼中书令封徐国公,迁太子太师
二十一年罢相。
后因李林甫谗陷,贬青州刺史,寻复拜太子太师,以老致仕,卒年八十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9 籍贯不详。
中宗神龙元年(705)始调洺州参军事,后转醴泉县
入迁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司勋员外郎太子舍人祠部员外郎
玄宗开元初,进中书舍人,出为宋州刺史
十一年(723),在尚书左丞任。
翌年兵部侍郎
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次年河西节度使
以破吐蕃功,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七年,兼中书令,加集贤殿学士知院事进封徐国公
二十一年后罢为尚书右丞相。
二十四年,拜太子少师,贬为青州刺史,寻复旧职。
天宝八载(749)卒,年80余,赠开府仪同三司
精于典礼,著述多种。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二二。
全唐诗》存应制诗2首。
左仆射宋国公瑀曾孙。
景云初殿中侍御史
开元十五年兵部尚书河西节度使
兰陵县
以破吐蕃功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七年中书令
金紫光禄大夫
进封徐国公
二十四年太子太师
天宝八载薨。
年八十馀。
开府仪同三司
陈希烈盛唐 ? — 7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 【介绍】: 宋州人
精玄学,工文章。
玄宗开元中于禁中讲《老》、《》。
累迁秘书少监
张九龄判集贤院事玄宗凡有撰述,必由其助成之。
门下侍郎
李林甫以其柔易,引为宰相
林甫死,杨国忠执政,素忌之,罢知政事
安史之乱,任伪中书令,后论罪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7 宋州(今河南商丘)人。
进士及第,历仕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侍御史内供奉
玄宗开元中进讲禁中,累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
十九年(731)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后迁门下侍郎天宝五载(737)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左相封许国公
十三载太子太师知政事
禄山乱起,受伪命为中书令肃宗至德二载(757)论罪当斩,赐死于大理寺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三。
全唐诗》存诗3首。
希烈
宋州人
开元中
于禁中讲老易。
累迁秘书少监
李林甫引为左相兵部尚书知政事
封颍川郡开国公
杨国忠嫉之。
知政事
太子太师
禄山之乱。
张垍达奚珣同掌贼机衡。
肃宗返正。
赐死于家。
主要活动
  • 进士
韦陟盛唐 696 — 7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6—760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殷卿
韦安石子。
袭封郇国公
有文采,善隶书。
张九龄中书令,引为中书舍人,与孙逖梁涉对掌文诰,时号得才。
后为礼部侍郎,于鉴裁尤长。
吏部侍郎,铨综号为公平
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
玄宗天宝中入考,杨国忠恶其才望,恐践台衡,使人诬之,贬平乐
肃宗即位,除御史大夫,兼江东节度使
乾元初礼部尚书东京留守,后迁吏部
素有台辅之望,为李、杨所挤而不得志,忧愤成疾卒。
字殷卿
宰相安石子。
十岁授温王东阁祭酒朝散大夫
肃宗朝为吴郡太守
永王璘兵起。
招谕
乃授御史大夫江东节度使
事平。
御史大夫
吏部尚书
卒年六十五。
荆州大都督
永泰元年尚书左仆射
谥忠孝
郭子仪唐 697 — 7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781 【介绍】: 华州郑县人
武举累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玄宗时安禄山乱,为朔方节度使,败史思明河北
肃宗即位,官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以功擢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
代宗时仆固怀恩叛,联回纥吐蕃攻唐。
子仪驰数十骑说回纥,与唐联兵以拒吐蕃
德宗立,尊为尚父,罢兵权。
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
卒谥忠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781 字子仪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
玄宗开元末武举科天宝中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十四载(755)安禄山反,诏为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
肃宗至德元载(756)兵部尚书,拜相。
至德二年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收复二京,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中书令二年失兵柄。
代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
广德元年(763)吐蕃京师,诏为关内副元帅,率军逐之。
其后累镇河中、邠宁等。
德宗即位,召还朝,赐号尚父,进太尉
建中二年(781)卒,谥忠武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子仪字子仪
华州郑县人
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
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安禄山反。
卫尉卿灵武郡太守
充朔方节度
以本军东讨。
以功加御史大夫
肃宗即位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载司空
充关内河东副元帅
两京平。
司徒
封代国公
上元三年进封汾阳郡王
广德元年赐铁券。
图形淩烟阁。
德宗立
冢宰
赐号尚父
进位太尉中书令
建中二年薨。
年八十五。
太师
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