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祥符寺义大师塔铭元祐四年正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元祐三年十一月十日大师以疾终于所居十九日火葬,得青碧舍利数百粒。
弟子辈以明年正月二十六日葬馀骨于灵隐西麓,预状平生事业,从予请铭以表其塔。
辞不获免故为叙曰:大师姓阮,世为钱唐人
少小颖悟不乐尘俗,从祥符寺有章脱素,遇天禧普恩落发具戒
讳子宁字师静号全真子
初依祖师遇因百法学《慈恩经论》,次从长水子璿法师学《贤首教观》。
寻归闭户焚枯轮环讲贯,若《楞严》,若《法华》,若《圆觉》,若《金刚》等,无虑五十馀过。
行有馀力,旁涉周孔老百氏之书,皆通讲解
善属文辞,颇工笔札,尝撰《金刚心经科记略》、《慈恩弥陀疏钞》并各一卷出《宋高僧传音义三卷,删续本寺图经一卷,新修《广韵字录》一卷书疏杂文六卷古律诗总五百馀首
历学如此
中年谢去人事,阅大藏四周四大一周东京普安长兴庆善、云济数处大藏皆师对校手写法华》等经五十馀轴,看《华严》二十部、《法华》、《楞严》、《维摩》、《圆觉》各五百部,《金刚》、《弥陀》并五万卷
密言圣号,晨夕课念,不可悉数
焚修精至如此
未终前数日,忽谓其徒曰:「吾报龄非久矣,吾没后举哀变服挽丧夜会汝辈不为之。
然有假手临终颂、辞遗书,多为识者所诮。
汝无徇俗,贻吾耻也」。
俄而卧疾不起,剋时整虑,瞑目屈指泊然化去,俗齿八十一,僧夏六十九。
弟子梵伦、梵僎、梵仁,法孙思振、思授、思拱、思总。
享寿令终如此
百法德业擅名言行动静为人轨则大师禀奉教言孜孜循践,力勤讲课不坠其风。
百法平居手植石岩木于其庭下,以为悦目之玩,一时名贤皆留篇什
大师晚年敞轩栽花,继其所好,且欲终身不忘遗训
尊道重义如此
大师天资沉毅,动无轻率深居宴晦,怡然自得
衣冠贵族出入其门,而未尝枉尺屈道,趋附权豪,苟其声利
养志秉节如此
大师学问该博德业充富,才辩辞翰,出于时流,然未尝矜能伐善,恃己陵物,不议人之所短,不掩人所长谦虚退己,慎言寡过
深识远度如此
于戏
人有卒身不为学者,有学而不务修者,有修而不存者,有而不守节者,有节不负识者,有备此数德而不得其终者。
有以大师为人为道有始有卒岂特擅美一时,亦将垂裕后世也。
铭曰:
百法五教性相支离
旁求兼讲,通幽洞微
克嗣遗踪聿修厥德。
操守有终动止无忒
空花起灭水月去来
唯此遗骸,复于浮埃
灵山之西,祖塔之右。
垒石勒铭,用昭厥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