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邓润甫北宋 1027 — 10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4 【介绍】: 建昌人字温伯
曾以字为名,别字圣求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中,历编修中书条例知制诰御史中丞翰林学士
有文名,一时制作,独倚其力。
哲宗立,一夕草制二十二。
翰林学士承旨,撰《神宗实录》。
梁焘所劾,出知亳州
哲宗亲政,首陈绍述之说,拜尚书左丞
全宋诗
邓润甫(一○二七~一○九四)字温伯,曾以字行,别字圣求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江西诗徵》卷七),为上饶武昌
神宗熙宁中,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
御史中丞,迁翰林学士
落职知抚州
元丰二年(一○七九),移杭州
四年,徙知成都府(《乾道临安》卷三)。
哲宗立,进翰林学士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为吏部尚书
出知亳州蔡州,移知永兴军
元祐末,为兵部尚书
绍圣元年,拜尚书左丞,卒,年六十八。
东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八
邓润甫(一〇二七——一〇九四),字温伯,尝避讳以字为名,别字圣求,后皆复之。
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皇祐进士,历上饶武昌
熙宁中,为编修中书条例检正中书户房事,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擢御史中丞
翰林学士,为蔡确所陷,落职知抚州,移杭州成都府,召复翰林学士
哲宗立,进翰林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为吏部尚书
出知亳州,复召为承旨,除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出知蔡州,移永兴军
元祐末,以兵部尚书召。
绍圣初,拜尚书左丞,无何暴卒,年六十八,谥安惠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沈虚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德人字太虚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
高宗绍兴中学士,作歌曲以荐于太庙、圜丘、明堂。
二十四年,使金贺正旦
次年,在权直学士院任上草秦桧父子致仕制。
二十八年,以党罢宫观、责筠州居住。
有《资治通鉴事类》、《左传国语要略》、《桐川集》等。
全宋文·卷三四○○
沈虚中字太虚广德(今安徽广德)人。
宣和中进士
绍兴间国子监丞吏部郎中权太常少卿权尚书兵部侍郎
绍兴二十六年,以臣僚言虚中为省试参详官,令人密报秦熺,已取秦埙为省元,故罢官。
著有《资治通鉴事类》、《左传国语要略考异》、《国史要纲》、《桐川集》等书。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选举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六五、一七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七,光绪《安徽通志》卷二二九。
陈大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彦永
贡辟雍,有同舍生患疫,众皆避,独大年为召医诊视得愈。
高宗绍兴十五年特奏名,调昭州推官,摄州事有声。
刘孝孙北宋
全宋诗
刘孝孙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一)。
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供备库副使契丹国正旦副使(同上书卷一八三)。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侍御史(同上书卷二三一)。
元丰八年(一○八五)西京左藏库副使(同上书卷三六二)。
有《柏台集》(同上书卷二四○),已佚。
子泾,《宋史·文苑》有传。
今录诗二首。
王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人,寓三衢字中玉
王素后人。
徽宗政和五年上舍出身。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礼部侍郎右正言侍讲
次年使金,汤鹏举劾其谄事秦桧,公然受金罢。
善楷书
作梦山堂,吕祖谦等皆有题咏。
全宋诗
王珉字中玉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
素之后。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赐上舍出身。
高宗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知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
二十四年,以宗正寺主簿监察御史(同上书卷一六七)。
二十五年,以右正言侍讲,后试礼部侍郎(同上书卷一六八)。
二十六年,罢(同上书卷一七一),寓家信安
事见清嘉庆西安县志》卷三九。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五○六
王珉字中玉,原籍大名(今河北大名),后徙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王素后裔。
政和五年上舍出身。
绍兴十九年吉州
二十四年监察御史右正言
次年侍讲,试礼部侍郎
为贺大金正旦使,御史汤鹏举劾其谄事秦桧,放罢。
善楷书,作梦山堂,吕祖谦等有题咏。
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六、职官六之六一、职官七○之四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一六七、一六八、一六九、一七一,《宋史》卷一四八、一六二,嘉庆《西安县志》卷三九,《宋诗纪事》卷三九。
李立之北宋
全宋文·卷二一八三
李立之幽州(治今北京)人。
迪从子,承之兄。
嘉祐六年殿中丞
熙宁三年主客郎中户部判官为辽主生辰正旦使;六年为同判都水监
元丰二年司勋郎中,权知澶州,再权都水监
五年,为三司副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二一四、二四八、二六四、二九八、三一二、三二五。
张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州资阳人字义立号亨泉子
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简州教授,为诸生痛陈佛老之妄。
历知、果等州,迁直秘阁四川制置使参议官
充利、夔、成都路提刑,劾墨吏、开新渠,疏陈时政之失。
改帅汉中,以兵复天汉、武休、虎头之险,蠲钱三十万缗,米二千斛,给田以恤死节之家。
官至尚书兵部郎。
有《亨泉稿》。
全宋诗
张方字义立号亨泉资阳(今属四川)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调简州教授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入为国子正(《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二)。
出知嘉定府,历知果州邛州眉州
十六年,充利、夔、成都路提刑四川制置使参议官
以母老辞归。
有《亨泉遗稿》百卷,已佚。
事见清雍正四川通志》卷六、七、九。
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张方字义立号亨泉子资州资阳(今四川资阳)人。
庆元五年进士,为简州教授
嘉定间国子正权发遣邛州、知眉州成都提刑
累官兵部郎官
著有《亨泉遗稿》百卷。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之二二、职官七五之三三,《宋元学案》卷七二,《宋史翼》卷二二。
柳申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潼川人字彦养
隐居不仕,潜心穷究阴阳五行、星历气候。
所著《先天太极》,自一岁一月一日一身,皆有图说。
又作《三易图说》,以探羲文、孔氏之秘。
陈伯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侯官人,徙居长乐,字震之
光宗绍熙五年进士
泰州,累官广东转运使龙图阁学士
宁宗嘉定九年使金贺正旦,不辱使命。
全宋诗
陈伯震字震之长乐(今属福建)人。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三)。
七年,知泰州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六)。
九年,为军器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四)。
十四年,知安庆府(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二九)。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提举广东常平,迁广东转运副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三六)。
释慧元北宋 1037 — 1091
全宋诗
释慧元(一○三七~一○九一)俗姓倪潮阳(今属广东)人。
年十九落发受具,为南岳十三世。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至黄龙。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住吴江寿圣寺
后居昆山慧岩院、承天万寿寺湖州报本禅院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五十五。
谥證悟禅师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全粤诗·卷二四
释慧元(一○三七 — 一○九一)俗姓倪潮阳人
南岳十三世。
年十九落发受具。
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至黄龙。
宋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住吴江寿圣寺
后居昆山慧岩院、承天万寿寺湖州报本禅院
宋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五十五。
谥證悟禅师
事见宋释慧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九,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有传。
偈一首。
禅师名慧元
生倪氏
潮阳人也。
垂髫嶷然。
群儿剧于前。
袖手趺坐而已。
父母商略曰。
儿材地如此。
宁堪世用。
意事佛僧。
可耳。
闻之。
即前拜辞。
依城南精舍。
诵法华经。
年十九。
剃落受具。
游方至京师
华严圆明法师者。
见而异之。
曰。
上人齿少。
自何至此。
所求何事。
曰。
慧元南海来。
无他来唯求佛法。
圆明笑曰。
王城利声捷径。
酒色樊笼。
横目争夺。
日有万绪。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犹不现前。
此中宁有佛法乎。
佛法俱在南方也。
乃自洛京
游襄汉。
遍历名山。
所至亲近知识。
然俱无所解悟。
治平三年春
至黄龙。
南禅师
来自积翠。
龙众如蚁慕而集。
每坐下板。
辄自引手反覆。
视之。
曰宁有道理。
而云似佛手。
知吾家揭阳
而乃复问。
生缘何处乎。
久而顿释其疑。
即日发去。
熙宁元年
吴江寿圣寺
遣僧造黄龙。
投嗣法书。
南公视其款识。
未发。
谓来僧曰。
汝亟还。
自来。
僧反命。
辍住持事。
策杖而来次南昌
宝觉禅师出世说法。
南公已化逾月。
乃复还吴中
道俗师尊之。
又延住昆山慧严院。
十年
尝夜舟归自霅川
𡨥劫舟。
舟人惊怖。
不知所出。
安坐徐曰。
钱帛皆施汝。
人命不可枉用。
寇因背去。
元祐四年
承天万寿寺
众益盛。
躬自持钵至湖。
湖人曰。
师到处为家。
何苦独爱姑苏乎。
固留不使还。
苏人闻之。
争持棰杖。
哗入湖曰。
何为夺我邦善知识。
政当见还否。
则有死而已。
元怡然不吝情去留。
曰吾任缘耳。
相守弥月。
苏人食尽乃去。
竟为湖人所有。
报本禅院六年。
十一月十六日。
升座说偈曰。
五十五年梦幻。
身东西南北孰为亲。
白云散尽千山外。
万里秋空片月新。
言讫而化。
右司陈公瓘莹中在湖。
亲见其事。
胁不至席三十年。
平生规法南禅师作止者。
唯元克肖之。
遗言葬于岘山之阳。
门弟子元正有才辩。
问。
何独念岘山乎。
曰。
他日可建寺。
后三十年元道契师楚国公
公为请于 朝。
谥證悟禅师
塔曰定应。
有 旨特建显化寺。
岁度僧。
香火云。
慧元
潮州倪氏子。
十九为大僧。
遍历丛席。
于黄龙三关语下悟入。
安吉报本院。
为人孤硬。
有风度。
威仪端重。
危坐终日。
南禅师门弟子。
能纵迹其行藏者。
而已。
初开法。
法嗣书至。
南公视其名曰。
吾偶忘此僧。
谓专使曰。
书未欲开。
可令亲来见。
专使反命。
即腰包而来。
豫章
南公化去。
因留叹息。
晦堂老人
出城相会。
与语奇之曰。
恨老师不及见耳。
元道化东吴
归之者如云。
尝自乞食。
舟还遇盗。
舟人绝叫。
白刃交错于前。
安坐自若。
徐曰。
所有尽以奉施。
人命不可害也。
盗既去。
达旦人来。
意师死矣。
而颜色不乱。
神气如常。
其临死生祸福。
能脱然无累如此。
自说法来。
一榻萧然。
长坐不卧。
三十馀年如一日。
化后塔全身于岘山
毕仲衍北宋 1040 — 10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人字夷仲
毕士安曾孙。
进士第
沈丘
入为司农丞,改中书检正
奉使契丹,宴射连破的,众人惊异。
又尽记契丹朝仪节奏,绘图归
后以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为官制局检讨官,擢起居郎
卒年四十三。
有《中书备对》。
全宋诗
毕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
从古子。
以荫补太庙斋郎,调阳翟县主簿
与弟仲游同举进士,补沈丘县签书大名府节度判官,入为司农寺主簿
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
检正中书户房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
元丰二年(一○七九)为使辽正旦副使(同上书卷二九九)。
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官制局检讨官
五年,卒,年四十三。
有《中书备对》三十卷,已佚。
事见《西台集》卷一六《毕公夷仲行状》。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七
毕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
毕士安曾孙,毕仲游之兄。
以恩荫补太庙斋郎,调许州阳翟主簿
熙宁三年,与弟仲游同登进士第,补颍州沈丘县
入为司农寺主簿,迁丞,吴充引为中书刑房检正
太常丞
王圭吴充不和,以仲衍所用,留滞不迁。
置局定官制,为检讨官
官制行,擢起居郎
暴得疾,卒年四十三。
著有《中书备对》十卷(一作三十卷)。
毕仲游起居郎毕公夷仲行状》(《西台集》卷一六)及《宋史》卷二八一本传。
何洵直北宋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何洵直字邦彦治平四年进士
元丰元年御史台主簿著作佐郎
十一月,除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所检讨官
二年十月,为秘阁校理
三年七月,兼详定官制所检讨文字,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改司勋员外郎
四年八月,除秘书郎,寻罢,以考功员外郎楚州
所著有《礼说》一卷、《礼文》三十卷(与蔡确同著)。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礼一之三二、职官五六之一、职官六六之三六、选举三三之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吴兴备志》卷二八。
僧知礼北宋 960 — 10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僧。
四明人字约言
俗姓金
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
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天台教观。
甫经一月,便能讲经。
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
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
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
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
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
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僧。
四明人俗姓金名知礼字约言
年十五出家,师事宝云寺义通法师
天台教观。
真宗天禧四年延庆寺,学徒甚众。
有《十义书》、《融心解》等多种。
全宋文·卷一七四
知礼(九六○——一○二八)又称智礼字约言俗姓金氏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幼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
二十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天台教观。
端拱元年师卒,遂继席弘化
后居四明延庆院。
四十馀年中,讲论佛典,修礼忏法,并与本宗「山外派」展开长期争论,开创山家派,成为天台宗著名义学高僧,后人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人称四明尊者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
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九。
著述宏富,有《十二门指要钞》、《观心二百问》、《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记》、《观经疏妙钞》、《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多存。
释宗晓四明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佛祖统纪》卷八。
知礼
字约言
四明金氏子。
父母祷佛而生。
神宇清粹。
不与众伦。
出家具戒。
宝云习教观。
大有解入。
慈云相结。
义同手足。
端拱元年
宝云归寂
遂继席弘化
学众云委。
咸平中。
郡大旱。
慈云同修光明忏祈雨。
约三日无应当。
然一手供佛。
忏未竟。
雨已大浃。
是年。
遣门人如什二子。
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
钱塘昭师室。
初是。
光明玄。
广略二本。
景德前。
钱塘恩师制发挥记。
专解略本。
谓。
十种三法。
纯谈法性
不须更立观心。
广书有之者。
后人擅加耳。
师于是。
作扶宗记。
大明广书附法观心之义。
谓恩师之废观心。
是谓有教而无观。
有梵天昭孤山圆
奉先门学。
述辩讹。
以助略书。
彼此诘难往返。
绵历七载
乃总结前后。
为书二卷。
凡十章。
因为十义书。
又设为二百问以质之。
时。
孤山居昭师座端。
观如什论不已。
白郡守
以来无公据发遣。
令还不复致答。
事乃已。
祥符六年。
建念佛施戒会。
岁视为尝。
且撰融心解。
明一心三观。
显四净土之旨。
天禧改元
谓其徒曰。
半偈亡躯。
一句投火。
圣人之心。
为法如是。
吾将捐身。
以警懈怠。
乃与异闻。
结十同志。
修法华忏。
三载期满。
将焚身以供妙经。
秘书杨大年
以常住弘法为请。
并诸公。
交劝力止之。
乃复结十僧。
修大悲忏法三载
以酬素愿。
是年。
述消复三用章。
孤山阐义钞。
四年驸马李遵勖
奏师高行遗身。
上嘉叹。
赐号法智
且遣内侍
延庆寺
命修法华忏三日。
为国祈福。
因撰观音别行玄记。
观经疏妙宗钞。
天圣改元
天童凝禅师
贻书论指要钞。
拣示达磨门下三人。
得道浅深。
为不可。
师为改之。
三年
大弘放生之业。
五年
制光明文句记。
以迫归寂
不及终帙。
六年元旦
建光明忏七日
为顺寂之期。
至五日
结跏趺坐。
召大众说法。
称佛号。
奄然而逝。
寿六十九。
夏五十四。
露龛二七日
颜貌如生。
爪发俱长。
塔于南城崇法院之左。
师著述数十种。
发明天台一家之旨。
无剩义矣。
诚为前达之功臣
后学之模范。
独于起信。
大有悟入。
故多所援据。
后人扁其堂。
曰起信。
示不忘也。
师门学甚夥。
尚贤为之冠。
法智
延庆
道化大行。
尝晨入忏堂。
见一虎伏几前。
直进。
展尼师坛于虎背。
拜之。
寂无所睹。
奇哉。
则其人为可知矣。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知礼字约言
明州金氏子。
其父母梦神僧携一童,畀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
”未几生
七岁丧母,号哭不绝,白父求出家,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得度。
及长,诣宝云寺义通法师学教观圆顿之旨,一受即了。
淳化中主乾符寺,寻徙保恩院,敷扬教观,学徒踵至。
明州旱,慈云式同修光明忏。
约三日不雨,当自焚一手。
如期,果大雨。
大中祥符三年,重建保恩寺,赐名“延庆”。
六年建念佛施戒会。
自兹以降,每岁二月望,以为常举。
尝集十僧,修《法华忏》三年,更集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积精竭诚,千日无倦。
人以为难,自视之,乃若固然。
复于佛前,并爇三指,真心妙谛,超然生死。
天禧四年,赐号“法智大师”,敕令住世演教。
以从上诸祖,阐扬净土者,多谭事相,空示观门,暂被时机,未穷圆顿。
因取天台《观无量寿经疏》,研极理奥,曲畅玄风,成《妙宗钞》数万言。
时方诏天生立放生池舍钵资,集诸善缘,结放生会,每岁佛诞日,纵诸鱼鸟。
有司以闻,敕枢密刘筠撰文,立碑院内。
天圣六年正月元日将示寂,建《光明忏》七日
至五日,结跏趺坐,召众说法,称佛数百声,奄然而逝,年六十九。
露龛二七日,爪发加长。
阇维时,舌根不坏,若莲华然。
赵称北宋
全宋文·卷二二七○
赵称熙宁七年提举河北东路常平
元丰间朝散郎、权知登州六年京东路转运判官
复为提点刑狱太皇太后贺辽主正旦使。
七年吏部郎中河北路转运副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七、三三五、三三九、三八二、四六四、四七八等。
王元春南宋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王元春字景育邵州邵阳(今湖南邵阳)人。
庆元二年进士
曾任零陵县
嘉定末左司谏,知太平州
罢,寓居湖州
宝庆元年湖州潘丙等谋立济王闳元春告变有功,朝廷改湖州安吉州,以元春知州事
宝庆三年,以起居郎国史院编修官
绍定元年,迁中书舍人,升兼同修国史
累官吏部侍郎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五、职官七五之三四,《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史》卷四一、二四六、四六二,雍正《湖广通志》卷五○。
释元琏北宋
禅师元琏者。
闽人也。
得法于首山念禅师
汝州广慧寺。
褊颅广颡。
瞻视凝远。
望见令人意消。
尝谓众曰。
我在先师会中。
见举篦子问省驴汉曰。
唤作篦子即触。
不唤作篦子即背。
作么生。
省近前掣得。
掷地上云。
是什么。
先师云瞎。
省从此悟入。
我道省驴汉。
悟即大杀悟。
要且未尽先师意旨。
遮个说话。
须是到此田地。
方相委悉。
情见未忘者。
岂免疑谤。
又见智门纲宗歌曰。
胡蜂不恋旧时窠。
猛将那肯家中死。
曰祚兄消许多气力作么。
我寻常说禅。
手中扇子。
举起便有风。
不举一点也无。
既称宗师。
却以实法与人。
好将一把火照看。
与么开口。
面皮厚多少。
岩头云。
若以实法与人。
土也消不得。
知么。
究取好。
莫面面相觑。
在此作么。
内翰秘书监知郡
杨亿大年问曰。
承云一切罪业。
皆因财宝所生。
劝人疏于财利。
况南阎众生。
以财为命。
邦国以财聚人。
教中有财法二施。
何得劝人疏财乎。
曰。
幡竿尖上铁笼头。
大年曰。
海坛马子似驴大。
曰。
楚鸡不是丹山凤
大年曰。
佛灭二千年。
比丘少惭愧。
大年尝书寄内翰李公维
叙师承本末。
其词曰。
病夫夙以顽憃。
获受奖顾。
预闻南宗之旨。
久陪上国之游。
动静咨询。
周旋策发。
俾其刳心之有诣。
墙面之无惭者。
诚出席间床下矣。
矧又故安公大师
每垂诱导。
自双林影灭。
只履西归。
中心浩然。
罔知所旨。
仍岁沈痼。
神虑迷恍。
殆及小间再辩方位。
又得云门谅公大士。
见顾蒿蓬。
谅之旨趣。
正与安公同辙。
并自庐山归宗云居而来。
皆是法眼之流裔。
去年假守兹郡。
适会广慧禅伯
实嗣南院
风穴
风穴嗣先南院
南院兴化兴化
临济
临济黄檗
黄檗嗣先百丈海
马祖
马祖让和尚
曹溪之长嫡也。
斋中务简。
退食多暇。
或坐邀而至。
或命驾从之。
请叩无方。
蒙滞俱释。
半岁之后。
旷然弗疑。
如忘忽记。
如睡忽觉。
平昔碍膺之物。
嚗然自落。
积劫未明之事。
廓尔现前。
固亦决择之洞分。
应接之无蹇矣。
重念先德。
率多参寻。
雪峰九度上洞山
三度上投子。
遂嗣德山。
临济得法于大愚
终承黄檗
云岩蒙道吾训诱。
乃为药山之子。
丹霞承马祖印可。
而作石头之裔。
在古多有。
于理无嫌。
病夫今继绍之缘。
实属于广慧
而提激之自。
良出于鳌峰也。
忻幸忻幸。
大年所叙。
详悉如此。
岂欲自著于禅林乎。
予恨其手编传灯录。
首山之嗣。
独载汾阳
而不录广慧机语。
何也。
赞曰。
广慧机缘语句。
虽不多见。
然尝一脔知鼎味。
大率如刀斫水不。
见痕缝。
真可谓作家宗师也。
平生说法。
如云雨。
暮年止得一杨大年
鲁国儒生。
何其少哉。
元琏禅师
泉州陈氏子。
褊颅广颡。
瞻视凝远。
望见令人意消。
首山
山问近离何处。
曰。
汉上。
山竖起拳曰。
汉上还有这个么。
曰这是甚么碗鸣声。
山曰。
瞎。
曰。
恰是拍一拍便出。
他日又见。
于火把子话下大悟云。
某甲。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后出世汝州广慧院。
华严隆为嗣法上首。
杨龟山大年
亦出师位下。
有寄内翰李公书。
叙师承本末云。
系曰。
首山一把火。
前烧谷隐。
后烧广慧。
二老故得出头光燄。
又有二智嵩
一住三交。
一住铁佛。
首山门下。
皎皎者也。
不及传。
释若讷南宋 1051 — 1132年十月一日
释若讷奉旨住上天竺
常领徒千人。
大弘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
其词辩若泻悬河。
实为当世四依也。
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礼大士。
迎。
高宗问曰。
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
对曰。
不拜则各自称尊。
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
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
曰。
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
嘱其护国护人。
后世祖师立为忏法。
令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
此盛世之典也。
上说授右街僧录
钱即修其道。
次年四月八日
领僧五十入内观堂修护国金光明三昧。
赐斋罢登座法。
上问曰。
佛法固妙。
安得如许经卷。
曰。
有本者如是。
高宗大悦进左街僧录
号曰慧光法师
自是岁岁此日入内修举佛事。
赐绢帛五十疋。
七年八月入内赐斋法称旨恩宠隆渥加异。
若讷
字希言
嘉兴孙氏子。
初依竹庵
次谒證悟赤城
命首众座下。
化。
嗣师道。
大弘
乾道三年
孝宗幸上竺。
展敬大士。
师接候称旨。
右街僧录
因诏。
于山中建十六观堂。
仍仿其制。
作堂于大内
即诏师领徒五十人。
四月八日
入内观堂
修金光护国法。
上问曰。
佛法固妙。
安得如许经卷。
师曰。
有本者如是。
上然之。
左街僧录
九年
召对选德殿
问大士历代灵迹。
及法华经旨。
上曰。
最初得师。
发明此事。
遂以圆觉得法门。
譬如著棋
胜负既分。
不但并去棋子。
棋盘亦须一时并去。
师曰。
并去者。
亦不可得。
上曰。
宗说俱通。
其师之谓。
有诏令讲圆觉。
至此虚妄心。
若无六尘处。
师曰。
心本无形。
因尘有相。
尘灭心灭。
真心湛然。
上手书其语。
以赐。
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
上曰。
朕日读此经。
今更命众。
合诵三万卷
乃降劄云。
平昔以来。
所食禽鱼之类。
伤害为多。
今仗般若。
为除此过。
庶使群生。
俱承解脱。
时沂王尚幼。
上召师入禁中。
王说法摩顶。
因以疾乞閒。
上曰。
且赐地筑室更数年。
彼此作閒人。
水边石上。
共说无生。
淳熙十一年
退处兴福。
特授两街僧录
时光宗在东宫
书归隐之扁。
赐之。
仍制赞以称其德。
及上退养重华宫
召注金刚经。
肩舆登殿。
止宿殿庐。
注成以进。
上披览。
益有省发。
绍兴二年十月旦
谓侍人曰。
吾宗通法华。
宜以此终。
乃集众修法华忏。
取道具进两宫。
端坐而化。
寿八十二。
塔于正寝。
宗教广慈法师炤之塔。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宏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
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
南宋淳熙三年高宗临幸,欲礼大士,出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礼得拜否?
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
高宗欣然致拜。
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
”讷言:“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今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
此盛世之典也。
”上说,授右街僧录,赐钱即脩其道。
次年四月八日,召领僧五十入内观堂,脩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登座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
曰:“有本者如是。
高宗大悦,进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
自是每岁此日入内脩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
七年八月,召入内,赐斋,法称旨,恩宠有加。
莫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归安人字子蒙
以祖荫补将仕郎
两魁法科,累迁大理寺正,屡释疑狱。
积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
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不辱使命,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兼临安府少尹
后被言官劾罢。
起知鄂州,卒年六十一。
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以祖荫补官,两魁法科。
绍兴中历官大理评事户部员外郎,措置浙西、淮南沙田芦场,监景德镇,知光化军,除湖北转运判官
乾道中召除户部左曹郎中,知扬州,除宝文阁直学士大理少卿权知临安府
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
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罢。
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
见《宋史》卷三九○《莫濛传》。
王㬚南宋 1192 — 125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㬚 高宗 忠宪安孝大王、忠宪王 1213年—1259年
简介
王㬚(1192年2月3日—1259年7月21日)高丽王朝第23任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
初名𣉮1217年改名晊后改名㬚字大明又字天祐,父为高丽康宗王祦
他在位时是武臣政权的傀儡,除了最后一年时间外都处于崔氏政权的控制下,毫无实权。
当时高丽内忧外患丛生,尤其是遭遇了蒙古帝国的多次侵略,使他在权臣崔瑀的胁迫下迁都江华岛以躲避蒙古
他任内还重雕了被蒙古烧毁的高丽大藏经,成为流传的韩国瑰宝。
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安孝,葬于洪陵,1310年元朝追谥忠宪
他是高丽王朝在位最久的国王。
李龏南宋 119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府吴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
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
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全宋诗
李龏(一一九四~?
)(生年据本集《癸卯元旦》“五十平头今日到”推定),字和父号雪林,祖籍菏泽(今属山东),家吴兴三汇之交(今属浙江)。
以诗游士大夫间,据本集《八月三十日小园香清甚招同僚吟赏忆刘判官令君》诗,似曾短期出仕。
享年登八十。
有《吴湖药边吟》、《雪林采蘋吟》、《雪林撚髭吟》、《雪林漱石吟》、《雪林拥蓑吟》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江湖后集》中存诗一卷,另有集句诗《梅花衲》一卷、《剪绡集》二卷传世。
湖州府志》卷九○有传。
 李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第一卷。
汲古阁影宋抄《梅花衲》、《剪绡集》为第二至四卷。
均分别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七九二九
李龏(一一九四——?
),字和父号雪林菏泽(今山东菏泽)人,侨居乌程(今浙江湖州)
江湖派诗人,效元白诗歌,不乐仕进。
著有《漱石吟》、《梅花衲》(存)、《剪绡集》(存),编有《汶阳端平诗隽》(存)及《唐僧弘秀集》(存)。
见作者《癸卯元日》诗(《江湖后集》卷二○),《宋史翼》卷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