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苏山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四二
苏山,祖籍眉山(今四川眉山)苏轼曾孙。
绍熙元年三月将作监九月使金贺正旦
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五四。
曾公亮北宋 999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明仲
曾会子。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
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出知郑州,有能声。
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
六年,拜同平章事
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
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
熙宁三年,罢相。
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
卒谥宣靖
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会稽县
累迁知制诰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
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
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英宗即位,依旧执政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
三年,以老避位。
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谥宣靖
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
天圣二年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后擢知制诰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
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神宗时封鲁国公
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侍中,判永兴军
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
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余靖北宋 1000 — 10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64 【介绍】: 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
庆历中右正言,支持新政
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
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
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
集贤院学士,徙州。
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
后以尚书左丞广州。
有《武溪》。
全宋诗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初为赣县,累擢集贤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
迁知英州
庆历间右正言
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
后加集贤院学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
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谥襄
有《武溪》二十卷。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粤诗·卷二二
余靖(一○○○ — 一○六四)原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初为赣县,累迁秘书丞,受命与王洙并校《史记》、《汉书》、《后汉书》,擢集贤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
后迁知英州
庆历间右正言,屡奏安边之策,尝三使契丹,皆不辱使命。
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僮酋侬智高反,命潭州,改桂州经制广南东西,与狄青孙沔协同作战。
事平,迁尚书工部侍郎,复加集贤院学士,迁吏部侍郎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
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谥襄
有《武溪》二十卷。
事见本集卷二一附录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五五
余靖(一○○○——一○六四)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天圣二年进士,起家为赣县,累迁秘书丞集贤校理
因上疏谏罢范仲淹事被贬,后稍复原官。
庆历三年右正言,以使契丹不辱使命,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
再使契丹还,以习契丹语被责,遂弃官返乡里。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路盗贼。
次年狄青侬智高乱,留广西处置善后,后加集贤院学士,徙知潭州州。
嘉祐五年交趾进扰,出任广西体量安抚使,旋以尚书左丞广州
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
治平元年代还,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襄
著有《庆历正旦国信语录》一卷、《武溪》二十卷、《谏草》三卷。
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宋史》卷三二○本传。
殷彦卓南宋末
全宋诗
殷彦卓东莞(今属广东)人。
宋末进士通判惠州府
宋亡,隐于罗浮,结陶庵精舍。
元屡徵聘,不出。
事见《东莞诗录》卷一引《殷氏族谱》。
全粤诗·卷四八
殷彦卓号陶庵
原籍不详。
宋末进士,官惠州府通判
宋亡后,隐居罗浮山,结陶庵精舍于宝积寺
元朝徵聘不就。
后家于东莞
事见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引《殷氏族谱》。
诗一首。
赵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徽宗第六子。
初授武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冀国公
累迁护国、武昌军节度使封景王
钦宗靖康元年,授荆南镇东军节度使,迁太傅
次年遣诣金营充贺正旦使。
既归,又从二帝被掳北上。
王均北宋 ? — 100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均 化顺 1000年正月—1000年十月
简介
王均(?
—1000年),北宋益州士兵起义领袖
原为益州神卫都虞候,乃该州钤辖符昭寿部属
公元1000年元旦益州戍兵赵延顺等因不堪忍受将领和官吏压迫,杀符昭寿,发动起义。
王均被拥为皇帝,号”大蜀“,改元”化顺“。
二月杨怀忠集嘉、眉(今乐山眉山)等七州守军攻益州
五月王均拒降。
九月益州城破,王均自杀。
张去惑北宋
全宋诗
张去惑仁宗景祐初为平江节度推官(《元宪集》卷二一《奏举人前平江军节推张去惑可将作监丞制》)
庆历末,官提点河东刑狱(《湖北金石佚存考》卷一六)。
皇祐五年(一○五三),以刑部员外郎为贺契丹国正旦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
张贵谟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遂昌人字子智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江山县,岁旱蠲其赋大半。
光宗朝累疏言时弊,皆为采纳。
宁宗嘉泰中直敷文阁、知静江府
封遂昌县开国男奉祠归。
有《九经图述》、《韵略补遗》。
全宋诗
张贵谟字子智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
吴县主簿抚州教授、知江山县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召除太常主簿五年,出知常州(《咸淳毗陵志》卷八)。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召为吏部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三年,为左司郎中起居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使金贺正旦(《宋史》卷三七《宁宗本纪》)。
五年,知赣州(《诚斋》卷七六《章贡道院记》)。
嘉泰元年(一二○一),知静江府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
著有《诗说》、《临汝图志》(《宋史·艺文志》三)等,均佚。
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七有传。
全宋文·卷六一五六
张贵谟字子智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
乾道五年进士,为吴县簿,权晋陵县事,知江山县
光宗时太常寺簿起居郎,除吏部郎中,转朝散大夫
嘉泰中直敷文阁、知静江府
著有《九经图述》、《韵略补遗》。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咸淳临安》卷八、一三,成化《重修毗陵志》卷一三,参《宋元学案》卷九七,《宋诗纪事》卷五四。
傅察北宋 1089 — 11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25 【介绍】: 孟州济源人字公晦
傅尧俞从孙。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蔡京闻其名,欲妻以女,拒弗答。
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接伴金国贺正旦使,至韩城镇
时金渝盟入寇,迫其东北行,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
谥忠肃
有《忠肃》。
全宋诗
傅察(一○九○~一一二六)字公晦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同进士出身
青州司法参军,永年、淄川县
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月,借宗正少卿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十一月燕山府二十一日玉田县韩城镇十二月七日金兵陷燕山时遇害,年三十七。
谥忠肃
有《傅忠肃公文集》三卷。
事见本集附录宋晁公休《故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徽猷阁待制傅公行状》,《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傅察诗,以清光绪傅以礼校刊《傅忠肃公文集》为底本,校以傅增湘据明山阴祁氏澹生堂写本校补本(简称傅校。
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肃集》(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三九六一
傅察(一○八九——一一二五)字公晦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尧俞从孙。
大观二年年十八,登进士第
蔡京在相位,闻其名,欲妻以女,拒之。
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以吏部员外郎接伴金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使拜,不屈死,年三十七。
乾道中追谥忠肃
著有《忠肃》三卷(存)。
晁公休傅公行状》(《忠肃》附录),《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汪敏中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耐翁
受业于袁燮之门,性资端良,嗜书不倦。
于《易经》有感于“敬义立而德不孤”之语,遂以为持身为官之道。
尝历户掾总属知县通判等官,皆能秉心如一,无大愧作。
贺允中北宋 1090 — 1168
全宋诗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授颍昌府学教授
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贺正旦归,迁司门员外郎
靖康改元,致仕归,寓居临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历福建路转运副使,以忤秦桧主管崇道观
死,累官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
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
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贺公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贺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
政和五年进士第,任颍州府学教授,入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
太常少卿,迁司门员外郎
致仕。
绍兴八年起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参议官九年入为仓部郎,转吏部
请外,除福建路转运副使
吏部尚书
二十九年,除参知政事,踰年告老。
孝宗隆兴二年复起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俄罢,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
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
谥清简
著有文集奏议若干卷。
韩元吉贺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
林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伸之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神宗熙宁八年,调永静幕官
内侍程昉建言屯田实边之策,欲闭旧河、开新葫芦河于孟家口,致、德、棣四州俱受其害。
条其利害以闻,坐褫一官,知新会县,有惠政。
后以朝奉郎致仕。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林伸仁宗时人,嘉祐中曾任左侍禁、雄霸等路走马承受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潮州书生
全宋诗
潮州书生,名不详。
兵陷泉州后,有诗投蒲寿宬
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四九
潮州书生,佚其名。
宋季,益、广二王从福州行都航海幸泉州,驻跸港口。
守臣蒲寿庚其兄寿宬之谋,闭城不纳。
寿宬则佯著黄冠野服,归隐山中,自称处士,以示不臣二姓之意;而密使寿庚以蜡丸裹降表,潜出水门纳款于元。
后元以寿庚归附之功授官平章,开平海省于泉州,寿宬亦居元朝甲第。
忽二书生踵门,自谓从潮州来,投诗云云。
李中祐北宋
全宋文·卷六六二
李中祐并州盂县(今山西盂县)人,允则子。
庆历七年内殿崇班契丹正旦副使
累迁礼宾使六宅使
皇祐中并州
治平二年,以皇城使嘉州刺史定州路总管三年雄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一、二○五,《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二,沈遘西溪》卷四《礼宾使李中祐六宅使制》。
李惟忠西夏至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夏宗室。
父守兀纳剌城,城陷死,惟忠方七岁,为蒙古主将宗王合撒儿留养之。
后从嗣王移相哥入中原,有功。
淄川达鲁花赤
李恒后为元朝大将
释德普北宋 1025 — 1091年1月2日
禅师名德普
绵州蒲氏子。
少尚气节。
博观有卓识。
富乐山静禅。
师合爪作礼曰。
此吾师也。
静与语奇之。
携归山中。
阴察之。
其作止类老头陀。
静曰。
此子赋性豪纵。
不受控御。
而能折节。
杵臼炊爨间。
以事众为务。
是为希有。
年十八得度受具。
秀出讲席。
解唯识起信论。
两川无敢难诘者。
号义虎
圭峰疏义多臆识。
擿其失处。
诫学者不可信。
老师皆数之。
曰。
圭峰清凉国师所印可。
汝敢雌黄。
蚍蜉撼树之论。
汝今是矣。
叹曰。
学者以名位惑久矣。
清凉圭峰非有四目八臂也。
奈何甘自退屈乎。
佛法其微矣。
此其兆也。
惟胜禅师还自江西
吕大防微仲
龙图阁直学士
出镇成都
执弟子礼。
日夕造谒(或室)。
衣禅者衣。
窃听其议终日。
一不能晓。
归卧看屋梁。
曰。
昔尝业讲有声。
吕公世所谓贤者。
相与詶酢。
敬信如此。
而吾乃不信。
可乎。
然所疑未解。
坐寡闻也。
乃出蜀。
荆州金銮。
夜与一衲。
偶忘其名。
衲见了山情庵主。
普闻其饱参。
问之曰。
经论何负禅宗。
长老多讥呵之耶。
衲曰。
以其是识情义理。
思想边量。
非能发圣得道。
脱有得道发圣者。
皆藉之以为缘耳。
傥不因自悟。
唯经论是仗。
则能读能知。
能见解者。
證圣成道去矣。
宁尚与仆辈。
俯仰耶。
唯以死语是所知障。
故祖师西来也(一本云。
明祖师西来之意也)。
如经言。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汝信之乎。
对曰。
世尊之语。
岂敢不信。
衲曰。
既信矣。
则尚何区区远来乎。
对曰。
禅宗有别传法。
故来耳。
衲笑曰。
是则未信。
非能信也。
曰。
其病安在。
衲曰。
积翠南禅师出世久。
子见之。
不宜后。
见则当使汝疾有廖矣。
即日遂行。
熙宁元年至黄龙。
问。
阿难问迦叶。
世尊付金襕外。
传何法。
迦叶呼阿难。
阿难应诺。
迦叶曰。
倒却门前刹竿著。
意旨如何。
南公曰。
上人出蜀。
曾到玉泉否。
曰曾到。
又问曾挂搭否。
曰。
一夕便发。
南公曰。
智者道场。
关将军打供。
与结缘几时。
何妨。
默然良久。
理前问。
南公俛首。
趋出大惊曰。
两川义虎
不消此老一唾。
八年秋
螺川
待制刘公沆。
请住慧云禅院七年。
迁住禾山十有二年。
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谓左右曰。
诸方尊宿死。
丛林必祭。
吾以为徒虚设。
吾若死。
汝曹当先祭。
乃令从今办祭。
众以其老。
又好戏语。
复曰。
和尚几时迁化。
曰。
汝辈祭绝即行。
于是帏寝堂。
其中。
置祭读
跪揖上食。
饮餐自如。
自门弟子。
下及庄力。
日次为之。
至明年元日祭绝。
曰。
明日雪晴乃行。
至时晴忽雪。
雪止安坐。
焚香而化。
阅世六十有七。
坐四十九
全身塔于寺之左。
赞曰。
初云庵自九峰庐山
诸方禅者毕集门下。
杂还多英俊。
而云庵尝敛眉曰。
法道乃今而后。
未可知也。
有问其意。
曰。
先师在黄檗
众不满百。
而明眼辈几半。
今虽三倍当时。
然才一两人耳。
余时年少。
心非其论。
元普禅师
南公晚子也。
而其行已卓绝。
且如此。
则云庵之言。
如百衲帔。
天寒岁晚。
乃见效哉。
施宜生北宋末金初 ? — 11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0 【介绍】: 邵武人原名达字明望
徽宗政和四年擢第,授颍州教授
钦宗靖康元年江南
以罪北逃事伪齐。
齐废归金,累迁翰林侍讲学士
金完颜亮正隆四年使宋贺正旦,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及“笔来”暗示金将南侵。
使还,其副使告发,被烹死。
全宋诗
施宜生(?
~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
金兵入汴,避走江南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
北投刘豫,为大总管议事官
金废,仕,官至翰林侍讲学士
自号三住老人
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为正旦使使宋。
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
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
今录诗十六首。
宜生字明望浦城人
宣和末,为颍州教官
,仕国朝,官至翰林学士自号三住老人
有集行于世。
云:朱门处处临官道,流水年年绕禁宫。
草书云:临池翕忽云雾集,舞剑浩荡波涛翻。
山谷草书云: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
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社日云: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
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
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
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又云:割少诙谐语,分均宰制功。
灵祇依古树,醉叟泥村童。
万里开耕稼,三时顺雨风。
行春从此乐,著意酒杯中。
初在颍州日,从赵德麟游,颇得苏门沾丐云。
黎伯元宋末元初
全宋诗
黎伯元字景初,生平不详。
有挽赵必𤩪诗。
全粤诗·卷五四
黎伯元字景初号渔唱
东莞人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
著有《渔唱稿》,已佚,今从宋赵必𤩪覆瓿集》卷六附、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三辑得其诗共三十四首。
释守端北宋 1025 — 10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072 【介绍】: 僧。
衡州人
俗姓葛
少工翰墨,年冠依茶陵郁山主得度。
参杨岐、方会禅师,遂嗣法席。
舒州白云寺
胆略精壮,学人敬而畏之。
全宋诗
释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人。
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禅师,后住舒州白云寺,为南岳下十二世,杨歧会禅师法嗣。
神宗熙宁五年卒,年四十八。
五灯会元》卷一九、《禅林僧宝传》卷二八有传。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阳(今湖南衡阳)人。
幼事翰墨,及长,依茶陵郁禅师得度,后参临济宗大师杨歧方会,遂嗣法席。
嘉祐中浔阳能仁寺,后住舒州白云寺
熙宁五年卒,年四十八。
其弟子编录有《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存)、《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存)。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八,《释氏疑年录》卷七等。
禅师名守端
衡州葛氏(或云周氏)。
幼工翰墨。
不喜处俗。
茶陵郁公剃发。
年二十馀。
颙禅师(或鹏禅师)。
殁。
公嗣居焉。
一见奇之。
每与语终夕。
一日忽问。
上人受业师。
曰。
茶陵郁和尚
曰。
吾闻其过溪有省。
作偈甚奇。
能记之否。
即诵曰。
我有神珠一颗。
日夜被尘羁锁(或云常被尘劳羁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青山万朵。
会大笑起去。
愕视左右。
通夕不寐。
明日求入室。
咨询其事。
时方岁旦
会曰。
汝见昨日作夜狐者乎。
曰。
见之。
会曰。
汝一筹不及渠。
又大骇。
曰何谓也。
会曰。
渠爱人笑。
汝怕人笑。
于是大悟
于言下辞去遍游。
庐山圆通讷禅师
见之自以为不及。
举住江州承天。
名声爆耀。
又让圆通以居之。
而自处东堂。
端时年二十八。
自以前辈让善丛林。
责己甚重。
故敬严临众。
以公灭私。
于是宗风大振。
未几讷公厌闲寂。
郡守至。
自陈客情。
太守恻然目
笑唯唯而已。
明日升座曰。
昔法眼禅师
有偈曰。
难难难。
是遣情难。
情尽圆明一颗寒。
方便遣情犹不是。
更除方便太无
大众且道。
情作么生遣。
喝一喝下座。
负包去。
一众大惊。
挽之不可。
遂渡江。
夏于五祖之闲房。
舒州小刹。
号法华
住持者如笼中鸟。
不忘飞去。
舒守闻高风。
欲以观其人。
移文请以居之。
欣然杖策来。
衲子至无所容。
士大夫贤之。
迁居白云海会。
升座顾视曰。
鼓声未击已前。
山僧未登座之际。
好个古佛样子。
若人向此荐得。
可谓古释迦不前。
今弥勒不后。
更听三寸舌头上。
带出来底。
早已参差。
须有辩参差
方救得完全。
有么。
乃曰。
更与汝老婆。
开口时。
末上一句正道著。
举步时末上一步。
正踏著。
为什么鼻孔不正。
为寻常见鼻孔顽了。
所以不肯发心。
今日劝诸人。
发却去。
良久曰一。
便下座。
其门风峻拔如此。
僧请问。
慧超问法
如何是佛。
曰汝是慧超
作偈。
示之曰。
一文大光钱。
买得个油糍。
吃放肚里了。
当下便不饥。
又问。
僧问云门。
如何是透法身句。
曰。
北斗里藏身。
又作偈曰。
九衢公子游花惯。
未第贫儒感慨多。
冷地看他人富贵。
等闲无耐幞头何。
赞曰。
杨岐天纵神悟
善入游戏三昧。
喜勘验衲子
有古尊宿之遗风。
庆历以来。
号称宗师。
而白云妙年俊辩。
胆气精锐。
克肖前懿。
至于应世。
则唾涕名位。
说法则荡除知见。
乃又逸格。
如大沩之有寂子。
玄沙之有琛公。
临济法道未甚寂寥也。
王渊北宋 ? — 1085
全宋文·卷一八二九
王渊(?
——一○八五),字巨源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王德用之孙。
结发为右侍禁閤门祗候
嘉祐六年为贺契丹正旦副使
熙宁九年西上閤门副使、辽国母吊慰使。
元丰中客省副使,领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勾当皇城司
哲宗即位,拜西上閤门使
元丰八年七月卒。
事见苏颂撰《西上閤门使王公墓志铭》(载《苏魏公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二七四、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