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四明孙氏礼佛录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五、《芝园集》卷下
四明慈溪清信女孙氏,自中年寡居,厌尘习,去女饰,唯笃信佛法,蔬素斋戒,课念礼诵,馀三十年,至老不懈。
常手制衣衾袜履施僧,前后不知数。
凡羞斋设会,必亲执事,以尽其敬。
遣子从释氏,曰如昪,住支山定慧兰若。
适因本居起造喧阗,乃往昪所寓居几半载,凡僧物至于茶水,未始辄啖。
是时昪方期三年长忏以赛愿,而亲临捡举,不容纵怠,昪颇惮之。
忽频梦佛僧,愈加精至。
一日微恙,见异人立卧床前,嘱曰:「宜勤持诵,不可慢也」。
次梦八僧旋绕忏室,自见身挂缦袈裟,随僧行道。
少顷又见当中有一木龛,漆饰明莹。
既觉,乃知将逝之相,遂命僧忏念曰:「吾当归净土矣」。
叱退亲属,勿相扰乱,索香汤澡浴,著净衣,专诵《弥陀经》于大众前。
加趺结印,执念珠幡脚,诵至「一心不乱」,语昪曰:「助我诵之,气将尽矣」。
言讫奄然而逝,异香天乐,近远皆闻。
停七日,乡人聚香木化之,遗骨葬于某山,年七十八。
平居礼诵经佛,皆自纪其数。
今刻石留于后世,使观者知佛法不可不信,既信不可不修,既修必有善相随之,则知吉凶祸福,因果报应,如影响、如符节,无毫发之差。
闻者、见者得不自勉哉!
杭州南屏山神悟法师塔铭熙宁八年四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天台教始盛于陈隋间,教主殁,至于唐,南北性相之宗大行于世,异端斯起,微言殆绝。
荆溪禅师辞而辟之,遂复兴振。
荆溪既灭,逮于我宋,又数百年,学者鲜得其要,是非相攻,讹駮滋甚。
有大导师号神悟者出焉。
永嘉人名处谦字终倩
少厌俗,礼常宁寺尚能为师,能即天台十三世之祖师。
自剔染禀戒,四出游学,投足于钱唐天竺慈云之门。
敏锐超伦,美声外溢,先达晚进,慑然敬服。
其次历扣诸方,道不我合,卒诣天台东掖山,遇神照法师,服勤北面,遂嗣其居焉。
自是磨砻所业,优柔至理,夙植既深,豁有所发,乃掷去浮末,研几根底,统宗会异,一其指归。
五时之教,权衡于《法华》;
一家祖乘,梗槩于《止观》。
故其所韫不可测,其所学不可究,其辩论不可穷。
每一临座,发言有诣,举事炳焕,听者莫不惊耳动目,扬声称善。
搢绅先生博、雅论士,求之讲道,终夜竟日,莫知所诣。
师虚以待物,慈以容众,青青子衿,憧憧而奔,踵门扣道,若大旱之望云霓,婴儿之慕母乳,未足为喻。
晚年出山,阐化于钱唐
东吴禅讲颇盛,或驰骋文字之学,或放荡身口之事,浸以成俗,非朝夕矣。
师独能奋然整其颓纲,摘其馀焰,其徒往往舍末务本,革谬从正者多矣。
故有厌弃荣宠者,谢绝退藏者,礼诵专业者,衣盂外饰者,斋戒自持者,讲论兼济者,禅寂内怡者,殆不可胜数。
由是先圣之遗化复存于季运者,实斯人之力焉。
累迁望寺,终止南屏
报尽缘息,示疾奄逝,寿六十五,腊五十四,即熙宁八年四月五日也。
门人瘗全身于山之右,立塔以识之。
铭曰:
天台东掖,奋于声迹。
克志圆乘,妙契皇极。
后世有闻,斯人之力。
灵山天竺,方朋云逐。
来者虚心,往者实腹。
瘠地枯根,靡不沾沃。
西湖南屏,石室筹盈。
孤蟾奄坠,大野重冥。
唯遗清风,布于寰瀛。
祥符寺义大师塔铭元祐四年正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元祐三年十一月十日大师以疾终于所居,十九日火葬,得青碧舍利数百粒。
弟子辈以明年正月二十六日葬馀骨于灵隐之西麓,预状平生事业,从予请铭以表其塔。
辞不获免,故为叙曰:大师姓阮,世为钱唐人
少小颖悟,不乐尘俗,从祥符寺有章脱素,遇天禧普恩,落发具戒。
讳子宁字师静号全真子
初依祖师遇因百法学《慈恩经论》,次从长水子璿法师学《贤首教观》。
寻归闭户,焚枯折,轮环讲贯,若《楞严》,若《法华》,若《圆觉》,若《金刚》等,无虑五十馀过。
行有馀力,旁涉周孔老庄百氏之书,皆通讲解。
善属文辞,颇工笔札,尝撰《金刚心经科记略》、《慈恩弥陀疏钞》并各一卷,出《宋高僧传音义》三卷,删续本寺图经一卷,新修《广韵字录》一卷,书疏、杂文六卷,古律诗总五百馀首。
其历学解如此。
中年谢去人事,阅大藏凡四周,四大部一周,东京普安长兴、庆善、云济数处大藏皆师对校,手写《法华》等经五十馀轴,看《华严》二十部、《法华》、《楞严》、《维摩》、《圆觉》各五百部,《金刚》、《弥陀》并五万卷。
密言圣号,晨夕课念,不可悉数。
其焚修精至如此。
未终前数日,忽谓其徒曰:「吾报龄非久矣,吾没后举哀变服,挽丧夜会,汝辈必不为之。
然有假手作临终颂、辞世遗书,多为识者所诮。
汝无徇俗,贻吾耻也」。
俄而卧疾不起,剋时整虑,瞑目屈指,泊然化去,俗齿八十一,僧夏六十九。
度弟子梵伦、梵僎、梵仁,法孙思振、思授、思拱、思总。
其享寿令终如此。
昔百法以德业擅名,言行动静为人轨则,大师禀奉教言,孜孜循践,力勤讲课,不坠其风。
又百法平居手植石岩木于其庭下,以为悦目之玩,一时名贤皆留篇什。
大师晚年敞轩栽花,继其所好,且欲终身不忘遗训。
尊道重义如此。
大师天资沉毅,动无轻率,深居宴晦,怡然自得。
虽衣冠贵族出入其门,而未尝枉尺屈道,趋附权豪,苟其声利。
其养志秉节如此。
大师学问该博,德业充富,才辩辞翰,出于时流,然未尝矜能伐善,恃己陵物,不议人之所短,不掩人之所长,谦虚退己,慎言寡过。
其深识远度如此。
于戏!
人有卒身不为学者,有学而不务修者,有修而不存者,有而不守节者,有节而不负识者,有备此数德而不得其终者。
有以见大师为人为道,有始有卒,岂特擅美于一时,亦将垂裕于后世也。
铭曰:
百法五教,性相支离。
旁求兼讲,通幽洞微。
克嗣遗踪,聿修厥德。
操守有终,动止无忒。
空花起灭,水月去来。
唯此遗骸,复于浮埃。
灵山之西,祖塔之右。
垒石勒铭,用昭厥后。
华亭超果照法师塔铭元丰六年十一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法师讳灵照字了然号希夷子
父卢氏,本东阳兰溪建邺里人。
法师生而有异,不与群童戏剧。
既失恃怙,志愿脱俗,累启于兄。
兄欲止之,遂取三极粗者示之曰:「使吾击汝,碎,可从汝意」。
法师欣然,跃入山林间拾如束薪,负至兄前,曰:「兄果容入道,直以束击之俱碎,亦无恨矣」。
兄即感涕,乃知其志不可夺,遂令礼本县宝慧寺绍贤为师。
一入僧门,誓去枕席,香灯礼诵,昼夜不息,未期月诵通《法华》、《光明》二经。
年过弱冠,抱经投试,即预科选,长吏嘉其敏锐,别榜以奖之。
洎落发禀具,奉持甚严,窃自思曰:「人而不学,没齿无闻,君子耻之。
矧为佛徒,唯道是务,饱食虚度,不知其可乎」。
遂浮杯度江,诣钱唐香严兰若,依湛法师天台教。
服勤数载,更欲旁求,师训之曰:「汝无他往,方今净觉法师阐化吴兴,实吾宗间世之匠,宜就而正焉」。
法师受教,负笈而往。
师资道契,针芥相投,切问近思,夙夜匪懈。
又数年间,一家教观无不通达。
净觉欲观其器度,历试重任,法师随事裁置,皆得众心。
净觉归寂吴兴道俗请住吴山解空院,次迁景德戒坛院。
熙宁中香严法师云间超果,力搆教肆,才及完备,无何报尽。
将启手足,嘱其众曰:「吾竭力尽心,建此道场,常愿得一真传教人以继吾后,非灵照,其他不可」。
道俗依言,同谋恳请,法师乃率众而至。
遐迩向风,徒侣奔凑,禅诵精苦,讲诲无倦。
矧乃崇净土之教,慕东林之风。
自元丰已来,结四众为社,专慕弥陀,誓期西往。
每至春首,启净土法会七昼夜,躬事忏摩,愈加精至。
如是二三年间,士女预社者二万馀人,获益感验,不可胜数。
尝于寝梦见弥陀、观音、势至,圣相殊特,法师前礼跪而问曰:「灵照一生诵大乘经,学大乘法,修大乘行,期生安养,为果愿否」?
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则生,勿复疑矣」。
又尝诵经至于深夜,因而倚卧,忽梦普贤身相,喜而惊寤,遂发心造普贤像,誓诵《法华》万部以严净报。
馀时读诵不可具纪。
元丰五年仲冬月,忽卧疾不起,谓侍者曰:「吾于病中见有异事,安养,吾已决矣」。
十六日昧爽间,北首西面,累足而逝,肢体温煖者三日
其徒依西竺法阇维之。
是日天惨云愁,风悲泉咽,衰素盈于四衢,号恸震于大野
众以香木积而化之,开棺发焰,或闻异香。
烟散身灰,尽睹奇瑞,舌根不坏,柔润如生,舍利迸流,赤白相间。
平居功业,于兹见矣。
世报五十五,僧夏三十四。
登门受道千有馀人,亲度弟子曰静仁,曰觉圆,曰静智。
明年仲冬十八日,以骨舌瘗于院之东南隅,立塔以识之。
其静仁者累以行状从予丐文,予与法师有旧,辞不得已,强铭系曰:
竺风扇于震旦,台教盛于东吴
克荷斯道,寔蕃有徒。
伟欤法师,出为世模
拯于弱丧,炳于昏衢。
乘戒两急,言行齐驱。
集结莲社兮希风庐阜,剋勤禅诵兮接武大苏。
道因时而或晦,形随物而云殂。
舍利腾烟兮粲如珠颗,舌根在焰兮赫如红蕖
摧教门之梁栋,失后学之津途。
机山西湖,丈室东隅,睹此灵坟,孰不为之呜呼!
杭州祥符瑛法师骨塔铭元符二年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师名择瑛字韫之桐江俞氏子。
母王氏尝梦二日相趁而至,并贯于怀,因而有娠,且疑必孕二子焉。
逮月满,止诞一男,次年复妊娠,又产一男,始应二日之梦。
父母异之,俱令出家,各以经业得剃度,然皆明敏好学,有志节。
长子名子钦,字希固,受业于钱唐净住院,晚出游学,卒于天台山
次子即法师也。
师幼失所恃,随父来杭,始脱素于南山之瑞峰,后礼寿宁院处邦为师。
既具戒品,首学戒律,俊迈之声,已出流辈。
师以始学,颇亦自负。
熙宁中,东掖山神悟法师来止宝觉,师往见之,一闻讲唱,慑然愧伏,乃曰:「不意叔世复有斯人,此真吾师,几不遇也」。
于是虚心洁己,北面师事,抠衣请教,朝夕匪懈,神悟亦颇器之。
师虽博涉经论,独于《法华》尤为得意。
因看《不二门》、《金刚錍》,不寐者数月,遂以所得白师,曰:「《法华》妙旨归乎自己,宜善护持,勿自轻也。
但恐摩尼至宝,投于弊囊,非所宜耳」。
自是学行著闻,方朋向慕。
如镜去垢,则有像斯分;
如钟中虚,则随叩而应。
其为道也不羁于相,不荡于空;
其为人也不附于时,不滞于物。
言无委曲,行无便佞,播迁南北,为法忘劳。
行止随缘,去留在我,或领众住持,或寓居讲演,苏、杭、湖、秀,历二十馀处。
中年多病,遂居祥符古刹。
一挥麈柄,缁儒云集,洪音迅辩,听者莫不耳耸目贻,叹其颖脱。
元符二年春得疾,药不可疗,临行自省曰:「吾二十年专弘上乘,启悟群庶,岂谓婴兹疾苦,力不能制,将非所传未契圣意乎」?
遂以平生著撰对众火之,奋身而起,面西凭机,命众诵《弥陀经》,才及流通,奄然息绝,实三月二十九日也,寿五十五,腊三十二。
后五日,阇维于下湖之野。
是日素幡满路,香木成𧂐,道俗追送,数里间车马不容。
火灭,得遗骸散于湖中。
或谓法师有益于世,一旦归寂,而遗风馀懿泯然无闻,殆非我曹所忍,遂使人漉之,止得半许。
立塔葬于灵芝忏室后莲池之西,请予为铭。
予与师童稚时已相往还,以至同试经,同学教,知师颇详,故不敢辞。
铭曰:
至圣降灵,唯为一实。
鹫岭开权,鹤林扶律。
天台妙悟,章安祖述。
有法师,孰造渊密。
区其善否,纠其得失。
住有沉空,虎皮羊质。
若夫冥乎真者,无动无出;
系乎数者,有始有卒。
收种凭机,加趺掩室。
香烬有身,塔藏遗骨。
荷花开谢,湖光出没。
留示诸徒,仰止奚毕?
越州馀姚阇梨塔铭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释单异,字隐之越州馀姚杜氏子。
丱角时已有超拔之志,脱素于龙泉寺,礼清序为师。
遇皇祐普恩,得剃度。
既具戒品,负笈挈囊,学天台教于四明赟法师
自后遍历诸方,知新温故,天竺明智、雷峰广慈皆登门入室,孜孜扣击,馀二十年。
所业既成,遂还旧隐。
道俗或以住持强之,皆确然不就,柰何耆旧笃迫,事不能已,遂于本寺讲演圆乘,听众悦服。
晚年谢去人事,掩关不出,严治一室,专修净业,礼佛诵经,不舍昼夜。
崇宁改元制将解,忽染微恙,至十九日召集徒属,焚香告曰:「吾生净土时已到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相见」。
言讫,索汤沐浴,手结佛印,泊然坐灭。
是月二十五日火化于西郭,而灰骨间舌根数珠俨然如故,得非诵持之效欤?
其徒以某年某月葬于当山之西峰
寿七十六,腊五十二。
平居诵《普贤观经》万卷,《法华经》五千部,《弥陀经》万卷,佛号不计数。
一子曰德懋,二弟曰覃逸、曰覃悦。
悦见为僧首,尝从予学律,一日具录其事,求铭以识其塔。
铭曰:
惟师为学,有而若无。
惟师为行,实而若虚。
形器化矣,珠舌俨如。
白业斯著,青史宜书。
越州渔浦净慧大师塔铭绍圣二年十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大师萧然,渔浦章氏子。
少孤,与兄同事母,年甫弱冠,知兄力能干家,遂白母求脱俗,礼净慧院子为师。
嘉祐四年得剃度,明年具戒,讳清沼字澄之
自少有胆气,善营众事,好宾客,胸中豁如也,于是众推主事,凡三十馀年。
其先院宇卑陋,师乃勠力兴建,除大殿外,廊庑堂舍皆鼎新之。
元丰三年,建转轮藏,始则募众计用不足,乃尽输囊,长至无衾襦,无絺绤,而未始有倦色。
元祐中,余过荪溪次,命余结大界,讲《弥陀经》,受《菩萨律仪》,自是专持斋戒,食后虽汤不进。
晚年谢绝人事,于院之西北隅搆堂曰忘缘,别开忏室,看《华严》、《十六观经》,系念弥陀,早晚佛事不辍。
绍圣二年春得疾,闻余赴四明筑坛,舟次西陵,遣弟子道渊召余,且欲叙别,遂往见之。
虽已在膏肓,而精爽不乱。
一日呼左右击磬,厉声称佛,逾于平时。
其徒乃集众讽经,师自称普贤忏悔、发愿、回向三偈已,泊然息绝。
是年十月葬全身于院侧枫林下,俗寿六十三,僧腊三十七,度弟子六人。
法孙希深具状老师平生事业,从予丐铭,以表其塔。
铭曰:
师之存兮,渔江之人翕然如归。
师之亡兮,渔江之人寂然无依。
呜呼!
大师之为人也,兹焉可知。
考妣墓志铭绍圣三年正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下
考君唐姓,讳祐,世居钱唐
祖、父皆为公吏,遂承其业。
君仁慈宽厚,出于天性,公勤廉慎,上位多任之。
凡典厢镇,里巷斗讼止以善言和解,至有置酒勉其去。
尝歉岁差散米济饥民,而公仓出给必有费耗,他皆削其升合,君乃别籴,阴以益之,由是在处皆目为佛子。
君虽吏人,坐必俨如,行必缓步,口不谈非议,足不履非所。
公筵饯迓,纷华满眼,君独俛首,未尝窥顾,轻薄辈以为取笑。
少孤,事兄亮,亮性严,小有忤意,辄加驱叱,君怡然逊谢,没齿无怨诉。
凡家赀不入私室,尽以付兄,听其裁置。
或勉与兄析居,君曰:「吾无他亲,独一老兄而已,骨血离异,非吾所忍为也」。
有日,族人强之,且使草状,君执笔堕泪,不忍书,遂掷笔而罢。
于是兄弟聚首,终老晚年。
休退日,唯课念。
元祐四年秋染疾,至十月十一日称佛捏印而终,享寿七十五。
娶郡人竺氏,生男四:曰简;
曰齐;
曰照,从释氏;
曰式,早世。
五女皆出适。
后月十二日葬于北山青枝坞。
先妣竺氏,自处室已能笃信佛理。
洎归先君,执劳敬难,如婢事主,女工妇事,凶喜礼度,乡邻取之为法。
主家严毅,慨然有丈夫志。
与人柔顺,凡姻戚无表里,无豪贱,皆包容矜恤,至于婢仆群小,低颜软语,若恐有所失。
奁无馀畜,随有即散,干投借贷,无不周给,造像供僧,尤无所惜。
中年弃生事,绝首饰,斋戒蔬素,专慕净业。
辰夕礼诵,言音清朗,过门者往往驻足倾耳,迟迟不去。
针缕浣濯,至老不许人兼。
绍圣二年春得疾,六月十日卒于卧寝,移时身暖,神色不变,指结佛印,坚不可解,寿七十七。
明年正月十八日,祔于先君之茔。
吁!
父母生我,其恩已为罔极,而况遣我脱尘拔俗,学佛知道,则其恩尚可报耶?
铭曰:
于戏考妣,积行可纪。
后世弗闻,人子所耻。
顾兹鞠育,实惟怙恃。
厥德罔穷,厥心曷已。
孰有为弟,事兄犹父;
孰有为妇,事夫犹主。
生则偕老,死兮同土。
勒铭幽泉,用昭终古。
台州左君墓铭绍圣三年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下
君讳伸,字君仪,世为临海人
谦恭端直,平易安静,行无疾趋,语不轻发。
治家营生,不以非义剋人毫发之利。
为人所犯,未尝形色;
闻人之过,未尝形齿;
知人有善,敬慕如不及。
性喜佛理,见其徒不问贤不肖,皆尽诚致礼。
年未壮,从东掖山神照法师求《菩萨戒》,法师对众称赏,摩顶与记。
自是严奉净禁,凡临斋日,中食之外,有形汤药不复进口。
适有亲族宴会,请君预焉,虽苦言笃迫,终不曲从,乃曰:「吾岂徇人意而欺佛制乎」?
如是四十年,至死不易。
刻西方三圣像,不与匠者较其直。
诵《法华》三千四百馀过,《金刚》二万馀过。
起桥甃路,赈给孤寒,略无所惜。
娶大田黄氏,柔淑有贤行,亦颇向佛。
生男六:曰太微,业儒,场屋有声;
曰良王,孝友泛爱,不幸早世;
曰太怡;
曰完;
曰较;
一为释氏,曰净圆
女三,皆出适。
黄氏既逝,不复再娶,独居东山之别业,礼诵之馀,叠足凭机,宴居终日,申申如也。
有谓君曰:「所居无乃寂寥乎」?
君曰:「案有佛书,堂有佛像,何寂寥之有」?
一日,当经案处有燕欲巢其上,君曰:「尔巢于此,恐秽吾经」。
少顷,燕徙他所,其感物如此。
绍圣二年秋,卧疾不起,预命僧朝晚忏念,君强起厉声诵佛不已。
将启手足,命净圆发《法华》首题,增《菩萨大戒》。
寻梦三伟人,颜采莹洁,立于江皋,召君登舟,瞥然西迈。
君以为三圣导引之先容,自是尽出所爱物,分遗长幼。
急召僧讽《弥陀经》,未彻,乃曰:「吾已有證,生净土必矣」。
侍人曰:「何所證耶」?
曰:「我已得佛光矣」。
遂沐浴更衣,叱退左右,严诫勿泣,恐乱吾意,称佛捏印,泊然而终,实其年九月十二日也,享寿七十二。
诸孤卜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江南之子方隩,礼也。
元祐中尝寓台城,日与左氏子弟游,净圆以予知君之详,遂登涉溪山,不远千里而至,且欲请铭以表其墓。
辞不获免,直笔编次。
若夫考姓氏之所出,事文辞之华丽,则吾不如老儒矣。
铭曰:
于戏君仪,资性天成。
居敬行简,闲邪存诚。
视其所养,既寿且宁。
观其所终,厥證乃明。
夫谋生者,不得其死。
而达死者,独全其生。
君其全矣,吾敢不铭!
新市姚君墓铭元祐四年三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下
姚氏之子丧其父已三年,一日泣告于予曰:「先君以元祐元年十月十七夜终于所居,享年七十有五。
梅林沈氏,有二子,即明与弟时也。
六孙,渐、冲、澄、源、浃、渊。
今年三月二十三日依西方法火葬,二十五日瘗馀骨于祖母之茔,皆先君之志也。
窃惟父母有善,子不能称之,于礼所谓不孝。
且先君平生为善,唯师知之,愿铭其墓,俾无坠焉」。
予哀其有丧,又爱其父之为人,故为叙曰:君讳映,世居湖州德清县新市镇
其先家微,而能竭力以事父母,谨身节用,展大其业,以至为豪族。
父丧,奉遗言化之。
洎母丧,哀慕不已,乃窆于近舍之园林间,搆亭宇终身居之,岁时追福,以酬罔极。
凡语及父母,辄涕泪不止,其纯孝如此。
中年以家事付其子,燕居养志,阅佛书,持佛名,六斋五戒,至老以为常业。
崇塔像,葺寺宇,供圣饭僧,不可胜计。
严冬歉岁,赈给孤寒,以至舆梁义井,凡有惠于人者皆率先为之,而输其赀帛,若无所惜。
其乐施如此。
沈氏既丧,誓不复娶,而鳏居独处,怡然自得。
虽亲族笃勉之,终不能回其志,曰:「吾岂恣己所私,而贻子孙之患耶」?
其清慎如此。
早暮临食必三复拳跽,愧谢于天,又令举家皆仿之。
君虽富有,常若不给,每谓人曰:「吾家起于微,今虽财食苟完,然且不敢忘其始」。
晚年,宗族既盛,而居室尚卑,其子乃选材拓其第宇,而君终不乐,曰:「于吾甚非分矣」。
其守己如此。
君为乡中父老,然未尝恃己陵物,至于寒贱,皆温颜与语,若无高下,故居则虽婢仆皆爱之,出则虽强很皆畏之。
邻里或有所争,殆不可已者,必求于君,君往与一言,无不平息。
其服物如此。
君未终预数月,忽多置稿荐,或问其故,则曰:「吾不久逝矣,必命浮图者礼诵,用以藉之,贵其精洁耳」。
又嘱其子曰:「吾殁后,宜修崇以资吾报,其他无益事,虽古今所尚,慎勿为之」。
人初或未信,至期果如其言。
其令终如此。
夫纯孝仁也,乐施义也,清慎礼也,守己智也,服物信也,所以令终者此也。
且人有一善犹足称之,矧备此数者而述耶?
铭曰:
至哉五常,天性本尔。
蒸民倥侗,训诸名理。
有一于是,适为君子。
矧夫若人,克备斯美。
惟形有亡,惟德不死。
永锡孙谋,百世可轨。
秀州沈君墓铭元丰六年三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下
君讳延禄,世为嘉兴人
本家于白苧乡,晚徙居郡城,未几别卜他舍,施旧第为本觉廨宇。
君为人长厚,少小克嗣家业,有如成人。
其事亲以孝,其治家以礼,其守己无所渝,其与人无所竞,故为乡人之善者所称。
每事必投诚于佛,而《法华》一经尤所驻意,命僧读诵,岁时不辍。
自持《大悲》、《消灾》密言,以为常业,供圣饭僧不可计数。
元丰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得疾,终于所居,寿七十九。
始娶周氏,先逝,晚娶丁氏。
长男曰文雅,次曰文益。
二女并归他族。
孙男曰宗道,曰宗旦,曰宗敏者从释氏。
孙女三人,尚处室。
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将从火葬,予以法会,因过秀城,诸孤具录其事,从之乞铭。
予哀其有丧,辞不获免。
铭曰:
以义而富,以仁而寿。
厥始有闻,厥终益茂。
积善于今,馀庆于后。
崇德吕府君墓铭元祐二年二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下
忠亶,君之讳也,子厚字也。
世居义禾,钱氏有国时,远祖皆为仕,洎纳土归田,无复继者。
行琛,曾祖也;
仁悰,祖也;
文滉,父也。
君幼孤,能治家,逮成人而家业大成。
先娶陈氏,生二男:曰宗古,早世;
曰宗颜,克嗣父业。
一女适邑人蒋芳。
孙男五:曰京,曰亢,曰永,曰亨,其一从释氏曰慧滋。
曾孙十有四,玄孙一。
举家五十馀,凡五世,而君皆见之。
晚娶刘氏,先逝。
君禀赋沉厚,姿貌落落,望之若可畏,然与人温恭而无竞。
中年为疾所苦,耳目昏塞,遂求悔于浮图,敬持密语,未几辄愈。
自是谢绝人事,杜门不出者仅三十年。
子孙皆孝敬,侍养有常。
君家虽富豪,而谦卑节俭,常若不足。
每临衣食,必擎拳惭谢,然后乃进。
尝训子孙曰:「吾家财谷苟足,汝宜知幸,勿自骄傲而奉养过度」。
此又见君之为人也。
元祐改元岁首,忽自感曰:「吾宜去矣」。
遂绝荤血而课佛,至三月且神色不乱,屈指为印,奄然谢世,享年九十三。
明年二月初吉,葬于邑之西南隅。
予尝过是邑,而诸孤状其事,号泣叩首,求为之铭。
铭曰:
噫彼君子,闻于乡里。
以直而生,以寿而死。
有初有终,尽善尽美。
贻厥孙谋,庶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