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释有开南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有开,居霅川千步寺。
专修净业,旦暮不忘。
尝于岁旦,请众唱佛讽经至西方世界,即瞑目长逝。
赵孟坚南宋 1199 — 12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9—1264 【介绍】: 宗室。
海盐字子固号彝斋居士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
湖州,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以御史论罢归。
起为严州
工书画,善以水墨白描绘水仙、竹石。
有《梅谱》、《彝斋文编》。
全宋诗
赵孟坚(一二○○~?
)(生年据本集卷一《甲辰岁朝把笔》“四十五番见除夕”推定),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今属浙江)人。
宗室,孟頫从兄。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
湖州,入浙西转运使淮南幕。
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知诸暨县(同上诗“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及《重赋暨邑池亭》“丛委簿书间”),又知丰城县(本集卷二《题水仙》“自欣分得槠山邑”),以事罢归。
后起知严州,命下已卒。
其卒年据《赵氏铁网珊瑚竹谱卷度宗咸淳丁卯(三年,一二六七)叶隆礼跋,谓其时已死。
而《乐郊私语》谓入元后隐居州之广陈镇,其从弟孟頫来访,闭门不纳云云,似不确。
孟坚好学,工书画,善收藏名迹,时人比之米芾
有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彝斋文集》四卷。
事见《癸辛杂识》前集。
 赵孟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四
赵孟坚(一一九九——一二九五)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宗室,寓海盐(今浙江海盐)
宝祐二年进士第,为湖州,入转运司幕。
淳祐间诸暨县,以御史言罢归。
提辖左帑
善画,工诗文,著有《梅谱》、《彝斋文编》。
见本集及《南宋书》卷一八,《宋史翼》卷二九。
萧立之南宋 1203 — ?
全宋诗
萧立之(一二○三~?
)(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
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
宋亡归隐。
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
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拾遗》三卷。
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林尚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长乐人字润叟号端隐
工诗,以姚合贾岛为法,精妥深润则过之。
有《端隐吟稿》。
全宋诗
林尚仁字润叟号端隐长乐(今属福建)人。
家贫攻诗,理宗淳祐辛亥(十一年,一二五一)陈必复曾为其《端隐吟稿》作序,以为与林逋一脉相承。
集中亦有《辛亥元日游闻人省庵园和陈药房韵》,知其时林尚存世。
曾游历吴越等地,集中有“十年客路叹飘蓬”(《秋日书怀》)之句。
今存《端隐吟稿》,已非全本。
事见本集卷首陈必复序。
 林尚仁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端隐吟稿》为底本。
校以清嘉庆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本)等,编为一卷。
柴望宋末元初 1212 — 12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2—1280 【介绍】: 衢州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堂归田
理宗嘉熙间太学上舍,除中书特奏名。
淳祐六年,因上所著《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府狱,寻放归。
端宗景炎二年,以荐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
宋亡不仕,与从弟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并称柴氏四隐
有《秋堂》。
全宋诗
柴望(一二一二~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
理宗嘉熙间太学上舍生
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临安尹赵与■疏救得免,放归。
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
宋亡,与弟随亨、元亨、元彪遁迹江湖,称柴氏四隐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九。
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
后人辑为《秋堂》二卷,收入《柴氏四隐》。
事见《柴氏四隐》附录里人苏幼安所撰墓志及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
 柴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秋堂集》(简称秋堂集)。
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八○二八
柴望(一二一二——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绍定嘉熙间太学上舍生
淳祐中,上其所著《丙丁龟鉴》,忤时相意,因而下狱,寻放归田里。
纵情山水,殆三十年。
景炎二年,诏起,特旨授迪功郎国史编校,屡进疏论国事。
后以疾归。
宋亡不仕,与从弟随亨、元亨、元彪号为「柴氏四隐」。
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九。
所著有《丙丁龟鉴》五卷(存)、《秋堂》三卷(存,又入《柴氏四隐》)。
见《秋堂》附录《柴秋堂墓志铭》,《宋诗纪事》卷六五,《宋元学案别附》卷二。
王禃宋末元初 1219 — 127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禃 元宗 忠敬顺孝大王 1260年—1274年
简介
王禃(1219年—1274年)高丽王朝第24任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
原名腆,即位后改名禃,一度改名为钊字日新,是高丽高宗王㬚长子。
1259年太子世子)身份赴蒙古朝觐大汗蒙哥,转而谒见皇弟忽必烈,获取其信任,于是忽必烈即位后对高丽采取怀柔政策,结束了高丽蒙古战争。
王禃1264年亲朝蒙古,但因受制于权臣金俊而无所作为。
1268年,林衍在王禃旨意下诛杀金俊,翌年又废黜王禃,另立安庆公王淐。
以此事为契机,蒙古加强了对高丽的干涉,王禃蒙古为后盾恢复王位,推翻武臣政权,出水就陆,还都开京蒙古则借助帮高丽平叛的机会先后占领了高丽的西北面与耽罗,并全面控制了高丽
在协助蒙元出征日本的前夕,王禃薨逝,庙号元宗谥号顺孝,葬于韶陵,1310年元朝追谥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