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参议董君昌裔墓志铭庆元五年1199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君姓董氏,讳昌裔字梦贶庐陵郡著姓,儒风郁然,登科者相继。
仁宗景祐元年放进士五百人,郡之中选者十有一,而董氏曰洙与其子师德、弟汀、侄师道、仪一门五人焉。
洙父子仍同丙科。
太守江钧奏所居为五桂乡,邦人荣之。
仪仕至都官郎中,尝历部使者,赠左正议大夫,即君曾祖也。
祖乾粹又登嘉祐八年进士第,仕至左朝奉大夫,赠中奉大夫
父彭,右朝散郎、知郁林州,赠通议大夫
君自少力学,试郡庠率占上游。
宣和四年,父告老,补将仕郎
靖康间丁外艰
服阕,以迪功郎尉台之临海
母忧免。
再调郴州司户参军,摄永兴
蛮猺犯省地,君发丁壮,授方略,捍禦境上,民以奠枕。
连州录事参军
二千石苛急,恚君守法,屡窘以事,君不为屈。
或诬良民为盗,君平反之,俄获真盗。
新守王大宝外台交荐,改宣教郎,为临安府钱塘丞,适阙令,君行其事,赤县繁剧,不劳而办。
显谟阁直学士刘公才邵荐君宜在台阁添差通判婺州
会省员罢,入摄行都酒官,连被最赏,出为湖南转运司主管文字
李全作乱,王师四集,粮饷不乏,幕画为多。
参知政事魏公良臣长沙,以名闻,隆兴元年擢知兴国军
宗室犯法,君绳治不少恕,谰辞诋诬,有诏禁锢,善良安焉。
地介江湖,田畴下下,非涝即旱,君祈祷立应。
大修学校,增给生徒,时号循吏。
以年高乞间,得浙东安抚司参议官
秩满求便乡,改江西以归。
积官朝奉大夫,赐服金紫。
宜人林氏,吏部侍郎保之女,治家有法,内外肃然,年六十八,淳熙丁酉十二月乙酉卒。
后三年岁在庚子正月甲戌,君亦卒于家,享年七十八,合葬州西万松冈。
一子,文林郎、新监行在车辂院冲元
五女:长适迪功郎宜州宜山县高栖筠,次适朝议大夫江淮荆湖闽广等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林祖洽,次适从政郎全州司法参军,次适朝奉郎通判潭州郭赞,次适朝散郎通判衡州解僖。
孙男将仕郎塾。
女一人。
自君之没,其仲女适林氏者曰奉君姑从夫宦游,深念父母之葬有阙,又惟泉水之义重于归宁,数谂其弟,谋改卜,不事薰泽,不御酒肉,饭蔬饮水
越二十年,姑亡。
终制,适提点君按行所部,遂得偕来,毕精竭力,迁奉双柩葬抚州乐安县云盖乡西务之原,实庆元五年九月壬寅也。
云盖初属吉水县至和元年析隶永丰
绍兴二十五年,复割五乡置乐安,而云盖在中。
至是始祔董氏先垄以成亲志,义贯幽显,闻者叹息,或至泣下。
昔唐传列女,首以孝为先,而所记节义率系其夫,若孝于亲者仅得二李氏。
其一父殡于堂十年,朝夕哀临,不嫁以养母。
母死,身完葬具。
其一幼从他州,闻父亡,间道奔丧,至则已葬,力请开墓舌,去棺尘。
其母病笃,终日不亲匕箸,朝加旌表,史以称美。
由今观之,既曰内夫家外父母家矣,而苦节不匮,两致其义,则视昔为尤难,亦贤矣哉!
夫惟有女如此,父母之贤抑可知已。
况君中外庄,讷于言而敏于行,居家有誉无疵,涖官奉公履正。
乡人户知之,予亦深知之。
冲元提点君以铭见属,乃为铭曰:
居称善人,仕则循吏。
学缵先业,禄延后嗣。
生也能然,庶几无愧
有女而孝,言归故乡。
宅兆既安,子孙其昌。
没也虽久,庶几不忘(《平园续稿》卷三二。)
师:原脱,据明抄本、四库本及傅校本补。
郑安之总录序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北山文集》卷五
越山之前,不见范蠡之宅,所存者陶朱井而已;
岘山之前,不见王粲之宅,所存者仲宣井而已。
二公皆奇伟之士,时移物化,仅有踪迹在故井间,则后世之修椽大屋,营营作百年计者,信愚夫尔。
吾叔安之,宣和庚子未兵火之前,有适轩草堂。
宣和壬寅,已兵火之后,有素庐石室。
轩有诗,堂有歌,庐有铭,室有记,或在萧疏故宅之间,或在寂寞之侧,或在幽深梵刹之内。
随所侨寓,不过数椽之地,皆得借名而书之。
夷考前后,无非轻掷利名,脱略疣赘之事,然后知先生之无有住著心也。
先生志趣高远,器局不凡。
读《总录》之文,则可以见四居之意;
观四居之名,则可以见先生之心。
他时香题文、雕梁绣柱之辈,窅然磨灭之后,吾意先生之清名,尚得与故井同传。
谨书以为序。
张大夫景修诗卷1142年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北山文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
某少年时,闻毗陵先生,以诗名而不得见,即今卷中姓名是也。
宣和壬寅,识先生之子寺丞君于南昌郡
又二十年,见先生之遗墨于小轩。
玩笔力之遒劲,咏句法之中和,薰然慈仁,如对君子。
平昔之心,亦少慰矣。
双莲膏露辨1122年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北山文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侍郎梅公宣和壬寅夏四月出为蕲州
秋八月,郡池有莲,并蒂而华;
越冬日至,膏露降于,浃三十里。
公不敢自当其瑞,既归报于上矣。
蕲之士夫,复不能掩公之德也,则为赋为序,为诗为歌,翕然颂之。
表甥郑某自念学术荒替,而又揄扬咏道之谱尽为诸公所先,不复更可摹画,姑取他人漏落馀意,穿凿而足其说,再拜献于堂下,名曰《双莲露辨》。
郑子一日问蕲之老人曰:「知若太守之瑞乎」?
曰:「知之」。
「能言其所以乎」?
曰:「能之」。
郑子使之言。
老人曰:「吾太守令严而政简,信顺和洽,欺诬屏息,薰然流入草木烟露间,故今效祥如此」。
郑子曰:「噫嘻!
水芝骈蒂,天酒成膏,虽学语小儿,亦知为和气所感,尚奚从老人问之!
盖以土物之生,蕃鲜而萼者多矣。
花之双也,何众卉无与,而独见于莲?
曲直而枝者多矣,露之降也,何凡木不受,而独在于
若不如此,而谩谓和气所召,无乃昧化工之意哉!
吾今为若辨之。
莲之为物,泥不能污,水不能著,脱卑垢而自致于清明之上,盖花之至净者。
太守志明行洁,教化清净,皎皎如秋月孤高,尘埃不可翳障,非莲无以瑞之。
之为物,宽容庇下,蟠固错落,犯岁寒而冬夏不能易其操,盖木之至坚者。
太守心正气刚,节义森薄,凛凛与霜雪争严,炎凉不可变易,非无以瑞之。
不然,包泥,蒲柳柔脆,顾使之为瑞乎?
今人知莲与之为瑞,而不知其所以为瑞,能为双花膏露为说,而不能为莲与言之,此吾所以不得不辨也。
虽然,物瑞君子之所罕道。
吾与若辈虽铺陈附会,以累太守,安知调和雨旸,惠养一方,使蕲民饱暖嬉笑,知有为生之乐者,太守自有上瑞也耶」?
老人唯而退,郑子于是乎书。
代序忠厚录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北山文集》卷五
近世士大夫气习浮薄,群居谈说,多蠹败名教、暧昧轻诞之语。
若曰某人附谁得某官,某人因官成某事,或计廪稍之厚薄,或较资格之久近,甚者以滑稽供人之笑,萋斐煤人之短。
关首一言,抵掌相和,可发羞叹!
宣和壬寅,余窃禄豫章,悼伤此弊,思有以革之。
议置窃幕中奉公之馀,日书一则,凡传籍所载,耳目所际,可以信神明而雅风俗者,皆以次书之,庶几合高义而洗其习。
属同僚好古庄士也,咸曰:「唯。
请先序之」。
作《忠厚录》。
族兄宗鲁行状1124年12月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北山文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宗鲁讳洙字宗鲁,以宣和六年二月甲子卒于里第,享年五十八。
按其谱,世居婺之金华
祖详,以儒学发身,官至中散大夫
曾祖克从,以中散累赠至金紫光禄大夫
汝嘉,以中散任子恩为安州录事参军
录事公大姓之后,在官以洁廉自将,不治产,食口众,且好客,而又疏放不事上位,向穷踬矣。
宗鲁告其兄资深曰:「兄弟徒守书卷无益,盍亦归治田园裕我家,使吾父无衣食之累,而益得自遂其志,亦人子一事,书固徐可读也」。
资深以为然。
宗鲁自是不一志于学矣。
录事公捐舍,哀毁踰制。
奉其母侯氏夫人,旨甘惟谨。
嫁诸妹与接内外姻族,惟恐不称,故治生愈力,善视丰凶而低昂积散,妙于一时。
数年间,资产大殖。
宣和辛丑,睦贼猖炽,所在奔走,蹂躏族属不相收。
太夫人年且八十,宗鲁与其妇蒋舁致山间,营营其旁。
贼执宗鲁而不敢害,卒得护持夫人以寿终。
宗鲁既冲冒良苦,且失太夫人,哀忧成疾。
方即故址建大厦,督工视事,矻矻不休。
人或勉之曰:「公病矣,何为是苦」?
宗鲁曰:「郑自上世,门户蕃大,寇馀无复前人踪迹,吾安忍坐视其凋也」?
毕力为之。
落成之后,于其间奉太夫人襄事,迎款宾客,比上世为不衰,人始服其善承家。
宗鲁方惩艾厚藏之祸,欲买书教子,益修礼义,力振祖考之遗风,而不幸死矣。
宗鲁为人奇庞厚重,外若雄伟可畏而中实和易,接人熙熙笑语,宗族上下,相得无间言。
六男子:曰瑎、珫、珷、瑶、瑢、瑗。
三女子:长适进士侯知彰,次适承务郎刘谠,次尚幼。
蒋氏先以壬寅八月十四日卒,葬于无相院山之原。
珫泣血来告,将以甲辰十二月庚申,举宗鲁之柩,合于无相山之圹,欲求铭于给事刘公,愿状其行。
审其行,宜为名卿所书,谨录按如右。
谨状。
南乡子 其一 1122年 宋 · 蔡伸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彭祖园
天外雨初收。
风紧云轻已变
邂逅故人同一笑,迟留。
聚散人生宜自谋。

去路指南州
万顷云涛一叶舟。
莫话太湖波浪险,归休。
人在溪边正倚楼。
观文殿学士左通奉大夫特进文靖朱公神道碑1217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共惟高宗皇帝聪睿神武,格知天心,自大难甫平,深惟国本之未建,乃绍兴元年四月戊申,以至和故事面谕宰臣宗尹等「厥既得人」,是为孝宗皇帝
由是诏书数下,圣意益白。
绍兴末,诏御史中丞朱公倬知贡举举人刘朔贾谊通达国体在于豫建太子,公擢为第一。
公平时造膝未尝不反覆及此,至是以典举复命,又论奏久之,上再三称善,由是被遇。
建王正名从幸,时惟陈文恭公公实左右高皇,事无小大,必以咨问,矧揖逊大事,盖熟闻之。
三十二年春二月高皇还自金陵,公以年及七十,引礼律求谢,手书不允。
请至三四,高皇谕之曰:「卿风采诚未复旧,然遽欲引去,何也」?
知不可夺,乃六月己巳,诏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会孝皇升储,中外流传,疑信参半,谏大夫故与公有怨,乃以风闻上疏,孝皇知公无他。
比再上,降资政殿学士
词臣承望,至谓「元良天下之本,乃觊畴庸」,不知君臣之间未尝有异论也。
授受之意,屡形诏谕,谁不知之?
矧公自典举尝白发其端,继以臣邻陪扈出入,与闻政几,脱有欲言,当不待临事而发也。
公之所启,不过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
揆诸人情,此亦爱君之至者,高皇决不以为忤,而孝庙仁孝笃诚,未尝志于趣得,则亦必不以为疑。
陛辞之日,高皇谕云:「所论于卿何与?
朕欲过德寿宫,卿且归,俟年岁当召卿」。
明年,公以致仕闻,孝宗谓辅臣曰:「朱某有性气,如何便欲致仕」?
辅臣以赴闻,上曰「可怜可怜」,恤典一如前宰相,遂诏复元职,自通奉大夫特进致仕,遗表恩泽凡十人,然后人知两宫果不以为忤也。
淳熙初,公之子端厚、端学侍魏国太夫人于行都。
六年以忧去,端厚自左藏东库除将作监主簿易太府寺簿,端学自左藏南库大理寺主簿,皆出自宸断。
服除,端厚又起家大理丞,端学太府簿,寻迁丞。
至是人益疑传闻之谬。
淳熙十四年,公之孙著举进士,唱第之日,上顾谓二相王淮、周必大曰:「此义方之训」。
二相出以语人,人又知孝皇于公历二十有六年柬记未尝忘也。
某每惟者之盛,犹曰「惟口出好兴戎」。
盖授受之间,古人所甚畏。
以范、文、富诸臣定策之功,人知勿敢言,微王同老自陈,宁没身不见录;
王歧公与子之议未尝有异论也,犹曰指社稷为他家而谴之,微其子仲脩一言,亦将无以自白。
虽然,是尚有可诿者,曰出好自口,兴戎自口,故言之而不自为德也,不见知而不敢辩也。
高皇之蔽志踰三十年,而孝皇以继志为悦,不以位为乐,凡皆中外所共知,是岂较此迟速之间者!
今如言者之说,则浅浅议圣德也,公之知不知庸何恤?
而揖逊古今之盛观,此不可以不辩。
后此者四十年,著为左帑,某始获托交,每讶公前诬既白而铭谥未请
又二十年,获侍同朝,始知以文靖易名。
著尝从容以语某曰:「先文靖即世既六十年,昔者任公文荐尝状其行治,寻厄于火,王公普尝铭其年阀,它未有纪。
子于前言往行概尝有闻,盍为我志而铭之」。
某弗敢辞。
公字汉章
朱氏自曹姓,其后颛帝之后曰陆终,终之子曰安,安之裔孙曰侠,周武王封之于邾,至仪父十二世矣。
后八世为楚所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
至汉,大司马长史大司空浮,浮生下邳太守永,永九世孙吏部尚书尚,司徒质。
二子:禹、卓。
禹坐党锢之难,子孙避地丹阳
卓之后为唐宰相敬则
唐末,公之七世祖又避地于,遂为闽县人,其丹阳之别乎。
曾祖考翼,累赠至太师追封卫国公
祖敏修,皇朝奉郎广东路提举常平,赠少师
考庭佐,皇从政郎太学博士,累赠太保
取黄氏,赠吴国夫人,故宣奉大夫积之女。
四子男,公为适长。
而秀异,曾祖妣周国疾亟,犹抚之曰:「是必兴我家,恨不及见之」。
少长,诵书日万言,少师爱之,寝食必俱。
朱氏世传《易》,公尤极精邃。
未冠,以乡举至京,补太学内舍生
丁吴国忧,哀羸不胜衣。
服除,又居太保忧。
宣和三年复乡举法,公以选登五年进士第,调常州宜兴主簿
虏将入寇,居民求辟地,公为具舟给食,全活甚众。
亡何,民告涝于郡,郡委公阅实,公为蠲田租至九分若全免。
守怒,将捃治之,既知公秉志坚确,乃俾摄属。
张忠献公荐公,召对,除广东路茶盐司干官,再用荐改除检察福建广东西经费财用所属官。
明橐宣谕使至广,人惮其风声,独于公慰荐甚异,谓之曰:「宜兴寇至,脱民于死者,非公邪?
民至今思之」。
遂表于上。
时方以刘豫为忧,因赐对策其必败,高皇大喜,诏改合入官。
与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参知政事张守帅浙东,又以表于上,除教授诸王宫。
恶言兵,公所论掩骼,又忤。
会有边警,浙东制置使梁汝嘉以公详练,表摄参谋
有捕获群寇,梁属公与吕稽中鞠实,公独得二人黥窜之,馀释不问。
曰:「吾大父尉崇安日,有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馀,大父谓此饥民剽食耳,未可尽以三尺绳之也,悉缓其罪而不以徼赏。
今吾其无愧大父乎」!
满秩还里,辟秦祸,食祠官之禄十馀年。
家藏书数万卷,皆手自校雠。
通判南剑州,凡四年乃上。
建寇阿魏聚徒数千,建壤接而卒愞不可用,公以信赏擒获,一境赖之。
差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皇曰:「记得记得,卿久淹何所」?
公曰:「厄于」。
上愀然,慰谕曰:「惠阳去朝廷远,赖卿抚百姓,如朕亲抚之」。
目送公去。
旬日,忽问大臣曰:「前日之对,谁为荐之」?
曰:「守臣陛辞,常典也」。
上令亟召对,政府有未知公者曰:「已去矣」。
遂除国子监丞
公闻命还,视事凡八阅月,以职事转对,建请勤恤民隐。
未几,除提举浙西路常平
二三大臣亦罔知上意,忽特命自今在内除提举官,令朝辞上殿,盖为公设也。
公首登对,上曰:「近来内重外轻,今卿以朕亲擢之人出为部使,人皆知内外之任均」。
又曰:「人不知卿,惟朕独知卿」。
乃除右正言二十七年秋也。
二十九年春二月,进侍御史
秋八月,差国子监发解所监试官
冬十二月,进中丞
公自为台谏,眷滋厚而心益畏。
常言:「人主任我以耳目,托我以腹心,非报怨任气之地,必须上答天心,不为子孙植荆棘也」。
每上疏,必夙兴露告,赫然如上之我临。
朝论方畏言边备,公悉力开陈,言详气定,虽逢盛怒不慑。
在言路久,荐人论事以至仓廪、蠲米价、减私盐、覈军籍抑配、禁州县科借,凡以兴利除敝,无虑数十条,率焚稿不传。
公经学醇深,经筵侍上,多所称善。
自典举还,迁参知政事明年尚书右仆射
公控免之词谓「一言寤主,讵缘左右之容」,人以为荣。
月馀,诏提举三朝国史、详定一司敕令
明堂加恩,进封开国公
金亮寇江,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者胜。
上曰:「卿所言三策甚当,朕书于坐右,朝夕思之」。
虏势寖迫,公又策虏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守备,下则妄意绝江,然臣谓多从下策,可无患焉」。
既皆如公所料。
史忠定、张忠简、虞忠肃、刘忠肃之进用,公皆有力焉。
王鲁公、陈福公及王公之望、芮公烨亦公所荐也。
有议敷编民助军者,公力止之。
有求迁进者,公曰:「此朝廷之名器,岂容以市私恩」!
扈从亲征,忧边思职,寝食俱废,得鼻衄之疾。
上方和药以赐,诏同知枢密院黄祖舜拊问,而公去意不可回矣。
公事亲诚孝,遇族党州闾以厚,未尝言人过,无声色之奉。
每饮食衣服,必曰:「吾父母恭俭积德,以遗子孙,吾德不逮,何敢享此」?
昆弟姊妹凡八人,昏嫁衣食咸取给焉。
最嗜书,搜访古今图史不遗,博见而强志,天文历数之学尤所究心。
元配刘氏,仅两月而卒,赠相国夫人
继室李氏,右宣教郎陔之女,膺九封,至□国夫人,年七十有八。
二子,即端厚、端学。
端厚终中散大夫、知汀州,赠中大夫
端学终中奉大夫、直秘阁,三历郡,四持节,赠光禄大夫
女四人,长某官刘浚,早卒,次某官张耜,次某官李璹、某官陈宋衡
孙男二人:曾,某官;
著,今为□□大夫吏部尚书侍读
孙女二人,某官、某官。
曾孙男□人,某官。
曾孙女□人。
公薨以隆兴元年六月甲戌,葬以二年五月辛卯,墓在怀安县灵山飞山之原。
铭曰:
文靖公器远识冲。
劢相中兴,而閟其能,敬保元子,而泯其功。
彼不我知,谓我觊庸。
赫赫两宫,照知臣忠。
有子有孙,简在衷。
明明上天,亦临尔躬。
有孙有曾,式亢厥宗。
观湜知渭,观火知风。
我铭有徵,匪私乎公。
邵公缉还乡序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二、《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二
宣城古名郡,而负山带江,行者以阻。
四方之士大夫,非职事走,未尝辄至。
故俗尚简,不相友事。
宣和壬寅,仆从季氏来丞兹邑。
始至,屏居念咎,不多与人还往。
正昼阖户,绎编帙成,或熟寐通瞑,百不一问,相栩栩自乐也。
宾至,则谨冠履,正绅笏,偶坐寒温而退,日虽数不敢怠。
间而弥月一接人,亦不以岑寂自叹。
既数月,邵生缉者来见。
貌甚闲,服甚野,颊颧竦特,眉目濯濯秀发,余固奇之。
后累见益亲,出其文有典则,诵其学知阃奥,叩其胸中足以相表里,始与之友。
于是出有与并驱,居有与共席,朝暮有与辨是非,考古今以讲习,唱酬啸咏于閒暇也。
稍不与接,则介然于怀,若有所失矣。
一日,谓余:「仆亲官满当归,而田畴未垦,室庐未辟,其敢以贻父兄忧,请以身先」。
且曰:「仆野人,是行若圜凿之赴方,将岸巾负耒从老农之后,以终吾身。
当世之所为,吾弗为也」。
余闻而愀然,为之改容曰:「噫!
余之穷于斯,得子以忘其独。
今去我,是造物之益穷我也。
虽然,子之行,职也,余不得而止。
子之说则不可,愿有以告。
夫学之为王者事,子其知之。
古人未尝不欲仕也,而必以正,必由其道,不幸而行踬言沮,则视去其位犹脱屣之易,乐于畎亩,饥且死不怨。
固未有诵圣人之言,学其道,可以行而终止者。
今子桐梓之拱把、之三围四围者也,不尽其材,充其有以施诸人,而以无用为全,独善为德者,画也。
以余之愚,学不足以饰身,其敢责人以所不能?
然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尝闻其语矣。
吾子勉夫」!
宣州昭亭山广教寺公禅师塔铭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七、《竹溪先生文集》卷二四
昭亭山广教寺住持师守讷,寿七十六,僧腊四十五,以宣和四年三月十有八日无疾终。
阇维得舍利五色,不可数计。
其弟子虚藻等即奉师骨塔于寺之西南隅一分以葬,金峰师之旧隐。
踰月,塔成,虚藻持余友人邵搏旸叔状来请铭,状曰:师族郑氏,其先吴人,本衣冠子,业进士,有声场屋间。
性刚志洁,不喜接世俗事,视纷华澹如也。
栖霞山云渺庵主能以出世法导人,因往依焉。
后游钱塘净慈寺,得《圆觉》几案间,披卷恍然,若获旧物。
诵至「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心目开明,踊跃自喜,乃弃儒衣冠,礼圆照本公,为苾刍
师具游方至圆通秀公室,圆通知其法器,一见许之,决剔疑情,卒为印可。
熙宁元丰间,圆照、圆通道行,当世钜公要人咸所严事,而师寔出其门。
丛林学者尊之,皆以讷叔称焉。
芜湖吉祥院江宁能仁寺,继迁华藏,皆当路以师道价敦请之,非师志也。
尝曰:「比丘辞亲割爱,出离世网,当以因缘果报为念,讵宜俯仰世权,执事住持,为人役耶」?
故所至未几,辄辞去。
隐居于宣之泾县,邑人王文谊为筑室金峰以居,凡十有六年。
宣和辛丑龙图阁学士毗陵钱公即来镇是邦,会广教住持虚席,公曰:「此唐相国裴公隐地,断际禅师道场也,宜得道行为众钦信者居之,无如者」。
辞老且病,公卒以礼致之。
师虽久于自晦,一旦复出,四方释子抠衣问道,云集辐辏,方来不已,而师遽逝矣。
惜哉!
师逝之前二日,尝以顶相封授其徒,既而启封,得偈二十言,有违世之意,其于死生际,了了如此。
师为人劲直精敏,勇于践履。
禅观之外,博极群书,赋诗属文,自号莫莫翁,有集行于世。
作《大藏节要》二十门,为之序。
节《宗镜录》十卷,拟寒山诗数百篇。
浩博渊奥,事理并举,皆以寓教,观者获益焉。
噫!
余之愚,且从师未久,固不足知师,而旸叔深于禅者,其言炳炳可考,则师之行信矣。
惟浮图氏以真实不二为宗,以谦卑慈忍为行,以戒定寂默为修。
至其弊则流而为诡,为戾,为贪。
又其弊则诞惑不根,捷给尚口,訾慢自我,好为人师。
浸以相承,不知其失,而道日隐矣。
如是习者怠,信者疑,使人得以议其教,是岂教之罪也?
以状考之,师则无是,殆所谓明于宗,笃于行,而得其所以修者欤?
呜呼,亦难矣哉!
是宜铭。
又师之嗣法兄法藏卓公视余为犹子,故余之诸父从师游者众。
师亡之夕,见梦于余,若有所属者,则铭师尚可辞耶?
铭曰:
真离诞胜日翳昏,畴始离之暨能。
沿非传异益放纷,惟师友德合于浑。
坚持所修修所闻,尘销觉圆静以醇。
死而不亡法中尊。
大智禅师塔铭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七、《竹溪先生文集》卷二四
政和五年岁在乙未十一月十有八日大智禅师希觉示寂。
不病不恟,无有恐怖,以清净水盥身垢已,顾大众云:「一切诸相,皆归坏灭」。
言讫而瞑。
其嗣子法渊,号曰慈觉,于后七年宝胜寺作窣堵波,藏其遗骨,稽首来谒筠溪居士,请为之铭。
居士于法未得自在,不能悉知是大比丘诸微妙行,复告慈觉为我宣说:「汝师所得何法?
我当为汝称扬赞叹」。
于是慈觉良久答言:「我观世间以及我身诸所有法,因缘和合,众妄发生,譬如幻师见所幻人,了无可取。
及诸取者,况复有得而可言说?
我今若言如是为法,如是非法,是为谤师及谤如来。
然念我昔起心修行菩萨梵行,勤求如来无上正觉于善知识,生尊重心,恭事恳请,无有疲厌,以是力故得大辩才,能知一切世出世间诸言辞海,亦能普出百千种音,于一偈一句,乃至一字,广演无量难解最上胜义。
自谓已得无碍法门,持以求證诸大导师,咸皆称赞,与我受记,令我信心益自坚固。
最后得见大智比丘,彼时见我说此法门,而作是言:善男子无以声音语言而作佛事,勿谓如来正法眼藏而可言说。
末世众生以取舍心希望成道,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我今默示汝三昧,无有一法不从此出,而实无有一可得法。
我时豁然,證无所證,拔犹豫箭,截疑惑网,了知一切,不从外来。
虽复与我最初法门,不见分别,是非二相,而令我心转加调净,如炬得火,普皆光燄;
如舟得楫,无所系著。
我即于彼大智师前欢喜踊跃,头面作礼而自叹言。
善财南行,还见普贤,从初发心所入佛刹,不及普贤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诸佛刹海微尘数倍。
我于大智亦复如是,故我今者欲以一法为汝演说,实不可得。
我又尝闻是大智师夙植德本,久修胜行于过去中,亲近承事佛印比丘
佛印为言心境俱亡,复是何物,即于彼时證是三昧。
解力广大,信眼明彻,直趣菩提,净出离道。
證灯相燃,复以示我;
非唯示我,亦以深心起大慈悲于未诸證,悉以方便种种开示。
因此愿力,入菩提场三十九年,四领宝刹,所至兴起。
度大弟子嗣法住世,皆能于是三昧转大法轮,绍隆佛种,无有穷尽」。
居士闻已,得未曾有,即为慈觉以偈赞言:
饥者易为食,无复嗜正味。
辛酸及苦咸,自视皆甜相。
至其属厌时,不起更食想。
享以众妙善,而反生恶憎。
众生苦轮回,乐法求解脱。
因乐转生爱,增长我慢山。
闻声及见色,得少便为足。
而于正法中,乃作空寂怖。
纵横斜见材,闭障出离道。
自谓已證得,不知流转因。
良哉大智师,与众作依怙。
能于不二门,示现无相法。
减惑断诸见,开此正觉知。
如持具足器,盛满甘露食。
随取得饱足,历劫有无尽。
众生知正味,永不念它食。
唯趣一乘道,馀二即非真。
刹那灭阿祗,十方亦销陨。
如是大智师,在处俱现前。
虽复示涅槃,而实未尝灭。
故我于慈觉,历耳得千悟。
言说永不穷,稽首第一义。
县厅壁题名记宣和六年五月 北宋 · 俞彦与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
淳安介于严、徽二州之间,隋开皇中新安县,属东阳郡
后改雉山,置睦州
大业末,歙人陷州县。
至唐,移州建德,改县为还淳,又改青溪。
按《新安记》云:「郡西南渡口一里有雉山,其形如凤立雉蹲,因以为名」。
今此山正为县之西南望。
东北有灵岩山,尤秀耸,县治据其麓。
二山对峙,若相顾揖。
流泉会于大溪,平陆为阛阓,其民物富庶,为邻邑最。
宣和二年冬,有寇方腊发于县西北隅,去城九十里,官兵掩捕不即获,四邻之恶少附之,遂肆凶毒,自县及州,旁连数郡,皆焚劫一空。
明年,王师既歼渠魁,诏赐今名,以绥靖之。
然此邑陷贼最先,被祸最酷,公私庐舍,悉为灰烬。
民之毙于兵疫者什有八。
邑令者皆再受命,不果来。
郡将诸司以余尝官于严,谙其土俗,自郡兵曹就辟承摄,不敢以不敏辞。
驰单骑来,宣布德意,旋茇舍以招抚流散,痗掩骼胔。
凡诏令所丁宁者,罔敢不恪。
一年而得丞朱玙器伯,监征赵伉子骏
又一年得簿许伯常子器,尉江公路由义。
相继而至,皆贤士。
靖共夙夜,一无扰于民,民亦相戒以弗犯,曰:「不幸盗出吾境,恨不能报国,以雪吾耻。
虽细事,切勿烦吾官」。
讼诉几息。
力农之馀,咸请出力,以营官府。
运土木,陶瓦甓,操刘削者,肩摩而袂属。
门觐堂舍,仓库馆狱,一切备具,皆宏壮经远,前此未有。
朝廷复税,今踰三年,民之输赋者,稽首争先焉。
呜呼!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礼义之心,人皆有之。
枭禽妖狐,殄种即绝,非窠穴之罪,一方贼岂足污吾民哉?
吾是以知人心之易感也。
故书诸厅壁,以告后之君子云。
宣和六年五月馀杭俞彦与记。
按: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三,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道中寒食1122年 宋 · 陈与义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飞絮犹冷,离家食更寒。
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
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
一官违壮节(四库本作志),百虑集征鞍。
秋夜1122年 宋 · 陈与义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秋雨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
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木皆商歌。
病夫强起开户立,万个银竹惊森罗。
人间伟观如此少,倚杖不觉泥及靴。
菊丛攲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是事且置当务本,菜圃已添三万科。
次韵(原作傅,据须溪本、四库本改)季申主簿梅花(原注:季申名直柔,郑公曾孙。绍兴初同知枢密院事。)1122年 宋 · 陈与义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东风知君将出游,玉人迥立林之幽。
攲墙数苞乃尔瘦,中有万斛江南愁。
君哦新诗我听莹,句里无尘春色静。
人人索笑那得禁,独为君诗起君病。
欲语未语令人嗟,桃李回看眼中沙。
同心不见昭仪种,五出时惊公主
典衣重作明朝约,聊复宽君念归洛。
笛催疏影日更疏,快饮莫教寂寞。
九日赏菊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黄花不负,与秋作光辉。
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原作扉,据须溪本、四库本改)
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
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陪诸公登南楼新茶(四库本作茗)家弟出建除体诗诸公既和余因次韵1122年 宋 · 陈与义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建康九酝美,侑以八品(四库本作味)珍。
除瘴去热恼须溪本注:《本草》云。),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碗,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
花石(诗集作谏花石纲)十一章 其七 1122年5月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三月和风塞太空,天涯海角竞青红。
不知花卉何远近(诗集作近远),六合内外俱春容。
庐山1122年6月 宋 · 邓肃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平生作意庐山游,往来却贪吴越舟。
陛下许臣鞭匹马,芒鞋因得款清幽。
是时六月蒸炎暑,六合黄尘空一雨。
上方冷翠袭衣襟,便觉笑谈在天宇(以上《栟榈先生文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